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明史对明宪宗评价很高,但现在人们都认为宪宗是昏君呢?

  在豹眼看来,明宪宗算不得明君,但也不能归入昏君,他是一个深谙帝王之术,为了稳固政权而企图有所作为的帝王。
  01
  恍为明君,本质是政治的需要。   明宪宗朱见深因为其父两为皇帝的缘故,也就两为太子,其早期经历可谓坎坷。这一经历,对于年轻的朱见深来说,可谓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负担,对于其政治生涯至关重要。   朱见深继位后,做了几件事,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第一,为于谦平反昭雪,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   朝野上下都清楚于谦是大明朝的功臣,没有于谦很可能大明朝就覆灭了。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也清楚这一点,在其复辟后,对于石亨、徐有贞等人坚决要求诛杀于谦一事,朱祁镇有所犹豫,就说明了这一点。   朱见深继位后,为于谦平反,这是好事,但他更多的是为了平息民愤,笼络朝野人心。   他十分清楚,如果矛盾过于激化,对他的地位是很不利的。"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历历在目,他岂能不汲取教训吗?   第二,明代宗曾经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他以德报怨,恢复了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以此博得了朝野一片称颂。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为何不做呢?   第三,即位之初,成功除掉了权臣门达、王纶等阴谋,重用贤相李贤,提拔商辂、刘定之等人进入内阁辅政,开创了比较清明的政治生态。   第四,剿除南北两京、四川、湖广、荆襄地区的盗贼,安抚荆襄流民,并设置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朱见深继位以后,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重塑朝廷的威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朝野上下展现了一个明君的形象。   02
  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三大弊政措施,彻底毁掉了朱见深明君的形象。   第一,设置西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特务网络。   西厂是相对于东厂而言的。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置东辑事厂,也就是东厂,作为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明宪宗为了加强自己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连东厂也不信任了,又设置了西厂,任用汪直借用锦衣卫的力量,广泛建立特务网络。其人数超过了东厂的一倍,就连东厂的太监尚铭也听从汪直的调遣。   西厂气焰非常嚣张,可以不经过皇帝就擅自逮捕朝廷大员。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刚、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等都遭到了陷害,引起了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项忠等人强烈不满。尽管后来把西厂撤销,但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第二,设立皇庄,与民争利,开了明代土地兼并的先河。   第三,设置传奉官,不经过吏部选拔、廷推和部议,由宫中旨意直接任命官员。   这些措施,令后世诟病很多,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03
  无论仁政还是弊政,其目的是一致的。   仔细分析来看,朱见深继位之初所施行的一些所谓的仁政,与后来采取的三大弊政,其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之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为了皇族集团的利益服务。   根本而言,这都是封建制度家天下的本质决定的。作为帝王可以为所欲为,但最终要被推翻取代;实行一点仁政,无非也是为了其统治的久远。   建立皇庄,那是直接与民争夺利益,这与传奉官的设置一样,连形式上的过渡都免掉了,把权力和利益直接自己管理和经营,不再需要代理经纪人了。   一个东厂还不够,再设置一个西厂,把所有的官吏直接控制在自己的眼线之下。   从朱见深的套路可以看出,他是要把所有赚钱的生意由自己来干;所有管事的岗位自己直接派人去管;自己直接派人去全国各地监督官吏的行为。把所有的官僚机构都作为了摆设,说到底就是对谁也不信任,就好比一个土财主,守财奴。但又没有足够的制衡能力,就只有派遣自己认为是信任的人去做。   之前所有所谓的仁政也无非是为了这一目的。   从朱见深的行政措施来看,他与一些荒淫无道的昏君还不太相同,因为他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皇族集团的利益,为了政权的稳固。虽然他把整个天下及朝臣作为了对手、利益的竞争者,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沉迷于享乐。   表面看来,朱见深似明君,有像昏君,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不可避免的痼疾。任何帝王都是挖空心思来维护其统治,仅仅是手段不同而已。所有的人,无论是德高位重的朝臣,还是贱如蚁命的草民,都是皇族贵戚的奴才。所施行的那一点点仁惠,也无非是为了其统治更久远一些罢了。   看来提问者是没有认真研读《明史》,这本书是本着"为尊者讳"来编撰的,前后用时近百年,可以说是一部十分精编版的王朝史。   我要回答是恰恰相反,明史中对明朝皇帝评价都不低,唯独对明宪宗评价真不高。想知道具体原因,下面我就长话短说了!   明史中对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对父子的评价应该是最高的,康熙更是不吝其词的直接赞为"治隆唐宋",把洪武朝到永乐朝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永乐朝的确辉煌,也值得康熙这样赞美。明太宗永乐一朝,五伐漠北,攻占安南,郑和在永乐一朝六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大阅兵时更是万国来朝。即使朱棣有杀戮的污点但这细微的瑕疵实在是盖不住他的光芒。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纪》   可以看出明史对朱棣一朝的赞美溢于言表,即使那个养孪童,建豹房,宠八虎,掠民女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也是极尽赞美之词,编撰明史的时候对明武宗朱厚照进行了一些洗白,因为真正明武宗并没有明朝人编撰的《明实录》中写的那么荒淫无道,因为明武宗朱厚照英年暴毙而亡,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找来堂弟继承的皇位,就是明世宗,对明世宗来说明武宗不是他的直系亲属,今朝贬低前朝来突出今朝的圣名已经是千古以来不变的潜规则,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庙 号为武其实是明褒暗贬,列如唐武宗、元武宗和明武宗,谥 号为武才是真正的褒义列如汉武帝刘彻和晋武帝司马炎,而这庙 号为武的皇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死后都不是自己的子孙继位,不是弟弟就是堂弟。   明世宗还让人在《明实录》里多录明武宗的恶行,甚至胡编乱造,把八虎的恶行也算在他这位哥哥头上,可是,即使明武宗行事荒唐,但在位期间诛灭刘瑾,平定安化王和宁王的叛乱,大败蒙古小王子,多次赈灾减免百姓赋税,总体来说还是一位有成就的皇帝,所以《明史》中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也十分客观。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   崇祯帝应该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明朝皇帝,崇祯疑神疑鬼,滥杀大臣,自己想南逃因为被臣下抵制犹豫不决,有人提议让太子南下,即使将来明亡后也有一昔回天之力,可崇祯连自己的亲儿子也不放心,毕竟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前车之鉴,崇祯多次下罪己诏,刚下完就加派征收百姓赋税,加派征收"三饷"也成为了崇祯帝洗不掉的污点,李自成攻入京师时崇祯携内监驾马而逃,却无人给他开宫门,只得回反,他的臣王把他拒之门外不予收留,崇祯可不想像福王那样被李自成活煮(《流寇志》),自缢是他最好的选择,临死之前还死不悔改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惺惺作态道"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贼是何人?