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罗斯金解析法国大革命如画的历史探究

  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法国大革命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在政治作为历史重要层面上来说尤其如此。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 Immanuel Wallerstein) 认为它不仅仅是法国历史上特定的政治性事件,还对相关国家的历史发生了特定的影响,而且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件的法国大革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的学者着重考察其革命性,认为法国大革命对于当今多数社会理论家和政治理论家来说,已经成为衡量革命性变革的模型。实际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在爆发之初就立刻吸引了全欧洲的注意,并持续引发争论,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序言Ⅱ。而直到今日,仍深刻影响着当下关于民主、自由、平等的进程及思想意识的论争,在此意义上, 法国大革命属于所有公民。甚至那些不喜欢它的也是它的孩子,因为他们别无选择。罗斯金,就属于这样一个别无选择的大革命的孩子。
  关于法国大革命( The French Revolution)的具体起讫时间,罗斯金著述中并未做出专门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艺术和社会批评中。大体来说,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和当时思想界,尤其是英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在其爆发初期呈现的激进性和断裂性的强烈关注基本一致,也大致相当于后来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总结,即这是一场爆发于1789 年的社会和政治剧变; 且不论该剧变的结束时间是在1794 年热月政变、1799 年雾月政变,抑或后续到19 世纪上半叶的帝国时期。
  罗斯金提到的当时作家对法国大革命的观察或论述,也多关涉到革命爆发初期的剧烈动荡,如他最为欣赏的历史学家卡莱尔所著的《法国大革命》,虽然罗斯金也稍显遗憾地批评卡莱尔对法国人的心灵缺少足够的同情。在写于其晚年( 1874 年) 的一封信中,罗斯金还提醒我们记住,法国大革命是[民众之] 绝对的忠诚和爱对一个慈善国王之残酷无情的反抗( Andremember that the French Revolution was the revoltof absolute loyalty and love against the senseless crueltyof agood King) 。值得指出的是,罗斯金也注意到法国大革命在帝国时期的延续性,如他在19 世纪中期把拿破仑三世1851 年的政变称为最近的法国大革命( the last French Revolution)。部分基于此,本文对法国大革命在罗斯金这里本身的所指不做特别展开,而是关注罗斯金对它的情感及美学反应,及其作为历史认知方式的倾向和态度。尽管罗斯金并不作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专家,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批评也并不基于和限于严格的历史叙事,但他对法国大革命主要作为18 世纪末期的断裂性事件,及至作为延续到19 世纪中期的断裂性跟进,其态度及表达,却都有着深刻的历史理解方面的意味。在19 世纪思想史的情境中,罗斯金的理解方式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当时广有影响的柏克、托克维尔等有直接政治经验的思想家的实践态度,也不同于以形而上学体系著称的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理论论证,而是一种基于个体审美感受的对社会政治事件的身体性体验和想象性历史经验的进入。在其如画的历史理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个体在面对强烈的社会断裂和失衡时所努力沟通过去和现在的积极尝试。同时,该历史理解作为一种审美批评的进路,也是和当时英国文化,尤其是审美批评领域特定的反启蒙理想相关联的。在和当下历史哲学家安克斯密特关于法国大革命崇高性的对照解读中, 如画的历史理解以罗斯金对个体创造性心灵的独特贡献,为我们提供了基于常识的历史性想象和回顾,并以此为个体性和历史性的持存创造实际的可能。从历史认知模式上说,罗斯金的如画的理论主要源于其风景画的看,他对法国大革命的这种反应某种程度上正是在画家作为思想家、绘画作为严肃的思想意味和形式方面展开的。由此,罗斯金看法国大革命,作为他对重大历史性问题表现方式的特定表达,就成为如画的审美感受性在历史理解方面的深入和沟通。
  一、法国大革命: 崇高的历史事件与崇高的历史经验
  关于崇高的概念如何逐步从18 世纪的美学讨论,进入当今史学编纂和历史理论的讨论中,西方学术界已经有所关注,其中荷兰学者安克斯密特( Frank Ankersmit) 更有专门的论述作为重点阐发,他的《崇高的历史经验》一书就是从史学思想方面对崇高概念进行理论化的思考,作为对审美概念扩展性探讨之一种。实际上,这与当今史学理论中讨论历史思维及历史写作的审美向度不无关联,都旨在发掘审美和历史性之间的内在互动。
