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陕北与中国革命

  编者按:
  "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毛主席在《七大工作方针》中的这句话,对陕北和中央在陕北的工作做了基本总结。陕北,由此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要理解这一革命转折点,就必须弄清楚,陕北对于中国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性格之塑造的重大意义。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的这篇文章,正为此而作。
  本文亦是韩毓海教授新作《风起陕甘宁》(暂名)的前言。文章从中华历史大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斗争与团结的辩证法、统治与"人心"的关系、对地中海文明斗争哲学的限定等方面,充分阐释了陕北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全篇旁征博引、气度宏阔、微言大义、发人深省,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满纸荒唐"中,妙论横生,这些显露历史奥义的妙论,既是历史阐释,更是对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蕴涵深刻洞见,给人无限启迪。
  当然,作者的"荒唐之言"绝不止于历史忧思。在纵横千年、汪洋恣肆、大开大合的思绪之间,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真挚热爱、对于中国共产党之苦难辉煌历史的深沉理解、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如海忧思,尽皆浸透其中。这些把握历史大势而又深入历史肌理的思考,不仅为理解党史、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近现代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角度,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下的理解与行动给出了提示。《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先予刊载,后续将在纸刊上连载,以飨读者。
  陕北与中国革命
  @文/韩毓海
  这个小册子(编者注:指韩毓海新作,暂名《风起陕甘宁》)的主题,是陕北与中国革命。
  题目委实太大了。而这本小册子里所能呈现的,充其量只是历史的一些片段,是我自己行走的一点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个人遐想。这些想法,不系统、不学术,当然也并不深入。如果不是编辑朋友的反复催促、督责,这些片段式的经历与感想,也会随风而去,被我自己淡忘了。
  岁末已至,忽而想到——人总不能一年彷徨,劳而无功,即使农民种地,也总要有点收获才是,正是这种功利的打算,使我把这些碎片归拢起来,如同用一根粗线穿珠——我想,不管是不是珠,不管能不能穿在一起,但收拢一下曾经的思路,总比一盘散沙、随风而去要好一点、有一点意义吧。
  即使下笔万言,离题不啻千里。
  即使满纸荒唐。
  姑妄听之,由它去吧。
  一、大势
  第一个问题,先来讲讲大势,讲所谓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辩证法。这个大势,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长期历史的自然辩证法
  中国的地势,由西北而东南,与地球偏转运行的姿态恰好一致。中华文明肇始、奠基于西北,它第一个千年的兴旺发达期——秦汉隋唐,都以西北为核心展开。
  自宋以来到鸦片战争,是又一个千年,此期间,陆上丝绸之路中断,西北与欧亚大陆的联系发生巨变,长江经济区开发日益成熟。在这个千年,中国的发展方向,乃是沿着大运河,而倚重于东南——即冀朝鼎先生所谓的"江南经济区"。
  这种趋势,到了晚清以来,愈发明显。
  钱穆曾对比地中海文明的发展大势,把中国历史自宋以来的千年发展方向,称为"顺流而下",即从高处向低处滑落——而相对的,地中海文明的发展大势,则是"逆流而上",即从南欧向着北欧、从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攀登。
  这是很形象的说法。
  更形象的说法是:自宋以来一千年,中国的发展,大致是围着东南转,这与地球转动的方向、与中国的地势特点,是拧着的、是反向的。由此,钱穆还想到了人体内部的循环,他认为,偏于东南的循环,造成中国内部大循环"血脉"之不畅。
  钱穆还说,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建立在寒带为好,正如脑袋在寒冷的地方才能保持清醒;在温带,则会逐步堕入昏昏沉沉的昏庸。
  经历了一千年的以西北为核心,又经历了一千年的以东南为核心,钱穆提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期辩证法。这个以自然条件为依据的辩证法,简而言之就是:未来之中国,只有复兴北方,特别是西北,方才能均衡发展。按照这样的辩证法,中国的中心,在现代乃至将来,还是要转向西北。
  钱穆又补充说,中国共产党在西北的兴起,就体现了这种长期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大道至简。
  钱穆的看法有视野,这个视野,是以千年为一变的视野。
  司马迁说,凡五十年为一微变,百年为小变,五百年为中变,千年为大变,三千年为巨变。
  司马迁的历史观,比西方的"世纪"纪年,要厉害些。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视野里面,需要更加关心黄河,处理好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关系。
  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三千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大发明"——包括丝绸瓷器在内,都盛产、发明于黄河流域;《诗经》《老子》《史记》也都诞生在这里;中国的基本制度——郡县与封建,都是在这里奠基。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命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命运,黄河的兴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黄河治理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象征。
  讲到解放战争,很少有人注意到,当年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大战略,就是依据黄河的"乙字型"走势,把共产党的军队赶到黄河的弧形区域内,聚而歼之。像当年中华民族的始祖们一样,决定现代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其实就是凭河而战。
  "黄河清,圣人出",毛泽东这位圣人,就如《东方红》里所描述,像太阳一样,是从黄河之滨的陕北,冉冉升起的。
  讲中国革命,不注意西北、不注意黄河,就是不讲大势、不讲大局。
  延安时代,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二部演讲时这样说过:中国共产党的缺点,在于是个草台班子,我们的毛病,在于各唱各的,还彼此看不起,我们党什么时候能够学会看齐、学会合唱,那就成熟了。
  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而一个民族则是民族精神的产物。黄河,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河大合唱》,唱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命运,唱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艺排练《黄河大合唱》。(资料照片由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什么是这个精神的特点呢?
