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时期,大清能打败英国吗?

  毫无疑问,以康熙爷的暴脾气,绝对不会忍耐一个欧洲国家入侵大清王朝的领土。打,一定是会狠狠地还击的。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鸦片战争中英国出动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共投入了60余艘各类军舰,19000余人。前前后后历经两年有余。清政府方面总共投入了大约10~20万兵力。然而清政府却败了,英国军队凭借者伤亡500余人的情况下消灭了清政府2万余人,而且清政府不仅被英军封锁了珠江口同时也封锁了长江口。可以说清政府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他们败给了不仅仅是科技引领下的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武器。更多的是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战斗力,以及朝廷和领军将领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倘若当时的统治者换成康熙皇帝,这位一生征战无数且雄心大志的开拓者、统治者。而英政府也会到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怕是结局会迥然不同。此时的英国才刚刚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基础和军工制造业才处于起步阶段。而康熙皇帝统治下的清王朝正如日中天,大杀四方。训练有素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为这个封建帝国正开疆拓土,战斗力比起道光年间的军队来说,强不止数倍。再加上康熙皇帝的眼界和用人之道。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十分的开明,对于西方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十分感兴趣。倘若与英国能够有此一战。也许敏锐的康熙皇帝能够发现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是如何之高。进而改变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来的重农抑商的国本政策。发展并鼓励商业的进步和变革。倘若真的如此,今天的中国也许就是今天的美国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必须先说一句,历史不能假设 。当然,如果当个游戏来看,我到愿意来说一下。
  我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虽然我认为,近代中国的衰落,罪责不能全算在清朝皇帝身上,而是历史大势所趋 (毕竟,从全球来看,出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只有欧洲,它完全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但是,如果英国胆敢在康熙时期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首先是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对于世界上的新的科学技术,他都非常关注,也愿意学习。我们知道,康熙皇帝一生,学习了西方的人体解剖、人体素描、立体几何、天文测量、水道测量、代数甚至英语。
  康熙使用过的"手摇计算机"
  虽然康熙只是把这些当作奇技淫巧,但是,如果有一天,康熙皇帝意识到西方科技对军事的作用,康熙一定会将其普及的。 康熙曾改进红衣大炮,代表世界先进水平
  看过《康熙王朝》等历史剧的人,一定对当时的红衣大炮记忆犹新。红衣大炮最早是明朝人从荷兰、葡萄牙等国引进的,其实就是原始的加农炮。后来,这种炮被崛起的女真人学习,用于打击明朝。当然,明朝也使用其打击女真军队。清朝夺取天下之后,红衣大炮继续被使用。到了康熙时期,红衣大炮还用来对付三藩,在平三藩之乱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对红衣大炮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康熙二十八年,还将其写入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并不是一味只把西洋武器当作奇技淫巧。 康熙时代,欧洲还很落后
  此外,康熙所处的时代,欧洲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完全开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不是英国,而是"海上马车夫"荷兰。欧洲那个时候,也没有出现钢铁军舰,主要也是以帆船为主。
  其实,直到1840年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钢铁军舰也很少,主要是木制军舰,也没有蒸汽动力。荷兰唯一厉害的就是,在舰船上可以装备足够多的巨型火炮。
  这对于当时清朝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中国人一直不重视海战,更注重陆地防守。当时的火枪呢,虽然欧洲已经有了改进,但是仍旧都是前膛枪,打一枪装一次子弹,所以不可能与骑兵相抗衡。
  其实,我觉得,即使1840年的时候,中国皇帝如果是康熙的话,中国也不会输。为什么?当时英军只有4000人。4000人来本土作战,即使再厉害能有多少战斗力?
  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地方官互相欺骗,忽悠道光。此外,就是英军知道,擒贼先擒王,直接开船到了白河口,直逼北京,吓得道光匆忙同意条款。
  如果是康熙的话,我相信他一定会御驾亲征,与英军拼个鱼死网破。如此来说,英军那是必败无疑。
  会的,有这个胜算!
