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浅议

  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浅议
  立法语言是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述立法意图、设定法的规范、形成规范性文件的一种专门语言文字,是一定的意志或利益得以表现为成文法或法的规范的专门载体。[1](P35)在立法表述中,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形成怎样的语体风格,词语的使用规律,这些都是立法语言表达的重要环节。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现代立法语言的用词进行研究。
  一、从宏观对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进行研究  通过对法律文本进行宏观上的整体研究,笔者发现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在用词上有如下特点:  (一)现代汉语立法语言所选用的词词义大都比较单一  1.立法语言所用的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如“过失”不能用“过错”或“错误”代替,“故意”不能用“存心”、“特意”代替。  2.在民族共同语中属多义的词,一旦进入立法语言,作为法律专业术语出现时,也只保留一个义项。如“同居”一词,在民族共同语中至少有三个义项:①若干人同住在一起;②夫妻共同生活;③男女双方没有办理登记结婚手续而共同生活。但在立法语言中,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术语,“同居”只能有一个特定的含义,即“男女双方没有办理登记结婚手续而共同生活”。如我国1979年《刑法》第181条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一般选用有反义性的词  反应性的词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常见的有:  行为人——受害人 父母——子女  权利——义务 男方——女方  主犯——从犯 合法——非法  立法语言中选用有反义性的词是由法律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正义语邪恶、行为人与受害人。法律工作就是要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维护正义,因而法律条文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旗帜鲜明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这就决定了立法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反义词。[2](P98)  (三)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在用词上具有变异性  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在用词上的变异性是指有些术语的使用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  1.相同语法形式下的变异  “不作为”不能犯这两个语法术语,从内容结构看,都是偏正关系的动词性词组。“不作为”由否定副词“不”修饰动词“作为”;“不能犯”由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能”共同修饰动词“犯”,这种词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并没有超出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在结构上分别和“不笑”、“不走”、“不能读”、“不能看”相同。在民族共同语中,“不笑”、“不走”、“不能读”、“不能看”都属于动词性词组,在句中常常充当谓语,但在立法语言中,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不作为”、“不能犯”已不再是动词性词组,而是两个具有名词性质的法律概念,在句中也不充当谓语,而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这与民族共同语的习惯是相悖的,不能不说是立法语言在用词上的一种变异。  2.词性变异  “故意”一词在共同语中是一个副词,表示“有意、存心”之意,在句中作状语,但进入立法语言的词语体系之后,作为法律专业术语却变成了名词,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其含义在《法学词典》中被解释为“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过失”一词在进入立法语言的词语体系之后,由单纯的名词变为兼有副词的性质,在句中既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又可以作状语,如“过失犯罪“。  3.词义变异  “抚养”一词在《现代含义词典》中被解释为“养活”,凡是供给生活费以保证其生存的,都可以视为抚养。而在《法学词典》中对该词解释的则是:“夫妻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互相扶助、互相供养。”  (四)现代汉语立法语言所使用的有些词在构词成分上具有特殊性  在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中,多数词语内部的词素都是按照民族共同语的一般构词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但也有少数法律术语的构词成分超出了常规。  1.“转折连词+名词”构成形容词  “但书”中的词素“但”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转折连词,出来表转折之外,只起分句间的连接作用,“但”在“但书”一词中却用来修饰名词性词素“书”,而且其本身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它已不再有连词的性质,而是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具有了一定的的修饰性,使“但书”成为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性法律术语。  2.“动词+名词”构成形容词  “应税”一词,从词义上看,是“应该纳税”的
  紧缩词,这一紧缩词已不再是具有动词性质的词组,而是一个由动词性词素“应”和一个名词性词素“税”组合而成的偏正关系的具有形容词性质的法律概念。
  (五)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具有类义性  类义词是意义同属某一类别的词。如我国《刑法》中的“罪”就是一个属概念,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性质首先可以划分为十个类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罪”等,这十个类罪名就是一组类义词。  二、从微观对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特点进行研究  (一)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名词的选用  现代汉语词汇中名词数量最 大,而在立法语言中名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地位也极为重要。  1、立法语言经常使用表类属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较为抽象的名词。立法语言中多用类属名词进行泛指,如“国家工作人员”、“自然人”、“原告人”、“男方”、“养父母”等。  2、立法语言对方位名词的选用,对选用表示无特定范围的处所或时间的合成方位名词。如“以上”、“以下”等。如:  (二)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动词的选用  1.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多使用概括性比较强的具有类属意义的动词。如“侮辱”、“诽谤”“诬告陷害”等。
  2.有选择的使用能愿动词。如“可以”、“应当”  3.较多使用判断动词“是”。在立法语言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法律概念进行解释、判断或限定范围,所以判断动词“是”在立法语言中也很重要。  (三)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形容词的选用  鉴于法律工作的性质的特点,立法语言对形容词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  1、极少使用具有描绘色彩的形容词,而更多使用限定性的形容词。  2、立法语言中,有些形容词和某些形容词及表程度的副词组合,形成一种程度上的序列,这种序列有相对固定的法定内涵。如“显著轻微——较轻”、“恶劣——特别恶劣”、“较为严重——严重——特别严重”、“较大——巨大——特别大”等。[4](P23)  (四)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数量词的选用  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的数量词主要用来表述法定期限、法定年龄、法定人数和法定刑期等。如:  1、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  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3个月内审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6条)  (五)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代词的选用  1、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通常选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较少适用疑问代词。  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  2、现代汉语立法语言中一般多选用不定指代词。  ①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2条第1款)  通过从宏观和围观上对现代汉语立法语言用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在用词上一般都符合民族共同语的用词规范,符合法律语言的语体特征。立法语言在用词上尽量选用书面词语和法律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形象化的、带有修饰性的词语,不使用生涩难懂的词语。

