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汉魏六朝历史时空中的甘蔗探究

  甘蔗为我国制糖业的重要原料,其生长地域主要在两广、云贵、闽台、川渝一带。甘蔗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在今天的水果市场上,它远不如蓝毒、石榴、桂圆等水果那样注目,而且吃甘蔗颇为费事,大多数人知难而退,只有在吃糖时才会同甘蔗发生些许交集。
  甘蔗在今天的平淡并不代表它在历史上的乏味。民以食为天。人们选择什么食物满足口腹之欲,囿于地理、农业、生态、交通、文化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受到多方面的掣肘。未有火化之前,先民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岭南天热潮湿,粤人以蛇为美味。广东民间娶媳妇,无论贫贱富贵,争聘善厄厨修治水蛇黄鳝,一条必胜一条的巾帼好手。至于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食物在不同历史时空呈现不同价值,甘蔗概莫能外。这种水果在汉魏六朝曾是王公大臣、文人雅士争先歌咏的对象,在南北朝的互市贸易、外交场合中频繁闪现,以甘蔗为中心的商贸网络蓬勃发展,伸展面广。今天,人们使用渐入佳境等成语,也与甘蔗关联甚多。一代有一代的饮食风尚,一代有一代的环境故事。本文拟以相关人事为经纬,探讨六朝历史时空中的甘蔗。
  一、一蔗三昧
  顾恺之为东晋著名艺术家,其举手投足,颇受世人关注。顾恺之痴人三绝,其中之一即为食甘蔗渐至佳境。《世说新语》载:顾恺之为虎头将军,每食蔗,自尾至本,人或问,曰:渐入佳境。
  通常情形下,人们食甘蔗,会由上而下,先易后难,取顺节而下之势,顾恺之反其道而行之,从甘蔗尾部着手。这种吃法,在顾恺之那里得心应手,但很难推广开去。甘蔗乃多年生植物,越往上长,越汁多味美。甘蔗单位糖分储藏量和与部位离根的距离成反比,人们通常会对靠近根部的部分舍弃不用。顾恺之标新立异,究竟是作为艺术家的顾恺之有意而为,还是他认定自尾至本渐入佳境为上佳选择,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顾恺之渐入佳境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中国的六朝为一个注重门第精神的时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门第精神,维持了两晋两百余年的天下。即使在刘裕代晋之后,门第壁垒依然径渭分明。甘蔗能成为诸如顾恺之这样的门阀大族的心爱之物,可见甘蔗在六朝时的身价不凡。这种水果因其汁多疗渴之效,在炎热的南方是倍受欢迎的水果佳品。甘蔗的生津消暑功能在《南中八郡志》有明确记载
  交广有甘蔗,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榨取汁,曝数时成怡,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与顾恺之渐入佳境的吃法迥异,交广(约相当于今天两广地区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区,笔者注)一带的人们发明了榨取汁,榨取甘蔗的汁液,在太阳下晒一会,饮之,消除暑热。这种称为石蜜饮料的背后,是榨汁技术在交广一带的广泛流传。石蜜味道特别,属于夏日的流行饮品,也是甘蔗深加工的积极尝试。
  运用之道,存乎一心。甘蔗在渡过长江、落脚江南的中原士族那里,则为解酒良药。晋人张协《都蔗赋》记载了甘蔗解酒的妙处
  若乃九秋良朝,玄酚初出,黄华浮筋,酣饮累日,挫斯蔗而疗渴,若嗽酸而含蜜,清滋津于紫梨,流液丰于朱橘,择苏妙而不逮,何况沙棠与椰实。