  考虑到安克斯密特在当今史学理论中关于图像的转向以及他对崇高的在历史经验尤其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典型的考察,我们将在一种比较、对照的解读中,指出,从罗斯金这里阐发的如画的概念作为一种历史理解理论,相对来说,也许能更好地解释罗斯金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的反应。而罗斯金的这种反应,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日常生活体验对抗崇高历史对象的个体性坚持,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在历史长河中更具普遍解释力的历史理解。即出于个体丰富感受性的理解,不仅应对日常历史的生活世界,而且对抗崇高、巨大、恐惧的突发事件,在此日常和反常中,如画的理解成为个体努力维持个体性的历史性努力,同时也是他维持个体所在的时代当下性与过往历史实在的沟通和融合,尽管这种沟通和融合,在面对法国大革命这样激进的断裂时,往往显得异常艰难。尽管如此,用罗斯金的理解方式,这是人性朝向的所在,是一种历史现实。
  安克斯密特对崇高的历史经验的论述,主要在其《崇高的历史经验》一书中展开,尤其归结到最后一章崇高的历史经验( Sublimehistorical experience)。在此,他集中讨论了以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上帝之死为典型性巨变的历史事件、进程,和思想所带给后来欧洲人的一种特殊的遗忘方式。由此,他们进入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并在这个新世界中取得了新的身份定位,但其前提条件就是忘记之前的世界,剥落之前的身份。在此意义上,先前的世界就成为永远失去的世界,而这种痛失传统和所熟知世界的创伤( trauma) 却持续存在于这种遗忘过程中,并在当下的历史体验中形成了对某种特定历史知识的渴求。这种对知识的渴求( desire for knowledge) 在某种不能回归过去的意义上,作为对存在的渴求的替代( substitute) 。在此,安克斯密特以法国大革命为例,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对态度有两种,一种为保守的( conservative) ,另一种为反动的。二者对法国大革命都持消极被动的反应,都哀叹其灾难性的后果。但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对大革命前世界的态度: 对反动者来说,他们还幻想以某种形式回归大革命前的秩序和美好世界,因此对于过去的身份认同有着存在的渴望,尽管这种渴望更多是心理上的向往; 而保守主义者则自觉意识到过去之不可复归,他们只能以新的身份,现实地生活在大革命后的这个新世界。
  二、历史经验、自我保存与切身体验
  有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安克斯密特对法国大革命作为崇高的历史对象的论述进路,是以柏克( Edmund Burke) 对崇高的自然对象的论述为理论基础的。对于进路的恰当性问题,他特别引述了柏克关于崇高的经验界定作为其理论出发点,并联系到柏克对法国大革命所做出的保守主义的评价,由此,法国大革命作为某种引起愉悦的畏惧,即一种产生恐惧伴随的平静,成为历史经验的崇高对象,而对其的经验,则成为崇高的历史经验。
  于是,在安克斯密特这里,柏克式模糊、巨大而崇高的自然对象,如高山、瀑布,转为安克斯密特式猛烈、悲壮而崇高的历史事件。对于这类历史事件的经验,已经超出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经验范畴,应该用崇高的经验来描述,这种崇高的历史经验,正如柏克那里崇高的自然经验一样,是建立在痛感的基础上,是畏惧、愉悦和平静的共生。之所以存在这种共生的崇高状态,就在于对这种崇高对象的体验,在柏克这里,我们对自然对象的敬畏之情虽然是含混性的模糊而巨大,但却是以一种清晰的自我意识为前提的,即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受到这种崇高对象的威胁,并不因此处于危险境地,因而具有一种自我保存的意识。
  所以,在柏克对崇高自然对象的论述中,恐惧是其核心,它是一种身体性激情, 当它不那么迫近的时候总是带来愉悦。艺术再现中的恐惧就类似这种,比如戏剧和绘画艺术中对恐惧的再现,因为有舞台和画框作为界限和提示,我们可以怀着愉悦欣赏这些悲壮和崇高,正如安克斯密特在引用艺术史家夏皮罗( Meyer Shapiro) 对画框的讨论时所说,这是一种隔断,其作用在于创造深度和视角,并且把画面空间从观者的空间隔离开来,由此,画框成为绘画意义的一个强有力生产者。
  从这个角度说,观者面对崇高自然对象时的那种自我保存的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其经验之成为崇高的现实条件。而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事件和社会实在,似乎和柏克所说自然对象的崇高有很大不同,也许最重要差别就在于,人们对崇高自然的体验,以明确的自我保存意识为前提,而对法国大革命作为爆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似乎是不由自主被席卷进去的,即便只在思想意识的范畴内,而不是身体直接参与中。因此,似乎很难认为,这种面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里面,有着明晰的自我保存意识。
  以柏克为例,他就指出,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是我们所可能想象发生在处理人事上的最大的灾难,大革命中那种愚昧、粗暴、狂妄和掠夺欲的冲击力,那是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住的。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现象,和崇高的自然对象一样,具有某种含混、巨大的冲击力,但它在人心中引起的情感却并不是像后者那样,有着愉悦的畏惧和恐惧伴随的平静,有的只是对传统和人性尊严被抹灭的痛惜,在柏克看来,那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自然。面对这种美好的东西被摧毁的冲击,柏克,即便作为置身于英国的保守主义者,也难以持有甚至些微的愉悦和平静。所以,从柏克的崇高的自然对象,到安克斯密特的崇高的历史对象,对于当时的观者,如柏克来说,其面对这两种现象时的身体性体验和心理感受,根据其中自我保存意识的存在与否,实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安克斯密特所讨论的崇高的历史经验,所适用的观者应该主要是就后来的观者,特定意义上对历史学家来说,他们与法国大革命之作为其历史考察的对象,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感受性,由于时空,特别是时间的间隔,因此具有一种崇高的历史经验性,尽管这种经验是经由历史想象构建出的,而法国大革命则作为一场悲剧,在历史学家的自我保存的前提意识下,演绎着历史叙述的种种版本。
