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析普实克如何看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西方诗学传统是在古希腊、罗马史诗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叙事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抒情文学的真正发展是到浪漫主义运动兴起之后,浪漫主义文学关于抒情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对后来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普实克看来,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直接渊源。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都受到以抒情性与主观性为特征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直接发展的结果。普实克认为,中国古代较为雅正的文言文学就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主观性,也正因为如此,欧洲文学这些外来影响才能在中国文学中找到如此适宜的土壤。通过马克思主义内因、外因论,普实克深刻把握了中国现代抒情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力。并且,普实克细致分析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欧洲浪漫主义抒情传统的不同,展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独特性,在中西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普实克对欧洲浪漫主义抒情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深刻把握并阐明了中国现代抒情文学的本质。通过语义对等性比较,我们能够看出普实克对中西抒情文学传统的认识及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特征的把握
  一 中国古典诗文的抒情传统
  中国较为雅正的文言文学在普实克眼中,主要是指诗、词、赋、散文等文人文学作品。普实克把抒情性与主观性作为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或通俗文学的主要区别来看待。他认为抒情性在旧文人的文学作品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在他看来,虽然在一般的中国古文作品中,作者通常都不是用个人化的风格来创作,而是使用一种固定的文体或表达形式,这中间几乎不能插入任何个人的成分,但仍然无法否认这些作品存在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特点。因为,作者的个人经历,他的观点、思考和感受,是作者创作灵感的唯一来源,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的文人日记、书信等作品中。这些作品往往只记录了作者对外部世界的一个印象、一种感受,或者描写一幅画面,或者记录一段经历,总之,这些作品都不注重情节、故事和叙述,而注重情绪情感的表达。除了笔记、日记这些文体之外,诗歌更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抒情诗是中国文学的典范。普实克对中国抒情诗的特点概括如下:
  长久以来,中国抒情诗一直在探索如何从自然万象中提炼若干元素,让它们包孕于深情之中,由此以创制足以传达至高之境或者卓尔之见,以融入自然窈冥(objective existence of literary works)的一幅图象。其背后的基本假设是艺术家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于毫末照见大端,深入自己意想向读者表达的情景。诗歌的目标是成为芸芸经历大自然的同类体验之本质或精华,好比画于画家之为用。这种取态使艺术家揪心于摘选各种现象之典型,将之归纳为最基本的特性,以最简洁的手段作表达。这段论述深刻把握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手法的基本特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意象比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意象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表达作者深厚的情绪。
  中国古典散文的抒情性虽没有诗歌那样明显,但是普实克认为中国散文中,除去政论文或者反映官场生活的作品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个人经历和感受的叙述,是大部分散文的主题。,因此也具有抒情性。这种抒情性发展到宋明时期,强调个性和内心倾向的倾向日益明显,作家们越来越公开自己的心理世界,把自己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古典文学中这些抒情因素都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影响,比如我们在郁达夫充满主观主义和抒情性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培育的各种文学形式,譬如日记、笔记、书信等等。清代之后,诗歌和散文这些占据主流的文学形式逐步为小说所取代,但是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却仍旧被文人们延续到小说创作中,并进一步发展。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沈复的《浮生六记》等等,在普实克眼中,都充斥着对于作者个人生活的关注与表现,是个人主体性在封建束缚中的逐步复苏与张扬,与五四文学革命后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精神是相通的。普实克在中国文化封建伦理纲常对个体的强大束缚中,看到了其中闪耀的个人主体性的思想火花,看到了古今抒情精神的一致脉络。
  普实克对中国抒情传统的表述与大致同时期的陈世骧的论断几乎是一致的。陈世骧与普实克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的最早提倡者。陈氏在他的《中国的抒情传统》一文中即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文学的道统是一种抒情的道统,《诗经》、《楚辞》是这种抒情道统的开创者,并且他认为这种抒情道统与以希腊悲剧、荷马史诗为渊源的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是相对照的,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原初的不同。但显然,普实克提倡的抒情性与陈世骧所论的抒情道统所论之情是有很大不同的。陈氏虽然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得出中国文学的抒情道统论,但在论述抒情这一关键概念时一直是站在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点上,以西方文学中的史诗的叙事性来理解与诠释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他以中国诗歌的言志精神来比拟西方抒情诗的自我倾诉与表现,把中国诗歌中的抒情统一化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显得过于笼统。而普实克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论述则始于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抒情性的理解,却又深刻把握了中国抒情文学的独特情致。
