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三国时期,荆州非常出名,围绕着荆州发生了许多的故事,魏蜀吴三家也在荆州展开了数十年的激战、争夺。不过关于荆州,在蜀汉内部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人认为蜀汉必须占领荆州,才有机会夺取天下,以庞统为代表的人却认为荆州是四战之地,要不得,到底他们谁说得对呢?谁更高明呢?
  诸葛亮主张占荆州
  关于诸葛亮主张占荆州这个事,在隆中对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的刘备还只是刘表的手下。不过,刘备倒是完全赞同诸葛亮的意见,最终也确实是以荆州为大本营,开始的四方扩张。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直接投降了曹操,刘备只能联合孙权一同抵抗曹操,最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击败曹操后,刘备和孙权开始反攻,刘备趁机拿下了荆州四郡。
  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刘备需要全据荆州并图谋益州,不过刘备现在占领的荆州四郡太过于偏僻,一无法直面曹操,二无法走水路直入益州,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借荆州"的故事。
  当时的孙权其实也是非常的无奈,南郡是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本不想借给刘备,可是当时虽然曹操兵败赤壁,但是他的实力仍在,对东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为了拉拢刘备,让刘备直面曹操,替东吴分担压力,孙权便决定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而得到南郡的刘备,羽翼逐渐丰满,开始了对益州的谋划。
  实话说,此时此刻,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就是他的大本营,他的兵马钱粮都是由荆州提供,正是因为刘备占领了荆州,他才有机会拿下益州,夺取汉中,形成与魏、吴两国的鼎足之势。可以说荆州在刘备的崛起路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过所谓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刘备虽然是凭借荆州起家的,最终也是因为荆州而变得落魄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原本战役非常顺利,关羽打的曹军丢盔弃甲,连于禁的七军都被关羽给团灭了,整个曹魏震动,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可就在这种大好机会面前,孙权不仅没有和关羽夹击曹操,反而是联合曹操,从背后偷袭了关羽的荆州,最终荆州被夺,关羽身死,蜀汉震动。
  刘备气愤于荆州的丢失、关羽的去世,于是怒而兴兵,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一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大批人才陨落,使得蜀汉各地人心惶惶。之后不久,刘备又病逝,最弱小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说,如果当初听从庞统的主张,放弃荆州,就不会有关羽之死,夷陵之败,蜀汉精兵合于一处将有更大的机会。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就得说到庞统的主张了。
  庞统主张不要荆州
  关于庞统主张不要荆州,主要来自于这份记载。
  三国志:"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认为荆州比较残破,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很难做到和他们鼎足,事实也证明了,似乎庞统的看法是正确的,魏蜀吴三家对于荆州都是必得之势。关羽攻打曹操的时候,孙权就趁机出兵偷袭荆州了。不过事实上三家对于荆州的态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关羽出征,其实也是知道孙权对荆州怀有不轨之心的,所以他花费了数年的时间营造坚城和烽火台,目的就是预防抵抗东吴的入侵,按照关羽的计划,荆州本来是不容易丢失的。江陵、公安二城,非常坚固,难以攻克,可是令关羽没想到的是,糜芳傅士仁竟然会不战而降,其实这也是三国的未解之谜,毕竟这二人可是刘备的老部下了,经历过战争的考验的!
  再说到假如不要荆州,刘备集团的发展会如何?事实上,刘备去世后,不就是没有了荆州吗?蜀汉军队虽然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曹魏,但是曹魏军队也是可以集中防守啊?诸葛亮数次北伐,为何没能击败曹军,难道是因为军队不足吗?要知道诸葛亮可是经常压着曹军打,使得曹军只敢龟孙营地,不敢正面接战的。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失败,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蜀道太难走了,粮草非常不好运送,诸葛亮这点兵马的粮草都不好保证,真要按庞统的想法,所有军队从汉中出发进攻曹操,怕不用曹军打,蜀汉自己就会因为粮草,崩溃退兵。
  总的来看,按照诸葛亮的主张,从益州、荆州两地同时出兵北伐,胜算更大。而如果按照庞统的主张,放弃荆州,只从益州出发北伐,很难有机会击败曹军,首先蜀军在大方向上只有一路,曹军可以全力抵挡,其次这么多军队出发,粮草难以维持,最终也很难成功。当初的刘备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拼命想要拿到荆州!
