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金国最强盛的时候有100万部队,却为何最终没有统一天下?

  金国崛起之初,女真兵的战斗力很强。
  1114年的出河店之战。金军1200人;辽军对外号召10万,实际7000。结果辽军大败。
  1115年的达鲁古之战。金军兵力不详;辽军对外号称27万,实际3万。辽军又是大败。
  1115年的护步达冈之战,金军2万;辽军对外号称70万,实际10万。结果辽军再次大败。
  类似的战役还有很多,这里不细述。
  纵观辽金战争,辽军几乎每一战都有较大兵力优势,但无一例外都是大败。契丹人在建立政权200多年后,战斗力已完全退化。
  1118年,眼见辽国被金军锤爆,一直对幽云十六州念念不忘的宋徽宗便有了收复中华故土的念头。
  他派人到金国谈判,协议共同攻辽。双方在谈了一年多后,便有了"海上之盟"。
  不过,正当宋徽宗准备出兵时,江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朝为了平叛,只得将攻辽的时间推迟。
  等到方腊起义被平定后,宋徽宗见叛乱对江南产粮区造成了巨大破坏,短时间内已经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北伐。
  于是,宋军的北伐计划就又延迟了一年。
  1121年,见北宋按兵不动,金国便单方面对辽国发动总攻。
  一通猛攻下来,辽军主力尽丧,仅存的残部已不成体系。
  1122年,走投无路的辽国的天祚帝以唇亡齿寒之理,派人游说西夏国主李乾顺,请他出兵拉辽国一把。
  西夏方面在得到消息后,很快做出回应。派出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支援天祚帝,并在遭遇金军后,与之激战。
  这一战,历史上称之为野谷之战。
  西夏兵力3万,金军兵力有两种说法。
  按照《金史》记载,金军兵力800。
  按照《契丹国志》记载,金军兵力7000。
  不管是哪种记载,西夏军都占兵力优势。
  至于战争的结果,如辽金战争一样,西夏军被打得死伤惨重,三万人折损了近两万。
  听闻西夏也被打败,北宋方面炸锅了。
  辽军战斗力如何,北宋不清楚。毕竟几十年没打过。但西夏军的战力,北宋很清楚。
  于是,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等大臣便一齐向宋徽宗上奏,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连契丹人都打不赢,难道打得过女真人?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 ?
  看到大臣纷纷反对出兵,且言之有理。宋徽宗原本坚定的伐辽决心,被严重动摇了。
  不过,就在宋廷内部还在争执时,前方传来最新战报:辽中京被金军攻破,西夏的第二波援军被金军击退,天祚帝已经逃亡。辽国大势已去!
  这个消息让宋廷的内部舆论又产生了变化。
  很多人认为,连辽国皇帝都跑了,辽军所据之地不过幽云十六州尔。若再不伐辽,怕是到时候什么好处都捞不到了。
  在这种背景下,宋徽宗便拍板,让童贯率二十万大军伐辽,收复幽云十六州。
  1122年秋,伐辽之战正式开打。
  大军出征前,按照童贯的预估,只要大宋王师一到,辽人就会望风迎降,幽燕故地即可尽入王图。
  然而当战争爆发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宋军最精锐的十几万人,打辽军万把人,不仅打不过,反而还两次被吊打。
  眼见打不过,北宋只好祭出老套路:先请金军帮忙先打跑辽军,再斥巨资从金国手里把幽云十六州赎回来。
  这一手操作,把北宋国力之虚弱,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金人看到宋人如此模样,对北宋也产生了鄙视之心。
  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话说,宋朝人只会用嘴哔哔,打起仗来就是一帮渣渣。
  我闻中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万众,一旦不战,兵散而溃,中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
  既然是渣渣,那么金国当然就要打宋朝了。
  1125年,金军在山西应州活捉了逃亡多年的天祚帝后,随即就将矛头直指北宋。挑起了宋金战争。
  1125年底,战争正式开打。金军兵分两路杀入中原,宋军则不出意外地被吊打。尤其是河北方向的宋军,一触即溃。金军轻轻松松就杀到了开封城下。
  见情况不妙,宋徽宗立即宣布退位,带着两万禁军逃到江南。至于朝廷的一摊子烂事则全推给了儿子宋钦宗。
  据说宋钦宗是哭着继位的,登基大典期间还哭昏了过去。场面极为尴尬。
  由于宋钦宗不想做这个皇帝。而且他的个人能力不足,本身也难当重任。所以,他继位之后的决策,可谓是昏招迭出。
  比如宋军当时最能打的"种家军",就是在宋钦宗的瞎指挥下,全军覆没的。
  还比如开封城被金军攻破,就是因为宋钦宗迷信江湖术士导致的结果。
  最终,在宋钦宗的作死下,宋朝高层除了康王赵构外,全部做了金军的俘虏。
  1127年,金军把宋朝高层打包带走后,转手扶持了张邦昌为傀儡皇帝。
  不过,张邦昌不敢做这个傀儡皇帝。等金军撤过黄河后,他又把国玺还给了赵构。
  赵构接过国玺,宣布继位,他便是宋高宗。
  当时的高宗,由于仅20岁,过于年轻,能力也不足以动员全国力量抵抗金军。
  所以宋高宗继位的头几年,金国仍然延续了此前的战场优势,全方位吊打宋军。
  在这段时间里,金军曾一度打到长江以南的绍兴,迫使宋高宗不得不下海逃命。
  不过,宋高宗的能力不足,也对南宋的抗金形势产生一个意料外的正面效果——皇帝不微操,武将们就有了一展拳脚的空间。
  当时第一个站出来的武将是韩世忠。
  1130年三月,韩世忠率八千人在黄天荡伏击了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军。
  虽然,这一战最终以宋军败走而告终,但宋军的表现也让完颜宗弼背冒冷汗。以致此后很多年,他都不敢再孤军深入。
  韩世忠一战成名后,另外两个名将,岳飞和吴阶也在不同的战场打击金军的嚣张气焰。
  1130 1131年期间,虽然宋军也有如富平之战的惨败。但由于有岳飞、韩世忠、吴阶等名将的存在。金军始终不能再打过长江。而南宋也扭转了自宋金开战以来,节节败退的局面。
  眼见宋军稳住了防线,金国内部随即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完颜昌、完颜宗磐等老资历,主张在黄河以南扶持伪政权。遥控统治。不与南宋发生正面冲突。
  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等中生代,主张在南宋没有彻底发掘战争潜力前,一举消灭之。避免后患。
  两派人一通争执,最后老派获胜。金国在黄河以南扶持了一个"伪齐"政权。
  至于黄河以南的金军,则退到河北。只留少量兵力在河南。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金国为什么执着于在黄河以南扶持伪政权。
  早先扶持张邦昌,后来又扶持"伪齐"。
  难道金人就不能直接统治河南吗?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金人还真的无法直接统治黄河以南。