  这个精神的特点,就是钱穆所谓"逆流而上",就是激流勇进,在激流中拼搏前进。
  从顺流而下,到逆流而上,这是中国长期历史的自然辩证法。
  做历史研究,细节、细致当然重要,但第一重要的,是看清历史大势。没有大势,看不到大势,细节再多,也只能陷入糊涂,甚至越研究越糊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涉及方方面面,最为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极为深刻的话题,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与西方的"封建"不同,中国的经济是包纳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信贷的小生产。小生产具有商品经济的特征,它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对社会化大生产发生持续的、有效的抵抗。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又提出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究其核心,这其实就是指小生产。马克思说,小生产发达,是亚洲不同于欧洲之处。
  恩格斯、列宁,特别是斯大林一致认为,现代化之路,就是建立社会化大生产;而蒲鲁东则认为,从小生产中可以产生社会主义。蒲鲁东曾是马克思的好朋友,马克思讲"亚细亚生产方式",他是与蒲鲁东商量过的。
  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完全对立的,还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化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恩格斯以来,讲"社会化大生产"是正统。中国共产党里的莫斯科派,之所以要坚持城市革命为中心、坚持城市暴动、拼命攻打大城市,坚决反对农村包围城市,之所以要在苏区农村实行彻底的苏维埃共产主义——其根本目的,或者"根本思想出发点",就是为了消灭小生产。因为他们认为,小生产乃是革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威胁与危害。
  "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正是依据了列宁的一句话:"小生产每日每时地、自发地产生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这与王明的思想,如出一辙。
  但是,他们忘记了去追究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这究竟是指什么?
  在中国,打击小生产,必然就要打击农民,也必然就要打击商品经济。历史证明,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本搞不成——因为它根本不接中国的地气。如果没有了小生产,就没有了"中国特色",就没有农民这个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就没有了发展商品经济这个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回顾党史,在赣南、闽西苏区,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的一系列政治构想,就是依靠农民这个小生产的主体进行革命,而其经济政策,是在努力恢复、发展和保护小生产的基础上,为社会化大生产准备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依然十分关心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依然深刻地思考着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的关系问题。
  历史证明,没有以现代工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大生产,就谈不上什么现代化;而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也就没有工业化。但是,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是不是就要消灭一切小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确立之后,小生产是否会对社会化大生产产生有益的补充?
  对这个问题,马克思本人是没有答案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就是中国的探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小生产。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恢复农村的商品经济起步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也可以看作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的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所谓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所谓国有与民营的结合、所谓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结合,其根本,就在于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的结合。
  而这个结合,是从陕北开始的。
  毛泽东说,土地革命不是消灭工商业、消灭小生产,而是发展工商业、发展小生产,以为社会化大生产创造条件——这是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关于土地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的核心所在。
  真想要发展大生产,就要发展小生产,正如真想要工业化——而且是想得不行,那就要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是毛泽东所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进而言之,郡县与封建,实质上都是为了组织小生产而产生的制度。分与合,融郡县与封建为一体——郡县与封建的关系,小生产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大的一个辩证法。
  (三)斗争与团结、斗争与联合的辩证法
  讲政治,不能只讲斗争,不讲团结。这是中国的常识,但不是西方的常识。
  中华文明的特点,首在和谐,和而不同,这是中华文明追求的境界。
  西方文明的特点在斗争,启蒙运动以来,"为了真理而斗争",孕育了西方文明的革命精神,是西方文明最为灿烂之处。
  讲和谐,中华文明方才讲王道;讲斗争,于是西方文明讲霸道。
  1840年以来,西方以它的霸道,击溃了中国的王道,也用西方的斗争哲学,深刻改造了中华文明的温柔敦厚。先进的中国人,从西方人那里学来学去,根本上是学会了斗争哲学。
  西方古代的斗争,就是宗教斗争,斗来斗去,争的是哪个神才是唯一的真神。西方现代的斗争,用黑格尔的话讲——是为了承认而进行的斗争,斗来斗去,争的是哪个真理才是唯一的真理。西方的斗争,都是为了理念而斗争,无论是一神教,是自由平等博爱,还是共产主义,都属于真理性话语。
  黑格尔的哲学,是关于民族斗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与黑格尔合二为一,列宁主义既是民族斗争的学说,也是阶级斗争的学说。
  西方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近代以来,西方可谓斗变天下无敌手。
  但这个斗争哲学,发展到斯大林,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走向反面是说:斗争哲学,沿着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一路斗下去,由斗敌人、斗朋友,最终走向了斗自己——走向了革命政党内部、革命阶级内部的斗争——最终,斗争哲学,化为肃反、官僚主义、无休止的内卷。
  斯大林之后,西方并没有解决问题,政党林立、党同伐异,恐怕是西方最大的政治问题。特朗普与佩洛西之间的仇恨,恐怕要超过他们各自对中国的仇恨。西方政治,外斗厉害,内斗更厉害。
  走向自己斗自己的内讧与内卷——这个问题,在西方的"斗争哲学"里,基本上是无解的。
  现代中国人,跟着黑格尔、马克思和列宁,学会了斗争哲学,学会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学会了"为了真理而斗争"——也跟着斯大林翻跟头,犯错误,学会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党内斗争扩大化。
  然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美国和苏联那样,把斗争扩大化进行到底,而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把它纠正过来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因为——在西方的斗争哲学里无解的问题,在中华文明这里是有解的。
  因为中华文明自身,有强大的辩证法的力量。
  因为"革命"这个词,在中国与西方意思不同。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革命在中国的意思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打翻一切、斗倒一切、否定一切,不是全面内战。和而不同,终归是中华文明的底子,中华文明宽厚的底子,在人类历史上最为危机和严谨残酷的时代,也还没有被淘洗殆尽。
  文明基因不同,遂造成人心不同,性格不同。
  中国人对于搞绝对化,对于纯而又纯,对于搞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天然难以接受。
  为什么要讲延安道路?为什么要一次次重访陕北?
