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五十年代,王牌军38军称为万岁军,一色的全新苏式装备,王牌中的王牌,在朝鲜白马山对阵韩王牌第七师,主力对主力,由于情报泄露仍发起进攻,最后损失过半,撤下休整,敌追至上甘岭,爆发了上甘岭保卫战,上甘岭保卫战是秦基伟的十五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勇气。而随后的朝鲜战场再也看不到38军的身影,说明38军伤亡过半需要回国重新增补才能恢复战斗,王牌尚且如此,一般部队遭受一半伤亡,基本很难恢复。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个概念"崩溃点战损率"。
  军事上的解释大致是这样的:当战损率超过一定数量,在武器等物质条件没有发生耗竭,敌方攻击状态也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己方的击毁率却出现突然降低,我们把这个点称作军队意志的"崩溃点"。
  从概念来看,"崩溃点"显然不是一支军队被消灭的时的伤亡人数除以战前总人数;比如,一支军队几乎全部战死,能说"崩溃点"是100%吗?
  举个例子,孟良崮战役中,毙伤敌1.3万人,俘虏1 .9万人,那么崩溃点是1.3/3.2=40.6%吗?显然不是,其实在达到这个伤亡率前,整编74师就已崩溃。根据史料来看,74师在孟良崮共坚持3天,坚持两天后就崩溃了,在崩溃后,74师的击毁率(作战能力)直线下降,但是没有整建制投降,解放军还在乘胜攻击,大规模杀伤74师官兵,张灵甫也是在74崩溃后被打死的。
  军队一旦达到"崩溃点",击毁率(作战能力)通常近似为0,会给军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支没有作战能力的军队,近似被屠杀。
  "崩溃点战损率"是衡量一支军队作战意志的主要因素,不是唯一因素。
  不是说长期伤亡率高,作战意志就高。如果一支部队,长期承受高伤亡率,作战意志一定不高。
  找几个例子来比较一下
  1.黄埔系:比如国民党军,淞沪战场上承受巨大损失,南京会战迅速崩溃被屠杀,南京会战崩溃的几支国民党军都是最精锐的德械师:87,88,36和教导总队,经此一战,德械师在国民党军退出舞台。如果用伤亡率衡量,南京会战中,87,88,36和教导总队伤亡率不到20%就崩溃了;抗日战场上,大量国民党军无端的损失,信心受到打击,望风而逃比比皆是。相反,长期连续的胜利下,长期的修养下,部队是可以接受一次比较高的伤亡率的,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比如昆仑关战役中的第五军,全军5.4万,伤亡1.7万,损失率31%,但也无力再战,日军反击后也只能败逃。就是说黄埔系最精锐的部队,也承受不住30%战损率。
  2.西北军:个人认为西北军作战意志高于黄埔系,西北军长期在艰苦环境下作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西北军在北方孤军大战直系、奉系和晋系几大军阀,经历张家口、南口数个月血战,撤退到雁北,又和晋军血战几个月,失败后也是后续撤退,做到败而不溃。从1925年到1926年,西北军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和北洋军持续作战,才有北伐军快速轻易获胜,否则北伐成功可能极低。中原大战失败后,西北军核心部队因痛恨黄埔系,孤军北上张北,接受张学良改编为29军,29军此后的表现绝对不弱于黄埔精锐。西北军经常能承受超过50%战损率。
  3.陕军:核心部队就是杨虎臣部,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在整个大西北,杨虎臣部是唯一红旗不倒的国民党武装。参加了反袁、护国、护法、靖国军战争等,特别是陕西靖国军失败后,大多数人投向北洋,杨虎臣拒绝接受改编,孤军北上,迎于右任于陕西武功,继续高举靖国军大旗反抗北洋;孙中山在在广州改组国民党后,重新登记国民党党员,杨虎臣是孙中山亲自特批重新登记为党员,被党内誉为孤忠,北伐时期的二虎守长安8个月,7000陕军牵制了北洋10余万人。后杨虎臣时代,抗日战场上的陕军也是战功赫赫,中条山根据地的台柱。承受战损率和西北军相当50%。
  5.桂军:桂军核心部队是第七军,个人认为战斗意志绝对强于74师等中央军,第七军极端情况下甚至能承受70%战损率。北伐期间的第七军在江西连续作战只剩下7000人,还能修整后再战,极端情况下第七军能承受70%战斗损率。
  6.川军:战斗力不强,但有牺牲精神的部队。四川人面对外敌入侵绝不投降,这也是宋末、清末四川人口几乎灭绝的原因,这种精神也反映在抗日战场上,王铭章,李家钰等明知必死。