  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历史架空类的问题,根据题中所说,鸦片战争是发生在康熙年间,而不是让康熙和道光皇帝互换。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鸦片战争爆发在康熙年间,那么就意味着英国人提前一个半世纪开始侵略清朝,那这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清朝能够取得胜利呢?"静夜史"认为:
  1、领导靠谱、制度活跃
  领导靠谱这个很好理解,康熙虽然是少数民族皇帝,但是他非常好学,除了学习汉文化的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跟着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这使得康熙皇帝成为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学贯中西的皇帝。
  这在个人能力上就已经碾压道光皇帝了。道光皇帝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里,居然向英国人问英吉利与俄罗斯有无旱路可通这样的白痴问题。所以领导能力不同决定了这个国家在面对战争时的反应速度。
  如果康熙面对鸦片战争,那么清军仍然会向平定三藩那样彻底消灭入侵者。
  此时,清朝入关不到100年,清朝的各项指标都处于上升期,国家机器运行良好,效率高,所以,在面对外来入侵时,清朝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所以,加入英国在康熙年间入侵,康熙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对来犯之敌进行痛击。而不是从四川松潘千里迢迢调集藤牌兵到宁波参战。1841年,长途跋涉4个月的松潘兵,和在宁波海面等待了4个月的英军打了一仗,就大败而归!
  2、技术先进,战力尚存
  康熙时期,清军的火器装备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火枪已经占有了相当的比例。
  在重武器上,清朝学习明朝的火炮技术,并进行了改良,火炮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三藩之乱期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制造新式火炮。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并进呈《神威图说》一书,介绍了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此后,清朝火炮不断进步,成功造出神威无敌大将军、金龙炮、制胜将军、威远将军等各型火炮近千尊。这些火炮在平定三藩、收复宝岛、抗击沙俄、驱逐准噶尔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到了道光时期,清朝的火器技术已经停滞了很多年,很多大炮还是康乾时期的老样子,很多士兵使用的枪比自己年龄都长,甚至枪龄超过100年的都有,这是清朝火器发展落后的典型案例。
  而西方,以英国为例,火器一直在进步,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技术也未对清军形成巨大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在康熙时期,西方的火器发展更为落后。
  康熙时期,八旗开始颓废,但是相比于鸦片战争时期,这种颓废还是早期病兆,清军的绿营还未败坏,整个清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从康熙创下的丰功伟绩就可以看出清军的战斗力!
  所以,加入议英国人选择在康熙年间入侵,那么他们的命运和英国和沙俄一样,招致惨重的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个人认为,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年间,那么康熙很可能还是会输的,或者说是能够取得惨胜!
  为什么?我们不妨先去了解下雅克萨之战,看看中俄之间的差距!
  1685年夏,清军都统彭春率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这就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此后,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最终被迫俄军投降!这就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两次雅克萨之战虽然都以清军获胜告终,但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强大。正好相反,雅克萨之战其实是暴露了清军武器装备、军事工程和战术思想等方面的落后。
  当时清军所使用的,是在明朝"红衣大炮"基础上稍作改良的大炮。而在单兵火器方面,甚至比明朝时期还差。因此,火力方面,与俄军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且,康熙早就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为此专门组建黑龙江水师,造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共计投入约3000人,第二次也投入了2000余人。
  反观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组成的临时军队450人。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也只有826人而已。
  也就是说,清军所面对的,只不过是少数的俄国远东开拓团而已,还不是俄国的正规军。而与同时代的西欧相比,俄国其实已经算是很落后的了,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在西欧,严格来说还不入流,如果不是俄国体型庞大,早被西欧列强给打趴了。
  雅克萨之战期间,俄国还处于落后的农奴时代。直到战后10年(即1697年),俄国才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逐渐学习西欧 先进的技术,开始逐步走向振兴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俄国,他们的一支开拓团却仍能够在边远的远东,与全盛时的清朝开战。清军军备上落后,可见一斑!