  因为金灭辽,灭北宋,实在太迅速了。短短十年间,就从黑龙江阿城打到开封。
  金军的战线,将近3500里长。
  而女真的人口又不足,短时间内既无力消化占领区。同时也无力防御来自南面宋军和西北方向辽国残部的夹击。
  因而,金军只能是收缩战线。把暂时无力消化的区域,交给汉奸政权代管。
  不过,用一个伪政权来牵制南宋,这未免也太高看汉奸的战斗力了。
  "伪齐"建立后,本着"我打不过金军,难道还打不过伪军?"的宗旨,南宋对"伪齐"展开全面反攻。
  1134年,吴玠在仙人关(甘肃徽县)大败伪军和金军,使南宋川陕的防务更趋于稳固。
  同年,岳飞从九江出发,收复襄阳六郡。将荆湖的战线从长江,向北推到了襄阳一带。
  连续的丢城失地,让金国高层极为震怒。为了拉汉奸政权一把,1134年底,力主灭宋的完颜宗弼率金军和伪齐军南下,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
  但是此时的宋军,早已经不是靖康时期的乌合之众了。
  在韩世忠、岳飞的指挥下,宋军先固守,后反击,轻松将完颜宗弼击退。
  后来,金太宗突然病死,完颜宗弼为了赶回去站队,这一战也就不了了之。
  1136年,趁金国新君登基,政权不稳,岳飞发动北伐,痛击"伪齐",陆续收复豫西、陕南大片失地。
  眼瞅伪齐不堪大任,金国高层很是头疼。
  1137年,金熙宗决定废除伪齐政权,派金军接管河南、山东、陕西,直接与宋军开战。
  然而,宋军此时已经打出信心。反倒是金军在占领中原后,逐渐腐化,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所以,金军亲自下场也没用。一番大战下来,金军没占到什么便宜,不得不与南宋讲和。
  后来,在完颜昌的主张下,金国将陕西、河南归还南宋。双方言和。
  之后两年,金国与南宋基本没打什么仗。
  1139年,完颜宗弼在政治斗争中干掉了主和的完颜昌等人。
  随着完颜宗弼的上台,宋金再次爆发大战。
  这一战,由于宋高宗的投降倾向,宋军在黄河沿线未做任何防备。所以战争开打后,河南的宋军被金军打得一溃千里。
  但后来,随着宋将刘锜在顺昌大败金军,岳飞在郾城又再败金军(两次都是完颜宗弼亲自指挥)。宋军在开战不久后,又稳住了防线。并有将金军推过黄河的可能性。
  然而在关键时刻,宋高宗却叫停了战争。
  关于宋高宗当时为什么叫停战争,现在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南宋形势很好,可惜宋高宗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毁掉了大好局面。
  二是认为南宋形势并不好,继续打,对南宋不利,宋高宗及时按下暂停键,恰到好处。
  总之,就是评价呈现两极化。
  这里,我们可以不管当时的情况如何。只需要知道一点即可:此时金国无力灭宋。金军的突破极限就是秦岭淮河 。
  1142年,宋高宗处死岳飞。并在和谈中对金国称臣。
  他用行动向金国表明,自己并无北伐之意。
  金国领会其意思,所以此后十几年,宋金之间再无战事。
  到了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毁约,再度发动南侵。
  此次战役,金军一度打到长江,吓得宋高宗又想潜逃出海,躲避锋头。
  幸亏,虞允文指挥少量宋军将金军挡在了长江北岸。加之,金国又发生内讧,完颜亮被部将所杀,新继位的金世宗派人讲和,宋高宗这才保住了晚节。
  事后,宋高宗心里五味杂陈。当年自己顶着骂名杀害岳飞,罢免韩世忠等人,尽散精兵对金国称臣,只是想换取和平而已。
  然而,金人动辄就翻脸,毫无信义可言。这就让他不免产生了退位的想法。不想再做这个累死人的皇帝。
  于是在不久后,宋高宗便宣布退位,传位给了养子宋孝宗。
  比起宋高宗,宋孝宗就不一样了。他素有北伐收复故土的大志。所以上台没多久,他就主动北伐。
  然而,由于宋军主将张浚志大才疏,加之宋高宗又是一心求和的心态。每每前线稍微有点挫折,他就立马逼迫宋孝宗求和。因而南宋的这次北伐,最终以宋军失败结束。
  事后,由于金国内部不稳,被国内一堆烂摊子事搅得焦头烂额的金世宗也没空报复。所以之后四十年,宋金迎来了和平,近40年再未开战端。
  大体来看,金国无法灭宋,纯粹就是实力不足导致的。
  金国的崛起,完全是军事赌博的结果。
  第一次赌博伐辽,趁辽国腐败,赢了。
  第二次赌博伐宋,趁宋帝昏庸,赢了。
  但是马上可以打天下,却不能坐天下。
  金军的武力扩张速度虽然很快,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消化占领区。导致其后方基础始终不牢固。
  于是,这就给了南宋调整部署的时机。把战争由挨打拖入相持阶段。
  进入相持阶段,金国文治不行的弱点开始慢慢暴露。不到十年内,就有两次政变,而政权又搞死了一大批能战善战之将。
  随着时间推移,南宋渐渐走出阴霾。金国却因为种种原因,实力下滑。宋金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回到了本该有的位置。
  至此,金国灭南宋,也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金国兴起的时候相当于暴发户,本来很穷,靠着抢劫突然暴富了起来。而北宋和辽国灭亡的时候相当于碰上了败家子,本来很富有,但都碰上了昏君当朝,结果一个给抢了个精光,一个给抢了一半家产。宋金对峙的时候虽说金国很强,但南宋也一直都不弱,只要遇到正常点的君臣班子,金朝也没啥机会,双方前后对峙了上百年。最后等到蒙古兴起的时候,金朝又遇到了当年灭辽时候的状况,只不过角色对调了一下,金国成了败家子当家的富户,蒙古成了抢劫起家的暴发户,最后在宋蒙的联合打击下金国被抢了个家破人亡。
  大体来说,金国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完颜打骨打起兵到北宋灭亡(1114年-1127年)
  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4年9月在东北来流水(今拉林河)起兵反辽,刚开始的时候辽国也没重视,派了几波人马过去结果给送了人头。到了第二年阿骨打称帝了,辽国才开始重视起来,天祚帝也是出动几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还是给送了人头。一看皇帝亲征都不行,辽国自己就乱了起来,先后发生了好几次叛乱。
  打败了辽国的皇帝,阿骨打也是信心倍增,随后以辽国五京为目标发动了灭辽之战,很快就夺去了辽国一半的领土。眼看那边辽国不行了,宋朝这边就动起了心思,毕竟当年太祖太宗一直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可一直苦于没机会,一看如今辽国被金国给打残了,就正好可以乘火打劫一把,于是宋金之间就订立了一个海上之盟,相约一起攻打辽国,事成之后宋朝拿走燕云十六州。
  公元1122年,宋朝派童贯率宋军精锐出兵攻辽,这个时候的辽国基本等于是亡国了,皇帝跑得没影了,还分裂出来一个北辽政权。结果就是面对这么一个被打残了的辽国,宋军还被打得惨败,到了来年卷土重来,又被打了个惨败。最后童贯实在没办法,竟然舔着脸去求金国人帮忙,金国人发现原来宋军连自己的手下败将都打不过,这直接给了金国人莫大的信心。
  在北宋与金国的联合打击下,辽国很快就灭亡了,可金国在灭了辽国之后马上就把枪口对准了宋朝,谁叫宋朝太弱了呢?
