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古代将军有兵权就可以造反,士兵不是直接效忠天子吗?

  古代士兵效忠天子?乍一听,仿佛理所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们看《雍正王朝》电视剧当中,就有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当时,年羹尧带着一群亲卫回京,大热天,皇帝让这群人卸甲凉快凉快,结果所有人非但没有听从,反而齐刷刷地看着年羹尧请示可否。这座大厅里早就为皇上摆上了冰盆。可是雍正向下边一看,进来的军将们却仍是穿着牛皮铠甲,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他笑了笑说:"今年天热得早了些,想不到你们还穿得这样厚重,真是辛苦了。都宽宽衣,解了甲吧。"
  "谢万岁!"话虽然说了,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敢解甲宽衣。
  雍正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自顾自地继续说:"毕力塔,还有冰没有?你拿些来赏给他们。哎?朕不是已经说过了,让你们都卸甲休息的,你们难道没有听明白吗?宽宽衣凉快一下嘛!"
  众兵将还是不作声地站在那里,一向说一不二的雍正皇上惊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受到这样的冷遇,他的脸色"唰"地就黑下来了。
  雍正皇上今天真是开了眼界。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朕的话从来是只说一遍的!可是,他让兵士们解甲休息,竟然连说了两遍都没人听从。他当时就想发火,可还是忍住了,只是向年大将军投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年羹尧开言了:"哦,既是万岁有旨,你们可以去掉甲胄,凉快一下了。"
  大将军一声令下,众军将这才"扎"地答应一声,三下五去二地把甲胄卸掉。一个个只穿单衣,露出了胸前健壮的肌肉,还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雍正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阴寒的凶光,但稍瞬即逝。
  这可就让雍正给伤着了,吃的朕的军粮,拿着朕的军饷,可在这群我大清的士兵们眼里,朕竟还比不上你年大将军。
  至此,年大将军便注定了,自己的未来,将会极其惨淡。
  虽然这个桥段里,雍正面子上挺不好看,但现实就是现实,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士兵,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能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军营当中,时刻保持着忠于天子的坚定觉悟。
  在古代的军制当中,甭管是府兵、募兵还是抓壮丁,这些士兵们进入军营最初的目的都不是被忠君爱国的思想所感召,要么是为了混口饭吃,要么是为了功名利禄,要么就是倒了血霉,被强绑过来了。
  猛地被塞到一个陌生的军营当中,旁边的伙计们都不认识,大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被强行整合在一起作战,在这种条件之下,你还能有啥指望呢?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凑到你旁边跟你谈理想,讲忠君爱国之道,你肯定会忍不住爆粗口。
  要谈就谈点儿实惠的,盛饭时候能不能给多来一勺饭;
  下次再来批新盔甲,能不能优先考虑给自己换换新的;
  打仗时候,能不能给我排到后面点儿,别让每次都给炮灰级待遇;
  论功行赏之时,能不能别抢得那么猥琐,好歹给我留一份。
  这些实惠谁能给你,靠的还不是上级直属领导?
  当你被老兵欺负得有苦难言之时,脏活累活都是你的,有好吃的没你份儿之时,领导突然站出来,都别闹了,这小子跟我混的。
  这一句话,就改变了你的命运。军营里再没人欺负你了;大伙有吃的,自己也能吃顿饱;战场之上,对面有骑兵队伍,也不让你优先赶过去吸收动能了。
  这个时候,士兵便自觉地跟自己的领导结成了天然的同盟。打仗时,替领导挡刀、冲锋时替领导卖命,因为这个时候的士兵,已经知道了,领导就是自己的天,他完蛋了,自己也得完蛋。
  就这样你的领导越升越高,最终当上了将军,而先前在他身旁的人们自然也就鸡犬升天,你也随着升了一级,而后不久,身边也有了自己的小弟,一如昨日的你。
  这样一个利益群体便形成了,如果某一天,皇帝突然看将军不爽了,想要办他。
  将军如果求生欲挺强的话,那只有造反这一个途径了。
  当然,前提是有兵权,没有牙的老虎,只能坐以待毙。
  而且,历史上但凡真想造反的主儿,没有一个大张旗鼓地说要杀皇帝的,都得多少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里面的理由五花八门,当然,主要是以谣言为主:
  要么是皇帝驾崩,皇位被篡;要么是皇帝被囚禁,自己领兵入宫迎驾;要么是皇帝被蛊惑,自己本着义务的原则,入宫清君侧。
  反正就是,我要扛着你的牌子,理直气壮地去砸你的饭碗。
  古代可不比现代,消息闭塞,人云亦云,将军当着众人的面说什么,人们很难提出有力的质疑和证据来推翻对方的瞎扯。
  作为底下的士兵,怎么办?肯定会征询一下自己老大的意见,老大上面还有老大,就这样,一层层传递到将军的核心大佬圈子里面。这里面的人,谁还不知道将军想干啥,但他们这个圈子,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均沾体。
  将军被搞掉,自己这帮嫡系们也都得倒霉,而自己若是跟着将军拼一把大的,那说不定还能再向前好几步。
  跟着领导走,这个信号便被一级级反馈下去,至于底下的人知不知道是造反,已经无所谓了,炮灰就要有炮灰的觉悟和素质,跟谁都是战,管那么多干嘛?
