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身边聚集了科学界的大咖

  她虽然不是科学家,没有闪亮的科研成果,但她的生活、工作都和科学事业密切相关,她默默支持丈夫郭永怀的事业,积极推动李政道创办的CUSPEA项目,晚年更是多方奔走,呼吁保留科学家故居——"特楼",她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李佩。
  来源:《协力电子党刊》
  默默支持郭永怀的"两弹一星"事业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留学期间她结识了在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的郭永怀。
  1948年春天,李佩和郭永怀结婚。
  李佩与郭永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郭永怀等海外赤子们心潮澎湃,归心似箭,他们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形势发展。郭永怀和李佩经常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讨论祖国的命运与未来,思考能为新中国做些什么工作。在郭永怀和钱学森等海外学子们的影响下,李佩认识到了科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并由此影响了她的大半生。
  1956年,已经回国的钱学森曾两次写信给郭永怀,邀请他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的郭永怀正在康奈尔大学担任教授,李佩也在大学里教中文,并深受赞誉。为了回国,夫妻两人放弃了优渥安逸的生活,拒绝了康奈尔大学的挽留,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1956年10月,郭永怀与李佩终于回到了祖国,郭永怀担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为了方便照顾他,李佩拒绝了出差较多的外事局工作,选择了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的工作。
  郭永怀在力学所办公室 来源:见水印
  郭永怀全面参与了导弹、核武器和卫星的研制工作,出于工作需要,曾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青海,面对"异常",李佩什么也不问,毫无怨言地照顾家庭,一直在郭永怀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用另一种方式为祖国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李佩将这枚奖章赠送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又将60万元积蓄捐赠给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永怀奖学金"。奖章是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带过去的,积蓄是她亲自到银行办理的,没有任何仪式。
  积极参与CUSPEA项目
  1979年,在李政道的推动下,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成立。1980年5月13日,李佩成为了CUSPEA项目委员会的一员,主要负责英语笔试的出题和阅卷工作。
  她认为CUSPEA英语考试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并针对这些考试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在听力部分,李佩没有完全照搬TOEFL考试模式,而是增加了听写;在语言结构部分,多用填空、改错等方式;在阅读理解部分,考词汇的用法以及短文的大意;写作是按照题目,写出个人的评论,这更容易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
  李佩对待工作始终严谨认真,赢得了李政道先生和很多来中国负责面试的美国教授的尊敬。他们都称赞李佩的考题出得非常好,监考、阅卷组织的也十分严格,这令他们十分满意和放心。在给美国某些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大学的认可。
  十年间,CUSPEA项目为中国培养了近千名优秀人才。因为这个项目,李佩和李政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年春节,李政道都会寄给李佩他亲手制作的贺卡,祝愿她新年快乐!
  李政道寄给李佩的贺卡 来源:《高山仰止 大爱无疆——我们心目中的郭永怀和李佩先生》
  不遗余力宣传钱学森
  李佩与钱学森的相识,源于郭永怀。
  一次,郭永怀对李佩说,我邀请了两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其中一个朋友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你来帮我烧一锅鸡汤吧。这个朋友就是钱学森。其实在这之前,李佩已经听过钱学森的一些事情了,知道他是搞导弹、火箭的,而且还成就斐然。当她真正见到钱学森的时候,没想到原来这么年轻。
  后来她在采访中说:"我觉得我们中国真是有希望,因为我当时读书的年代都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整天挨着日本人的轰炸,飞机老跟着我们转,有一次我住到女生宿舍就挨着一个炸弹,对于这些事情,我一直老是念念不忘的,总觉得我们有一天,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报仇,后来我一看有他们这样的人回国,我们国家就有希望了。"
  2008年,91岁的李佩开始着手翻译钱学森的文集。在动员会上,她说:"为宣传钱学森,我会不惜名、不惜力、不惜一切代价把事情做好!"