  酣饮累日,口干舌燥,食甘蔗而疗渴,妙不可言。张协认为,甘蔗清滋津于紫梨,流液丰于朱橘,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远远超过南方两种重要水果梨和橘,是冠冕大族宴会的必备物。无酒不成席,无甘蔗难以解酒,这有力地促进了甘蔗在中国南方的种植。
  二、礼尚往来
  甘蔗在江南广受欢迎,不仅如此,公元5世纪,宋魏对峙,在南北双方对峙的徐州地区,甘蔗成为外交往来的重要物品。《宋书》载
  魏主既至,登城南亚父家,于戏马台立毡屋。先是,队主蒯应见执,其日哺时,遣送应至小市门,致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骆驼。明日,魏主又自上戏马台,复遣使至小市门,求与孝武相见,遣送骆驼,并致杂物,使于南门受之。
  北魏明确要求刘宋王朝提供江南名产甘蔗及酒,这份出自外交部门的礼单相信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如果放在今日,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将甘蔗用在外交场合,这种水果量大价廉,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但在当时,甘蔗确是北地人们瞻望江南心生向往的重要物品。
  南北朝隔江对峙,但双方的往来不乏外交活动、亲友探亲、商贸往来、移民迁移等多种途径,藉由这些管道,南地人们食甘蔗的多姿多彩给北地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让北地人们对甘蔗有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北魏点名要酒及甘蔗,刘宋王朝提供酒二器,甘蔗百挺,双方礼尚往来,外交活动顺势展开。囿于史料,我们不知文中所言甘蔗百挺是否为徐州当地所产。如果是,徐州这样纬度靠北的地方能种植甘蔗,足见徐州当时的气候比现今温暖。如果不是,甘蔗能抵达两国边境,应有活络的商贸网络将甘蔗推向外交舞台,才不会使刘宋王朝在外交场合中捉襟见肘。
  甘蔗成为南北朝互通有无的关键商品。在当时北朝的政治济、文化重心洛阳,南朝使者前来,北人也以这种水果款待南方贵宾。《齐书》载
  范云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粽,随尽复益。彪谓曰:范散骑小俭之,一尽不可复得。
  永明十年(482),齐人范云出使北魏,魏人李彪为范云特意安排了甘蔗、黄粽。以常理度之,地处黄河流域的洛阳不大可能出产甘蔗,也不会将糯米作为主食,李彪的款待,背后当有强大的商贸网络作为支撑。
  三、一体两面
  甘蔗节节向上生长,颇似竹,却不像竹子那样坚韧,人若沿枝节稍微用力,很容易将其折断,也因此故,甘蔗颇似竹又不似竹的特性,让人们对其颇为留意。曹操之子、诗人曹植在《矫志诗》中以甘蔗发兴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甘蔗味美,杖之必折,巧言动听,用之必灭。
  在比曹植更早的西汉刘向《杖铭》那里,也以甘蔗的不牢靠引出要陈说的重点都蔗虽甘,殆不可杖。怪人悦己,亦不可相。甘蔗味美,但不能作为供人远行的拐杖。小人阿谈奉承,巧言令色,不能成为宰辅之才。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甘蔗也不例外。食甘蔗须先咀嚼,后吐渣,先甘后苦,明人洪应明编著《菜根谭》拿它抛砖引玉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步,楼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暖冷相生,甘苦相伴,大起大落的人生跌宕起伏,晃动于两极之间,既然这样,何不修身养性,将自己置入炎凉不涉川甘苦俱忘的境地呢?