  就这样,这群士兵们便跟着"头羊",踏上了那个,失败后很严重,胜利了,也跟自己其实没多大关系的造反之路。
  这就是想当然的提问了。
  混过职场的都知道,大一点的公司,底层员工效忠的对象从来都是部门领导。
  撑死了也只能是到总经理这一级别。不可能是老板。
  如果哪天总经理或者部门领导跳槽,拉大伙一起走。大伙走与不走,取决于大伙认为跟着谁混有前途。
  如果大伙认为跟顶头上司混有前途,那就跟着一块跳了。
  如果大伙认为顶头上司不靠谱,那可能就留在原公司了。
  大家自始至终都只会基于自己利益考量。
  这中间,大家有考虑效忠老板的因素吗?
  少数人可能有吧。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发多少工资,干多少事,这是职场公理!
  别说大家伙无意效忠老板。就算想效忠。
  几万、几千人、大几百人的公司,自己连老板的面都没见过。老板可能甚至都不知道公司有自己这号人的存在。还想效忠老板?怎么可能效忠哦。
  另外,有些公司的老板会亲自管财务、业务等部门。时不时会与这些部门的职员有面对面沟通和工作指导。
  我相信正在看这段话的朋友当中,或多或少会与老板有些工作上的接触。
  但请扪心自问一下,仅仅于此,你就敢说自己是老板的心腹?有机会效忠老板了?
  怎么可能呢!但凡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这叫自作多情。只要自己有顶头上司,那自己的真正要讨好的对象,始终就还是自己的上司。
  不管你与老板关系如何,只要你敢绕过上司去讨好老板,继而得罪上司。那上司肯定要给你穿小鞋。哪天上司倒了,他还要拉你垫背!
  同样的道理。
  古代士兵效忠的对象从来就不可能是皇帝。
  皇帝高高在上,连二、三品大员都不见得能天天见到圣驾。更何况是普通大头兵。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必须同时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利益,二是情感,缺一不可。
  士兵能不能每顿饭能多加两块肉。能不能被少克扣点饷银。打仗的时候能不能被安排到靠后点的位置,不当炮灰。打完仗后论功行赏能不能多分点功劳。能不能在军队中少挨点毒打。
  这一切的一切,别说是皇帝了,就算是将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士兵的命运,其实掌握在管他们的百夫长、千夫长手上的。
  而既然士兵一辈子都无法与大佬构建利益上的关联,那士兵自然就只能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比如与百夫长挂钩,构建利益和情感上的羁绊了。
  所以当将军要谋反时,士兵当然就只会看管自己的百夫长是什么态度了。
  百夫长说跟着将军反了,士兵也就反了。不跟着百夫长混,可能立马就人头落地。
  如果百夫长不愿意造反,这时候士兵们会有顾虑。那就是将军派人来围剿怎么办?
  跟着将军造反,可能日后会被皇帝围剿。
  但不跟着造反,现在立马会被将军砍头。
  既然早死玩死都是死,那不如反了算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一天算一天嘛。
  历史上像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禁卫军对袁世凯的态度变化。
  奕劻建议启用袁世凯之初,禁卫军和新军第一镇(以旗人为主)的态度与摄政王载沣的态度一致,那就是反对袁世凯复出。
  然而当大家看到南方诸省皆反,统帅禁卫军的载涛又不敢出征后,立场瞬间转变。
  平时分红,皇亲国戚分的银子最多。现在要玩命了,这帮人却怕死。大家伙凭什么还要给这帮混蛋卖命?
  别说什么大家都是旗人。溥仪皇帝,载沣摄政王,自己平时见过吗?阅兵的时候好像见过摄政王,但人家是高高在上的王爷,自己只是普通旗人。自己这种蝼蚁在人家眼里最多也就是个符号,根本不算是个人。既然都不是人,自己凭啥要为他们卖命?
  听说袁世凯让冯国璋来统领禁卫军,听说冯大帅在袁世凯面前给咱争取利益了——皇帝没了,该发的军饷一分不少。那得了,大家听冯大帅的吧。谁有本事听谁的!
  当然,将军能让士兵心甘情愿的造反,是有大前提的。
  这个大前提就是将军要掌握自己地盘上的人事权,司法权,军事权,行政权,财权。
  比如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能号召大家起事?
  他靠得就是自己在云南独揽大权。
  还有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为什么能好召大家起事?
  也是因为他们在藩国内独揽大权。
  换而言之,吴三桂、刘濞其实才是士兵眼中真正的"皇帝"。康熙和汉景帝不是。
  如果没有独揽大权这个前提,吴三桂和刘濞这些人是闹不起来的。
  就比如清朝的十四阿哥和年羹尧。
  他们是大将军王,听上去很威风,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财权、行政权,没有稳定的后勤保障。甚至他们在军中连自己的绝对嫡系没有。因为军队是皇帝调拨给他们的。
  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战时指挥权,缺乏号召士兵造反的前提必要条件。
  所以当雍正派年羹尧监视十四阿哥,派岳钟琪监视年羹尧后。十四阿哥和年羹尧也就只能认栽了。
  另外,历史上的很多叛乱,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主事者打出的旗号都是"清君侧"。
  也就是反奸臣,不反皇帝。
  因此小兵小将们在执行主将命令时,根本就不知道大将带着自己在造反。等到大家渐渐知道内幕时,已经木已成舟,不能回头了。只能是随大将军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其实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民国几十年了,山里老头还以为皇帝高坐呢,谁知道将军此去是在造反?
