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退休后的李渊不仅心态好,而且还身体好,以60岁的高龄,给李世民陆续生了30几个弟弟妹妹,而最小的那个儿子让现在的中学生特别头疼。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在位仅仅九年,就被迫当了太上皇,但是心甘情愿和被迫退休是有差别的,这也注定了李渊的晚年不会一帆风顺。
  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宫门血案,玄武门之变说起。玄武门之变,李渊万念俱灰,禅位于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黎明,李世民亲率天策府亲信部众在太极宫的北大门,玄武门外设伏,射杀了前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一下子,李渊就成了失去两名儿子的父亲,当他还没来得及从丧子的惊诧和错愕中回过神来,他的十一位皇孙也已经人头落地。
  根据史料记载,六月初四这天午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并且全部被宗室除名。
  一夜之间,兄弟阋墙,李渊同时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十一个孙子,经历了人世间被悲惨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当时的内心想法。
  那时的李渊也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走出太原,安分守己地做一个晋阳留守,那么一家老小是否还能在兵荒马乱之下,好好生活。
  但是,历史不可改变,李渊走出了太原,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君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巅峰,那如今所承受的一切,就一定值得吗?
  此时的李渊已经万念俱灰,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他已经无法掌控李世民的想法,但是他正在尝试着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政变后的三天,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旨。
  令军国事务,不论大小,悉数委以太子处决。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正式归政与李世民,开始了深居简出,清闲避世的生活。
  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从心怀怨念到打开心结,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渊,也曾憧憬过当太上皇的悠闲生活,但是主动让位和被迫下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儿子,但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让李渊还是颇有怨念。1、贬谪李渊旧臣裴寂,架空李渊的实权
  虽然李世民已经通过兵变,得到了皇权,但是他对李渊依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李渊曾经的旧臣,裴寂。
  贞观三年,裴寂受到和尚法雅的牵连,被罢免职务,遣送回老家,此时的裴寂已经六十岁高龄了,位极人臣,能够回到老家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但是,裴寂向李世民求情,想要留在长安城,因为这里还有他的老朋友李渊,他不忍心将李渊一个人扔在大唐后宫,孤独地生活着。
  李世民深知裴寂的心思,驳回了裴寂的请求,并且训斥裴寂,不过是依傍太上皇的恩泽,才能坐上今天这个职位,在位期间,没有任何贡献,还给大唐带来许多弊政,让裴寂回老家就已经是开恩了。
  无奈之下的裴寂,只能告老还乡,远离长安城。李世民的做法让李渊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感,深知自己这个太上皇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至此对于皇权更加没了心思。2、不愿让出太极宫,让李世民的皇位显得名不副实
  虽然没有了权利,但是李渊迟迟不肯将专属于皇帝办公的太极宫让出来,依旧住在里面。李世民碍于李渊父亲的身份,不能步步紧逼,于是只能住在偏殿办公,但是时间一长,李世民也心生怨气。
  贞观二年九月,遇到了旱灾,这在当时的古人心中,肯定是与皇帝的功绩有很大关系的。
  一天,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表示,太上皇所属的宫女太多,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所以积聚怨气,造成了旱灾。
  朝臣将矛头直指李渊,李渊十分错愕,但是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扬,于是为了顺应天意,李世民下旨,将太极宫的大部分宫女都放出宫去,以示皇帝恩泽。
  李渊身边瞬间失去了许多伺候的人,望着这空荡荡的宫殿,李渊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他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意思。
  根据史料记载:
  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就这样,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居住。实际上,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准备的住处,但是随着李渊的搬入,这里正式更名为了大安宫,这也成为了李世民与李渊皇权交接最重要的标志。
  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也稍稍有了缓和,李世民也深知李渊不会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对于父子关系,也开始尽力修补。3、李渊退休9年期间,生下了30多个弟弟妹妹,而李世民对这些弟弟妹妹也十分宽容。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李渊也安心地做起了太上皇,在大安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亦或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李渊在当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生了30个孩子。
  李渊这么能生,也给李世民带去了许多烦恼,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可以做爷爷了,但是,还冒出了这么多弟弟妹妹,使得皇室的辈分十分的混乱,但他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的李渊就在大安宫中,尽心尽力地抚养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两耳不闻窗外事。
  据说,李世民曾经派大臣到大安宫中给李渊送珍羞美味,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不懂礼节。李渊让他对大臣行礼,但是李元名却说,大臣是自己二哥家的奴才,不用行礼。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情后,不但没有对李元名惩戒,反而称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对后来的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宽容,也让他与李渊的关系,稍微有了点缓和。
  但是,李渊的这些孩子们虽然后续都与皇位无缘,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李世民尽量地善待了他们,但还是有人举兵谋反,李世民也只能忍痛杀之。
  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可能要数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得到了李渊很好的教养,长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文人齐聚府上。
  有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直都很防范这些皇子,于是再三思量之下,将李元婴封为滕王,将他远离长安城。
  李元婴离开长安之后,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做着自己的风流王爷,每日以文会友,尤其是李世民去世期间,也依旧宴请宾客,这让刚继位的李治十分恼火。
  但是碍于叔叔的辈分,李治只能将他贬到了苏州,过了一年又贬到了洪州,李元婴不管被贬去哪里,都毫不介意,还在洪州修建了一座阁楼,用来会客交友。
  这座阁楼就是后世著名的滕王阁,阁楼竣工后,他便邀请好友前往观赏,被路过的诗人王勃记录下来,成就了后世传颂的《滕王阁序》,也是让现代中学生十分头疼了。
  也正是因为此时,李元婴再次被李治斥责,削去了他的滕王之位,再次贬到了滁州,继续他的潇洒生活。由此可见,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对待李渊的这些儿子们都是十分宽容的。
  而让李世民与李渊关系回归正途的,还是李世民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取得大胜,了却了李渊多年的心愿。
  4、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李渊对于李世民诛兄杀弟这件事上,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情也在慢慢修复,但是李渊心中一直存在心结。
  而在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之后,李渊彻底原谅了李世民,原谅之余,他还异常高兴,邀请了李世民与王公贵族,还有朝廷大臣,一起在凌烟阁举办了宴会。
  宴会上,李渊弹奏琵琶助兴,李世民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彻底恢复了。自此之后,李世民便邀请李渊参加各种宴会,每逢佳节,都会带着长孙皇后与孩子们到大安宫中与李渊团聚。
  此时的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再也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自居,而是以儿子的身份尽孝于李渊的身边,而李渊也因为与李世民关系的缓和,逐渐拥有了幸福的晚年。
  最后
  公元635年,时年71岁的李渊,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帝王,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在遗诏中,李渊留下了最后的心愿。
  既殡之后,其服轻重,悉从汉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
  很多人都记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大唐的繁荣,却极少有人记得李渊这位开国皇帝,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中,群雄并起。
  李渊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但是他不失为一位斗志昂扬,壮心不已的果敢领袖。他不仅重新统一了全国,更是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他的武德之治,他曾经的辉煌,都不该被历史的洪流湮灭。
  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除了可以吃喝玩乐,拼命造人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李渊之所以退位,直接原因是玄武门之变,而这件事之所以发生,跟李渊自己作也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因为李世民是主要的智囊和发起人,所以李渊当时答应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是等李渊做了皇帝,他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显然是一种言而无信的表现。
  这件事李世民忍了,可李建成不放过他,还联合齐王李元吉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差点就死于非命。
  明知道三个儿子相互争斗,但李渊却优柔寡断,不但不及时制止任何一方的行为,还偏听偏信,处置不公,使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更加恶化,最终导致李世民发起政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不过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自保,他还想夺取皇位。就在宣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派遣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实际上就是让他去控制住李渊。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渊和他身边的谋士在得知政变发生之后,便开始装糊涂。萧瑀和陈叔达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原本就没什么功劳,应该立秦王为太子。李渊则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谁都不是傻子,李渊也好,他身边的谋士也好,都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就合谋演了一出戏给李世民看,其目的就是为了自保。
  没过多久,李世民进宫见李渊,还跪在地上,抱着李渊嚎啕大哭,李渊也跟着哭,看起来就是一副舐犊情深的样子。三天之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让他接管朝政。
  李渊其实不想这么干,他自己当皇帝还不到十年,还没过完瘾,可是没办法,李世民已经掌控了局面。李渊是个聪明人,知道硬刚只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主动迎合李世民。
  从宣武门之变到李渊禅位给李世民,中间大约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渊做了一些事。比如说,给尉迟恭,程知节,宇文士及,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秦王府官员或政变功臣升官;再比如说,李渊撤掉了天策上将府,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李渊做的这些事,对他是有好处的,毕竟让李世民看到了他的态度,也为自己退休后可以安然度日做好铺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渊于626年9月3日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称太上皇。
  那么,李渊当上太上皇之后,他的生活过得如何呢?