  本来金国攻打宋朝的信号是很明显的,开战之前边关的战报就有多达170余封,可整个宋廷竟然置若罔闻。对于边境战事本应敏感的童贯,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想跟金国打,没等到开战就丢下军队开溜了。统帅都跑了,留下的也就无心恋战了,公元1125年金国两路南下大举攻宋,西路军很快就包围了太原,东路军攻下了澶州和蓟州。但这个时候的宋军也非完全不能打,金军最为忌惮的是郭药师的常胜军,宋军在河北与金军展开三路大战,只有他这一路获胜。可就是这支最能打的部队后来竟然投敌了,原因就在于宋朝根本就看不起也不信任郭药师这种从辽国投降过来的汉人,还曾经杀过投奔过来的人以讨好金国。宋军另两路将领败了以后不但投降了金国,还想拿着他的人头去新主子那里讨赏,郭药师一想还是自己主动投降划得来,于是河北就彻底乱了。
  很快金军就继续南下攻到了首都开封,宋徽宗一看情况不妙就干脆退位当了太上皇跑路了,留下儿子钦宗在首都留守。钦宗上台后任用李纲负责守城,李纲在开封还打了场漂亮的守城战,但钦宗却被金人吓破了胆,直接认怂,以至于答应了金国人提出的匪夷所思的条件,割了整个山西,宋朝在黄河以北就无险可守,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了。同时钦宗还答应了对方一个给不出的赔偿数额,这就等于你本来月薪一万,一个流氓张口就找你要100万,你还没想就给了,最后宋朝给不出就干脆把开封城内的百姓抢了个精光给金人送了去,本应抵抗外辱的宋军,着实做了把伪军,等把金人喂饱了之后,金人这才退去。
  可等到金人走后,钦宗马上就反悔了,他命令前方官员不许与金人履行交割割让土地,同时派大军前往支援,但这个时候宋朝的枢密院制度却开始发挥坑人的作用了,前方统兵大将要听远在京城文官的命令,这就等于是军队被远程操控,可这些文官的微操水平实在太差,在枢密院的催促下,名将种师中就中了对方再明显不过的埋伏而全军覆没,种师中也力战而死。在宋朝中央这种作死的操作下,各地援军很快就被金军各个击破,很快金军就再次兵临开封城下。面对金人的再次南下,钦宗又出了昏招,让一位道士带着七七四千九百"神兵"出城迎战,结果让这神棍一搅合,开封便被攻陷了。最后徽钦二宗连同百官一起被金人带走,北宋灭亡。第二阶段从建炎南渡到绍兴议和(1128年到1141年)
  北宋灭亡后宋朝皇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只留了个赵构逃到南方并在杭州重建了宋朝,史称南宋。
  金军攻入开封带走北宋皇室后便撤军了,立了张邦昌为伪楚政权皇帝,后来张邦昌被杀,到了靖康之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8年金军就以张邦昌被杀为由再次南下。赵构一路南逃,过了淮河,渡了长江,直接放弃了整个北方。与皇帝窝囊表现不同的是,南宋在这个时候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名将,如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也是在他们的坚决抵抗下金军才被打退。
  到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在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的带领下再次南下,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围困长达48天,后来又在健康被岳飞击败,金军的攻势被暂时遏制。此后南宋军队在便在岳飞和吴玠的带领下逐步对金朝展开了反击。
  先说说我们熟知的岳飞。
  公元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就收复了襄阳六郡,是南宋头一次大片收复失地。
  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收复了陕西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
  岳飞夺回商州、虢州后,伪齐政权大为震惊,于1136年9月出兵20万进攻淮西地区,宋廷急调岳飞赶赴淮西战场,岳飞还未来到淮西战事就已结束。到了11月伪齐又卷土重来,联合部分金军进攻襄阳、商虢等地,岳飞回师连败伪齐军数阵,大军攻至蔡州一带才收兵,这是岳飞的第三次北伐。
  第四次北伐发生于1140年,是南宋最大的一次北伐。这一年金兀术率军大举南下,一时间北方军情连连告急,高宗无奈,只能令岳飞率岳家军出战。岳飞接到命令后很快就对金军展开了反击,接连取得了胜利,并在郾城、颍昌两次大败金军主力,打得金人闻风丧胆,此后金人便有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之后岳飞在朱仙镇(这一战是否存在尚有争议)再次大破金军主力,眼看就要收复旧都汴梁,岳飞却被高宗十二道金牌止住了进攻的脚步。
  到了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朝达成绍兴议和,南宋向金朝称臣纳贡,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为达成和议,高宗与秦桧联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岳飞,从此南宋失去了擎天一柱。
  再说说吴玠,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容易忽视的一个人,实际上南宋的西北边界主要是靠吴玠守住的,他与岳飞齐名,是当时南宋的帝国双臂。
  吴玠早年在宋朝边军效力,靖康之变后起兵抗金,与弟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出大庆关进攻陕西,吴玠率军迎击大败金军于青溪岭。建炎四年(1130年)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完颜撒离喝率军入关,吴玠在彭原店拒敌,初战就大败金军,打得完颜撒离喝痛哭流涕。同年秋天,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吴玠在陕西富平与金国大将完颜宗弼(金兀术)交战,此战吴玠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完颜宗弼部下虽身经百战,但也被吴玠打得连连败退。虽然吴玠表现出色,但其他各路宋军却被金军击败,最终吴玠独木难支,宋军在富平遭遇惨败。
  富平战败后,宋朝在西北的局势已岌岌可危,吴玠与其弟吴璘退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意图死守此地。有人劝吴玠退回更为安全的汉中,但被吴玠拒绝,吴玠在和尚原整顿兵马,安抚百姓,很快就稳住了西北局势。
  绍兴元年(1131年)金军出动数万铁骑直扑和尚原,吴玠仅以数千士卒驻防此地,不但兵力相差悬殊,而且物资匮乏。此种情况下吴玠仍选择坚守,并激励将士奋勇作战。金军来攻时,吴玠先是利用有利地形将部队分为两队,一队与敌军鏖战,战到中午时分,双方疲惫,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人马投入战斗,此时金军被困山谷,早已人困马乏,被吴玠这一突如其来的进攻瞬间打懵,遭遇大败。金军大将完颜宗弼听闻和尚原战败,便亲率10万大军卷土重来。面对强敌压境,吴玠毫无惧色,一面指挥部队在正面以弓弩迎敌,顶住了金军的正面进攻,另一方面还派出奇兵绕道金军背后,截断了金军的粮道。金军粮道被袭后,完颜宗弼只得退兵神岔沟,吴璘率军发动夜袭连破金军数座营寨,金军惨败,史书形容这一战完颜宗弼"仅以身免"。
  1133年,宋军防守不利,西北重镇金州失守,到二月份金军乘胜进逼汉中,吴玠闻讯后率军连夜奔袭300里从河池来到了饶凤关,与金军展开了大战。此战吴玠指挥宋军以弓弩、大石挡住了金军重铠兵的连续进攻,经过六昼夜的激战,金兵尸积如山。正当战事顺利的时候,宋军内部却出了叛徒,引导金军绕过饶凤关从宋军背后发动进攻,吴玠不得不回军仙人关。之后吴玠多次用游骑兵骚扰金军大营,到四月的时候由于金军远离后方,粮草不济,最终只得撤军。
  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完颜宗弼、完颜撒离喝率十万大军进攻仙人关,吴玠则率部在此死守,金军猛攻数日而不能下。之后吴玠乘金军疲惫,统帅大军发动劫营,金军不支大败而归。
  吴氏兄弟在西北屡胜金军,大大振奋了南宋军民的抗金士气,吴玠也因仙人关之功迁为奉宁、保静两镇节度使,并多次策应了岳飞的军事行动,力保南宋西北不失。只可惜吴玠英年早逝,在岳飞发动最后一次北伐之前的1139年病逝,死时年仅46岁。如果没有吴玠,那么南宋就会失去西北进而丢失四川,如果这个战略让金朝达成,那么就会形成三国时期魏国灭蜀后的局面,南宋仅存三分江山,灭亡就成了定局。
  遗憾的是吴玠和岳飞都处在没有北伐之志的皇帝时期,等到后来南宋有了北伐之志的皇帝,却没了能够北伐的名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蹊跷,如果既有北伐之志的皇帝,又有北伐的将领,那么金朝的灭亡恐怕就要提前了吧。第三阶段为宋金对峙时期(1141年到1206年)
  绍兴议和后南宋与金朝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这一时期金朝有过几次南侵,但大多半途而废,南宋也有过几次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公元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统兵南下越过淮河进逼长江,两淮前线宋军崩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在这个关键时刻,文官出身的虞允文果断肩负起了抗金重任,在采石之战中大败完颜亮。之后金国发生内乱,完颜亮被杀。
  南宋到了孝宗时期锐意改革、力图恢复,相对来说进入到了一个繁荣期。孝宗为岳飞平反,并重用了一大批主战人士,于隆兴元年(1163年)北伐,但由于没有名将统领,这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宋金于次年达成了"隆兴和议",宋朝地位有所提升,将原先的称臣关系变为了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虽然孝宗一直不忘北伐大业,但无奈南宋初年的一大批名将早已凋零,此时虽有收复之君,但已无收复之臣,北伐事业也最终不了了之。
  孝宗去世后到了光宗时期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韩侂胄便联手立了宁宗为帝,尊光宗为太上皇。由于宁宗政治能力不强,在他当政时期朝政先后由韩侂胄和史弥远这两位权相把持朝政。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发动北伐,很快就遭到了失败,被他的政敌史弥远伪造圣旨而杀,随后宋金达成"嘉定和议",宋金的关系由原先的叔侄关系变成了伯侄关系,宋朝岁币由二十万增加至三十万,并献上了韩侂胄首级。
  从绍兴和议到嘉定和议,宋金双方你来我往又对峙了近70年,这一时期双方疆域相对稳定,彼此有过几次攻伐,也都无疾而终。第四阶段从蒙古崛起到金朝灭亡(1206年-1234年)
  宋金双方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一个平衡,金朝打不下宋朝,宋朝也打不下金朝,但是这个平衡在蒙古崛起之后就被打破了。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此后就走上了迅速扩张的道路,恰好这个时候金朝又连续出了好几个昏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败家子,在面对强敌的时候亡国也是迟早的事了。蒙古刚崛起的时候,金朝在位的皇帝是卫绍王完颜永济,他本人昏庸不说,用人也不行,战略上更是没一点判断力。成吉思汗在进攻金朝之前先进攻了西夏,旨在打破金夏联盟,正当西夏被蒙古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时候,完颜永济却见死不救,后来西夏被蒙古打服了就向蒙古称臣,转到蒙金战争爆发的时候西夏反而归附蒙古跟金朝干了起来。
  公元1211年蒙古与金朝主力决战于野狐岭,此战金朝40万大军被成吉思汗打了个全军覆没,之后成吉思汗连续发动了好几次进攻,把金朝的整个北方搅了个天翻地覆。国家危难之际,金朝内部也是争斗不止,公元1213年权臣胡沙虎杀了金帝完颜永济,立宣宗完颜珣继位,此后金朝对蒙古一败再败,到1214年就干脆迁都汴梁,放弃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照此节奏下去,金国离亡国也不远了,好在成吉思汗于1219年发动了西征,也就暂时放过了金朝,金朝也得以苟延残喘了一些年。
  就在金朝被蒙古打得体无完肤的时候,为了弥补在蒙古战争中的损失,金朝又发动了针对南宋的军事行动,企图把从蒙古哪里失去的,再从南宋手里抢过来。但事与愿违,金朝对南宋的进攻被多次瓦解,不但没从南宋哪里抢到土地,反而损兵折将,国力被进一步削弱。