  在古代,造反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百姓们起义反抗,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军、明末的李自成等等。一种则是武将权臣篡位,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王敦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等等。这两种人群的造反是不能统一而论,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模式。
  首先百姓们造反的动机就很简单,无非就是天灾人祸,苛政猛于虎,当个顺民已经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简而言之就是活不下去了。毕竟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大罪,轻则流放抄家,重则杀头灭族,如果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谁会干这种营生?在家里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吗?
  当然了,他们造反的形式就更加简单,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计划和准备,其主要是看时机。只要是在朝纲崩坏,民不聊生的时候,适时的拉起大旗,给这些底层人民活下去的动力,那么你就会拥有无数的追随者。具体操作流程也很简单,比如说攻下一座城池,开仓放粮;或者打劫一下权贵,分田分地。
  你比方说李自成,一个小小驿卒出身,没钱没背景,打仗水平更是一般。但他却能聚众百万,推翻大明王朝,其靠的就是一手"追赃助饷"、"均田免赋"。军饷全靠劫富济贫,安民则是分田免税。老百姓们遇到这种不压榨自己,还给分田地的人,自然就会追随。
  总而言之,老百姓们造反就很直白,因为其与统治者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互相排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相较而言,臣子们造反则是要复杂多了。因为他们和统治者其实是同一个阶层的人,背后的支持群体都差不多。而且皇帝的地位还要高于他们,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这就好比大家吃的是同一口锅里的饭,而人家能用碗盛,你只能用手抓,很容易烫手的。
  一般臣子造反,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首先,你需要有足够强的实力。臣子造反的门槛一直都很高,要么是总览朝政,只手遮天的大权臣,如司马炎、杨坚;要么是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如安禄山,朱棣。
  因为臣子们造反无非就两种方式,一个是政变,从内部攻破,通过控制京畿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种则是兵变,于封地起兵,直接和朝廷硬刚,打赢了就完事儿。前者要权,后者要兵,没点本钱可不行。
  其次,你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无论是权臣篡位,还是武将起兵,那都需要师出有名的。他们不能像老百姓那样直白,说我就是要取而代之。因为这样做名不正、言不顺,属于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之举。
  俗话说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的身份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公开的反对,那就是叛逆。其不仅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有着很高的风险。正常情况下,很少会有人去冒险。
  这就意味着,造反的文臣武将们,将会失去一大批支持者。权臣们很可能找不到同伙帮手;武将们则是调不动兵马粮草。
  所以,古代那些文臣武将造反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编造一个不错的理由。其中文臣政变一般都是禅让,傀儡皇帝要么身体不适,要么德不配位,最终退位让贤。像曹丕、司马炎、杨坚等人都是如此。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禅让之前,还得再三推辞。以此来表示,自己其实是不想当皇帝的,一直都是忠臣。之所以受此重任,完全就是为了天下苍生,实在是太委屈了。
  至于武将起兵,那多半都是"清君侧",意思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遭受了蒙蔽,需要他们起兵去解救。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诸侯们打出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结果人家汉景帝把晁错都腰斩了,诸侯依旧照打不误;东晋王敦起兵,则是打着"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结果他占了都城建康之后,直接就不走了。还有唐朝的安史之乱,安禄山称自己是奉旨讨伐逆臣杨国忠。后来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安禄山依旧没罢兵。
  最牛的还是明朝的靖难之役,当时朱棣起兵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其依据来源于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退位让贤还是清君侧,其实都是借口。但当时的天下人不一定了解内情啊,古代的信息本就很闭塞,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所以,在那个时代,想要玩儿点信息差很容易。
  就拿那些造反的普通士兵来说,他们常年身在军营,唯一的信息来源是将军。而他们们一切行止的指挥者,还是将军。所以他们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反,一直还满心以为是跟着将军"清君侧"呢。
  总之他们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我这可不是造反,而是为了匡扶皇室。至于取而代之,那都是前朝皇帝主动禅让给我的,我已经说不要了,他还是硬送给我,我实在没办法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当然了,口号仅仅只是遮羞布,最为关键的还是利益。毕竟生活不易,世事艰难,大家都要抱团取暖。那些有心造反的权臣武将们,往往都不会是单打独斗,其背后一定是一股庞大且有凝聚力的势力。
  比如那些只手遮天的权臣们,会有大量文武百官的支持。这些人或是权臣的门生弟子,又或是亲戚挚友,还有可能是合作伙伴。他们相互之间,要么有着血脉亲缘,要么就有着提拔之恩,或者是利益纠葛。
  依靠这些情感和利益交织的纽带,他们被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这种情况下,造反的正义与否,也就不重要了,反正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必须得要支持。
  而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们也一样,他们底下一定是有着一批属于自己的亲信。如果你倒了,那么你提拔的一大批将领将难逃被清洗的命运。况且士兵和将军朝夕相处,出生入死,这是怎么样的情感纽带?要知道天天跟他们一起操练的,是将军。能够跟他们同甘共苦的,还是将军。
  士兵见过天子吗?他们绝大多数可能都不知道天子是谁,天子在他们看来最多也就是个符号,根本不算是个人。既然不是人,怎么会有情感呢?
