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普鲁士和德意志是什么关系,现在德国人自称普鲁士人还是德意志人?

  问答也来个三连。补上普鲁士这一环,德国历史这个话题,就算讲完整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普鲁士是万恶之源。万恶之源,基本代表了西方世界对普鲁士的观感。从一战到二战,德国都是战争的策源地。即便如此,大家也不能彻底否定整个德国和所有德国人。于是,普鲁士就成了最终清算对象:这家伙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
  英国人只是说说,而苏联人则身体力行。进军的德国的时候,苏联红军的一个明确任务,就是铲除普鲁士的历史记忆。所以,不仅普鲁士境内的古老庄园要被毁掉,就连贵族世家的祖坟也要铲平。其中,还包括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祖坟。
  但是,苏联人觉得还不彻底。
  二战后,苏联要求德国必须把普鲁士首任国王的加冕地,即哥尼斯堡,划给苏联。在彻底改造后,哥尼斯堡变成了一个纯俄罗斯城市,即加里宁格勒。这个哥尼斯堡还是大哲学家康德的故乡。但现在,它已经不属于德国。
  欧洲人在感情上恨死了普鲁士,苏联人在行动上清算了普鲁士。杀人不过头点地。到这个时候,普鲁士的悲惨命运总该有个终点了吧?
  并没有。
  1947年,苏联和西方世界联起手来,共同宣布: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并不获承认。
  自此之后,世界再无普鲁士。
  那么,对于普鲁士,德国人又是什么观感呢?
  普鲁士与德国的关系,有点儿类似于战国以后的秦国与天下的关系。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天下人都恨秦国、也恨秦人。于是,秦国灭得最彻底。后世关于秦国和秦朝的批评,也最激烈。
  普鲁士在德国就是这个待遇。
  简单说,不仅欧洲人、苏联人对普鲁士欲除之而后快,而且德国人自己对普鲁士同样视如仇雠。甚至,这种感情基调还是穿越时间维度的存在。
  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就特别不喜欢普鲁士。战后德国成长起来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则直接把普鲁士等同为军国主义,认为普鲁士与希特勒一脉相承。
  那么,是不是因为德国人输掉了二战,所以才把罪责和怨恨推给了普鲁士?
  实际上,在一战及以前,普鲁士的人设就不怎么样。
  《他们已不再变老》这部纪录片,以众多英国士兵的口吻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的一些话,特别值得玩味。
  在见到德国战俘之后,英国士兵说,"很多德国军人其实并不坏,非常友好"。
  这是一种不带成见的客观评价,但接下来的口风就变了。
  "事实上,其中一些巴伐利亚人是非常正派的人","巴伐利亚人和萨克逊人,他们是德国人中比较文明的,可能因为有英国血统吧"。
  不是所有德国人都很友好,而是巴伐利亚人和德国的撒克逊人很友好。那么,普鲁士人呢?