他们曾经是谁的臣民,谁放任东林党一家独大后盘剥百姓?天下已经饿殍满地,百姓易子而食,他们有一丝活路也不会造反啊!虽然崇祯继位后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一心中兴大明,无奈自己性格多疑,有心无力,最后君臣之间竟然互相利用互相仇视也是千古一大怪事。但明史中对这样一个虚伪极致的皇帝竟然也有极高的评价,顺治甚至为他痛哭,《清史稿》中也把崇祯尊为庄烈帝。   (明思其朱由检年号崇祯)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那为何对英明宽仁的明宪宗朱见深评价反而是贬低呢?   其实我说一个事就很好理解了,明宪宗具体的事迹就不过多介绍了原因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发生的"成化犁庭"事件!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成化犁庭,从表面的意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形容像被犁耕过一样,可见当时的惨烈之状,那"犁"的什么地方呢?正式清朝的龙兴之地建州!   明宪宗时期明朝和女真各部已经过了当初的蜜月期,建州女真多次入侵明朝边境,骚扰百姓,女真部不断壮大,甚至多次击败明军,其实目的就是掠夺物资财物,满足自己生产力不足的短板。正常情况下明朝应该是先安抚为主,但明宪宗继位不久,急于立威,宦官汪直又屡次进言,况且明朝当时也有这样的实力,倒霉的女真人就成为了明宪宗手中的"鸡"!   当时明宪宗对明军进攻下的召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看似短短八个字其实就是相当于要对女真人下了种族屠杀令。顿时女真诸部变成了人间炼狱,首领董山被杀,部落尸横遍野,族营被付之一炬。建州女真"焚烧殆尽,部落残破" 之后明军才收兵,明将甚至以此炫耀自己屠杀多少老幼,史书中记载的多惨烈就不过多列举了,自此后建州女真短时间内没有了抗衡明朝的实力,或许是天道有轮回吧,百年后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最后清取明而代之!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明朝随便一个皇帝在《明史中》都有比较高的评价,而明宪宗为何多是贬低了吧?毕竟清朝皇帝的祖先被明宪宗杀了,当时的满族人祖先被明宪宗种族屠杀过!   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年相亲相爱过,也曾兵戎相见过,现在我们是一个家庭,满族用自己的民族传承换来了对中国二百多年的统治,现在又有几个人会说满语能写满文呢?早已和汉人融化为一体了,历朝历代武力入侵中原的实在太多,最后却被汉文化反侵略,但是只要接受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慢慢的我们就是一个家庭,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仅是我们汉族,说到底当年建州女真也是明朝的一部分,这些历史的恩恩怨怨,都已经成为过往云烟!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同仇敌忾,携手共进为复兴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东方!再震祖上之辉煌!   《明史》记载: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镇崩逝,年仅38岁。同年正月二十一日,英宗长子朱见深即帝位,是为明宪宗。宪宗继位后,颁诏大赦天下,并以次年(1645年)为成化元年。 正纲常,挽颓势   明宪宗朱见深正式登基称帝后,命大臣议定两宫太后尊号。中官夏时承周贵妃的意思说:"钱皇后久病不愈,不宜称太后,而周贵妃乃皇上生母,应该效仿宣德帝的做法,尊周贵妃为皇后。"内阁大臣彭时、李贤对此却持异议,力谏道:"今日之事和宣德时不同。当年胡太后主动上表让位,所以宣德初不加尊号,如今钱皇后名分仍在,怎么能轻易改弦更张呢?"他俩还劝谏道:"先帝(指明英宗)健在时已经确定皇后,谁敢轻易革除?朝廷之所以能治理天下,关键在正纲常。纲常不正,礼制就不正,势必有损圣上清德。身为人臣,若曲意顺从、附和,实乃万世罪人。" 宪宗见他俩说的在理,不便反驳,遂议定。   史载,天顺八年(1646)三月初一,宪宗尊明英宗钱皇后为慈懿 皇太后,周贵妃(宪宗生母)为皇太后。两宫尊号之争和平落下帷幕。   新君上位,还做了几件得人心之事   史载,朱见深上位时只有18岁,在治理朝政方面,他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还算有所作为,算得上新人新气象。为保持安定,他继续任用一批英宗时的老臣,尤其重用颇有宰相风度的辅臣李贤,对他基本言听计从,而且又将一批忠直敢言之士搜罗到内阁之中,使英宗后期逐渐颓废的朝事稍有起色。   前兵部尚书于谦在"土木之变"后力撑危局,领军挫败了兵临北京城下的瓦剌骑兵,后遭奸人陷害,被复位的明英宗杀害。朱见深还在做太子时,就知道这是一起大冤案,为了平息朝野的愤怒,他不避父讳,下诏为于谦平反昭雪。他还在李贤的劝说下,将自己的亲信、典玺太监王纶发配到南京服苦役。继位之初,他做的几件事还算得人心。 面对民变与瓦剌入侵,屡次用兵,均有成效   在宪宗的支持下,首辅李贤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之臣,罢斥了四千余冒"夺门之变"有功而上位的投机分子。彭时、陈文等辅臣也是任劳任怨、尽心辅佐。朱见深对此颇为感恩,特赐厚赏,以表嘉奖。   《明史》载,成化元年(1465),湖广荆襄地区大旱,流民四起,一部分活不下去的饥民不堪赋税徭役之苦,揭竿而起,聚众造反。朱见深接到地方奏报,任湖广总督李震为总兵官,由工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还派心腹太监做监军,率大军讨伐。官军毕竟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 粮饷充足,兵多将广,打了一年,装备粗劣、未经训练的流民不支溃散,朱见深初次用兵即获全胜,积累了一定的威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岭西(岭南以西)大藤峡(今广西桂平境内)瑶民聚众起事,冲州撞府。朱见深与李贤商议后,下旨命右佥都御史韩雍率十六万明军精锐,杀气腾腾地向岭南开去。激战于成化元年十二月初打响,大藤峡一带,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加上石灰岩地区多山洞,熟悉地形的瑶民据险抗击,进行了殊死抵抗,双方的伤亡均极惨重。一个月后,瑶民抵挡不住官兵的凶猛进攻,死伤惨重,余部相继散去,大藤峡一带终告陷落。大功告成后,韩雍命军士将峡谷中的青藤全部砍断,并将该地改名为"断藤峡"。捷报传到京师,宪宗大喜,传旨犒赏大军,攫拔韩雍为副都御使 ,提督广西军务。   后来,朱见深还派兵扑灭了湖广荆襄地区农民起义,还数次挥兵击退蒙古瓦剌、鞑靼部的入侵。朝野因此对宪宗朱见深大为赞许。   宠溺万贵妃,倚重奸宦汪直   万贵妃原名万贞儿,她本是侍奉孙太后的宫女,和做太子的朱见深早有暧昧。孙太后死后,朱见深便请求母亲要万贞儿入事东宫,服侍自己。大朱见深十七岁的万贞儿很快和太子形影不离,状若夫妻。朱见深成了皇帝后,照例要册封皇后。正宫皇太后钱氏和皇太后周氏选中了吴氏,朱见深遂于天顺八年成婚。朱见深自幼喜欢、迷恋熟女,做皇帝后也没有忘记万贞儿,于是向张皇后提起,两宫太后同意破格封万氏为万贵妃。之后,朱见深独宠万贵妃,还听信其谗言,将吴皇后打入冷宫,另选王妃为后。吴后仅仅做了三十二天正宫娘娘便被废黜。之后,万贵妃更有恃无恐,加上新册立的王皇后性格恬淡,有意退让,只是名义上的皇后而已。万贵妃得到了一帮太监的拥戴,在宫中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并乘势干预朝政。朱见深像变了个人,没了早期有为青年的朝气,对万贵妃的劣迹毫不在意,为了取悦万氏,无论大事小情,都任她肆意胡为。   万贵妃不能生养,于是大肆荼毒已怀孕的妃子,柏妃、纪妃先后被她鸩死。朱见深宠溺性格阴毒的万贵妃,将后宫搞得鸡犬不宁。后来,受万贵妃的影响,他崇佛好道,大肆修建寺院道观,不仅荒废了朝政,还宠信奸宦汪直,并命他提督新设特务机构西厂,其势力逐渐盖过了原有的东厂和锦衣卫。   史载,汪直提督西厂后,趁机迫害朝中的正直之士,还在朝中培植党羽,用锦衣卫百户韦瑛为心腹,屡屡兴起大狱。汪直气焰最盛时,每次出行,皆前呼后拥,仆从若云,仪仗鲜明,宛若王侯,公卿士大夫都要绕道回避。三品以上的朝臣,汪直都敢不经请示即擅自抄家拿问。后因群臣激愤,纷起反对,明宪宗被迫暂时撤除西厂。成化十三年(1477)六月,朱见深下诏恢复西厂,汪直由此更为嚣张。他大肆扩张势力, 手下的特务人数超过了东厂的一倍,权势力压东厂。以前弹劾过汪直的兵部尚书项忠被革职为民,大学士商辂与汪直有矛盾,担心遭其报复,主动请求告老还乡,朱见深不辨忠奸,予以批准。