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张鸣从黄宗羲定律谈谈国民的税收负担

  什么叫"黄宗羲定律"?简单地说,就是某些传统王朝的赋税改革,将前面滥征的各种摊派与附加,与正税合在一起一并征收。然而改革之后,渐渐政府忘记了这一并征收的赋税,本身已经包含了摊派和附加,再次另行摊派。结果是改一次,赋税增加一回。最典型的莫过于明代的  一条鞭法  ,改革后公私称便,朝廷的岁入也大为增加,但是后来朝廷又增加各种新的摊派和附加,最后是民不聊生,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朝廷葬送了自家的卿卿性命。这种现象,是明末大儒  黄宗羲  首先提到的,所以得了此名。
  张居正的剧照
  严格来讲,这算不上什么定律。只是一种历史上出现过,但并不算太常见的现象。近世学者也注意过这个问题,钱穆先生曾经提及于此。但它名声大噪,却还要归功于  秦晖  先生将之命名为"定律",而此定律又得到了注意,以至于一时间,大报小报,嚷个没完,连我当年学农机的同学,都来问我是不是又出了一个叫黄宗羲的数学家,搞出了一个什么定律。
  说实话,这种现象或者说"定律"之所以能出现,关键在于政府开支的增加。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度,国家的收入主要依赖取自农民的赋税,来自工商业的税收(除了盐税之外),主要用来支付皇家私人度用的开支。由于缺乏近代的金融系统,因此无论工商业发达与否,国家对其的监管都没有可靠的手段,用黄仁宇的话来说,就是无法在数目字上管理,因此,也就难以依赖这种其实并不小的财源。
  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来自农业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了出现全国性的灾荒),但增长速度却慢,而且即使增长,由于政府税收是依靠几乎很难有多少变化的  黄册  和  鱼鳞册  来征收的,也很难反映到税收上。因此,那个时代的政府,基本上是量入为出,每个部门都有固定的款项,也有固定的开支,凡属重大的事务,也都有固定的拨款,比如漕运、河道修缮等等。国家的机动开支很少,一般只准备两项,一是备荒,二是应付战事。比较起来,应付饥荒的储备还算充足,但对付战争的准备就显得相当有限,一旦战事拖得久一点,储备就会告罄,非得挪用它款方可。
  这种政府财政体制,最害怕的是两种情况,一是突然事件以及额外的开支,二是旷日持久的战事,两者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拆东补西,一系列的财政紧张,一系列的拖欠,多少年都回复不了正常。如果连拆东补西都应付不了,那么只好增加税收,一般是在正税之外再加摊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古代号称君主专制,但皇帝大修宫苑的时候总是会遭来大批的谏章,户部,不,整个官僚体系都紧张得了不得,皇帝意志要想贯彻下去,总是大费周章。当然紧张归紧张,这种开支有时还是非添不可,结果最后还是在摊派上打主意了账。
  其实,引起摊派增加的因素还有一个,而且相当重要,这就是  政府机构的膨胀和自身的腐败  。
  我这么说,有人是会有异议的,因为总的来说传统时代,特别是明清,国家机构是比较固定的,多少年机构不动,额员不增,引得那时候来中国的传教士们羡慕得紧,回国就夸个没完,害得欧洲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华帝国居然是哲人们鼓吹效法的榜样。直到现在,某些外国学者依然认为,中国古代用最少的行政官员,管理了一个过于庞大的帝国,有着非常高的行政效率。然而,实际上明清的政府机关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精简,那样的有效率。政府机构虽然正常的额员增加起来较难,新机构的设置更是不多见,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机构就不膨胀,人员就不扩张。膨胀的途径一是  添设临时机构和人员  ,像晚清那样,没完没了地设"局","委"员(这里的"委"是动词,不过委员一词的确也是从这里来的)。其途径之二,更常见的膨胀情形则是政府属吏的增加。
  现在我们有些学者一谈到眼下的政府机构臃肿问题,往往会拿传统时代做比较,说是那时候一个县只有两三个政府官员,而县以下连一个都没有。其实,这样说是不符合实际的,县以下没有政府机构无疑是实情,但县上的政府官员绝对不可能只有两三个。
  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古代制度都知道,明清地方基层政府除了正印官之外,还设有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这与中央政府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每房都设置若干司吏、更多的典吏和书手。事务比较繁忙的户、刑两房甚至还加设科,每科设置一个专门的司吏和一群辅助人员。六房书吏之外还三班衙役,其中有站班跟班的皂隶,有负责追捕人犯的捕快,还有狱卒、门子、库兵等等一干杂役。书吏和衙役加起来,每个州县至少得有近百人。这些都是名副其实吃政府饭的人,实际上都等于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干部",虽然在法律上,衙役属于三代不能科考的下等人,但在实际的政务操作中,农民见了他们依然怕得要死,都得尊称他们为"捕翁"和"班翁"。所以,不能说不拿俸禄就不是政府官员。