  "之前,有个德国伤员,应该是巴伐利亚人,我们(英国士兵)对他很好,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他甚至也开始咒骂普鲁士人"。
  不仅英国人咒骂普鲁士人,而且连德国俘虏也跟着英国人咒骂普鲁士人了。
  "我们前方遇到(德国的)撒克逊人,甚至会提醒我们,要跟他们换防的是普鲁士人。他们憎恨普鲁士人。普鲁士人就是一群残忍的混蛋"。
  这时候,你会发现:一战战场上的德国士兵未必恨英国人,却特别恨普鲁士人。
  所以,对于普鲁士的恨,是不分地域的。而且,还是穿越时间的,现在是这样、以前是这样;二战后是这样,二战前是这样。
  但正如"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一样,现代德国的统一框架和底层精神,恰恰源自普鲁士。从德国自身的历史来说,普鲁士必须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普鲁士实现了德国统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你只能说那是一个德意志地区,而不能说是统一的国家。正是因为普鲁士崛起了,德国才实现了统一。是普鲁士人统一了德国,建立了现代德国。有了这个历史事实做背书,普鲁士的地位就不能被忽视,也无法被撼动。这就如秦国和秦朝不能被忽视一样:大一统加中央集权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政治早熟、建立了"现代"国家。这个历史路径是从秦朝开始的,而不是从汉开始,更不是从周开始。
  其次,普鲁士奠定了德国的底层精神。今天我们对德国人的总体印象,即德国的民族性,比如守时、尽职、讲效率、组织性、纪律性,等等这些都源自普鲁士,而不是巴伐利亚、符腾堡等南德地区。一盘散沙加分崩离析的神圣罗马帝国,更不会涌现出这些东西。正是因为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才把自己的这些特质变成了德国的特质。
  所以,追溯德国特质的形成,一定要从普鲁士身上寻找答案。
  普鲁士的源头,不是某个部落,也不是某个贵族,更不是某个地区,而是条顿骑士团。这是一个宗教性的封建军事组织。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军事组织。军事组织的纪律性,天然成为这伙人的精神气质。
  同时,条顿骑士团,还是一个宗教性的组织。所以,宗教对它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当时,宗教的最大影响就是十字军东征。这是来自罗马教会的呼召:你们要向东殖民,去征服和改造异教徒。条顿骑士团,自当义不容辞。
  正是在向东殖民的过程中,条顿骑士团从一个宗教性的封建军事组织,发展成一个统治17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00万人口的准国家组织。在诸侯林立的欧洲,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体量。
  但这时候,条顿骑士团还听命于罗马教会。
  随即,马丁•路德掀起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当时的骑士团大团长,亲自去拜见了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议下,骑士团改为世俗国家,正式与罗马教会决裂,建立了普鲁士公国。
  之后,普鲁士成为新教在东北欧地区的桥头堡。新教在这个地区的第一场布道,就选在了普鲁士的哥尼斯堡。
  到这个时候,普鲁士的两个底层精神来源,也就出现了:一个是骑士团,一个是新教。骑士团的纪律、苦行、协作和尚武,新教的理性主义和彻底性,共同注入到了普鲁士的民族特质之中。
  而向东殖民的过程中,普鲁士越来越远离欧洲的文明中心罗马,而越来越接近斯拉夫文化圈。所以,远征的艰苦和征战,斯拉夫人的坚忍和服从,又对普鲁士进行了一种"深入灵魂"的改造。
  骑士团、新教、远征和斯拉夫,以及远离罗马,等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普鲁士。你不能说普鲁士是罗马的,因为它远离罗马;你也不能说普鲁士是传统的,因为它改信新教;你也不能说普鲁士是世俗的,因为它来自骑士团;甚至,你都很难说它是德意志的,因为它的发展历程独树一帜。
  歧视源自选择,选择源自不同。一个与众不同的普鲁士,也就难免遭遇各种歧视和非议了。
  而接下来,普鲁士还要继续与众不同。
  近代欧洲之所以崛起,一是因为资本主义,二是因为理性主义。资本主义砸破了封建枷锁;理性主义砸破了宗教牢笼。
  但,普鲁士的崛起路径不是这样。具体而言,普鲁士崛起主要有两个可见的支点,和一个贯穿其中的逻辑。
  第一个支点:官僚制。
  从理性主义生长出了现代国家。而现代国家的标配就是官僚制。权可认为这是欧洲现代化的一般路径。
  这里所谓的官僚制,你完全可以认为是中国早在秦朝就建立的官僚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政治秩序的起源》所说,"中国比希腊和罗马更值得关注,因为只有中国建立了符合马克斯•韦伯定义的现代国家。中国成功发展了统一的中央官僚政府,管理众多人口和广阔疆域。"
  普鲁士建立官僚制的过程,更接近于中国战国时代的秦国。
  三十年战争打完之后,继位的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立即着手建立国家常备军。为什么刚打完仗就要建立常备军?
