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思考

  宗教文化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在历史的任何发展时期,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宗教工作。2015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下发挥宗教文化的战略意义,使宗教文化能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补充,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弘扬。
  一、本土宗教与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
  就我国宗教文化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外源性宗教文化和本土性宗教文化。外源性宗教文化是从自鸦片战争前后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规模的宗教文化,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本土宗教文化,一般而言是指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精神、民族性格、国民信仰等相适应的传统宗教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指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间宗教文化等。这些本土宗教文化,长久以来已经浸润在国人血脉中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引导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活动。
  关于本土宗教是否存在的问题,受五四史观影响,在较为长期的一定历史时间内,很多学者都持否定态度,以至于造成近现代关于本土宗教文化的混乱认识。钱穆指出:中国文化中,则不自产宗教。凡属宗教,皆外来,并仅占次要地位。其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亦均各有其不相融洽处。 [1 ]胡适公开言说 :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国人是个不迷信宗教的民族。 [2 ]甚至连人类学学者梁漱溟都声称: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 [3 ]这些文化大咖公然对本土宗教的否定,模糊了世人对本土宗教的正确认知,甚至真的以为中国不存在本土宗教。而认为与中国古代社会相联系的那些民间宗教、儒教、道教、释教,只不过是封建的迷信、巫术、伦理或者哲学思想的存在。
  近代以来对本土宗教的否定,一方面源于屈辱的历史所带来的文化不自信;另一方面则源于国人对于宗教的弥散性认识。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寺院、祠堂、神坛和拜神的地方。寺院、神坛散落于各处,比比皆是,表明宗教在中国社会强大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4 ]因此,如何看待本土宗教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就成为必须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本土宗教与西方宗教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以西方系统的宗教理论来判定中国本土宗教,那么中国宗教显然不是十分合乎西方标准。但是不完全契合西方宗教标准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本土宗教,而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弥散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透过传统和习俗通过纯粹的精神惰性或通过渗透一切的族类本能而被盲目地、不知不觉地执行着。 [5 ]可以说,本土宗教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以至于人们都习焉不察。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宗教文化形式,也是传统社会的三大精神支柱。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又相互排斥,彼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丰富和发展着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此三教中,儒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同时也承担着较为凝重的社会职能,在社会的整合和思想的整合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儒教敬天法祖尊贤的价值理念在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始终居于主体与核心地位,发挥着绝对主导性与支配性影响,儒教所言之天、帝、命等,往往具有较强的道德蕴含,而祖也并不仅仅着眼于年龄与辈分。祖有功,宗有德,显然也是对道德层面的强调。在敬天法祖尊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仁义礼智信、天地尊亲师等人间伦理,规范和制约着世俗社会的秩序,也稳定着社会的和谐。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儒教由个体的、亲人间的友爱亲善层层延展为宗族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和谐,同时又将这种和谐延及到家庭、宗族之外的其他之人,甚至其他之物,共构為自然的和谐。从本质上看,儒教是将夏、商、周、三代宗法性伦理宗教,经由周公、孔子制礼作乐而提升为社会伦理思想。这种提升了的伦理思想反转过来,又被宗法性伦理宗教所吸收融合,成为其核心教义,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两汉之际相继出现的佛教和道教,其来源与教义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借助了儒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佛教徒在宣扬佛理时,为了使民众易于了解,将佛教的五戒比拟为儒教的五常,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言,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外来佛教伦理化、中国化,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佛教如此,即便土生土长的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免对儒教进行借鉴,吉者圣人像天地而行,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使为谨良,令易治(《太平经》)、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抱朴子》),将道教中的成仙思想与儒教忠孝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阐释,共同丰富、发展和拓宽了传统文化的范畴。
  儒、道、释及其明清之后儒教下移所形成的民间信仰在内的传统本土宗教,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曾经是中国人精神和文明的根基与来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过重要的文化影响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基因。在当今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复杂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确提炼与凝练概括,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6 ]。本土宗教曾经参与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辉煌,在构建现代性文化嬗变的当今,也必将能够为当代社会输出富有活力的价值和精神资源,为民族复兴提供积极的动力。
  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中,充分发挥本土宗教中所蕴含的主流文化,引导本土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两者相互蕴涵、相互渗透,形成合力,有利于促进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引导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建构的过程中发挥其功能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土宗教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本土宗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本质的、天然的契合。
  (一)从内容上看,二者之间相渗相通、相互蕴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本土宗教文化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张岱年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用十个词语加以概括,即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7 ]。这十个词语,同时也可以说是本土宗教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如儒教倡导的忠信孝悌、仁爱宽恕,道教提倡齐同慈爱、济世利人,佛教讲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宗教教义,无不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相沟通。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所言,本土宗教中的許多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完全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慈爱感恩的处世方式、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和合共生的生态智慧等,对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从功能上看,二者之间相牵相引、相互催生