  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我们得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居住条件。
  李渊退位之后,依然居住在正宫太极宫,居住环境自然是很好的。李世民则住在太子东宫处理政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时间。
  要说李世民心里没气,我是不相信的,毕竟自己都做皇帝了,却只能住在东宫。这事如果传出去,虽然大家都会说李世民有孝心,但是李世民的威严何在,这皇帝当得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到了629年4月的时候,李渊就"主动"提出,要搬到弘义宫去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很适合养老。弘义宫其实就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李渊搬过去住之后才改名为大安宫,那么那里的环境如何呢?
  答案是,不怎么好。
  大安宫根本就没什么山水和花草,而且规模很小,无法跟太极宫相比,甚至比东宫的规模还要小,这显然与李渊太上皇的身份无法相比。
  不过这倒没什么,毕竟有个容身之所也就可以了,让李渊伤心的是,他从小就是个好动之人,很喜欢出行和打猎,但是自从他搬到大安宫居住之后,李世民就以李渊年事已高为由,在自己出去打猎和避暑的时候,把李渊留下来,致使李渊在数年时间里都没有走出大安宫一步,而且还要在夏天的时候忍受酷暑。
  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显然不符合孝道。
  贞观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态,上奏李渊说要带他去九成宫避暑,这难道是李世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吗?
  不!因为李渊那时候已经中风了,躺在床上无法下地活动了。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邀请李渊去避暑,啥意思呢?
  很多大臣都劝李世民要对李渊好一点,建议给李渊修建一座大的宫殿,李世民便于贞观八年八月下令修建一座大明宫给李渊居住。实际上,那时候李渊病得很厉害,估计活不了多久,李世民这个时候才想起修建宫殿,诚意有些不足。
  果不其然,第二年李渊就去世了,一直到高宗时期,大明宫才初见规模。
  第二,政治地位。
  历史上有很多太上皇,但大多数在政治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说参与朝政,至少他留下来的一些国策会被继承下来,但李渊显然不包括在内。
  李世民登基之后,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期实施的大部分国策,并对李渊实施的一些政策已经无情抨击,将其贬得一无是处;
  紧接着,李世民又将李渊的心腹之臣全部贬出朝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裴寂。裴寂是李渊的第一心腹大臣,李世民将他做丞相时期做的事情全部否决,还说他是仗着李渊的关系为非作歹,然后将其贬黜到地位为官。
  在李渊的心腹全部被铲除之后,李渊算是半点政治话语权也没有了,他被李世民变成了一个"聋子和瞎子",朝廷上的任何事情他都无法得知,也杜绝他可能干预朝政的一切可能性。
  所以,李渊在退位之后,是没有半点政治地位可言的,更没有作为父亲的话语权。
  第三,生活福利待遇。
  李渊的居住条件虽然与他太上皇的身份不匹配,但是他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
  自从李渊搬到大安宫之后,李世民也去常去看他,他也没法与外界接触,所以他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比如说看看歌舞,造造人什么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世民倒还没有为难李渊,给了他很多生活经费,而且还给他派去了很多太监宫女照顾他的生活。所以,李渊平时没啥事就看看歌舞,遇到好看的女子,也会临幸她,所以他又多了很多子女。
  李渊是个妻妾子女众多之人,他有名分的妻妾多达20余人,一生共有儿子22个,女儿也有19个,算是个多子多福之人。
  在李渊的这些子女之中,大部分都出生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宣武门之变之后出生的儿子有三个,即李元晓,李元祥和李元婴,再加上几个女儿,数量也不算少。
  考虑到李渊当太上皇时候的年纪已经六十岁了,还能早出这么多孩子,可见李渊果然是宝刀不老啊。事实上,李渊这也是被迫无奈,毕竟啥也干不成,整天呆在大安宫,也只能自娱自乐了。
  据历史记载,李渊在大安宫的生活,多数时候都是门庭冷落。李世民曾举行过几次大型宴会,邀请过李渊前去参加,但都只是陪衬,做做样子罢了。除此之外,李渊并没有其他对外的娱乐活动,也没有外出。
  关于李渊为何不外出这个问题,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李世民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大概是因为他出于安全考虑,而且身份特殊,与老百姓也不一样,所以不太愿意出去。
  李渊退位之后还活了近十年时间,他晚年因为中风而卧病在床,李世民也曾派遣御医前去给他看病,但最终他还是于635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总体而言,李渊的私生活还不错,李世民给了他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第四,心理健康问题。
  别看李渊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其实他的内心总体而言还是很郁闷的,这种郁闷倒不全是因为他政治地位低,居住的宫殿小,没多少机会出去活动,还在于亲情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李渊的嫡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四人,他们也是李渊最重视的儿子。
  李元霸早亡且不说,李世民因为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的嫡子一下子就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了。但李世民还是逼迫老子退位,这对于李渊这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来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自玄武门发生之后,李渊的内心可能也早就如同死灰了,他不止一次跟裴寂说,自己其实也不愿意再当皇帝,让二儿子李世民早些登基,自己也好去过过安生日子。
  李渊的这些话表明,他也许是半无奈半自愿,但我觉得,他其实也想修复与李世民的关系,毕竟嫡子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了,好也罢坏也罢,已经没有选择了。
  然而让李渊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对他不太热情,只是把他当一尊佛,好吃好喝供着,父子之情却越来越淡薄。
  所以说人间冷暖,也只有李渊自己知道。也许是为了消愁,李渊在退休后就沉迷于歌舞和女色,以此来麻痹自己。
  所以说,李渊在做太上皇时候的心理其实是不太健康的,因为亲情的缺失,使得他十分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他也带着这些遗憾离开人世。
  写在最后:
  李世民虽然堪称是一代明君,但是在对待李渊的时候,确实在孝道上有缺失,这也是他让后世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关于这件事还有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在宫中建造了一座瞭望台,站在上面可以眺望安葬着长孙皇后的昭陵。
  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看昭陵,魏征却说自己看不见。李世民便指着昭陵的方向说,你看,就在那里。魏征却说,哦,您说的是昭陵啊,我还以为你说的是先帝的献陵呢。
  李世民听完魏征这话,知道他是在指责自己不孝顺,于是命人拆除了瞭望台。李世民其实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儿,但就是不改,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积极参与讨论。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李渊退位后晚年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自然与做皇帝时无法相比。但作为太上皇,与其他太上皇相比,也算"人家骑马他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史上那些太上皇
  自皇帝制度建立以后,第一个太上皇是刘邦他爹刘太公。刘太公这个太上皇与别人不同,是他儿子给他挣来的。除了跟着刘邦提心吊胆过了几天苦日子之外,对刘邦做皇帝没啥贡献。他也就不好过问刘邦的事,安度晚年也就知足了。
  应该说,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晚年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
  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乾隆爷,因为他祖爷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登基时,曾经祈祷上天,说如果能做六十年皇帝,就把皇位主动禅让给儿子。
  令乾隆没想到的是,到了八十五岁时,还活蹦乱跳的。他本不想退位,但上天却瞪着眼看着他,他也怕,也就不情愿地退了。
  想想看,哪一个太上皇愿意自己主动退下来哦。
  乾隆爷怕老天惩罚他,退是退了,但他又宣布自己身体还行,还想发挥余热。
  因此,乾隆这个太上皇是退居二线,但依然掌控朝政,跟裸退的太上皇还不一样。嘉庆那皇帝做得跟太子差不多,乾隆爷这个太上皇自然也混得不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中间那些个太上皇,像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明英宗朱祁镇等等,他们几乎与李渊一样,无一不是被迫退位的,日子过得都很郁闷。
  像朱祁镇那样,能再次复出,是另一种局面。但在太上皇时期,还是很悲催的。