  结语
  从诸葛亮和庞统的主张来看,2人水平高下立判,很明显诸葛亮更胜一筹。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实施,刘备才有机会一争天下。事实上,庞统和法正一样,还是比较适合具体的军事谋略,在大的战略问题上比诸葛亮还是差了一点。
  诸葛亮和庞统对于要不要荆州,有不同的看法,诸葛亮主张必占荆州,庞统则表示坚决不能占荆州。那么,两者谁说对呢?历史是不能反推的,不能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就简单地认为占荆州策略的失误的。
  先来说说正方诸葛亮的观点,夺取荆州的好处。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上面这段话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是传说中的《隆中对》,在这里面,诸葛亮对于荆州,大概是表露了两层意思。
  首先,荆州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拥有一块荆州是将来取得天下的必要。这里的荆州并不是今天的荆州,而是天下九州之一。范围要比今天的荆州大得多。大体上包括湖南、湖北两省和河南南部,而东汉末年,荆州则扩大到今天广西区的桂林市、广东省还有一个更远的一个地方(已经出境了)。一般人都知道九省通衢指代湖北最大的城市,也知道两湖(指鄱阳湖、洞庭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交通发达加上粮食主产区,谁会不想要呢?实际上,在赤壁之战后,是魏蜀吴各占一块荆州。足见三家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荆州七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孙权占据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刘备占据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原来刘表活着的时候,把荆州的治所从武陵郡的汉寿迁移到南郡的襄阳,荆州七郡又称为荆襄七郡。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其控制的南郡只有北部,故设置了襄阳郡形成了荆襄八郡。
  作为有志一统天下的诸葛亮来讲,拥有荆州对于进军洛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荆州,就可以图谋全国,没有荆州,就是割据势力。而且在赤壁之战后,曹军属于收缩状态,趁机拥有荆州,对于蜀汉来讲,并不是什么坏事。在取得益州(四川)之后,也在外围多了一道屏障。对于蜀汉势力扩张是有很大好处的。
  其次,诸葛亮和刘备派大将关羽镇守,这步也没错。作为蜀汉最拿得出手的将领来守最关键的地方。问题是关羽太特殊了,在刘备还没有起事时,就追随他。诸葛亮的话,他也未必真听。要知道,关羽要比刘备大(不要和我讲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在年龄上属于晚辈。心高气傲的关羽怎么会真心听一个晚辈的话,关羽的冒进是失去荆州的主要因素。而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铁。《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里面的内容多少可以说明些问题。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关羽对黄忠为后将军很不满意,而后费诗给关羽说了一段大道理,他才顿悟,服气了。表面看是不服黄忠,实际上是间接对刘备不满意。在联想到孙权想和关羽结亲,关羽在荆州时候除了为前将军,还有"假节钺"的地位。就是关羽的军事行动不需要请示,行动自由。对于远离益州的关羽,是可以理解,但对比关羽前面的怒气还有军事大权对于帝王的重要性,说明关羽有尾大不掉的嫌疑。关羽目中无人,开始了自我膨胀的死路。而与关羽结亲不成的孙权,背弃了孙刘联盟,背后下手,置关羽于死地。因此,守荆州的大将是有很大问题的。
  另外,仔细分析诸葛亮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别人也不是傻子,荆州重要都知道,一旦分兵荆州,益州要守,汉中要保,兵力是有限的。因此诸葛亮的套路,早被人摸透了,再加上现场执行者(关羽)的不给力,失去荆州就变成一种必然。
  再研究一下庞统的观点:
  凤雏的思路是认为荆州是负担,原因和诸葛亮的分析一样:荆州太重要了。大家都看重的地方,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好肉都想吃,你要是弱者,可能费大劲吃小块肉,甚至吃不到肉,是不合算的。一旦被荆州拖住是很被动的。为了荆州,刘备一方增加了很多兵力部署,对于三国最弱的一方来讲,有更多的机动部队更划算。
  对比两位历史级别的谋士的想法,表面是荆州守与弃之争,实际上对于蜀汉未来的定位。诸葛亮的《隆中对》立足于一统天下,庞统则立足于益州。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能有益州已经很不错了。赤壁之战之后,猇亭之战之前,刘备与曹、孙两强的实力差距缩小非常大,但还是比不了。没落的贵族是干不过精明的创业者(曹操)和家族资产继承者(孙权)。此时,如果关羽守荆州,单纯的守,可以保住蜀汉控制的荆州部分,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疯狂的要打孙权,也不会有猇亭之败,让蜀汉大伤元气,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如果没有关羽的低级错误(大意失荆州),蜀汉很有可能抓住曹魏和孙吴的漏洞扩大地盘,甚至命好碰上曹魏内乱,沿着刘邦的老路逆袭长安、洛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理想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累死的诸葛亮也不能挽回蜀汉灭亡的败局,成败之间皆因大意失荆州。庞士元的结局更悲惨,凤雏归葬落凤坡,时年三十六岁。尘烟散尽,三国已成过往。武侯祠边空留文人墨客对一代蜀相无尽的惋惜。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的策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刘备、孙权、曹操三家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即"隆中对"。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的主张是必须占据荆州。在他眼里,"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荆州之主刘表又守不住荆州,这正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
  拿下荆州之后,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两相呼应,能成大事。
  刘备阵营后来的战略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隆中对"规划好的路线在执行,的确也顺利地取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并且以此为跳板,又夺下了刘璋的益州、曹操掌握的汉中。
  但刘备手下另一谋士庞统,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三国志》记载,庞统认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曹操和孙权无时无刻不对荆州垂涎三尺,巴不得啃下一块大肥肉来,能是提供和平环境搞建设的好地方吗?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则号"凤雏",无形中就有一种对比。两人在当时是齐名的,可惜庞统死得太早,否则在后世的名声不会亚于诸葛亮,刘备对他也极为信任。
  那么,同为俊杰的一龙一凤,一个说必须占荆州,一个说荆州要不得,到底谁更高明呢?