  金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哀宗继位后,金朝才正常了一些,对内鼓励生产,对外与西夏、南宋重修于好,并组建了精锐的忠孝军,重用了完颜陈和尚等名将,对蒙古也打了几场漂亮仗,国势才稍微好转。但无奈此时的金朝早已江河日下,成吉思汗在西征结束后,在回程途中顺便灭了西夏,金朝失去了西北屏障。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1229年窝阔台继位成为了蒙古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继位后继续对金朝发动军事进攻,于1230年发动三路大军伐金,在三峰山战役中全歼了金朝最后的一支主力部队,此战金朝精锐损失殆尽,名将张惠、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等人或是战死,或是被俘杀,金国亡国征兆日显。
  此时当年金国灭辽的局面再次上演,只不过这次金国的角色发生了对调,而南宋面临的也是与当年类似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南宋应当联金抗蒙,因为金朝一旦灭亡,南宋就要面对更为强大的蒙古,当年金朝就在灭了辽国后转手灭了北宋,这个时候如果让蒙古灭了金朝,那么下一个被蒙古灭亡的就会轮到南宋了。但宋廷内部"主战派"太多,对金朝的仇恨也太深,再加上到了这个时候金朝还经常进攻南宋,企图从南宋占些便宜,宋金联盟也就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三峰山惨败后金朝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金朝很快就放弃了首都汴梁退到了最后的根据地蔡州。汴梁被蒙古人拿下的时候,与当年的靖康之变如出一辙,留在汴梁的皇室、后妃、公主被蒙古人一网打尽。
  1234年,在宋蒙的联合打击下,金朝最终灭亡,金哀宗在蔡州城破之际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了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刚传位不久蔡州就沦陷,金哀宗自杀,金末帝只当了两个时辰的皇帝便死在了乱军之中,残存下来的官兵也大多自杀殉国,其状甚为惨烈。
  总结:
  金朝兴起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辽国和北宋昏君的当政时期,虽然辽国和北宋的国力远强于金朝,但无奈骚操作太多,不断地给金朝送人头,才最终导致了辽国和北宋的先后灭亡。
  北宋灭亡后赵构跑到南方建立了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这一时期金国虽然很强,但是南宋却拥有一大批如岳飞、吴玠、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在这些名将的反击下,金国屡屡在军事上遭遇重大挫折,灭宋也就变得不可能了。
  绍兴议和后,宋金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这一时期双方虽有过几次交战,但实力均衡,谁也无法彻底战胜对方,直到蒙古崛起,这个均衡才被打破。
  蒙古崛起后,金朝不但在军事上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在政治上也变得昏庸无能,自然就被蒙古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很快就丢失了大半领土。金朝退守黄河以南后却又出昏招,不但没有去联合南宋一致抗蒙,反而对南宋发动进攻,企图去占南宋的便宜,结果不但没有从南宋抢到土地,反而损失惨重,外交上也失去了与南宋结盟的可能。
  最后在南宋与蒙古的夹击下,金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总的来说金朝在最强盛的时候,其实宋朝也有相当的实力,所以金朝始终无法灭亡宋朝。等到后来蒙古崛起,金朝在蒙古的连续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刚好写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国,很快爆发出惊人的力量。1125年,女真大军俘虏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辽国作为北方王朝的时代正式结束。
  消灭辽国后,金国再接再厉,大举南下。1127年,汴梁城破,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一干后妃大臣共计3000多人被俘虏北上,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 后,幸存的北宋旧臣在应天府拥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继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南宋建立后,金国大军继续南下,想要彻底消灭南宋残余力量。大军一度渡过长江,占据建康,吓得高宗赵构一路南逃,甚至在海面上漂流了几个月之久,可谓非常之狼狈。但是在渡过长江大肆劫掠一番后,很快就撤回北方,后续几次南下也是如此,始终无法彻底征服南宋,或者消灭南宋完成全国的统一。
  金国的骑兵力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曾经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辽国和号称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北宋在金国的铁蹄下很快灰飞烟灭。
  然而,强大的金国为何始终不能消灭南宋统一天下?"静Yes"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国未盛先衰
  金国的迅速崛起和迅速的腐化堕落的速度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中是首屈一指的。
  金国从1115年建国开始扩张,一直到1141年南宋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基本停止对南宋的打击,金国的扩张势头保持了不到三十年。《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对金国称臣,金国取得南宋宗主国的地位,南宋以每年25万岁银,25万匹绢的代价,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也就是北京。这标志着金国正式放弃传统的女真生活方式,开始向先进的汉文明转变,也标志着金国腐化堕落的开始。
  由于金国相对于辽国而言位置更加靠南,因此在地缘上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接触的汉文化越多,对自己传统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就越是鄙视,随即激发了更强烈的向汉文明学习的愿望。
  这种循环是致命的,特别是对渔猎起家的女真来说。建国之初,领导人魅力爆棚,纪律严明,大家都愿意跟着领导打天下。而且那会儿大家都是穷光蛋,碰到个别心眼儿好的领导,打下的战利品还能平分。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条件下的女真部队战斗力是惊人的。而此时的辽国早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而北宋也早已腐化不堪。在面对新生的金军,其结局只能是被彻底扫荡。
  但是汉化后不一样了,努力打仗成了傻实在,军人成了炮灰卖苦力的,大家都以能吟诗作对为时尚。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愿意去前线卖命?而猛安谋克制随着金国南下中原后,女真人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子,久而久之,这些人和八旗子弟一样,除了吃喝玩乐屁都不会。每逢打仗,无不是哭哭啼啼,没有一点游牧民族的剽悍。
  既然女真人废物了,所以金国就将汉人作为自己的奴隶去奴役,残暴的统治让汉人不堪其辱,纷纷逃到南方的南宋,他们为南宋抵抗金国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被称为归正人。
  这样看来,金国根本就不是一个彻底的王朝粉碎者,因为辽国皇帝被俘后,耶律大石西征到中亚建立了西辽。北宋徽钦二帝被俘虏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彻底消灭南宋,简直是痴人说梦。
  2、南宋因祸得福
  北宋为什么会被轻易灭亡?因为汴梁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险可守,一旦游牧民族骑兵自北方来,越过黄河,眼前就是一马平川。在广袤的华北平原,最坚固的防线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保护,中原王朝极其被动。
  金国在面对蒙古崛起时,及时对蒙古进行了沉重打击,但是在1211年野狐岭战役中金军惨败,45万大军全军覆没。此战后金国彻底失去了对长城沿线的控制,被迫放弃中都向南迁移。这也意味着金国彻底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险。为了自保,金国不得不依托潼关、黄河一线进行节节抵抗,对于燕云十六州而言这是退而求其次。
  退而求其次就意味着坚固性不如燕云十六州。果然,在失去了黄河以北后,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很快走向灭亡。
  北宋早期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而没有燕云十六州的保护,北宋如同一只没有坚壳的乌龟,社稷很快陷于女真铁蹄之手。而南宋则连潼关黄河防线也失去了,这看似让情况更加被动,但是却让南宋因祸得福。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对峙。淮河的南边不远,就是长江天堑,这里水网密布,便于行船,不便于游牧民族骑兵发挥作用。而中部的京湖和西部的四川防线则是以秦岭为对峙线,山川之险历来是最坚固的防线。
  虽然失去了华北北方大部分的土地,但是却让南宋的重兵驻扎于各险要关隘,重新构成坚固的防御线。此时的南宋就相当于一个割掉肿瘤的病人,虽然少块肉,却让自己得以痊愈。此时的北方,经历了北宋灭亡以来的战火屠戮,早已经是山河凋零。这一切导致了经济重心不可逆转的南移,北方的经济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事实上,在南宋和金国对峙后,南宋依托国境线组成了三个坚固的防线体系。在这样的防御体系下,南宋前后抵抗了蒙古半个多世纪时间,改变了世界的进程。
  想消灭金国一统天下?金国还差得远,一定还有杂念!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金朝的基础兵制,是猛安谋克制。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也就是说,一个谋克有100人;一个猛安有1000人。
  而实际上,没有这么僵化。
  因为猛安谋克不止是军事单位,还是生产生活单位。
  所以,不是用军队数量来规制,而是用户数来规制。完颜阿骨打时期,是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
  而实际上,也没有这么僵化。
  你可以这样理解:谋克是基层单位,主要以血缘为基础,算是氏族兵;猛安则是上级单位,主要以地域为基础,算是地方兵。而谋克能有多少户、户里能有多少人,则非常不固定。
  但是,灭辽灭宋以后,猛安谋克开始疯狂生长了。于是,金朝政府不得不强行规定:谋克不得超过300户,猛安限制在7到10个谋克。
  到了1183年,金朝已经拥有202个猛安、1878个谋克,615624户、6158636人。六百万人的军户基础,组织百万大军就不是什么难事。
  此外,除了猛安谋克,大金还有12个群牧使、9个乣(jiǔ),主要是女真人外的部族军事单位。同时,大金还可以征调不同形式的汉人军队。对于宋朝的降兵降将,大金朝照单全收,也不打乱拆散,而是整建制的拿来就用。
  所以,女真人组织百万大军,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你这就有点儿鬼扯了:女真地盘不见得比北宋大,人口肯定没有北宋多。北宋大观三年就有一亿人口了,比金朝的五千万,多了一倍。但是,北宋能够拥有百万大军吗?