  这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因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为纯而又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斗争——这一套做法,就终结于陕北。
  为什么中国革命的落脚点、转折点是在陕北?简而言之,因为陕北是中华文明的沃土,这里中华文明的基因很厚,这个基因,造成了陕北特殊的性格,这个性格,最终影响了中国革命,重塑了中国革命者的性格——最终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与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以不齐为齐。
  斗争的目的是团结,离开"统一战线",就将一事无成——这套辩证法,正是在陕北被重新高扬起来。把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结合起来,把斗争精神与团结精神结合起来,把追求真理与修正错误结合起来,把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现这样的伟大转变,首先是在陕北。
  大革命时代,中共比较偏右;土地革命时代,比较偏左;中共在陕北时代,则实现了这两种片面的自我否定。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能做到"不左也不右"。
  真理与错误,斗争与团结,普遍与特殊,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这些都是辩证法。中流击水,做到中道而行,这太不容易了。
  (四)统治与"人心"
  在陕北,中国共产党不当权,却开始逐步地"获得了人心"。1947年12月在陕西米脂杨家沟开会,共产党依然还是没有获得国家政权,毛泽东发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伟大的转变",他说:这个转变,就是指"人心转向了我们,转向了共产党一边"。
  获得了"人心",是说共产党虽然当时没有掌握政权,但其政治、经济、文化主张,得到了最广大的中国人的承认、赞成与拥护。而所谓"最广大的中国人",不仅是指下层,也包括中层,乃至上层社会精英的相当一部分。
  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而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已经不被大多数人所承认。这个所谓"大多数",同样不仅是指下层,而是包括中层,乃至上层社会精英的相当一部分。
  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求得这个,很不容易。
  得人心者得天下,仅仅从政权稳定角度去"维稳",把共产党简单理解为"执政党",起码在毛泽东看来,这与蒋介石差不多,都是不懂辩证法。
  当时,国民党有政权而无人心,使天下之人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种执政其实毫无意义,这种有政权,大概率等于没有。因此,毛泽东说,共产党与国民党争的不仅是政权,而是人心。
  看历史,首先就是看大势。研究中国革命,上述四个方面,就是基本盘,就是大势。我想把这个大势,融入这个小册子里,究竟能不能融入,融入得如何,那只有天知道。
  二、起承转合
  这本小册子,聚焦的还是陕北。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也是转折点,中国革命与陕北革命之间的关系、与陕甘宁根据地之间的关系,被毛泽东精彩地概括为起承转合的关系。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上讲话,他这样感慨万千地说到了陕甘宁边区:
  同志们,请你们要认识这个边区。不要总是"不好","不好","还是不好"!你叫它作"地广人稀,经济落后",那也该承认。但是,你那个地狭人稠到哪里去了呢?上海在你手里,哪儿去了?你那个中央苏区哪儿去了?给了蒋介石了。只有这个根据地保留下来了。所有的根据地都丢了,只剩下一个陕北,就是这个陕甘宁边区。
  这个地方作用非常大,怎样大?我说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我们经南方一转,好不容易转到这个地方,然后,我们才能由这个地方再走出去。好像这样的门啊(中央大礼堂的门),所以我说——这就是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好像门的枢纽,能够一开一关。陕北这个地方,上面顶天下面立地,起承转合,所谓起,是从这个地方起,转,就是从这个地方转。万里长征,脚搞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落脚点。说是落脚点,就是说我们不是永远在这里住一生,生下儿子,儿子再讨老婆,再生儿子,不,不是的。同志们,我们要走出去,走到全中国去。同志们,这个地方既是我们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所谓起承转合,是说陕北革命既继承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又重塑了中国革命,陕北的性格,既融入了此前中国革命的风格,也重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性格。
  正是这种"起承转合",使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既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又具有了中国黄土地的宽厚与博大;使得革命者的性格中,既有了毫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又有了同志式的温暖和浓烈的人间情怀。
  如果用共产党人自己(或者毛泽东的语言)来说,就是使全党认识到,要使得革命胜利,就既要坚定地进行武装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同时,又必须灵活而广泛地建立"统一战线"。对于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来说,既要讲共产党人纯洁的理想信念,有严格的纪律与原则,而同时又要讲中华文明深邃博大的"人情世故";既要团结紧张,也要生动活泼。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相结合——这两个"结合",就是毛泽东所谓"起承转合"的要害所在。
  因为这种起承转合,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红军走向了成熟,中国革命走向了成熟。
  从中国革命这种"起承转合"的大势来看,陕北革命对于中国革命的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西北地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经历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和张国焘机会主义路线的残酷迫害,对于这两个错误路线的认识是刻骨铭心的,从而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的认识,同样是刻骨铭心的。在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走出来的革命战友大部牺牲的情况下,西北的革命同志,就这样成为毛泽东正确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如果不是在陕北,如果没有西北革命领导人的全力支持,毛泽东后来在延安发动整风,与莫斯科派来的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纠正党的错误,势必会是艰难的。
  正是在陕北,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陕北时代,甚至是毛泽东本人的性格发生重要转变的时期。贺子珍后来曾经回忆说,遵义会议之后,特别是瓦窑堡会议之后,毛泽东的性格是有很大变化的——此前,他困惑于自己的主张正确,而往往不被同志们所接受,因此而苦闷,乃至焦躁;遵义会议之后,特别是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变得更为细致、更为温和、更加有耐心,乃至更加幽默,对同志更加包容。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党内的分歧,应该通过耐心细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尤其重要的是,他深刻地认识到——肃反的那一套,对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一套,对于党的伤害极大,共产党要前进,就必须处理好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不能扩大化——尤其不能扩大为党内和无产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正是在陕北,毛泽东成为党的团结的象征,也正是在陕北,毛泽东终于得到了全党同志的一致拥护与衷心爱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首先是与中国这一方水土的结合,特别是与中国革命的落脚点、转折点——陕北这方水土的结合。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关键在于我们脚下的土地。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不过八千人,现在我们的几十万军队、两百万党员,就是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长出来的。
  究竟什么是陕北的性格?什么是陕北革命者区别于一般革命者的比较特殊的性格?这种性格,又是怎样融入了中国革命的性格,怎样改变了、塑造着中国革命的风格?
