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毕业论文 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满鑫、彭双印、鲁怡君、龚娜
  内容摘要:艺术是人们内在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因此,艺术类别的不同仅仅丰富了人们内心生活的表现形式,而不表明艺术类别之间存在着某些不可逾越的鸿沟。音乐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它们分别通过听觉和色觉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但这两种艺术类别之间内在的神韵则是统1的。说到底它们都是通过人们的感官世界进行把握的,并且统1于人类社会生活及其这样的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主观感受。音乐和美术都能使人产生强烈的主观感受,它们之间的结合则可以产生1种联觉的效应。本文试图讨论音乐与美术共同的美学特点,并介绍国际上有关这1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类别在表现上的逐渐融通的趋势做出评价。
  关键词:联觉;色彩;音乐;
  前     言
  听觉和视觉决定了音乐和美术的艺术特点和效果,视觉是听觉的形象展现,而听觉则视觉更加丰富生动。虽然听觉和视觉都可以感悟到语言难以表白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以及抽象思维和内涵, 但2者之间的姐妹关系却能让我们领略到异样的艺术境界。音乐具有非视觉性与非语义性的基本属性,但在人们欣赏音乐时,对音乐本体的审美情感却也能同时唤起人们丰富的视觉意象的感觉。这种对1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联觉"。"联觉"是发生在感觉层次上的,因此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反应。
  音乐通常会唤起如视觉、情态、空间等多方面的联觉,揭示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问题的基础与关键,更有助于寻觅音乐审美中的理解规律,充分把握观众的欣赏心理,使音乐的表演达到最好效果。当随着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音乐语言、音乐形式、音乐意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音乐的形式,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舞台布景的创意、灯光效果的变幻都是音乐创作者需要精心的设计,其实在其中,观众的需要最直接的变化就在于,不仅能"听"音乐,还能"看"音乐;不仅要满足耳朵的听觉需要,更希望得到眼睛的视觉冲击。所以,对音乐视听联觉的研究,更有利于发掘欣赏者对2者关系的心理反应,使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从而提高音乐的审美价值与观赏度。
  1、"色—听"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1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1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1原理的运用。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人们在绘画、建筑、环境布置、图案设计等活动中经常利用联觉现象以增强相应的效果;有些画家进行过联觉实验,比如用鲜明的色调对比引起1种非视觉的反应;联觉还被许多诗人用做1种创作手段。如果声音能用视觉感知,而味道能用听觉感知,你可能会看到带颜色的音符,品尝到甜的或咸的歌曲,触摸到粗糙的乐曲。这是幻想吗?不,完全不是。
  2、色彩与音乐的比较
  1、色彩与音乐的构成等级比较
  色彩组成的等级序列,就是光谱中的等级序列,还有亮度和饱和度从低到高的排列序列。从冷到暖所包含的能分辨的灰色有200多种,从紫色到紫红色的色谱系列中又能分辨的160种。
  同理,在音乐中使用的乐音数目则大大低于人类耳朵所能分辨的音高层次的数目,虽然阿恩海姆强调画家可以自由的使用每个色阶的任何色彩,而音乐家只有为数不多标准音素,但是色彩的可分辨性并不是眼睛都能分辨的。
  2、色彩与音乐表现性的类比
  通常情况下,色彩的表现性用冷暖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色彩给人的感受上的:在知觉领域暖色更接近于光和色的感觉,暖色给人的感觉是热情,冷本身更加令人望而生畏。
  当我们要判断两个色彩的冷暖要将这两个色彩放在相同的亮度下,如果亮度越高色彩会越冷,相反亮度偏低色彩就会越暖。饱和度所涉及的是1种色彩的纯度,如果联系音乐中的音色去理解,我们更容易理解色彩的本质。1种完全纯的音乐是由特定波长的单1的声音的能量产生。但实际上,音乐通常有许多不同的震波混音而成,是1个非常复杂的波形,这时听到的音乐就不那么纯粹了。同理,1种完全纯粹的色彩,也是由单1的波长产生的。当不同的波长混合在1起时,产生的波长也就更加复杂,这时产生的色彩看上去也会相对阴暗。最不饱和的色彩就是灰色。
  3、色彩的和谐与音乐的和谐
  在色彩构成的图画中,所有邻近色彩之间都显得很和谐,这种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但是如果1个图画仅仅是靠色彩的均匀的1致性,而不去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的话,就会失去色彩的意义,就好似1个绝对平静的世界,缺乏活力和热情。 和音乐相比,如果音乐的和谐仅仅是建立在使声音更好听上,那么音乐审美将会墨守成规,如此单1的审美将会使音乐的创作程式化,音乐家只需要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来生产作品。音乐的和谐之美就没有那么永恒的价值了。
