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谈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

  一、哲学何为: 它只是理论学科吗?
  美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内哈马斯( Alexander Nehamas) 所著《生活的艺术》开宗明义地质疑道:哲学就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少有践行意义。 尽管实用化的哲学( 比如商业与医学伦理学) 已纷纷出现,但生活哲学却不等于实用哲学,问题更在于哲学对于那些践行之的生活而言仍鲜有意义。哲学研究所做的事情,不再宣称去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早已成为了理论学科,并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获得了不断地自我肯定,哲学由此获得了其非变更的本质( unchanging essence) 。在这个意义上,内哈马斯的意图并不是说,让哲学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而是说,哲学脱离生活实在太久了。内哈马斯重启了在哲学中生活作用的观念,在当今哲学界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声音,既然生活艺术必定是一种实践艺术,那么,实用主义传统对于实践的高度强调就被历史性地凸显出来。实际上,这种将哲学当作生活的艺术的观点,随着杜威哲学的全面复兴,从理查德罗蒂( Richard Rorty) 开始就在新实用主义内部星火燎原了。随着分析传统与实用主义的日渐深度结合,就连分析哲学巨擘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被纳入这种生活论的视角来考量,甚至出现了所谓第三个维特根斯坦的说法, 也就是不同于早期的《逻辑哲学论》与晚期的《哲学研究》所呈现出来的维特根斯坦哲学形象,还有一位更为生活化的、践行哲学生活的维特根斯坦。事实上,生活与语言,可以被视为维特根斯坦整体哲学的两个基本维度: 语言只是外在的呈现,而生活则是内在的沉淀。这是因为,在学术中维特根斯坦关注的乃是语言及其与世界之关联,这在他最早期的笔记里就已被奠定: 既然语言与世界有内在的关系,因此它与这些关系便规定了事实的逻辑可能性( logic possibility of facts) 。
  但维特根斯坦的另一面却常被忽视,他还强调将语言的陈述置于生活之流当中来考察,这恰恰显露了他注重生活实践的一面。所谓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 Ein Ausdruck hat nur im Strome des Lebens Bedeutung) ,这也就是说,任何表述都是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起作用的,亦即只能是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在生活之流中起作用。由此可见,语言与生活在维特根斯坦那里是不分的。崇尚哲学化生活的维特根斯坦本人在日常所写的笔记当中,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智慧是灰色的,然而,生活和宗教充满了色彩。 这与老黑格尔所钟爱的歌德在他的《浮士德》里写下的两句诗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是何等近似。这意味着,从维特根斯坦早年将美与幸福直接相系,直到晚年仍醉心于对生活问题的探讨,从中可以发现一种不同于通常哲学视野内的维特根斯坦的另一哲学面貌。这种以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智慧,就来自于生活的维特根斯坦或维特根斯坦的生活; 同样,追寻存在真理的海德格尔、探求生活经验的杜威与寻求生存美学的福柯,这些奠基性的现代与后现代哲学家们都有近似的回归生活的哲学大智慧,这就将生活哲学的哲学根基几乎拓展到所有的当今哲学分析哲学、现象学、实用主义与后现代的主流传统当中。然而,欧洲早期思想的历史真相却是: 从古希腊到古代异教时期,哲学其实并未只被当作理论学科,所谓哲学的理论化是后来的事情。即使亚里士多德将哲学的身份定为理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当中他便推崇一种理论活动的生活( a life of theoretical activity) ,从而以之作为人类的最好生活之导引。由此,亚氏就把思辨( theoretikos) 的生活当作值得追求之最高的幸福( eudaimonia) 。