  第二,在安克斯密特的论述中,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似乎同样作为一种激烈的历史事件,成为崇高历史经验的对象,而大革命之前的世界,在反动者和保守者看来,都是作为前革命的和前工业化的田园牧歌式的存在。而实际上,如前所述,安克斯密特作为典型个案展开的分析,是法国大革命的悲剧,而不是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前面第一点相关,法国大革命主要作为社会政治事件,和工业革命主要作为社会经济进程,二者在对人类心智和行为的影响力方面,都是影响巨大的历史现象,也都标志着某种现代性。但从崇高性方面来说,尤其就柏克意义上崇高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和直接的冲击力来说,法国大革命应该更具典型性,虽然就历史经验之为崇高的来说,主要是相对于后世的历史理解者,而非对于当时的历史参与者。实际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是否在历史上真正存在,历史学界至此一直存有争论; 就当时的历史参与者来说,在19 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即使到了19 世纪的中期甚至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工业革命这回事。而反观法国大革命,其爆发之时就立刻成为了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在革命的名号下成为各种论争的中心;而柏克的《法国革命论》就于大革命爆发的第二年问世。
  此外,政治进程和经济进程作为社会进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相对的分立和自主。具体地说,政治民主和工业化进程在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一直被学术界关注,如托克维尔在其经典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就指出,法国革命如何是一场在宗教革命的形式下发动的政治革命,而在法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建立之后,直到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际,法国基本上仍旧是农业社会。所以,我倾向把这两场至今对人类都有着深刻影响的革命,相对区分看待。在此,法国大革命作为爆发性的政治事件,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强烈震撼和迫近使得该事件成为崇高的历史对象,虽然如上文分析的,对该历史事件的体验不一定是崇高的; 相对来说,英国工业革命作为更为平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进程,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尤其是人的身体性体验,一般来说不形成强烈的迫近感,因此不作为崇高的历史对象,而作为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更为确当。或者,如布罗代尔所说: 工业革命至少具有双重意义。它是普通意义上的革命,包括肉眼可见的一系列短时段变革。它也是一个渐进的、不露声色的、往往难以辨认的长时段过程。其中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围绕现代性问题展开各方面的论争。所以,罗斯金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看,将作为相关但却不同的对另一种长时段革命的面对,另文专门展开。
  在此部分,关于法国大革命作为崇高的历史对象的典型个案,我从安克斯密特的相关论述出发,指出,从柏克的崇高的美学理论在自然实在方面的运用,过渡到在历史实在,具体地说历史事件方面的运用,是安克斯密特尝试用审美概念崇高来进行历史理解的一种,也是他实践其关于审美表现与历史表现之间融合的一种尝试。尽管如此,我倾向认为,把法国大革命作为崇高性历史事件,进而把对法国大革命的经验作为崇高的历史经验,这种理解尽管突出了法国大革命作为欧洲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激烈事件在对人的历史认知方面所造成的断裂性认知,但考虑到观者在面对自然实在中崇高时所内在的自我保存意识,当其作为当时的历史参与者,在面对社会实在中崇高时往往身不由己,并不持有这种自我保存的意识,而该意识却是崇高的体验或者经验所得以达成的一个基本前提。所以,我觉得,在法国大革命作为一种爆发性政治事件巨大冲击力方面,它可以被作为崇高的历史对象,同时,在后来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回顾性历史研究中,由于时间的间隔,自我保存意识的后见之明,历史学家对它的重构性历史体验可以被作为崇高的历史经验。然而,对于当时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甚至直到19 世纪中叶的欧洲历史的实际参与者与见证者来说,由于其体验的切身性和此在性,自我保存的意识往往并不显见,或者并不着意存在,所以,时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经验,用崇高的历史经验来描述,似乎不那么确当和有效。以下,将考虑罗斯金如画的面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经验,从身体性体验和想象性体验的结合方面,分析罗斯金式如画的历史理解的行进和包容,不仅对当时的历史参与者作为切近的观者,也对今日的历史写作者作为回顾的观者来说,或许对于个体性的历史意识和认知,都会有着更为充分和丰富的实际意义。