  普实克发现中国古典诗文的抒情传统与他原来所理解的西方抒情诗的抒情传统是不同的。西方的抒情传统来源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宣扬个性解放、心灵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主观和想象的创造性。普实克在他的《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曾经引述过捷克一部百科全书对于抒情诗的定义:
  抒情诗主观性的诗歌,是内在生命的宣扬,主体感受和思想的表达。它和客观性的诗歌相反,客观性诗歌采用史诗和戏剧的形式,表现外部世界的现象,客观的现实和事件。抒情诗是最私己、最隐秘、最个人化的诗歌形式,非常的自我本位。抒情诗人极力表述自我,即使他的个体存在不是他人所感兴趣的。
  西方抒情诗强调个人本位的主观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也偏于直抒胸臆型,敢于直接表达个人的主观思想与情感。而中国抒情诗往往与客观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中国诗歌的言志也好,缘情也罢,其背后往往都有着深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怀,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也更为委婉、曲折、含蓄,因此,情景交融、物我比兴等等更为中国文人们所推崇。这意味着,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其内涵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抒情传统要大许多,它往往超越了对个人、主体、自我的论述,而指向一种政教论述,知识方法,感官符号,生存情境的编码形式。普实克虽未对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作如此严谨的表述,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归纳与总结还是有此深意。这尤其体现在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论述中。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特点
  正是因为普实克从中西方抒情文学的不同渊源去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特质,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论述才能不拘一格,显示出融贯中西的色彩。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一文中,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悲剧精神是普实克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特征的总结,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他的论述中,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关注作家个人命运和个人生活的倾向,开始关注作者的内心生活,作者在作品中描绘或者分析自己的感受、情绪、想象甚至梦幻,因此作品越来越接近一种独白,呈现出作者性格和生活的不同侧面。这种对于个人生活、个人情感的关注是西方抒情传统,尤其是欧洲浪漫主义抒情传统的典型表征。欧洲浪漫主义抒情传统在价值指向上大致是与封建主义相背离的,倾向于通过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反对封建教条对个性以及个人自由的压迫和束缚。虽然浪漫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并不相同,但是他们对于主观性、个人性的强调还是比较一致的,即注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欧洲浪漫主义这种反封建特性与20世纪初期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对自我的存在与意义的觉醒深相契合,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思想资源。普实克最初也正是从个人的主体呈现这一点上来理解和诠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的:
  我们看到,欧洲浪漫主义具有自觉打破传统文学结构的显著倾向,他们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反抗封建时代末期那种矫揉造作、因袭陈规、呆板僵化的艺术,浮华俗气的洛可可风格和启蒙时代理性的规范化倾向是这种艺术的代表。感情的自由发展,新兴中产阶级顺乎自然和人性的新的生活方式,作为对一切陈规陋俗、清规戒律的反抗,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反映。我认为,除了欧洲自然主义无可置疑的影响之外,从人们对充满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自由表达情绪变化或个人经历的文学作品的喜爱中,我们还应看到欧洲浪漫主义的显著影响,更准确地说,相似的社会状况催生了相似的文学倾向。
  普实克认为,欧洲浪漫主义具有夸张的个人主义、悲剧色彩和厌世情绪,这样的情绪与20世纪初期面临时代变革、急于打破封建传统文化束缚的中国青年一代知识分子形成一种共鸣。这些浪漫主义作品为作者解决自身的问题和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指出了某种可能性和途径。普实克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现代作家们,如郭沫若、茅盾、丁玲等中间的流传情况看出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总结出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生命的悲剧感以及叛逆心理,甚至是自我毁灭的倾向,无疑是1919年五四运动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期中国文学最显著的特点。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家们文艺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而这些生活经历又总是忧郁的,充满了悲剧色彩。鲁迅的小说和散文,茅盾初期的小说作品以及郁达夫、丁玲等一批作家作品都鲜明地体现出这种倾向。普实克引用鲁迅《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说明鲁迅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其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悲惨经历,因此具有主观主义的特征。