  崩溃点的判断,对指挥官的战场决断能力非常重要。作战能力发挥到极限后,见好就收,这对极端不利情况下作战的部队极其重要。从这点来看,一直认为李宗仁战场指挥能力远强于白崇禧。徐州会战,李宗仁在崩溃点到来前果断撤退,避免淞沪会战的大崩溃,此后的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李宗仁都很好地做到了这点。相反独立掌军的白崇禧在桂南会战、衡宝会战中,由于没有在崩溃点来临前做出决断,造成大溃败、大灾难。
  崩溃点是可以在战斗中不断磨练提高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保卫战中,林彪也是崩溃点到来时,不顾中央电令果断撤退。林彪认识到东北民主联军来自四面八方,本地扩编太多,缺少默契。在三下江南作战中,林彪显示带领几个纵队先打国民党军营级据点,打顺了再打团级据点,然后到团灭整师,在战火中一步一步锤炼,塔山保卫战,四纵力战国民党东进兵团10万人。
  我们拿美军来说好了。
  按照美军约定俗成的规则,一只美国军队只要伤亡率到达了30%,就可以视为此支部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有权力不受指责撤出战场!
  所以1942年麦克阿瑟手下还有13万军队的时候撤出了菲律宾,依然被美国人成为"荣誉大撤退",依然视麦克阿瑟为战争英雄,尽管这个所谓的英雄留下了7万多美军士兵做了日本人的战俘,受尽折虐。
  美国人是生意经,他们得出这个30%的数字是经过严谨推算的,可以相信他的这个数字。
  但是,也有军队不信这个数字。他们认为那怕战至最后一人,军队也不应该崩溃。
  做到这一点当然非常不容易了,可是确实有军队做得到。
  比如国民革命军第74军54师吧!
  1943年54师守卫常德,以8000之众抵抗日军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联合进攻,兵力对比大概是1:4。
  在各种武器火力也不如敌人的状况下,最后打成了惨烈巷战,逐屋逐巷的展开了争对,一连打了16天,最后只剩了80多个人"成建制"的撤退了出来。
  注意了,80多个人"成建制"的奉命撤退的,不是崩溃。
  也不是全军覆没。
  因为,这80多个人没有"成仁战死",一度搞的蒋介石很生气,还开了军事法庭审判54师师长余程万。判了他两年。
  还有很多军队一击即溃呢!一个人也没有伤亡,就崩溃了。
  比如张学良领导下的东北军。
  那儿说理去。
  所以说,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无有定论!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比较硬气,每次战斗彰显英雄本色,战斗到一兵一卒也要坚持战斗下去。而国军就不一样了,只要看到整个作战部队有百分之十死亡,就吓的赶紧交枪投降,便使作战部队陷入崩溃状态。
  我在部队服役时,常听我们师长讲他们当年参加战斗的故事。特别是在参加孟良崮战役时,战斗打的很残。师长他当时是团长,他们团的任务是阻击来援助敌74师的国军。他通过勘探地形,找到即能阻击敌人,又能藏身之处。便命令部下挖工事做掩体。一切准备好了,敌人趁天黑开始向我们进攻了,他们先是打了一阵炮,然后便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阵地疯狂的进攻。师长为了保存实力,把三个营轮换着阻击敌人。由于敌人武器装备精良,又有坦克作俺护,阵地几次被敌人占领。我军就用近战让坦克大炮起不上作用。战士们在格斗中越战越勇,连续打退敌人二十几次冲锋。战斗打的很残,经过两天两夜激战全团原来1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百分之八十的战士为国捐躯。上级还没有下令撒退,所以还得坚持战斗……。
  虽然全团百分之八十人都牺牲了,但是士气还是待别高昂。师长为了防止敌坦克再掩护敌人冲锋,趁夜里把敌人的尸体堆到我方阵地前十几米处,进行阻击坦克前进。这一着果然灵,敌人冲锋时不再用坦克了。我军就用这二百号战士顶住了敌人一个军的进攻。给进攻孟良崮的兄弟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就孤立了张灵甫。使我军顺利的夺取了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
  所以说军队之间都有差别,如果是国军部队伤亡百分之二十就可能崩溃。我军伤亡百分之九十也不会崩溃。因我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旨,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所以是威武之师、精锐之师,是任何力量也打垮摧不烂的。
  比伤亡率更恐怖的情况是被包围或陷入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伤亡也没有,军队也会崩溃。比如巴丹半岛战役后期,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60000名菲律宾士兵和15000名美国士兵,直接投降了。这还需要什么伤亡率?