  所以,臣子们一旦要造反,必定是有多方支持的,即便是撕破脸皮,公开造反,那也不是没有可行性。
  但是,师出有名总比没有好,毕竟这是夺天下的大事儿,观众也是天下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那就无法成为天下人眼中的正统,失去了合法性。如此一来,别人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找机会取而代之了。这就很麻烦了,当造反不再被认为是"造反"之后,随便哪个猫猫狗狗就能扯起旗帜和官府对抗了。
  比如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之后,如果没有找后周恭帝禅位,而是直接登基称帝。那么《水浒传》就可以写反宋复周,替柴进夺回祖宗家业了。到时候人家可就不是贼寇了,而是义军了。届时呼保义振臂一呼,柴进大旗一扯,那就是一出北宋版《王子复仇记》了。
  再者而言,士兵们也不一定全是没有想法。至少他们清楚这造反脑袋拴裤腰带上,刀头舔血的营生。那他们也会判断自家将军和朝廷的胜负形势,认为将军能赢的,自然也就冲锋陷阵,悍勇杀敌了。但要是认为朝廷能赢呢?那多半就要开始各寻生路了。历史上不少人起兵造反,但最终功败垂成,问题其实就处在这里,底下的人心不齐啊。
  如果没有造反这方面的顾虑,那士兵们的想法可就会少多了,所以还是找个借口比较好。借口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何必给自己增加难度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时候,皇帝高高在上,权力二字已达巅峰,世间之人无不仰望,其中自然不乏有人生出觊觎之心,所以纵观历史,多有后宫乱政、藩王叛乱、将军造反、农民起义之事,我们今日便来说说,为何古代将军造反之时,手下的士兵大多选择追随将军,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在古代,将军手握兵权,乃是世间权力中最为锋利的一种,尤其是当其执掌重兵又对皇帝并无忠心之时,自然会权衡自己是否也捞个皇帝位子坐坐?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有野心的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首先,能够手握重兵的将军,大多是极具军事才能的人,必定是身经百战,在军中威势极重,而敢动起兵造反念头的将军,对手下的军队自然是极有把控能力。将军造反一事自然不是脑门一热就决定造反的,必定是经过了长期的深思熟虑,并且与手下心腹有缜密的谋划,对于军队中的士兵是否会追随肯定是已经心中了然,否则登高一呼决意造反时却发现无人追随,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其次,古时候士兵往往只知将军,而不知皇上。古代,通讯并不发达,正所谓是"山高皇帝远",军伍中的士卒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着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亲近,而在古代行伍制度下,士卒所遵从的命令、所领的军饷都是来自将军,朝夕相处的也是将军,说白了,身家性命也和将军的决策息息相关,对将军的情感自然比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要亲近得多。
  最后,自然是免不了有士兵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念头了。跟随将军起兵造反自然是个杀头的罪名,可说到底,他们行军打仗也是个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说不定昨天里还一起喝酒吹嘘的袍泽兄弟,今日里脑袋就给敌人割了去,所以他们是见惯了生死的,行军打仗是卖命,起兵造反好像差别也不大,说不得若是成功了,自己便是从龙功臣了,将来荣华富贵什么没有?
  另一种情况,那便是将军带领军队打了败仗,或是被人诬陷要谋反,被逼的不得不反的情况,这时手下士兵的命运往往与将军息息相关。皇帝出于愤怒与猜忌,或许会解散军队,这些兵痞子又只会行军打仗,除了手中刀剑外身无长物,若是军队解散没了活计,将来恐怕免不了落草为寇,最后还得被官兵围剿,与其如此倒不如跟随将军。是了,那就反了吧!正所谓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反正左右是个死,倒不如去搏一搏,说不定侥幸成功了,还能捞个荣华富贵傍身。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昏君当道,民不聊生。在古代,有明君自然也有昏君,昏君当道,或残酷暴虐,或荒淫无度,常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时将军登高一呼,起兵造反,自然是顺应民心,符合士卒之意,甚至还有些将军本无意造反,还是在手底下士兵的怂恿下,这才起兵造反的。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分析了在古时候为何将军起兵造反,手下士兵大多选择追随将军而不是效忠皇帝了。最后在这里额外提一点,那便是现代所谓的"黑暗森林体系",在古代将军造反,反对的呼声没有成大势的话,谁又敢公开反对呢?即便反对的士卒想找人谋划,谁又敢保证身边的人没有倒向将军呢?若是身边人倒向了将军,自己将想法一说,说不得第二天就身首异处了。当然,此为一家之言,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古代士兵的口号肯定是这么喊的,并且是将军带着士兵们一起喊的,但口号就是口号,关键时刻往往靠不住。
  影响人做决定的因素,无外乎利益和感情,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无意识地"随大流",士兵在做决定时,跟普通人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古代士兵参军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效忠天子吗?当然不是,基本上是在家里活不下去了,想找个能吃饱饭的地方混日子。
  再就是不知道得罪谁了,被强行拉来当壮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士兵都是最底层的存在,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活着回来,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古代军队中鱼龙混杂,要想生存下去,除了足够的运气之外,更需要人脉与审时度势,可穷苦的士兵哪有什么人脉?
