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
  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它们在亚  洲音乐史中却并非如此,乐谱在音乐演奏和实践中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与西方音乐  相比可以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其数量也十分微少(相对来说中国和日本较多  一些)。但不同的是理论书籍、美术、戏剧却相当丰富。以中国为中心,日本、朝鲜在  一般的史书中以音乐制度、乐律理论、历史沿革以及音乐美学等的记录得到了充分地整  理和叙述。它与音乐家的传记不同,音乐史叙述的整体与音乐的本身同时得到记录。在  亚洲,除文献史籍外,考古资料也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  竽、瑟,三号墓出土的筑等乐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陶埙等。除了出土文物外,美术上的壁画、浮雕等也  十分丰厚多量,我国新疆地区的库车、吐鲁番,甘肃的敦煌、麦积山,以及柬埔寨的吴  哥(Angkor)、印尼爪哇岛中部的婆罗浮屠(Borobudur)遗址等都记录了丰富的音乐历史  资料。这里值得注意的还有,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大量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丝绸之  路乐器实物,从公元752年收藏至今天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是现在世界上  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音乐文献史料唐代以后,中国的学术、历史书籍得到了系统化的整合梳理,形式上出现了称之为"  类书"的体例样式,相当于今之百科全书。这类书籍大致有《初学记》(唐)、《玉海》  《太平御览》(宋)、《荆州稗编》《三才图会》(明)、《古今图书集成》(清)等。上述  书籍不管是敕撰的还是非敕撰的,它们都是从大量的古籍中被梳理、罗列出来,分门别  类地进行排列说明的书籍。因此,作为史料非常便于使用。但由于在各代的编辑过程中  有讹传、误抄的可能,使用中应以批判的眼光去对待这些史料。
  在中国的音乐理论书籍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音律、音阶论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这同中国儒教的学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对古事件的解释存在着反复论述的倾向。这  一现象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初见端倪,像从《管子》、《淮南子》、《吕氏春秋》、《汉  书·律历志》的五声、十二律、三分损益法开始,后由西汉京房的六十律、南朝宋钱乐  之的三百六十律、唐天宝年间的俗乐二十八调、南宋蔡元定的燕乐调与十八律,到明朱  载@①的新法密律,他们对三分损益法所存在的旋相不能还宫的理论进行了近两千年的  求索、换算。到了16世纪下半叶,当这个千年不解的转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时,却又被  束之高阁、沉睡于书斋楼阁之中。这些理论几乎都没有真正得到实践。
  (二)乐谱
  (三)朝鲜在朝鲜的史籍中,除上述的乐器、乐种及宫廷的音乐历史沿革以外,古典歌曲的歌词  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歌词集《青立永言》、《歌曲源流》等都是李朝(1392—18
  9
  7)宫 廷的音乐史料。朝鲜的乐谱大致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传承下来的,其独自的文字音标谱 以及能明示其节奏的井间谱是朝鲜音乐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由此一部分艺术歌曲得到了 复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古典的乐谱得到了五线谱化。《世宗实录》、《世祖 实录》中的乐谱虽然没有完全被翻译出来,但基于原来古谱的基础,通过各种手段被大 量地译成现代谱并付诸演奏,实现了音响化。其中,国立国乐院的"朝鲜传统音乐出版 委员会"于1969年出版了五卷以英文版附加解说的古乐集——Anthology of KoreanTraditional Music(《朝鲜传统音乐选集》),对了解和研究朝鲜传统音乐具有重大意 义。玄琴及其奏法谱与现存的口授传承乐谱所作的比较研究,以及古谱的复原研究也比 较深入。李惠求、张师勋等学者的著作对于平调、界面调等的音乐理论中经常使用的调 子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从整个考古资料来看,朝鲜与中国和日本相比,文献与文物量虽 不多,但对于中国的雅乐以及雅乐乐器的研究十分有益,特别是现在韩国留下的十分珍 贵的资料,更不容忽视。   (四)日本   (五)东南亚   (六)印度继婆罗达之后的音乐理论家娑楞伽提婆(Sarngadeva,1210—12   4
  7),是一位曾供职于 宫廷的重要人物,他完成的《乐艺渊海》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的著作。该书共七卷,分 别对乐律、调式、曲体、作曲、歌唱法、节拍与节奏、乐器与演奏、舞蹈与表演等展开 论述,是继《戏剧论》后印度一部重要的音乐论著。   其后还有一些断断续续的理论研究著作,但真正的理论著述则是在13世纪以后再度出 现的,这是由于伊斯兰教进入北印度之后,印度逐渐走向伊斯兰化。毫无疑问,伊斯兰音乐的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科学性对印度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从这一时期开始,称之为印度音乐的灵魂——拉格(Raga)理论才渐渐地发展起来。   由于宗教的关系,在印度的音乐考古资料中,古代的美术(主要是雕刻和壁画等)与伊 斯兰时代以后的细密画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七)西亚   西亚的音乐文献大致是从7世纪进入伊斯兰时代后才有记录的。关于这以前的阿拉伯音 乐以及3世纪到7世纪的萨桑(Sassanidae)王朝的波斯音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从伊斯兰 文献中得到推测。波斯的音乐资料不太多,作为考古资料有塔克博斯塔恩遗址留下的一 些未完成的浮雕作品,其中有竖琴、小号、琵琶类四弦乐器(Barbat)、鼓等乐器形象。 7世纪以后西亚逐渐进入伊斯兰时代,史籍中关于音乐生活的记录、数量甚多的理论书 、细密画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史料。   