  实际上,许多人都曾经带着这样的问题,不远万里访问过陕北——其中就包括斯诺和他美丽的夫人海伦,还有萨特和波夫娃——这一对良知与思想情侣、战友,而无论是斯诺《西行漫记》还是波夫娃的《长征》,其中都包含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与探究。
  两年前,我也是带着这样的问题,第一次访问陕北,集中到访了榆林、吴堡、米脂、绥德这些充满传说的地方,接触了鼻音浓重、庄重幽默、保守浪漫的陕北人,天天吃着"黄灿灿的油糕热腾腾的馍"、听着信天游,在黄土高坡上奔驰了一个星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日益感到,陕北革命与中国革命,陕北的性格与中国革命的性格——这个"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极其重要。
  这是打开中国革命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关系的钥匙,也是理解陕北是中国革命落脚点与转折点的关键所在。
  三、"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一)现代革命:"为了真理而斗争"
  什么是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危机时代,为了唤醒陈独秀这样的书生们,而发出的绝望、决绝的呐喊。
  "枪是能打死人的""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这些话,为中国革命的残酷性,为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代的大流血,做出了绝境呐喊般的注脚。
  但这并不是革命的全部,革命不等于暴力,革命不等于造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夺权和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造反、夺权、改朝换代,许多的农民起义,其中都包含着、采用了暴力手段,但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理解的革命。
  为什么?
  因为上述这些行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性别结构。历史上,也有过许多改革与改良,但这些改革与改良,却没有采取暴力的方式和手段。
  定义革命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性别结构;二是采取了暴力手段——因此,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改良、改革运动,都不能称为革命。
  不能从坚持革命或者"告别革命"的角度,去轻率地对待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革命。那个革命已经发生,是历史的既成事实,不会因为我们的赞成或者反对、不会因为我们的坚持或者告别,而损之毫厘。
  轻率地"告别革命"的人,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革命。
  那么什么是革命?——首先,革命是斗争。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革命?——现代意义上的革命,是"为了真理而斗争"。它是一切现代革命的最根本特点,也是思考一切现代革命的原点。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共产党的革命,打的不是张王李赵的旗子,而是"主义"的旗帜、真理的旗帜。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吃不上饭而去闹革命,也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想当官、想出人头地往上爬而革命。党的一大宣言里,最独特的规定竟然就是:共产党员不能当官,即使当议员、当大学校长也不行——这太苛刻,也太不好理解了。
  新民学会那14个发起人,为了思想和主义而结社,为了真理而牺牲。当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蔡和森、向警予走向刑场,所谓的法官,一次次地问他们一个问题:作为留学生,作为社会精英,作为"上等人",为了一个什么"主义",竟然连性命都不要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蝼蚁尚且偷生"啊!
  "蝼蚁尚且偷生"——这句话说明:求生、偷生、活着——这不仅是人的本性,更是动物的本性,是蝼蚁的本性,或者说,这就是基于动物本能的人性。
  但也正是这句话说明:求生,固然是人与动物都有的本能,却不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人之特性"。
  (二)人的本性就是政治性
  什么是人性?或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什么是"人的本质特征"?
  亚当·斯密曾经用非常认真的幽默,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人的本性就是交换,你只会看到人交换他们的产品,而从来没见过一群狗彼此交换骨头。这个看似搞笑的回答,使斯密创造了一门重要的学问——政治经济学。实际上,经济学这门学问的基础,就建立在人性的本质是交换这一回答之上。
  在人类发展史上,是黑格尔最为深刻、动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石破天惊,改变世界。
  黑格尔说,人的本性就是政治性。
  他说:我不知道动物之间是否存在交换,但却可以肯定——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群动物在开会讨论政治问题。我们知道的是——只有人,才能因为一个共同的议题而聚集在一起讨论、争论;也只有人才能为政治议题团结在一起,与另外一批信念相左的人,产生冲突、发生斗争。
  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城邦是政治共同体,人是政治性的动物。
  黑格尔还说:与动物不同,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动物——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于死亡的意识。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是否定,是自我否定、自我革命,这种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的辩证法,就基于人对于死亡的意识。
  何谓人类?
  人是能够自觉意识到死亡,从而能自由地把握和处置生命的一种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自觉意识与自由意志,人——也只有人,才能主动地把生命置于危险境地,从而使自己区别于动物。
  弱肉强食,求生至上——这是动物的本能,而"为了真理而斗争",为了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
  什么是人性?就是把政治生命,把对真理的追求,看得比生命更宝贵。人性就是政治性。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为了真理,而不惜否定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否定,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列宁方才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我想,这就是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乃至刘胡兰面对屠刀时,要告诉后人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在鲁迅的《药》里面,在红眼睛"阿义"们那里,这些诗句,无非是疯子说的话。而黑格尔却说,这是只有人才能说出的话,每一字,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就是这些话,划出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什么是自由?
  作为人的本性,自由意味着:人是能够自觉意识到死亡,从而能够主动、自由地处置自己生命的一种存在;自由意味着:人是唯一一种为了真理、为了信念而宁死不屈、飞蛾扑火的存在;自由还意味着:人是为了真理、为了信念,可以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存在——无论是倒在战场上、敌人的枪口下,还是选择从容自杀。
  正是面对着这样的自由,正是面对着这样的人,这样光辉的人性,尼采方才这样高呼——"人性的,太人性的"。
  正是思考着这样的自由,正是赞美着这样的人性,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批注中方才这样说:"利精神在利情与意,如吾亲爱之人吾情不能忘之,吾欲救之则奋吾力以救之,至剧烈之时,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洽,吾意始畅。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
  (三)中国革命之根本意义:中国精神与政治的现代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传统中国转变为现代中国,其关键点在哪里?
  中国的现代进程,被理解为追求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中国搞了一百年,今后一百年还要继续搞。
  现代化有多种——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都是现代化。但是,最根本的现代化,乃是政治的现代化。
  什么是政治现代化?
  要造成政治现代化,关键就在于:产生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人——他们立志为了真理而斗争,正是通过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通过他们慷慨悲歌的牺牲,正是这些立志"为了真理而斗争"的人们,使得一个过去几千年不讲政治的民族,学会了思考、开会、讨论、演讲、辩论与思想路线斗争。正是他们,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光辉的范例,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讲政治、爱政治、懂政治,乃至把政治生命置于崇高境地的民族——使得我们这个民族,以一个为了真理而斗争的英雄民族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从根本上摆脱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动物的状态。
  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意义?