  那就只能抱团取暖,找几个臭味相投的同乡,结成统一战线,力量大了资源自然就多了,也就有机会跟上级搞好关系了。
  否则几十个人待在一个臭帐篷里,凭什么有的人可以吃得好、吃得多,上战场了还不用去当炮灰?还不是利益所在嘛!所以,在古代军队中,基本上都是酒肉开路、义气先行。
  那大家绑在了一起,自然是共进退,感情也就一点一点在升温。什么?虚情假意,背后捅刀子?那是将军干的事,普通士兵敢这么搞,一万次都不够死。
  士兵并不是普通人,特别是上了战场,基本上每天都在过刀口舔血的日子,如果不老实,想在战场上让一个人消失,绝对是分分钟钟的事。
  因此,在战场上结下的友谊,往往是最牢固的,很多伙伴都是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这种感情是在无数次战争中结下的,可以说是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
  所以,在古代一支正常的军队,士兵和他们的直属上级关系是很牢靠的,因为不牢靠的早都被踢出圈,很可能死多少回了。
  对于古代士兵来讲,最高兴的是什么事呢?和今天我们这些打工者一样,就是发工资,当然了他们叫发军饷。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军饷是哪来的啊?不是天子给的吗?没错是天子给的,但是谁给你发的啊?当然是将军,发多少、怎么发、什么时候发,都是将军说了算。
  什么?如果上面克扣军饷就去告状?打不死你!所以能够准时发下军饷,士兵就感恩戴德了,那感谢的是谁?感谢的是将军,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毕竟,经过层层流转,真正决定士兵命运的,还是他们的直属上级,而士兵的直属上级,自然也跟他的直属上级关系牢靠,就这样一层层的,从士兵到将军,绑定了一个牢固的利益链条。
  将军在外面带兵打仗,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可以说,他掌握着军队内部,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以及各种利益分配。
  那就没人能约束得了将军了吗?在军队内部基本上是没有的,除非天子派了自己的亲信来制约将军,所以能掌控将军命运的,只有远在天边的天子。
  而将军手下的这些士兵,虽然天天喊口号效忠天子,可实际上,在不发达的古代,那些士兵一辈子也没见过天子。
  所以,天子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讲,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古代的军队中,士兵们往往更直接地听从自己的直属上级和将军。
  如果将军深得天子信任,自然整支军队都过得非常舒服,那可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没准还能捞到肥差,大家都跟着沾光。
  可如果天子因为某些原因想要解除将军的军权,那问题就来了,如果将军坦然接受,底下的人乃至士兵自然不会说什么,反正跟谁都是一样。
  可如果将军,不甘心大权旁落,并有一定的资本,那他就很有可能造反了,这时候根本轮不到士兵选择,因为将军只需要搞定手下的诸多将领就可以了。
  这些将领很多都是跟将军走得近的,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将军失势,那他们也好不到哪去,但如果赌一把,万一赢了,可就是单车变摩托。
  并且,在将军决定造反时,会提前将不支持自己的部将清除干净,所以留下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效忠将军的,而这些将领的手下,自然也听将领的。
  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环环相扣,到了士兵那里,基本上没得选了,只能听从上面的命令,至于天子嘛,士兵们又不认识,谁当都一样。
  并且,将军在决定造反时,肯定不会傻到直接说自己要造反,而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着手下士兵进京勤王护驾。
  有这么高大上的借口,士兵们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也不敢拒绝,因为多年来的军队生涯,早已使他们习惯听从直属上级的命令。
  很多时候,士兵就像机器人一样,在执行命令,根本不需要他们过多地思考,所以当将军造反时,士兵们自然会倒向将军。
  此时,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成功,如果运气好的话,将军带着大家顺利攻入都城,紧接着老皇帝被废,将军就会领一个幼小的皇帝出来见大家,并重重地封赏所有人。
  如果运气差,将军战败,那所有士兵自然会跟着倒霉,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被整编,至于全都被杀掉的概率并不高。
  因为天子也知道,造反主要跟将军和上面的将领有关,至于底下的士兵,不过是听吆喝的,只要给这些士兵吃喝,换个人吆喝,他们一样听。
  再加上,古代人口有限,天子大多数情况下,也舍不得将所有士兵杀死,毕竟杀了他们,还不如派他们去守边关来的划算。
  所以,对这些士兵来讲,造反的代价并不高,而失败的后果也未必多沉痛,至于说不跟随将军造反的士兵,基本上瞬间就会被干掉,根本看不到后面的结果。
  其实,这跟我们今天的打工族是比较相似的,当你的团队长想要跳槽时,基本上大家都会跟着,毕竟一个团队,已经拧成了一股绳。
  可我们却很少听到,当一个公司的总经理跳槽时,底下的基层员工会跟着跳槽,不是不听话,是根本够不到总经理,你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你。
  一样的道理,对于这些士兵来讲,效忠的只是自己的直属上级,至于天子,太遥远了,也太梦幻了,根本影响不到他们,所以这些士兵自然会跟着将军一起造反。
  你是一个士兵,整天打仗,有一天将军告诉你们天子受胁,要进京勤王,你们就出发了,途中你们跟很多人打架,不停的打,一路打上了京城,你们成功保护了皇上,而你也运气好没死,第二天皇上宣布让位给这个将军。
  古代将军造反前,他得搞定这几件事,才能举兵。我们以典型的安禄山为例。
  一:后勤
  将军造反和农民起义可不一样,农民们是活不下去了才拼死挣扎。
  而将军造反,则是为了实现野心,当然会在举兵之前,经过周密部署,必须先把后勤做好。安禄山造反之前,把他辖区的范阳(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打造成了根据地。
  (安禄山剧照)
  又在北边建造雄武城作为仓库,对外说是要抵抗草原民族,其实是为了储存造反所需的物资,兵器、甲胄、马匹、粮草等。
  从安禄山的举动可以看出,一旦造反开始,就会被中央断了后勤供给,甚至会被封锁了与各地的贸易。因此他自己先积蓄好所需物资,解决后勤问题。
  如果没搞好后勤就敢造反,那只能学流寇边打边抢,如果搞不到根据地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控制军队指挥权
  造反的将军,要确保他能全权掌控军队,在军队中就要把指挥层全部换成忠于他的亲信。
  假如把军队大概分为三个阶层,最高的就是主帅,其次是各级将校,最底级是士兵,那么安禄山要先控制次级将校们,保证是忠于他的,如果不是,他就换掉。
  将校一般是世袭制,以武艺军功起家,他们的弟弟或哥哥,或儿孙,都有长期从军,形成一种将门世家。
  其次,将校一般是终身制,父死子继或弟继,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丁奴仆,子侄亲属一同在一支军队内服役,作为自己掌控本支部队的亲信力量。(明朝最典型,看吴三桂与祖大寿一家)
  下面大家看看安禄山用来掌控全军的亲信记载:
  "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皆拔于行间。"——《旧唐书·安禄山传》
  这些是安禄山提拔将一级的亲信,校一级以下的更不用说了。
  除了武官,他还提拔了出谋划策的文官,有:张通儒、李庭坚、平冽、李史鱼、独孤问俗等。
  大家疑问来了,就算军队指挥层控制了,但是士兵不服从咋办?