  所以,如果康熙时期便遇到鸦片战争这样烈度的战斗。一支两万多人精锐的英国军队,也是够清军受的了。
  当然,康熙绝对比后来的道光有骨气和斗志,而且当时的清军战斗力也还是在线的。因此,清军坚持打下去,艰难取胜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这得付出相当巨大的伤亡,才能勉强击退英军。
  这就如同当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样,自己损失的兵勇,可是数倍于荷兰人的,才最终将荷兰人赶走。(天主教传教士利胜在《多明我会在中华帝国之业绩》中特别提到,郑军将士亲口告诉他,大约有9000郑军和632名荷兰人死于整个战役中。)
  如果英国在康熙年间发动鸦片战争,那么毋庸置疑,中国肯定能够打得赢,为什么这么说,不要忘了当时的中国还有戴梓和南怀仁这两大牛人。
  戴梓剧照
  如果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不排除初期可能暂时不是英国对手,但是康熙帝会受人如此欺负吗?肯定不会,那么戴梓的命运极大可能就会被改写,那么中国的武器水平,那基本上就可以碾压英国了,毕竟戴梓的二十八连珠火铳可不是当时的英国人能够抵挡的,还有他的子母炮,威力巨大,加上他的其它发明,足以在火力上对英国人压制。
  而南怀仁此人更不用说,虽然他在火器上的成就和天赋要比戴梓差一些,但是可不要忘了他的身份,传教士,精通多国语言,所以在对付英国的时候至少不会对英国抓瞎,一无所知,毕竟知己知彼才能所向无敌。
  虽然这两人关系可能不太好,在这种战争关头,凭借着康熙帝的能力还是能够处理分配好两人的职责的,再加上清朝依旧强大的八旗,贤明强势的君主,清朝是很有可能打败英国,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前睁眼看世界,走上君主立宪制,当然了,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也还真不一定就能实现,不过,打败英国人应该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以康熙皇帝的暴脾气,鸦片战争后估计西方列强就得集体趴窝了。鸦片战争地以弱胜强
  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哪一边弱哪一边强呢?实事求是的讲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帝国还真的不弱,相对而言那些入侵者才是弱得不能再弱的敌人。
  而之所以那些入侵者会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大清帝国对他们的轻视,另一方面也是决策层的诸多失误,当然更重要的是突如其来的各种新式武器,实在是吓跑了一部分清朝子民。
  在这种情况之下,鸦片战争自然而然也就呈现出一面倒的姿态。但是我们不妨仔细查看一下,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当中究竟有多少兵力参与,又究竟有多少的死亡人数呢?1840年到1842年的第1次鸦片战争
  第1次鸦片战争发生在道光20年的时候,当时的英政府拿着一个借口来威胁大清帝国,这个借口就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决定派出自己的远征军侵华。
  而根据当时的史料分析,英军一共有47艘军舰,陆军一共有4000人。这些人陆陆续续地到达广东之后,展开了第1次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中英双方之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称之为南京条约。第2次鸦片战争
  公元1856年到公元1860年长达4年的时间里面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而这一次鸦片战争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及部分条约。此次战争的最直接明显的变化就是清朝因此失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里我们拿出一组数据,当时的英法联军只有18,000人,而正是这18,000人竟然直接攻占了天津,在1860年的9月份的时候,英法联军总计也才8000多人,这些人就能敢直接攻打北京。
  此次战役的最终结果就是3万清军伤亡过半,而英军的死亡人数为2人,法军的死亡人数为3人,英军的受伤人数为29人,法军的受伤人数为18人。康熙皇帝的暴脾气
  康熙皇帝出生于1654年,死亡于1722年,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任皇帝,我们都熟知的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这些基本都属于康熙皇帝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号,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以说康熙皇帝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面对磨难的时候,他始终秉持了一句话,那就是:你可以不服我,但是你要是不服我,我就会打你,打到你服为止。在康熙年少的时候,还完全不是鳌拜的对手,就敢直面鳌拜,最终把鳌拜给捣鼓了下去。
