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于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论文摘要]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文章就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嫉妒产生的根源及对人际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嫉妒心理 人际沟通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保持优势是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此,大学生们会为拥有某个领域的能力优势而努力。然而,当进入新的环境或加入新的团体后,他们经常会发现别人在那些领域的表现超过了自己,由此导致内心产生痛苦,这在大学校园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感觉和现象。这种痛苦会激发其潜在的嫉妒心理,使人际沟通变得紧张且无效,最终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此,洞察大学生之间这种嫉妒情绪并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一、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嫉妒是对在才能、地位、成就、机遇和条件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情绪。每个大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并努力在某些领域超越同学,一旦发现原来的专业或技术优势被同学赶超后,他们通常会变得不舒服、焦虑和紧张。尤其当其他同学在那些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领域中拥有出色的表现,而这个领域正是嫉妒者定位自己的中心要素时,一些大学生会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当对自己的失败不甘心却无法改变时,就会冲动地批判、抵制、对抗,甚至打击、报复同学,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一种解释是自我评价维护理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因此,如果对方与自己关系十分亲密,但超过我们的领域并不被自己看重,则彼此间的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还可以为朋友的成功和优秀而感到高兴。但当好朋友对自己很看重的领域或能力有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现,各种心理失调情绪就会被激活。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嫉妒与其所处的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规范有关。特定的文化形成特定的嫉妒情境,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嫉妒心理和行为反应,因此,嫉妒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嫉妒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根植于特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而行为理论认为嫉妒是人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行为习惯,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嫉妒受一个人周围所发生事件的直接冲击或塑造成型。
  在人际沟通中,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情绪,会阻碍嫉妒者和被嫉妒者双方的正常交往。正如斯宾诺沙所说:"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嫉妒者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行为和成绩上,对别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注。对他们来说,让别人失败可能比自己成功所获得的快乐更大。这种扭曲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的精力无端地被消耗和消费,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嫉妒情绪会迫使大学生去面对自我概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减少这种认知失调。大学生或者改变自己今后的行为,使行为与失调的认知相一致;或改变某些认知,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又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为自己行为寻找理由。
  二、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保持自我形象,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自尊心表现。与自尊相伴的嫉妒,由于是一种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情感,就一直隐藏在大学生内心深处。一旦大学生的嫉妒情绪被激活,则校园中的一些平常事很容易被过分放大。为维持自我评价,大学生嫉妒心理活动必然反映到个人在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1.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为克服由嫉妒心理引发的认知失调,大学生会选择疏远这个胜过自己的同学,认定对方不再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了。尽管可以选择与对方建立良性互动和挑战,但嫉妒者无法克服向对手学习或彼此合作的心理障碍。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会导致人际沟通的中断和失败。大学生为何会与自己嫉妒的朋友如此疏远?根据心理学家Abraham Tesser的观点,当一位十分熟悉的好友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就时,比起陌生人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陌生人是抽象的,他们的成就仅是统计数字,而自己熟悉的朋友的成就是生动的。
  2.嫉妒心理的蔑视效应。为减少嫉妒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会选择改变对原来看重能力的评价。一旦同学拥有自己无法轻易获得的那些优势,大学生在公开场合就会贬低那些优势的价值,表现出不屑一顾和冷嘲热讽。例如,原先在羽毛球上拥有出色的技术,当朋友圈中多了一位羽毛球水平更高的朋友后,就会对此失去原来的兴趣,而认为游泳才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属。只要有嫉妒,就不能够和谐、融洽地相处。当他人得到自己所得不到的奖项时,便会散布各种小道消息,从而使其他同学也感到生活在不公平的环境中没有好处,从而影响到集体的团结。
  3.嫉妒心理的破坏效应。大学生处理自尊威胁的第三种选择是对同学的努力加以破坏。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一旦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比上同学,则会采取恶劣的手段——暗中给同学制造障碍。例如,某个团队有两位出色的同学,最初关系亲密,学习和工作时互相鼓励,追求团队的成功。当A同学在其他同学中的威信不断上升时,B同学的嫉妒心理便会被激活,但开始还能自我控制,暗示自己的价值迟早也会被同学认可,但不安和焦虑感已经形成。当其他同学对A的领导能力形成了稳定的评价时,B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猛烈地爆发出来。B开始贬低A,在同学之间用开玩笑的方式评论A,并制造关于A的非正式新闻,继而在人际沟通中公开对A表现出冷淡、敌意,甚至是采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行为。同时,B对集体事务不再主动进取,态度变得消极,甚至可能与A翻脸,终结了彼此的专业合作关系而离开团队。 "
  4.嫉妒心理增加了人际沟通成本。与成功的同学刻意保持距离的态度,导致了沟通机会的错失,以及学习效率的下降。我们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向外部人群学习而不愿向周围同学学习。例如,同样的方案,若被告知来自外部,则评价很高,若被告知来自周围同学,则评价一般。不难理解,如果人们向外部学习,说明很有事业进取心;如果向周围同学学习借鉴,则衬托出对方是这个集体中有智慧的领导者,无异于贬低自己了。
  三、大学生克服嫉妒心理的对策
  正如英国思想家罗素所认为的:"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的毁灭。"嫉妒心理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力求上进的表现。如果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进行有效管理,则可以促使他们去奋斗进取。
  教育大学生克服人际沟通中的嫉妒心理,首先要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教师要注意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不要触发他们的嫉妒情绪。
  1.引导大学生发掘嫉妒情感的价值。嫉妒情绪暗示了极具价值的信息,可以把它视为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所嫉妒的其他同学拥有的条件和品质。要鼓励大学生敢于坦白被自己感情所掩饰的那些最恐惧缺乏的优势。一旦将掩藏在内心的嫉妒显露,就有利于在同学之间形成坦诚的气氛,为良好的人际沟通、互相学习和进步打下基础。
  2.引导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要肯定并关注自己的优势。尽管可以让嫉妒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触动因素并加以控制,或者回忆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而淡化因别人的成功而引发的焦虑,但确实很难让他们做到为其他同学的成功而喜悦。一种可行的干预策略是,让大学生学会肯定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力量和优势,以减少由同学的出色表现而引发的威胁和压力。不可否认,将自己与同学做比较是大学生的天性,也是一种积极的动力,然而,过分比较就容易导致嫉妒,尤其是当不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时候。因此,控制和管理好大学生的嫉妒情绪,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关心的领域,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周围同学的业绩,要鼓励大学生善于与自己的过去做比较。