  她把曾经在钱学森领导下工作、学习过的科研人员召集起来召开座谈会,细致入微地研究了文集的编辑思路、译校原则和具体分工,并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期间的研究论文翻译成中文。翻译过程中,但凡遇到争执,李佩都会亲自审阅并定稿。
  2011年,历时三年,经过六审六校的《 钱学森文集(中文版)》终于出版,并获2012年上海图书特等奖 。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李佩还与郑哲敏院士共同创立了"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研究会还定期邀请一些社会著名专家来做报告,讲述科学家故事,科技发展史等内容。每次论坛举行时,李佩不仅全程参加,还亲自担任主持人。
  2011年1月,93岁的李佩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同学们讲述钱学森和李政道的励志故事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服务"特楼",呼吁保存"特楼"
  中关村"特楼"是中国科学院上世纪50年代为科研人员建设的三栋住宅楼,里面曾居住过40多位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包括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56年,刚回国的郭永怀和李佩住进了这里。
  特楼 来源:见水印
  李佩回国后承担的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工作主要就是为"特楼"和居住的科学家及家属服务。"特楼"刚建成时基本没有什么配套设施,李佩就亲自带着家属委员会的夫人们多方奔走,最终建起了幼儿园、小学、医务室;菜场、粮店、中关村茶点等生活设施也都是她先后推动建起来的。
  离休后的李佩又重新投身于社区建设,为了能让离退休老人了解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仅她义务组织、主持的系列知识讲座就有600余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中关村"特楼"曾面临拆迁之虞。李佩和何泽慧这两位"特楼"最早的居民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呼吁保存"特楼"。
  李佩亲笔书写呼吁信,一一列出当年住在特楼里的科学家,阐明保存特楼的宣传意义和教育作用。她说,"中科院精神的根在这儿""老科学家们的作风、品格、精神应当被传承下去,但精神要有载体,要由物质来反映和表现。那么多年发生了那么多事,若能放到一起,足够装一个博物馆的。"
  李佩手写《呼吁保留中关村最早归国的老科学家们居住的宿舍楼》 来源:《知识分子》
  呼吁信原文如下:
  位于中关村中科院北宿舍区最中心的三幢楼:13、14、15,及其共北边的10、12楼,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由美、英等国归来参加科教兴国、建设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居住密集的宿舍区。
  我和郭永怀是1956年11月间住进13楼(当时排为26楼)的,同时入住的有张文裕、王承书一家,相继迁入的有汪德昭、杨嘉墀、郭慕孙、陈家镛各家,在隔壁单元住的有刘崇乐、梁树权、熊庆来、林一、屠善澄、顾准等。
  住在14楼的有:钱三强、何泽慧、钱学森、赵忠尧、秉志、戴芳澜、贝时璋、邓叔群、黄秉维、钱崇澍、陆学善、施汝为、罗常培(文学语言学家)等。
  住在15楼的有:王淦昌、吕叔湘(语言学家)、柳大纲、恽子强、林镕、陈世骧、傅承义、李善邦、陆元九、蔡邦华、赵九章、叶渚沛、陆志伟、马溶之等户。
  住在10、12楼及分散在5号、7号等楼的有陈芳允、叶笃正、彭桓武、胡世华、朱洪元、李荫远、李正武、王绶琯、冯康、谢家麟、陈能宽、王葆仁、关肇直、林同骥、钱人元、蒋明谦、冼鼎昌、蒋丽昌、许国志、夏培肃、郑哲敏、陆启铿等户。
  黄庄小区宿舍楼建成后,上列各户不少迁走,但唐敖庆、顾功叙、郑哲敏等先后迁入15楼,吕保纸(编者注:不确定)、马世骏、郑作新、杨承宗等迁入14楼,刘光鼎、吴汝康等迁入13楼。
  上列科学家几乎全部都是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将近一半是50年代由美国回来,他们都参加开创新中国不同领域的自然学科,撰写教材,与有关大专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北航等)兼课,培养研究生,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争得了荣誉,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就有8人,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贡献的还有多人。
  1982年中央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人与物要重点保护。最近中央又一再重申保护文物及名人故居。中关村这几幢楼是众多为科教兴邦建立功勋的科学家们的故居,历史不应忘记他们,不应忘记他们当年孜孜不倦、埋头书案的生活环境,使后代年青人在高楼大厦群中看到师祖辈当年的艰苦朴素创业心境,未始没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李佩
  签字页 来源:《知识分子》
  我们认为保留中关村早年归国的老科学家们居住的几幢宿舍楼时,"科教兴国"既有现实意义,又能对后代的科技工作起到不忘历史、不忘师辈们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作用。
  2017年1月12日,李佩去世,享年99岁。在她呼吁信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了保存"特楼"的工作中来。旅美作家王丹红写出一系列纪念文章,让更多人知道了李佩未了的心愿;2017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李楠发表论文,推荐将科源社区的23栋建筑整体列入历史建筑;边东子和柳怀祖也在多方寻访资料,充实着人们对特楼的回忆。
  2019年6月21日,李佩去世后的第890天,"特楼"被公示为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
  李佩先生将自己一生炙热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始终无怨无悔。她在研究生外语教学变革,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创立,开辟新中国自费留学之路等事业上都曾做出开拓性贡献。
  李佩
  (1917.12-2017.1)