从此,汪直势焰熏天,西厂势力更大,缇骑校尉(西厂特务)遍布大江南北,连城乡民间夫妻吵架、斗鸡骂狗之琐碎小事,也被牵连成罪状,予以重罚,弄得人心惶惶,就连大明皇亲国戚也对汪直畏之如虎,轻易不敢得罪西厂。迷信僧道,不理政事   明宪宗在位中后期,重用宦官汪直,导致朝政日益崩坏,国库空虚。汪直的倒行逆施,已引发朝野之公愤,宪宗见此情景,亦开始有意疏远被自己扶植起来的权阉汪直。朝臣见宪宗屡屡驳回汪直的奏请,乘机纷纷上疏,揭露汪直泄露宫廷秽事,以及勾结外臣、祸乱朝纲的不法行为一一揭发出来,并请求撤销制造恐怖的西厂。   不久,朱见深根据内阁大臣万安的建议,先废除了不得人心的西厂,后罢了汪直的官,并将汪直心腹王越 、陈铖等人驱逐出京。   朱见深这一举动,令满朝文武倍感欢欣鼓舞,以为皇上终于被感化了,从而对未来充满希冀。   扳倒汪直后,朱见深本有一次重振朝纲的良机。可谁知他不仅没有振作,又开始沉溺于寻仙访道、打坐炼丹,以祈求长生不老之术。史载,朱见深耗费重金在西市修建了大永昌寺,耗费数十万两白银。从此以后,他夜以继日的炼丹,一有闲暇还要召幸嫔妃,沉溺于酒色中,六部尚书和九卿基本就见不到他的面了,就连被视作国之柱石的内阁大学士,一年中也很难被召见几次。   朱见深唯一有兴趣的就是任命官员。被他任命的大都是些江湖术士、道士、西域番僧、优伶(戏子)等。这些官均不合格,被人戏称为"传奉官",总数多达三千余人。经他这一折腾,大名朝政可想而知。成化二十三年(1487),控制朱见深长达二十三年的万贵妃终于死于肝疾。   史载,万贵妃死后,朱见深念及她的种种好处,尤其是年幼时对他的悉心照顾,辛酸落泪,他下诏命一切按皇后的规格厚葬,赐予荣耀的谥号,并辍朝七日,以示哀悼。   同年八月,服食丹药、色欲过度的朱见深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很快就结束了自己平庸的一生,年四十一岁,葬于昌平茂陵,庙号宪宗。   《明史》虽对宪宗成化帝朱见深评价不低(主要是上位初期干了几件善事),但观其一生的种种为人行事,按现代观点看,他无雄才、无大略、迷信僧道、沉溺酒色、荒淫怠政,是一个标准的昏聩庸碌之君。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是明史上一个很有特色、很有故事的皇帝。   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他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在成化之前的正统、景泰年间,朱见深随他父亲朱祁镇的沉浮而起落,"土木堡之变"后,他父亲被瓦剌掳去,他的叔父朱祁钰监国,他被立为皇太子,而当他叔父皇位稳固之后,他又被废为沂王,由他的堂弟朱见济代替他为太子。而在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而复辟成功之后,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太子之前的起落反映了正统、景泰年间朝局的变幻不定,明王朝风雨飘零。而朱见深继位之后,挽救了明王朝,使朝局逐渐趋于稳定。   朱见深继位前,与他父亲朱祁镇一样,起落不定,但是,在他继位前期,他却改变了他父亲留下的衰乱朝局,在治国理政方面,他很像他的太爷爷朱高炽,他为政宽仁和善,他在继位初年便恢复了他叔父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并为大功臣于谦等平冤昭雪;他任用商辂等贤明大臣,实行开明政策,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朝政恢复正常状态,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朱见深位后期,却为明朝中叶后的皇帝带来了树立了很坏的榜样。朱见深怠于政事,不见大臣,沉溺于后宫淫乐之中,宠信太监、妖僧,设西厂,强化特务统治,使宦官势力逐渐壮大;他修建"皇庄",兼并土地,动摇了明王朝的根基;他宠信万贵妃,使后宫影响了朝局的正常发展,为明王朝衰弱埋下祸根。   明宪宗(剧照)第一,继位施政,宽仁开明,政治清明   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之后,再次夺得了皇位,他大肆封赏"夺门之变"中的功臣,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政治投机者晋官加爵,以巩固他的帝位,而对于于谦、王文等有曾在"北京保卫战"中有大功,并且极力将英宗接回京城的大臣,却以谋反罪威名,将其斩杀后弃市;并使以曹吉祥为首的宦官逐渐得势,致使朝中政治腐败不堪。   英宗的复辟是明王朝的一次政治倒退,也是皇权专制腐败的一次拙劣的表演,政治投机分子擅权,疯狂复辟的皇帝滥杀无辜功臣,朝廷临危奔溃边缘。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乙卯,明英宗病入膏肓,己未日,皇太子朱见深在文华殿摄政。天顺八年二月二十三日,明英宗病死了。乙亥日,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   成化元年(1465年[8] 三月,明宪宗尊明英宗皇后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尊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宪宗刚即位不久,发生了都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朝中乱政之事。   明宗晚年时,门达深得皇帝宠信,而当时李贤为内阁首辅,两人因权力之争而成为朝中政敌。当时,李贤对门达所统率的锦衣卫官校肆意妄为十分不满,向英宗告状,英宗训诫门达,门达因此而对李贤恨之入骨,设计构陷李贤,但事情败露之后,英宗并未处置门达。宪宗即位后,门达又勾结内侍王纶,密谋欲除掉李贤,让钱溥取代李贤。但是,他们的阴谋被朝臣揭发,宪宗知悉后,十分震怒,将王纶处斩,而钱溥因此被贬,门达除了密谋害李贤,还涉及到数项罪名,因而被问斩,并没收其家产。宪宗信任李贤,升其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宪宗此举表现了他重用贤臣、清除佞臣的决心,为他树立朝中正风正气开了一个好头。李贤受重用,也竭力回报皇帝的恩德,他尽力辅佐新皇帝,只可惜,李贤辅政不久,即于成化二年冬去世了,朱见深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进入内阁处理机务。   明宪宗在继位之后不久,所建立的政绩是采取了积极的平乱和御边的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战绩。   当时,北京、南京周边,以及四川、湖广、荆襄、广西等地,盗贼泛滥,宪宗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任命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总领所有总兵,征讨广西瑶族的叛乱;三月,宪宗派兵平四川山都掌蛮的暴乱;十二月,派韩雍大破广西大藤峡的瑶族叛乱。   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宪宗派朱永在南漳大破荆、襄地区乱匪头目刘通的叛乱,并擒拿刘通。十月,朱永又擒拿了另一匪首石龙,荆襄地区的乱匪被平定。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朱见深授朱永为平胡将军,和杨信一起征讨毛里孩。九月,鉴于建州女真屡屡犯边,宪宗以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为总指挥,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集结五万大军,兵分三路,抗击女真。左路军出浑河、柴河越石门、土木河至分水岭;右路军由鸦鹘关、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而主力军却自抚顺经薄刀山、斩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古城。同时,宪宗还谕令朝鲜出兵协助攻击女真军队。在明朝三路大军的威胁下,女真惧怕,而朝鲜兵先遇敌,竟将敌军击败,朝鲜国王遣吏曹参判高台弼到京城献俘,宪宗嘉奖了朝鲜将领鱼有沼,降勑赐银五十两,段绢各四疋。同时,又解送被女真人所掳走的人口,十月,朝鲜兵回国。这一次联合朝鲜军合击女真军队,展示了明朝的威力,也为宪宗执政树立起很大威望。   明宪宗即位后的第二项功绩是重用商辂,恢复朱祁钰的帝号,为于谦等平反。   在李贤去世后,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朱见深封商辂为兵部侍郎,让他入内阁辅政,在商辂、刘定之的辅佐下,朱见深严明刑法,整顿吏治,实行仁善开明的政策,逐渐改变英宗留下的朝廷乱局。   当年,其父明英宗朱祁镇借助复位的那场"夺门之变",留给大明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巨大阴霾还未散去。   明宪宗心里很清楚,若是要让彻底恢复朝政顺畅运转,就必须拨乱反正,因而,在内阁贤臣们的辅佐下,他开始采取措施,缓和朝局的内部矛盾,其中,他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为在他父亲所发动的"夺门之变"中蒙受冤情的错案平反。   