  中国革命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推动了中国精神与政治的现代化——以向死而生的方式。
  伟大的中国革命的不朽功绩,是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真理性的民族,一个为了真理而斗争,不惜牺牲生命、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条枪也要战斗下去的民族——1949,五星出东方,正是因为这一切,毛泽东方才这样自豪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四)时代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退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们时代的问题,什么是我们自己面临的问题?
  我们自己的问题就在于:在追求经济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各种名目的现代化过程中,无视了政治的退化、精神的退化、政治现代化的退化。
  我们时代的问题就在于:在一个思想淡出、学术淡入的时代,在一个不谈主义、要谈问题的时代,在一个真理被生存终结的时代,在一个政治被"行政管理"弱化的时代,在一个为了饮食男女而奋斗的时代,在一个为了日常生活而竞争的时代,在一个为了出人头地而勾心斗角的时代,"为了真理而斗争""要为真理而斗争"这种话,是难以理解,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所以,我们看不懂李大钊、看不懂向警予、看不懂抗美援朝、看不懂大庆,也看不懂大寨、看不懂钱学森、邓稼先,我们看不懂爷爷和奶奶、看不懂父亲和母亲。
  因此,就看不懂黑格尔、马克思和毛泽东。
  伟大也要有人懂。
  "要为真理而斗争"——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那就不能理解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革命,就不能理解中国人民是怎么站起来的,就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黑格尔还说过:主人为了真理而斗争,奴隶则为了活着而屈服。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也就不能理解什么是"砸碎铁锁链,翻身做主人"。
  马克斯·韦伯说过,如果现代化进程意味着政治的退化,那么,在这个进程中进行"政治教育",就是一个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课题。
  而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一般意义上的"党史学习教育",就可以解决、能够解决的。但是,尽管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却可以使我们去面对这个问题,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使我们从原理的角度,去重新思考什么是政治,什么是革命,去重估"为了真理而斗争"这句话的起源。
  黑格尔说,当人不再为真理而斗争,而只是为了饮食男女而竞争,或者说——当着真理被作为"普世价值"被悬置起来的时候,真正的斗争就停止了;当政治被行政管理所替代的时候,历史就将随之终结。
  与其说胡塞尔是用《现象学》告别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不如说胡塞尔企图把真理作为"普世价值"悬置起来——这正如李泽厚所谓的"告别革命",意味着一个不谈真理、告别斗争的时代的降临。
  很多人说,这是后革命的时代,是后现代的时代,是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时代。而实际上,黑格尔早就预言说,去政治化的时代、去真理化的时代,就将不会有人性,在历史的终结处,也不会有所谓"最后一个人"。因为在那里,人性将全面退化为动物性。
  当政治不再是为了真理而斗争,人将退化为动物。尼采说,在那里,胜利的是奴隶的道德。
  四、"承认的政治"
  "为了真理而斗争",这句曾经响彻人类世界的口号,来自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为了争取承认而斗争。
  "为了争取承认而斗争"这句话,是西方思想与哲学的精髓所在。
  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哲学,只能发生在西方,只能发生在地中海文明之中。而且,这样的哲学、这样的思想,也只有放在地中海文明之中,它才能得到理解。
  理由简单——因为世界上几个一神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都产生在西方,都发端于地中海地区。
  所谓"为了争取承认而斗争",如果说白了,就是为了承认哪个神才是唯一的真神——为了这个问题而斗争。"承认",就是让世界承认——只有某一个神才是真的、唯一的神。西方漫长的宗教战争,实质上就是为了争取对方承认、异教徒承认而斗争的历史。
  在中国人看来,为了这种空虚缥缈的事情杀伐不休,是天大的愚昧。但这就是西方各国的基本国情,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之处。不懂这个,就不会真正懂西方的历史,更不会懂西方的政治。
  承认什么?什么是"承认的政治"?
  所谓承认,当然不是让自己人承认,不是自己承认自己,而是让敌人承认自己。所以,这种"承认",只能通过斗争来实现,为了争取敌人的承认而斗争——在这种"承认的政治"中,首先就预设了敌我关系。
  不懂敌我关系,就不懂西方的政治。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仅凭这句话,施密特便赞叹说——毛泽东最懂西方,最懂西方政治,他是看穿西方政治实质的人。马克思和毛泽东,是黑格尔之后,最懂黑格尔的人。
  中国人一般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所谓"承认的政治",这样的问题——几乎注定不会发生在中华文明之中,因为中华文明不但反对"一神教",且主张以宽容的精神对待一切宗教。孔夫子则更进了一步——"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华文明的本色是宽容,中华文明的底色也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精神。
  所以,当两个文明初次相对、狭路相逢,便是坠入鸡与鸭说话的陷阱,进而就变成迎头相撞。
  马嘎尔尼访华,下跪问题是被严重夸大了的小问题,真正的、根本性问题则在于,马嘎尔尼告诉乾隆说:如果大清帝国承认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可以考虑承认大清帝国。
  有人说,马嘎尔尼这就是要平等,不过是要自由平等的贸易。而这完全是胡扯,因为马嘎尔尼自己说得清楚、分明,他要的不是别的,而是"承认"。
  关键在于,马嘎尔尼意义上的承认是指什么?英国究竟要乾隆承认什么?当然不是承认平等贸易,马嘎尔尼要的是:承认英国人的上帝是世界上唯一的上帝,而英国国王的特权,则是这个唯一上帝赐予的。
  对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关乎对错,而是根本就不存在——因为那个上帝、那个"唯一的神"本身就根本不存在。
  于是,乾隆的回答极为精妙:大清帝国无疆无界,不需要任何人的承认,自然也没闲工夫承认你那个上帝是唯一上帝,什么承认不承认,如果我不认识你、不承认你、不评价你、不搭理你——你能把我怎么样?
  寒山问拾得,如果有人侮你、骂你、欺你,你该如何?拾得的回答是:你且避他、容他、不搭理他,过一阵你再看他。
  这就是乾隆的态度,是中国的智慧。
  不认识你,不搭理你,不评价你,不承认你,这是我们的自由。我大清帝国难道还没有不搭理你的自由吗?你难道还能干涉我这种"不承认"的自由吗?