  相反的,则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或是始终把握战场主动、或是战场形势逆转了、或是援军赶到了。这时候,就是被杀得溃不成军,也不会崩溃。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都被打成一片焦土了,但苏联红军崩溃了吗?
  在不考虑形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确保军队始终不崩溃?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军队和士兵才会血不流干、死不旋踵?
  要成功、走极端。
  塑造一支从不崩溃的军队,也必须走极端。但这种极端不是物质装备上的极端,而是精神文化上的极端。
  举两个例子,都是国外的。用这两个例子说明这种精神文化上的极端有多可怕。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的小居鲁士王子,雇佣了10700名希腊重装士兵。这些希腊雇佣军要跟着他一起杀回波斯、抢夺王位。
  小居鲁士带着他的雇佣兵,一路上魔挡杀魔、佛挡杀佛,向东推进了1500英里。在库那克萨战役中,希腊重装士兵像一把利刃,直接刺破了波斯皇家军队的阵列。而己方付出的代价,仅是一名士兵受到了箭伤。
  希腊雇佣军马上就能为他们的雇主小居鲁士王子抢到王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冒进的小居鲁士,竟然冲进波斯人的军阵,去追杀他的哥哥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然后,小居鲁士就被波斯军队乱刀砍死了。
  小居鲁士一死,波斯军队立即士气大振。小居鲁士阵营中的波斯军队,瞬间溃不成军。死亡还是生存,摆在了希腊人的面前。他们要么向薛西斯二世投降,要么死在异国他乡。
  面对生死抉择,希腊人竟然采用了投票方式。经过投票,这个万人远征队决定:拒绝向波斯大王屈膝投降,同时也拒绝死在异国他乡,而是要一路杀回故乡。这时候,还用担心什么伤亡率吗?
  希腊雇佣军,已经处于必死之地。
  他们在波斯人的地盘上,哪哪都是敌人。他们被数以万计的敌人包围、他们的将军已被斩首示众、他们在返乡途中要遭遇至少20个野蛮部落、他们还要穿越冰冷的雪山和荒原。而且,肯定还要面对波斯优势军队的围追堵截。
  但是,希腊人居然成功了。每六个人中竟有五个人活着回到了家乡。而大多数死在途中的人,不是被波斯人杀死的,而是被亚美尼亚的白雪冻死的。
  希腊人能够活着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就如《杀戮与文化》一书中所描述的:既是雇佣兵军队,同时也是"移动的民主政府"的团体。
  士兵们会定期举行集会,对当选将军的提议,进行投票表决。在危急的时候,他们会组建特别委员会,来管理军中事务。在面对天灾人祸、河流险地以及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组织集会,讨论和决定新的战术和新的组织制度,甚至还要打造新的武器。而当选的将军,也会同士兵们一起行军、一起战斗,同时还要为自己的花费提供详细的账目清单。
  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独立的公民。他们不止为集体而战,而且为自己而战,甚至更多的是为自己而战。每一个士兵,不仅保持了高度尊严,而且拥有高度自由的个人权利。"任何对行军方式心存不满的人都可以投票决定离开大部队,按照自己的路线返回故乡"。你们打得不好,那我就自己去打、自己回家。
  独立的个人,靠着当事人的合意,竟然把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最后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
  这是一种极端。
  而围追堵截希腊人的波斯军队呢?即便是精锐的长生军,也是靠着马鞭督战才能去冲杀敌人。这时候,统计伤亡率根本就没有意义。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那就是绝对放弃个人独立的集体意识。
  二战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军队,投降和战死者,通常是4:1。简单说就是:一旦遭遇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伤亡,西方军队就不会打下去了。这就相当于崩溃了。
  军官和士兵们会认为继续打下去已经毫无必要。要么彻底认怂,估计也跑不掉了,所以直接投降;要么直接退兵,估计还能跑掉,然后承认战败。
  但是,日本人却不这么玩,日本军队的调性是打死也不投降。
  在北缅会战中,日本军队中有17166人战死,而被俘的却只有142人(统计数字来自于《菊与刀》)。而这142人中,大部分是在负伤或昏迷的情况下被俘的。当然也有主动投降,但人数非常少。
  在日本军队中,投降和战死者比,达到了惊人的120:1。所以,这时候,统计伤亡率与军队崩溃的关系,已经毫无意义。
  日本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投降是霍兰迪亚战役。但是,被俘和战死者的比例,仍然是1:5。粗略统计就是:6个人中至少有战死5个,剩下的日本人才会投降。但这跟120:1相比,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然而,日本就一定不会投降吗?日本人要是投降起来,都能让盟军大跌眼镜。