  北宋仁宗年间,禁军数量有82万之多,加总厢军则超过125万。所以,北宋也能拥有百万大军。但军队太多,国家养不起,后期只能各种裁军。
  而金朝组织军队的能力,要高出北宋好几个段位。
  北宋是募兵制,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都要国家发工资。金朝是征兵制,但凡开战,猛安谋克必须出兵。这些人,平时不用国家养,打仗还要自备刀枪。
  所以,猛安谋克制,可以类比大唐的府兵制。猛安以地域为基础,府兵以军府为基础。谋克军户少交税、能分地,还有各种特权。府兵也少交税、也分土地,打仗还要计功勋。
  所以,强盛时期的金朝,能够拥有百万大军,并不过分。
  大金如此强大,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起初,猛安谋克的壮丁们,无论是酋长还是平民,大家都生活在一起,而且"略不间别,与父子兄弟等"。此种凝聚力,必出战斗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金朝军队的基层单位,是这种组织模式。那么,宋朝的募兵,打不过是正常、打得过才是偶然。
  后来,猛安谋克却堕落了。分了土地的谋克军户,不善经营,根本竞争不过汉人农民。再加上中原各种套路的高利贷,于是,这伙人逐渐沦为穷人。这还不算完,女真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权有势的女真人以及大金政府,跟汉人地主一道,一起盘剥底层女真人。然后,猛安谋克还能有啥战斗力?
  1168年,金朝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却出现了"其中多不能弓矢"的现象。这与大清八旗的堕落,如出一辙。
  但是,军队堕落了,并不能说国家也堕落了。输出看情境,简单说就是要看对比。同时期的南宋军队,也不怎么样。反过来吊打大金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所以,金军未必残废,大金也未必不能统一。
  但是,军队出问题的同时,金朝的整个国家组织模式也出问题了。而这才是最要命的。大体的逻辑线索是这样的:首先,女真人的崛起速度太快
  十年灭辽、两年灭宋。女真人是一把顺风快剑,无往不破、锐杀四方。
  但是,暴力输出可以高效率,而秩序输出却只能一点儿一点儿来。从黑龙江到淮河,全是女真人的地盘了。但,你怎么统治?怎么输出秩序?
  渔猎是女真人的主要生活方式,理解大辽的草原统治,勉强还可以;但解读北宋的中原统治,就手足无措了。
  那怎么办?
  只能加速汉化。
  不汉化,死命敲诈宋朝政府,这么做可以吗?大辽就是这么干的,每年拿着岁币不香吗?
  不是女真人不想,而是大宋官家太怂,直接跑过淮河、逃过长江。甚至,都不敢定都王气所在的建康,而是直接逃到了浙江杭州。
  所以,大片疆域、亿兆百姓,女真人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
  我就不要,我给你建个中原伪政权,然后继续吃岁币,这不行吗?
  靖康之变,女真俘虏了北宋朝堂,这就相当于干废了北宋政府。然后,女真人让张邦昌当皇帝,建立了伪楚政权。
  然后呢?
  张邦昌接不住,女真人一走,立即还政赵构。
  张邦昌不好使,那就换人,女真大金又拥立刘豫为皇帝,建立了伪齐政权。
  而伪齐政权的八年时间里,中原大地各种乱。伪齐连个土匪都打不过。而南宋还借机打出了反击战。
  女真人想过收租子、吃岁币的踏实日子,而现实却不允许。伪楚不行了,伪齐更残废。甚至,女真人还要派兵给伪齐擦屁股。于是,对于大金来说,伪齐这个朝廷,有都不如没有。
  公元1138年,东京留守完颜宗隽,甚至提议"以河南、陕西地归还宋朝"。这是啥意思?中原这地方留着也没用,咱们直接送给南宋得了,然后只收保护费,这多省心。
  这种鬼操作,谁能想象?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女真人守着中原金山,也搬不出黄金。但是,这件事因为女真内斗,所以没有成行。
  最后,女真大金也看明白了:犯懒肯定不行,输出秩序、建立统治这种事,自己必须亲力亲为。
  而要统治中原,女真人则必须汉化。因为女真人得逻辑在中原完全讲不通。
  汉化也可以,那就学契丹大辽,一只脚在中原,用汉人的方式统治幽云十六州,然后收银子;一只脚在草原,用胡人的方式统治长城以北,然后攒武备。
  但是,大辽可以做到,女真人却做不到。
  大辽的脚,只是向中原挪了一步。幽云十六州虽然占大辽六成人口,但比之草原,体量还是太小了。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这才多大地方?所以,契丹人不可能忘本,中心一定要在草原,枪杆子还是要捏住的;而重心则可以在幽云十六州,因为钱袋子也要抓牢。这才能相辅相成。
  女真呢?
  女真是大半个身子都进了中原。东北才多大、才多少人。然后,想学大辽搞二元帝国,这就不可能了。中心和重心都要移到中原。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女真的崛起速度太快。它没有时间一边坚守草原、一边慢慢汉化。
  所以,大金皇帝只能带着女真精英,赶紧入主中原,然后加速汉化。第二,加速汉化导致了大金的"人格分裂"
  "本来政治应该分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在人事和制度方面,女真人出现了"人格分裂"。
  先说制度,因为制度是规定人事的,更为稳定。女真人最初是部落贵族制或军事贵族制,甚至都没有什么制度,只能说是风俗。
  "则与臣下坐于炕,后妃躬侍饮食",大臣来拜见皇帝,就跟皇帝坐在炕上,而皇帝的后妃就在一边儿伺候。这像极了以前的中国农村。
  "或国主复来臣下之家,君臣宴乐,携手握臂,咬颈扭耳,至于同歌共舞",皇帝来大臣家串门,不仅一起喝酒,而且又啃又抱,各种"亲密接触"。
  女真的制度基础,是这种民情:君臣不分彼此,上下绝非泾渭分明。而形成的制度,就是皇帝与军事贵族的联席会议制。
  简单说,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好了一起干。犯规了,咋办?谁犯规就打谁屁股,皇帝也不例外。
  金太宗年轻的时候,为了高消费竟然偷了国库的钱。皇帝还要偷钱花。你就知道大金皇帝是个什么惨德性了。
  但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皇帝偷钱这件事,居然被国相发现了。然后,大臣们,就在朝堂上,把金太宗拉下龙椅、扒了裤子,照着屁股就打了二十大板。
  大臣打皇帝,太匪夷所思了。明朝大臣厉害,但只敢骂皇帝,而人家金朝大臣可是敢打皇帝的。
  结果会怎样?你们毕竟打了皇帝,而且还扒了裤子打,这就没法收场。结果竟然是金太宗做了自我批评:我确实不该偷钱;然后还表扬了大臣:你们都是忠臣啊。
  这就是金太宗时期的大金。这种形势之下,女真不可能出个混蛋皇帝。皇帝敢混蛋,大臣们就敢把皇帝往死收拾。
  这是女真人的制度。但中原是啥制度?