首先,宪宗皇帝为他的二叔朱祁钰平反,恢复朱祁钰景泰皇帝的名号。   为朱祁钰平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一,景泰的帝位是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通过复辟而取消的,若为朱祁钰恢复帝号,这等于是朱见深公开反对他父亲钦定的政策,儿子反老子,新皇帝公开逆反先皇帝的政策,这容易被视为是大逆不道之举;其二,景泰帝当年废去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是朱见深很难忘记的大恨,而朱见深要为朱祁钰恢复帝位,这需要放下大恨,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然而,朱见深却不惧被视为大逆不道,能放下当年的大恨,他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立朱祐樘为皇太子的一个月之后,恢复朱祁钰的帝号,追谥其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见深对十八年前"夺门之变"事件重新定论,他肯定朱祁钰当皇帝时的贡献,同时,他认为朱祁钰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是景泰年间的事了,事情已经过去,不必再记恨了。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才能做到的。   其次,宪宗皇帝为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巨大战功,而后被英宗皇帝斩杀的于谦等平反。   当年,在瓦剌兵临北京城时,正是于谦等组织、指挥守城的明军,才击败了瓦剌大军,守护住明王朝;之后,在景泰帝当政时,也是于谦等主力主张接回朱祁镇,才使英宗得以离开瓦剌军营回到京城,于谦等是有恩于朱祁镇的,但是,在朱祁镇复辟之后,于谦等却被朱祁镇斩杀于街市,这是英宗时期的一件大冤案。   尽管在景泰帝极力想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时,于谦没有阻止,但明宪宗并没有记仇,他在即位之后,念及于谦的巨大功劳,决定对于谦等进行平反,他在为于谦平反的诏书上说:"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著劳绩……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明宪宗实录》)这说得很巧妙,意思是说,他父亲在世时也知道于谦是被冤枉的,本来也想过为于谦恢复名誉,但当时没有能做成,现在就由他来做了,他知道于谦是一位忠臣。其实,朱见深如此说,是为了避免朝中大臣议论他违背先帝旨意,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他为于谦平冤昭雪的阻力。可见,即位初期的朱见深,不仅开明大度,而且还挺有智谋的。   朱见深即位之后,不顾明景帝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景帝帝号,重修景帝之陵寝,同时,为于谦等平反昭雪,并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这是开明之举,这让朱见深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这凸显了朱见深的明君形象。   明宪宗第二,晚年昏庸,怠于政事,专制腐败   宪宗在位后期,与之前大不一样,他变得昏庸,出现了各种弊病,专制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   首先,明宪宗怠于政事,长年不见大臣,群臣奏事均经由内廷中官上报。   宪宗常与嫔妃乃至侍女宫婢混在一起,懒于理政。他还荒唐地搜取媚药,习研房中术。比如,大学士万安为了迎合帝意,便进献媚药及房中术,以此来获得宪宗的信任;再如,都御史李实、给事中张善等一些谏诤之臣,竟然也向宪宗进献房中秘方,以求升官;又如,僧人继晓因内宦的介绍,曾向宪宗进房中秘术,因而得到了国师称号;还有,布政司吏李孜省因贪赃之罪,害怕被揭露,便结纳内宦梁芳等。向宪宗进献道家的符篆及淫邪方术,被特授上林苑监,进至通政使。宪宗沉迷于淫乐,嗜好性药,兴趣房中术,因而,万安、李孜省、继晓以及梁芳等才会极力用各种媚药、房中术等来奉献皇帝,严重败坏了朝中风气。   大学士彭时、商辂等贤臣见皇帝怠政,长时间无法见到皇帝,于是,他们借口彗星久现,竭力请求皇帝朝见,宪宗不得已在奉天门接见他们,彭时奏称"天变可畏",宪宗却只是说"卿等宜尽心";彭时等又奏曰:"御史疏请减京官俸,文官可武官不可。"宪宗只是回答说:"然",而万安却叩头高呼"万岁",彭时、商辂也只好不再请奏了。宪宗随即退朝。万安以喊"万岁"来恭送皇帝,他因此而被朝野传笑为"万岁阁老",因他一味地支持皇帝怠政。   其次,宪宗皇帝宠信万贵妃,因妃废后,纵容后妃、太监干政。   万贵妃,小名贞儿,她年仅四岁进宫,从正统十四年开始,她奉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虽然这贞儿大朱见深十七岁,但她却颇有朱见深的宠爱。成化帝登基之后,曾想立这个宫女贞儿为皇后,但因不合礼法祖制,且因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极力反对,而只能立其为妃。   宪宗皇帝终日临幸万氏,对新立的吴皇后不理不睬,而万氏因仗着皇帝的宠爱,对吴皇后也不一点不恭敬,吴皇后难以忍受,令侍女打了万氏,她自己也亲自动手参与打万氏,此事让宪宗皇帝怒不可遏,便废了吴氏的皇后之位,将其打入冷宫。不久,宪宗皇帝欲立万氏为皇后,而周太后以万氏年纪太大、长相不佳为由,坚决阻止,最后,宪宗皇帝只能立王氏为皇后,而这王氏被立为后之后,处处忍让万氏,成化二年,万氏三十八岁时生下皇长子,因而被封为贵妃,此后她更受宪宗的宠爱,只是,一年之后,她的儿子夭折,就没有再生皇子了。而柏妃曾生过一位皇子,但因受万岁的嫉恨,这皇子被万贵妃害死了。   明宪宗与万贞儿(剧照)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万贵妃病死,据说,她是因怒挞宫婢后,痰涌而死,年约六十岁。传说宪宗知贵妃死时,悲叹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万历野获编》卷三)。此足见宪宗皇帝对万氏宠爱的真情。   万氏受专宠,害死了柏妃的儿子,而且,在宪宗找回了寄养在宫外的纪氏生的皇子之后,还逼纪妃自缢,并寻机想害死纪妃所生的朱祐樘,若不是周太后将朱祐樘养在仁寿宫中,朱祐樘也难逃厄运。后来,朱祐樘被立为太子之后,万氏常向宪宗进谗言,差点害朱祐樘被废去太子之位。   万氏专宠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扶持了一批宦官上位,万氏利用提拔太监来巩固她在后宫的地位,而太监们则以万贵妃的名义搜刮民财。成化年间的太监,如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人,都曾是万贵妃的私臣,后来成了干政的宦官,而宦官们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可以说,专权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而汪直和梁芳等,更是与万氏狼狈为奸,擅权干政。这对明朝的危害很大。   再次,宪宗皇帝修建"皇庄",设立西厂,兼并土地,强化特务专制,懒政腐败。   英宗时受宠的太监王振门下的曹吉祥,曾与大将石亨、翰林侍讲徐有贞等密谋助英宗复辟,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英宗设计逮捕,事后曹吉祥被磔刑处死,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没收曹吉祥在顺义的田地,将其设为"皇庄"。而这"皇庄"成了皇帝、后妃、皇太子及在京诸王的私家庄田。而这只是个开始,之后,朱见深又在宝坻、丰润、新城、雄县等处设有与顺义"皇庄"类似的私家庄田。皇帝带头兼并土地,上行下效,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赐予土地,于是便有了王田、官庄等。可以说,宪宗设置皇庄的做法,是与民争富的极坏的举动,他毁坏了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因而,从明代中期设立皇庄开始,到明代后期派太监充矿监、税监,皆是为皇室搜集更多的钱财,以来满足宫中奢侈腐朽的生活。这是明朝专制腐败的巨大祸根。   明代从明太祖朱棣开始,便开始重要宦官,而英宗时王振擅政,首开宦官专权的乱局。在宪宗即位之后,特别是在他统治的后期,宦官的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而且,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紧密结合,造成了严酷的专权统治,成化一朝,有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擅政,宦官专权现象利益严重。