  相形之下,德性的生活则是第二位的幸福,但无疑作为最高善之幸福仍是同好生活息息相通的。实际上,理论的生活会影响到人的作为,这意味着,理论与践行、话语与生命之间是交互影响的,由此才能让所相信的理论影响到如何生活上面。在这个意义上,亚氏可以被视为致力于将哲学作为特定生活模式的范例之一。当今古希腊哲学研究,也开始重视运气的问题,而运气就关乎生活之路。原因正如英国伦理学家伯纳德威廉斯( Bernard Williams) 在《道德运气》一书当中所指明: 在哲学思想中历来有这样一种看法,它认定生活的目的即幸福,幸福即反思性的平静,平静即自给自足的结果不是外于自我的领域中的那些东西也不在自我控制之内,因此就受到运气的影响,成为平静偶然的敌人。如果说,反思性的平静是亚氏的幸福基本主题的话,那么,动态而偶然的运气也未被亚氏所忽视,因为幸福还需要外在的运气为其补充。这就是人们把它等同于好运( 不过另一些人把它等同于德性) 的原因。这就意味着,起码从亚氏所探讨的主题那里,人类的繁荣就被确定为受到运气的影响,运气与德性被同时关注。当今美国女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1986 年出版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 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和伦理》也在考察类似的问题: 既然人类如此易于受到各种运气的影响,那么,在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与悲剧诗人的伦理当中,运气扮演了何种重要的角色?按照传统的理解,只有通过把欣欣向荣的生活确认为品格的一种高尚状态,或者因此鉴定为某些活动( 尤其是理智的沉思,因为这种活动总归是依赖外在条件的) ,人们才可以合理地认为好人不可能从这种繁荣中被驱逐出来。亚氏的确关注思辨的稳定性,但是他也同时洞见到了两个事实: 第一,灾难很容易摧毁人类繁荣; 第二,情感告诉我们这种不幸的意义所具有的重要性。如果说,灾难是关乎命运的话,那么,情感对于伦理所具有的意义问题则是反驳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为主导的趋向,但遗憾的是,这种以情反理的倾向( 往往形成非理性主义的明暗之流) 仍是建基在情理二分法基础上的,而没有寻求一种更为圆融的情理结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情本哲学的提出,恰恰是以本土来应对西方,也是要溶解西方哲学传统的理性坚硬内核、回归中土传统重寻情理之道从而另辟新径。质言之,西方哲学传统蕴含了两种取向: 一种是作为思辨的哲学,另一种则是作为生活的哲学,只不过在历史上,前者压倒了后者而形成了绝对优势,以至于这种强势西方哲学传统常常被归结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 logocentrism) 。德里达就曾明言: 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作为存有论的哲学,也就是作为在者所是科学的那种哲学。而意味着存有论或无论什么科学学科的那个论/逻辑 ( logie),正好就是某种聚集性的合理性观念。我的感觉是,尽管在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着所有那些差异和断裂,逻各斯中心的母题却是恒常的, 这也构成了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特质之一。
  二、哲学生活: 作为值得过的生活形式
  实际上,所谓生活模式( mode of life) 在现实中是千差万别的,并不是某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与任何人相匹配。当代哲学家内哈马斯的《生活的艺术》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阐明哲学的生活( philosophical life) 也是众多值得过的生活模式之一。可见,当今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就是让哲学回归到生活之道。这种哲学发展趋势,直接体现于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中 哲学: 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Philosophy as Inquiry and Way of Life) 。众所周知,审问明辨乃是古希腊以降的西方主流知识传统,它早已成为了基本共识,而回归生活似乎成为了世界哲学家们的某种新的共识,在这方面东方传统可以做出杰出的贡献。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英文Way of Life 一般被翻译为生活方式,而翻译为生活之道则更具哲学意味,因为道本身就有人走之路的意味,当然汉学家们也考证出道也许最初指水之道,后方指人之道。