郁达夫的小说更多是以其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为蓝本。茅盾的小说《幻灭》令人信服地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生命的悲剧性感受。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与悲观主义不是某一位作家的创作特点,而是普遍地表现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创作中,形成与之前文学创作不同的风格。虽然清代文学中也具有一些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因素,但并未形成气候,只是吉光片羽式的表现。这种倾向直到五四之后才形成规模,真正开始对封建文化构成冲击。总体来看,此时普实克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理解是停留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个人本位之上的,基本上是直接把欧洲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拿来解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抒情性特征,是以西方文化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后得出的结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普实克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导言》一文中,普实克详细论述了鲁迅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主观抒情之独特性,也即与之前所说的以欧洲浪漫主义为代表的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主观性与抒情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鲁迅的诗歌)相当程度地表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虽然这些散文诗在形式上接近被目为颓荡派的厄运诗人(poetes maudits)的作品,但鲁迅创作这些散文诗的动机,并不是出于什么病态的心理和情感,而是如克列波索瓦(B.Krebsova)令人信服地指出的那样,这些个人的内心独白证明了,鲁迅的思考始终围绕着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感时忧国和为民族未来而奋斗的情怀。同时我们看到,鲁迅创作这些富有先锋意味的诗歌,与先锋艺术创作有时被解释为逃避现实的主观倾向没有任何联系,其创作动机来自于需要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准确地表达那个时代的感情。当然,现代人面临的斗争越艰难,他就越能意识到所负责任之重,所担任务之巨,这些感情就变得越复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普实克已经注意到鲁迅散文诗中的主观性与抒情性与西方浪漫派之抒情传统的重大差别,这种差别不在于是否病态、是否悲观,而在于其情感的关注点完全不同,西方浪漫派抒情的中心在于个人,而鲁迅抒情的重点则不在个体,而在于其感时忧国的情怀。这种情怀的抒发方式虽是个人的、主观的,但其最终指向却不是主观的、内向的,而是与个体外部的时代环境具有深刻关联,个人的情感与时代情绪息息相关,是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精神的现代体现,只是所载之道已不是封建伦理纲常之道,而是以现代个人主体性为基点的现代民族与民主思想。鲁迅及其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抒情性的内涵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
  中国现代文学的其他作品在普实克看来也多具有这样的特点,比如戏剧。普实克认为,中国现代戏剧也具有明显的主观主义特征,像部分现代诗一样,这些话剧也是内心苦闷的表现。就这一点而言,这一时期的中国话剧与同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流在特征上是一致的,比如田汉剧作的抒情性,甚至是某种感伤情调,也许正反映了中国新文学强烈的主观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普实克认为,话剧成为了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首要方式,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对观众讲话,剧中的大部分主要人物不过是作者本人不同个性特征的展现。但普实克仍然强调,这种话剧中的主观主义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不意味着将作者个人一切隐秘的情绪和感受都表达出来,而是表达了作者的革命思想,是动员观众的战斗号角。作者的情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抒之情则不是个人的私密感情,而是一种建基于现代启蒙思想之上的深刻的家国情怀,是个人情感与民族、国家情感的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受浪漫主义影响最深刻的两位作家郁达夫和郭沫若,他们的短篇小说在表达形式上很少关心外部现实,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并极其真诚地将这些感受描写出来,最鲜明地呈现了中国新文学的主观倾向,同时也最接近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或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为类型的主观化的浪漫主义散文,与日本的私小说也存在相同的特征。但即便如此,普实克仍然认为这些小说的主观抒情性表相背后隐藏了更为深刻的现实诉求,这些现实诉求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普实克发现中国作家所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逼仄,不允许他们像日本作家那样,只关注自己灵魂的颤抖,因此作家们要探寻一条道路,通过个人体验来理解和反映现实生活。有时候作者可以有效地将某种个人体验与现实环境的种种联系都纳入到描写中,使描写具有某种普遍的真实性,而使现象成为一个象征。比如对于郁达夫的创作,普实克就认为,尽管早在第一篇小说《沉沦》中,郁达夫就表达过个人与身处的环境之间最引人注目的对立,这种对立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往往会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尖锐对立,催生个人主义与唯我主义,但是在郁达夫这里,他并不是从个人主义的立场,而是从社会的甚至病理学的立场来解释这种对立,从而削弱了对立的尖锐性。