  只从局部来看,庞统是正确的。
  虽然荆州的荒残可以通过休养生息来缓和,人才也可以从外引进或慢慢培养,但曹操和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一方很难守住。
  襄樊之战就证明了这一点。关羽和曹军打得正激烈,孙权釜底抽薪,派吕蒙白衣渡江,偷偷夺取了关羽的大本营。关羽进退失据,只能退兵,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
  表面上,孙权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关羽得罪了他。众所周知,关羽善待士卒,对士大夫却比较倨傲,和孙权向来处得不好。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之女,关羽不但不答应,还辱骂使者,说什么虎女焉能配犬子,孙权因此怀恨在心。
  但是,就算关羽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和孙权好得像亲兄弟,若有机会夺取荆州,孙权也绝对不会放过,最多不杀关羽而已。
  身为乱世军阀,扩张领地是一种本能,而且荆州对于孙权来说太重要了。孙权的地盘在长江中下游,荆州关乎到东吴的生命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管谁占据了荆州,对孙权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只有将荆州掌握在自己手里,东吴才能安全。
  本来孙权可以通过赤壁之战进军荆州,却被刘备抢先一步,以刘表长子刘琦的名义占去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这叫孙权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与刘备发生多次摩擦,为的就是荆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荆州是孙权预定下的蛋糕,早晚要拿到手。同时,还有北方的曹操也在一旁觊觎,要同时跟两方顶级势力耍太极,荆州实在不好守。
  不过,将目光放长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就会发现蜀汉若想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就必须占据荆州!
  光有益州地盘,人口、财源、物资、战略前出地,都远远不够,必须要从荆州方向对曹魏形成战略钳形攻势。这点从诸葛亮、姜维北伐时,屡次都想拉上东吴一起干,就可见一斑。
  当年汉高祖刘邦能从汉中挥师东出争夺天下,是因为各方势力还没稳固,项羽虽然威名赫赫,却缺乏统一天下的霸气,各地正混乱着呢。刘邦趁浑水摸鱼,才成功平定三秦,拥有了和项羽叫板的实力。
  但到刘备这会儿,局势不同了。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各块地盘都有了明确的划分,蜀汉很难再找到扩张的机会。只靠一个益州,能和疆域涉及12个州的曹魏抗衡吗?