  而在康熙皇帝执政中期的时候,又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是在康熙20年,1681年。
  好不容易平定了三藩之乱,东南方一些地方又开始搞事情,在平定了明郑政权之后,紧接着又和北方的沙俄干起来了。和沙俄一个劲地捣鼓,捣鼓来捣鼓去,捣鼓出来了尼布楚条约。
  一直有人认为康熙签订的这个尼布楚条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清帝国的利益,实则不然。这个时候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对于大清帝国巩固东北地区的控制有着极其明朗的好处和便利性,而且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签订的条约。至于尼布楚条约后期的一些改变,以及后期清朝面对的一些恶劣形势,其实已经和康熙管理没有太大关系了。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噶尔丹又开始不老实起来,康熙皇帝一生三征噶尔丹并且取得了战略性的会议胜利。取得战略性胜利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络蒙古各部落创立了多伦会盟。自此开始蒙古的各个部落都以清帝国为马首是瞻,在政治上康熙皇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处在一个谁不服就灭谁的状态。
  但也正因为如此,康熙早今年太过于能干了,又或者因为一些其他情况导致康熙皇帝在执政到后期的时候呈现出明显一种懈怠的感觉。除此之外,更加严峻的就是众多皇子的随意废立,尤其是那个太子,虽然排名老二,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太子。
  闲着没事废了立、立了废,折腾三次之后,周边的一些皇子们也都认为有乘可机。为康熙皇帝执政后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最终雍正皇帝都顺利上位给大清帝国再次续了命。历史启示录
  相对而言,康熙不但勇猛过人,而且胆量和着实都远强于清朝后期的几位皇帝。事实上,甭管是第1次鸦片战争也好,还是第2次鸦片战争也好,对于大清帝国的打击根本不严重。
  当时的大清帝国以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断绝西方帝国列强的一次次入侵还是有一定概率能赢的。但是奈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从上到下的战略决策失误,反而给了其他帝国以可乘之机。而如果以康熙皇帝当时的状态来看,估计那些帝国也不敢过来找事儿。
  关注我,每天五个趣味小问答,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很遗憾,还是不能,依旧会一败涂地。要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了,可不仅仅需要皇帝一人便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既倒,例如拿破仑就是最好的例子,上演了一出滑铁卢。诚然,康熙帝不是一个软柿子,受到多人的追捧,但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而非领导者的厉害与否。况且,这段历史也没有发生,只是纯粹假设而已,理应符合基本的认知逻辑吧!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浪潮扩散开来,不断覆盖于世界各地,进而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究其原因,无疑是大航海发展的结果,以及殖民扩张的推波助澜,才造就了西方世界的彻底崛起。与此同时,满清八旗倾巢出动,在吴三桂的带路下,入主了中原,并逐渐统一了全国,开启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满清与西方相遇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双方如何接触,却是历史已经给了答案,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较量,谁胜谁负,一不用多说,岂是人力所能回天的,毕竟康熙帝不是上帝,主观能动性更决定不了客观实在性,仅此而已。
  而纵观双方的发展轨迹,就更可见一斑了,直接渐行渐远,丝毫不带玩的。先说满清王朝,与历朝历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封建专制王朝,以小农经济立国。再说英国,满清入关不久,发生了国王被送上断头台的历史一刻。又满清统一台湾后,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基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然与满清王朝有了本质的区别。显然,双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使得满清渐渐落后于人家了,追起来别说有多吃力了。