  有趣的是,与Way of Life 互译的德文为Leben Form,这个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独特阐发的德文概念,译成英文为Form of Life,中文为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曾明言:很容易去想象一种只是由战争中的命令和报告所组成的语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image a form of life) 。追本溯源,Leben Form这个德文范畴,在维特根斯坦使用之前,德国哲学家斯勃朗格( F. E.Spranger) 在1914 年的《生活形式》一书和德国逻辑符号学家舒尔茨( H. Scholz) 的《宗教哲学》那里已经出现。这个独特的范畴,维特根斯坦基本上是在自己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运用这个范畴还是来说明语言的问题。因而,在欧美学界,有论者认为语言本身就是生活形式,有论者认为语言是共有的生活形式,还有的论者认为语言是社会性的制度和生活形式,如此等等。尽管理解有所不同,但在生活形式的范畴被使用之前,维特根斯坦还曾使用过几个类似的概念: 世界( Welt) 、世界图景( Weltbild) 、世界观( Weltanschauung) 和环境( Umgebung),④ 这也明确说明了生活形式被提出的最初用意。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形式通常被认定为是语言的一般的语境,也就是说,语言在这种语境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它常常被看作风格与习惯、经验与技能的综合体 而另一方面,日常语言与现实生活是契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会得出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此类的著名结论。实际上,无论是英文意义上的生活方式,还是德文意义上的生活形式,皆呼吁哲学生活回归到现实之途。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内涵,一方面秉承前两届大会面对世界问题、反思改善人类现状的理论主张,将问题和反思进一步落实到生活之道 另一方面,提出必须要审问、明辨的生活,也就是富于哲理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而不是受强权所胁迫,或者受幻象所迷惑的肤浅、平庸的生活。不难看出,21 世纪以来世界理论前沿回归生活的理论走势更加具体和深入。
  世界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威廉马克布莱德( William McBride) 认为: 思想世界在哲学家身上体现为全新的现实和充盈的生活。这话不仅延续和发展了将哲学能力应用到人类现状即生活之道的哲学主张,而且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掘了世界哲学大会的深远意义。马克布莱德呼吁: 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们不仅从思想的润泽中获得自我的慰藉,还要将思想的光辉惠及我们的人类同胞,这就从生活之道的高度,继承和发扬、反思了当今的哲学,并显示了将哲学应用为改善人类现状的工具的诉求。古希腊被视为哲学的家园,在希腊主办这次世界哲学大会被视为哲学回归家园。然而,西方文明也不是线性发展的,将古希腊文明视为欧洲文明源头,如今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一种历史的虚构,或者说是历史的一种叙事模式,文明的此消彼长其实是多元而曲折发展的。刚刚过去的这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一方面关注审思而另一方面回归生活,前者是硬的西方哲学传统,而东方则更擅长于后者这种软的智慧传统。既然大会主题就是哲学: 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那么,哲学不仅要硬性地理性追思,而且要软性地成为生活之道,这也是当今全球哲学所走出的两条基本道路。
  三、生活哲学: 如何进行自我的建构
  既然哲学生活是值得过的,那么,这种生活与自我( self) 之间有着何种关联呢? 这恰恰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话题,难怪所谓好的生活抑或是良善生活 ( good life) 早已成为了源发于古希腊的千年伦理难题了,但这种思想所蕴含的个体主义仍相当明显,这就与注重关联主义的中国传统哲学拉开了历史距离。按照内哈马斯的解读,在理论影响生活的例证当中,某个人的观点的真理仍是个问题,但是,问题同时在于个人的类型,自我的种类,某个人所致力于的( 得以接受这些理论的结果的) 建构。