  书吏的额员虽然按理也是有定数的,但实际上远没有"朝廷命官"那样严格,而且书吏薪俸极其微薄,收入主要依靠陋规,他们的膨胀一般不会引起上级政府财政上的问题,所以,每当一个朝代年头久了,整个政权机器开始运转不灵的时候,书吏就会像气吹的一样膨胀起来。
  衙役就更是如此,他们连工资都没有,只有一点微不足道的补贴,所以人员的扩张就更方便。一般在正役之外,首先加上"帮役",然后帮役之外再加"白役",成十上百地加上去,很快一个县的衙役就会逾千。虽然国家规定衙役法律地位低下,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在一个大多数人都要靠在土里刨食的情况下,想要不吃苦而且过得好一点,混入政府绝对是个比较好的出路。往往是越是王朝末季,吏治越腐败,赋税越重,因而流离人口也就越多,各种案件也就越多,所以也就有越多的理由添加衙役。而添加的衙役越多,却只能使社会状况更加恶化,形成了解不开的恶性循环。除了书吏和衙役之外,一个衙门里还有正印官自己出钱雇的师爷、长随等人员,虽然是官员自己出钱,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也等于是政府开支。
  明清两代,凡这种性质的政府机构膨胀,无论中央机关还是地方政府,从表面上看都不需要增加财政的压力,随便添上上万个书吏和衙役,户部的帐面上也没有什么反映。但是,这些吏和役进入政府,都是要吃饭的,而且还想着吃得比一般人更好一点,没有利益的话,是不会有人拼命地往政府里挤。书吏和衙役吃的都是陋规,人数增加了,或者将陋规增大分额,或者是增添新的陋规,否则就难以安排。这些收入最后当然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头上,直接刮地皮的当然是县里的人,然后层层孝敬,各级政府都添丁进口,皆大欢喜。
  我们知道,在未能用数字管理的时代,政府的政务越是繁复,税费征收的环节、次数越是复杂,经手人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之后,实际从数字上看农民交的钱粮是多了,但农民的负担却轻了,因为一条鞭法  变繁政为简政,从而减少了官吏的中饱  。
  显然,对于一个日益膨胀的政府内的成员来说,这种现象是不能长期容忍的。为他们的饭碗计,政务只能越来越多,手续必须日见繁琐,让皇帝和上司见了,觉得人人都在忙于公务,辛辛苦苦,劳劳碌碌,似乎只有奖赏的道理,没有责罚的理由。所以,正税之外的摊派和附加无论如何都是要加上去的,不加何以塞众官之口,何以饱属吏之欲?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最后按"黄宗羲定律"演化了下去,当然首先有对后金的战事无穷期的因素,因而引出"辽饷"(后金的女真人在辽东),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王朝末世的政府膨胀。个中的道理,其实不是像钱穆先生说的那样,政府把改革已经加入的摊派给忘了,然后再行摊派,  实际上是政府希望农民把这一点忘了,或者装作自己忘掉了,摊派来好理直气壮。
  我们现在之所以担心"黄宗羲定律"作怪,让农民负担有增无减,主要是针对现在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担心它重蹈明朝的覆辙。显然,这决非杞人之忧。我们现在进行的税制改革,不仅出现了反弹,而且确有变本加厉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这一点已经为众多的关于农村税制改革的文章所证实。事实上,遏止农民负担加重,从根本上掘锄"黄宗羲定律"发作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让农村变成工商型的社会,二是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体制改革。前者使政府的开支不再依赖农业收入,后者则可以从根本上堵住政府自身膨胀的路。就目前而言,关键是后者。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人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越是单纯依赖农业,指望从农民嘴里抠食的地方,政府膨胀得就越快,而且由政府倡导的各种工程,兴办的各种企业就越多,也就是说越能生事,这种政府导向的生事,结果往往很差,除了浪费农民的血汗钱之外,百无一成。其实,这种工程和企业,从开始就没打算办好过,只不过是官员们借以捞钱和捞官的梯子。  不管他们生事的旗号打得多大,口号有多响,借口多么冠冕堂皇,但梯子就是梯子,等桃子摘到了,梯子也就寿终正寝。《红楼梦》里贾府如果不修大观园,主事的和下面的喽罗那儿来那么多机会发财?能折腾事儿才有借口弄钱,能折腾事儿才有机会出"政绩",这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我们现在这些经过现代化熏陶,甚至还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岂能不知?