  咏物发兴为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甘蔗在其中稳居一席之地,让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解读,足见人们对甘蔗的认识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如果没有便利的甘蔗物流网络及食用甘蔗的广泛的群众基础,相信甘蔗的一体两面很难得到如此活灵活现的描述。
  四、甘蔗网络
  中国的甘蔗种植究竟起于何时,源于何处,现在尚无准确论断。不过,《江表传》中一则史料揭示甘蔗来头不小,曾经作为贡品被交州进贡给东吴王朝。
  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杨,黄门先恨藏吏,以鼠矢投杨中,启言吏不谨亮呼吏持杨器入,问曰:此器既盖之,有油覆,无缘有此,黄门将有恨吏叩头曰:尝从某求官莞席,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也,问之具服。
  东吴的疆域东至于海,南到交广,西抵荆巴,北临江淮,四海之内各地的奇珍异玩借助朝贡网络汇聚一堂。身为一国之主,孙亮所食交州所献甘蔗场,为人动了手脚,孙亮明察秋毫,了然于心。
  场,熬制的糖。交州所献甘蔗场,经过熬制,加工而成,很费了一番功夫。孙亮品尝这种糖度高、纯度净的食品,甘之如怡,无须吐渣,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这种洋溢异域风情的食品,藉由朝贡体系进贡到东吴国都,为国君享用,对甘蔗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东吴全境对甘蔗场的追逐,不难想见。
  不止在东吴国都,曹魏王宫也有甘蔗的身影。曹丕《典论》载常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等共饮,宿闻展有手臂,晓五兵,余与论剑良久,谓余言,将军法非也,求与余对,酒酣耳热,方食干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曹丕与部下谈兵,酒酣耳热之际,食干蔗,便以为杖。以甘蔗为武器比武,为宫中生活增色不少。在黄河流域腹地的魏国国都,曹丕能随手拈来甘蔗,当有行之有效的后勤系统保证这种宫廷水果的供应。
  五、结语
  现在,甘蔗已是两广、福建和四川广泛栽培的植物;江西、浙江、湖南也有不少种甘蔗的,而且还有着向长江以北移植的尝试。以前,甘蔗的实物,也曾以珍贵果品的形式,出现于黄河流域的富贵人家食桌上;特别是后汉以后,两晋和南北朝,黄河流域的人,对于甘蔗,有很大的兴趣。其实,不仅黄河流域的人对甘蔗有很大的兴趣,长江流域的人对甘蔗也兴致勃勃,将甘蔗作为珍贵果品。《宋书庚炳之传》载,刘雍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放州。刘雍以进甘蔗表示对庚炳之的感激,足见甘蔗并非便宜价廉的水果。
  甘蔗在六朝作为珍贵果品,非一朝一夕,突然而至。应与三个因素有关:
  甘蔗最早由交广延伸至长江流域,富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人们对这种异域水果充满憧憬与想象,对甘蔗的追逐水涨船高。这种情形,类似于今日人们对南美水果的追捧一样。货离乡贵。当交广将甘蔗制品作为贡品进贡给东吴皇室之后,异域水果变身为珍贵果品。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明了甘蔗的种种吃法。如顾恺之渐入佳境,王公贵族将甘蔗作为解酒之物,交广之人榨汁做石蜜。这些吃法促进了甘蔗的种植,也加深了甘蔗在生活中的渗透。消费与生产齐头并进,让甘蔗的种植面积与日俱增,也使上文提到的刘雍将进甘蔗作为礼品成为可能。
  因为顾恺之、张载、梁元帝等人物的提倡,在南北朝隔江对峙的情形下,黄河流域的人对于甘蔗这样的南方水果也心生向往。借助商贸、外交等途径,甘蔗向黄河流域传播。囿于交通运输、双边关系时冷时热等原因,可在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蔗到了黄河流域更加物以稀为贵。了一个形象比喻,譬如西施、毛姑,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这是基本之理,然后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这显然是由理通向神的主张,强调理与神的统一。沈括试图沟通作品的神与观者所能悟出的理,从而达到神超理得、造理入神。理是以自然形质(形象、位置、彩色)为基础的艺术之理,神则是理的色彩或表现状态。神与理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二者的沟通须建立在形的基础之上;无形之理与无理之神是没有意义的;而突出传神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作品的形比如绘画中大写意作品、书法中的大草作品但失形而不失理,超于形后而合于理,合于理后而达到神。理既是对形的超越,也是对神的约束;神既是形的灵魂,也是理的升华。形、理、神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世之观画者往往不能理解于此,就是不懂神理相融的道理,这正是让沈括感慨的原因。
  中国书画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一系列审美范畴基础之上的,诸如道、气、形、神、理、意等等,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形神关系的命题,此后关于各种范畴关系的讨论一直延续下来。沈括在继承传神论的基础上,对神与理的关系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形与理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神关系、形意关系、形理关系等问题的延续和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古典书画美学的一个贡献。

生态文明思想的分析论文生态文明思想的分析论文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五个统筹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以来,特别是自关于城市流通空间的研究论文论文摘要据有关消息,我国就加入世界经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中国的入关就意味着市场的开放,贸易的自由化,将对新世纪的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生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者形象的媒介建构论文摘要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的大背景下,媒体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报道也不断增加。