  本土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致力于获得道德的自我完善,二者在其功能上可以相互牵引,相互催生。本土宗教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相生相伴,浸润传统文化的养分,呈现着鲜明的德性意味,强调品德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本土宗教自产生起,就载育着强烈的道德精神,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意志,规范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本土宗教不是为了宗教而宗教,其意旨在人生,而非神灵,即本土宗教是为人的现实生活作指导,所表达的是人们的道德意志与美好愿望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从修行戒律而言,宗教是敬畏与禁忌的双重精神戒律,承担着道德与法律的功能,指导着远古初民自觉的行为规范,自觉地遵守宗教规范可以得到增益修行者的修为,从而得到神灵的庇佑。然而从社会道德的规范而言,这样的自觉精神反转过来就提高了个人修养,强化了道德品行,也就形成了和谐的社会氛围。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本土宗教常常作为一种精神动力,通过教众的信仰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存在及社会行为,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吸收、改造、融合传统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既有着鲜明的时代意味,又承继着中华文明的地气;既有政治意识的构设,也有历史文化的考量,弘扬并切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意识。当社会整体的价值体系文明和谐融洽,社会的包容性进一步增强后,人们对宗教文化的理解与认可也会相对宽容。
  (三)从属性来看,二者之间相容相属、相互作用
  本土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间是亚文化(subclture)与主文化(clture)的关系,主文化统帅和指导着亚文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文化(cluture)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居于主流的、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价值观、道德观、习俗观的总和;亚文化(subculture)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价值与生活方式等。在本土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范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主文
  化、大文化。本土宗教文化是根植于本土文化而形成的社会组织,是带有各自文化特征的宗教团体,具有各自的独立特性。然而,因为根植于本土,同时又受到整个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宗教文化必然与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着大体的一致性,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宗教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体现着各自较为鲜明的宗教特性。它不是被动的承受与吸纳主文化,被动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与要求去调和与适应,而是能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来寻求自我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其更大程度的提升。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路径
  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本,在文化建设中如果仍然把宗教视为落后文化,就会背离文化建设的宗旨,也不利于应对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与冲击。 [8 ]因此,要有效保障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利益,坚持中华文化的自主发展,就应该将本土宗教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视阈下,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和框架结构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本土宗教文化的发展,形成宗教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将本土宗教文化作为筑建精神家园的补充,使其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推手
  中国本土宗教,往往都不自觉地具有道德的教化功能,如儒教的仁爱、忠信、宽恕、保民;道教的齐物、清心、节欲、济人;佛教的五戒、十善、慈悲、忍耐等等,无不具有道德的规范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宗教境界的追求,最后往往成为道德人格的自我追求。道德修养是内在的驱动力,需要有着强烈的自我完美人格的追求。如果缺失了这种内在动力,一切外在的强制性约束都起不到修养的作用,是不能真正完成道德人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社会的道德标杆,意在修正时人因经济大潮和多元文化冲击下所产生的对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质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和信仰倾斜,引导着人们在纷扰喧嚣的世俗社会中确立着明晰的自我,坚定着精神的信仰。因此,作为承载着丰厚的传统伦理道德因素的本土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层面上是具有互通性的。当然,将宗教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补充,并非将宗教文化完全拿来主义,不加取舍。宗教文化,尽管是本土的宗教文化,具有一定宗教性的亚文化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核心文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看待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处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体来说,宗教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义理能够在精神取向上与核心价值观保持同向性,能够起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取道于宗教文化中的宗教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引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传播,引导、激励与提升社会道德风尚,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影响效力。
  (二)将本土宗教文化作为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成为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助力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而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本土宗教自其源生始,就具有浓郁的厚生意识,并伴随着宗教的不断成熟而不断地强化与发展着。在过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文化作为社会支持系统始终发挥着有效的调节作用。自精神方面而言,本土宗教通过富有哲理性的宗教言说,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以消减种种情感的纠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斗争与痛苦,求得心灵的平和;自物质层面而言,宗教组织的扶危济困,募捐慈善,为弱势群体以及需要的人群尽可能的提供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其目标在于全面构建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与自然之间更为和谐的环境,也为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宗教文化作为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在安抚人们心灵,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宗教文化将不同众生集聚为一体,提供给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赋予其生理、心理安全的慰藉与归属,能有效帮助他们应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压力、精神上的矛盾,缓和或消减负向冲击,保持他们自身与外界的平衡,从而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现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
  (三)将本土宗教文化作为政治力量的外在支持,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
  宗教文化与政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哲学的层面而言,二者之间似乎不存在交集。政治所关注的终极目标是现实社会,宗教所关注的终极目标却是精神世界。然而,從社会发展层面而言,任何理论的架构与实践,都无法脱离现实世界而凌空,这也就注定了宗教与政治之间必然无法断然分手。从我国本土宗教的发展过程来看,本土宗教从未与政治脱离过关系,反而是始终相生相伴,彼此依存而不依赖。且不说儒家精神脱胎于儒教,即便自视为出世的道教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外来的佛教,都曾借助政治的力量进行传播发展。因此,在文化开放、思想多元的当今,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将宗教文化作为政治力量的外在支持,共构有利的实践氛围,是极具可行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政治与宗教的分离,使得宗教被排挤出政治行政领域之外,单纯的作为一种信仰或者一个社会团体而孤独存在,几乎丧失了政治的话语权。然而,由于宗教文化通过作用于社会民众而对政治产生的能动作用日益凸显,宗教文化的政治意义也日渐提高,当前宗教参与中国社会建设的空间正在扩大。[9 ]将宗教作为政治力量的补充与支持,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宗教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层面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炼的体系,也是开放包容的体系,将宗教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精髓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到政治领域,可以实现宗教文化与政治之间良好和谐的互动。