  3.引导大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单一的价值观会使大学生陷入有限的目标竞争。如果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可以在其他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就能避开偏执的竞争,减少令人厌恶的比较,使大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价值。
  4.鼓励大学生学会资源分享。要强调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但团队成员在争夺他们认为是有限的资源时,就会表现出相互排斥。当某些资源确实稀缺时,教师要强调其他资源是容易得到的。引导大学生与其他团队共享资源也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消除嫉妒情绪。鼓励大学生学会与其他团队分享资源,才能赢得在大学生活中的利益互惠和未来合作的基础。
  5.教师也要避免语言暗示。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所发出的某些信息,会无意识地触发大学生的嫉妒情绪。例如,教师公开表现出对某位同学在某方面努力的欣赏,这种暗示很可能被理解为尽管其他方面的努力对学校同样有价值,但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格外谨慎,避免对特定同学的过度公开赞扬。
  6.鼓励模仿甚于鼓励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在同学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仅仅推崇创新,会使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变得保守、保留,一旦自己创新失败,会引起对成功同学的嫉妒。相反,鼓励大学生相互借鉴、模仿,并公开表扬那些承认借鉴周围其他同学的成果并加以改造的学生,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同学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和积极。
  综上所述,嫉妒是人际沟通过程中一种正常的态度和情绪,也是一种本能。积极的嫉妒情绪可以使大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与成绩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向上。而消极的嫉妒的心理则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破坏,如果任其发展,便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沟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格外需要关注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嫉妒情绪,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加以教育和引导。

关于利用迁移原理来提高教学效果的论文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利用迁移原理提高教学效果。有时即使头脑中具备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也不能环境学专业论文致谢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字体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字体设计是中等职业教育广告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创新性思维在字体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学习字体设计的学生们而言,传统浅析泰山木板年画的题材工艺以手法的论文一题材内容泰山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多以祭祀保佑平安和喜庆发财为主,主要有家堂保家客全神财神泰山奶奶灶马门神牛马王这几类题材,这些木版年画大多是张贴在墙上和灶头,具有保护家宅平安的意愿。职业中专英语教学反思论文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现状不容客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职业中专学校的生源及其素质学校的英语教材学校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及英语教师自身的理念与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职业中专英科技论文暑假的一天,我在家写作业,一不小心把钢笔里的墨水溅到本子上了。我忙伸手拿纸,想擦干净,却发现纸篓里的纸快用完了,只有两三张在纸篓底下,拿的时候手必须使劲向下伸,才能拿到。既费时又费PDCA管理模式与电力工程的论文一PDCA管理模式的相关概述所谓PDCA管理模式,简单的说就是针对管理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计划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且能够严格的将这些措施执行贯彻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同时还需要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分析旅游文化产业,其次详细探讨旅游文化创意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最后着重旅游文化创意建设对策高校足球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学生自身动作重现的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引言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具有竞技性观赏性,很多国家都将足球竞技水平看作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体现。但是我国足球水平差强人意,为提升足球整体水平加强教育是关键。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高试析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论文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若干策略论文摘要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立足于中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顺应教育科学研究新趋势,提出发展高校常见中医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合并心理干预的意义论文摘要目的综述在临床中常见骨伤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心理干预的意义方法查阅国内相关资料结合笔者跟师学习及自身理解和临床使用效果,从肩周及肘关节炎腰突症颈椎病等多个骨伤科常见病结合心理干
论汉语方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编辑。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高校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何做到ldquo死rdquo课ldquo活rdquo讲,一直是古代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问题研究编辑。摘要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古汉语坐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古汉语ldquo坐rdquo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摘要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了ldquo坐rdquo的语法化过程,对其语法化过程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并且对引起其语法化的机制做了简略分析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教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ldquo把rdquo字句教学摘要用对外汉语教学中ldquo把rdquo字句的教学体会分析如何教留学生学会使用ldquo把rdquo字句,通过海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摘要交际法教学理论要求语言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被时光雕刻的古汉语活化石被时光雕刻的ldquo古汉语活化石rdquoldquo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rdquo,这是客家人固有的骄傲。很难找到哪一种方言的使用者像客家人这样,如此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乡音。ld中国古代杰出的布衣数学大师刘徽刘徽(约公元3世纪),由于资料所限,其籍贯身世生卒年月则无可详考,只能根据不多的一些记载断定他是魏晋时代淄乡(今山东临淄或淄川一带)人。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虚假数学励志你被忽悠了吗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所谓的励志公式,在网上流传很久了。看似在鼓励人们,只要坚持,哪怕每天付出不多,但回报是大大的。是不是真的如此?假设1代表每天正常的工作量,1。01表示每天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数学教学,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依据,从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多媒体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摘要多媒体在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融合中实现教学动静交织,实现抽象理论知识的具象处理与生动展示,但是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与传统教学存在矛盾。就多媒体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进行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要准确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优秀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