  李渊与刘太公、乾隆爷相比,日子过得恐怕是差一些,但与其他太上皇相比,还是好了不少。李渊的晚年生活
  作为太上皇,晚年生活是否幸福,这得从话语权、居住条件、生活用度来源及医保待遇、晚年娱乐活动是否丰富等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话语权。
  李渊不同于乾隆爷,不管玄武门之变后,他是否主动提出的退位,但肯定的是裸退,不保留一点权力,连一个顾问的虚衔都没有。也就是彻底放弃或者被剥夺了一切话语权,没有任何权力再干预朝政。
  这对于一个曾经大权独握的男人来说,几乎相当于被阉割了,那是相当孤独和郁闷的,也是任何快乐都不能替代的。
  同时,还有来自于政治上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新领导的疑忌,这也是个大问题。
  比如,其后世子孙李隆基,在马嵬坡事变后,太子李亨自立为帝,遥尊其为太上皇。李亨在杀回长安后,邀请李隆基回去,但他却有很大的顾虑。这足以说明,作为太上皇失去权力后一般都存在安危问题。
  李渊与李世民是父子关系,但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却不仅仅是父子关系那么简单。李渊也有许多心理压力,但好歹是寿终正寝了。
  第二,退位后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
  对李世民诟病较多的是,对李渊退位后的居住条件改善不足。
  住房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个大问题,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及改善居住条件是很困难的,太上皇也一样。
  这个问题单独再说,除了居住问题,其他生活方面的待遇还是得到了满足和保障。
  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退位后的李渊,限制其生活或不能保障生活费用的问题,在医疗保健方面也没有不闻不问的记载。
  像明英宗朱祁镇被迎回后,一直住在南宫。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还得依赖他的太皇后 做些针线活以贴补家用,医疗方面就更不能说了,朱祁钰巴不得他早死掉,那是相当的悲催。
  虽然做皇帝的不是他儿子,但作为兄弟的朱祁钰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因此,从生活条件、医疗保障方面说,李渊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
  第三,退位后的娱乐活动还是非常丰富的。
  从皇帝岗位上突然退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孤独感。毕竟从事过皇帝这一特殊职业,很难再与普通民众打成一片,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日子是很难熬的。
  但在李渊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
  《资治通鉴》: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资治通鉴》记载,李渊晚年有许多内宠,仅仅小王就生了接近二十人。
  有说法以此认为,李渊在退位后,还生了几十个儿子及公主,这不确切。
  从司马光的记载来看,李渊晚年宝刀不老,妃嫔众多,而且都得到宠幸,还生下了许多小王和公主。这些小王的母亲都结交李渊已经长成的儿子,与李建成、李元吉等打得火热,就说明李渊的小王大多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出生了。
  但从滕王李元婴的出生时间来看,李渊退位后的确也没闲着,依然乐于男女之事,并且颇有斩获。
  李元婴(628年-684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贞观二年(628年),李元婴出生。
  这足以说明,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还生育了小王子。
  究竟有多少小王子及公主是在退休后生育的,不很清楚。但这起码说明了太上皇晚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第四,居住水平降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本来李渊在岗时住在太极宫,那里办公条件及居住环境都是最好的。
  退位后,李渊觉得再在这里呆着也不是个事,于是,在贞观三年(629年)主动提出要去弘义宫居住,说那里"环境优美,适宜休闲养老。"
  弘义宫本是秦王李世民的王府,哪能与太极宫相比哦。其规模不仅不及太极宫,就连太子居住的东宫也不如。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从此后,李渊就一直住在这里,再也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一般的修缮也没有得到保障。
  对于这个情况,监察御史马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两次上奏反映,但李世民一直没有考虑去解决这个问题。
  李世民多次巡幸九成宫,去避暑消夏,但从没有带着太上皇一起去玩。等李渊最后患了风疾、行动不便时,才想起让他去九成宫避暑消夏。
  李世民说要给太上皇建造大明宫,以改善其晚年居住条件。但还没有建好,太上皇就挂了,最终是李世民自己去享受了。
  这是李世民遭受诟病最多的地方,也因此被认为是不孝。
  对于此事,豹眼无意为李世民解脱。
  但贞观初年,唐朝刚刚经历了频繁的战乱,急需恢复经济,财政状况并不很好,这也是客观历史史实。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一直是王朝政权腐败、灭亡的前奏。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有三面镜子,其中之一是以史为鉴,他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方面不应该遭受更多诟病。
  至于说李世民自己去玩,不带着太上皇一起,的确不是个事。但玄武门之变后,父子之间不再那么亲密,一起玩也不会开心,还是各玩各的为好。
  但李世民是应该大度一些,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才是。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了,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那一套才算是孝啊。
  但这说得是普通人家,也是正常接班的情况。皇帝提前退位,情况特殊,就不好这么办了。
  李世民上任之后,把他老爹那一套几乎是翻了个个,这就没法用孝道来衡量了。
  按照圣人的这个套路,居住条件没有及时得到改善,也就算不得大问题了。
  总之,在豹眼看来,作为太上皇李渊的晚年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退位了,已经不在岗,还想着与在岗时一样是不现实的。
  李渊最终能有这样的晚年生活,也应该知足才是。
  李渊晚年的生活实在不好,宫殿缺乏修缮,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让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封李世民为太子,监国,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但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所以,对父亲开始不断"打脸"。首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的大部分政策,这也就算了。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诸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这些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更是将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评论的一无是处,贬谪出京,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这些对父亲毫不掩饰的批评无疑就是在暗示李渊,赶紧搬出去。
  所以,李渊也识相,在贞观三年四月,"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实际上,弘义宫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里面根本没什么好景致不说,更是在规模上远小于太极宫,甚至比太子东宫也要小上不止一个规模。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那大安宫环境如何?不好!因为有监察御史马周的奏书为证。贞观六年,马周上疏说:"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大安宫在宫城外,显得卑小,而东宫都还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够修缮大安宫,以彰显皇帝孝道,结果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
  另外,李渊生性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公务繁忙,战争不断,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为太上皇,再也没有出过宫门。当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马周又一次上书"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 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应该日夜伴随左右,现在跑这么远,太上皇想你怎么办?更重的话在后面,你自己跑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却把太上皇留在酷热难耐的地方,这是孝道吗?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后贞观七年五月和贞观八年三月,李世民又两次巡幸九成宫,都没有带李渊同行。