  因为竞争激烈。
  三十年战争期间,新教和天主教的军队把德意志当成了主战场,在这里反复冲杀。后期,外国军队开进普鲁士的时候,首先遭遇的不是敌人,而是饥饿。因为普鲁士已经俨然被动"坚壁清野"了,很多地方被杀成了无人区。
  所以,为了生存,普鲁士必须建立常备军。接下来就是一条类似于秦国变法的连锁反应:为了养活常备军,就要收税;为了收税,就要建立官僚制。于是,一个专业化、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就在普鲁士诞生了。
  我们一般认为德国人的效率高,实际上不是德国的人效率高,而是德国的国家效率高。而德国的国家之所以效率高,就是因为官僚制。有了专业化、体系化的官僚制,你才能效率高,才能集中力量干大事。
  从秦战国到秦朝,也是同样的逻辑链条:因为竞争激烈,所以要整军备战;因为要整军备战,所以要集中资源;因为要集中资源,所以要革新国家组织模式。而革新的国家组织模式,就是官僚制。
  同时,普鲁士的一些做法,完全就是秦政秦制翻版。比如搞基础设施建设,开运河、修桥梁;比如搞统一币制,建立全国性的邮政系统。这与始皇帝驰道天下、统一度量衡如出一辙。秦朝对农业生产高度干涉,甚至播多少种子都要规定到法令中。而普鲁士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则强令全国百姓吃土豆、种土豆。为了保护水土、促进农业,普鲁士规定农民在结婚之前必须种满12棵树。这种精细化的官僚操作,你在传统欧洲,甚至近代欧洲,都很难找到类比的对象,却都可以拿来与秦国类比。
  近现代欧洲国家的崛起路径,应该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思想觉醒,然后自下而上、自我组织的社会运动,最后逐渐实现了现代化。而国家仅仅负责完成最后一环。英国和美国就是这套标准流程。
  但普鲁士的崛起路径则是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国家是监护人、国家是推动者、国家是组织者。自上而下,就是普鲁士的发展特征。
  德国的统一和强大,完全是普鲁士模式在整个德意志地区的广泛溢出。而最高效率的溢出方式,就是战争。民族主义成形于法国。拿破仑打遍欧洲之后,民族主义就溢出到了整个欧洲大陆。这套逻辑同样适用于普鲁士和德国的统一。所以,理解普鲁士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普鲁士军队。
  第二个支点:普鲁士的军队。
  "其他的国家是拥有一支军队,但普鲁士却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但是,法国有拿破仑的军事政变,英国有克伦威尔的军事革命。然而,普鲁士的军队,却从未发动过政变和革命。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普鲁士的军队,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为军国主义。
  军队在普鲁士的地位,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军队要么走在国家的前面,成为改革的急先锋;要么走在国家的后面,成为保守的反对派。
  普鲁士的军队属于前者。
  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要建立普鲁士的国家常备军。于是,有了官僚制的连锁反应,即:为了养兵,必须收税;为了收税,必须用官。
  但官僚制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结构转型,所以这个连锁反应缺少了重要一环,即:普鲁士怎么搞定反对派?怎么才能把权力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官僚手中?
  实际上,这就是政治集权的问题。在秦战国,主要是通过商鞅变法实现的。而在普鲁士,则主要是通过军队来实现的。
  因为三十年战争打得实在太惨,还因为普鲁士处于四战之地,所以必须打造统一的国家军队。这是基本共识。但军队建立起来之后,应该由谁指挥?如果由贵族来指挥,那还不如不没有。所以,军队要由君主来指挥。到这一步,还是商鞅变法的套路。
  但是,接下来则出现了分叉:政府官僚制、军队尚首功,然后干废贵族,这是秦战国的路子;而普鲁士则是让贵族加入军队,担任军官和君主的侍从。贵族被普鲁士的军队吸收了。所以,普鲁士的军队成了国王和贵族间的联系纽带。
  军队在普鲁士很重要,但普鲁士的军队为什么能打?