  当然,彼时的英国没有能力跑来,与满清一战。一方面,英国国内刚刚稳定,急需大力巩固革命成果,没有兴趣对外扩张,尤其面对的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使是个花架子,但得不偿失啊。另一方面,英国更没有能力,远渡重洋,与满清进行深入的交流。盖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没有雄厚的实力作为支撑,完全消耗不起。因而,康熙时期爆发鸦片战争,假设的太过了,有些吹捧康熙之嫌,就当娱乐好了,当不得真。总之,一旦历史提前,那说明各方面发展的都不错了,即英国有能力远渡重洋,来与满清扳手腕了。如此,要是满清还是那副现状,不去根本改变,仅仅靠康熙的英明神武,恐怕历史的悲剧会提前上演,而康熙也不在是哪个康熙了。
  如果没有如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说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可以打败任何一个敢于侵略我们的国家。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看看康熙在位时间到底是哪一年…
  康熙是满清入关之后的第2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换时间最长的皇帝。
  公元1662年到公元1722年,他执掌大清王朝达61年之久。
  61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波澜壮阔的大事件。
  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期间发生了擒鳌拜、三番之乱、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等。
  到康熙后期,整个天下已经完全在大清国的掌控之下了。
  相对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道光,康熙堪称是久经考验,不知道比鸦片战争时期的道光帝高出哪里去了。再看一下同时期的英国是什么样子。
  英国崛起于16世纪末期,17世纪初才逐渐拥有和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能力。
  康熙继位的第3年,英国正在和荷兰进行第2次英荷战争。
  这场战争英国共动用了139艘军舰,21,000名士兵、4200门主炮,付出了超过1.4万人伤亡的代价,以至于把英国人打出了心理阴影,赶紧和荷兰人签订合约结束这场战争。
  所以,康熙继位之初英国人是没有能力入侵清朝的。
  除了在海上和荷兰人争霸,如果英国人这个时候试图入侵大清王朝,还要考虑到距离本土遥远补给线过长的问题。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是依靠印度作为后方基地。
  可是在康熙年间,不仅海上霸权还没有从荷兰人那里夺来,更有甚者,印度正在激烈的抵抗英国人的殖民。
  康熙年间,英国刚刚在孟买建立贸易据点。
  此时,莫卧儿帝国还没有被推翻,经常和英国殖民者爆发战斗。
  显然,相对于1840年时期的英属印度,康熙年间印度并不具备给英国远征部队提供一个稳固的大后方的条件。
  所以,英国远征军如果在康熙年间入侵大清,他们持久作战的能力和军队的规模必然要远远低于1840年,估计最多也就能开过来三五千人,并且还要依靠掠夺大清沿岸的村庄城镇来作为补给。
  甚至有可能占领澳门,把这里作为海军基地来使用。
  入侵的时间应该是到了康熙后期,此时大清帝国有一支规模还算不小的水军部队,当年是为了收复台湾来使用的这支部队,有数百艘战船,虽然每艘战船的排水量相对于英国远洋军舰还是比不了的,几百艘对付他们十几艘,就算是赢不了应该也能让英国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那么,如果英国在沿海掠夺。
  康熙还可以再次实行禁海政策,让沿岸的老百姓向内陆撤退二三十里也就是了。
  如果英国人占领澳门,正好康熙可以命令十三阿哥作为大将军王南下攻打澳门。
  水陆并进,很有可能将英国远征军围歼于澳门这个地方。
  即使英军修筑坚固的堡垒,将意味着一场持续时间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的围城战。
  到头来,英国远征军还得战败。以当时英国的国力,如果在远征大清的时候损失5000兵马对该国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事件。
  在大清的失败很可能会影响到英国海洋霸主的争夺。
  第2次英荷战争打了将近两年半,英国人阵亡7000余人就打不下去了,不得不赶紧和荷兰人签订合约。
  第3次英荷战争打了一年零10个月,英法联军总计才阵亡2000人,就不得不草草的结束了这场战争。
  所以,如果在在此期间英国人在和大清作战的时候阵亡5000人。
  那就等于他失去了发动第三次英荷战争的能力,对英国与荷兰人争夺海上霸权,与法国人争夺北美大陆都是非常不利的。
  说起和法国人争夺北美大陆,七年战争期间英军在北美地区也只不过是阵亡了3000余人就把法国人从这里赶跑了。
  所以,如果康熙年间英国人入侵大清王朝,很可能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因为损失过大,把海洋霸权让给荷兰,把北美大陆让给法国。
  这样一来,英国人就只好把主要精力放到开放澳大利亚上了。
  那么,今天澳大利亚人口应该不至于只有2000多万,考虑到英国人过早对这里进行开发,发展到今天人口至少达到一个亿。
  至于北美,将会建立起一大批法语国家。