  如果仅仅这样,也还罢了,关键是李世民后面的举动就有点不厚道了。贞观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态"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是他幡然醒悟了吗?不是,是李渊去不了了!因为那时候,李渊患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了。对于一个年近七十的中风病人,再怎么想出去,也不可能挨得起舟车劳顿了。李世民却乘此机会大献殷勤,你早干嘛去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以为太上皇兴建清暑之所为由修建大明宫。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渊那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过又一次借尽孝的名义给自己造了个宫殿而已。果然,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顺理成章从太极宫搬入更为豪华的大明宫。
  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著名的直臣魏征也看不下去。李渊去世一年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去世,李世民万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泪。更是在宫中造了一座瞭望台,时时眺望安葬长孙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让魏征一起看,魏征却回答看不见。李世民很诧异,当即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高祖的献陵,原来陛下说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李世民知道这是魏征在指责自己不尽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台。
  唐高祖李渊52岁登基为帝,60岁时被迫退位,仅从年龄而言,李渊无疑是被人艳羡的,在古代,无论是锦衣玉食的贵人,还是宵衣旰食的贫民,能活到一甲子,无疑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目标。
  不过,公元626年的夏天,在太液池泛舟徜徉,享受片刻闲暇的花甲李渊,在看到浑身鲜血的尉迟敬德,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心情恐怕会瞬间跌入冰冷的深渊。
  精明的李渊已经意识到,臆想中的兄友弟恭、冰释前嫌的会面再也不会出现了,几个儿子的心中,除了自己屁股下面这尊金光灿灿的须弥座,已经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了。
  噩耗旋即不期而至,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和齐王,连带十个孙子,都被自己又爱又恨的另一个儿子,秦王李世民无情杀戮。艰难地选择
  年迈的李渊,并不像史书中描述的那样昏庸无能,相反,作为唐帝国的缔造者,李渊老谋深算,才智过人。
  在隋末群雄并起的复杂局面下,不到七年时间,仅凭太原首义的三万精兵,就荡平各路诸侯,一个崭新的帝国也在李渊的手中喷薄而出。
  玄武门的淋漓鲜血,固然会让李渊荡魂失魄,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怎么样让初生的大唐渡过这次危机,才是李渊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渊的一生,作过许多选择题,但今天的这道,才是最艰难的抉择,如果做错了,二世即忘的大隋殷鉴不远,李渊的大唐也就是后世史书铁笔的笑料。
  李渊的面前,此时只有两条荆棘密布的道路,选择任何一条,都会让李渊本人辗转反侧,如坐针毡。
  宣布弑兄杀弟的李世民谋逆造反,是最直接也是最解恨的做法,就算现在的李世民羽翼已丰,可是道义的苍白,是野心勃勃的秦王不可承受之重,更何况,高居九重的李渊也并不是手无寸铁的傀儡皇帝。
  然而这样带来的最可怕的后果,就是生机灿然的大唐从此分崩离析,就算李渊如愿平息了秦王引发的内乱,高龄的李渊也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因为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虽然依然拥有十五个儿子,可是除了李世民,最大的第六子,也仅仅只有八岁,年已花甲的李渊,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再去培育一个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李渊显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选择了一条对自己个人非常屈辱,但对帝国的未来却是非常光明的道路。
  因为李世民虽不是一个好人,但却会是一个好皇帝,只有默认既成事实,承认李世民做法的正当性,才能避免帝国的分裂,才能让大唐这艘巨舰驶离暗流险滩,彻底避免倾覆的命运。默契的二人转
  于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嫉贤妒能、阴险昏聩、蛇鼠一窝的丑态遗臭万年,李世民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的光辉形象也青史流芳。
  而蜕去主角光环的太上皇李渊,在生命最后的九年,也配合儿子完美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温情脉脉的二人转。
  "佳儿如此,夫复何求"的李渊从此退出政治舞台,深居简出不问世事,李世民也则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能,在李世民的手中,最后一股割据势力梁师都被杀,纷乱了20年的中国归于一统。
  当然,梁师都这样的小角色授首,并不需要太上皇配合儿子的演出,不过贞观四年的定襄大捷,应该是玄武门喋血后,父子间最真情流露的一次。
  东突厥的彻底覆灭,终结了李唐和突厥的一段孽缘,李渊被迫向突厥称臣纳供的耻辱历史,随着李靖在定襄大破突厥军队,而烟消云散。
  激动的李渊忘记了与儿子之间深深的隔阂,忘情地抓起琵笆倾情奉献,兴奋的李世民也遗忘了与父亲之间的尴尬,凑趣地和着父亲的乐声翩翩起舞,笼罩在父亲二人心头的血色迷雾仿佛也消散不少。
  快乐总是短暂的,孤独的父亲只能在后宫默默耕耘,在为李世民又带来三位弟弟的时候,李渊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年近古稀的李渊,临终前最后的要求,就是希望丧事从简,孝顺的好儿子李世民坚决满足了老爸的遗愿,除了唐末帝草草埋葬外,唐朝诸帝只有李渊的陵墓修造了几个月。
  贞观九年五月,孤独寂寞的李渊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大唐,十四年之后,李世民也猝然离开了更加光彩夺目的大唐。
  互相猜忌的父子,至死都不曾解开深藏心中的疙瘩,一切都结束了,高处不胜寒是父子共同的感受,也许孤家寡人才应该是皇帝最正常的状态吧!
  626年7月2日,李世民手下猛将尉迟敬德死死地盯着唐高祖李渊,李渊问大臣"今天的事该如何处理?"萧瑀、陈叔达说"秦王功高盖世,将士们都很服气,如果将国家交给他,陛下也能轻松一些,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于是李渊回复"很好,这也是我的想法"。
  当时,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世民派出手下猛将尉迟敬德赶往唐高祖李渊处控制局面,面对一身戎装的尉迟敬德,李渊等人不得不如此问答。
  等李世民赶来时,父子两人抱头痛哭,李渊心里想:我的江山没了。李世民心里想:你不选我,可能你的命也活不了多久。
  就这样,面对李世民的控制加胁迫,李渊不得不放权了。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当上太上皇
  五天之后,李渊正式确认李世民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
  8月,唐高祖李渊发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的宣德殿继承皇位,李渊从此成为太上皇。
  其实这几天,李渊的心情十分郁闷,李渊父亲李昞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在7岁时去世了,他的妻子窦皇后在45岁留下5个孩子也撒后人寰,如今他又一天内失去了两个儿子和10个孙子,经历了中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李渊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并不是昏庸无能的君主,而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英杰,有很强的政治才能,但他也知道太子和齐王被李世民所杀,如果不立李世民为太子,其他儿子无论从政治才能上还是能力上都无法比拟李世民,与其将王朝交给碌碌无为的其他儿子,还不如交给一个能征善战,立下赫赫功劳的李世民。
  随后,李世民开始了一系列排除异己的活动,他推翻了李渊刚刚颁布的宗教政策,让所有已经还俗的佛家之人重回了寺院,然后放归掖庭宫女3000余人。之后,他将李渊最好的朋友、宠臣裴寂流放,为李渊处死的大臣刘文静平反,还不断抨击李渊实施的旧政,李世民根本不管李渊的感受,牢牢地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李渊退位了,但他却一直住在太极宫,太极宫是大唐帝国的正宫,又称"大内",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并没有马上搬离太极宫,这令李世民心里十分不爽,而李世民则在东宫办公了三年,三年后,李世民实在不愿屈居东宫,使用了一些手段,让李渊搬出了太极宫,前往了大安宫,李世民终于搬到了梦寐以求的太极宫。李世民内心其实忌恨李渊
  大安宫原名为弘义宫,矮小陈旧、简陋潮湿,一开始李世民还去看过李渊,随行的大臣看到这里住宿条件如此简陋,甚至向李世民请求"既然李渊已经让位,皇上应该善待太上皇才是"。
  此后,忠诚的大臣马周又觐见李世民,想要改变李渊的住宿条件,但李世民的态度依然是既不怪罪也不采纳,就把李渊晾在了大安宫。
  平时李世民非常愿意倾听大臣建议,但在这件事上,李世民却不置可否,他让父亲李渊一直居住在大安宫,从这里就能看到李世民对李渊并不好,因为李渊早前没有按照李世民的意愿废黜李建成改立他为太子,还对李世民进行过打压,甚至想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这一切李世民心知肚明,所以对李渊一直怀恨在心。
  住在大安宫的李渊已经失去了人生自由,很多大臣也根本无法见到李渊,李渊每天活得胆战心惊,谨小慎微,为了打消李世民的戒备,李渊只能整日沉迷酒色,经常临幸送过来的妃子,在当上太上皇之后,李渊又有了10个孩子。
