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刘备携民渡江,老百姓为什么跟着刘备跑?曹军会杀他们吗?

  曹军南下荆州,刘备开始战略性转移,百姓自愿跟随刘军渡江。而曹军追上刘军后,看到这些百姓,是不会射杀他们的。原因如下:
  其一,照葫芦画瓢。在曹操和袁绍打响官渡之战之前,曹操还进行了对徐州的攻伐之战,并成功的占领徐州,而当时占领徐州的刘备军队被曹军打的七零八碎。刘备被迫率领残军逃跑,最后暂时归附于袁绍麾下。
  在延津之战时,曹操率领600人对阵6000多人的袁军。当时的曹军中有关羽,袁军将领为文丑。两军对阵,袁军开始逼近曹军时,曹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途中丢弃大量的辎重,使得袁军不得不减缓冲锋的姿态,而后曹操又开始对决文丑,造就关羽临阵斩文丑。
  其实造就袁军失败的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百姓。当时曹操撤退命令下达时,很多百姓和辎重一齐被抛弃在路上,而百姓的混乱,使得袁军错过了进攻的机会,当时曹操的所作所为都被随军出行的刘备看在眼里。
  故而,当听到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就开始照葫芦画瓢,携带着百姓一起撤退。而后也证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虎豹骑冲锋追击刘军时,十多万百姓一哄而散,使得场面十分混乱,刘军也趁机逃走。
  其二,屠城所带的负面影响。在徐州战役时,曹操为了报父之仇,下达屠城的命令,而这道命令,使得除曹操治下之外的百姓都十分慌张,一度害怕自己所在的城池被曹操攻破。同时,再加上刘备,孙权这些诸侯的暗中宣传,使得不明真相的百姓,认为曹操就是一个吃人的老虎。
  这样长期下来,百姓自然心中就不认可曹操。所以曹军南下的消息再新野传开后,这些百姓都十分害怕和恐慌,宁愿拖家带口的死在外边,也不愿被"曹军所杀"。
  其三,人口就是资源。打战,打的就是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主要靠的就是——人口。在三国时代,每一时,每一秒,都可能爆发战争。而诸侯间相互攻伐,就是为了抢夺对方的百姓,从而充实自己的领土。
  因此,当曹军南下追击刘备时,看到这十万多的人口,个人认为他们是不会击杀的(当然除开那些反抗曹军,以及在冲锋路上不慎被杀的百姓)。况且,当时的荆州牧刘琮,以及蔡瑁等荆州世家大族已经投降了曹操。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跟随刘备逃亡的百姓,在曹操接受荆州的那一刻起,就属于曹操的了。故而,这时的曹操当然不可能杀掉他们。
  其四,刘备的"仁政"与体恤。刘备能在黄巾之乱中不断发展,到占领新野,他的为人处世是有过人之处的。刘备与其他诸侯不同,他坚定维护他"仁爱"的人设。
  对待百姓,他仁厚有礼,从不会苛求他们;对待士兵,他会体谅他们的困难;对待诸侯间的攻伐,面对同宗同姓的刘璋,他最初也不会忍心去取代他(当然要做好表面功夫)。所以,面对这么一个仁厚之主,大量百姓都不舍得他离开。当听到曹操南下时,这些百姓就这样跟随他转移了。
  其五,大汉的余威犹存。大汉皇朝统治了几百年,它的威势深深的烙印在这些百姓的心中。尽管有黄巾之乱,董卓戏汉,以及诸侯并起,但这仍然抹不掉百姓对大汉的尊敬。
  而当时的刘备是以大汉为尊,以刘姓行走天下,又得到汉献帝所尊称的"皇叔"代号。所以,当时的百姓为了心中仅存的汉朝余威,都相信刘备能打败其他诸侯,恢复汉朝的统治。这样一来,百姓当然跟随刘备渡江了。
  总而言之,刘备作为一名诸侯,他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是不容小觑的。
  刘备"携民渡江"根本就是刘备演的一出戏,纯粹是为了给曹操找麻烦,给自己增添名声而已,这是刘备高明手段的具体体现。
  下边我们一一来分析:
  都说"携民渡江"是刘备的仁义体现,但刘备前半生可以说是失败无数,败仗打了一个又一个,根据地丢了一块又一块,他怎么其他时候都不携民,偏偏这时候想到了要来携民?携民对他有什么好处,对曹操有什么麻烦?