  这也就是说,一种类型的自我,就是作为接受了特定理论后的结果而得以建构而成的,并不只是个人自传那种单纯的存在。他们的生活可以被视为一种哲学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认知与行为乃是合一的,哲学理论融入生活过程,比如某种生活蓝图的勾画就有某种生活哲学在其中起作用,当然哲学理论对生活的作用还是多方面的。实际上,走向生活艺术的哲学家们( the philosophers of the art of living) 既是主动的创生的主体,也是被动的被创生的客体,他们作为创作者与创造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些哲学家们,显然不同于书斋里闹革命的思辨哲人,也就是被讽刺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那些经院式的哲学家。他们作为创造者,过的是受到哲学影响的真实生活过程; 他们同时也是被创造物,其生活结果是作为哲学成果而存在的。所以说,走生活艺术之路的哲学家们之自我是独特的,这类自我并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一种建构的统一体( a constructed unity) 。尽管在西方哲学看来,建构自我或者自我的所谓风格化,看似是悖论性的,因为自我乃自然形成的,何谈哲学自觉的建构? 然而,去建构自我却成为生活哲学家们的基本共识,因为去创造一个自我,就是成功地成为某种人,融铸成为某种性格就是成为一个个体( inpidual) 。那么,自我与个体究竟该如何区分呢? 在较弱的意义上,每个人一开始都有自我抑或是个体; 但在较强的意义上,只有某些人可以将自身创造为个体。显然,这种从自我到个体的论调,在西方生活哲学那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从苏格拉底到福柯的西方哲学史中可以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在《生活的艺术》的历史描述里面,内哈马斯区分出三类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线索:
  第一类是出现在早期柏拉图对话当中的那个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始终没有说他的生活模式对所有人都是正确的;
  第二类则可以在柏拉图中期对话《斐多篇》和《理想国》那里找到,其后诸如亚里士多德与康德这样的哲学家皆认定,单一的生活类型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好的;
  第三类主要出现在蒙田、尼采与福柯这样的哲学家那里,但是他们所规划的生活道路却是鲜有人能追随的,按照这种类型来说,人类生活拥有各种形式,而且没有一种生活模式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最好的。以福柯的自我建构为例,晚年的福柯在伦理学上提出了所谓的生存美学。这可以追溯到古代,成为一个道德的主体的意志和对一种生存伦理的追求主要是为了肯定个人的自由,赋予个人生活以某种形式,借此形式,人们可以确立自身并被他人所认可,甚至后代也可以引以为榜样。在福柯思想晚期,这位后现代主义者对古希腊与罗马伦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把古典式的优雅私下里作了其生活艺术的样板,一种可能的伦理学。福柯还曾批判性地反问: 在我们的社会,艺术变成了只和对象有关而和个体或生活均无关系的东西,但是人们的生活不能全都变成艺术品吗? 反其道而行之,由此皈依的生存美学就是把个人生活升华为一种人格化的艺术品,这也是古代道德经验和道德意志的中心。这便涉及主体的美学化问题。在这里,不能按照传统的主体性哲学来理解其美学化,福柯赋予了主体以崭新的意义,恰恰走向了一种后现代的主体。他自己对主体最明确的表态:首先,我确实认为不存在至高无上的、作为根基的主体,即无所不在的、普遍性的主体。我非常怀疑此种主体,甚至非常敌视它。相反,我认为主体是通过一系列解放的、自由的活动而构成的,当然,这是以文化环境中的规则、时尚和惯例为基础的。
  显然,福柯消解了传统哲学的主体性,但是却走向了另一种解放的主体性。质言之,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就是一种依据美和善的希腊思想,把一个人自身构建为道德主体、把一个人的生活构建为美的事物的艺术。因此,自我把持的道德价值也是一种美学价值和真理或正直的价值。这就成为当今哲学家的自我建构的典范,福柯的思想对于同时代与后来的生活哲学建构,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生活的艺术哲学家们的建构,并不类似于文学和艺术家们的诉求,比如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 所追求的生活的审美化。道理很简单,因为哲学家所追求的哲学化生活,并不是诸如意识流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象征派诗人阿尔蒂尔兰波( JeanNicolas Arthur Rimbaud) 和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 所追求的那种生活目标抑或是文学形象。那么,生活哲学化( philosopization of life) 的意蕴到底是什么呢?