  这段时间里,李世民几乎不去探望李渊,每年李世民都会去300里外的九成宫避暑,去之前也会邀请李渊同去,但李渊认为当年隋文帝就死在了这座宫殿之中,认为那里很不吉利,不愿意搬进去住,所以没有一次同意前往。
  除了居住环境不理想,李渊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法外出,缺乏人身自由,李渊十分爱动,在当太上皇之前,尽管建国初期政务繁忙统一,战争还未结束,但李渊经常以巡幸、狩猎、避暑等名义四处游玩,东到华山、西到稷州、北至宜州,享受着皇权赋予他的无上权力,可是当上太上皇后,李渊一次出去玩的机会都没有,与之前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
  李渊在大安宫生活了6年,这段时间里几乎处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凄凄惨惨,虽然衣食无忧,也有美女作伴,但是内心的压抑凄凉无人能知。李渊还能享受天伦之乐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年轻时的胜负心,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李渊当时有四个不满10岁的儿子,他们共同住在一起。
  李世民对于李渊的饮食用度并没有限制,每天早晚都会有人送来美味佳肴,在李渊18子李元名10岁那年,身边人提醒李元名要对高品级的送餐人员行礼,李元名却不以为然,他说"这些都是我二哥的仆人,为何要对他们行礼呢?"李世民知道后还夸赞他,"真是我的弟弟啊"。
  贞观4年(631年),李渊得知李世民消灭了东突厥,除掉了唐朝最大的外患,十分高兴,想到当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一辈子无法报仇,李世民却一举消灭了突厥,李渊还是比较高兴,在大安宫摆下酒席,将李世民和诸位王子、公主、大臣喊了过来,高高兴兴地喝酒,喝到尽兴时,李渊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在旁边跟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舞。
  贞观6年,李世民在大安宫设下酒席,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轮流侍奉在李渊左右,深夜酒席结束时,李世民还要亲自为李渊抬轿,李渊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由太子李承乾接替了李世民,李渊才勉强答应。
  那一年,李世民和李渊同时出现在了将士面前,这极为罕见,但当时的李渊年纪已大,又患有风疾,冬天、夏天都十分难熬,于是李世民下令建造大明宫,只不过李渊因为病势太重,没有熬到大明宫建成就去世了,享年69岁。
  当时李世民都没有给李渊修建陵墓,只能临时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由于工期紧张,献陵用了4个月修建完成,耗资也很少,李世民为李渊建造的献陵由原来的九丈封土改为了六丈,甚至不如长孙皇后的陵高,同年12月12日李渊葬于献陵。真是让人感慨,父子情谊不过如此。
  结语:
  李渊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但被严重限制了人身自由,没有了当皇帝时的种种权力,不过他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他也算是善终了,没有遭到李世民的迫害,这已经算不错了。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渊万年的生活实际是极为潇洒,即位开心的,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会让很多的"宅男",羡慕不已。
  首先,唐高祖李渊是否是被逼退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我认为,唐高祖李渊退位,更多的是李渊,因为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将皇位交给了李世民。
  或者说,唐高祖李渊,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将皇位许给了李世民。但是,在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够在李渊的支持下,威胁到李世民的权力地位,并且间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说,李渊手里肯定是掌握着唐朝的一部分兵力。这些兵力也许不足以让李渊诛杀李世民,但是,保证李渊能够安享晚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李渊肯定是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或者说,李渊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将治理国家的重担,交给了"接盘侠"李世民。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功过,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到底做过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杰出的贡献。当然,事实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得不错。
  那么成为唐太上皇以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唐高祖李渊晚年的生活是相当的潇洒。
  不说唐高祖李渊退位的时候,就已经是60岁了。在此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上皇的宝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说,在69岁的时候才去世。所以说,李世民完全没有亏待李渊的想法。
  李渊想要什么?跟李世民说一声,李世民当然是得全部献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会上,只要李渊想要参加,也可以出席。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向李渊称臣。不存在说李渊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让外出、不能跟大臣们交流之类的的情况。
  甚至于,李渊还能够让,投靠的突厥大汗,给他跳舞助兴。
  在宫里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要什么样的美女,李世民都会给他献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轻的。就说李渊在当上太上皇,60岁以后的九年中,还为李世民添了30几个弟弟妹妹。
  这样的李渊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吗?这是真的当太上皇供起来了。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李渊从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被逼退位,到他公元635年去世,中间一共生活了近十年的时间。
  退位后的这十年,李渊虽名为太上皇,但实际上,这个称呼却是对李渊莫大的讽刺。退位后的李渊就像一个心灵和身体都遭到双重囚禁的囚徒,晚景寂寞凄凉。
  李渊的晚年就是这么凄凉
  有人说李渊晚年纵情声色,小日子过得相当快活,儿女都生了无数。但这不过是后人的臆测罢了。退位后的李渊已年过60,以古人那种"七十古来稀"的社会现状,能生一个都不错了,哪来的无数?
  实际上在史书有记载的,李渊退位后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李元婴,后来被李世民封为滕王,王勃那篇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里的滕王阁就是他修的。
  那李渊的晚年生活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凄凉境况呢?而被誉为千古名君的李世民,在李渊已经让位的情况下,又为何不能善待自己的父亲?他对李渊到底是有多大的怨懑?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穿越这段1300多年前的历史尘烟。
  强立皇上为太上皇,其实这个事情是李渊先干的。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为了镇压山西的农民起义,同时也防备北方的突厥入侵,就把李渊派到太原,任太原留守,并给予其征发河东兵马的特权。
  李渊一直胸怀大志,到了太原后,看到隋朝江山摇摇欲坠,就有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于是在太原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这时出力最大的一个人便是李世民,李世民在太原"密招好友,倾财赈施,卑身下士",后来李渊起兵的主要谋士裴寂和刘文静等人便是李世民的密友。
  公元617年,在李世民和其僚属的谋划和帮助下,李渊诛杀了杨广派来监视他的人,在太原正式宣布起兵,史称"太原起事"。
  同年11月,李渊父子攻入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然后宣布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然后把自己封为大丞相。至此关中局势尽控于李渊父子之手。
  次年,隋炀帝杨广在禁军叛乱中被杀。于是李渊就直接将他所立的傀儡皇帝杨侑废黜,然后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所以,在李氏父子追逐权利的行事中,把皇上强立为太上皇是不是李渊先干的事儿?
  隋炀帝杨广 剧照李世民对李渊心存怨懑,直接导致了李渊的晚景不会太好。
  为何李世民会对李渊有如此大的怨懑呢?不外乎以下两个个原因。
  1、李渊出尔反尔,答应给人的东西却不给。
  李渊太原起兵基本上都是李世民谋划的,当时共同出力的两个主要人物裴寂和刘文静也是李世民的密友,是在三人多次密谋之下,才商定好的起事计划。
  所以李渊起兵时答应李世民,说事成之后将把他立为太子。但后来李渊建立唐朝后,却把李建成立为了太子。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这种明明看到自己中了500万,却被告知彩票是别人的。这样的失落想想都让人恐惧,心中怎么会不充满愤懑呢?