  三、如画的面对: 身体性体验与想象性历史经验
  在如画的对法国大革命的面对中,实际上关涉到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体意识及其反抗这个问题,具体地说,在罗斯金的关注中,就是面对法国大革命所追求并且导致的启蒙理想,如民主、自由、平等作为似乎无所不在的专断性力量,日常个体的创造性心灵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自觉反应。该反应对法国大革命是排斥的、恐惧的或憎恶的,而对于大革命前的世界,大体上说,是怀着亲近的敬畏之心的,倾向的是如画的作为历史理解的现实方式,对传统的承继和包容,以及个人感受性的协调。在对大革命前历史过去的态度上,这种如画的尊重,和上面安克斯密特在其论述中提到的保守主义者和反动主义者对过去作为黄金时代的缅怀很相近,确切地说应该更近似于反动主义者,在于二者都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看到了一种割裂,并且实际地意识到由于这种割裂作为一种阻断,过去之不可复归。然而,在此之外,如画的和反动的比较,更传达了些实际的积极性,即在和过去的沟通方面,个体努力的肯定性尝试。通过这种沟通,过去虽然仍旧是不可复归的念想,但它却在某种想象性体验表达现实关怀的意义上,部分地融入当下,亦即罗斯金经常提到的过去和现在的某种混合,以此促成当下历史意识的持续生发。具体地说,该历史意识和意义的生成,在罗斯金这里,很大程度上在于如画的在历史感受性方面对崇高的某种混合,深入到一种对悲痛和古老年代的表达; 这些表达从其特性来说是崇高的,但却不是主导性的,而是混合了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和日常的性质;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对象因其悲痛而成为彻底感伤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其年代久远而成为过于神圣的。用罗斯金在其《现代画家》中常常引用到的华兹华斯的诗篇《漫游》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就在于生活中,希望和记忆合一,都居于当下的现实性中。
  罗斯金对如画的作为沟通性的历史理解力量在面对法国大革命这样激进壮烈的历史事件时,贯彻了自己的坚持。在他看来,法国大革命作为一场运动,它的发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政府职能的滥用,下层民众的困苦,这些都是进行改变的坚实理由,以对有缺陷的政府进行一种必要改革,然而,却发生了大革命,并引发了社会性的狂暴,这其中少有公平和理性可言。罗斯金认为,这种革命的社会价值取向就在于某种虚妄残酷的所谓共产主义的理想,亦即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普遍追求。他不无悲叹地指出: 在以往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如此公开的共产主义,它如此冷静地当着所有人的面宣扬开来。而这,由于其庸俗的平等理想,恰恰是一种最残酷无情的暴虐,在于这样一种理想是违反自然和人性的,因此是不人道的。
  基于对人性、自然和历史的尊重,罗斯金用如画的这样一种柔和的人性关怀去反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追求。在他看来,这从根本上是虚假的、错误的、不合乎人性现实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思想界,有此观点的不止罗斯金一人。确切地说,最著名的代表并不是罗斯金,而是柏克。在其《法国革命论》中,柏克驳斥了所谓人人平等的启蒙理想,指出法国大革命的追求是反自然的,你们认为自己是在向偏见进行斗争,但是你们却是在向自然开战。然而,从另一方面说,在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沟通方面,如前所述,柏克的崇高概念虽然经由安克斯密特的引申扩展,却仍不能很好地对当时历史情境下个体的丰富性,甚至是含混性反应做出恰当说明。在此,罗斯金如画的历史理解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它从柏克的美学感受性发展而来,同时加深和扩展了在历史性沟通和理解方面的尝试,以此作为此在生活的实际性。罗斯金在如画的关联中看到了人及其本性的历史性,使得他竭力反对当时许多人把法国大革命作为现代政治的戏剧性效果之一,处于正常的人性状态。罗斯金指出: 尽管我还没有放弃对一个比当下这个世界更好的世界的全部期待,但我相信,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像它可能是的那样好。 这种基于现实的包容性,是如画的理解从历史性方面提供的,而其坚持性,则是从如画的理解对个体作为不规则自然的尊重出发的。
