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论文

  1前言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看法。由于研宄领域、研宄视角等方面的不同,研宄者对数学观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分析。在哲学范畴里,数学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而在数学教育领域里,数学观是学习与教学观念系统中的一种。综合索梅(Schommer)对一般学习观的分析以及舍恩费尔德(Schoenfeld)对学生数学观的研宄,刘儒德等人提出中小学生的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三部分构成。其中,数学知识观涉及对数学知识的确定性问题、简单性问题、社会性问题以及数学的价值等认识|1]。张奠宙等人有着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信念或观念涉及到三个方面:关于数学的信念、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关于自己的信念|21。
  学生的数学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观制约数学学习,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成绩等。同时,学生的数学观也是数学学习的结果之一,是在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香港中文大学以黄毅英为主的数学观研宄小组的一些研宄结果表明,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符号与数字的运算,涉及思考且有实用性因而他们的问题解决方式十分机械化,问题解决行为被"数学课堂文化"。国外不少研宄表明学生的数学观与学校数学经历紧密相关,因而一些教学干预研宄希望通过改变数学课堂学习环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观。
  目前,国内对学生数学观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而微观层次上的实证性研宄比较少而且深度不够,一些描述性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比如我国中小学生数学观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数学学业水平学生的数学观是否存在差异?这些方面都还缺乏直接的实证证据.
  本研宄旨在探讨中小学生数学观中的数学知识观。具体地来说,本研宄选取小学六年级和初二学生作为研宄对象借鉴黄毅英的研宄材料,采用假设性情境题目和数学认识问卷分析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同时考察两个研宄变量:年级和学业水平。我们希望能够了解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的特点及发展,为后继研宄累积资料。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有效被试为温州市一所小学的六年级两个班共90名学生,以及一所中学的初二年级两个班共106名学生.其中,男生101人,女生95人。请这四个班级的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数学学习情况,取数学成绩排名前面的约20%学生为优秀学生,数学成绩排名后面的约20%学生为后进学生,中间的60%为中等学生,结果区分出优秀学生38人,中等学生125人,后进学生33人。
  22测查工具
  本研宄所采用的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取材于黄毅英所使用的研宄材料。请学生判断这12种假设性情境是不是在做数学或用数学,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第二部分是改编的数学认识问卷。参考黄毅英等人对学生数学观的分析|31,问卷包括三个维度维度一是"数学涉及运算",包括3个项目,Cronbacha系数为0.572考察学生对数学与运算关系所持的态度。维度二是‘数学涉及思考",包括8个项目,Cronbacha系数为0.620,旨在考察学生对数学涉及思考的认i识维度三是"数学具有实用性",包括9个项目,Cronbacha系数为0.883,旨在考察学生对数学具有实用性的认识。一共由20道题目,部分取材于东北师范大学于卓的硕士论文。题目采用利克特量表五级评定:很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很同意’,分别记分为"1"、"234"、"5";否定性题目反向计分。
  23调查过程
  问卷施测是在两所学校放学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的,整个过程约需15-20分钟。
  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
  3研究结果
  31被试对假设性情境回答的人数百分比
  表1为被试认同12道假设性情境是做数学或用数学的人数百分比。总体上看,按照被试认同做数学或用数学的人数百分比从高到低,题目排列为Ts>T4>T6>T12>T1>T2>T7>T0>T11>T3=T9。被试对假设性情境认同程度
  差异比较大,可分为三个水平,前面的T5、T4、T6这3道题的认同程度均在80%以上;中间的T12、T1、T2、T7这4道题认同程度约在50%-60%之间;后面的TK)、Tn、T8、丁3、乃这5道题学生认同程度低于三分之一(33.3%)另外,在每道题目上初二年级的认同程度都高于小学六年级。按照认同程度,六年级学生的题目排列为Ts>T4>T6>Ti2>T1>Tx>T7>
  由表2可见,从总体上看,年级主效应极其显著初二学生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也不存在年级与学业水平的交互作用。就具体题目而言,T2、T5、T6、T7、T9、T12这6道题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年级差异,题
  表3运算、思考、实用性
  目T12存在显著的学业水平的差异,题目T4、Ti〇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学业水平的交互作用.