  2、李渊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疏远李世民。
  大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四方征战,为稳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功勋日盛的李世民自然就迎来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
  于是李建成联合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元吉经常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说他骄狂放纵,一味收揽军权,想篡夺帝位。同时又勾结后宫嫔妃日夜在李渊耳边吹枕头风,用各种罪状诬陷李世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越来越重,于是准备惩治李世民,想把李世民秦王的封号给废黜。后经人劝说后李渊这才作罢。
  后来李元吉还多次劝说李渊,说李世民有谋反之心,要早点将其杀掉以免除祸患。但最终李渊以找不到借口为由没有采纳李元吉的建议。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
  而这时的李世民则是百口难辩,战战兢兢。秦王府的属官也是个个忧虑,人人恐惧,不知所措!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
  这样长期的苦闷和压抑下,随时还要面临来自自己父亲的刀斧加身,在别人劝说李渊诛杀李世民时,李渊没有动手的原因竟然是找不到借口!这样李世民怎不会心存怨懑呢?
  李渊的晚景有多凄凉?一个被遗弃的太上皇!
  1、李世民成功上位,李渊成为太上皇。
  公元626年7月,为求自保的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及家中男眷全部诛杀。然后率兵直入皇宫,将李渊软禁,并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
  两个月后,李渊将被逼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然后自己成了毫无实权的"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
  2、李世民登基后便不断的给李渊一记记的"掌掴"。
  李渊名为太上皇,但实际上这个称号对李渊来说无异于一种莫大的讽刺和侮辱。或许出于对李渊的报复,也或许是表达对李渊的愤懑,李世民从登基后,就将之前李渊的政令几乎全盘否决。
  他毫不留情的公开抨击李渊的旧政,就像是赤裸裸的向世人宣告,说李渊执政的武德时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错误,我们必须予以批判和纠正。比如:
  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旧唐书·裴寂传》
  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这些,每一条丝毫不留情面的对武德旧政的否决,对曾手握生杀大权的李渊来说,绝不亚于一记一记的在他脸上抽着耳光。
  3、李渊搬出他的"大别墅",移居"小平房"。
  本来李渊称帝后,居住的地方叫做"太极宫",那是名副其实皇宫宫殿群,里面建有别殿、亭、观共三十五所,面积达4.2平方公里,相当于现今三四个大型小区楼盘的面积。
  后来在李世民当皇帝的三年后,在李世民的各种暗示和逼迫下,李渊不得以从太极宫搬到了太安宫。而这个太安宫是李世民为秦王时居住的,史书上形容为"制度卑陋、冷僻单薄"。
  李渊一下子从堂皇巍峨的太极宫,搬来了这样一个偏远冷僻的太安宫,其心情绝不亚于一个住惯大别墅的人,携家带口的跑去一个三室小平房里蜗居。
  李渊回首太极宫时,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内心一定极为苦涩。往昔万众簇拥、信手江山的峥嵘岁月已一去不返,只剩渭水河畔吹来的冷风与己相伴,李渊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大唐遗弃的老人。
  其实这时的李渊内心非常清楚,他当初差点毁去李世民的政治生涯,让李世民活得战战兢兢的那些行为,早已在李世民的心中种下了不可磨灭的隔阂,即使时隔多年,李世民依旧无法释怀。
  从都市豪华别墅到乡村小平房的落差
  4、那个寂寞冷清的太安宫,李渊居住了6年后郁郁而终。
  如上文所说,太安宫的条件绝对不能与李渊之前居住太极宫同日而语,李渊屈居于这样一个偏远冷僻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李渊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这对幸喜游猎的他来说是一种何等的煎熬。
  当时唐朝建立之初,尽管政权尚未安定,但李渊就经常以打猎、巡视等名义四处游玩,尽情赏玩和享受他的大唐江山,享受至高权力给他带来的随心所欲和自由。
  但是,好日子还没过几年,突然就被圈禁在这样一个破败冷清的地方,足不出户,目之所及尽是大树高墙,无异于一个身体和心灵都被禁锢的囚徒。
  李渊一共在太安宫居住了6年,在这6年里他几乎寸步没有离开过这里。当然不是他不想出来,只是李世民不给他机会。李世民深知他的皇位来得有缺陷,所以他只得把李渊这颗随时可能出状况的炸弹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哪怕是李世民每年夏天带着皇室一家人出去避暑时,也从来都没有带过李渊。即使大臣劝谏,李世民也不答应。
  后来在李渊入住太安宫的第五年夏天,李世民突然决定邀请李渊一起去避暑,但非常明显,这是一个没有丝毫诚意的邀请,因为这时李渊根本去不了,他因中风而重病不起。
  然后就在3个月后,李世民突然下诏,说太安宫确实太小了,要为李渊修建一个大明宫给他居住,以尽自己的孝道。
  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以李渊的这个病情,他根本活不到宫殿修好的时候。果不其然,就在大明宫修建的第二年,公元635年,李渊便在疾病和失意中在大安宫郁郁而终,终年70岁。
  《旧唐书·马周传》: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尚为卑小...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635年)后记。
  其实就在李渊当政的后期,因为他在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从最开始的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到后面非常明显的向李建成一方倾斜而打压李世民,甚至还对李世民动过杀心的时候,他和李世民之间的父子之情已逐渐稀薄,父子关系已形同虚设。
  后来玄武门之变后,其实李世民对李渊心存诸多怨懑。考虑到局势的稳定和道德的非议,他并没有对李渊下杀手,而是和李渊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但他们之间维系的也只是名存实亡的父子关系。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就是政治权力对亲情的扼杀,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亲情无疑就变得极其苍白和脆弱。
  所以,在皇权争夺中失败的李渊,注定逃不过一个凄凉、落寞、孤寂的晚年。
  自古皇宫皆寂寞
  李渊的退休生活其实要分两个阶段:
  武德九年—贞观三年:提心吊胆又蠢蠢欲动,有着重回皇位的可能。
  贞观三年—驾崩:开心得没心没肺,享受着儿子开创的盛世,晚年退休生活要啥有啥,可以在古代太上皇的退休待遇中排到前三。
  开创了大唐的李渊很憋屈,因为他的儿子比他强。权力分配出现了问题,大唐难免会出现内斗,武德九年,太子党和李世民天策府决一死战,玄武门定乾坤,这场同室操戈之事,以李建成被杀为句号,本来就势弱的李渊只好挪位,最初是先让李世民当太子摄政,后来实在太没意思了,干脆禅让皇位给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并没有看起来赢得那么轻松,即便是登基了,李世民其实也如履薄冰,外有突厥,内有乱世,一切都等待处理,如果不能力挽狂澜,那么李渊可不会说做一个仁慈的父亲,反而是毫不犹豫地取代李世民,重登大宝,不得不说,当李世民扫荡隋末群雄的时候起,父子二人的关系就因为李世民的出众而濒临破灭了。
  因此,在灭掉东突厥之前,李世民都有被夺权的危险,李渊看似淡定,实际上也在等待着机会复位。
  武德九年,李渊禅位太子,李世民登基为帝,不过这个交接过程中,有一个很微妙的地方,那就是李世民并没有住进皇帝该住的太极宫,而是住在了东宫,太极宫的住户依旧是太上皇李渊。
  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反映出了李渊政治力量的残余,李渊建立大唐的核心力量在于"关陇派",也就是关陇八族那套贵族班子,但很无奈,论文论武,都们都比不过天策府的文臣武将,所以他们被取代了,成为了二线大臣,可是他们没有干事情的能力,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破坏的能力,太极宫其实就是李渊残存势力的象征,李世民要用时间去淡化他。
  因此一直到贞观三年,观看李渊的"退休生活",完全没有后来的没心没肺,开办舞会,宠幸妃子,频率跟后来完全没得比,如果说后来那属于放飞自我,那么在这个阶段,李渊是还抱着念想。例如李世民刚登基没多久,颉利可汗就带着几十万突厥人兵临城下,对于李渊来说,李世民一旦战死,那么自己就可以重登大宝了。