  我们先看看携民渡江对于刘备的坏处:
  携民渡江的坏处是很明显的,稍微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携民渡江行动缓慢必然无法摆脱曹操大军的追击,也正因为此携民就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故而很多人将这当做刘备大仁大义的表现。
  刘备向有仁义之名,而这名声也是刘备的命根子。刘备在初期的时候实力弱小,曾经在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手下都混过,为何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都没有杀刘备,就是因为刘备背着一个仁义之名,杀了他就是不义,携民渡江显然可以给刘备带来好的名声,但仅仅如此就值得刘备冒险吗?显然不是,携民渡江还可以给刘备带来众多的好处,那么携民渡江到底能给刘备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说会给曹操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呢?
  好处一收民心于荆州:
  诸葛亮隆中对提到,刘备若有意天下那么荆州是必取之地,而欲取荆州便需先取荆州的民心。看看刘备携民渡江还假假的到蔡瑁他们控制的城门口转了一圈,要求托庇百姓。要知道在此之前蔡瑁便欲取刘备性命才引出了跃马檀溪的故事,此时刘备虽携民而来但同时来的还有刘备的大军,这百姓之中可有混入刘备的军队,欲乘机取城。更何况曹操的大军正威压荆州,情况并不明朗。不论于情于理蔡瑁都不可能开城。
  这种情况,刘备不可能想不到,而刘备还是带着百姓去了襄阳转悠了一圈。结果是刘备得了民心当时的荆州控制者蔡瑁以及刘琮失了民心。而曹操,只要他派兵追击,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能不误伤百姓吗?一方携民渡江,一方派兵追击,你说谁得民心,虽然刘备一早就知道带着老百姓他们一定是会为曹操追上并被误伤的,由此可见刘备的心机,携民渡江一事对民心的收取,是为将来刘备重夺荆州做准备。虽然当时看来重夺荆州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但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在整个战略上是需要几个伏笔的,在必要的时候下上几步闲棋,当一旦机会来临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好处二阻敌之用:
  刘备携民渡江其实更多的是老百姓跟在刘备的军队之后,缓缓前进。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曹操的追兵赶至,那么首先面对的不是刘备的部队,而是这些难民,后队民乱则曹操兵到。可以说后边的难民就是刘备军队的一个预警装置,而曹操军队在冲过难民群后,恐怕也很难保持完好的队形,曹军冲散难民的同时,难民也打乱了曹军。
  若非如此你想象下若是曹军一字排开,阵容整齐,赵子龙再勇,恐怕也很难来个七进七出,至少当年白门楼吕布在阵容整齐的曹军前突围是失败了的,更遑论进出自若的七进七出了。也就是说难民虽拖延了刘备的速度,但正因为行进缓慢,刘备军连日来可以说是以逸待劳,而曹操军轻骑追赶,锐气虽盛,但却日夜兼程已成疲兵,长坂坡一战后还是让刘备给跑了。若刘备真仁义,长坂坡一战后怎么不收拢难民再一起跑,因为那不叫仁义,叫自杀了。
  好处三给曹操添麻烦: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携民渡江一事为何会给曹操添麻烦。
  曹操大军南下,是欲一举荡平南方的,荆州首当其冲,曹操的目的是占领荆州,而非跑来荆州劫掠的。而且曹操又非杀人狂魔,如果刘备不携民渡江,难道曹操会因为新野是刘备曾经驻扎的地方,就纵容手下杀戮报复,若真如此,曹操也不会达到如此的地位和高度。刘备若不携民,曹操大军新到又是以彻底占领荆州变为自己地盘为目的。虽然不敢说曹操的军队对于百姓那是秋毫无犯,但为了收整个荆州的民心,曹操必然不会纵容大范围的纵兵扰民发生,说不得还得派几个官吏,贴几张安民告示,再开仓放点口粮什么的收一下民心,以便日后统治顺利,也给荆州其他地方的百姓做个榜样。
  然而刘备这一携民,本来几个官吏,几张告示,再加上一点口粮就能搞定的事情,瞬间就变得复杂了起来。长坂坡一战,刘备虽然大败,但他败了就败了,拍拍屁股跑了。这被刘备携出来的数万民众,瞬间就成为了流民四处乱窜。这些人此时的刘备可以不管,但以占领荆州为目的曹操却不能不管,毕竟他在荆州是初来乍到,虽然刘琮投降,但毕竟时日还短,还很难完全掌控,民心也未完全归附。这个节骨眼上,要是不管这数万流民,自己带人去追击刘备或者威压东吴,放着这么几万流民在身后,若是再有个什么有心人挑拨一下,顷刻之间便可能是变乱兴起,一个不好再来一个类似黄巾之乱也不是没有可能。流民一直是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事情,此时刘备拍拍屁股是走了,但头疼的便是曹操了。