  四、生活哲学化: 当今哲学的知行合一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 Robert Nozick) 在1991 年出版的《经省察的生活: 哲学沉思》里面讲: 此本书所描绘的一种智慧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关注的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问题,从而与分析哲学聚焦语言分析而脱离生活的大势相悖离。诺齐克认定,哲学的另一种目标也可以去寻求给予生活意义,就是去寻求超越某个人的个体生活的限度然而,对每个较大目标而言,我们都能感知到这些限度。 这就意味着,哲学活动不应仅仅是外在的那种思辨论证(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哲学在这方面可谓登峰造极) ,而应与人自身的生活融为一体,哲学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因而,诺齐克在这本超离哲学主流的专著里面,从人生经验出发探讨了死亡、创造、性、情感、幸福、亲代关系、爱的纽带、理想与现实、上帝与神学、价值与意义、日常生活的神圣性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西方人的生活而言都是最具有核心价值的,尽管分析哲学家们对这些太过日常化的问题避而不谈。诺齐克还具体谈到了生活哲学,但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那种通俗哲学方式似乎并不认同,而更愿意走向一种所谓经过省察的生活( The Examined Life) : 当某人对于重要的事情经过了审__慎反思的认知,对于自己的重要目标和目的及其实现的适宜方法形成观点之时,通常说这个人有了哲学。对于目标和目的的条分缕析的认知可以在不被明确援引的状态下,有助于去导引人的生活。在多数时间里,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更确切言之,某人将自己的某些敏感性用于体察自己生活的运作方式。只有明显地当人偏离其哲学要求轨道之时,它才引发这个人的有意识的关注。生活哲学并不必要使得生活过分智性化。 尽管拒绝人生被过度的加以偏重理智的解析,但诺齐克对人生哲学的阐释仍乐此不疲,并致力于这种新方向的哲学解释。中国有句俗话,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某个人对于身边亲近的朋友的选择,往往就展现出他的个性,哲学家们同样也通过展示思想而崭露出某种个性。作为生活的艺术的哲学研习,揭示出我们自身的伦理偏好,也驱使我们展露出自我的一部分。哲学的这种个人化类型反映出我们的自身,在增加的意义上这也就是个体。要研习就是去实践。所谓研习就是实践,这就与中国哲学所讲求的知行合一实在不远了。关于知与行的关系,成中英有个基本划分: 其一是力行所知,其二是力知所行,其三是分别知行,其四则是知行合一。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西方思辨哲学或者知所行或者行所知,大体趋向于分别知行一端的话( 思辨与行动是二元断裂的) ,那么,哲学化的生活则走向了知行合一,当然在中国传统哲学语境中的合一更多具有了儒家伦理践行的意味。由此出发,我们似乎可自儒家知行关系来说明哲学的性质: 一般人日用而不知或知而不用。哲学的目的则可解释为对行的知与对知的实行。并由知以引发更广泛的行,由行为以达到更深刻的知。知行彼此启发与相引,最后必得到最大范围的最高统一。此即为知行自由之实现,亦即人性之完成与本体之呈现。上述知行相关相辅的活动可命名为哲学。
  这个论述较好地阐发了哲学的各种知行观。从当今西方哲学的新视野出发,关于生活的哲学化,可以如此来加以确定: 生活艺术的哲学,就是通过考察、批判与哲学观点的生产来建构个体的。这也就是说,哲学生活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生活,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指涉与自我参照的,与此同时,也关注于同生活模式的内在连接。从古代的苏格拉底、近代的蒙田、现代的尼采到后现代的福柯,实际上他们的言谈与作品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哲学化的生活。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夫子,都是述而不作的典范。从西方历史上看,生活的艺术就源发自苏格拉底,尽管苏格拉底并没有写任何东西,但是他却实践了自己的哲学生活,只不过这种生活是通过柏拉图的记述而得以存留下来。在柏拉图的对话当中,苏格拉底作为哲学形象的出场也的确告诉了人们何为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很难相信,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不是历史上的抑或是生活中的那个苏格拉底。只不过后代的哲人们以撰写作为志业,但是毕竟哲学撰述当中也反映了哲学家的人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论语述而》所记,孔子也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般认为,孔子并不注重独特的创作,而只是转述与阐释前人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恰恰是将周公之制加以了新的阐发,述也是创造性的阐发,从而将制礼作乐的体制归结为内在之仁,这也是孔门得以确立的关键所在。述而不作,也并不是说要以述为作,孔子更没有告诉弟子可述而不可作。
  恰恰相反,孔子更为注重现实中的作,也就是去践履礼乐仁心。相形之下,任何意义上的述较之作都是次要的,因为所知的生活较之所作的往往要少得多。但是,究竟如__何去作? 如何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还要回到知与行的统一上面去。当代许多哲学家试图将生活哲学之知与行合为一体。哲学家查克瑞辛普森( ZacharySimpson) 的新书《人生作为艺术》就追随福柯生存美学的后现代脚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仍是如何将审美的意义、自由与创造力融入个体的日常生活当中。该书认为,作为艺术的人生( Life asart) ,就是坚持不懈地将审美贯彻与落实到一个人的生活、所见与所思当中 正像所有成功的艺术品那样,艺术化生活所要呈现的,就是将生活产物的踪迹呈现为一种自主的创造。