  所以,如果康熙年间英国入侵大清王朝,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我觉得毫无压力,先对比下17世纪清朝和英国在军事上的对比。
  康熙在位期间是17世纪,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欧洲虽然可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大清,但是在军事实力并不如清朝高出多少,欧洲在武器装备在火器上普遍使用的是燧发枪,燧发枪的成本较高,火力也不太强,比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后膛枪可以讲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如果在陆地作战,凭借康熙年间的清军,军队没有腐败,不吸鸦片,士气战斗力都很强,打几千人的英法军队,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绝对不会出现清末英法列强长驱直入犹如无人之境的情况,八里桥被打的全灭的情况。其实可以参照雅克萨之战,17世纪沙俄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是公认的欧洲强国,虽然清军是几千人打几百人以多胜少,但是最终结果是打的沙俄几乎是全灭的战绩,我想17世纪就算是英国在大陆作战,估计也是这样的结果。再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19世纪那样弱鸡的清朝,在中法战争还给法国揍的内阁倒台,孤拔战死的结果。
  在海上,英国17世纪使用的是木质军舰,和清朝一样,此时清朝正值收复台湾的前后,对海上作战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造船技术、战术及火炮上不如英国,但也不会出现像鸦片战争那样够不到英舰的情况,就算打不过,也不会那么容易屈服,英军上不了岸,断其补给,迟早还是撤退的结果。
  再说17世纪的清朝统治者是康熙,康熙在国内外那是公认的大帝,日本人称呼康熙为"上国圣人",英法德美都对康熙给予高度评价,康熙是清朝少有的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皇帝,主动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讲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
  只是清朝在康乾盛世中,自满意得,打遍周围无敌手,一圈尽是附属国,自诩天朝,逐渐与欧洲拉开的距离,到了19世纪,就这清朝的腐败,八旗的堕落,装备的落后,就算是康熙在世也是一个惨败二字。但在17世纪,本土作战,英国还真入侵不了中国。

老汉花大半生寻找失踪78年的爷爷,学会上网后,才发现爷爷是特工在星火燎原的革命年代,多少仁人义士前仆后继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当中。而因革命任务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改名换姓,隐姓埋名,甚至对家人都避而不谈,瞒着家人秘密进行革50年前北京地铁为何秘密修建?周总理不单为交通,更为战时防备建国以后,北京正式成为中国的首都,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建设活动,其中最令人惊诧的便要数北京地铁1号线,它是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当时国家一穷二白,为何还要把地铁的事安慈禧死后若光绪掌权大清会如何?灭亡是注定的但撑个20年不成问题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去世。关于他们的死因现在已经有了定论慈禧是病死的,光绪帝是被慈禧毒死的。慈禧死后三岁的溥仪继位,但大清王士兵不打仗也会吃粮草,可为何一打仗,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况?攻战线长,运输困难守断粮道,无米下锅不是粮草不够问题,而是运输问题。现代中国那个城市发生灾害物资运输调配也是个大工程,放古代更是困难重重。不打仗的时候军队是不动的,只要有固定的粮食江姐孙子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娶了奶奶战友的孙女,不忘奶奶遗志1948年6月,被人们称作江姐的江竹筠在重庆万县被捕,随后被关于渣滓洞集中营中。在狱中的江姐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拒不交代我党潜伏山城的地下工作者名单,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毅不屈。临不忘七七事变铭记之后更应警醒,何为人间正道来源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王岸1937年7月7日,一声清脆枪响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拉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序幕。回看近代中国,战争何其频繁,苦难何其深重!