  安禄山军中因为有大量胡人,这些人对国家忠诚感极低,甚至没有,他们只为了军饷和军功而加入。
  其实古时候的人当兵,大部分都是如此,大头兵基本是文盲,不懂家国大义,很多人当兵就是为了吃口饱饭。
  藩镇军队士兵,大多由破产无地的农民、无业游民、市井闲人、杂吏商贩、亡命无赖、盗徒罪犯等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因为正经能吃饱饭的人家,是不会想去当兵的。
  如《旧唐书》记载的士兵神田功:"家本微末,天宝末,为县里胥,会河朔兵兴,从事幽蓟。"如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乡人谓之贼王八,后为忠武军卒。"诸如此类士兵出身的记载,里面还有很多。
  这些破落户一旦进了军中,就终身成了军籍,有些父兄子弟也同时进入同一支军中,就算不是父子兄弟,也大多是乡里乡亲的,一起去投军。
  三:利益安抚
  由于唐朝府兵制崩溃,募兵制崛起。因此,当兵的基本是底层草根,活不下去了的,冲着军饷、军粮来的,他们当兵所得的收入,成了家庭唯一的经济依靠,是要养妻活儿的。
  "今军中有父母者,皆共分衣食,先给其父母,(士兵们)寒馁日甚。"——(《请给将士父母粮状》元结)
  因此,大头兵们只服从能给他们按时发粮饷、衣物的上级军官。
  他们尤其拥护爱戴那些宽厚、恤下的将领;对于克扣军饷,暴虐士卒的那些将帅,无不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
  严重的情况下,士卒们真的会哗变,杀将帅。倒霉催的节度使何全皞,就是如此被杀的。
  "(全皞)骄暴好杀,又减将士衣粮。将士作乱,全皞单骑走,追杀之。"——《资治通鉴》
  士卒们都是谁有军饷发,就认谁,虽说是皇帝老儿的军饷,但是天高皇帝远,普通人几辈子也见不到皇帝,那是个抽象的称呼。
  但要是不听上级的话,扣他一个月工资试试,估计家里老婆和孩子都要饿死了。
  因此,不是说士兵效忠皇帝,就不会造反,军队架构,层层指挥下来,士兵也不知道将军是不是造反啊。
  四:舆论
  就算主帅真的造反了,自己一个人或几个士兵想反抗,也无济于事,因为上级军官会用他们的亲信家丁来镇压,清除异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造反的将军前期都会捏造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比如清君侧等,站在大义和道德的高度去起兵。
  士兵们被蒙在鼓里,也不会知道真相。等到真的攻城略地了,真正知道自己参与了造反时,已经上贼船了,回头很难咯。
  大家看,安禄山起兵前,就大肆制造舆论,说皇帝被奸臣蒙蔽,起兵是为了清君侧,诛杀奸臣杨国忠,是正义的起兵,不是造反,与其他人无关。
  "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旧唐书·安禄山传》
  就连朱棣起兵篡位,也是要先捏造个清君侧的口号。
  所以,将军起兵时,士卒要么被蒙蔽,要么是无法反抗,要么是真心想造反,至于说忠于天子,那不太现实,现实是断粮一个月,家里就要饿死人了。
  因此,军阀割据才会如此猖狂,活跃在唐末,在明末,在民国。
  参考:《论唐朝藩镇军队的三级构成》
  文:梁生
  古代士兵效忠于天子或者皇帝不假,但普通士兵与皇帝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他们的直接领导才是各级将领。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提倡"忠君"。这"忠君"一开始并不是专指忠君,而只是君子修身的准则。不过,在后来帝王之术的操纵下,君权与神权挂钩,"忠君"逐步成为帝王的愚民之学。
  虽然有愚民的成分,但在权力制衡和全体欢呼之下,人们还是相信"忠君"这一套的。不过,"忠君"也是层层传递的。君王,也就是皇帝之下,是士大夫阶层,再之下是各级地主阶级,最后才是农民和普通士兵。
  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他们不为国而战,也不为君而战。事实上,古代家国不分,人们又怎能明确为谁而战。普通士兵思考的就是为了混饭吃,谁给吃饭发军饷,他们就为谁卖命。效忠君王离他们太远了。
  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古代将领手握兵权,自然能调动麾下的一众士兵,况且人家造反都是秘密进行。即便出兵也不会告诉你真实意图,普通士兵所做的只能是服从。不服从就会被砍头。
  有了以上两种想法,你让士兵在将领造反的情况下,拼死去效忠君王,这可能吗?