  显然不能!失去荆州的蜀汉,无论疆域还是人口,都是三国中最弱的。
  再看诸葛亮数次北伐,几乎每一次都因为运粮不继而功败垂成。蜀道难,运粮更难。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还因李严督粮不力将其贬为庶人。第五次北伐,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特意在渭滨之畔屯田。
  有趣的是,诸葛亮能安安稳稳地屯田,是因为司马懿采用守势。如果司马懿不与他对峙,而是四处出击,蜀军这田就屯不了。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家想一想,正常的出征,大部队哪来的时间屯田?不都忙着打仗吗?屯田是守军才能干的事儿。诸葛亮能在战争进行中屯田养军,估计是因为太了解司马懿了。
  要知道,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有所保留,并非举全国之兵,就这还不能保证粮草。假设某一天全军出动攻伐曹魏,只怕不用魏军反攻,自己就得被后勤拖垮。这还只是粮草方面。要是再考虑兵力动员、税赋收入等因素,蜀汉就更需要荆州了。为什么各大军阀都爱抢地盘?因为有地盘才有兵有钱。有了荆州,蜀汉的实力就能扩大一倍,东出有望。
  所以,从大局来看诸葛亮更为高明。蜀汉丢失荆州,就只是地方性政权,别说曹魏,就连貌似弱小的东吴,都能将蜀汉死死堵在蜀地。但话又说回来,现实状况是蜀汉难以保住荆州,只能说刘备没那个命吧。
  很难说谁的主张更高明,都有败招,关键看战略目标和形式变化,庞统的主张稍微符合实际一点。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长形。我有高招,强于诸葛亮和庞统。如果我是刘备,应该在打败曹操拥有汉中时,以蜀地天堑,曹操退兵一时打不进来,也无力无心再打的大好形式下,应该及时改变战略目标,小兵团(魏延为主将)坚守汉中,刘备自己亲率主力大兵团顺江东出荆州,汇合关羽,留下诸葛亮治理蜀地为后方基地,以荆州为前方基地,先弱后强,先消灭东吴,统一南方,然后再图谋北方曹魏,一统天下。
  可惜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备没有及时更改战略目标,迟疑不前,让东吴闻到灭亡的危险,先下手为强,消灭关羽的荆州集团,占领荆州,解除东吴亡国的祸端。
  如果刘备坚持诸葛亮连孙抗曹,先强后弱,先不说这是个败招,最起码应该放弃荆州,收缩主力到蜀地,学高祖,待天下有变,兵出三秦。荆州是四战之地,谁也守不住,反而拖累自己,不如放弃。庞统这个方案比诸葛亮的方案好,即便实施没有什么胜算,延续蜀汉寿命是肯定的。总之,重复刘邦的战略是错误的,先不说战略意图天下皆知,没有出其不意,高祖面对的是分裂的三秦加长江以北心怀异志的诸侯王和政治能力很弱的项羽,天下政治极不稳定,而刘备面对的是统一的三秦和稳固长江以北,一世雄主曹操,政治极稳定。时势变了,刘备诸葛亮的战略不变,刻舟求剑,怎么能成功。
  谢谢邀答。三国在赤壁之战时期就流传"卧龙、风雏得一可得天下"之说。赤壁之战后刘备也得到了庞统,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如虎添翼。但在"议取西川"时,对是否保住荆州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庞统的观点却有所不同。诸葛亮坚持要稳固荆州并取西川。而庞统却认为取得西川后,荆州将是个"累赘",主张放弃荆州。其结果是庞统随刘备取西川,诸葛亮继续坐镇荆州。庞统在出征西川的路上命丧落凤坡,诸葛亮才不得不亲自出征。事实证明,在魏蜀吴割据中,诸葛亮是纵揽全局,把西川作为"根据地"即一个稳固的后方 ,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把荆州作为前出基地,东可抗吴,北可伐魏,以图光复汉室。而庞统放弃荆州,只能在成都偏安一隅,北难伐中原,东失去前出基地,何谈统一天下?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意见更具有前瞻性,这与其"隆中对"中对天下时局分析是一致的。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羽在荆州权重位高,虽忠勇善战,也有一定谋略,但终是一介武夫。缺乏对时天下大势的宏观判断,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大势,在蜀国羽翼尚未丰满之时,就盲目攻操,被孙权袭取荆州,不仅遭杀身之祸,也丧失了蜀国的对抗吴伐魏的战略基地。加之刘备为弟报仇心切帅众亲征,这又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不仅损了张飞又遭"夷陵之败",损兵折将,使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后虽经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终未能成正果,诸葛亮死后蜀被曹魏司马所灭。