  是被大宋玩到了内卷的官僚制。扒了皇帝的裤子然后打板子,这种事连想都不敢想。甚至,即便是大臣,也不能扒裤子打板子。
  然后,两套制度撞击了。这时候,就要问:大金皇帝喜欢那种制度?你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宋朝人的新制度。所以,大金皇帝一定要跟女真的旧制度告别,去拥抱大宋的新制度。
  再说人事,也就是哪拨人上台了、哪拨人下台了。
  公元1193年,大金官吏11499人,女真官吏4705人,汉人官吏6794人。看完这个数字,你就知道谁开始往台上走、谁开始往台下去了。以后,这个数字还要涨,到了1207年,大金官吏干到了4.7万人。汉人官吏的占比,肯定越来越多,而女真贵族的占比,肯定越来越低。
  为什么?
  因为皇帝喜欢用汉人官吏。科举考试上来的汉人官吏,这多好使。女真军事贵族,可是敢打皇帝屁股的。
  旧制度与新制度,一定要撞击;旧制度下的军事贵族,与新制度下的代理官僚,也必然要撞击。所以,大金出现了"人格分裂"。第三,大金皇帝出手整治军事贵族
  这两拨人会打起来吗?要么汉人官僚干废女真贵族,要么女真贵族干废汉人官僚?
  根本轮不到这两拨人直接硬刚,因为大金皇帝率先出手了。
  官僚制,是皇帝的工具。皇帝的权力必须通过官僚制下的代理官僚才能发挥威力。所以,谁敢阻碍官僚制、谁敢削弱官僚集团,谁就是在跟皇帝作对。于是,大金皇帝一定要想方设法干废女真贵族以及从前的旧制度。
  你这么说不对:清朝皇帝为什么没有干废八旗贵族?
  当然干废了。八王议政为什么没能搞起来?军机处为什么建立了?只不过大清搞的是二元或多元帝国,没有彻底汉化,所以八旗一直留着。
  但,大金崛起的速度太快,所以只能加速汉化。于是,大金皇帝收拾女真贵族,就跟北魏孝文帝收拾鲜卑贵族一样,铁面无私、毫不手软。
  制度和人事,都要变动,而且是剧烈变动。那么,大金皇帝会怎么出手?
  肯定要出隋炀帝这类暴君,也就是所谓的混蛋皇帝。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后,是金太宗;金太宗之后,是金熙宗;金熙宗之后是海陵王。而金熙宗和海陵王,就是两个暴君,即大金的混蛋皇帝。
  啥叫暴君?暴君得死命折腾老百姓。而这两个暴君却对老百姓非常好。尤其是海陵王,一直偏向老百姓。
  既然如此,他们为啥还是暴君?因为他俩死命折腾女真贵族重臣,甚至搞起了大屠杀和大清洗。而史书恰是这帮贵族重臣写的。所以,这俩人必须是暴君、必须是混蛋。而海陵王更惨,死了也没有皇帝的谥号。可见,女真贵族已经恨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海陵王办了一件大事。他把大金首都从黑龙江迁到了北京。
  这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杨广营建东都、武则天长住洛阳,是一个套路。旧都是贵族们的根据地,而皇帝要说了算,就必须迁新都,离开贵族们的大本营。
  于是,贵族不干了,不干了就要造反,他们拥立金世宗、颠覆海陵王。造反成功了,海陵王被贬为庶人。既然造反成功,那就应该把首都重新迁回黑龙江吧?
  但是,并没有。
  金世宗说北京挺好,咱不回黑龙江了。黑龙江也有大房子,我们都给您建好了,皇帝咱还是回去吧。不行,金世宗铁了心,死活也不回去。
  接下来的逻辑和趋势,也就清晰了:汉化不可阻挡、官僚制不可阻挡,而女真贵族和旧制度只能渐行渐远。
  金世宗及后继者金章宗,其汉化水准远超契丹的大辽皇帝。金章宗甚至能够高水准地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
  这时候,女真大金俨然成了一个纯正的中原王朝。说金朝是中原王朝,就因为大金皇帝能够描摹宋徽宗的瘦金体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女真人向中原大量移民,这件事不说。因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东北怎么也比不上中原富庶。但一个例证就够了,那就是:大金开始修长城了。
  为什么大唐不修长城?因为大唐要统治草原。
  但是,北魏却修长城,这是为什么?因为北魏放弃了草原。对于入主中原的鲜卑贵族来说,草原不再是自己的家,而是四海八荒之地。
  大金也修长城。而这就意味着大金也放弃了草原,也把草原当成了四海八荒之地。所以,大金与北魏一样,他们都抛弃了草原上的旧制度和从前的军事贵族。
  大辽没有放弃草原,所以契丹人一直都在盯着草原、都在统治草原。被女真人掀了桌子,这个事件太偶然,可以认为是没盯住。
  但是,大金修长城,则早晚会被草原掀了桌子。因为草原没人盯着、也没人统治了。于是,草原一旦崛起,大金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北宋。
  同时,你也别指望大金能把南宋怎么样。
  就中原统治水准来说,南宋要甩开金朝好几条街。你是汉化了,但汉化的速度再快,比不了坐地户的南宋。
  南宋玩纸币,一定要过躺在印钞机上的日子,但人家南宋可没死命不要脸的狂印钞票。而大金呢?大金有样学样,也玩纸币。躺在印钞机上过日子,谁都想要。大金最初发行的纸币是贞祐宝券。而到兴定宝泉的时候,换算下来,贞祐宝券相当于贬值了40万倍。这就是女真人的生猛神操作。
  汉化了,但女真大金汉化的太嚣张。
  如此强盛的金朝没能统一天下,其原因是什么呢?