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一位都察院的官员上疏,抱怨宦官的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万人,宦官威胁了士大夫理政,专权乱政,同时也造成了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并因宦官对民财的搜刮而民怨沸腾。   成化十三年(1477年),宪宗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设立了"西厂",令太监汪直借用锦衣卫的力量建立一个新的特别机构,西厂的力量逐步壮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特务活动,人数变得比东厂还多出一倍。东厂提督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西厂太监十分嚣张,他们连兴大狱,逮捕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等。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然而,西厂却可以不经皇帝批准,擅自将其抄捕。   汪直(剧照)   西厂的横行霸道之举,让当时在朝政辅政的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项忠等忍无可忍,商辂随即向宪宗建议撤销西厂,认为西厂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是目无皇权,西厂因此暂时被关闭。但是,过了几个月,商辂和项忠便先后被罢了官,而西厂又得以恢复了。之后,汪直失宠,西厂才再次关闭。而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时,西厂又被重建起来,而且,还加设了内行厂。   宪宗设立西厂,既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同时,也借此来强化皇权,明朝皇帝在懒政怠政时还能掌控朝局,大都是借助了东厂、西厂等太监所掌控的特务机构,这是明王朝专制的特殊方式,也是专制腐败的典型体现   宪宗时,汪直正是利用西厂来掌控朝中权力,他充分利用特务的特权来威压朝臣,专权擅政。当时,曾有传言,说宪宗身边就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奉命为宪宗进行俳优表演,他扮演喝醉酒时在撒酒疯,而旁边人说皇帝来了,小太监根本受理睬,后来,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那小太监慌张跑了。"阿丑"在表演时口中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此外,还有一个传言说,小太监"阿丑"扮演汪直,他表演时操着两柄"钺"来到皇帝身边,说:"我带兵全仗此两钺。"旁人问:"何为两钺?"阿丑说:"王越、陈钺也。"宪宗听了感到好笑,而之后他悟到了,原来,所谓王越、陈钺,实是与汪直勾结的两位大臣。   这些传说表明,汪直当时权力太大了,而且,汪直自始至终逃过了惩罚,能够善终,他在明代太监中,算是运气很不错的。   成化一朝还有另一位专权的太监梁芳,他比汪直更恶劣,他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并在经济上敛财,大肆挥霍,他任用佞幸小人韦兴等,以为皇宫采办宫中奢侈品为借口,出京到地方上大肆搜刮,并不断地将珍珠、奇货、宝物贡献给万贵妃,取得万贵妃的心理,并得宠于宪宗,而梁芳也私自敛集钱财。此外,梁芳还为宪宗推荐了妖僧继晓,而继晓进献给宪宗媚药和房中术等,宪宗则经常将宫中的宫女赐给继晓,供其淫乐。皇帝、太监、妖僧沆瀣一气,荒唐淫乱,肆意挥霍钱财,成化后期,埋下了明朝衰败的祸根。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皇帝病死,年四十一岁,遗诏太子祐樘即帝位。死后,宪宗葬于茂陵。   明宪宗(剧照)   《明史》评价说:"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明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明史》肯定多,批评少,但亦指出其主要的错误,算是客观的。   《明宪宗神录》的评价偏重于颂扬:"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运,垂衣拱手,不动声色,而天下大治。"   至于说明宪宗是昏君,多是指他晚年的怠政和淫乱,他重用太监,大搞特务政治;宠信万贵妃,致使后宫乱政,他确实给明朝后来的皇帝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明宪宗朱见深帝王之位真可谓一波三折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祈镇之子,因英宗荒诞不经,导致被瓦刺人俘虏。后由朱祈玉做了皇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被废了太子,由朱祈玉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景太八年(公元1457年),朱祈镇发动奇门之变重新当了皇帝,废了朱见济,又让朱见深当了太子。   经过一波三折当上皇位后,朱见深可谓宽厚仁慈,不仅恢复朱祈玉的帝号,还为于谦平了反。在用人方面也选择李贤、朱永、刘定之、杨信、商辂等贤明之臣辅政国事,显示了贤德之君的风度。在位期间,宽免赋税,减省刑法,社会政治,经治都得到很大程度发展。朱见深虽然在后期设立西厂,任用大太临汪直等人监视官员,造成一些冤案,但最终还是废了西厂,总体来说,是个有德之君,后人对其品价极高。尤其是解决荊襄流民问题,采用户籍制度,设立郧阳府,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不可谓不高明。   清朝人所写的巜明史》对明宪宗朱见深的品价极为公正客观。曰其为:"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仁,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软,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丶宣丶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根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散或,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至于说现在人都认为明宪宗是昏君,闻之甚少,不敢苟同,敬请见谅余薄学寡闻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本人删除。   明宪宗是明朝第8位皇帝,名叫朱见深,昏君这个属性是无论如何都和明宪宗沾不着边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人生画卷。   1449年,刚两岁的朱见深被父亲明英宗确定为太子。人生开局不错,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下一任明帝国掌门人了。   然而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事。   他的父皇明英宗,禁不住宦官王振的撺掇,决定亲征瓦剌(蒙古军)。在土木堡,明军全军覆没,当朝50多重臣死难,英宗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为了不被瓦剌当人质要挟,明朝紧急更换了新皇帝,也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   明代宗上位后,当然不甘心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大侄子,可能也有害怕的成分,毕竟把人家老子的位子给抢了,以后这小子上位,会不会找他算账可不好说。   所以,代宗就把亲儿子立为皇太子,把朱见深给废了,废为沂王。   这个地方我愿意用两分法来分析一下:一,朱见深太子之位被抢,应该是有资格感到愤怒或记恨的。二,代宗完全能罗织个罪名,比如谋反或者怨望,将朱见深剪草除根,然而代宗并没有这么做。   所以这一家子,其实还是可以的,至少没有为了皇权而搞得你死我活。若干年后,成为宪宗的朱见深又为代宗重修了陵寝,可见当年他太子被撸这一段,已经放下了。   正常看,大明帝国后面的剧情,应该就没有沂王的戏份了。但是奇就奇在,没有了政治价值的明英宗,又被蒙古人给送回来了。   看来瓦剌也不白给,这一招挺狠的,送回去看你大明怎么办?一山不容二虎,乱了更好。   代宗没有正当理由杀掉英宗,只能幽禁在南宫,限制自由,每天从门上的一个小口子往里边递饭。这样英宗一直熬到代宗快死的时候,终于抓到机会,上演了"夺门之变",成功抢回皇位。   这也是史上罕见的,一个人当了两次皇帝的奇事。   带来的效应就是,朱见深又重新当回太子。   这种过山车般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觉,搁任何人头上都受不了刺激,明宪宗从自身经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无常。   