  军队优先,一直是普鲁士的国家传统。脉络之下还有脉络、地基之下还有地基。而普鲁士最深的脉络和最底的地基,恰是条顿骑士团这个军事组织。所以,军队优先也就不奇怪了。这个路径依赖一旦确定,普鲁士军队就只能越来越重要,直至被打造成欧洲的样板军队。
  制度再先进,也要靠人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士兵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跟那个大选侯同名,但不是一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鲁士是个奇葩,"士兵国王"则是奇葩中的奇葩。
  "士兵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完全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而这种吝啬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母亲,都忧虑这个吝啬孩子将来会怎么当国王。果不其然,当了国王之后,这家伙堪称吝啬到变态:各种排场花费一律砍掉、全国财政亲自审查。在花钱这件事上,"士兵国王"要多认真有多认真。
  但唯一例外的就是军队。
  对于军队,"士兵国王"不仅肯花钱,而且花大钱。就是在他当国王期间,普鲁士的军队从3.8万人扩张到8万人。在当时,普鲁士的总人口在欧洲排在第十三,而军队数量却能排进前五。如此规模的军队匹配如此体量的国家,必然导致畸形的财政安排。普鲁士的年财政收入是700多万银币,却竟有600万花在军队上。所以说普鲁士是军队拥有国家,一点儿也不过分。
  接下来是腓特烈大帝,他高度重视军队的技能和军队的精神。军事演习,就是腓特烈大帝率先开创的。通过平时的军事演习,普鲁士军队不断磨练军事技能,提高了战术水平,脱胎为欧洲的样板军队。同时,腓特烈大帝还把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注入到了普鲁士军队,强调军队不是为国王打仗,而是为国家打仗。
  真正检验普鲁士军队的,当然是战争。七年战争期间,作为英国的同盟,普鲁士独自面对法、俄、奥三大强国。普鲁士的人口是500万,法、俄、奥的人口是8000万。但就是在这种悬殊对比的情况下,普鲁士硬是扛到了最后。
  除了腓特烈大帝的明智指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普鲁士拥有一支堪称欧洲样板的军队。普鲁士的军队,成就了腓特烈大帝的威名。
  但是,1806年,普鲁士遭遇了真正的劲敌。这个劲敌就是拿破仑。在耶拿会战中,普鲁士的样板军队一败涂地。战败之后,领土被割走一半,军队由20多万人裁减到4万2千人,而且还要赔款一亿两千万法郎。
  但60余年后,普鲁士的军队一雪前耻,六个礼拜就将法国打到投降。而且,普法战争后,普鲁士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强大的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那普鲁士是怎么重新崛起的?
  一个逻辑:自上而下。
  从普鲁士的官僚制到普鲁士的军队,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运作特征。那就是普鲁士一直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而创新和改革的方式一直是自上而下。
  英国、美国,甚至法国,这些国家的近现代化方式,都是自下而上的。但普鲁士是自上而下,也就是国家主导、国家推动。
  耶拿会战后,普鲁士痛定思痛,立即着手分析原因、实施改革。
  普鲁士军队的战败原因,不是自己太差,而是对手太强。但对手的这种强,不是质量和数量的强,而是结构的强。样板军队的普鲁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排队枪毙"的线式战术发挥到了极致。普鲁士的军队能够组成密集队形,然后一枪不发地压向敌人,在接近敌人后按照命令统一开枪。这是普鲁士的优势,却在耶拿会战中成了劣势。
  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这就是拿破仑的战争三板斧。可能未必管用,但炮兵出身的拿破仑则把炮兵运用发挥到了极致。(PS:法国的炮兵学的是普鲁士,但进行了重新编组,能够灵活在战场上移动,能够有效支援步兵)所以,密集队形的普鲁士军队一旦遭遇法国炮兵,就是一场灾难。
  同时,拿破仑创造了师一级的军事单位。师这一级,不仅能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能够更为灵活的独立部署。这时候,法国军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师组成的模块,排兵布阵成了拼图游戏。而普鲁士的军队结构,却仍然是几十、上百个营隶属于一个统一的大兵团。在战场上,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也就立见分晓了。