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在媒体的报道过程中所塑造出的工业设计中产品回收设计的发展道路论文本课题主要探讨工业设计中产品回收设计发展的必要性,从设计师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倡导产品在设计的中产品可回收的必要性,有效防治废弃产品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及自然资风雨储的联合发电系统设计论文摘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当前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风能雨能石墨烯储能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城市楼宇的风雨储联合发电系统,并对该系统包含的风力发电系统雨水发电系统石墨烯发电系统储能建设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想论文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声乐教学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有些声乐教学设施落后陈旧,声乐课程资源单一而匮乏,声乐课程相对孤立而缺乏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师生课外相关艺术实践和浅谈生态税制研究论文摘要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随着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生态税制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试着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生态税制与现行税制的关系生态税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五年级科学小论文200字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改怎么写呢?下面请参考小编提供的范文。篇一鸡蛋为什么捏不碎今天我陪妈妈去超市,妈妈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的时候,里面的鸡蛋有几个已经碎了。我想再没有比鸡蛋更脆弱的东西了在果蔬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论文摘要改变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在教学中培养以学生创造性为主的教育观念已经是当前高等教育和当代社会的要求。但是在一门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要有一个摸索实践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的论文一何谓自能读书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通过自己学习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引多元化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一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1一本数学日记,让成长不再寂寞。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一本数学成长日记,内容涉及到课堂学习学校生活交往习惯等。这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了德育,也是德育过程逐步民主化
论政府审计的公共性政府审计是政府行为的一部分,政府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政府审计自然具有公共性,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处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时期,政府审计的公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拟从我国政府审计和公共财政国有格萨尔史诗的源头及其历史内涵格萨尔史诗是藏族民间文学的总汇,是藏族人民对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记忆。只要细心解读这部史诗的文本,藏族古代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相关的精神风貌就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福克纳小说创作和基督教文化编辑。喧哗与骚动(TheSoundandtheFury)的故事,就是以耶稣受难的星期(passionweek)为时间背景的。小说中班吉(Benjy)部分的时间背景是4月7日圣礼拜六911事件后美国的文化悖论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揭示了美国在911之后作为新帝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其帝国地位与其基本的民主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美国重新审视其社会的开放性,而实行一个较为强硬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具有多变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是各种文化思潮产生并变化最快的时期。各种新思潮新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派别甚至成为转眼麦奎利与基督教神学原理作者何光沪如果说在德语世界中,瑞士是神学家的一个大摇篮,那么,在英语世界中,苏格兰也是这样一个大摇篮这样说的理由不仅在于,单就最近一百年而言,就可以开列出从奥曼(JohnW。Oma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下作者何光沪三爱?道德还是宗教?仁爱之起因,并非由于对象具有什么长处或美质,可能为爱者带来什么利益或好处,亦非由于与对象交往而产生了正面的情感,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觉,而仅仅是由于对象当代文化的危机作者伊格尔顿这座现代学院就叫作圣凯瑟琳学院。牛津大学的许多学院不可能都跟着咖啡店的名字起校名,不过,我待过的那个沃德姆(Wadham)学院,听上去却有点百货店的味道。这个名字包含着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作者约翰。格雷人们一般都同意,对现实的颠倒掌握易于导致幻想或乌托邦,但是,颠倒或蔑视现实的方法却有许多种。没有充足的逻辑理由或经验根据而蔑视既成的假设和规律,这种非科学的做法不是可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毛主义乌托邦关键词中国形象乌托邦他者西方现代几度在道德政治期望与审美教育期望中构筑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从孔教乌托邦到毛主义乌托邦。如果说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与经济秩序对西方现代化有过重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作者黄念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九十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