  诸葛亮公元207年"隆中对"占据荆州,公元211年庞统提出放弃荆州,相隔四年荆州形势却发生剧变!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跨有荆、益",期待刘表病重能够伺机夺权,但刘表病重后外戚蔡氏专权,于刘备亲密的长子刘琦被排挤到江夏,幼子刘琮被拥立为荆州之主,更不凑巧曹操猝然南下,使刘备新野数年积累损失殆尽,无法争夺荆州控制权,只能向孙权借物资,代价是荆州归属孙权,间接"借荆州"。
  隆中对
  毫无疑问,诸葛亮希望接收荆州百万众与十余万军队,再凭借刘备集团军事实力大展宏图,但赤壁之战刘备集团趁东吴与曹操鏖战南郡,获得荆南四郡约三万残兵,土地贫瘠商贸落后且被东吴战略包围,才会拿长沙交换半个南郡,亏但刘备没有选择,南郡是向益州拓展的跳板,至少摆脱孙权全面束缚。
  诸葛亮
  庞统随刘备入蜀是夺取益州良机,刘备与刘璋撕破脸正面交锋,庞统劝刘备放弃荆州,快速击败刘璋夺取益州,毕竟刘备若未能击败刘璋,势必会被刘璋堵在益州之外,刘备面对曹操与孙权处于劣势,将难以再争夺天下,庞统劝刘备放弃荆州全力夺取益州,益州稳固再重新争夺荆州与中原,也有几分道理。
  刘备入蜀
  刘备与刘璋战事持续近三年,民众怨声载道而曹操威胁临近,刘备只能让出荆州权益给孙权,换取荆州诸葛亮与张飞等援军入蜀作战,基本接受庞统舍弃荆州战略,若无援军战事发展难以预测,但刘备抽调荆州军事力量,造成荆州防备的薄弱,为关羽"北伐襄樊"惨败埋下伏笔。
  庞统综述:诸葛亮与庞统都是顶尖谋士,都通过当前的形势判定未来格局,诸葛亮时刘备尚有夺取全部荆州可能,所以横跨荆益更能积蓄实力,而庞统时孙权步步紧逼荆南四郡,刘备重心应当放在益州更广阔空间,所以,诸葛亮与庞统并无胜负之分。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刘备在隆中见到诸葛亮,便有了隆中对。
  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庞统与刘备交谈,建议刘备放弃荆州,占领益州。
  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
  诸葛亮与庞统都是天下难得的人才,曾有人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只要获得一人的辅佐,就可以匡扶天下,现在这两人的主张完全相反,谁的主张更高明呢?
  对于这个问题,山野老人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看法:
  一,两人的着眼点不同。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面对天下,为刘备做长远规划。
  庞统是面对益州,为刘备分析占领益州的重要性。
  前者是面对未来,谈长远规划。
  后者是面对现实,谈具体策略。
  正因为诸葛亮与庞统是面对的是不同的问题发表看法,着眼点不同,要比较这两人的主张谁更高明,只能说不好评判!
  二,庞统略高一筹。
  如果一定要比较出谁更高明,只能说庞统略胜一筹。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庞统所说的是现实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确切地说,更有针对性、更有紧迫感,具有现实意义。
  庞统对荆州与益州进行了比较:
  荆州已经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因为连年战争,将荆州原本有的优势,已经消耗殆净。
  其次,荆州处于孙吴与曹魏的包围之中,处境很危险。
  益州由于偏僻,远离中心,远离战争的旋涡,相对荆州来说,是一块净土。
  益州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人口多;二是物产丰富,这是完成大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庞统这段话既说明了占领益州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放弃荆州的原由。
  庞统的主张之所以比诸葛亮高明,是因为庞统着重解决当前的生存问题;诸葛亮着重解决的未来发展问题。
  如果当前的生存问题不能解决,谈何未来发展呢?
  从这个角度看,庞统的主张比诸葛亮高明!
  三,实践证明庞统是对的。
  实践证明庞统是正确的。
  庞统说,荆州东面有孙权的威胁,背面有曹魏的威胁。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刘备花尽心思占有荆州后,就与东面的孙权麻烦不断,最后不但丢了荆州,还搭上了关羽的性命。刘备还遭遇陆逊火烧七百里,落得白帝城托孤的悲惨下场,要不是当年庞统反复劝谏刘备西进占领益州,或许更加悲惨!