  要想"黄宗羲定律"不再适用,政府须得走出自己的中世纪,去掉自己身上的陈年老味。现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果一时还难以实现民选的话,至少,政府的事务要公开,税收要体现民意,也就是说,  没有民意授权,就不能随意增加税费。  当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革命,都跟税收的民意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得民意机构允许才能征税是现代行政的基础,只有实现了这一基本原则,我们才算真正摸到了现代国家的大门,现代行政的大门。
  跟眼下肆虐的SARS一样,所谓的"黄宗羲定律"其实不是什么定律,只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只有政府才会感染的瘟病。
  作者:张鸣
  来源:世纪中国-中国乡村发现网
  链接:
  https://www.zgxcfx.com/Article/35.html

同治皇帝到底有没有儿子?同治的后宫总共有五个人,分别是瑜妃赫舍里氏瑨妃西林觉罗氏珣妃皇后和富察氏,而其中同治最喜欢的是皇后阿鲁特氏。这几个人都是通过选秀进入的皇宫,而同治只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因为这个皇后端25怎样设计一场阴谋?魏文侯薨魏武侯立,主少国疑时,成熟持重的田文当上魏国宰相,吴起不服还去与之比较(见上一讲,24谁的能力越大就该谁上位嘛?),反倒想通了,认输。按理,才能不高的田文应该是一个过渡宰相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宋太祖共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赵德秀,老三叫赵德林。这两位均是幼年夭折,无嗣,无传承。连他们名字都是后来的宋徽宗追赐的。太祖活到成年的儿子,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公元976年,赵党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重要论述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会议(即瓦窑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民族矛盾逐步三国谋士众生相荀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自作自受魏蜀吴三国鼎立,最为吃香的就是魏国了,谋士有很多,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司马懿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被称为魏国的第一谋士荀彧。荀彧德才兼备稳重可靠,被曹操当成汉初的开国功臣张良。他英雄末路,浪子多情吕布为什么兵败身亡?妻女又沦落何方?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论武力值,吕布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英雄。三英战吕布,吕布能轻松敌住。濮阳城下,吕布一人力战许褚夏侯惇典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大将也未吃亏,强悍无比。可最后却仍被曹海陵王生平金废帝海陵庶人即完颜亮本名迪古乃,天眷三年(1140年)十八岁时,宗室子奉国上将军,梁王完颜宗弼)武术)赴幕府任使,管理万人,转到骥骑担任将军。因为皇统四年(1144年(加龙虎卫成出师表上受诸葛亮赞誉的向宠,为何默默无闻?诸葛亮识人不明当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有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就是在表中诸葛亮提到一个人就是向宠,对向宠十分欣赏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焦裕禄病逝2年后迁坟兰考,十万百姓车站哭迎,下葬时妻撞向棺木1966年9月14日,13岁的焦守云到达北京,住进了清华大学。焦守云一直没有告诉身边的人她是焦裕禄的女儿,第二天清晨她和清华的学生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上,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不知是谁孙权的宫闱秘事后位虚悬家事不宁真实版宫斗剧之一原创聊完孙坚孙策,自然该轮到孙权了。但孙权是三国时期执掌政权最久的领袖人物,长达五十二年,聊起来太长,其中又会涉及许多典章制度国策措施等比较枯燥的内容,不太好玩,大家也不一定感兴趣她17岁走上抗日战场,18岁被敌人杀害,仅留下一封信和一张照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撕下面具公然入侵我国领土,发起侵略战争,彼时的旧中国军阀割据,长年混战,外有强敌,内有恶贼,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我中华人杰地灵,有无数仁人志士