  将色彩和音乐进行比较,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美术和音乐都力图表现人们的情感,而不是机械地复制自然。作为艺术家,创作思想的枯竭是难免的,如何进1步激发创作灵感,将不同门类的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和借鉴是最为有利的方法。在对形式的应用中,音乐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画面都不能企及的。音乐具有时间上延续的特性,但是不能同时展现全部;相对来说,图画的优势就是能够同时展示全部内容。表面上音乐不受客观事物的束缚,但实际上却试图更加依赖于自然景物,使观者能通过视觉引起思维上的联想。艺术的领域是相同的,无论是通过视觉的方法来激发对音乐的创作灵感,还是通过音乐这种抽象的形式刺激我们的视觉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对于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和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都是不可或缺的。
  3、 通过音乐的抽象性形成的理论及影响
  1、 代表人物及特点:克利、康定斯基
  A)克利的作品特点相对较感性(相对于康定斯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应用的色彩是在动、在呼吸的,似乎是有生命的,作品完全是创作者灵感、情感的完全自由的流露。他所应用的色彩也是和记忆、情感紧密地联系在1起的,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的声,自然之声和他的音乐会。克利的色彩就好像他的梦境1样,充满着错觉和幻觉。
  B)康定斯基的理论的阐述性较克利的更加理性,由于是"半路出家",他的思维更多是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和其他艺术领域的研究的基础上的,专攻经济学、法学的他可以想象严谨的思维逻辑,才会形成色彩与音乐关系的理论。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1书中,阐述了音乐与绘画的关系,并且进1步将色彩和音乐的情感联系起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其他的有关色彩的论述仅仅是与人们的心理相联系不同:在每1种色彩的解释中都用1种器乐的声音作为中介和归纳。也就是每1个色彩都有不同的客观的伴音。
  2 、概述康定斯基总结的色彩伴音:
  黄色——刺耳的喇叭声
  淡蓝色——长笛
  蓝色——大提琴
  深蓝色——风琴
  绿色——小提琴的中音
  白色——乐曲中的停顿
  黑色——乐曲的中止
  红色——小号
  朱红——长号、鼓
  西洋红——[俄]雪橇铃声也叫草莓音 小提琴 大提琴中音
  橙色——女低音 教堂的钟声 古老的舒缓的小提琴
  紫色——木质管乐器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伴音。色彩的明度好比音乐的跨度,色彩有高、低明度,就像音乐有高、低音。由于不同色相的色块所组成的图就好比有小节、音符组成的乐章,色相会呈现出或明快或悲伤的视觉感受,因为色相不同,画面的感情色彩也会不同。音乐也有着同色彩1样的原理,才使音乐具有感情。单1的明度变化只是色彩的练习,就好像音乐从C到B的单1训练,没有作者的感情。
  作为集绘画大师与音乐家于1身的康定斯基和克利认为音乐和色彩1样具有明度(value)和色相(hue),小号的高音明度最高而低音提琴的明度最低,女高音和男低音就好比两幅明度截然不同的画,女高音成高调色彩,男低音责成低调图画。色彩的色相、明度,色彩的感情和音乐中的各种音乐中的乐器所演奏出的音色相比较和联想:将红色比作小号,同样给人以嘹亮、清脆、高昂的感受;将深红色比作提琴;橙色或是女低音或是小提琴舒缓宽广的音域。"色彩的声音非常明确,几乎没有人能用低沉的音调来表现鲜明的黄色,或者用高音来表现蓝色。"
  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彩度也发生了变化,乐谱的不同小节就好似不同的色块共同作成1幅画。就像画面1样,有的音乐会使人振奋而有的会让人悲哀。正如每1乐章在乐曲中的反复深化着乐曲的主题,乐曲高潮的主旋律绕梁3日。色彩的重复和乐章的重复着异曲同工之妙,色彩和谐的搭配,画面感情色彩的重复应用使作品本身的魅力,也使作者用激昂的情感绘成色彩。绘画中的色彩是抽象的语言,直接地表达了人的内心情怀就象音乐中的旋律1样抒发人的情感世界。色彩的象征意义可以给音乐艺术贴上标签,也可以形象地展示音乐艺术的内涵和主题思想。正是这种视觉和音乐的共同性,使人们的情绪波荡起伏。
  4、音乐中体现的色彩联觉
  1、 音乐创作中的色彩联觉
  若说画中有乐,那乐中自能有画,俄国的史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和法国的梅湘(Olivier Messiaen)就是将声音和色彩做极致连结的作曲圣手。
  虽然梅湘和史克里亚宾两人都有联觉,但对同1个声音,他们所见的颜色却相当不同,史克里亚宾写出的美丽音响,梅湘听后眼中所见却往往是极为丑恶的色彩。
  2、 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