二、历史研究状况   从20世纪初叶开始,欧美一些音乐史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以作品样式为主要对象的研 究逐渐转向以"音乐活动"整体为研究对象。而音乐史学的研究则是以音乐学与历史学 交叉融合的一个学科,因此,如果音乐史限于"历史"这一个层面来理解的话,那么音 乐史的叙述是建立在史料(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构成的。而史实是建立在对史料的 收集、批判、分析与综合等的梳理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各个不同时代、不同 地域音乐的题材、样式等的历史流动,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来洞察和分析音乐在各 个历史时期的流动状态,把握这种历史流动的方式无疑是多样的。这种认识可以是以音 乐的题材、样式为主体,也可以从美学意识、社会现象等方面来窥察音乐的实质,揭示 历史的文化现象。   关于音乐史的著述,除通史外还包括断代史、音乐体裁史、乐种史等。史学著作有本 国人写的,也有他国人写的。对于历史时代的划分也有各自的见解。体例也不一,种类 、样式上非常多样。以下从音乐的世界史与国别史两个方面来举一些例子。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世界音乐通史上的话,C.萨克斯(Curt Sachs,1881—19   5
  9)撰写 的《乐器的历史》(The Histo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New York,19   40)是值得一提 的,他把世界乐器的历史分为史前、古代、中世和近代,按东、西方历史发展的线索进 行平行叙述。这可以说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以乐器为主体线索撰写的世界音乐通史。其 后是德国学者W.维奥拉(Walter Wiora,1907—)1961年完成的《世界音乐史的四个时代 》(Die vier Weltalter der Musik,Stuttgart)也是一部将东西方音乐现象融为一体进 行横跨面平行叙述的世界音乐史专著。   这一时期作为一般史的世界音乐史的体系与研究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撰 写世界音乐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将视线投入世界音乐史的撰写以前, 首先必须科学地完善东方音乐史的学科体系。田边尚雄1930年的《东洋音乐史》,岸边 成雄1948年的《东洋的乐器及其历史》是其尝试。但是,两者在世界史和东方(亚洲)史 的体系上观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实欧洲音乐史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里民族文化 的一体化现象,东方要比欧洲复杂得多,作为一个文化圈要形成体系是很困难的。无论 是东方音乐史还是西方其他地区音乐史都难以完整地叙述各民族与国家从古代到现代的 完整的音乐历史。在对世界音乐史的尝试中,有奥地利音乐学家安布鲁斯(AugustWilhelm Ambros)的《音乐史》(Geschichte der Music,全五卷,其中前三卷是他个人 约在19世纪下半叶完成的),菲迪斯(F.J.Fetis)的《音乐家传记及一般的音乐书志学》 (1835—18   4
  4)的音乐史那样,将东方音乐与古代欧洲音乐以横向的历史线索进行平行论 述的专著。C.萨克斯《乐器的历史》和他的《音乐的起源》(The Rise of Music inthe Ancient World:East and West,New York,19   4
  3)其时代观显得比较暖昧。田边尚雄 的《东洋音乐史》是以"中亚音乐的扩散"、"西亚音乐的东流"、"回教及蒙古勃兴 的影响"、"国民音乐的确立"、"欧洲音乐的侵入与东洋音乐的世界化"五个章节分 别进行论述的。岸边成雄的《东洋的乐器及其历史》也同样把东方音乐史以"古代前期 固有的音乐时代"、"古代后期国际音乐时代"、"中世纪民族音乐时代"、"近现代 世界音乐时代"的四个时期来论述。上述的田边与岸边的著作都以亚洲为地域整体来叙 说,但时代的划分以及某些历史观上有些分歧,不过像这样的通史在日本以外几乎很少 。W.维奥拉《世界音乐史的四个时代》设定为"史前与古代"、"古代高度文明中的东 方音乐"、"西洋音乐的特殊地位"、"技术世界产业文化的时代"四个时期,其中在 东方这一部分,如何去把握古代、中世纪与近代的断代划分上很不明确,这里存在着较 明显的史料不足因素。   在叙述世界音乐史中,较重要的是对历史发展的评价。比方说中国的京剧、日本的能 、印度的拉格、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等,这些音乐体裁、样式在世界音乐史中应该置于 什么样的地位?像这样的比较与评价如何避免主观意识来建立起音乐史观是十分艰难的 。仅仅展示一张详细的年表是不能成为史学的研究成果。以客观史实、全面横向类比的 评价来建立起音乐史各时期的发展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对音乐的历史评价,体裁样式史 与社会史不能分离叙述,因为音乐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环境文化中产生的。中国现代出版的音乐通史大多出现在民国之后,均采用编年体的叙述方式。整体上来 看大致有1929年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1934年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1935年朱 谦之的《音乐的文学小史》、1953年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等主要的通史。上世纪 的8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批的中国音乐史著作,尤其是古代音乐史方面,虽然其中不乏有 独到见解之作,但是在一个国家中出现了如此之多大同小异的音乐史学专著,这种现象 在其他国家中是少见的。关于中国音乐史还必须提到的是法国的东方音乐学者MauriceCourant,他在1921年撰写的《中国音乐史论》(Essai Historique sur la Musiquedes Chinois)被收入由A.J.A.Lavignac编撰的《音乐百科辞典》(第一部、第一卷),该 书比较详细客观地论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一部最早的中国音乐通史。东南亚和印度的通史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有关越南的传统音乐,陈文溪于1962年在 巴黎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越南传统音乐》(注:La Musique VietnamienneTradionnelle,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08,BoulevardSaint-Germain-Paris,1962.)是了解越南音乐的历史、传统器乐、乐律乐调、宫廷乐种 、仪式音乐等的理论专著。关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巴厘的音乐可参阅麦克非(McPhee) 的著作。但是这些都是概论性的著作,作为通史还缺乏一定的文献史料上的梳理和积累 。印度本国人写的通史有Prajnanananda的巨著《印度音乐史》(HistoricalDevelopment of Indian Music,19   60),以及《印度音乐的历史研究》(A HistoricalStudy of Indian Music,19   6