  此外,法国主要是革命军队,训练时间短、士兵不专业。所以,法国直接放弃了密集队形的"排队枪毙",而是组成了各种小而灵的作战队形,横队、纵队、散兵应有尽有。在配合上炮兵以及师一级的战争模块,法国打普鲁士,就成了高维打低维。
  但是,这些原因属于后视之明。当时的普鲁士未必能够找到。普鲁士只能看到海面上的冰山,所以改革只能从看得到的地方着手,诸如成立统一的陆军部、开放军官团以及设立军校等等。
  但是,这些改革统统没用。因为根本就没有落地。但是有一点改革却发挥了作用,那就是:拿破仑的军队怎么干,普鲁士的军队就怎么改。
  1813年莱比锡会战中,打头阵的普鲁士的军队就是按照法国军队的方式,再一次迎战拿破仑。战后,甚至连拿破仑都说:"这帮畜牲已经学到一些东西了。"
  但是,普鲁士学到的,还不止如此。拿破仑首创了师一级军事单位,而普鲁士则首创了参谋部的指挥幕僚机构。
  大兵团作战,往往依赖将军的聪明睿智。所以,才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说。但是,一个人再怎么睿智,也无法如臂使指地指挥庞大规模的军队。军队超过一定规模,将军不仅点不过来,而且也指挥不过来。比如莱比锡会战中,法国军队有18万人,但有一半以上的军队没被指挥到,也就没有发挥作用。所以,只有专业化的军事幕僚组织,即参谋部,才能指挥得动大兵团。
  此外,还有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的军事思想的创新。在承认战争具有不确定的前提下,军队只能在不确定性中适应战争,而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所以,虽然德国在一战和二战都战败了,但德国军队的战术从不落伍,甚至一直超前。这就是军事思想的作用。
  自上而下的逻辑,一直主导着普鲁士的军队改革和创新。同时,自上而下的逻辑,也主导了普鲁士的国家改革和发展。
  1806年以后,普鲁士着手实施了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这场改革,包括解放农民、城市改革、行政改革和军事改革。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普鲁士就获得了再次崛起。通过改革,普鲁士的国家权力直达社会基层,行政管理能力再一次升级。
  1870年,普鲁士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沙石罐头",竟然实现了帝国再造,建立了一个足以改变欧洲格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那么,德国人、欧洲人,甚至苏联人,为什么都恨普鲁士呢?
  没必要寻找其他解释。与众不同,就会招人恨。普鲁士的独特发展路径、行为方式以及外在表现,使它成了欧洲的一朵奇葩。普鲁士跟谁都不一样。挨骂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在普鲁士崛起的过程中,最招人恨的,可能还不是普鲁士,应该是法国。因为法国把自家国王都给杀了,在当时看来,这不是奇葩而是变态。所以,几乎全部的欧洲王国,不仅恨法国,而且怕法国。一战以后,比德国更招人恨的,是苏联。因为苏联比德国的普鲁士风格,更为与众不同。放到今天,也是一样。
  普鲁士对德国很重要、对历史有影响,那普鲁士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轴。守时、尽职、讲效率、组织性、纪律性的反面,就是轴。一战之前,德国只有一套作战方案,就是施里芬计划:无论跟谁打仗,都要先灭掉法国。连德皇威廉二世都看不下去了,就问我们能不能不打法国、先打俄国。但总参谋部的回话是我们只有一套作战方案。普鲁士和德国的军队不政变、不革命,也不造反。但是,它极为讲求专业化,打仗是军队的专业,所以皇帝也要靠边儿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需要承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轴。否则,德国先打俄国,法国未必插手,一战很可能不会打成世界大战。
  再一个隐含其中的问题,就是负担。
  历史提供了经验,但历史也提供了负担。越是历史深厚的国家,其所背负的行囊也就越是沉重。比如希特勒侵略苏联的时候,德国就把向东殖民当成了历史依据。向东殖民,实际成了一种历史的负担。
  军队优先也是一种负担。两次世界大战都策源在德国,不能说与这种传统没有关系。英国人擅长搞外交,德国人擅长搞军事。遇到事情,英国人想的是:能不能谈判,而德国人想的是:能不能打赢。
  而普鲁士最沉重的负担,则是国家主义。普鲁士能搞国家军队、能搞官僚制、能够坚持自上而下,都是因为国家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的权重过大。好处是效率特别高,而坏处则是导致社会难以发挥缓冲作用。在关键时刻,更无法阻止国家犯错误。
  德皇说打法国、总参谋部马上画策、军队立即动员,老百姓说啥也不好使,甚至议会也要靠边儿站。希特勒挞伐欧洲、侵略苏联,几乎是想干啥就干啥。如果换做是英国和美国,希特勒能搞成吗?