1464年,英宗二次掌权8年后驾崩了,17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共在位23年。我们可以把明宪宗的统治分为上下集。上集:这就是典型的明君   宪宗一即位,就办了几件大好事。   首先,剪除奸佞 。他把密谋陷害忠臣李贤的前朝红人、宦官门达杀了,并把李贤晋升为少保,授予华盖殿大学士,意思就相当于宰相了。   同时,褒奖忠臣 。他为死于父亲手下的忠臣于谦平反,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一时间,大臣用命,上下协力,一个中兴的时代呼之欲出了。   宪宗另一项作为,是解决了元代以来的荆襄流民问题。   流民就是难民,遇到灾荒战乱,荆襄一带的三不管地区,难民往往有百万人之多。这些人聚在一起可没心情嗑瓜子,他们被苦难逼得无路可退,只能攒在一起,学习一下陈胜吴广。   所以流民问题,自元代以来,一只是历届皇帝最头疼的一件事,在宫里鉴宝都没的心情。   明宪宗明白,这些难民都是黑户,根本没法管理。就出台措施给他们落户、办身份证,并且在当地建了个市,叫郧阳府。这下大家都有了城市户口,而且明宪宗还派了市长来管理,大家就抓紧生产生活吧,于是持续两代的难民问题,就这样一举解决了。   明宪宗的上半集,确实是励精图治,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大有中兴的趋势。下集:熟女控 宦官依赖症,折损一半英名   然而明宪宗的人品里却有一个死穴,这个死穴就是:太专一。   专一竟也有错?是的,对皇帝来说,可能还真是这样的。   宪宗专宠的女人叫万贵妃,她比宪宗整整大十七岁。宪宗深爱了这个女人整整一辈子,直到两个人同一年内离世。   这段剧情作为韩剧还是蛮感人的,但偏偏这是一出历史剧。   专一的后果是,万贵妃被宠坏,不再是当年纯情的贞儿了。万贵妃枕边一阵风,可能就决定朝中一个人的仕途、或者生死。   并且,万贵妃差点弄得明宪宗断了后。自打生育了一位皇子夭折后,万贵妃就不育了。要不是有个宫女纪氏怀上宪宗的孩子,并悄悄把他生出来藏到偏僻之所,宪宗就只能把皇位传给藩王们了。   顺便提一句,这个被藏起来的孩子就是以后的明孝宗。   专宠万贵妃,是明宪宗治国的一大败笔。   专宠一人,就会产生集权,出现集权,就会有权利变现,奸佞之人会利用这一点,削尖了脑袋往万贵妃这里钻。而廷臣是不可能接触到后宫的。与贵妃接触最频繁的,只能是外戚,或者宦官。成化一朝,佞幸竞进,皆凭万氏。   此时出现的宦官,叫汪直。汪直这个人特别会来事,也很尽责,给明宪宗打探外面的事情,非常准确及时,大臣想骗宪宗都骗不了。   明宪宗因此对汪直信任有加,专门为汪直建立了西厂。当年,汪直才十五岁,可以说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西厂的权力极大,可以不经皇帝同意抄捕大臣,关进厂狱。并且西厂的能量范围也极大,遍及大明版图内的任何地方。而这是东厂望尘莫及的。   对宦官的依赖和任用,严重伤害到廷臣的工作积极性。不可避免的,还会产生冤假错案。这对大明政体的伤害,还是有的。   所以,《明史》对明宪宗的总体评价很高,但也很中肯,认为宪宗继位后,为忠臣于谦平反,贬抑奸臣、重用能臣,都体现了一位明君的特征。不过,后期任用汪直,西厂横行,也是他治国的一个污点。但是,把明宪宗归位昏君一类,我认为是不客观的。   【欢迎关注哇哦历史,wow!】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过:《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说,是在综合考量明朝历代皇帝在位期间的综合表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有的人说明朝的皇帝是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都是出于此种标准。   康熙   而清朝在修《明史》的过程中,负责纂修明史的官员遵照康熙帝为尊者讳的旨意,尽量少记载明朝皇帝的阴暗面的原则来边修《明史》。 所以,对于前期政治功绩较为突出的明宪宗,《明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明宪宗   但是,今人的评价标准与古人,特别是作为统治者的标准绝对不会是一致的,尤其是现在社会科学研究思路、理念、方法等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明宪宗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使得对其的评价发生了转变。   其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设置西厂。 进一步强化了特务组织,使其对明后后期发展遗患无穷。1477年设置西厂,一直到1482年撤销,西厂存在了五年多的时间。西厂一方面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和侦察范围,覆盖全社会,甚至到南北边腹各地。另一方面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导致西厂职权无限放大,从二品的官员都不经朝廷统一西厂就直接抓人,导致朝廷官员人心惶惶。   【2】设置皇庄,与民争利。 历朝历代为了缓和矛盾,都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赋税,与民休息,以便缓解社会矛盾,恢复社会生产,以此来不断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明宪宗却逆向而行,设置皇庄,但这不单是皇帝一个人的庄田,而是包括皇帝本身、后妃、皇太子及在京诸王的庄田,也就是说是皇帝及其妻、子的庄田。这是明代土地兼并的开始。上行下效,皇帝带头兼并土地,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赏赐土地,于是有王田、官庄。   【3】传奉官。 就是不经过吏部正规程序选拔,而由皇帝直接任免的官员。这一举措对官员队伍的破坏性是难以想象的。一是 皇帝视官爵为私物,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任免,官爵由"天下公器"变成"人主私器"。二是 这些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进入官员队伍的人,对明朝官员队伍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导致鱼龙混杂,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混乱。第三 ,后宫妃嫔,以及太监利用手中的职权,借皇帝的名义开展卖官鬻爵,进一步导致明朝官僚队伍的腐败,加速明朝的衰弱。   所以,综上所述,现代人对于明宪宗的评价多是负面的,而非正面的,认为其是昏君。   一般说《明史》,当然指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清朝官方主持编写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虽然《明史》对明宪宗的评价大体还不错,比如即位后给景帝上尊号,给于谦平反,特别是承认被自己父皇英宗搞政变搞下去,被取消了帝位的景帝是皇帝,而且景帝还是当年要废除宪宗太子之位的人,可以说宪宗对景帝真是以德报怨了。这种品德在皇帝里面确属少见的有人品了。   《明史》还夸宪宗在位时期,减免赋税,老百姓安居乐业,连打官司的人都少了,民间财富开始慢慢积累,社会元气渐渐恢复,甚至把宪宗时代和仁宗、宣宗的盛世时代相比,夸宪宗时代是"仁、宣之治于斯复见"。这是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   当然,《明史》也指出了宪宗的缺点,就是任用西厂,大搞特务统治,搞坏了政治风气,但这件事实具在,跑不掉的,但《明史》还主动为宪宗洗白,说他这是被奸人蒙蔽,罪不在他。这简直不像是清朝人写的《明史》了。   那么,问题来了,《明史》里面,"烣恢有人君之度",号称"明断"的宪宗,为什么现在的史学家对宪宗的评价并不高呢?   我们看看现代史学界一般对宪宗的看法是什么吧。   首先是现代学者编写的《明史》,这部《明史》由著名的老一辈明史专家、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南炳文教授主编,书里认为宪宗虽然不是明朝十几年烂皇帝里面最烂的,但也是一个耽于逸乐,不问政事的皇帝。他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当时有大臣经常说宪宗在宫里放火炮,搞娱乐活动,除了贪玩,宪宗还有一个毛病是"溺于女色",贪玩加上爱色,使得宪宗不理政事,造成宦官专权,整个朝廷的政治恶化。   还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任张显清在《明代政治史》里面认为,宪宗一朝最大的问题是冷落内阁,把明代的内阁功能基本上废掉了。   宪宗的行政风格是喜欢和太监亲信商理国事,不喜欢和内阁大臣们商议政事,在位二十三年,居然只亲自召见过一次内阁大臣,内阁大臣除了上朝时见见看一眼皇帝,基本上都见不到皇帝,无法跟皇帝当面商理政事,开了皇帝不跟内阁大臣见面的恶劣先例。   