  综上所述,尽管诸葛亮的名声很大,智谋也比庞统高明。但在这一点上庞统的主张要比诸葛亮略胜一筹。
  要想北伐,进而统一中国,就应该占领荆州。诸葛亮主张占领荆州,是从战略高度想的;庞统认为锦州要不得,一是催促夺取益州,二是就当时局势出发,强调夺取益州的必要性和战术重心,比较起来,诸葛亮更偏重战略层面,立意高远,而庞统略逊一筹啊。
  诸葛亮主张占据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其实荆州没有错,荆州很重要。从实战角度来说,庞统更棋高一着;从理论上看诸葛亮说的没毛病。什么是最好的棋?不是自己下得最舒服,得利最多的棋,而是对手最难受,并且自己相对能接受或者能得利的棋,这才是博弈论里的好棋。
  庞统是一个实战的帅才,可比韩信,把天地人三才分析到骨子里去了,荆州重要不重要呢?重要!但是蜀汉要不要保留荆州呢?不要,从后来的结果看证明了庞统确实棋高一着,要不是他和法正早死,三国一统的责任也许就落到了蜀汉身上了。
  看到了荆州的重要,只看到了它的利,而勇于放弃荆州,那才是把荆州的利、弊分析透了。荆州是南北割据,南方政权必须掌握的战略要地,从历史上看,丢掉了荆州,那么南方基本也就不保了,所以这个地方东吴不可能不惦记着,北方的曹魏也不可能不惦记着,因此这个地方必然是四战之地,战争消耗必然大。
  荆州是东汉第二大州,面积仅次于益州,是非常大的一个州,如果完全占据荆州,那么实力就会非常庞大,可是荆州也处在四战之地,也只有刘表这样的豪杰才能在早期独占荆州,历史上的刘表并非没有才能,只是人的寿命天注定,如果刘表有司马懿的长寿,那么三国的局势还真说不准啥样呢!能在袁术、曹操、孙策等等猛人之间保境安民,那就不是一般的人。而反观三国时期的荆州,已经被一分为三,分别为三家占据,刘备占据三峡出口的荆州西部,曹操占据荆州的北部,而东吴则占据荆州的东南部,并且在后来的外交中把江南岸的领土都交换过来,长沙郡和桂阳郡归东吴,使得刘备挡在了东吴的前面,与曹魏直接对抗。具体过程比较复杂,总之是有打有谈,最后以湘水为界暂时划分了蜀吴关于荆州之地的划分,而曹魏依然占据荆州的北部等地。
  这样的结果就是荆州形成了"小三国",这里也就必然是最不稳定的地方,蜀汉拥有了这个桥头堡,就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其他两个国家,那么势必使得其他两方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这个形式,这也不利于蜀吴的联盟。因为千里江陵一日还,从上游顺江而下,则江东就危险了。天天有这么一个利剑悬在脑袋上,东吴哪里还有心思在合肥那边进攻曹魏呢?曹魏这边也要提防着蜀汉的进攻,毕竟襄南盆地一旦丢失,那么洛阳和许昌就不保了。如果蜀汉曾经拥有整个的荆州,那么它可以如诸葛亮所愿,占据荆州来发展。但是此刻的蜀汉占据的荆州地盘并不大,不足以支撑战场的需要,这也是关羽最后兵败的原因,后劲不足。反观其他两个国家都是倾国之兵来争夺。蜀汉却因为两线作战,没办法抽调更多的兵力来力挺关羽:蜀汉没有实力支撑起来两线作战的场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庞统的决策是对的,放弃剩余的荆州,好处多:
  一、可以把在荆州对抗曹魏的正面让给东吴,使得魏吴在这里死磕,消耗力量;
  二、主动让出荆州部分,可以加强和东吴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彼此信任;
  三、主动让出荆州部分,可以从东吴那里通过谈判取得实际利益,地不能白给;
  四、关羽的荆州部队可以撤退入川,加强益州的统治力量,发展生产和稳定益州;
  五、集中力量开辟西线战场,如果兵力充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也如韩信出川的故事了。
  六、自古以来,北方多胜南方,要想取得天下,恢复汉室,必须在西线取得成功后,进而取得关中,才能平定天下,否则东吴后来的战果就是蜀汉的结局,水战尚可,陆战就是菜鸟了,离开长江就弱鸡;
  七、只要三峡出口在手,随时都有顺江而下的可能。
  还有许多好处,这里就不多讲了,总体来说,蜀汉就该继续维护与东吴的联盟关系,这样从荆州入川的人士也能安心的为蜀汉工作谋事了,否则一旦两国关系紧张,那么荆州本土人士,就只能就近就业了。但是从刘备后来的夷陵之战,可以看出来刘备的心思,确实是惦记着人家东吴,所以东吴偷袭蜀汉也没多大毛病。因此庞统更是棋高一着,他能看到人心,能看到利弊和国际形势的动态演变,这就是神级人物。因为荆州,蜀汉消耗得太多了,几乎大半精华葬送在这里了,之后蜀汉也就只能在三国争霸的格局里打酱油了:荆州是蜀汉的出血口,入不敷出。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庞统没有说过荆州要不得。
  《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庞统只是认为荆州经过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后,已经打废了,人物殆尽,又是个四战之地,在荆州不好发展壮大,需要拿下沃野千里的益州。
  庞统是在建议刘备取益州,什么时候说过荆州不要了?刘备这时候益州都没到手,是该讨论荆州要不要的时候吗?