  5)。此外,同时代的还有P.Sambamoorthy的《印度音乐史 》(History of Indian Music,19   60)。这些著作在史料的批判、考实性以及音乐史现象 的解析、演绎上都还没有真正达到深入、详尽的研究地步,作为通史来说还只是一个初 级阶段。古代印度音乐以史学的角度来考证的有邦达喀尔劳(Rao Bhandarkar)、考马拉 斯瓦米(Ananda Coomaraswamy)等以各种不同体裁、样式等进行的出色研究,因此产生 一些优秀的综合性通史是可以想像的。但是由于印度人比较关心和注重音乐的演奏,而 对历史的研究重视不够。在研究印度音乐史中欧美人对印度关心的人很多,但作为历史 性考察的著作却不多见,1941年法国学者C.Marcel—Dubois的《古代印度的乐器》(LesInstruments de Musique de I"gnde Ancienne,Paris,19   4
  1)是一本比较突出的著作。关于阿拉伯音乐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德国、法国都有过一些深入的研究 ,如1970年出版苏普勒(Spuler)编撰的《东方学手册》(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c) 的第一部别卷4《东方音乐》(Orientalische Musik)所辑录的论著《阿拉伯—伊斯兰文 化圈的音乐》(Die Musik des Arabisch—islamischen Bereichs),是对20世纪70年代 以前有关阿拉伯音乐研究的历史总括。对阿拉伯音乐技术理论的研究还有赖特(O.Wright)的《阿拉伯—波斯音乐的调式与体系》(The Modal System of Arab andPersian Music,1978年)等(注:参见《音乐大事典》,平凡社,1982年,第四卷,170 5页。)。伊斯兰音乐在东方的研究较早的有日本的学者饭田忠纯1936年的《中世纪阿拉 伯人的音乐观》(注:日本《东洋音乐研究》第一集,1936年。)。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 岸边成雄于1952年完成的《音乐的西流》(东京《音乐之友社》),1983年被译成中文, 改名为《伊斯兰音乐》(上海文艺出版社,郎樱译),这是一本八万字左右的小册子,但 它却对我们了解伊斯兰音乐几乎是惟一的一本中文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著简 明扼要地阐述了伊斯兰音乐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以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论述了阿拉 伯音乐与希腊、波斯及印度音乐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以实例阐述了伊斯兰音乐对欧洲和 东方的影响,对前人的研究总结也十分客观翔实,是一部非常明了易懂的伊斯兰音乐专 著。   另外,亚洲地区尚有许多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地区,原因是文献资料的缺乏,研究者 一般只能从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入手。因此,要完全精确地把握亚洲古代音乐历史状 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以上主要对亚洲地区的音乐史料及音乐研究状况,按地域及文化圈做了一个归纳和综 述,限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及有限的资料只能做一个浮光掠影的描述。我国的音乐文化与 亚洲各国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相互间的交叉、渗透都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流 动关系,因此笔者在执笔此文时的一个主导思考是:我们在研究中国音乐史的时候不能 忽视关注周边地区相互间的文化渗透和交叉现象,对周边地区文化的研究和了解也是对 本民族文化了解的重要步骤。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坊去方换育   @②原字汤去氵换日   @③原字左亻右耶   @④原字左犭右白   DvNews

2017关于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是考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毕业论文的撰写与指导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有一篇毕业论文的例文,那就容易多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论文关键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论文心理援助热线具有显著的即时干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心理危机者的自杀冲动,改善其痛苦感知程度和绝望强度,消解其实际遭遇的各类负性情绪1。心理援助热线干预效果评估本身可以选取应用多种多样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提升的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待改进对德育的渗透关注不足等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注重对教师的选拔,提升相关素养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日益加深,我国教育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要进行改革。