  功过是非也罢,普鲁士的影响都不能被忽视。虽然世界已无普鲁士,但理解德国却始终不能绕开普鲁士。
  普鲁士跟德意志之间的关系,就像当年春秋战国时候秦国跟整个华夏之间的关系。普鲁士不过是神圣罗马帝国那么几百个邦国之一,尺码略微大了一些。
  当然了,后来秦国统一了华夏成了秦朝,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只不过因为西方的习惯不能叫普鲁士王朝,而是把普鲁士掌权的霍亨索伦家叫成了霍亨索伦王朝。
  中国现在有人自称秦人吗?好像没有了吧?所以今天的德国人肯定也叫自己德意志人不会叫自己普鲁士人啊!
  该走入历史的最终会走入历史……
  普鲁士最早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提议,从神圣罗马帝国派去普鲁士地区镇压异教徒的日耳曼人组建的条顿骑士团。后来条顿骑士团稳固根基后就不走了,还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和波兰组建交恶,同时爱沙尼亚地区也有日耳曼人移民建立了宝剑骑士团后与条顿骑士团合并。不过条顿骑士团国最后还是被波兰灭了,到了大航海时代才重新独立出了普鲁士公国,后来又扩大势力变成普鲁士王国,在19世纪和丹麦打了一场战争夺取了石勒苏益格地区,然后和奥地利打了一场兄弟战争赢了后普鲁士宣城了德意志地区霸权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并将奥地利赶出了德意志大家庭,奥地利输了后放弃德意志地区找匈牙利人建立了多民族的奥匈帝国。最后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夺回阿尔萨斯洛林统一德国。所以普鲁士的前身是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是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也都是日耳曼人。普鲁士把德意志地区统一后,各个行省的日耳曼人都叫德意志人了。奥地利叫奥地利是,但是奥地利人和德意志人都是日耳曼人,北欧国家和英格兰的大多数本地人也都是北欧日耳曼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有部分日耳曼人血统。
  普鲁士是德意志历史名词,现在的德意志人并不自称是普鲁士人。
  中世纪的德意志四分五裂,被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三十年战争后,英法崛起,德意志依然四分五裂,在1789年的时候,有1789个邦国(王国、公国、领地、教堂),这也是为什么格林童话里那么多的王子和公主,有的王子跟我们理解的村长儿子差不多……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形成了普鲁士、奥地利、英国、法国、俄国五强并立的局面,但是德国依然在一个"德意志邦联"统治之下,普鲁士和奥地利依然是德国的邦国。
  普鲁士原本是位于波兰境内的条顿骑士团,与德意志并没有多大关联,或者是并不是德意志人。但是由于东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北方的瑞典太过强大,他们的生存空间只能向西向南发展,逐渐深入德意志境内,在1525年联合勃兰登堡成为成为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又赶上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获得维也纳的皇帝认可,成为七大选帝侯之一,也就成为了德国人。
  由于骨子里流淌着好战的血液,再加上深处四战之地,获得选帝侯名分的普鲁士名声大噪,终于在1701年的时候,升级为普鲁士王国,之后的普鲁士变得越发好战,别的国家是拥有一支军队,但是普鲁士却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尤其是在腓特烈二世在位之际,普鲁士参与了奥地利皇位之战,在七年战争中单挑欧洲群雄。到最后,在东方的俄罗斯和南方的奥地利配合下,普鲁士竟然瓜分了母国——波兰。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普鲁士已经非常认可自己德国人的身份,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维持了德国的分裂现状,普鲁士却毅然决然的挑起了统一德国的大旗。铁血宰相俾斯麦纵横捭阖,通过三次战争,把奥地利感触德意志,采用小德意志方案,最终让威廉一世在法国加冕称帝,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说当时的普鲁士就是德意志的主体民族。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德国遭到了有条件的惩罚,普鲁士中的东普鲁士依然在德国,西普鲁士却划分给了波兰,但是二十年后二战爆发。二战期间,同盟国认为德国应无条件投降,战后也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造,以彻底铲除法西斯,所以就有了战后的分区占领和冷战期间的东西德。东普鲁士划分给了最痛恨德国的苏联,苏联在此设置加里宁格勒,归属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由于战后改造彻底,所以德国并没有多少人自认为是普鲁士。
  普鲁士与奥地利帝国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