  于是李世民很紧张,他加快速度,让他爹死心,真正过上奢靡也好的退休生活。
  一切发生得都很快,贞观三年,突厥发生内乱,李世民找准时机,让李靖北上趁机向东突厥发难。李靖正是这次北上封神,以超越常将的轮扫战术一步步削掉突厥的精锐,最后在东突厥首领诈降之余,还果断再次发动奇袭,一顿操作把突厥首领都给打懵了,只好乖乖投降,颉利可汗被押往大唐。
  这也意味着,李渊的机会没有了。
  外患消失,李世民的皇位就稳了,灭掉东突厥,这是李渊自知之明,给三个他都做不来的事情。
  同年,李渊的顶级心腹裴寂因牵连和尚传谣之事,被李世民贬官,当裴寂离开长安,李渊的所有复燃计划都宣告失效。因为李世民在位三年,文治武功众臣都是心知肚明,虽然关陇讲究裙带关系,但是一个更有能耐的君主,显然会更受欢迎。
  大势已去,曾经把自己欺负得不敢硬气说话的颉利可汗都被抓进了长安城,李渊也该正式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退休生活了,正如俗话所说,如果无法反抗,那么便享受之。既然如此,李渊就要挪窝了,他主动提出要搬离太极宫,去当年他赏赐给李世民的"宏义宫"居住,这个宏义宫也就是大安宫,李渊此举就是等于低头了。
  虽然大安宫比起太极宫那真的五星级酒店和路边小宾馆的差距,而且李世民也没想着给李渊好好装修一下,但是李渊依旧玩得开心。
  太上皇李渊养老有两宝:造人、开酒会。
  魏徵曾经好几次提醒李世民,要给太上皇装修一下大安宫,不然这也太难看了。不知道李世民出于什么原因,每次都是打着哈哈敷衍而过,魏徵自然没办法,说了该说的,做不做那是李世民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渊开启了疯狂的"造人"之旅。
  在李渊称帝之前,他有五个儿子,但是在登基后,一直到驾崩,这16年间,他生出了17个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弟弟们,而且公主还没算上,因为公主极少有记载在史料上,而这17个儿子,大部分都是在大安宫的岁月里所生。面对李渊的报复性"造人"计划,李世民照单全收,李渊生多少,李世民就养多少,没有说阻止。
  这也难为了李渊,李渊登基的时候都已经是53的人了,再到成为太上皇,早就是年过花甲,一个老头在退休生活里不停地生孩子,也不知道是出于本心,还是违心,不过多提一嘴,李渊这些儿子,后来大部分都死在了武则天的屠刀之下,李渊生出了这些儿子,也是后来维护大唐江山的重要宗室力量,只是最后失败了而已。
  除了造人,唐朝最为常见的"酒会"自然也是不能少。
  酒会这种风俗大概是在南北朝时期养成,随着胡汉交融,中原王朝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社交方式,当年李建成下药毒害李世民,正是借着酒会的名义。
  李渊偶尔会开酒会,邀请李世民、诸位大臣,还有游牧首领来到宫内欢饮。在道德法礼上,李世民仍要在私下跪拜李渊,所以在酒会的性质上,李渊最大。这些酒会里,有着诸多游牧首领、酋长,有对大唐俯首称臣的,也有被打败之后,抓了进来,例如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面对当年威胁过李渊的颉利可汗,他还让颉利可汗在他们面前跳起了舞蹈,这也算是李渊晚年的一大趣事儿吧。
  而给李渊办酒会的宫殿,正是当年刘邦给太上皇刘煓邀请沛县故人回来饮酒作乐的地方,未央宫。这也是一个时光的巧合点了,对于李渊而言,可能他与李世民的父子之情早已经在权力斗争中消失殆尽,但是依然能够坐下来饮酒作乐,也不失为一种幸运了,毕竟自古以来,帝王家难留情面,不流血不翻脸,怎么说都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在公元634年年末,李世民良心发现,觉得大安宫条件的确不怎么样,还是给老爹造一座条件好一点的宫殿用来避避来年夏天的暑热吧,这就是大明宫。但是谁知道,大明宫还没修好,李渊就老到不行了,还没享受到大明宫究竟有多好的李渊,在公元635年驾崩,而这大明宫,后来反而是李治去得最多。
  李渊的一生,怂过怕过,大胆过也狠心过,常言道,既生谁何生谁,李渊本不是看似无能的君主,但是李世民更强,李渊无奈被降低了一个档次,以至于他的孩子,都要比他的文治武功多得多。后来李承乾被压抑得谋图造反,李世民才明白,很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在他身上。
  想来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所骂他的那句会遭报应,也是让他无奈痛彻心扉吧。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历史,越读越有趣。
  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晚年生活竟然无限凄凉,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一个孤独的老人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却也是最孤独的老人。
  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都显贵。父亲李昞,是北周柱国大将军。但是,李渊7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
  李渊的妻子窦氏,生来就不是凡人。刚出娘胎,她的头发就长过颈项。她天生聪慧过人,深受舅舅北周武帝的喜爱。
  隋文帝篡周即位时,窦氏大哭:"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窦氏从小长就在皇宫里生活,熟谙政治,喜读史书,非常有才华。嫁给李渊后,夫妻俩非常恩爱!
  但是,大约45岁的时候,窦氏留下了5个孩子和亲爱的丈夫,撒手人寰了!
  5个孩子中,16岁的李玄霸,李渊的第三子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年,也离世而去。后来,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命丧李世民之手。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四大之悲,李渊就体会了3重悲!有人也许会说,如果窦氏不那么早离世,玄武门之变会不会没有呢?
  历史没有如果,这就是李渊的人生,他躲不掉。 被遗弃的太上皇
  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好像还被蒙在鼓里。
  直到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举行了登基仪式,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他好像才猛然醒悟过来。不过,重头戏还在后面。
  重头戏之1: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世民就推翻了父亲李渊刚刚颁布的宗教政策,让所有已经还俗的佛家之人重回了寺院。
  重头戏之2:放归掖庭宫女3000余人。
  重头戏之3:贞观3年,李世民将父亲李渊的好朋友、宠臣裴寂流放,又为被唐高祖李渊处斩的大臣刘文静平反。
  重头戏之4:抨击父亲的旧政。
  在《资政通鉴》卷193里,李世民说:
  "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刚紊乱"
  在《旧唐书》里,李世民说:
  "武德之时,政刑纰缪"
  人之常情,当前任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对于前任皇帝的坏话,现任的皇帝是不可能说出来的。何况,前任还是自己的亲爹!
  然而,李世民却理直气壮地抨击了父亲的旧政!
  李世民所做的一切,如同父亲李渊早就不在人间了一样。可是,那个过气的老皇帝,还战战兢兢地活着呢。
  这种行为叫什么呢?
  打脸。
  打谁的脸?
  打太上皇的脸。
  太上皇,还有脸吗?
  没有,他早就被大唐遗弃了!英雄末路
  现在的史书上都说,起兵反隋的最初人是李世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史事证明,李渊才是策划太原起事,并引导唐军进抵隋都的领袖人物!
  李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李家世代显贵,李渊与朱元璋和刘邦不同,后面二者都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不造反的话,也许都活不下了。
  李渊是官二代,不用奋斗,就有车子房子,还有官位。而且,当时的李渊已经年过50了!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却带领大家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推翻一个旧的王朝,这不是英雄,是什么?
  大唐建立后,面临着长安的坚守以及其他地方的收复,新旧制度、人事的交替,天下百姓的安抚等等。刚刚有了喘气的机会,又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其实,李渊的武德之治,从其结果来看,已经为大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李世民后来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石。
  但是,李渊的这些功绩,刻意被李世民所掩盖或篡改了!