  实际上,辛普森的生活哲学所做的,乃是一种可行性与统一化的哲学论证,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后分析哲学的主流语境。该理论将人的生活作为艺术,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审美化地构筑个体的生活,如何创造出一种如艺术般具有持久性、开放性与创造力的日常生活。如此看来,这样生成的生活艺术家们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 1) 对世界的消极与想象性的再创造 ( 2) 向感性经验的开放 ( 3) 被包孕在艺术创作中的技巧。 这也意味着,将生活打造为艺术家的人们是基本上以艺术家作为原型的,他们既在审美又在创造,最终都指向了自己的审美人生。五、孔子智慧: 回归生活践履之儒家传统当今西方哲学家也开始转而关注东方的智慧,譬如诺齐克就认为: 对于何为人类存在的最高目的这个问题,各式各样的东方传统给出同样的解答: 觉悟它涉及人的体验,并与最深层的实在相接触,是对于自我的新的理解以及对于自我的该改造。这就把东方智慧与自我建构连结了起来,尽管他仍带着怀疑主义的有色眼镜: 从根本上来说,宇宙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皆为完美的觉悟就如此加以叙述。它告诉了我们,人们能在最高程度上拥有一切值得拥有之物,变成一切值得变成的状态; 我们的本性已与这一点是和谐的。
  但是这种天人合和的智慧,在诺齐克看来其看似完美的基础却值得怀疑,因为从科学主义视角出发其可能性与可行性本身就缺乏证据与证明,而且智慧也要以确实的现实性并远离幻觉作为准则。当然,诺齐克对于东方智慧的这种质疑,本身就值得质疑。回到原典儒学,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孔子的一生不断做事: 习礼作乐、郁郁从周,积极出仕、以堕三都,周游列国、四处行道,编纂六经、杏坛教学,却只给后世留下一部记载言行的《论语》,而不像后世诸子那般著书立说以求不朽,这究竟是为什么? 答案也许在于孔圣人并不是要立言的不朽,就像西方哲人那样去追寻真理( 为了真理而服务于真理的目的) ,而是要为人们的生活道路指引方向( 生活本身即是目的) 。假如孔子本人就是位哲学家的话( 回归到哲学的本意希求智慧) ,那么,他关注的乃是生活智慧的哲学,他本人就是一位生活哲学家的活生生的典范!孔子的哲学,就是真正要回归生活践履的哲学。他的观点始终是要践行与经验的,不仅是知,而且要行,所谓孔子之学全在乎身体力行,孔子之学是实践乎人生大道之学是也。
  换言之,孔子的观点是实实在在地在日常生活中被感觉、被体验、被实践、被践履的。孔子关注于如何安排个人的生活道路,而不是发现真理。 比照而言,中国智慧在于照亮生活之路,而西方哲学则重于真理的发现。所以说,孔子才是知行合一的鼻祖,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__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 都是在践仁履礼。践仁履礼是说孔子要做的无非两件事: 一个是行礼,另一个是践仁。习礼于树下,是行礼 言志于农山,是赞礼 游于舞雩与独与曾点,同是崇礼,似乎孔子的生活皆不离礼,但孔子只是以自己为表率遵循与规约了自古即有的礼,而他自己更重要的贡献,乃是开启了为仁之学,履礼也就是践仁。礼,乃是孔子外在所行的; 仁,乃是孔子内在所养的,孔子恰恰是释礼以归仁。即使祭祀于庙堂之高,那也是外在地施礼,即使是隆隆乐舞如此之盛,那也是外在地做乐,而非内在地履仁,孔子将自己门派的开端,就定位在仁的情理合一之基石上。在孔门儒学看来,关键是让人成为人的那种人文化成之仁的提升。所谓仁生于人,郭店楚简的这四字似乎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则是仁濡化人。中国古人常常以体与用关系论之,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礼乐与共,所以乐也是仁之用。郭店楚简又记: 礼,交之行述也; 乐,或生或教之也。礼是交往行为的次序,乐则是生出人心或用作教化的。孔子关注的乃是: 外在的礼,如何伴着乐,成为人人内在自觉的人心,也就是秉承了仁心的人心。实际上,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梁漱溟的阐发极为贴切: 孔子讲人生,常是直指人心而言。由人心显而为世道,这是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亦可说是中国人的宗教。
  然而,儒家却并不是宗教,此乃由于礼乐使人处于诗与艺术中,无所谓迷信不迷信,而迷信自不生有宗教之用而无宗教之弊; 亦正唯其极邻近宗教,乃排斥了宗教,这其实才是 以审美代宗教的中国人心传统,由此出发,孔子的一生,都在行之于礼、践之以载仁。总而言之,当今西方哲学发展出现了走向生活之道的新趋势,然而,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却可以直归自身的生活践履传统。从而返本开新融入全球哲学的格局当中。2013 年7 月在美国布法罗召开的第18 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主题便是中国哲学与生活方式 ( Chinese Philosophyand the Way of Living) , 这与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高度一致,也恰恰证明了走向生活乃中西方哲学的共同趋向之一。

关于合理投资率的探讨论文摘要合理投资率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据确定合理投资率的原则,通过对有利于保持较高投资率和有利于提高消费率的因素分析,指出了我国合理投资率的范围。关键词投资率消费率局域网组建与应用论文局域网的作用已从最初的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服务,日益庞大及增长的数据流持续增加了网络负荷。以下是局域网组建与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1局域网的定义从直观来说,网络就是相互连接的独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论文近来,有不少朋友问怎样写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论文,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论文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各位公共管理的同学门,知道论文该如何写吗?以下是有关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哦!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1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高校教学秘书岗位显然是公共部门的一种形式,有其运作的企业管理论文的范文导语对于企业管理,各位会带来怎样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管理论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一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摘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完善,这对企业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思考论文摘要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如重视创业教育的全程性,课程丰富办学系统开放,注重实践强调应用,专与兼