  33被试在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上得分的方差分析
  被试在数学涉及运算、数学涉及思维、数学的实用性三个维度得分的描述性分析及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3、表4。
  由表3可见,就总体而言,被试在数学涉及运算维度上平均得分是10.06在从最低分3分到最高分15分的连续体上处于中上位置;在数学涉及思考维度上平均得分是31.26在从最低分8分到最高分40分的连续体上处于高分位置;在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平均得分是37.32从最低分9分到最高分45分的连续体上处于高分位置。
  由表4可见在数学涉及运算维度上,年级主效应不显著,学业水平的主效应显著,不存在年级与学业之间的交互作用;事后分析表明,中等生的`得分最高,并且显著地高于后进生(p=0.014)在数学涉及思考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学业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不存在年级与学业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极显著,六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不存在年级与学业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
  4讨论
  4.1学生数学知识观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假设性情境判断中,认同程度超过80%的3道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是长度测量、分数大小比较、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计算这些都是属于数学课程中的基本内容。认同程度在50%一60%之间的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是估算估计、抽象的图形(正弦曲线)这些是属于数学课程中的选学内容或高年级的学习内容。认同程度低于三分之一的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单纯的观察、生活中的判断选择、具体的图形,这些内容及其表述都
  相当生活化,很少出现在数学教材中。
  由于算术运算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因此学生在判断各种假设性情境时,无论是估算、测量还是数字比较,都有很强的做运算的倾向,如果觉得这些情境中会有数学运算,就判断是做数学或用数学。这一点验证了黄毅英等人提到的学生认为数学是‘可计’的研宄结果|3)。例如,题目Ti、T7、Tn的内容都涉及到估计,但学生的认同程度分别属于三个水平,这说明学生在判断时并不认为估计本身就是数学,而主要是看是否涉及数字与运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题目T6表明学生己经普遍接受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而在黄毅英1996年的研宄中不少学生不赞成用计算器计算是做数学,因为‘不是他自己算,是机器算出来的"。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器与计算机己经进入数学课堂。另一方面,黄毅英等人研宄认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受到压抑;在本研宄中,学生对图形还是区别对待的,他们比较能够认同抽象的曲线而不是具体的拼图。
  在数学认识的三个维度上,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数学涉及思考、数学的实用性,表现出比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而只是在中等程度上肯定数学涉及运算,这说明随着数学课程经验的积累,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己经不再把数学狭隘地理解为等同于运算,或者说学生认识到涉及运算的是数学但是数学不等于运算。
  在本研宄中,假设性情境判断与数学认识问卷结果之间存在某些不一致性。比如,虽然学生在回答问卷时相当强调数学与社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但在判断假设性情境时却倾向于把在日常生活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如记录、观察、数学决定等方面看成是与数学无关的。对此的解释是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判断折射出的是一种对数学知识性质的素朴、内隐的认识;学生对问卷题目的回答直接反映了一种对数学知识性质的理论上的认识。学生数学知识观作为一种个体认知的结果,未必是一种系统的整合的观念系统,至少存在两个层次的认识:一个层次是素朴、直觉、内隐的认识,不一定能够有意识地提取但却能支配数学行为,来源于个体对数学经验的表面的直觉的概括;另一个层次是理论上的认识,直接来源于学校教育。刘儒德等人在解释开放式问卷与封闭式问卷所反映出的数学知识观之间的不一致性时有过类似的分析|6]。
  4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比较
  在对假设性情境的判断上,初二学生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这种年级效应直接验证了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数学知识观。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内容主要是算术知识与简单的几何图形,而初二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代数、几何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因而对数学知识的丰富性有更充分的认识.