因此,在普实克看来,郁达夫的作品虽然极具浪漫主义的特质,但是纵观郁达夫的整个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一步步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普实克把郁达夫的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这条道路刚开始时的作品,是一些描绘作者感情和印象的片段的随意连缀,譬如《沉沦》、《还乡记》等,达到艺术高峰时的一些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作品,譬如《一个人在途上》、《过去》等。同时,郁达夫有意识地去了解和揭示社会现实,由此诞生了一些对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有突出贡献的作品,譬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上述分析意味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涵盖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涵,中国现代作家也一直努力在作品中把个人经历与个人情感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主观的个人的内容可以反映和表现当时最普遍的社会精神。
  浪漫主义式的抒情文学并未在中国形成大气候,普实克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特征主要限定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这二十年的文学创作之中。普实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虽然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浪漫主义情绪都是从清除封建制度的斗争这一土壤中孕育发展的,但在欧洲,斗争完全是由资产阶级发动和承担的,他们把全体民众都吸引到自己的阵营,来反对狭隘的贵族统治。但是在中国,资产阶级却软弱无力,反对旧贵族的斗争并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这导致资产阶级理想,尤其是不受任何约束、不考虑其他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理想,是根本得不到发展的,也不可能发展为欧洲出现过的各种极端形式的浪漫主义:从信奉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唯我论的早期浪漫派,到19世纪末颓废情绪孳生的形形色色的超人。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主义的反抗首先在工人阶级那里得到支持,而后是革命化的农民,这就使得知识分子必须接受一种与西方资产阶级完全不同的、毫无浪漫色彩的意识形态,用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觉悟来取代个人反抗到底的理想。因此,个人主义的思潮和个人浪漫化的反抗只能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再从客观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化、抒情化倾向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但其真正的起因却在于中国社会特定的现实状况。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对欧洲浪漫主义的接受和传播主要是基于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改造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的需要,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对欧洲浪漫主义的吸收主要在于其对于反封建性的接纳和鼓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其他的复杂内涵,如其对宗教的肯定,对回到中世纪的提倡、对神秘主义的喜爱或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等都未被吸收。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从反封建上升到反帝国主义侵略,这时候以抒发个人主观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创作往往就要服从民族斗争的需要,被宏大的革命叙事所取代。
  最后,普实克总结道,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抒情性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是以描写个体的欲望、要求、需要和情感为主导的,这种文字虽然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实际生活中承担了启蒙的任务,成为打破封建的道德文章和文学作品中一再宣扬的旧的道德观念,打破关于人及人的情感的错误的陈腔滥调的重要革命力量,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越发注重把抒情与现实斗争相结合,所抒之情也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一己之私情,比如郭沫若的许多作品就直接抒发作者的革命激情,这时的抒情文学实际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斗争的武器,承担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功能。应该说,主观抒情的现实诉求,或者说抒情文学的现实底色是普实克对中国现代文学抒情特征的认识和总结。

浅谈陶瓷雕塑制作手法的创新1陶瓷雕塑的发展历史陶瓷雕塑可谓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隋朝时期,当时的品种主要是对一些动物如狮象等的制作。发展到宋代,制陶的工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制作的品种也逐从三位画家的自画像浅谈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1不同时期的三位画家与自画像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宏伟篇章,绘画大师们的作品不胜枚举,就形式与内容表达上的丰富性多样性,作品在表现探索的深度及广度上亦是我们现代人为之汗颜。然而要为之进行蚌埠油画的发展现状与进路探讨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大禹治水垓下悲歌故事,人们皆耳熟能详。近年来,蚌埠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促进了油画艺术的繁荣和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从事油浅谈色彩在国画中的艺术感受艺术自古以来就不曾缺少,但是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艺术种类却十分有限。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古老的艺术由于缺乏实用性,慢慢的就被人们淘汰了。