  需要强调指出,罗斯金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历史状态中,看到了如画的在表面如画和高贵如画两个层面的关联及不同,其着眼点就在于某种真正情感的投入,即真诚的感受性及其表达。罗斯金认为,在法国大革命前,那种忠诚和情感依然存在于法国民众的心灵中,但彼时的法国慈善的国王却感觉不到,而任由其官员对其子民施行压迫性的残酷无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法国国王的感觉迟钝,即缺少高贵如画的中对社会的真切体察,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发生,虽然最初是以改革的设想开启的。等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罗斯金注意到,大革命是最残酷无情的暴虐更加缺少这种对历史过去及历史个体的真诚理解,甚至连这方面的尝试都没有。以对待法国古老的哥特式教堂为例,罗斯金注意到,虽然在大革命中很多这些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其历史价值损失惨重,但对如画性却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害。这主要是就表面如画的而言,在大革命中遭受的破败和残缺作为一种不规则和不完整,本身就是如画的一种呈现形式。与此同时,这种表面如画的呈现,以一种被动呈现的作品形式,时时提醒着对其的观者,大革命的推动者们是如何缺乏了一种深刻的同情性力量,以致把过往和现在抽离成了断裂的根基,历史性和个体性,被理论和原则的无差别性取代,谓之启蒙的理想推动进步。因此,从大革命前到大革命后,如画的作为历史理解力在国王这里,和在革命者,尤其是革命的领导者这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缺乏。而罗斯金所做的,就是让这种缺失了的历史理解再次呈现,并在当下公众的历史认知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沟通性作用,甚至,成为一种健全的理解方式被大家接受。
  由此,如画的审美知觉和感受性,以参与并促成真正历史理解的方式,在罗斯金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中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基于艺术审美的个体创造性的心灵对历史理解的智性贡献。该创造性的心灵,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在身体和心理感受性,在英国文化思想史的历史情境中,如画的可以说是其中重要的关联点,尤其在罗斯金对柏克崇高概念的回应中发展起来,从而在优美和崇高的美学概念之外为如画的作为独立的美学和思想概念。关于柏克美学论述所贡献的感受性作为一种严肃的认知态度,学界有专门的研究,这里罗斯金所进一步展开的如画的作为严肃的历史性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关于感受性在历史理解方面的开放和深化。就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对象来说,如画的一方面延续了崇高的概念在面对巨大而动荡历史事件时的身体和心理的直接体验性,另一方面,它不像崇高的在安克斯密特那里把对法国大革命的体验界定为以自我保存意识为基本前提,而是强调身体和心灵的融入性面对,即具身性历史意识。以此方式,如画的同时把后来的观者,即今日之历史学家想象性地置于当时的观者作为参与者的经验中,并在想象性历史经验中,切实地理解历史过往之可能与现实。于是,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体性体验和想象性经验以某种奇怪的方式交融和混合在一起,这也是人性理解之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源泉之重要一种。在此意义上, 如画的正在达成对法国大革命的新的历史理解。

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建议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处于复杂多样性的特殊时期,决定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更应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当对立法进铁岭橡塑产业集群发展建议论文目前,日趋成熟的密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子化纤机械水利发电等多个领域,尤其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橡塑密封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国内对密封产品使用上来看,风电中学生命科学野外调查类实验的建议论文摘要在中学生命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中,野外调查类实验有独特的价值,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组织麻烦,需要一定设备保障内容复杂,教师的已有知识有时难以应对活动耗时长,野外环境难人生的选择作文议论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生的选择作文议论文,欢迎阅读参考。篇一人生的选择作文议论文人生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在这诚信是金议论文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健康第一位,也许有的朋友会讲友谊最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哪怕身体再好也没用,哪怕有再多的。朋友也会分开。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生命因色彩而精彩高中议论文生命的色彩是什么?南丁格尔说生命的色彩是和平宁静的白色,我披着白纱提着油灯而来,圣洁的白鸽引领我带给世界以和平。