  在数学涉及运算和数学涉及思考两个维度上,初二学生的肯定程度都比六年级学生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数学实用性上初中学生的肯定程度却显著下降。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其一,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更具有抽象性。小学的算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很直接学生接触到数学语言与曰常语言比较接近;而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联系比较少而且学生需要熟悉不同于日常语言的数学语言系统。其二,由于面临学生升入高中的考试压力等,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带有更多的功利性特点而远离其实用‘性。
  43学业水平与学生数学知识观
  许多研宄调查了学生的学习观、知识观与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及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都表明,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和成熟的学习观与他们的学业表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11。而在本研宄中,不管是假设性处境判断还是数学认识问卷的结果都不能表明学业水平对数学知识观的明确的影响。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解释是:其一,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数学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观与数学自我概念上而在数学知识观上则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其二,在特定的学校文化环境中,由教师和各个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形成某些共识。而这些共识一旦确立,就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个体行为。学生的数学知识观正是这些共识中的一类内容。其三本研宄中假设性情境判断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难度并不高。如果增加数学知识的难度,学生学业水平对其判断的影响可能加强。比如,题目乃2存在学业水平的显著差异而内容涉及到的是正弦曲线。
  5结论
  5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同时,数学知识观既有素朴、直觉、内隐的认识层次也有理论上的认识层次。
  5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在对假设性情境的判断上,初二学生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上,在数学涉及运算、数学涉及思考两个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在数学实用性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
  5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研究进度卵巢癌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了女性健康。有研究表明,由于病灶位于盆腔深处,早期病变难以被发现,约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度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以往研究发现其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后续抗血吸虫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用途也相继被发现。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简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近年来,抑郁症患者呈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我院选取了70例抑郁症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以此观察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取我院抑郁症患者70例,接受刑事法八议(6)刑法论文(1)数个世纪以后,我们重提刑事一体化,是否在逆流而上开历史倒车?重倡刑事一体化的根源何在?在刑事法学界积弊贵精不贵博的情状,刑事一体化旨在打通学科边界。从此角度看,刑事一体化仅仅是一种检察官自主退庭法律后果论四公诉人自主退庭的法律后果现代诉讼模式被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审判的开启必须有诉讼的提起,在公诉案件中,必须有行使公诉权的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审判程序才能启动,公诉权是国家主动对犯罪进行检察官自主退庭法律后果论一问题的提出事例一某市一起刑事伤害案件中,公诉人与被害人之代理人就如何确定被告人行为的性质产生争议。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而被害人之代理人则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刑事法八议(5)刑法论文(1)在这个多元的社会精彩的世界,我们受一种传统的束缚和共识的统制。存在两个原因一是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形成强势话语霸权。应当归功于我们师承的前苏联的刑事法理论体系,一代学者的成长只能接实质竞合的科刑(3)刑法论文(1)从一重罪处罚以上适用于多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包括同一选择性罪名),并适用同一罚则的情形。从一重罪处罚,则适用于触犯多个严重程度不同且罚则各异的罪名之情形。根据中国刑法理论,有两类实质刑事法八议(3)刑法论文(1)在不宜全盘推倒重来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借鉴其他两大构成理论的成果呢?生吞活剥硬填瞎塞只会造成体系上的抵牾。举一显要例子,期待可能性与社会相当性理论问题。在德日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7)刑法论文(1)7再审管辖应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并实行一审终审制。世界各国对再审案件的管辖有不同的规定,法国规定再审案件由最高法院管辖,前苏联规定由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管辖,日本规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4)刑法论文(1)我国刑事再审的理由包括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证据有暇疵及审判人员审理该案时有职务犯罪行为。这些理由只是规定了影响案件实体处理的理由,而没有把违反程序规定作为再审的理由。我国刑事再
论小学班主任基于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上的方法与策略随着我国开始主张德育教育,各个学校都将德育工作纳入核心教育工作中,但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都存在德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比较贫乏,其德育工作更加困难小学数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质量的优劣,更要重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品德教育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虚拟社会成为可能,从而对传统的品德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青少年的不道德行为频频出现,犯罪率不断升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幸福观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新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可以从各种类型的教科书及教学大纲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唯独不能获得幸福这种最重要的元素。因此,对学生进行幸福观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思想品德课程理应承担这一重要任务,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思考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德育要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探析开展学生品德教育的策略一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品德课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活动中,我要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重传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倾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让品德课堂成为励志教育的沃土励志是育人的根本。小学思品课堂应该将学生的信仰理想等教育纳入核心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成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勇担重任,清醒地认识到信仰与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在品德与社会融入时事教育,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青春期品德教育养成策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品德养成过程的漫长。青春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从目前社会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青春期学生的道德状况堪忧。如因社会物化的影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中受益每逢开学之际,幼儿园中都会迎来一批单纯活泼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进他们终生教育的起点。幼教工作到底如何开展才能有效的完成党和人民的期望,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未来祖国的栋梁成为一个被社会普遍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门德育教育课程,将情感教学融入当中将起到更加好的效果。思想品德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融入情感性之后则能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