在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中,国画无疑是一颗最为浅谈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0前言当代学者对鞋靴设计的研究渐进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鞋靴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文化元素应用到鞋靴产品中等更深领域的研究。鞋样设计者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浅谈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摄影是一种利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主要分为艺术摄影商业摄影以及记录摄影等类型。艺术摄影表现的是拍摄者的审美品位及艺术情趣,通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音乐教学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学范式,技术理性主导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双基的学习和音乐教学的程式化模式。随着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民族声乐作品传统戏曲元素的融入我国戏曲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西方声乐基础上,深深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下袁静芳对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的贡献摘要袁静芳先生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我国音乐学研究领域的旗帜性学者。回顾袁静芳先生的研究轨迹不难发现,她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道教佛教音乐研究,另一个是乐种学研究。本文通电子音乐在民族音乐制作上的应用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这句话随着国际化交流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民族音乐领域,作为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种类,其在国际舞台上很好地起到了彰显民族文化塑造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心理的尚悲倾向自古以来,中国传统音乐中就不乏有表达悲痛感叹情感的作品。有追求不到美好爱情而内心惆怅的歌曲蒹葭有赞扬聂政不畏暴秦同情其悲惨结局的古琴曲广陵散有古代歌曲杏花天影扬州慢,古筝曲临安遗恨
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实践植物学是一门经典的基础学科,在农林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科学农学园林环境生态等各本科专业中普遍开设,涉及的内容主要为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界基本类群和分类的探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训练方法毕业论文探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训练方法吴喜摘要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已被广大的教师与学生认同。它是1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弹奏基础试论歌唱中呼吸运用的误区及纠正方法毕业论文摘要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歌唱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声乐艺术表现的语言,发声的音准音色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和歌曲情感表现等一切艺术内涵都与呼吸技巧密切相关。文章以歌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摘要汉语声调对于欧美学生来说,其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的教学效果,虽经学界多年研究探索,却还不尽如人意。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既行之有数学思想在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论文摘要现代生活方式可以说已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上的一种不同于过去机械电气时代的生活。移动通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概念的落地与实施,每一项概念的提出和实现都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下面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的如基于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的计算机教学论文摘要阐述了计算学科中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揭示了教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与计算机教学研究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更好地借鉴浅析台山华侨在澳大利亚开发建设中的历史贡献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巴瑟斯特巴拉腊特和本迪戈先后发现金矿,此后掀起了淘金热潮,澳洲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中国淘金工从广东台山等四邑地区奔赴澳大利亚金矿。台山人雷亚梅18浅谈快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毕业论文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学成为学校整个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发声的高位置毕业论文内容提要在歌唱艺术中,具备和掌握声音的高位置是歌唱走向成熟和完美的重要条件,聆听中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无不体现出这1技术特征。本文就科学的发声方法中的歌唱发声高位置展开论述关于创新角度下小学数学科学教育模式的论文摘要此文章主要对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进行探究,以科学教育主要探究对象,并讲述了其优点。运用了一些教学案例,探究了这一方法在当今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此文章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