明宪宗讨厌大臣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不肯和大臣们多说一句话,明代的内阁大臣们按惯例为定期给皇帝讲课,叫做经筵,正常情况下,大臣们讲课的时候,是可以和皇帝聊聊天的,趁这个机会也可以和皇帝商量一下政事,可是宪宗在上课时从来都是一言不发,搞得讲课的人也很郁闷。   《明代政治史》对宪宗的评价是"昏庸怠政",这和清朝人编的《明史》说宪宗是"明断"之君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宪宗之所以宠信太监汪直和万贵妃这些亲信,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无法跟朝臣商议政事,只有靠这些亲信来维持统治。   所以对比清朝人编的《明史》,和现代学者写的明代历史著作对宪宗的评价,表面上好像差别很大,一是明君,一是昏君,其实仔细看,事情都差不多。宪宗的黑点主要在任用亲信(太 监专权、后妃干政),败坏政治上。这一点清朝人编的《明史》也承认,只是清朝人不承认是皇帝有问题,把锅全甩给了奸臣罢了。   至于在古人看来宪宗的优点,比如人品大度之类的,跟实际的政绩没有关系,清代编《明史》更看重皇帝的品质,现代人的学者写历史,更看重皇帝的执政能力,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宪宗的执政能力是不行的,他任用亲信,不是被奸臣蒙蔽,而是水平不行,能力太差,不相面对内阁大臣,也玩不转朝政,不得不用亲信来维持统治罢了。   翻看整部《明史》本纪,你会发现,清官方对明朝的皇帝的总体评价都不算差,最差的应该是明武宗,通篇赞曰没有一句夸赞的,全是贬低的。如果依据《明史》的评价给明朝诸位皇帝做个褒贬程度的排序,那么笔者认为应该如下:   第一梯队:   唯明太祖一人,通篇都是溢美之词,从建制开国,到兴邦安民,关于其功业的评价,就差直接喊666了,而在明朝皇帝里面,正面肯定评价字数是最多的。   第二梯队:   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这一梯队的皇帝们,没有一个有差评的,在成就上次于开国皇帝明太祖,而在用词上也相对客观,做到了"为尊者讳"。   第三梯队:   明英宗、明宪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这五位皇帝,《明史》的评价褒扬和批评五五开,既对其政绩有肯定的一面,同样也有对其批评的一面。中肯之中,带着一点点埋怨,毕竟这五位在士大夫眼中,虽然不至于是昏君,但真的算不上理想的辅弼君主了。   第四梯队   明惠帝(建文帝,惠是清朝给上的谥号)、明景帝、壮烈帝(崇祯),这三位在《明史》的赞曰里面,编撰者是抱着极大的同情的,对他们的肯定主要集中在个人品质的品价上,而非其功业。之所以把他们放在第四梯队,主要是这三位皇帝的结局都很惨。   第五梯队   明武宗、明熹宗、明光宗,这三位中的前两人,评价是最低的,通篇都是批评,没一句好话,而且用词言简意赅,好像多说一句都欠奉的感觉,至于明光宗这位一月天子,属于明史上的小透明,连个本纪都没捞着,所以只能放这里了。   如此看来明宪宗似乎在第三梯队,评价看起来还是蛮高的,但实际上,如果除去第四梯队的那三个结局不美好,但个人评价还不错的皇帝,以及只做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明宪宗的评价可能就是倒数第三了。   明史对其评价如下: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前半段的好评凝练一下就是"恢恢有人君之度",这个评价不差,但也不高,就属于皇帝中的普通人,没什么大错,但也没体现出什么有大本事能耐来;而后半段的差评那就不友好了,比如"盗窃魏柄"、"久而后觉"这八个字,就跟说个傻子似的。是明宪宗神经反射弧太长,还是一点做皇帝的起码质素都没有?   结合好评差评来说,《明史》中的明宪宗,评价比较中肯,但实际上就整个成化朝的风气而言,明宪宗的表现,在明代皇帝中肯定是排倒数那种。内阁就出过商辂贤臣,商辂之后的内阁,素有"纸糊三阁老"之称,当时宪宗陛下在宫内广置道士为其炼丹,这丹当然不是用来修仙的,而是某些帮助男人雄姿勃发的辅助性药物。   宪宗的后宫也是一大亮点,他跟万贞儿的姐弟恋,不仅跨越了年龄,而且跨越了阶级,真的是爱到了极致,不仅荒废了朝政,还祸害了自己的后宫,使得多年来皇帝无所出,好不容易生出了一个明孝宗,自己居然是在好几年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个儿子的。由此可见,作为皇帝,宪宗是多么的不合格。   要称明宪宗为昏君,大概也算不上,成化朝虽然开了西厂,后宫比较厉害,但大体上朝政也没有多败坏,也就是内廷比较乌烟瘴气,大抵他只是一个庸君,在做太子时期担惊受怕惯了,又继承了他老子明英宗的一些懦弱性格,所以比较平庸而已。   说起明宪宗,很多人可能并不太清楚,但要说起土木堡事变中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这位明宪宗,正是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明朝第八个皇帝,也叫做成化皇帝。   这位朱见深,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未满两岁时就被父亲立为皇太子,结果同年土木堡事变就发生,他的父亲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自己的叔叔成为新皇帝,即明代宗。   三年后,明代宗有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自然不愿意自己侄子再担任皇太子,于是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明代宗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结果第二年明代宗的儿子便英年早逝,但明代宗却也不愿意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反而对他各种打压和猜忌。   没多久,明代宗病逝,英宗通过夺事变上位,便给明代宗一个恶谥,叫戾。不但如此,连早已夭折的明代宗儿子都被追废为世子,直至明朝灭亡都没有再承认过这个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然而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   八年后,明英宗病逝,太子朱见深登基,即明宪宗,并改年号为成化。明宪宗一共当了23年皇帝,总的来说政治清明,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状态,后来的《明史》在评价他时,特意用了这样一大段话: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明宪宗的太子之位曾被代宗所废,但等到他登基后,却并没有因此怀恨代宗,反而恢复了代宗的皇帝尊号,还平反了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一时间大明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百姓安居乐业,给人感觉仁宣之治又重新回来。   对于仁宣之治,大家应该知道,它是明朝的三大盛世之一,主要执政者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另外两个盛世分别是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和朱棣的永乐盛世。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明史》中,这位明宪宗的地位,是可以和朱元璋、朱棣以及朱瞻基这三位最优秀的明朝皇帝相提并论的。   并且在史书上,人们一直把明朝的"仁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相并列。而在《明史》中,说明宪宗治理国家犹如仁宣之治重现,也就是说,明宪宗也是可以和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这种伟大帝王相提并论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明史》却是对明宪宗评价很高。至于原因,史书上也做了总结,一方面是明宪宗为明代宗和于谦平反,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 ;另一方面是他重用贤明的大臣治理国家,让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一是在他刚登基时,因为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导致先是广西省发动大规模的大藤峡叛乱,接着又是荆襄地区爆发了明王朝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流民起义,涉及到近百万流民,但明宪宗却都顺利解决,尤其是荆襄流民难题,从明朝建立时就存在,结果被他一劳永逸地解决。   二是征讨建州女真,犁庭扫穴,擒斩包括努尔哈赤之六世祖、建州酋长董山在内的1700余人,并焚毁屯寨四百座,释放被其掠夺的汉人奴隶"包衣"千人;同时重用名臣王越,多次出塞打击蒙古,连中兴蒙古的传奇摄政皇后满海都,也是死在明军的突袭中。   三是在他的执政之下,明朝经济一直呈现繁荣发展的状态,人口和财富都在不断增加。   不过,由于明宪宗迷恋比他年长十九岁的贵妃万贞儿,并放任万贞儿把持后宫,逼众多妃子堕胎,间接造成他的儿子朱祐憆的艰辛童年。同时,他还设立西厂,重用汪直等官宦等。类似的"八卦"显然比枯燥的治理国家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所以这样传来传去,大家再说起明宪宗朱见深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万贵妃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还有那些西厂的死太监们,比如《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类似的种种,最终让现在的很多人们,觉得明宪宗就是个宠信奸妃、宦官和奸臣的大昏君。