  庞统只是认为荆州不能作为刘备的根基,需要把益州拿到手,作为大本营。所以指出荆州的短处,劝刘备取益州,刘备同意后,庞统接着再向刘备取益州的方法。
  至于荆州要不要的问题,怎么可能在这时候讨论?至少也得要把益州拿到手之后吧。
  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建议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并且以益州作为大本营。这时候的荆州在刘表的治下,还是非常富有的,在群雄割据年代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战乱,天下很多名士都跑到荆州避难。这时候的荆州还没有荒残,而且人才济济。
  荆州因为遭遇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打残了,就不要荆州了,后来益州又经历刘备平蜀之战和汉中之战,也差不多废了,难道益州也不要了?
  庞统与诸葛亮的想法并没有矛盾。庞统说荆州不好,只是说荆州经历战乱,元气大伤,不能当做大本营,建议刘备取益州。诸葛亮说荆州时,荆州还没遭受战乱,非常富强。即使这样,诸葛亮也是建议刘备以益州为大本营,荆州留个大将。
  庞统这时候只是在执行诸葛亮的战略中的取益州这部分。两人的主张是完全一样的,不存在谁比谁高明。
  荆州到底有多重要,看看蜀汉的结果就知道了。蜀汉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就是从丢荆州开始的。不是因为死了关羽,而是因为丢了荆州。关羽死的时候都近60岁了,就算不战死,还能活几年?
  蜀汉自从丢了荆州,就没打过战略上的胜仗。刘备东征孙权,夷陵大败,诸葛亮北伐,徒劳无功。如果只想偏安一隅,称霸一方,荆州似乎没那么重要。但是想北伐中原,图谋天下,荆州的战略地位就极其重要了,即使只有荆州三郡,也不能舍弃。
  益州易守难攻,但是要打出去,也是一样的。陆逊在出川山路外把要地一堵,刘备就出不去了。即使陆逊没发现刘备的破绽,刘备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诸葛亮北伐,大部分都是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曹操汉中退兵,也是粮草问题。钟会伐蜀,粮草也出了问题,要不是邓艾成功偷渡阴平,灭了蜀汉,钟会也只能退兵。
  以魏国的国力打进蜀中都会有粮草问题,益州这么点国力想杀出益州,结果可想而知。没有荆州的蜀汉,对手只需要在出口据险而守,根本就出不去,除非对手是诸葛瞻那样的水平,或许才有机会。可蜀汉的对手偏偏是陆逊、曹真、司马懿这样牛人。
  荆州虽然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交通便利,不好防守。但是一旦有了实力,从荆州出兵,无论北伐还是东征,都很方便。特别是荆州离许昌、洛阳都不算远,北伐可以让曹操感受到明显的威胁。所以关羽带着几万人马北伐,缺兵少粮的,依然能打出威震华夏的威名。
  吕蒙偷袭荆州,也是因为荆州的位置。关羽的荆州三郡在东吴地盘上游,刘备、关羽都是有野心之人,吕蒙也是感受到了危机,才先下手为强。对手越是重视的地方,越说明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只要蜀汉想平定天下,荆州就绝对不是累赘。
  如果蜀汉有荆州,把汉中、荆州搞成前方军事基地,益州作为大后方,为前方足兵足食不好吗?至于怎么争天下,那是战略上的问题。要是有个正确的战略,从荆州出兵比从益州出兵不知要方便多少。
  关羽失荆州不是因为他没能力守住荆州,是曹操把曹仁派到樊城去打关羽的,结果曹仁反而被关羽打得灰头土脸。
  如果关羽在水淹七军后就回师荆州,荆州就丢不了。当然这是上帝视角。绝大部分人在关羽那个位置上,取得那么大的战果,还有那么多地方响应,哪还会想到回师守荆州。要是换成我,别说打樊城了,一鼓作气打到许昌的心都有了。
  自古大部分人,最终都是败给了人性。我觉得蜀汉丢荆州,也是败给了人性。刘备打赢汉中之战,飘了,不排除整个蜀汉集团,包括诸葛亮也飘了,所以忽视了孙权的危害,轻视了荆州的防守。关羽打败于禁,也膨胀了,不把陆逊、曹仁放在眼里,继续打樊城。蜀汉因此丢了荆州,开始走下坡路。
  蜀汉如果不在观念上出问题,重视孙权,明白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荆州是完全有能力守住的。荆州只要守住并发展起来,对蜀汉争夺天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至少不会窝在益州出不来。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1949年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上庄严召开,自此,北京天安门也成为了无数中华儿女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方。提到了北京天安门,便不得不说一下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北京顺义,你知道多少顺义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1900年,反对宗教侵略反对列强瓜分和反对八国联军入侵的义和团农民反帝运动席卷华北,震撼世界。顺义县人民风起云涌,参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顺义县城张各一起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内政明清交替期间,长期的战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极大,中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处在衰落的状态中。即使是在康乾盛世之后,也再未能恢复到明朝初期的水平。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统计全国耕地何香凝之子,廖承志一生坐牢七次半!最特殊的一次,戴镣铐长征苦难的尽头,是信仰。1933年3月28日下午,一位身穿旧西装短发,八字眉的年青人刚刚走进上海法租界山西路五福弄9号,一群密探突然从暗处冲出来,年轻人猝不及防,旋即被按倒在地。这位被毛主席受到三次错误批判毛主席的革命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逆境,他总能正确对待,说服和团结绝大多数同志为党的事业工作,甚至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因此,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历史上,主席至少受到三次错误的批判。一开国十大将,去世时年纪多大,他们最终归葬何处?解放军现行的军衔制里已经没有了大将军衔,大将军衔是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军衔,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军衔。1955年的开国将帅中,有10大元帅,接着就是10大将。当时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位将军金国的汉化与覆亡一方面,金朝已经几乎完全被汉化,被中华风物所浸染,适应了并向往着汉地都城温柔乡里的生活,奢靡之风日浓,腐朽之气日渐,从心志上性情上气魄上已丧失了先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完颜宗弼(金周恩来和十大元帅的合影,张张珍贵,尽显功勋风采十大元帅油画。