  隋唐以来,要想建立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帝国,必须对中原和草原兼收并蓄。草原的军事与中原的财富,实现了完美结合,帝国才能生机盎然。而女真大金恰恰放弃了草原本位的一元。
  大金崛起的速度太快,所以学不了大辽,只能一猛子扎进来,搞剧烈的汉化。
  汉化导致了内部的"人格分离",旧制度与新制度、军事贵族与代理官僚成了大金的主要矛盾。
  皇帝出手了,大金皇帝一定要抛弃旧制度、拥抱新制度,一定要割舍军事贵族、重用官僚集团。
  而这就意味着大金放弃了草原本位,放弃了暴力输出的能力。从前的一把快剑,变成了一树碧玉。虽然"万条垂下绿丝绦",大金却已经无力统一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
  谢邀。
  简单来说,是因为金国实力不足。
  攻灭南宋、西夏,统一中原,这个想法金国不是没有,也付出了行动,但却失败了,原因就在于金国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实力。
  南宋虽废,但却始终没有被金国一举消灭,在金国灭亡后还抵抗了蒙古几十年,从这点来看,南宋似乎又不是那么孱弱。金国没能统一天下,既有金国不是太强大的原因,也有它的对手不是那么弱小的原因。
  金国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女真族不同于草原游牧民族,他们以渔猎为生,生于苦寒之地,民风剽悍。
  在唐末五代时期,女真臣属于渤海国,渤海国被辽国攻灭后,南部的女真族被辽国收编,称为熟女真,北部没有收编的则是生女真。
  在辽国末期,完颜部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崛起,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于1114年誓师伐辽,次年建国。
  虽然金国曾跟北宋、西夏订立条约,联合灭辽,但北宋的表现实在差劲,灭辽几乎就是金国的独角剧,而北宋与辽军的两战皆败,也让金国看到了北宋的虚弱,在灭辽后即兴起灭宋的念头。
  金太宗借由燕云十六州的平州之变为由宣布毁约,于1125年发动金灭宋之战。他派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兵分山西、河北两路,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
  但北宋真的毫无招架之力吗?也不尽然, 在宋将李纲等的抵抗下,金军并没有势如破竹, 反而因为宋军死守开封而选择了议和。
  至于金军再次南下成功灭北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北宋高层的乱搞,而不是单纯军队战力的问题。宋钦宗派郭京出城作法擒金兵,可给金兵入城提供了不少便利,毕竟直接从城门攻入开封,比从城墙攻入,省事多了。
  在攻下汴京后,北宋已亡,但金国却没能一举吞下整个北宋,为什么?当然不是因为不想,事实上金国统治者想得很,而是因为金国不够强,吞不下。
  金国自完颜阿骨打起兵,短短十三年内,居然能灭掉东亚的两个传统大帝国,而且仅仅用了十年就吞掉整个辽国。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毕竟辽国不是四分五裂,而是统一政权,但在灭辽时,金国竟然能够以两万女真军队大败辽国二十万大军。
  这从侧面说明了,金国能够速胜,其实力强是一个方面,辽国腐败堕落的因素可能更多。辽国腐朽,北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宋徽宗年间,北宋那可是发生了不少农民起义。
  在宋辽两国都已经衰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女真人迅速崛起,趁此机会灭掉了这两个大国。不过,这已经是金国的极限了,骤然兴起的金国还没有时间去消化所占领的土地,如果一味进逼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导致金国的崩溃。
  金国统治者也意识到他们没空去迅速消化中原,再加上异族入侵,中原人民反抗较为激烈,所以在灭北宋之后,金国没有直接占领汴京极其附近土地,而是扶持了一个伪楚政权,可张邦昌不肯合作,于是又扶持了一个伪齐政权。
  刚刚离开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显然不怎么清楚管理制度先进的中原,需要借助宋朝旧臣的力量。
  金国毕竟剽悍,让他们随随便便就放弃一个看起来很好啃的骨头,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所以当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以后,金军继续南下,试图摧毁南宋。
  这段时期,算是南宋最危急的时期,而南宋军队的表现其实不错,韩世忠、张俊、吴玠、刘光世、岳飞等人都击败过金军,奈何皇帝不争气,喜欢跑路。
  赵构经常跑路也跟金军的特点有关系,金军善于奔袭,而赵构不想固守。1129年金兵奔袭扬州,赵构狼狈渡江,到了杭州。然后金兵渡江南侵,赵构一路向南,先到越州(今绍兴),随后明州(今宁波),又到定海(今舟山),漂泊海上,最后逃到温州,人送外号"海上天子"。
  从距离上看,金军打得很远,已经到浙江、江西了,但长江以北还有大片土地还是属于南宋,或许,这次奔袭只是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一场赌博,如果能抓住赵构最好,抓不住也没什么损失,就当给赵构一个教训。从结果来看,金军这次的教训效果很好,赵构终身难忘,选择俯首称臣。
  金军能够将赵构逼到海上,已经是极限了,再撑下去,也只是被南宋军队围殴退场的结果,所以金军选择北撤,这是金国实力没有碾压南宋的一个体现。
  金国实力不够强还有一大原因,那就是内部不稳,金国初期实行的是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而不是君主专制制度,再加上完颜阿骨打的子侄辈都在灭辽灭宋的战争中立有战功,彼此各不相服,对权力都有一定的诉求。
  完颜阿骨打死后,各方利益交织,最终推出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即位,即上面提到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本人并没有直接的大的战功,他上位就是因为要平衡各方势力。
  完颜吴乞买死后,金太祖的孙子金熙宗完颜亶继位。完颜亶几乎跟权力无缘,他在位时期,先是完颜宗弼等人专权,完颜宗弼死后完颜亶自己的皇后专权,好不容易完颜亶杀了自己的皇后,他本人却又被堂弟完颜亮杀掉。
  完颜亮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和大臣,搞得金国内部人心惶惶,完颜亮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转移内部矛盾,就大举南侵。然而由于久战不利,完颜亮迁怒将士,导致军队哗变,完颜亮被杀,而在这之前,留守后方的完颜雍发动政变,继位为帝,是为金世宗。
  直到金世宗时期,金国才真正稳定下来,走上正轨,而此时离完颜阿骨打建国,已经是三代人了。在内部动乱的情况下,金国自然不会有一个连续而周密的灭宋计划,也无法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击南宋。
  等到完颜雍继位,南宋已经在宋高宗和宋孝宗两代君主的经营下,逐渐稳定,虽然金军击退了宋孝宗发动的北伐,但金军想要消灭南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金世宗和随后的金章宗时期,金朝的政治文化达到最高峰,金军的战斗力却持续下降,而且金国内部女真人与汉人纷争难解,到金章宗后期,河北、山东一带民变不断,金国的实力已经不比南宋强多少。
  总的来说,金国没能灭掉南宋,原因大概有有北宋根基坚固、金国实力不足、金国内部不稳。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然而,女真士兵却仅在汴京驻扎了四个月左右就全线撤退,他们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统一中原地区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金军自顾不暇
  金国的崛起非常迅速,在完颜阿骨打宣布反辽11年后就将曾经称霸北方的辽国消灭,在此两年之后又将繁荣富庶的北宋消灭。这种急速扩张也给金国带来了很多麻烦——首先就是辽国并未被完全消灭,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强盛的西辽,并一直准备反攻。金国刚刚吞并的辽国故地也不断出现起义。并且,位于金国西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也正在崛起。金国虽然在名义上灭亡了北宋,但它自己正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之中。第二、北宋未亡
  虽然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部分北宋宗室和官员都被俘北上,北宋故地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但是,在金军占领的北方以及未经战火的南方,都有大量的勤王部队集结起来。南宋早期倚赖的"中兴四将"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随后,康王赵构在南方重建政权,北宋遗民也迅速建立防线,将缺少水军的金国抵挡在长江天险以外。第三、不撤不行
  可以说,金国是有心要长期占据汴京的,他们攻入汴京之后除了纵兵大掠之外,还积极修复了汴京城墙,为长期驻守做准备。但是,没想到赵构在河北部署了军队,准备截断金军的退路,在这种情况下,金国才不得不放弃这个"富贵温柔乡",迅速撤离。
  虽然走了,但是金国扶植了伪齐及伪楚两个政权——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留不下,但是还不想完全放弃南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因为金国没有消灭南宋的实力。
  最初金国只是不愿意被辽国契丹人欺压,才愤然反抗。
  其实最初如果辽国认真对付,还是可以打垮女真人的。
  但辽国和后来的大明一样,过于轻敌,将女真人当作"家奴"。
  比如出河店之战,是女真和辽国早期的大战。
  辽国明明有百万大军,此次仅仅出动7000人对付完颜阿骨打,结果反而被他的4000人击败。
  其实,当时辽国军队已经比较腐败,战斗力有很大下降。
  比如涞流河之役,辽国拼凑了10万大军,分为4路攻打金国。
  结果仅有一路在涞流河被金军击败,其余3路就自行溃败。
  而直到此时,金军才突破万人规模。
  由于辽国坐视金国形成了势力,加上辽国内讧太多,随后才出现连续溃败的情况。
  其实,辽国当时的局势是很被动的。
  他占据中国的北方领土,南面则是南宋。而金国从东北骑兵,随后沿着平原南下,辽国从战略上来说是很难防御的。
  平原野战很适合发挥强者的优势,在这种地形如果有着强悍骑兵的军队,往往以一当百。
  而辽军当时已经很腐败,契丹人主要是军官,士兵大多不是契丹人,不愿意为辽国卖命。
  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资料:辽国的总人口大约是1050万,其中汉人570万,占据半壁江山。而契丹族为230万,女真族100万。契丹人比女真人多不了多少!
