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针对新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软件工程学科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教学培养计划"和IEEE推出的SWEBOKV3知识体系,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系统重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程序设计不断线为目标,形成"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专业实践"的渐进式实践教育体系。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1引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2011年,软件工程成为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列的一级学科和目录内本科专业,可见国家对软件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目前大部分地方新型本科院校都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但由于受到生源层次、师资类型、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培养的毕业生的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学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前社会上出现大量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从高校的高年级招收学生,为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脱离了社会需求的实际,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需要进行改革。当前,新型本科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专业定位与实际不符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材、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从985高校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基本相同,培养目标也基本相似,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于985和211高校软件专业的学生较弱。
  1.2培养模式不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产生,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却没有大的变化,教材落后于IT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讲授脱离软件工程的实际,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以职业化为导向,而是以专业学生发展和研究为导向。
  1.3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学校过分地强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把学习的考试成绩看得比较重,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运用。其次,现在的IT行业注重团队合作,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更注重个人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4缺少有项目实践经历的师资
  目前,高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少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另外,学校与行业和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和体系,致使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本文探索新型本科院校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出发,以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工程化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以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系统设置软件工程理论课程体系和验证、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
  2相关工作
  "软件工程"概念最早是由北约组织(NATO)在1968年召开的软件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件危机"而提出的。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国外很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始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软件工程硕士教育计划。1991年,ACM和IEEE/CS制定的计算教程(CC1991)将软件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9个知识领域之一。1993年,IEEE计算机学会和ACM考虑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并成立了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ECC,SoftwareEngineeringCoordinationCom-mittee)。2004年,SECC制定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标志着软件工程学科正式确立[1]。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部分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研究生班。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全国成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后增加到37所),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教育部成立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开展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战略发展和专业规范的研究工作。2011年,软件工程学科独立出来,成为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列的一级学科。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陆鑫和傅彦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手段[2]。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经验,提出软件工程模块化教学理念,将软件项目管理分为6项一级能力和60项二级能力,确定不同能力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形成模块[3]。孙红敏等针对教学质量管理问题,提出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4]。梁宏涛等提出一种专业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民办本科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5]。林耀进等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实践内容难以有效衔接问题,提出以项目开发为驱动的多课程联动教学模式[6]。
  3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3.1培养目标和规格
  为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接岗位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区域软件产业,以软件工程行业标准为导向,以工程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备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能够在软件行业中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测试和管理等工作。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规格主要瞄准两个岗位: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岗位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相关技术,熟悉软件开发流程与项目需求分析,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管理;会按规范编制技术文档。软件开发岗位要求熟悉软件开发和维护流程,能熟练使用IOS或Android进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和调试,熟悉Web项目开发及应用。
  3.2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学校设立"三大平台"+"八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我们构建的基于模块化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1、2、3、4代表四个年级,横向的框代表不同的课程群模块。整个课程体系分成:通识课程(必修、选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综合实践课程、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具有以下3点特色:(1)程序设计不断线。从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学期均开设程序设计相关课程,涵盖程序设计基础、Web开发、移动开发、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全程化、多方位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2)实践环节由浅入深,层次渐进。我校软件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3)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活动融入培养方案。定期邀请企业人员来我校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项目或者获得CCF软件能力认证、PAT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等证书进行学分认定。
  3.3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企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化实践能力。在新修订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实验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进行独立考核,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语言类课程,引入浙江大学PTA平台(ProgrammingTeachingAssistant),系统支持自动考试、评判。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结束前1-2周,布置一个大的作业,2-3个学生一组,共同完成。综合实训课是运用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比如:在开设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之后,安排软件项目实训课,使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设置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要求在大学四年中至少参加一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活动,或者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者获得CCF软件能力认证、PAT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等证书。
  4结束语
  探索与实践新型本科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工程能力强的软件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以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系统构建模块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循序渐进的实践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万江平,安诗芳,黄德毅.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0):1-3.
  [2]陆鑫,傅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247-249.
  [3]王晓峰,许强,陈圣兵,杨彬.基于模块化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5,(Z1):29-32.
  [4]孙红敏,苏中滨,李晓民.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13):20-22.
  [5]梁宏涛,房正华,杨新艳,李超.专业导师制在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J].软件工程,2016,19(3):61-62.
  [6]林耀进,林梦雷.软件工程专业串联式课程设计与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6):73-74.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一引言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中国式政治制度的一种新构想摘要如何在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普遍成果的基本前提下,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具备高度可行性的政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改革深化需要解决的最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多数党法定制为核心,司法行政治伦理启蒙,是中国启蒙的主潮一超越西方模式,认识启蒙的本土特色中西文化会通研究,是一个富有时代感和历史感的课题。不同的文化都是人类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的创造,普天下的文化莫不具有相通相融的一面但是不同族别的文化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内容提要国家消逝论是冷战後西方终结主义思潮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流派。本文在不否认民族国家意义的前提下,分析国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问题。文章首先认为,目前关於国家是否消逝问题的争新制度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复归或更新?内容提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制度政治学表面上是对传统政治学的复归,但实际上是在对当代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传统政治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重新关注。新制度政治学是当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论文关键词9O年代女性小说特征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悖论式思维与钱钟书文学创作论文关键词钱钟书创作悖论式思维解构论文摘要悖论式思维是钱氏把握世界与人生的整体意义的一种思维方式,钱氏运用它来揭示悖论,探索人生真相。还原生活本真。钱氏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悖论式思维进浅谈数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力论文关键词数字创作表现力论文摘要数字主要用于计数计算,也常常用于文章,财经类文章尤其如此。数字与文学类文章的创作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小说杂文诗歌和戏剧等文学类文章中,数字的运用对于推追寻与现实羁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析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论文关键词异化创作美论文摘要异化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异化现象,它并不是独有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即使在中国当下的文学界,我41试论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处境论文关键词新诗边缘化大众文化抒情诗论文摘要自从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来,它采用了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在形式上有所革新,打破了旧体诗的种种束缚,推动了新
中职校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第一篇中职校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论文简介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封场后的安全运行是卫生填埋场建设中重要却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封场方案设计封场后维护内容两方面论述了封场设计和封场后维护的重要性,并针对封场后易发事故提出其相对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论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论文,欢迎阅读!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论文1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重视人力资源工业4。0下博世学徒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论文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本文从博世学徒制背景主要构建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知识体系论文1。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通才与专才一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基本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受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所制约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探究软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社会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么有专利要么被淘汰,这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软件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业设计精英培养方式革新论文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是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除掌握必要的机械工程技术知识美学知识绘画技法以外,还涉及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生理学市场学广告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论文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以我认为,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新型工业服务业论文例文一文献回顾(一)国外研究Makun(1997)立足于生产服务业的增长,从竞争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问题。其主要思想是,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购或者分包方式分散风险将资基于组织结构的智慧城市分布式云架构研究论文引言目前,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些新型信息技术和研究成果来协助解决当前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实现对城市的高效管理和资源的高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环境的普及,对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教育在这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