自妲己墓在河南问世,揭开她的真面目时,专家背了3000年黑锅我们对妲己的印象,更多是在电视上知道的,在荧屏中妲己就是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妲己过于美丽,将纣王迷得神魂颠倒,反正妲己叫他做什么,都不会抗拒,很快纣王慢慢荒废政事,变成实打实汉朝故事名将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生父郑季,是平阳侯曹寿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甘肃出过哪些名将?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汉武帝在甘泉宫突遭匈奴突袭,卫青冒死救驾,却为何反被罢职呢?如果知情不救而武帝又侥幸逃过一劫的话,卫青就是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卫家满门难逃一劫。违反动兵制度其实也是谋反大罪,好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令到武帝相信卫青是忠心的,否则卫家还是难逃一民勤县是匈奴人吗?简单点说,民勤人跟匈奴人并没关系,汉以前由于石羊河水量充足,这里水草丰美,宜草宜牧,是匈奴人主要的牧场。自霍去病击败勾奴以后,这里成为汉王朝的边塞要地,筑有长城,长年驻军。至明朝初
二战史五卷二部28欧洲人民抵抗运动第二十八章欧洲人民抵抗运动在本卷的第二部最后,我们还要展示一下世界大战另一个组成部分敌后人民的抵抗运动。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随着反法西斯胜利进军的展开,欧亚人民的抵抗运动和敌后破防!当特等功臣不再是证书上的一段简介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王学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子弹贯穿脸部后仍奋力扔出手榴弹双腿被机枪打折后为了不被俘虏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跳入悬崖壮烈牺牲年仅25岁时隔多年王学风的家属辗转找到安徽缅甸为什么不能统一?缅甸相对还是统一的,题主说的无法统一应该是指缅甸若开邦罗兴亚人问题,小国乱像的背后都有大国的影子。当初美国一心扶持昂山素姬,企图以颜色革命方式拿下整个缅甸。然而,昂山素姬掌权后,并解读雍正王朝第五期清还国库欠款的期限,只剩下最后的三天了,可是十成中,只有三成的人还了欠款,剩下的七成,四阿哥胤禛只得带着人挨户追讨了,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是无奈之举,可是,在我看来,他这是有意为之,前1966年河北老汉因一头驴蒙冤,致信邓小平请老政委帮帮忙1966年,河北唐县一户人家突然传出了一阵争吵声,一群人围着一个老农,大声喊道你就是故意把毛驴弄死的,你要赔!老农无奈地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们家这么穷,我哪赔得起呀!但其他人还是男子自称皇族后人,竟然还想要回老宅故宫?!可笑至极虎年有娱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些人如果真的太不要脸,那也真是天下无敌。大清距灭亡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居然还有人自称是纯正的多尔衮后人,还自称是嫡孙,更大言不惭的想要回故宫蒋经国当年为何不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蒋纬国真的不是老蒋的儿子?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老蒋迁台之后,完成了传子部署,所以后来我国台湾在蒋氏父子手中经营长达几十年,但是蒋经国于1988年突然病逝之后,接位的人是李D辉,而不是他的儿子。按说蒋经国抗美援朝韩军被打得那么惨,为何少有大规模向志愿军投降?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时期,面对我志愿军的猛烈打击,南韩军经常一败涂地溃不成军,然而奇怪的是,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吃败仗,韩军却几乎从没有在军官带领下成建制向志愿军缴械投降的案例,要知李自成起事下大明史崇祯失国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明廷认识到在民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起义军攻克京城,崇祯帝自缢殉国,为何许多大明官员投降了?公元1644年前后,在西安建立了政权的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东征。由于这个时侯明朝大势已去,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所以起义军很快便攻克了京城。京师陷落后,拒绝迁都南京躲避敌人锋芒的崇祯皇帝已大明王朝1566严党最后关头为什么敢只分给嘉靖一百万两白银?明朝嘉靖皇帝后二十年潜心修道,他将国事委托内阁掌管,除了御前年度财政会议外,内阁大臣很难与皇帝平心静气坐到一起共商国是,嘉靖皇帝平时主要靠司礼监太监们充当耳目监管内阁文武百官,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