  以上是简单的分析。古代的军队名义上属于国家,但在很多情况下,而是由将领掌控的。这就涉及到古代的亲兵制度了。
  所谓亲兵,就是中国古代将领、大臣的卫兵或亲信部队。亲兵广泛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春秋的"私卒",明代的"家丁",以及清朝的淮军、湘军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国商周时期实行全民皆兵,军队的核心是王室与贵族子弟,亲兵并不明显。秦汉时期,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亲兵并没有形成规模。
  不过,到了东汉末期,朝廷进行职官改革,灵帝给各州刺史分配兵权。这本来是要平息各地起义的。不过,这一州刺史握有兵权很容易形成亲兵。果不其然,刺史擅自征兵,扩大军队势力,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遣部队,一度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
  大家熟知的三国混战局面就是这么来的。在这种背景下,普通士兵效忠的怎么可能是皇上呢?
  唐中叶以后,府兵制趋向解体,募兵制逐步成为主流。唐政府招募士兵长期服役,将帅开始有了专兵,同时又设置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节度使,也就是后来的藩镇节帅,大都有一定数量的亲兵队伍。这就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北宋初期,鉴于唐朝之祸,朝廷严禁武将私设亲兵,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以致出现了战斗力不强的情况。到了仁宗时,不得不恢复了武将亲兵制度。不过,为了防止过亲,国家又实行赏罚均出自朝廷的规定,意在使兵将关系疏远。
  明清时期对兵制进行了改进,比如实行卫所制度、八旗和绿营兵制,但都不能杜绝亲兵现象的出现。
  亲兵现象存在,说明士兵是忠于或者服从与上级将领的,至于忠君,甚至在权力交替之际,挺身去死,普通士兵真得很难做到。
  军队国家化,是历代政权一直在追求的重要目标。
  可惜,这很难。
  尤其在宋代之前,基本做不到。
  从军队征召制度看,秦汉时期的普遍义务兵制规定男子一生要服役3年,其中两年本郡,一年边军,但这个制度有一个极大缺陷,就是世家豪强会雇佣平民甚至指派奴隶代替服役。
  唐朝搞府兵制,宋代搞募兵制,明清基本成为军户制(八旗其实也是军户),都面临一个问题,常备军最初还有动力,然后就普遍腐化堕落。
  所以,大多数常备军是不认识字,属于混日子的兵痞。
  在军队处于核心的,是各级军官掌握的私人武装,唐代以前称部曲也好,宋代以后称亲兵也罢, 最重要的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兵为将有。
  部曲亲兵是将领私有的,他们吃的是各级将领的饭,接受将领赏赐,自然不会认识皇帝是谁。而皇帝既没有能力招募控制这些人也实际无法控制。
  大多数的普通常备军士兵,只会接受各自基层军官领导而不会直接听命将领,例如现代士兵大不了听听连长命令,而不会接受师长旅长的直接命令,谁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师长呢?
  所以,就不要说士兵能直接效忠于皇帝了。皇帝做不到,士兵也做不到。
  谢邀。
  其实这种事情就看最主要的一点,军饷是谁发的。
  在古代一般当兵的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不像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忠君爱国思想深入骨髓,大头兵不一样,前身都是农民,更有甚者是犯了罪的才跑到军营里面,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没什么忠诚度可言,所以会有竖起招兵棋,自有吃粮人的说法。
  如果皇帝按时发放军饷,国库充足,歌舞升平,是没人会造反的,饭碗是皇帝给的,没有人会傻到砸了自己的饭碗去干一件杀头诛九族的买卖。所以会有皇帝不差饿兵的说法,就算再穷砸锅卖铁也要把军饷发了。
  但社会动荡,国库空虚,发不出军饷的时候,由将军去自筹军饷的话,那么麻烦就来了。像唐朝的节度使形成的藩镇割据,有点像民国时期的军阀,最后发展成安史之乱,就算平定之后藩镇也是尾大不掉,潘多拉魔盒已打开,想关上就没那么容易了。最后唐被朱温给灭了。
  近代的像曾国藩的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他要叛变简直易如反掌,军队是他招募的,军饷是他自己筹的,主要通过第一设置厘卡,类似于现在的收费站,第二就是打下一座太平军的城池直接让军队去抢,他手底下有一个将领叫鲍春霆打仗是最猛的,根本原因就是让士兵进城,抢钱抢粮抢女人,你说这种军队对皇帝有什忠诚度可言,不过曾国藩没这么做,那时候清政府也怕他怕的要死。
  当然,也要看将军是不是得军心,能不能忽悠士兵,给士兵洗脑,毕竟是杀头的买卖,傻乎乎的跟着干无异于找死。
  至于像权臣(如司马懿、杨坚、赵匡胤),像王爷(如晋朝八王之乱、汉朝七国之乱、明朝靖难之役),你也没问,就不说了。

俞卿为民始成大禹功文太文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的一段时间,当人们得知俞知府就要离开绍兴府的消息后,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就像失去亲生父母一样。这俞知府到底是何许人,能引发这样大的震动?原来,这俞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欧洲只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是哪个国家中国人,黄皮肤的猪!1903年,中国驻美公使武官谭锦镛行走在美国街头,先是遭美国警察无端辱骂殴打,后来辫子被当成拴狗绳一样整个人被绑在大桥栏杆上。后来,谭锦镛不堪受辱,从旧金山大桥周总理诞辰124周年,逝世时联合国降半旗,为何引起一些国家不满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聊聊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今天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4周年,当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他降下半旗,却引发一些国家不满,这些国家为何1968年,巴基斯坦没钱修路,毛主席直接拨款5亿,如今才知真高明1966年,中国决定帮助巴基斯坦修路,两国签署了关于修筑中巴公路的协议。