  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变化造成并非1种声音的色彩感,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得到心理上的某种享受。如温柔的轻音乐给人舒适感,刺激扭曲的音响则使人感到不安等等。
  英国1些音乐治疗专家认为,当人们看到红、紫等暖色光时,会感到兴奋;而看到绿,蓝等冷色光时,会感到情绪稳定。同样,当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听到欢快的快节奏乐曲,情绪会变得亢奋。而轻柔的慢节奏乐曲又会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此外,听到低音时会产生类似"深色"的感觉,听到高音时又会产生类似"浅色"的印象。音乐治疗正是利用"视听联觉"产生概念,形成联想,并在脑海中呈现出5彩缤纷的世界,最后改善心境的。
  音乐与艺术的相互作用1直是艺术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1。尤其是在抽象主义领域,音乐是画家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元素之1,抽象主义画家利用不同的音乐元素作为媒介创作作品;同时,音乐家也可以创造出能够表现音乐色彩的装置。
  5、音乐与现代艺术中的色彩
  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5彩缤纷的色光与优美悦耳的音乐同时传来时,你是否也有视觉联觉的感受?05年7月初,在美国华盛顿著名的赫希洪博物馆举行了1场名为"视觉音乐———1900年后艺术与音乐的通感"的展览。在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元素在现代艺术中被充分运用,同时结合绘画艺术中的点,线,面与色彩的搭配,使艺术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
  (图4—1)
  美国艺术家斯坦顿·麦当娜-赖特的作品《概念色彩交响191》
  (图4—2)
  捷克艺术家法兰提塞克·库普卡1913年作品《Organization of Graphic Motifs II》
  (图4—3)
  抽象主义艺术家MikhailMatiushin1918年的作品《美术-音乐创作》
  (图4—4)
  威尔弗雷德创造的Clavilux(克拉维拉克斯)色彩投影机是色彩音乐发展中的创举。
  结     语
  听觉和视觉都是人类感情的符号,情感是艺术的表现核心,没有情感内涵就没有如此之多的艺术形式。作曲家可以从绘画中得到形象的启示,音乐也完全具有给绘画加以感染的能力。音乐和视觉艺术同时具有动力性、变换性,具有逻辑性和对应性。色彩和音乐都具有1定的表现力,在视觉传达的创意中,将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将音乐元素和其它艺术创作元素相结合,就造成1种强烈的颠覆性的审美意象。这将在高度和深度上大大推进艺术创作,并将更加深刻完美地展现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
  参考书目:
  【2】.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3】.高为杰著:《名作赏析教程》,吉林音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4】.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5】.何政广著,《抽象派绘画先驱——康丁斯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6】.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设计与视知觉》 ,4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天秤星座的后现代批评评析重新思考历史一书的作者凯斯詹金斯认为过去,并不是打包好的现成故事,只需等历史学家来传递。历史学家在研究文献资料时总是会带着当代的看法和目的,这些看法和目的形成是历史学家无法逃避的语西方文学生态文学批评的构建究其本质,生态整体主义仍旧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外沿扩张后的结果。因此,生态整体主义要为文学批评提供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的理论,其自身面临着诸多问题。它否认了人类在整个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应有的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关系解析到世纪,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对中世纪全面否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文学批评界的情况与此类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少西方文学理论家认为,中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一个超过千年的浅析文学修辞批评模式作为修辞论美学的倡导者,王一川认为中国当代美学的格局是认识论美学体验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的三足鼎立,它们相互轻视而不注重融合,各自的缺点也暴露无遗。认识论美学往往为着内容而牺牲形式,文学批评理解的复杂性研究文学批评的理解与不理解现象谁解其中味?是曹雪芹发出的非常感慨。这千古之问,上接人类原初,后启无限深远。其中,既有创作者呼唤知音的殷殷渴求,更包含思想者难被理解的万般无奈。