  中国人有中国人理解的自由,西方人有西方人理解的自由。这两个自由不是一个自由,山不是那道山,梁也不是那道梁。
  承认的政治,不发生于中华文明之中。
  与其说乾隆的这种说法是闭关自守,还不如说中华文明是讲宽容的文明,这种讲宽容的文明,拒绝把斗争绝对化。
  中国有一种自由,就是不搭理你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必通过黑格尔所谓"为了承认的斗争"而达成。可惜,西方人不能理解这种自由,这不是西方的思路。西方的思路,西方的政治,就是为了争取敌人的承认而斗争,你不承认我,你就是我的敌人,因此,我就要打你。
  西方的政治里没有宽容二字,没有"和而不同"这种说法,西方文明的底色就是斗争。那么多人口,不斗行吗——毛主席的这句话,最适合于西方。
  在鸡与鸭对话不欢而散之后不久,英国就悍然打了中国,而且,还把大清王朝打败了、打惨了。
  中国人痛定思痛,于是,发明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关键是中国什么落后、何以落后。
  我们的前人说了,所谓落后,从根本上说,就是"国家"落后,内部是一盘散沙,对外打不过外国人。
  所谓落后,首先是中国的国家能力不行。而国家能力不行,不是指没有钱、没有人,而是指中国的国家不是斗争工具,而是安抚天下的朝廷。大清帝国,不是西方现代那种民族国家——不是为进行民族斗争而建立的战争动员型国家。
  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现代民族国家?
  黑格尔说,国家是在大地上行走的上帝。意思就是说:国家是为了推行西方一神教而斗争的暴力工具,国家是进行民族斗争的工具。
  启蒙运动之后,西方文明在斗争向度上,又进了一步。西方的"斗争哲学"再升一级——从为了一神而斗争,变成了为了真理而斗争。
  至于什么是真理,法国大革命已经说了,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真理,就是世界精神,就是普世价值。拿破仑以真理的名义横扫欧洲。黑格尔说,拿破仑就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当一个民族代表真理,它就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民族的利益,因为这就是在世界上实行真理、推行公理。
  当真理与国家相结合,真理才是真理,国家也才是真正的国家。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其说是遇到了没见过的国家,不如说遇到了没见过的"真理"。陈寅恪说,近代以来,中国不但能力不行,而且道路不通,不但打不过西方,而且中国固有之价值,在自由平等博爱面前,被驳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中国的士大夫既然不再代表真理,于是,就只能像王国维那样去跳湖。
  在实力斗争中失败,在思想、理论、意识形态斗争中理屈词穷,后一种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是全面的失败。
  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发生觉悟,觉悟到——中华文明中什么都有,就是缺乏斗争精神,缺乏斗争哲学,缺乏以斗争为基础的政治意志。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斗争哲学。鲁迅说,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这个所谓"明快",就在"斗争"二字。毛泽东青年时代说过,我读了三本北大马克思主义学会翻译的书,其中就读出了四个字——阶级斗争。
  黑格尔是马克思就读的柏林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马克思是黑格尔的学生,他把黑格尔的斗争哲学全面升级了——马克思的巨大贡献,就是发展了黑格尔,《法兰西内战》把西方民族国家互相之间的"外战",发展为"内战",马克思把国家之间为了真理而进行的斗争,或者说为了争取"承认"而进行的斗争,变成了国家内部的阶级——特别是无产阶级为了争取承认——为了争取阶级权利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就是从这个角度,发展了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国家学说,他把黑格尔的现代民族国家,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
  到了列宁,算把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从根本上完善了。列宁所说的国家,因此有了两个敌人,一个是外部的民族敌人,一个是内部的阶级敌人。国家因此也有了两个任务:进行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把西方的斗争哲学,发展到了极致,但也达到了一个边界。
  反帝反封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走俄国人的路",中国革命是照着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照着列宁主义学的。
  中国革命自己的路在哪里?
  直到西方的斗争哲学,出现了边界。
  五、边界和边区
  康德说过,思想之所以是思想,哲学之所以是哲学,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它是有边界的——离开了时间与空间,就是离开了边界;没有了边界,离开了边界,那就是虚无。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这里——就在于没有边界。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既然是真理,那它就有边界。
  西方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这是西方最厉害的地方。但是,真理搞到极端就是谬误,斗争哲学越了界,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走向虚无。
  马克思主义是斗争的哲学,但是,斗争不是没有边界,关键是斗争的边界在哪里。
  而勇敢地越过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这个边界的人,是斯大林同志。
  正是斯大林同志,使得西方的斗争哲学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走向了虚无——他不但把国家理解为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还"创造性"地把国家和政权"发展"为阶级内部、政党内部斗争的工具。
  斯大林这一点,不但远远超出了黑格尔的想象,更超出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想象,而西方的"斗争哲学"正是从此一跃出界,走向反面。
  布哈林临终前说:同志们,请记住——在你们向着旧世界斗争的旗帜上,也有我的鲜血。
  斯大林整托洛茨基、布哈林,就是用无产阶级专政来对待无产阶级和党内同志,肃反就是他的发明。它所造成的,就是共产主义阵营里的虚无主义。
  苏联最终垮台,就是因为这种虚无主义。
  斯大林有过伟大的贡献,但是,此人在思想上有什么贡献?