慈禧家庭身世大揭秘她究竟是名门闺秀还是寒门贵子?慈禧的先祖世居叶赫,姓那拉氏。她的乳名叫兰儿,人们叫她那拉氏。慈禧是她成为皇太后以后接受的第一个徽号。因为她曾居西宫,所以又称西太后。在她死后,清王朝还给她上了一个谥号,叫孝钦皇后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需要多少钱?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对待大臣和对待自己的家人在态度上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虽然封建皇朝的皇帝大多把天下看作是家天下,不过有明一代对宗室子弟的优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朱元璋给明朝的官员们制东晋十六国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西燕威帝的传奇人生自古美男子数不胜数,但是青史留名的少之又少,如战国之宋玉晋之潘安,但是本文所说这位,其传奇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国历史上最混杂的那个时代,有这么一个美男子,在他短短二十七年明知夺嫡失败必死,为何无人甘做闲散王爷?看刘邦8个儿子就明白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皇子争夺皇位的事件发生,这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但是却在历朝历代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成王败寇,夺位失败的一方必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即使如此,吴化文起义后,尹锡和为此破口大骂,但他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本人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1948年下半年,我解放军部队已经进入日本烟花女子74岁仍站街,街头60年一直拉客,却备受日本人尊重在过去日本横滨的街头,有这么一道起义的风景线,一个奇怪的老妇人整日在横滨的街头驻足游荡。妇人的体态佝偻,脸上涂着厚重的白色妆粉同时搭配着无比夸张的眼影,身着白色的纱裙,更为夸张的是孙策中箭身亡时,大乔年仅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三国演义中曾经记载过的所有人物中,有一个在袁术麾下的骁勇善战的将领,那就是孙坚。孙坚对于稳固袁氏江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但是,袁术这个人心胸狭窄,防人之心过甚,因为孙坚的本中国版ampampquot福尔摩斯ampampquot大字不识的放羊老人,凭绝技成了追踪界的专家文胡叔说料编辑胡叔说料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放羊老汉,凭借着自己的独门绝技,成了中国顶尖的刑侦学专家。他只需要看一眼脚印,就能立马判断出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步伐,体态,其超如何突破中国的地缘劣势?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大家好,我是主编杨叔。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历史的教训一书中也写过,地理是历史的子宫,哺育着历史,规范着历史。咱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跟我们生活的这老兵的荣誉我的爸爸左成芝军旅印记编发拂晓哨位(fxsw2021)作者左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场。全体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志愿军英雄默哀。中国人民志愿22个最难以置信的事实,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世界那么大,离奇的事情,怎么看都看不完!今天要分享的又是一大波或神奇或荒诞的怪异事实,总有一个能刷新你的认知1917年乔治S巴顿驻扎法国时,一个法国市长将一个临时厕所误认为是某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