他北大毕业打仗勇猛,开国被授少将,曾主政河北多年,官至正部级祖国危急存亡之际,无数英雄志士英勇站出,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将个人宝贵的生命置之度外,为祖国的和平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不断奔波操劳。其中,一代儒将刘秉彦,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毫小孩说长大后要娶姐姐,长大当上皇帝后,他却将姐姐打入冷宫倘若说起汉武帝,众人都会想起他的雄韬武略,想到他给汉朝带来的盛世景象。倘若谈起汉武帝的感情生活的话,人们更多想到的便是卫子夫了,此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贤良淑德的真谛。很多人都认为,李陵的选择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塞,在天山一带袭击匈奴右贤王,并准备让李陵为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是李广的孙子,精通骑马射箭之术,爱护士卒,汉武帝认为李陵颇资治通鉴富二代如何守住基业?原文1酂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译文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春季,正月,癸酉(初四抗美援朝非打不可?20年后美国才明白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登峰造极1953年的一天,毛主席吃完午饭刚准备休息一会,一纸电报送进来,瞬间让毛主席精神抖擞,随后喜笑颜开对旁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说我们终于可以把军装脱下来了,一起脱掉吧。李银桥立马就明白,这读书笔记毛泽东选集1卷(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比心一写作背景1935年夏秋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毛泽东的一首词引发的国共笔墨大战文王树人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27日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并决定渡过黄河东征一组二战时期的老照片,特别是日本人的罪行,让人愤怒到了极点1945年在苏联西伯利亚拍摄的照片,持枪站岗的是一名苏联士兵,正在扫雪的是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牺牲了2600多万人,苏联人恨透了这些纳粹士兵,他们让这些德军战三国时期魏蜀吴领土分别在今天的哪些省份?首先魏国占据了全国的23的土地面积,包括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省份安徽江苏的北部以及甘肃陕西的大部还有湖北的一小部分以及辽宁的部分地区。其次面积第二大的是吴国,占据了今天的江南北朝的人中之杰北魏孝文帝元宏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467年),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拓跋宏出生。皇兴三年(469年),3岁的拓跋宏便早早地被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5岁的拓跋宏即皇帝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之所以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军阀割据时期,一个是非刘姓不封王的东汉末年,一个是节度使叛乱的唐朝末年,还有一个就是民国军阀混战。所有军阀割据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起因,今天我们谈谈民国
日军战俘宁愿去自杀,也不愿意给苏联女兵烧洗澡水,这是为什么日本战俘被苏联抓走以后为何纷纷选择自杀?烧洗澡水对他们来说究竟有多可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有近60万的战俘全部落到了苏联人的手中,因为双方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苏26万志愿军横渡鸭绿江,为何没被敌人发现?美国专家这是奇迹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是不可忘却的珍贵历史记忆,战役过程艰苦卓绝,志愿军将士顽强不屈,摘得胜利果实的中朝人民欢欣雀跃。都知道中央领导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看翁帆和杜致礼年轻的照片,终于知道,杨振宁为何会坚定迎娶翁帆杨振宁和翁帆的旷世之恋,称得上是超越时间的见证,但也一直备受世人的争议。因为杨振宁的前妻刚刚过世一年,他就和翁帆结合走在了一起,才短短一年的时间,杨振宁就把前妻忘掉而另娶新欢,人们苏联时期的东正教,宗教的力量敌不过现实的苍白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在俄罗斯地区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在沙俄时代沙皇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宗教领袖,神权服务于王权,这是沙俄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之一。但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抗美援朝,美国为什么宁可打败仗也不使用原子弹呢?近期电影长津湖引起了我们对抗美援朝的回忆。1945年7月,美国成功爆炸了全球第一枚原子弹,至此,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生化武器诞生。一个月之后,美国为了加速二战结束,加快日本投降,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强军力量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18岁张恨水结婚,揭开新娘盖头,却吓得夺门而出,大喊娘!娘1913年,对著名作家张恨水来说,也许是人生最难忘的一年。那年,一场实为包办的喜结良缘,困住了他的意气风发,也困住了新娘徐文淑的一生。彼时,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解散,无学可上的张恨水只1956年,毛主席给足蒋介石面子,写信邀他回大陆,蒋回复让人心寒1949年12月,蒋介石和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他在大陆几十年的独裁统治,走到了终点。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儿女历经艰辛,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群众揭开真相中印边界争端到底是谁挑起来的?中印边界争端到底是谁挑起来的?古代中国和印度两国交往的历史有美好的见证达摩东渡宣扬佛法,玄奘西行求取佛法,那是多么浪漫美好而富有诗意!近代以前,中印两国从未因边界问题发生争端。但自1950年,和彭老总一起入朝作战的3只虎,他们分别指的是谁?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不负毛主席厚望,领兵击溃了不可一世的美军,为新中国拿下了打出军威也打出国威的一战,一举奠定了后续七十余年的和平和繁荣。然而,在入婉容被溥仪关在猪圈10年,结局悲凉关于爱情,不同的人生阅历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郎有情妾有意彼此中意对方之时你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相见恨晚的感觉。爱而不得辗转反侧之时,你也会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