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生态危机与高校文学课的生态价值探究

  生态危机一方面表现为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异化。环境污染和精神异化是生态危机的不同方面,都反映了人类生存方式的扭曲和生存意义的遮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因而,生态教育成为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文学课在高校深受学生的欢迎,它在生态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够将抽象的生态价值与生动具体的文学作品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文学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也有助于将生态意识融入到学生灵魂深处。本文拟结合文学的学科特征,阐明它在化解当代生态危机问题上的教育价值。
  1 自然书写激发生态情感
  一直以来,人与自然的杂合状态被视为蒙昧落后的象征。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将人类从与自然混杂的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与自然分离的过程,即伟大的分界。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分离是进步的标志。在现代化过程中伴随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不仅享受到了物质增长带来的利益,而且渐渐确立了一个以人类为绝对中心的世界。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品尝到现代化带来的恶果。首先,人与自然的分离为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提供了温床,引发了人对自然生态的大规模破坏。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其次,自然环境的污染对人造成了严重的生理损伤与精神扭曲。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理疾病和精神问题时时刻刻困扰着人类社会,不断提醒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身的本性。
  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加深的隔阂,生态批评要求反思现代制度及其造成的人性异化。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生存观为理论出发点,坚持自然中心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生态理论的基本法则,要求摆脱西方传统思维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它指出二元论的思维定势致使人类将自然当作他者和被利用的工具,完全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这不仅导致了自然世界的灾难,也导致了人类自身的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生态批评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以及人类精神世界对自然的依赖,呼吁人类重新回归自然。生态批评反对将自然视为落后的象征,提倡整体主义的共存思想,对当下的生态危机而言它不啻是一剂解毒剂。生态文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于让他们明白回归自然、尤其是精神回归的重要意义。
  文学的自然书写在促进个体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够通过对自然场景的艺术再现反映作者深厚的生态感情。与实体自然不同,文学自然带有强烈的主观体验色彩,它迸发出来的感染力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态情感与回归意识。梭罗的《瓦尔登湖》是自然书写的经典之作,它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畔两年的生活经历,艺术地再现了那里生动的自然生态。任何一种美丽的物体都需要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去引发人们观赏。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书也是这样,它必须以很好的文体规则去表现,从而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并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作品对瓦尔登湖湖边自然景色的描写,处处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教师可以以它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景,帮助他们体会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惬意心情。教育的目的就是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它们的生态整体主义情怀,纠正传统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偏见,最终形成以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标准。借用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它们形成整体主义的生态生存观,来达到消弭分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教育目标。
  2 经典重读解剖人性的自私
  所谓人性的自私并不是指个人只顾及自身利益,不管他人利益的狭义自私,它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只追求本物种的利益,不顾及其他物种利益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否认除人类以外的其他一切物种的利益,认为人才是价值唯一的主体和最终目的。即使它主张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其他物种的利益,也只是间接地保护人类利用自然的权利,最终还是为了实现人类利益。人类中心主义在历史上有其积极作用,在漫长残酷的进化斗争中它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客观必然性。然而,伴随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它的历史局限性亦暴露无遗。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两方面结果。一方面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生活更加舒适;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日渐严重,自然生态渐趋恶化。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既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同时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自然既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适当改造自然对人类生存是有利的,但过度开发则容易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威胁人类的生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应当调整原有的价值观念,注意保护自然,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然而,受历史习惯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成为当下生态教育必须跨越的思想障碍。
  高校生态教育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的各种观念是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策略,当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观念也应当随之调整。文学课通过经典重读,可以帮助学生冲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调整原有价值观。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在漫长进化史中对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的认识与深刻反思。然而,任何一部名著都脱离不了其诞生的历史情境,它们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又暴露了他们的局限性。一旦历史情境发生变迁,原本是正确的观念或行为就有可能是错误的,有时甚至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通过重读经典,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通过挖掘作品中隐藏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可以有效消解学生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走出对世界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理解。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的海外冒险经历,对它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赞扬鲁滨逊的冒险精神与顽强毅力。然而,伴随历史的发展,小说中被忽略的问题渐渐重新得到重视。首先获得关注的是殖民压迫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殖民地人民在生活、心理以及文化等不同方面受到的伤害。在当代生态思想的冲击下,小说中隐藏的人类对动物的物种压迫也逐渐引发广泛的关注与思考。小说中的动物没有伦理地位,只被当作人类的竞争对手和利用工具…它们抑或因为能够为人类提供衣食而悲惨地活着,抑或因为干扰人类的生活而被无情地灭绝。鲁滨逊以生存需求为名,任意捕杀岛上的动物,折射出人类为满足自身欲望不断侵害其他物种利益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重读小说,不仅要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给自然带来的灾难,更要反思它背后复杂的伦理关系与历史背景,从而实现与自然共同繁荣的目标。
  3 第二次浪潮反思环境正义