  著名语言学家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他是打入国民党高层的红色间谍,死后台湾的老同事寄来无字天书194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秋风萧瑟,在泸州的一间密室里,几个人正在密谋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活捉蒋介石。其中之一就是国民党军政部军务署署长中将郭汝瑰。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四川的一印度自由之父,如何被法西斯诱骗,又最终客死他乡?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千里迢迢赶到印度,然而他并没有去印度政治中心德里,而是去了加尔各答。安倍晋三此行的目的地是一所名叫苏巴斯钱德拉鲍斯纪念馆的地方。在加尔各答,甚至还有1948年的故事两个字的失误,葬送了敌人一支王牌部队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1948年发生在河北的故事。平津战役打响前,东北国军名将胡宗南在陕北屡战屡败,真是因为有共谍泄露情报吗?作者斌哥在黄埔军校毕业生里,胡宗南算是天字一号门生。他在抗战时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拥兵数十万不同日军交战而是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进攻延安反而陷入了陕北的泥潭,成为了被嘲讽的志愿军新兵炫耀枪法,老炊事员忍不住就这水平?我来狙击手一词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人民军队战史中却从不缺乏狙击作战,而且其战果相比于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二战王牌狙击手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李大钊死前被施绞刑,为何施刑长达40分钟,24年后查明真相前言若你曾去过国家博物馆,你会发现有一副文物十分引人注目绞刑架。这副绞刑架正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处刑英雄李大钊的工具。也许你听说过这个故事,但你无法想象李大钊究竟经受何等苦难。在当时张兵神蒋百里自杀未遂收获异国恋情,女婿是钱学森,尸体8年不腐蒋百里的人生,除了传奇二字,再无别的形容词。他自幼便是神童,14岁割下左臂的一块肉肉煎汤疗母病23岁以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学校为了预防中国学生再得第一,将中日学生分开授课他还有海昏侯国除诏书被发现首次揭示刘贺去世时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日前,海昏简牍研究团队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据诏书整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这是迄今发1948年,川岛芳子被执行枪决,为何记者会针对此事进行抗议?前言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不管是土匪还是军阀,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支持抗日。可也有一些人出卖国家的利益给日本人卖命,比如臭名昭著的汉奸川岛芳子。汉奸川加入巅峰时期的罗马军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你是一个身大力不亏的壮汉,那么恭喜你,你能活下来。要是你天生瘦小力弱,那么百分之百会在战场上秒挂。你也别奢望自己能抖个机灵,逃跑什么的,罗马士兵只前胸有甲胄,后背都是赤裸裸的,百个瞬间说百年19741979,各方面工作全面整顿,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4,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中国外交获得新的活力和广阔的活动天地。70年代前期,毛泽东对国际形势逐渐形
700余张珍贵高清老照片,打开北京中轴线北京有一条长7。8千米的南北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纵贯城市核心地带,由众多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建筑道路等城市空间所组成。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这条驾驭全城地位至尊的抗战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的抗日斗争党史天天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三省,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正是在敌军侵占的东北地区建立的细菌战部队,该秘密基地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美国外交官问周总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头走路?总理巧妙回答1972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连任总统成功,而随着政局的改变,尼克松也开始重新审视起了整个亚洲的战略格局。在当时的情况下,苏联仍然是美国强有力的对手,为了成功挪威侨胞马列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挪威侨胞马列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年过七旬的挪威侨胞马列,从事餐饮行业已将近50年,是一位厨艺精湛的杭帮菜烹饪大师。和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马列说起中国人舌尖上的巨变地评线中安时评品读红色爱情故事,感悟信仰的力量来源中安在线七夕将至,品读那一段段尘封已久的红色爱情故事,追寻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血色浪漫,读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深刻内涵,感悟年轻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董存瑞年仅19岁牺牲,他的家人后来过得怎样?妻子的选择令人动容董存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英雄。2009年9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揭晓。这一个个名字的徐达的岳父,明朝13位帝王仍流着他的血,朱元璋为何要杀他?这里是阿涛历史,讲述有趣的历史小知识。他是朱元璋麾下最没眼光的将领,本是从龙之臣却非要选择叛变,最终死在朱元璋的剑下。他就是徐达的岳父谢再兴曾为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明朝有十三位帝1985年梁兴初因病去世,妻子任桂兰提出唯一请求,中央批示同意1985年,梁兴初因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他的战友们纷纷来到北京,为老朋友送行。失去丈夫的任桂兰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突然,她想到梁兴初曾经的努力几年也没有做成功的事,她决定替丈夫张爱萍在一次会议中提前离开,周总理将其拦下搜口袋保密无小事图一张爱萍在1964年秋天的一天,在一次会议上,张爱萍因临时有会要开急着赶往下一个会议现场,便提出提前离开,这本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张爱萍也是有事。但谁知就在张爱萍起身的时候,周恩上甘岭,这样成为美国人的伤心岭!党史天天读69年前的今天,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这一战历时43天,打出了国威军威!而关于上甘岭战役,你可能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上甘岭不是山也不是岭岭字通常指的是一座山,在电影从窃听苏联到全世界,总统也不放过,为何美国至今窃听恶习难改?窃听风云里,刘青云说错的事情我们都敢做,对的事情反而不敢做了。那还活着干嘛,还不如去死。,这句话可以说是斯诺登事件的最佳写照,菱镜计划窃听事件让美国的窃听的恶习重新浮出水面。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