  毛泽东后来的《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概括说:斯大林的贡献,就是搞形而上学,违背辩证法,而且还教会了很多人搞形而上学,违背辩证法。
  什么是思想?思想首先是划分,是正确地划分,是细致地划界。斯大林同志不太懂这个,毛泽东说,斯大林康德哲学不过关,德国古典哲学不过关,因为德国打了败仗,他就连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看不起了。
  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有边界——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的洞见,见诸《毛泽东选集》中的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固然提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通篇讲的,是如何区分敌人、朋友与同志,而正是这种区分决定了斗争不是一概的,斗争的方式也不是一概的。
  如果左中右一起打,打了敌人打朋友,打了朋友打自己,这种斗争哲学,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地区分、细致地划界——这才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之要害。
  正确地区分、细致地划界——这是康德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最厉害的地方,这也正是毛泽东超越了斯大林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系统地犯"左"的错误,是从六大开始,最集中地表现是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所谓"左"的错误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扩大化、斗争无边界,把斗争的目标,转向了整党内和阶级内部的"敌人"。
  中共六大决议,根据斯大林的主张进行肃反,杀了毛泽东井冈山的战友王佐、袁文才,毛泽东只能忍气吞声。六届三中全会,王明、博古进行党内斗争,打击了瞿秋白,毛泽东无力干预。江西苏区时代,特别是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本人日益成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对象,他也只能默默忍受。
  "打了左派打右派,打了右派打中派,总之是左中右一起打"——自中共六大以来,毛泽东所处的环境,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就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里,伟大坚强、聪明睿智如毛泽东,他也无能为力,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个人很难改变大的环境。
  进而言之,六大以来的国际、国内和党内的环境,造成了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者的一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说得一清二楚——那就是"极左"。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形成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更把这种性格,定义为"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所谓"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的表现,一个是急躁与极端,期望革命迅速胜利,一个则是小集团主义的争权夺利。
  这个概括是极为深刻的。
  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在于历史和时代的残酷性,在于斗争的极端复杂和严酷性。正是这样极端的环境,迫使人走极端,也迫使人们的思想,走向自己的反面。
  平心而论,在一个血流成河、泪流成海的时代,不斗争,就是死,而在斗争中做到不走极端,这确实是难以做到的。
  什么是"左"?鲁迅说,就是"革命的虚无党"。
  今天的人们常说鲁迅不宽容、狭隘、爱骂人,而且多疑,而鲁迅活着的时候却说,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我想,如果我们身处鲁迅的时代,如果我们就处在他那样严酷的环境下,也许,我们就会理解他的极端、好斗、多疑与狭隘。
  20世纪的革命者、先觉者,难免都是多少有些极端的人,并非只有湖南人是"犟驴子",也不是只有湖北人多疑——极端,就是中国革命曾经的性格,在那样走投无路的时代,革命者中,难得有不走极端的人,难得有真正懂得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人,毛泽东固然曾经是一个。但是,毛泽东却是少数之中的少数,在到达陕北之前,在革命者的队伍里,真的很难找到几个具备毛泽东这种性格的人,毛泽东自己,也真的很难找到与他性格相近的人。
  人们常说——不吃辣子不革命,这是毛泽东的名言,也是他的性格,但是,在革命队伍里,比他更好斗的,大有人在,那些莫斯科来的斯大林分子,尤其如此。在井冈山,在苏区,在长征路上,毛泽东九死一生,那时,他算是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们斗惨了、整惨了。
  一直苦闷,一直感到环境不好,一直痛感无人能够交心、谈话,推心置腹,是因为他一路挨整。
  直到红军长征到陕北。直到他遇到了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直到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这些人从肃反的火坑里拉出来——从此,毛泽东心情大好。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从此,共产党的革命晴了天,走向天高地阔的陕甘宁,毛泽东诗兴大发: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站在黄土高原,毛泽东终于复活了——青年时代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又回来了。
  什么叫落脚点,什么叫转折点?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其最根本的改变,就是环境的改变,所谓的环境,不仅是指此地天高地阔、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而且是指人的环境,是指由陕北性格造成的人文环境。
  陕北人有其独特的性格,那是兼具草原的奔放与中原的保守为一体的性格,是兼具高原的自由与黄土的局促为一体的性格。这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东西一旦混合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不走极端。
  陕北的革命者,是有着这样一种特殊性格的革命者,他们不乏理想,但却更为实际,热爱斗争却又重视人情,坚强但又宽厚,思想很现代,但却看起来土里土气、土头土脑——陕北的性格,就是这样充满了辩证法。
  辩证法,这是中华文明最好的东西,也是在中国西部保存的最顽强的东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革命是斗争,陕北人当然也好斗,但是,陕北人却很少斗自己人,为什么?
  斗争止于乡党,这就是秦政法,是商鞅为子孙后代设立的法的边界——怯于私仇,勇于公斗。
  "百代都行秦政法"——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陕甘宁,重申了这一点。
  陕甘宁是边区,但是,它更是一个"边界",是个思想的边界。
  在这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样告诫中国共产党说:同志们,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个边区,正如他告诫我们党——思想和真理不能没有边界,而斯大林犯的错误,就是斗争无边界,这种错误,中国共产党不能再犯。
  什么是边界?怎么叫有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在无产阶级内部,在革命者内部,在共产党内部进行斗争,不能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式,而斗争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革命斗争不能超出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范围。而在阶级内部,在党内,必须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必须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这是毛泽东的觉悟,或者说,是他反复挨整之后,产生的觉悟。
  关于真理与错误,毛泽东说:有人说我万岁,本人今年52岁,我犯过许多错误,在共产党内,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犯错误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去改正错误。因此,我们的方针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当斗争与宽厚结合在一起,当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当南方与陕北结合在一起,当现代与传统结合在一起——它才表现为中国革命的成熟。
  当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与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结合起来。
  真正的成熟,是思想的成熟——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文明来说,就是如此。
  走向成熟,极为艰难。
  苦难辉煌,反复多次。
  第一需要有思想;第二需要敢于为思想、为真理而斗争、而牺牲;第三,需要清醒地思想,需要具体地、细致地、辩证地思想——需要为思想划出具体的、细致的、辩证的边界。
  重访陕北,重访中国革命,我们能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在陕北窑洞里写作,在黄土高原上演讲的毛泽东,想到了毛泽东思想,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被称为"思想"。
  我当然想把这种"血的哲学"讲出来,但在一本小册子里,这显然是做不到的。有一两个人能因此而会心,有所感悟或感同身受,我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仿佛煤的形成,真正的"干货",不过是那么一小块而已。
  还是开头的话:
  下笔万言,离题不啻千里。
  即使满纸荒唐,也不妨姑妄听之吧。
  锄禾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本小册子是野草,其中有几颗豆苗,只有天知道。
  由它去吧!