  德意志是欧洲,西罗马帝国瓦解后分裂成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板块,古代德意志包括西里西亚、但泽(现归波兰)、哥尼斯堡(现在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德国、奥地利。德意志最早是由众多大小不一的城邦小国组成的一个大公国,在众多的邦国当中,最大的两个邦国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普鲁士位于德意志北部,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以普鲁士王国为基础的德意志帝国正式成立。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首相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同时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巴伐利亚除外)、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所以说德意志帝国是放大了的普鲁士。
  普鲁士的消失:
  由于普鲁士孕育了德国早期军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后来的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
  1947年2月25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邦国
  现代意义上的德国是普鲁士通过1870年普法战争,从而统一众多德意志邦国而形成的,统一战争领头人是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
  原普鲁士发源于现德国东部柏林周边及波罗的海延岸东普鲁士(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地区
  德意志是个民族,区域概念。后来形成的德国只能说是小德意志,广泛还应该包括奥地利。普鲁士只是德意志诸帮国的一个,只不过德国的统一是他完成的。至于现代德国,他们的国号就是德意志,当然是德意志人了,而且德国现在标志性的文化并不是普鲁士,而是巴伐利亚,当年也和普鲁士一样的帮国。
  德意志是一个民族,普鲁士是德意志人发动十字军圣战,用几百年时间从东方抢过来的一块土地,统治这里的是条顿骑士团的贵族们,这里代表了德意志的尚武精神。
  近代普鲁士和德意志的关系=古代秦国和中国的关系!普鲁士人是德意志人的一部分,就象东北人是中国人的一部分同样道理。德意志人是自称,日耳曼人是它称,但日耳曼人的外延要大于德意志人,因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也属于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分瑞士人!

韩信那个恨呐公元前196年,吕后召韩信入宫,在长乐宫将其谋杀。临死前,韩信喊道我真后悔没听剻通的话!以致被女子小人所骗,难道不是天意吗!(剻读如kuai三声)其实,历史给过韩信的改命机会,有两一代中兴名臣骆秉章骆秉章,汉族广府人,1793年生于广东花县华岭,后举家迁往广东佛山。骆秉章,一个四十岁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个以文治武功成为清季戴双眼孔雀花翎,位极人臣的干吏一个湘淮军之外,对太平天1861年,咸丰生日这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赶紧安排皇位继承问题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消息传到宫里,咸丰和后妃们哭成一团,无计可施,此时只有慈禧冷静地站了出来,在危机巨变前面慈禧的冷静沉着给咸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慈禧在关键的时候建国后,毛主席下令抓人,73岁老头得知后诈死,公安开棺验尸1951年,在长沙识字岭的处刑场中,随着一声枪响,一位73岁的老人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而悬在毛主席心中几十年的一颗大石头也终于尘埃落地。身负重罪的他,一生无恶不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智利往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智利地处南美洲西南部,东边是阿根廷,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16世纪时还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阶段唐懿宗李漼的昏庸皇帝人生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本名李温,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年9月13日873年8月15日),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裕仁天皇葬礼当天下午,首相竹下登会见钱其琛试图模糊天皇罪责裕仁天皇又称昭和天皇,对二战期间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负有直接的责任,然而他非但没有得到应得的惩罚,反而在战后继续在位43年。20世纪80年代末1月7日,裕仁天皇病逝,日本政府按传统方新中国的七次对外战争,全部以胜利结束新中国在建立之后,曾经有过七次的对外战争,但是全部都是保卫战,从来没有打过侵略战。在这几次的对外战争当中,我国全部获胜,同时我国的战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国新婚10天丈夫离家,痴情女苦等10年,丈夫成了开国大将在开国大将之中,许光达是比较特别的一位,他不仅主动让衔,还主动降低行政级别,大将的行政级别是4级,许光达主动把自己的降为5级,如此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相比许光达让衔的故事,他的爱太后下嫁大将军,政绩堪比武则天,辽萧太后是一怎样的女人?