  更让李渊难过的是:曾经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打江山,亲密无间的父子之间有了深深的隔阂。相互之间的冷漠、猜疑、报复,父子之间产生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李渊一生戎马,千辛万苦地开创了大唐王朝!最后,江山没有了,自己最亲爱的儿子为了王位相互弑杀,仅有的一点亲情也模糊了,这一切都让李渊感到无比的失落和郁闷。
  人生,无常啊! 凄凉离世
  李渊,一直住在太极宫。
  太极宫,是大唐帝国的正宫,又称"大内"。
  也许是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太上皇李渊在李世民登基后,并没有马上搬离太极宫。以至于一直在东宫办公的唐太宗李世民心里一直很不爽。
  贞观3年,太上皇搬到了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大安宫十分矮小陈旧,简陋又潮湿。为了工作的需要,李世民经常到大安宫向太上皇请安问好。
  随行的大臣,看到太上皇住的条件如此简陋,都看不下去了,便向李世民说明事情的轻重:既然李渊已经让位了,李世民应该善待太上皇才是!
  其实在平时,李世民都非常愿意倾听大臣的建议。但是,这件事上,李世民却一直没有改变,他让父亲李渊继续居住在了大安宫。
  住在大安宫,李渊实际上早就失去了人生自由,许多大臣也见不到到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每天活得胆战心惊,小心谨慎。
  为了打消李世民的戒备,李渊整日沉迷于酒色中。据统计,李渊在53岁称帝以后,生了约36个孩子。其中,有10多个是在当了太上皇以后生的。
  贞观9年,内心郁闷多年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死在了大安宫,结束了他孤独而又落寞的晚年。在李渊的遗诏中,他重点声明:后事一切从简。
  令人吃惊的是,太上皇驾崩了,却还没有修建陵墓!
  自古以来,哪一个皇帝不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大费周章地给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动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修陵墓?!
  但是,李渊直到死的时候,却连块墓地都没有!
  因为"工期仓促",儿子李世民为老子修建的献陵,只好将原来九丈的封土最后改为了六丈!
  李渊的献陵与后代李世民、李隆基等以山为陵的建制有很大的不同。不过,李世民算是用一把黄土把父亲李渊给埋了!
  人死如灯灭。
  但是,《剑桥中国隋唐史》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这个,才是这位大唐开国之君最大的失败和悲哀!
  三少说:
  无情,最是帝王家。
  如果有来生,不要,不要投生皇家。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境内一片混乱,日本为何不趁机夺回北方四岛?1991年,曾与美国针锋相对的超级大国苏联,因为西方各国的围追堵截,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轰然解体。从一个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沦落成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国家。身为继承主体的俄罗斯,在这次伪满洲国刚成立时,国际上有两个国家表示承认,除了日本还有谁?伪满洲国成立时,国际上只有两个国家承认它,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打死你也想不到。日本抢了我们的东三省之后,我们立刻跑去国际联盟那里告状。1932年国联派出专家团前去调查,发现确实是日毛主席回韶山不见堂弟,急得反复询问,干部他是富农1959年,毛主席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韶山,满怀着期待和诚挚。在这个他所思念的淳朴的小乡村,一一见到了许多青年时代熟悉的苍老的面孔,也有不熟悉的新的年轻面孔,流水般细腻而永不枯竭的乡毛主席晚年最后一次看电影,10分钟不到便痛哭不止,只得中止放映让毛主席落泪的电影1974年,82岁的毛主席患上白内障后,眼神就不大好了,但是他依然坚持每天读书,有时也会看几部电影。在他人生的最后4年,曾因为3部电影痛哭不止。尤其是最后一次看电袁绍为何会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他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说起东汉末年,当董卓在朝堂上嚣张跋扈的时候,曹操也不过是一名不起眼的小角色,当时有实力能与董卓进行对抗的,还是袁绍。袁绍此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至少他懂得利用家世优势,也懂得利用政治图说辽宁丨丹东日本守备队,1909年设立,山上街兴七路一带安东日本守备队,原址位于今丹东市振兴区山上街和兴七路交汇处南侧一带,相邻铁路线。1909年3月,日本独立守备队在安东成立,下设6个大队,分别驻安东凤凰城等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郑士美,1903年生于福建晋江安海的一个华侨家庭。郑士美年少时,在南洋经商的父亲从菲律宾运回房屋建材,为家人在晋江建成了首座番仔楼(民国时期闽南地区对华侨回安徽出的名人中间,你最欣赏的是哪位?安徽籍名人中,陈独秀不应忘却而应欣赏的历史人物!陈独秀(18791942)从1915年起,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61师炮兵团老营房,还有多少人记得?编发拂晓战友汇(IDfxhj1111)作者成科峰原题怀念第二故乡炮兵团团部大门,现已成为甘谷县第一中学侧门。今天风和日丽,驱车去甘谷参加亲朋的干事,顺道去看了一下我曾经生活战斗的6外国军事人物1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前486)古代波斯敝国国王,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庭支系。前525年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任万人不死军总指挥。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去世后回国,联合部分波斯贵浅淡粟裕在华野的指挥权问题粟裕在华东野战军的指挥权,曾有4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指挥华野全军。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成立,中央指令(华野)大政方针由陈毅决定,战场指挥由粟裕负责。粟裕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
新中国首位女拖拉机手梁军11岁嫁表哥,因太美印在1元人民币上没有人的一生是被固定的,人人的命运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奔赴自己向往的人生。世上许多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是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将来,打破常规奔赴美好未来是每个人张爱萍时隔58年回到故乡,当地政府宴请其亲戚,将军生气全部请回1987年9月,时任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到四川省一个国防科研单位视察工作。四川省达县是张爱萍的家乡,自从1929年奔赴上海参加革命算起,整整58年,张爱萍将军东征西讨,九死一欧洲国王驾崩,三个儿子各自建立国家,如今发展成三个发达国家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最终以民众同意脱离欧盟的结果震惊全球。过去主导欧盟事务的英法德三驾马车变成了法德意新三驾马车。而欧盟的新三驾马车在历史上都起源于一个国家查理曼帝国。戏剧徐志摩经典的爱情故事,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四个女人谈到徐志摩,大家都不会不知道。我们最熟悉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看看徐志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填了中将,最后被授予什么?军衔制度的诞生是为了给那些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人的鼓励与奖励,也是对他们在战斗中所立下的功劳的肯定与认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是在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将军有10名,授予大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叮嘱一定要找到他1934年,蒋介石为了将红军一网打尽,趁着红军反围剿失败的关头,组织了铁桶合围计划,要把红军赶尽杀绝。但这一消息被地下党传递给了红军,我军在接到情报后,当机立断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环游土耳其(41)革命育新都如果说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中心,那安卡拉(Ankara)则是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中心。看似安卡拉后来者居上,但其实它的历史比君士坦丁堡,也是唐僧曾记载汉朝公主在和亲途中意外怀孕并生子建国,是哪个国家?汉朝一位公主在和亲波斯国的途中与人私通意外怀孕,由于给波斯国王戴了绿帽子,因此和亲使团不敢再前往波斯,又不敢回到汉朝,因此索性一群人就地生活下来,公主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大家就奉他文物考古中的黄肠题凑是什么意思中华五千年文明,地上地下文物相当丰富。特别是古墓考古中常出现黄肠题凑的词语,这是啥意思?(一),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式,始于公元前,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代以后很少再用。(二),黄肠题凑晚清老照片男子街头耍双刀,紫禁城遍布杂草,女子穿铠甲这些老照片都是后期上色的长江江边,一位男子坐在一块石头上。这位男子背朝着长江,在他的身后是一排排的建筑。这里的视眼宽阔,站在这里可以远眺长江。在干活的农家妇女。她坐在一张简陋的木凳诺贝尔奖背后的男人关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10件趣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一位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他通过发明炸药和其他类型的炸药而积累了巨额财富。以下是关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活成就和发明的10个有趣事实。1他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