  等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别说军队了,就是国民也都投降了。前一刻还要集体玉碎,后一刻竟然五体投地了。而且,连对美国占领军的恐怖活动,都没人去制造。甚至,很多日本人竟然跑到美国军营前摆摊做买卖。
  这就是另外一种极端:个人毫无独立意识,一切都是集体说了算。
  所以,伤亡率到多少才会导致军队崩溃,这就是一个没法用统计数据来说明的问题。
  能够眼见的就是形势,自己一方捏着战场主动权,就是杀到最后一兵一卒,军队也不会崩溃。马上都能打赢了,还有什么理由崩溃?
  除了形势的问题,就是文化上玩极端。
  与大唐帝国打了两百多年的吐蕃帝国,这家伙是怎么打仗的?"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前面的人死光了,后面的人才上。战争对于吐蕃人来说,就是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个人为止。这种对手,也只有生猛的大唐才能应付。
  难道吐蕃战士就不怕死吗?投降之后,自己一家人会不会被赞普全都杀光?根本没那么严重,只是脸上或家门口挂根狐狸尾巴,仅此而已。"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但一根狐狸尾巴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这也是一种极端。
  所以,在忽略形势的因素后,塑造一支从不崩溃的军队,需要精神文化上的极端。一种极端是独立个人意识下的当事人合意,一种极端是彻底集体意识下的权威服从。如果再有一种极端,那就是吐蕃人的这种生猛无极限,对敌人残忍,对自己人比对敌人还残忍。
  曾看过一部描写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其中一个镜头让我记忆犹新:战场上,电话响起,一名士兵跑过去接。对方说"让你们营长接电话。"士兵"营长战死了,副营长也死了,连长也死了。对方"你是什么职务?"士兵"我是排长。对方"好,从现在起,你就是营长了,我命令你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士兵看了看仅存的几十个残兵,坚决的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士兵的战损率达到30%就能引起大范围的军心涣散。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或换防或补充兵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部门对此做了不完全统计:伤亡率最低的进攻部队在累积伤亡到达了10%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最精锐的一个步兵营也只能承受不到40%的伤亡。因为伤亡引起的不仅是士兵的恐慌,还有对指挥员信心的打击。
  1944年,国民党军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发生一场会战,史称"衡阳会战"。国民党将领方先觉带领第十军以孤军对抗日军四个师团的围攻,坚持达47天之久。在这期间,第十军未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和粮弹补充。第十军在日军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杀伤了超过自军总兵力的日军,并坚守孤城达47天。
  衡阳保卫战进行到最后,第10军17600人,阵亡7400人,负伤生病7000多人。损失率达85%,剩下的不到3000人也早已身心疲惫,面黄肌瘦。在世界上达到这样的战损率,基本上任何一支部队都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当然,一支部队伤亡率达到多少,是否引起崩溃,与这支部队的信仰和战斗意志是密不可分的。纵观人民解放军战史,团长战死政委上,政委战死副团长上,连长战死副连长上,副连长战死排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顶上去。谱写了一曲曲为民族解放前仆后继的壮丽诗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要看是哪支部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作战。有些部队自恃装备精良且有不间断的空中补给,即便陷入重重包围、伤亡过半,也能有组织的持续抵抗,比如10万二战德军在迭米扬斯克包围圈内苦战120多天,光是空运出来的伤员就接近4万,但始终没有崩溃。
  其中骷髅师减员过半且被分割使用,也没有出现崩溃的现象。骷髅师的大名无人不知,依靠狂热的战斗热情这支部队多次临危授命,经历无数恶战都不曾有过崩溃的现象,到战争结束时仅剩一千多人还能烧毁制服有计划、有组织的转移,最后向英军投降。
  此外,同样奋战在迭米扬斯克的,还有德国国防军第2军下属的第123勃兰登堡步兵师,该师在头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遭到重创,上万人的战斗群仅剩900多人,这个程度仍旧没有让其崩溃,还能阻止抵抗,在120多天里始终没有擅自撤退或者崩溃。
  迭米扬斯克的德军,为什么能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屹立不倒呢?