  此时契丹人经过多年和平富裕的生活,已经无心拼命。相反,女真人刚刚崛起,恰是拼命打江山的时期。
  加上北宋也夹击契丹人,西夏也同女真合作,辽国垮台没什么稀奇。
  金国当时军事实力确实很强,但毕竟兵力是有限的。
  如果金国进行闪电战或者歼灭战,宋朝当时是对付不了的。
  比如两次攻打开封的战役,第一次鏖战后失败,第二次就打赢了,占领开封城。
  不过,金国缺乏一举吞并宋国的实力,尤其不适应南方地区作战。
  他们缺少长江的制江权,决定了南下存在众多困难。
  金军不适应在山地、水网环境作战。
  金兀术曾经率领大军攻打到长江以南,差点活捉了南宋皇帝。
  但金军在这种地形战斗力大减,在宋军持续攻击下,战斗力下降严重,后勤很快断绝,差点全军覆没在江南地区。其实,直到金国灭亡,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完颜亮时期,曾经出兵60万大军南下猛攻宋朝。
  然而在长江的水战中,完颜亮的军舰被南宋打的丢盔弃甲。好不容易登陆江南的金军,由于不适应水网复杂地形作战,也被宋军杀的七零八落。
  最终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军全线向北溃败。
  其实蒙古人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蒙古人才和南宋打了40多年的仗。
  但蒙古人经验更为丰富,使用了大量伪军编组了强大的水军,同时利用同样擅长山地和水网作战的大量伪军参战,这才最终打垮了南宋。
  大家注意,南宋在崖山灭亡这是一场海战,而不是陆地战。
  可见蒙古人已经掌握了制海权,这才是根本。
  金国和清朝其实在陆军实力上,区别不大,都是非常重视重甲,以重骑兵,重步兵和强弓手为战斗力核心。
  但是,区别也有,两个很重要的区别。清军有红衣大炮,金朝则没有。有了红衣大炮,就是李自成亲率全部精锐防守的潼关,都已经不堪一击。而扬州,嘉兴,以及关外众多堡垒,都是红衣大炮轰开。
  辽东巡抚黎玉田痛陈:酋以大炮百位排设而击,即铁壁铜墙亦恐难保……这也就让,大部分城市因为恐惧,清军大炮轰开城墙,进行屠杀。而早早的举手投降。比如,在1645年,清军就是靠恐吓,几乎拿下了整个江西省。
  阻挡金军的长江,在此时,也已经不再能够阻挡敌人。清军大炮隔江轰击,就已经把方国安为首的10万明军吓跑。清军顺利渡过长江,而在金朝时期,南宋正是靠长江天险,长时间的阻挡住了金军南下。
  最后一个不同,是清军拥有最高质量的汉军部队,而金国汉军部队整体质量比较差。明朝关宁军,宣大山西边军。还有江南四镇精锐全部投降清朝。南明就只剩下了二三流部队和反正的农民军。
  在实力上,也无法阻挡住清军的四处攻击。金军没有红衣大炮,又没有足够质量的水师,汉军部队实力差,金朝签军实际都是强拉壮丁,没有斗志。就是有100万大军,也只是空耗粮饷,得不得相应的战斗力。
  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足!
  金朝的崛起是很迅猛的,在灭了辽国之后,仅仅两年时间,又吞并了北宋。可以说,此时的金国,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最终金朝却撤出了宋朝土地,选择了言和的方式,这是为何呢?
  一.外部因素
  1.金朝后来入侵南宋,虽然声势浩大,但毕竟孤军深入,战线拉的过长,补给跟不上,无奈选择退兵。
  2.除了宋朝之外,金朝周边仍旧有着许多强敌。首先是蒙古的成吉思汗,已经闹出不少动静,这牵引着金朝人的神经,再者是被金灭后重新建立的西辽,也是较为强大,虎视眈眈。当然还有西夏,吐蕃等国。
  二.内部因素
  1.权利斗争
  金朝内部皇子的权争十分激烈,各大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争斗。
  2.眼光
  毕竟是游牧民族,眼光有限,在取得这样重大的战果之后,金人迅速开始享乐,这也是腐败的开始。
  3.实力
  金朝当时连年征战,国力大为损耗,即使想征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金朝的崛起,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灭亡于自己的享乐和腐败,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居安思危才行。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呦

韩复榘为何杀张宗昌?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话,那就是自做孽,不可活。话说张宗昌这位山东大汉,原本也是个苦出身。17岁时,因胶东大旱,无法生活,便只身一人闯关东。其间扛过长工,淘过金,修过铁路,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何没能将赵国直接消灭前言公元前260年5月到10月,由秦赵两国之间引起的长平之战就此发生,双方进行了五个月的激战,赵国因此受到了重创,此番战争也加速了秦国发展的进程,使得秦国的发展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虽解放海南岛,登陆名单上全是副职,韩先楚看后大怒,说我上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国内的和平统一,毛主席亲赴重庆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展开谈判。随着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宣告重庆谈判破裂。中国开始进入国共内战。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1937年江西省委缺少经费,一乞丐拿出13根金条讨饭2年也不敢花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敲开一户人家的大门,向人家讨要了一些米后道谢,转身,步履蹒跚地离开了。到了深夜,这个乞讨者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确认安全后,才解下自己的衣物,里面竟然有131979年苏联为何不敢南下?开国中将吴克华三大原因有的将军在战场上威名赫赫,有的将军则在后方兢兢业业,他们的贡献其实都非常大,都是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比如对越反击时开国中将吴克华所做的一切,他虽然没有亲赴南方战场,但是他在北方清朝的过万骑兵为何不能打败外国几千人?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亮剑这种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信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之前,僧格林沁就曾经在张家湾和英法联军交过手。当时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30000人,嘉庆杀和珅后,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半世荣华,半世孤独,乾隆老来得子,宠爱至极,传说谁得了公主谁就有了免死金牌。和珅贪赃枉法,免死金牌也保不住,连累公主半世孤身赏月,凄然北望。十年了皇宫又传来婴儿的啼哭生,65岁的乾张作霖孙子张闾实回忆张作霖往事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现在为天津市农贸公司使用。有一座红顶白墙的三层小楼,人称少帅府。张学良故居1925年1931年,张学良曾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赵一荻又名绮霞是邱维达为什么没成为战俘?三点是关键!王耀武老邱比我聪明多了能被我国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称之为老师,可见其人资历之高。那此人是谁呢?他就是国民党的74军军长邱维达。是的,大家没有听错,这位国民党中的军长的确被张震称之为老师,而这一切的渊源还投入2000亿持续15年的三线建设,为什么被邓小平叫停?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越南战争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随后,美军出动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空军也出动数百架战机轰炸越南北方,战火一度烧到中越边境。1960年代初唐太宗的天策上将到底是不是封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军职位没有到顶!唐随隋制,唐初的高层官职设定是这样的,如下皇帝太子三师(太保太傅太师)亲王(李世民等李渊其他儿子)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唐初,李世民带兵击败了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典范罗曼卡尔曼是苏联及国际著名的新闻电影摄影师导演作家。1938年9月,他奉苏联政府之命到中国报道抗战。后来,罗曼卡尔曼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男足应用毛泽东思想去武装人民为什么无限思念毛主席,无限爱戴毛主席?因为毛主席有高超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实践无数次证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53年,北京44岁妇女病逝,临死前对丈夫说其实我曾是清朝的皇妃1953年,北京大街上有一群清洁工趁着天还没有亮,就早早地起了床,他们需要按时去到工作岗位干活。到了工作场地,他们认为时间还早,所以就先聚到一起聊起了八卦。这时,一个将近50岁左右新四军团长率整团人投降日军,日军头目乐坏了,谁知后面被坑惨了文夜谈编辑王图往迹在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开始渐渐意识到我军对他们的威胁某种程度上还远远大于国军。到了相持阶段,1943年左右,日军对我新四军所部进行了清乡。大股日军出没在我军的根据地辽宁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辽宁省9个县,为何划入了内蒙古?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划故事,例如辽宁省与吉林省辽宁省与河北省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辽宁省与内蒙古之间的区划变迁。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7花香蝶自来七大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在闭幕词中用愚公移山作为大会的结束语,号召全党用自己持之以恒的工作和努力,感动中国人民这个上帝,最终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已经证灌南县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灌南县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借此机会,书写他们中的几位,共同欣赏!周惠(19182004),1938年奔赴延安,同年加入共产党。1941年任中共北方局群委书记,中共江厦地委书记盐城近现代有哪些名人,各有什么故事?盐城近现代名人很多,乔冠华胡乔木当代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等人,不过我今天打算给大家说说一个在台湾地区的盐城名人。他,就是曾经担任台湾地区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和行政院长的郝伯村。郝伯村,出陈毅的三段婚姻最后一任妻子小他22岁,生了4个孩子有这样一个现象,开国将帅的妻子年纪都比他们本人小不少。比如,朱老总的妻子比他小25岁(老总生于1886年,他妻子生于1911年),彭老总的妻子比他小20岁(彭老总生于1898年,他她16岁与毛泽东成为忘年交,20岁抢走主席半支烟,却成为唯一纪念提起影视剧中的观世音菩萨,可能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形象,但80年代央视版西游记中左大玢饰演的观世音菩萨基本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她在剧中庄重的举止甜美的微笑都与中国人心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可以搞定蒙古游牧民族问题?明朝搞不定蒙古?为什么连清修的明史都没有看过就大放厥词。謝!邀!一一明朝是中原农耕文明皇朝。明朝把蒙古人趕出长城统一了中原,便御蒙古人于长城之外。分派重兵镇守长城各关口防卫以长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