懂与不懂,动物研究文学批评论文一动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动物研究的论文专著等各种研究成果迅猛增加,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仅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就有60种相关书籍出版,其中2012年出版了3本翻译文学批评论文1翻译文学批评中的价值主体就某一特定译作而言,与之发生价值联系的任何个人和群体都会与译作形成价值关系。因此,译作除了与其译者形成价值关系外,还与其读者形成了价值关系。就后一类价值关韩柳文学批评论文一前边我们说过韩柳的目的,最先是要行其道,如果不能行其道于当时的话,这才从事著作,以传于后世。但是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也得注意文辞。然文辞如何才能好呢?其方法也是学古。韩愈在他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一蕴含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两性战略伙伴关系古往今来,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和奉献,都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飞速发展。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探析文学与图影的流转一现代中国文艺及图影的本体论溯源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时仍有着较大的局限,即囿于一种文学本体的文学史观,使得很多探讨往往被框限在文本分析审美分析和作家分析的范现当代文学课堂中的运用探析摘要多层次教学法是突破固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多层次教学法运用于课堂分层定位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不
国内中专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摘要部分中专院校为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开设了音乐课程,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他们的音乐技能,充分地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如今不少中专院校在开展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许莉电视节目主持人,为观众展示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人格化传播方式,也因此常常成中国20世纪电影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前言中国的电影剧作诞生在1913年,到20世纪结束己有长达87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电影剧作始终适应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与生产流通之需要,在变革中不断拓展,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1中国文学电影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弱小到逐步强盛,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作者肖敦红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年级96级系别艺术系专业影视教育指导老师李稚田(副教授)内容摘要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自1985年以来,被冠以行动艺术的行为不断在中国的一些文化都市出现,而且以美术界首当其冲。新世界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分析第1章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生存境遇大众文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在中国兴起,但是当时受到了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抵制。开始于1993年一直持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但是,婚礼的形式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本文刊载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刊艺术探索综合版2001年第5期第47至第48页。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王阳明良知体验艺术论述略王阳明良知体验艺术论述略王阳明良知体验艺术论述略王阳明良知体验艺术论述略内容提要良知说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良知体验是其美学的核心,他的美学可谓良知体验美学。其中良知体验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