  作者简介: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龙兴》等。作品曾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2014年和2018年"中国好书奖",第八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8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文学奖等。著作已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尼泊尔语等多种语言。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编辑:徐吉鹏 冶晓琳(实习)

曲阜是孔孟之乡,曲阜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1996年6月游过曲阜,己过二十六年了,由于年头久远,脑海中只有点滴回忆。瞻仰了孔府,孔林,那时孔庙正在修缮,无缘拜谒,真一大遗憾!曲阜给人的感觉有着浓浓的儒家文化,各个景区都包含1959年,河南女工人跟一小伙谈恋爱,见家长后才知他大伯是周恩来1958年,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九里山钢铁厂成立了三八炼钢炉,又在附近村庄里招收了12位年轻姑娘。其中有一个19岁的姑娘名叫晋菊清,模样清秀可人聪明上进,干起活来毫不惜力,不久就从三1948年和1945年世界风云人物哈里杜鲁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杜鲁门为1945年世界风云人物的原因1945年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广岛和长崎的可怕的蘑菇云。这是一种未来的力量,它既是对未来的威胁,也是未来希望之所在。在这450以人类现在的军事水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子,根据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的,但是他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拿着石头和木棍在互敲第三次世界大战基本不太可能会发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谁都打不起,以人类现在的军视角文章丨毛泽东问叶挺梁山下场为何悲惨叶挺毛泽东与叶挺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晚宴后在菜油灯下促膝交谈。在交谈中,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纵论国内外形势,并向叶挺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1990年,东北一老人拿着课本找到军部我就是课本里牺牲的战士我们小的时候都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无不被当时的画面所感动,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真实的故事,就跟这篇课文有关。1990年2月,位于东北的一户农院里,一家人坐在一起正在为儿子当兵的事着急60。70年代我国的五个第一60。70年代这国的五个第一1。第一个五年计划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间很快进入了50年代。这个年代初期,我们国家处在一个江西和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江东到底指哪里?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战神。他的最后一战,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的东城之战。当时项羽逃到乌江的时候,后面有五千汉兵追杀上来,此时项羽手里只剩下28个人,他把这28人分成四组,每组七个林彪边走边回军礼,自信满满帅气十足,他身后的五位将军都是谁?今天来介绍一张十分珍贵少见的老照片。照片中林彪走在最前面,他一边走,一边向大家回敬军礼。当时的林彪刚好42岁,却已经是百万大军第四野战军的统帅。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自信,目光中满是从毛泽东老同学谭世瑛,因儿子被枪毙上京告御状,结局如何?毛主席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新的时代。毛主席有着高瞻远瞩,他不仅仅在大战略上有着极为深远的眼光,而且,在面对小事情的时候也充满着智慧,让人叹服。毛主席在侯君集和太子谋反,被女婿荷兰楚石告发,他的后代结局如何?侯君集牵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这个案子非常有意思。本来太子李承乾还没谋反呢,就被弟弟李佑谋反案给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李承乾养了一批刺客,其中有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他是李承乾的心腹干将
16岁当连长,不满20岁任副师长,王近山叮嘱不准原配来参加葬礼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王近山中将全国闻名,他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勇猛杀敌,获得王疯子称号,留下了多少传奇轶事。认识李云龙的原型人物一部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李云龙让人印象颇深。而历史上,一名国军女中尉发现饭店爆满,换上旗袍找新四军敌人马上要进攻天择杂谈由原大学教员天择创办,欢迎关注。1940年6月27日,古老的泰州城处于和煦的阳光下,泰州是苏中地方实力派李明扬与李长江的老巢,很多人逃难到此,也使泰州城热闹起来。泰州老街6父亲突然失踪,14年后儿子被省委书记叫去谈话,才知父亲竟是特工1949年建国前夕,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老战友梁明德在电报中说,自己打听到失散了十四年的儿子在安徽青年团中工作,请求曾希圣帮他找到自己的儿子。应老友的请求,曾曹冲绝顶聪明却13岁早逝,真是天妒英才?司马懿他是真的蠢纵观千古,年少时被世人称为神童的孩子似乎结局都不是太好。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便是万千神童中结局不好的代表之一。曹冲六岁以称象的佳话一举成名,并流传至今,但他在十三岁的时候不幸夭折。1948年大战在即,主席为何致电聂荣臻,要他处决抗日名将黄寿发1948年5月,此时正值解放战争关键时刻,而在这一时候,身处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元帅却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主席的电报,只见电报上明晃晃的写着立即处决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应因为全军严重开国大典结束,毛主席两次服下安眠药,醒后向周总理提出2点要求图丨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引言1949年10月1日,这个伟大而又庄严的日子里,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式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没有人能活着离开731部队!简直太残忍了731部队,全名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是日本安排在东北的一支做人体实验的一支部队,他们为了建造设施,烧毁了当地300处房屋,冈村宁次更是提出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55年授衔时,四位元帅夫人被授予军衔,都是谁,担任什么职务1955年,中央为表彰那些对革命有大功的人,实行了军衔制,此次共诞生了上千名将帅,其中就有10位享有元帅级别的最高荣誉,十位元帅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家,他们在革命年代立下了汗马功劳毛主席写给邓小平的亲笔信,42年后,邓小平才偶然收到,感慨万分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不久之后,邓小平前往美国访问,中美双方就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为了欢迎邓小平,美国特意为他准备了欢迎晚宴。在晚宴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到邓小平毛岸英牺牲56年后,刘思齐携子女到朝鲜祭奠,完成自己和主席心愿抗美援朝虽然已经过去71年了,但是我们仍然怀念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烈士们,他们永远留在了朝鲜那片土地上,再也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其中就包括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一1953年毛主席邀救命恩人来京,见人后主席说你不是背我的陈添裕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致电专门邀请了一位农民,希望他能够前来参加观礼活动,可令主席遗憾的是,国庆节之时,此人并没有出席活动,毛主席也并未与其见过一面,这个农民究竟是什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