中国负责喀什红其拉甫,距离是416公里巴基斯坦负责塔科特红其拉甫,距离是616公里两年后,中国修完了,问巴基外媒记录尼克松访华经典时刻与周恩来紧紧地握手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1972年2月21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达北京。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为以后中美关系的陈赓求情特赦死刑犯,保释后被反映不争气,夜袭检查下达一项命令苏振华前言1953年,筹建哈军工时,陈赓为了招揽人才,四处求情要求特赦一名死刑犯。但是,这名死刑犯被保释出狱后,保卫部副部长却向陈赓报告,此人表现不好,并要求推迟打特赦报告。陈赓听为什么陈毅在华野的威望如此之高?粟裕指挥不动的干部只听陈毅话经过抗日战争后,我党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逐渐认识到过去八路军的游击战法是行不通的。于是便对军队进行了改编,野战军至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在野战军部队中,华东野战军的实力是较为突出的,曾不爱哭的毛泽东,却在长征路上4次落泪,第4次让他终生都难以释怀1937年的延安,毛泽东的第二任结发妻子贺子珍在自己的土窑洞中忙忙碌碌地收拾着行李,毛泽东手足无措地站在窑洞之外,看着妻子一言不发的身影干着急。子珍,你知道我这个人不爱落泪,只在三晚清时期的婴儿塔,简直就是封建社会的女婴屠宰场,太残忍今天看了一组晚清老照片,其中建在荒郊野外的福建婴儿塔,看了让我震惊不已,原来旧时还有这样的恶俗!庆幸自己生在这个年代。都说虎毒不食子,而晚清时期的这些婴儿塔,则是见证了人性的残忍与爸与爹有何区别?将两个字拆开来才明白,难怪古人叫爹爹爸与爹都是父亲,到底有什么区别?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古代人都叫爹,现代人基本上都叫爸,这就是古代与现代的区别,现如今很多国家都将父亲读成baba或者papa,为了迎合潮流,故我们也古代人是如何找矿的?来源矿业界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人类梦寐以求希望能弄清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此找到聚宝盆。现在地质行业的勘探技术已经比较完善,找矿理论也研究得比较深,开发了各
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没有计划的人,最后将失去了计划的资格,成为任人摆布的可怜虫。亡国前的齐王建,以他滑稽的表演,演绎了这一真理!前222年,王贲李信一举灭掉了燕代王翦正在江南扫荡已灭亡的楚国残余力量。刘邦曾做过泗水亭亭长,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很多人只知道刘邦做过亭长,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做亭长,亭长是干嘛的,又是多大的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事。刘邦为什么可以做亭长?刘邦年轻时不爱劳动,游手好闲,喜欢与狐朋狗友往来,干啥啥不行,抽烟遛鸟签约第一名条约名称签约国签约人主要签约内容赔款时间尼布楚条约俄罗斯索额图自近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168太子朱标有多牛?朱元璋26子没人敢跟他争皇位,连朱棣都不敢造反唐朝有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踩着兄弟的鲜血登上了皇位。清朝康熙年间有九子夺嫡,康熙九个儿子为了皇位打得头破血流。毕竟那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宝座,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纵观历史上,今天,我们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前几天薇娅偷逃税款6。43亿元,这其实是相当巨大的一笔钱,简直掉钱袋子里了,无耻至极!想当年,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工资才404。80元。毛主席平时吃饭喝茶抽烟请客以及其它的日功勋里的隐藏人物你看懂了吗?1961年,黄旭华参与的核潜艇项目因为一系列原因暂时下马,满心惆怅的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突然,身边出现了一个人,黄旭华侧身,喊到老彭,你怎么在这儿?来源电视剧功勋截图这是电视剧功勋徐海东去大连治病,专家检查后十分惊讶您用什么好药活到今天?徐海东与周东屏前言徐海东大将戎马一生,参加和组织过许许多多的战斗。战争时期,他的名字威震大江南北,让敌人闻风丧胆,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虎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虽然他曾多次身负重伤,在二战德国空袭下战火中的英国伦敦1940年10月15日,德国在英国伦敦发动了猛烈的空袭,之后,一辆公共汽车躺在伦敦一条街上的一个巨大的炸弹坑内。1940年,一名男子坐在伦敦公园的长凳上。1940年德国空袭后伦敦的红军东征筹款50万,扩红7000余人,打得阎锡山有点怀疑人生后来的共和国上将王平带着红10团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南的苏堡镇打土豪和筹款。一天,有个老长工报告,说有一个地主家有个暗窖,里面藏了不少好东西。红军找到地窖,打开一看,可以用亮瞎你的眼睛长征胜利85周年重温红军将士创造的人间奇迹不朽丰碑伟大的史诗不朽的丰碑解放军报记者梁蓬飞长征是什么?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旧瓶装新酒明太祖兴兵起家采纳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最终夺得铁王座历史的魅力,在于旧瓶装新酒予人启发,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当今是数字金融的社会老鹰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主导全球产业链,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