试论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邓小平指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近年来我国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过程使人们真正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多次行政机构的改革。对于每次改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内容提要日常生活是现代性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的日常性带有压抑性和同质性,因此,如何超越现代日常生活便成为当代思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列费伏尔和赫勒所提供的两种不同思路切入日常生活批判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现代是个为大众消费所覆盖的社会,而图像社会的出现,既为大众文化的消费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同时也是这一文化消费景观的表征和必然结果之一,它使我们的文化生存模式与文化运作模式发生了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以骆驼祥子为例摘要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浅析功能翻译论摘要功能理论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其主流。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纽马克和奈达也把翻译研究与功能结合起来,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翻译,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架自由主义法权自由的底线与实质自由的目标摘要本文分析自由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法权自由与实质自由的涵义价值观及实践意义。着眼于中国思想界的主义论战,文章概述自由主义的演化和内部流派,回答自由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浅谈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技能摘要新闻编辑每天都要筛选来自不同渠道的稿件,对于记者而言这些稿件基本上都是已完成的成稿。而在编辑的眼中,这些稿件不过是新闻节目合成的编辑素材而已。新闻报道中所使用到的稿件都是经过了法治传播中的马赛克与新闻伦理法治传播中的马赛克与新闻伦理一报道回放图像马赛克处理的一波两折2016年1月3日,安徽省太和县郭庙乡5岁女孩怡怡(化名)跟哥哥杰杰(化名)在村头玩耍。被两名骑摩托车男子以问路为名,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论文关键词美女称呼语语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日常言语交际中美女帅哥等称呼语流行起来。文章以汉语中的流行称呼语美女为对象,重点从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试论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中的角色定位论文摘要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著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呈不平等关系,译者处于一仆事二主的尴尬地位。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翻译应该是主体间的交往与对话,因而译者与著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论舒曼文化合流理论的反思与建构论文摘要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理论之一。从阐释学的理论角度出发,重释并建构文化合流理论的元理论问题,证明文化合流理论对于第二语言获得的合理性,并从交往行为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在社会日益开放和进步的今天,飞速发展的电视事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部分,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更是为千家万户所瞩目。与此同时,观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不断有人把李宇春和姚明韩国明星李秉宪相提并论,一个女孩长得像男人,这应该不是一种恭维。围绕分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视觉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center分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更多精品源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建设随想五题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建设随想五题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建设随想五题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建设随想五题一关于社会改革深化的时代大潮与电视艺术理论批评与美学建设自身深化的关系问题。这两者深化的对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中国电视剧在当下的繁荣景象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把学术研究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电视剧作品数量的积累也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视屏幕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视播音员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研究第一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原型叙事近些年来,神话学与人类学的研究热潮带动了文学艺术等其它领域的研究。神话的思维方式与神话学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大幅度的契合。曾经一度,科学背弃了浅析微电影广告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的最大不同在于微电影广告是运用产品营销和文化传播并进方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微电影广告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视觉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center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定格动画场景模型制作初探摘要ldquo定格动画rdquo是艺术设计的主要方式,其将拍摄所得的各类角色进行组合,形成更加奇异的角色对象,为大众呈现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随着艺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定格动画浅析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摘要最初的二维动画在制作上需要大量的人力还有较长的时间,相对的就是财力的消耗,在修改上也极度不便。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二维动画的制作效率,然而效率的提高却也让二维动画的质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