相结合师资合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关键词美物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规避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房地产及物业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因为物业服务行业自身保本微利的特性,物业企业在经谈机械工程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注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开放式人才教学培养与以互连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有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发展研究论文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发展(一)课堂内的发展1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论文摘要学困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对其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降低班级整体水平。基于此,从初中生物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转化初中生物建筑节能的论文参考建筑节能符合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目标。下面我们来看看建筑节能的论文参考,欢迎阅读借鉴。建筑设计的建筑节能措施解析摘要当前,我国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能源紧缺的问题,虽然我国能源
浅谈幽门螺杆菌感染之胃脘痛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并且与胃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中医学角度上来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均属于胃脘痛的范畴,现选取2013年6月2014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治疗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治疗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统计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于产前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共计9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孕期心理干预联合导乐式分娩对产妇产程的影响分析本研究主要分析孕期护理干预联合导乐式分娩对产妇产程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产妇126例早期改变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采用侧俯卧体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妊娠枕后(横)位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在产程早期即应用侧俯卧位,在案例式教学在药理学大班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式教学是PBL教学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中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载体,引入临床药物治疗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用药思维模式。此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药理学这种基础医学与药剂学标准化的题库建设药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学生对药剂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的临床实践论文关键词高年资护士病区总责任护士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差错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成为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的最大障碍。据一项医关于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摘要本文对实践教学的进行了,只有适应现代高等的发展,多种措施相结合,实施有效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完成临床实践任务,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论文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于2001慢性肾脏病心脏瓣膜钙化的研究进展摘要心血管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心脏瓣膜钙化(CVC)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CVC不仅能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还可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心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现况及影响因素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的很多横向和纵向研究都提示,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郁,而抑郁也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急诊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于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25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