玻利瓦尔说生命的色彩是热烈炽热的红色,我握着正义的旗帜迎风而来,呼啸建筑施工应用绿色施工管理分析论文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导致我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如今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问题软枣猕猴桃矮化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摘要在东北软枣猕猴桃人工栽培是近几年开始的,在露地栽培中发现,软枣猕猴桃无论是大树还是幼树经常出现冻害和嫩梢寒害现象,在授粉期,阴天下雨易产生授粉不良,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的产量和质五年级科学小论文3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五年级科学小论文,请参考!五年级科学小论文1一天,大学生就业所面对的细节及心理问题的分析论文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为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
莫扎特巴黎时期的五首奏鸣曲的共同特征分析1莫扎特和莫扎特所在古典时期的奏鸣曲概貌莫扎特是18世纪中叶维也纳古典时期的作曲家,他音乐体裁的类型和音乐创作的写作手法,是与他所处古典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紧密联系的。同时作为莫扎特紫罗兰的情感表达一莫扎特艺术歌曲紫罗兰歌词中的情感表现艺术歌曲紫罗兰是莫扎特于1785年6月8日创作的。歌词是歌德于1775年创作的歌唱剧爱尔温与爱尔米雷中的一首诗文。诗中描写一位青年人爱上了一位论莫扎特艺术歌曲亲切的平静的风格和演唱特点1引言义作曲家二圣之一,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A。Mozart1756年1月27日到1791年12月5日),在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这其中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刍议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1前言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盛名小言而喻。他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硕璀璨的音乐创作遗产,其中,他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宝库中占据小容替代的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与美学价值一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史意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艺术思想上必定会有时代的痕迹初创者的粗糙。对这样一部作品,只有着眼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评论才会更客观水浒传全书共微电影的广告美学特性一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审美经济化有专家指出,真正的广告美在于功利性突出的白由形象,既有白由的独创性,又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既是传播信息促进销售的工具,又是能以较强的感染力和精神愉悦,激起浅析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随着影视合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艺术技术的进步,退渐脱颖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和重要的电影产业。在电视电影依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绘画基础课程现状分析摘要绘画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体系中占据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在现今高职教育现状和社会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绘画基础课程的开展与运行面临着许多发展上打造可与高古轩比肩的国际艺术机构不知道艺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由yjbys求职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关于打造可与ldquo高古轩rdquo比肩的国际艺术机构的论文,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谢谢您的浏览!如果要回顾2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摘要从油松种子采集播种前准备种子处理和播种以及田间管理方面,总结了油松育苗技术,并从造林地的选择造林方法以及抚育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油松造林技术。关键词油松育苗造林技术油松属松科针叶常刍议当前园林铺装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园艺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园林铺装的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阐述了园林铺装的主要功能和园林铺装景观的设计要点,探讨了当前园林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