  (四)将本土宗教文化作为整合世界宗教的思想媒介,使其成为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载体
  本土宗教文化作为世界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与世界宗教文化有着共同的特点,同时又因为本土宗教特殊的文化土壤而呈现出特有的文化特点。正如西方宗教学者孔汉思所说中国是一部人类宗教史的一部分,与现在的两大宗教河系犹太告知型和印度神秘型宗教并行,中国愈加鲜明地表现为完全独立的第三个系统。诚然,它由不同的宗教支流组成,但是它与其它系统有着许多交往与并行不悖之处。 [10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中国人的信仰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又以现实功利为意识主体。这个论断较为确切地指出了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本土宗教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同时人神杂糅、信仰混乱,精神的指向度和超越度不足,这是中国本土宗教的缺点,但反过来看,又可以成为其优点:强功利性和现实性使得本土宗教易于与现实社会产生联系,立足于关注人本;人神杂糅、信仰混乱,说明本土宗教具有多元包容、兼收并蓄的特性;精神的指向度和超越度不够,说明本土宗教往往与民族、社会、政治、民生、思想、文化等等相关联,但不仅仅局限于宗教本身。本土宗教的这些特点,恰恰可以以其独特的开放方式对外来文化、外来宗教进行整合。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本土宗教曾经对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进行了去外来化、亲本土化、就中国化的整合,使世界宗教与本土宗教形成互补格局,进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当今世界宗教现象复杂,通过本土宗教对世界宗教进行整合与过滤,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求的当代文化观念,以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进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与互动性,本土宗教毫无疑问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载体。
  历史的发展早已证明,正确地引导宗教文化,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手。因此,深入开掘本土宗教文化中所蕴含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对宗教文化加以正确的引导,渐进性地引导其与时俱进地更新与革新,使之与当代文化体系更为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有力补充。

LED技术在室内照明设计中的使用要点论文室内照明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照明设计要有利于人的活动安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基本上所有建筑都需要配备室内照明设施。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传统灯具能耗高使用寿命短污染农家乐空间形态中川西农耕文化的应用探讨论文景观空间的概念是指在风景园林的营造之下,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组织起来,并且为人们提供各种居住活动休闲空间的物质系统。在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方面,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在医学SCI论文投稿后应尽的事宜介绍稿件追踪(followupcorrespondence)。如果投稿周仍无任何有关稿件收到的信息,也可打电话发email或写信给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的。稿件退修(revisedma网络安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研基于Moodle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路径探索论文1引言(Introduction)从互联网搜索的招聘职位来看,像手机游戏开发Java工程师网站建设等系列软件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软件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高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整体性,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工高校德育体系建设论文摘要高校德育是以主体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特征的大德育,生态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德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体系队伍体系途径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构成要素,并有着与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论文摘要在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培养管大二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战争爆发皇朝更换接连发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上了形势与政策后自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加深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本文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元性评价新课标提出以来,从普通教育到中职教育,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改革的方法
除尘设施改造与管理论文除尘设备是机械制造企业中治理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设备。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车体部针对产生大量烟尘的弧焊工位安装了20余台除尘设备,这些设备对改善车间作业环境,减少烟尘对员工身体危害起城农网电力工程管理论文摘要电力工程管理是保证电力工程建设与实施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是电力工程建设与实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今年来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城乡电网工程数量与规模日渐加大,承载着城乡居民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摘要中国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方式之一,有着专属于自身的独特之处。中国风景园林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且在当今时代仍然能以其鲜明的特色打动他人,给人以美的享受,有很大一部分新媒体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只能通过面对面而展开,通过几次技术革命,人们的交流可以通过财政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由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财政专业建设应加快推进特色化建设的步伐,打造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把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把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下面是关于社会实践报告书写论文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社会实践报告书写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摘要重庆市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县级分支银行法律事务工作现状与优化建议论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金融业要确保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和发展,必须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防范和化解风险。县支行作为基层劳动分占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探因论文摘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的论文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音韵美等特点。新课标在低年级阅读目标中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言。小学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校园组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排,属于农村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有益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校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刍议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方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严重阻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要求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重新理解,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