  德第2军军长阿伦费尔特的话或许就是答案,他说:我们有10万大军,士兵素质比苏军优越,很多事实可证明这一点,让困难时刻来临吧,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种疯狂的自信和高昂的士气,与德军在波兰战役、北欧战役、法国战役期间的卓越表现不无关系,德军断断续续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和不到10万人的牺牲,就攻下了整个中欧、北欧和西欧,又在巴巴罗萨计划前期消灭了300多万苏联红军,这种史诗般的胜利是德军伤亡惨重时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相比德军的装备精良,抗战时期的国军相差好几个等级,但凭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保家卫国的热情,他们也做到了悍不畏死、战至最后一人。比如随着电影《八佰》热播而大火的国军88师,这支部队的师长孙元良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该师几万余名官兵都值得我们铭记。88师作为少数几个接受德国教官训练、配备德械装备优质部队,在淞沪抗战期间打的异常坚强,先后补充5次兵源,按照每次2000人左右的补充规律,全师约有上万人的损失。
  等到南京保卫战打响时,88师仅有7000多人可用,而且重武器几乎都没有了(仅有6门山炮),但仍然承担着防御南京正南面的作战任务。南京城的南门叫做"中华门",门外是不算太高的雨花台山地,这两块阵地互为犄角成为日军难啃的骨头,根据孙元良的部署,守卫中华门的是262旅、守卫雨花台的是264旅,后者得到了炮兵的加强,兵力一度达到3500人的规模,他们要面对是携带140多门大炮、2个战车连队的2个师团4万日军。
  日军不但有压倒性的数量、火力优势,更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和不要脸的毒气战术,雨花台上的264旅和前来增援262旅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两位旅长朱赤、高致嵩先后战死,约有6000官兵葬身雨花台,仅有百余人奉命突围,可悲的是这百余人还被吓破胆的孙元良堵在护城河外。这个悲壮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一支部队减员90%以上也不至于彻底崩溃,前提它是由一群视死如归的血性男儿组成。

一份绝密情报促成万里长征!窃情报的是奇人,送情报的是乞丐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一百多万重兵两百架飞机,亲自坐镇指挥,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此次进攻,蒋介石采用了德国军事顾问团所谓的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术,妄图将苏张文秋与毛泽东,结成双重亲家,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毛岸英和毛岸青前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文秋与许多开国元勋和功臣一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耳边传来了毛泽东同志庄严的宣告,眼前是天安门广场上人民群众载歌载舞的场景。张文秋不知不权利不是你能评判的读书人也往往陷于自己的见闻难以自拔,这两类人,可以让他做官,让他守法,但不能和他讨论法制以外的事。有才智的人制定法律政策,愚笨的人只能接受统治贤良的人因时革新礼法,平庸的人则只知道躲过覆灭逆袭为印度最大宗教婆罗门教是如何华丽转身为印度教的?印度教是自印度古时期的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直接原因就是沙门思潮的兴起和佛教及耆那教等教派的冲击。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后,带进了吠陀文化,公元前15前10世纪,称为刘邦几乎没战胜过项羽,为什么却当了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在秦末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刘邦应该说是笑到最后的人,可是当时谁都看好的项羽却最终失利,这让很多人扼腕叹息,所以关于这件事,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项羽之所以会输给刘邦,主村名来历(487)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万家村万家村此村为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璋之故里,故名万家庄。万氏族谱载万氏之分姓始於战国,其先晋有公族毕万万之后,因以为姓焉。厥后有万章者,师事孟轲,轲即役与公孙四辈。记轲所言,作孟子七王朝末年纷争不断,董卓曾有机会改朝换代,他却与机会失之交臂三国时期的奠基者,其实严格来说有两位,一位是袁绍,另一位便是董卓。董卓其实是被袁绍引进来的,没错,命令的下达者是何进,但其想法却是袁绍提供的,袁绍的目的很简单,原本是为了威胁何太后为什么自从宋朝以后再也没有王朝在河南建都呢说起河南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河南古代是中原地区,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定都河南的,比如说河南的洛阳,河南的开封都成为过首都,在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汴京就是在开封她是冯玉祥将军的夫人,建国后第1位女部长,儿子授少将如果说花木兰武则天是古代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中豪杰,那么她便属于近代史上拥有着传奇一生的一位女性。