萧太后是杨家将的死敌她的名字也因杨家将家喻户晓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中萧太后被描绘成残暴奢杀的辽国女王带领着虎狼之师侵犯中原的夜叉而历史上真正的萧太后是文治武功修身兴国的一代英后萧太后为49年开国大典结束,毛主席独自一人在卧室抽烟,脸色凝重,为何?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政权。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那一刻开始,崭新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对于所有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是可以被
揭秘8000湖南辣妹子进新疆始末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的20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边疆,以改变自汉代以来,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尼克松访华看到打倒美帝标语大怒,主席幽默回应,尼克松大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入住的宾馆墙壁上,意外发现了一个印有打倒美帝标语的宣传画。通过翻译了解标语含义后,尼克松勃然大怒。面见毛主席后,尼克松以此为借口发问,结果主席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功德林中的国民党战犯对这场战争持何态度?1950年的秋天,当新中国的人民都还在为重建家园而努力的时候,邻国朝鲜大地上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一时间狼烟四起。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军开始介入朝鲜战场,后来还公然越过三八线,甚至说袁世凯生命最后半年一天吃10顿饭,走起路来像只鸭子般摇摇晃晃袁世凯戎装从古至今,中华文明繁衍数千年之久,秦王将黎民百姓从奴隶制度中解脱,进而又开创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先河。2000多年以来,无数农民被迫揭竿而起,民间割据势力暗潮涌动,他们反抗也犹太人都做了什么?为什么会遭到欧洲人的仇视甚至是屠杀?犹太人,这个在当今世界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民族,这是一个流浪2000年之后,依然没有解散的民族,只是这个民族却在历史当中有过短暂的辉煌之后,便一直遭受到了敌视,甚至是屠杀,尤其是第二次真正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粟特人,是个怎样的民族?栗特人的历史栗特原居地本在葱岭西的河中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载籍谓之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黄金贸易红军抓了个俘虏,他帮红军连胜35仗打垮20万敌军,成开国中将1930年10月,国民党纠集12万大军对苏区进行合围,在红军的巧妙部署下,国民党第18师师长兼前线总指挥的张辉瓒被俘虏,一起被俘虏的还有几千国民党士兵,这是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这1953年,少将带夫人回乡探亲,另一妇女哭着说我才是你妻子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将军和战士都有了返乡的机会,当他们回到家乡,看到自己的住过的房子和曾经的亲人,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免不了感慨一番。一位名叫易耀彩的开国少将也是如此,那时,他带着1967年李连庆回乡遭嘲笑不要学你连庆叔,参军17年还是个炊事员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障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安危,专程设立了8431部队,即中央警卫团专门负责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安全。同时又从中央警卫团中选取部分精锐,直接担任首长的卫士。而作为中国最高刘文静是唐朝建立的首倡者,功劳巨大却因为一句话付出生命的代价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扰攘不已,鲁郡的徐元朗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都继之而起,那时李密与翟让也已经打到东都洛阳附近了。晋阳令刘文静与晋阳宫监裴寂住在一起,晚清穷人究竟多穷?电视剧都是骗人的,这组当年的老照片不忍细看国泰民安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这个词语可以拆解为国和民,国在前而民在后是误区,因为国与民本来就无先后之说。国泰与民安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历史潮流中,有很多朝代可以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