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当时,中央确立了元帅衔的四点判定标准一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周恩来去世,杨振宁见到邓颖超失声痛哭总理骨灰一点也没保留吗周恩来前言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周总理时,杨振宁这样说道随着对周总理,以及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了解的加深,就越发觉得,周总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尊敬,绝对的尊敬,周恩来为何一再给蒋介石写亲笔信?(下)文徐忠周恩来周恩来致蒋介石的第六封信逼蒋对国内问题更应迅速解决在劝蒋逼蒋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庐山谈话会期间,中共中央为争取会谈取得进展,于1937年7月14日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表示愿在建国前后的周恩来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4周年文庚水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江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前工作千头万绪,成立之初又百废待兴。为完成这些重任,周恩来以惊人的精力
中国被撤销的8个省,你听说过几个?来看看你以前是哪个省的?概述郡县制是从秦始皇的时代开始的,经过两千多年的华丽蜕变,加上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因而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各个省份都有多多少少的变化。现在的省市划分是在建国之后才逐渐确定的,那你知道西汉冠军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西汉冠军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皇后卫子夫及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十七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受毛主席接见的特等功臣,一人阻击美军一个师,晚年却被护士嘲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节约土地,国家大力推行火葬,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在一千多位开国将帅中,只有许世友将军逝世时,邓小平批示四个特殊,准许其土葬,和他的母亲葬在一起,生前尽忠,死后尽孝毛主席反腐有多严格?加重严惩零容忍,女儿要一块饼干都不行1959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66周岁的生日,也是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中。毛主席一清早起来就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吸烟,整个人看起来心事重重。他吩咐卫士封耀松,把银桥等人叫过来,今库尔班骑驴去北京,毛主席给了他一块条绒布,他做成衣服世代传承前言从新疆到北京,绵延数千公里,虽然今天交通日益发达,但是坐火车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叫做库尔班吐鲁木的老人,准备骑毛驴去北京,看望他心存感激的毛主席,这样的事1938年秘书给毛泽东点了一颗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沈之岳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对于胜负的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能否及时获取情报,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胜利,都离不开秘密战线上的取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身经百战,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可却也有三怕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将他那带着浓浓乡音的话语通过广播向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自此,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终于走出了战争的旋涡。回顾这一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六代不出昏君,一统天下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六代不出昏君,一统天下的原因!我们也都知道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的诞生为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家形势埋下了伏笔。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在渡江战役,三野俘虏一国军师长,对方摊牌说党中央可证明我身份有这样一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需要忘掉自己的名字和身份,扎根在最危险的敌营,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提供重要情报。他们中的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名字却被深埋在地下,陪伴他们清朝遭受八国列强凌辱,签订了数十亿的赔款,现如今都还清了吗?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各个国家都前来欺压中国。但是由于我国军事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一段差距,所以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反击。因此,我们被迫签订董存瑞19岁牺牲后,他家人后来都过得如何?妻子的举动令人泪目1944年,金秋时节,15岁的董存瑞迎娶了邻村的姑娘卢长岭,两个人是青梅竹马,虽然生活穷困,但也彼此相爱。可是,乱世之中的儿女哪有资格谈论儿女情长,董存瑞从小是儿童团的团长,长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