她是冯玉祥将军的夫人,建国后第1位女部长,儿子授少将,孙子是中将她就是第一任卫生部部红二军团成立时军级以上的领导在建国后都获得了什么军衔?红军时期,红军先后成立了10个军团,其中属红一方面军的军团最多,有8个,然而红二方面军也曾有两个军团,分别是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本文不讲其他军团,仅说说红二军团的故事。红二军团的前王承书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王承书,祖籍湖北,1912年6月出生于上海,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优秀共产党员,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奠基人。1936年,王承书从燕京大学物理学系毕业,
韩先楚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三番五次请战叶飞将军所部金门之战,一败涂地!四个满编团,九千余官兵全体血溅金门。这一败仗其要害是,严重误导和扰乱了攻台决心和方略盲目自信的典型案例,它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反面教材作用。韩先楚,显解放军活捉一国军少校,对方直言我代号902带我见你们长官1947年,在辽宁太子河的解放区内,共产党抓到了一位身着国民党将校军服的国民党军官。就在我军战士警惕地将枪对准他进行质问时,他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举起双手直接摊牌道我是代号90乱世皇帝劫前秦诸帝王5苦苦撑持的苻丕苻登与苻崇淝水之战后,土崩瓦解的那个苻秦帝国又苦苦撑持了11年,终于覆灭。苻丕是苻坚的庶长子,封长乐公,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由于受到后燕慕容垂的进攻,准备撤回都难忘你的音容笑貌一一纪念周恩来总理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46年时间不短,但总理的音容笑貌却不时的浮现在我们眼前,每年的1月8日我们都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你眉宇间你的神情中无时四镇与左镇飞扬跋扈为谁雄弘光帝既立,一方面信任马士英,另一方面依赖推举自己的四位武将,终于造成日后尾大不掉的局面,致使武人跋扈,不听节制,最后把弘光朝廷送上不归之路。痴如刘禅,淫如炀帝,如此弘光帝,加上文1950年,毛泽东访苏机密,台湾如何得知?一查,破获特大敌特案件前言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准备出访苏联,进行两国首脑会晤,共同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主席此行,属于高度机密,即使国内省部大员也未必能够准确得知。图电台装置但是,就在主席决定张角准备了十几年的黄巾起义,为何皇甫嵩几场战役就平息下去?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若干次失败的农民革命之一。它的人数不为不多,组织不为不强,它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领导人物之不学无术,既没有对于当前客观环境的正确了解,又没有对于未来的理毛主席的读书生活孜孜不倦阅读马列著作毛主席是在经过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探讨比较之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他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救中国的革命真理,便终生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从一九二年读第一南昌起义时,陈赓晕倒在水沟里,幸亏被一位女兵救了八一南昌起义后,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起义部队决定分批撤离南昌。不过,就在撤离的过程中,部队遭遇了国民党钱大钧部9000余人黄绍竑6000余人的阻击,起义军南下遭遇了巨大的困难,损失为什么把1840年鸦片战争划为第三分期结束?迈哲伦环球航行起因我们接着往下就进入了宋这个时期,我并不把它算作一个完整的统一时代,因为北宋并没有占据长城以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统一,所以他并不能算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元,原型配把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为什么古代皇帝大多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叔叔和舅舅是我们的近亲。如果你是皇帝,那么他们就是国舅和御书。但是,你发现古代皇帝大多不重用叔伯,反而重用舅舅。这是为什么?其实皇叔和舅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