  第二次浪潮是生态批评在当代的新发展,它不仅关注生态平衡,也关注由生态问题引发的社会正义问题。第二次浪潮认为压迫自然与压迫人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它既反对对自然的压迫、也反对对人的压迫,尤其反对将生态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嫁给社会边缘人群。它认为受生态危机影响的不仅是自然,还包括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如穷人、妇女以及少数族裔,他们和自然一样都是受害者。随着生态保护运动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跨越自然与社会界限的压迫。被压迫的人和被压迫的自然一样,都丧失了自身的权利,沦为他者和被利用的工具。只要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得不到彻底改善、还挣扎在生存边缘,他们就不可能有环保意识,为了生存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环境的破坏者。因此,保护自然不仅要依靠理论研究与道德呼吁,更要切实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生态批评的第二次浪潮将环境正义提上日程,主张将改善自然环境与改进民众的生活结合起来,它是当下生态运动发展的新阶段。第二浪潮对环境正义问题的关注在文学上体现为两方面: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后殖民主义。前者将人对自然的压迫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将人对自然的压迫与人对人的压迫结合起来。尽管在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它们的诉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以一种整体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提倡万物之间的密切关联,反对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制剂的滥用不仅使自然界的许多生物近乎灭绝,也严重威胁了农民、矿工、偏远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化学污染还是引发乳腺癌等女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作者卡逊就是死于此病,这成了对作品最深刻的诠释。这部作品引发了当代世界的生态保护运动,更成为了环境正义的经典之作。在文学课堂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对于社会正义的吁求,加入《寂静的春天》等经典生态文学作品,带领学生体会作品所反映的种际、种内压迫以及两者的本质性关联。以文学文本为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发现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每个物种的命运都紧密相联,伤害其他物种的同时必然也会伤害人类。卡逊敏锐地感觉到人与自然的这种密切联系,这些武器(农药)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不幸。通过阅读和讨论这类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孤立的竞争式关系中走出来,鼓励他们超越机械的原子主义世界观,同时通过张扬万物之间的联系与情感的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整体主义价值观。文学课堂对环境正义问题的探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压迫、还要从根本上去消除压迫。文学能够对原有的孤立主义价值观进行批判,通过揭露压迫造成的危害以及诉诸道德批判,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相互依存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达到消除压迫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应对将影响人类的命运,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积极应对。通过教育引导,高校文学课堂正以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在生态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文学课堂也因之成为与生态危机作斗争的前线。文学课堂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文学文本中生态问题的分析,还应找到危机背后隐藏的人性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发现人性的缺点、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文学课可以在人类意识领域发挥巨大的改造作用。文学课的生态意义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深入发掘将有助于高校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有关家族问题的社会史研究家族组织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家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通过与地缘关系利益关系的结合,演化出种种再生形态,形成一个从家庭到宗族不断分化整合的过程的系统,渗透到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详细内容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扬雄的政治倾向与经学师承作者王青内容提要论文主旨在于纠正学术界对扬雄政治态度与经学师承的两种误解。首先,通过考察哀帝时期的政治形势,结合扬雄的生平与太玄中隐刺之辞,对扬雄的政治态度重新加以审视,认为扬雄所新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摘要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建设的争论,京剧进课堂,清明端阳中秋等节日成为法定节日等诸多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热点现象给了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党的十七大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纵观中国古代发展过程,腐败现象不绝于目。长期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儒家道家等传统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其糟粕也渗透于官场政治文化之中。近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人性基础解读水浒传之林冲休妻水浒传林冲休妻的这一部分,是后来使我感到可以解读水浒传之最微妙部分之一。水浒传不是人们期待那样的英雄悲剧,而是真正的人性悲剧,是关于中国人的人性和社会的悲剧,这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摘要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女书产生,更彰显瑶族女性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女书折射了当时瑶族女性缺失性需要的短缺,展现了瑶族女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强烈的认知需要,是瑶族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摘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一)目次引言一汉代经学的整合与郑玄三礼注的出现二郑玄对三礼的基本认识三郑玄三礼注的主要特点四郑玄三礼注的主要思想内容五郑玄三礼注的影响与历史评价结语引言在两汉时期的历史上,有两类人物的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摘要中国诗歌与中国画虽然是艺术的两个分支,但两种艺术之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很多共通的地方。同时二者又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差异性,不能完全看做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宗教文化的特征摘要宗教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有符号特征普遍性与民族性特征积累性和变异性特征等。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萨满教文化为例,详细阐释宗教文化的特征。关键词宗
简析7S管理在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7S管理的概念及内容7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7S简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一新时期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一)社会影响力的不足高职院校专业大多围绕行业需求进行布局,专业的局限性强,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难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在地方急需人试谈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性分析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分类在管理学当中把人的需求大致分为5个层次(马斯洛),而生涯需求的分类由于文化差异等客观原因,中外专家的观点与标准并不统一。笔者认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一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概述(一)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由国家和安全两个概念组成。安全就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状态,既包含没有外部威胁的状态,也包括没有内部威胁的状态。安全有主试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如何转型升级一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现状(一)专业定位不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本科教学样式,定位既体现不出高等性,更凸显不出职探讨基于应用型师范院校食品专业一前言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办一所受当地人民尊重的教学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提高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高职口语能力课堂教学论文摘要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高职英语学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交际。课堂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作用特别,因此口语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更多地是通过浅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思考其发展策略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问题根源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我国高等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近些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人手,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以理性的视角分析浅谈学校体育课程经验资源的理性思考论文关键词体育课程经验资源理性思考论文摘要采用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经验的概念,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意义和体育课程经验资源的结构等问题进行剖析,这对于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经验资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安全防范对策摘要体操课程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基础性课程,具有复杂性应用性和危险性等特点,对安全防范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分析了高校体操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