初中数学教学制定了相应的新课标,并且能够体现出我国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数学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研究论文环境监测的相关分类分析环境监测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依照环境质量的相关标准对环境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和管理,在此基础上找到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关于从儒家到儒教的论文摘要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心理学类的论文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心理学类的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心理学类的论文1摘要从当今的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向来分析,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建关于煤炭类的论文摘要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山西两省属于煤炭大省1,每年的煤炭消耗量达到全省能源消耗量的70,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10。从两省的能源赋存特医学类的毕业论文医学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医学类的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前言西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摘要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根本上竭诚体现人民主权的组织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政治运作机制,从而达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目标因此她具有人民主权的特征。同时,党代表在民主与权威之间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特点剖析在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马来西亚1的政治发展模式十分独特。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起飞阶段都以某种方式实行着直接和变相的独裁或军人统治,马来西亚却在国民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即将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好制度,因为它使得政治生活有了更多的开放性,它不仅缩小了特权阶级独霸政治权力的可能性,也制约了政治权力被任何人滥用的可能性。但是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可能不是现实的制度,因为理我国权利质权制度的完善思考我国现行担保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相对于抵押保证留置等担保制度,权利质权制度的发展较晚。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首次规定了权利质权制度,随后,有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内容提要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大势所趋,以乡村领导关系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必将对乡镇转变领导方式转换工作作风构成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提要实际的民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正义原则的体现。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制度,它并不意味着多数人可以滥用权力,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的基本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我国二十年多来的改革一直在朝着两个目标挺进即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其实质是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1999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郑重地将这两个目标载入其中,使之获得最高权威的不信任民主关键词民主,宪政,一国两制,违宪审查,香港基本法,香港终审法庭,哈贝马斯,约翰。伊利(JohnEly),卡尔施密特(CarlSchmitt)如果一个人或一小部份人的权益和大多数人的宪政中国的路径选择关于政治现代化的思考之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取向,应当已成为执政党和绝大多数关心政治的民间人士的共识。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给出的20年时间表,在某种意义上可解读为执政党推行宪政的中工会法律关系刍议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关系开始呈现利益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工会关系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工会关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那么,这种转变给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一,导言和平崛起的两个条件到目前为止,和平崛起,是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单方面承诺。但这个承诺能否兑现,与中国自己的民主进程有关,也与其它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有关。和平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