  从上边三点可以看出,携民渡江实际上是刘备布下的一个大局,让本来呆在家里便可以避刀兵之灾的百姓跟着受了苦,还念着他的好,把骂名给了曹操,同时把一个大包袱也甩给了曹操。
  有人说即便如此,刘备也是在冒险,但意在天下谁不冒险,何况刘备也是有准备的,只是这个和携民渡江关系不大,这里也就不细说了。
  曹操会不会杀并不重要。刘备只要告诉百姓,曹操有可能会这么做,那就够了。毕竟,曹操可是有前科的。
  个人倾向于,曹操没理由要对荆州百姓下杀手:
  一、人口是重要的资源
  东汉的人口峰值超过5000万,从黄巾之乱算起,到三国后期人口已经只剩下730万了。
  当然如此大的人口降幅,除了战争、瘟疫、饥荒的影响,世家大族藏匿人口和百姓脱籍逃亡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口减少,对于统治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可以获取赋税、徭役和兵员的基数,已经萎缩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
  只要还想在乱世有所作为,那如何获取大量人口就是他的重点课题。
  汉中之战,曹操迁徙汉中人口入关中;街亭战败,诸葛亮迁天水之民到汉中……包括刘备携民渡江,也说得清清楚楚,便是要"以人为本"。
  以上的例子,即使战况不利也要掳掠人口、迁徙发展。更何况在刘琮投降之后,荆州百姓已经算是曹操治下的民众,更没有随意杀戮的道理了。
  迁徙发展的成本,要远大于让百姓在原地发展。只要安抚住这10万百姓,意味着可以得到至少2万户的赋税以及数千的兵员。只要脑子没问题,便不会做出屠城的决定。
  二、曹操嗜杀,但也绝非无的放矢
  从初平四年到建安二十四年(193-219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曹操屠城的记录比比皆是:
  193年,攻陶谦屠徐州;195年,破张邈屠雍城;198年,征吕布屠彭城;200年,战官渡坑降卒;204年,征袁尚屠邺城;207年,征乌丸屠柳城;211年,斩商曜屠太原(夏侯渊下令);219年,破侯音屠宛城(曹仁下令)……
  长长的屠杀名单,确实令人触目惊心,但也有如下的规律可供辨识:
  1.大部分的屠杀,都发生在恶战之后。士卒的情绪需要发泄、战后的犒赏需要"不封刀"来掠取,毕竟前期曹操的荷包并不宽裕;
  2.后期的屠杀,主要出于震慑目的,商曜叛乱导致并州不安定,侯音叛乱响应关羽北伐。如果不下重手的话,难保不会出现更大的波折;
  3.随着曹操走向成熟,后期的屠杀频率显著降低。该在什么时候展开屠杀,手下人已经心领神会,不需要曹老板亲自操刀了。
  军队是"凶器",屠城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屠城可以有效缓解军队负面情绪,以及掠夺大量财富作为军队的犒赏,在古代环境下,是提升士气的不二良方。
  屠城造成的人口损失,会导致世家大族劳动力缺乏。因此曹操的屠城之举,在士族阶层也遭遇到了强烈的反对。
  故而,前期曹操弱小的时候,屠城事件高发;强大之后需要和世族豪强展开合作,屠杀事件自然少发了。
  一到荆州刘琮便献降,荆南四郡传檄而定。这种情况下,再要大肆屠杀的话,那简直是和自己家的"财产"过不去了,还会明显得罪荆襄豪族,毕竟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三、曹操走向强大,军纪执行力也会随之提高
  不能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古代的军队。提着脑袋玩命,为的无非是升官发财,破城之后的烧杀抢掠,无疑是发财的最快途径。
  屠城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而要军队做到不去屠城,那就需要相当强大的军纪去约束了。
  曹操起家的实力,主要是宗族弟子和收编的黄巾军。强行要求这些人不去烧杀掠夺,显然是不现实的。三天不让抢,就敢给你玩消极怠工;五天不让抢,直接就敢给你玩背刺了。
  随着曹操势力的强大、地位的提高;即便是为了自己形象问题,也得逐渐收敛军队的这种风气。已经贵为大汉丞相的曹操,有实力做到这一点了。
  荆州作为东汉王朝人口最多、地盘最大的两个州之一,而且还是最终一统天下的桥头堡。一旦因为屠城而产生变数的话,那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不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所谓千秋功业,曹操也不能冒屠城的风险。
  写在最后:
  刘备携民渡江,是多方面的力量促使形成的。
  刘备有英雄之志,地盘、人口、优秀的辅佐,都是成王霸业的必要条件。他有诱导百姓跟随他出走的动机;
  曹操有前科在先,即使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小道消息也不缺乏传播的途径。毕竟命只有一条,百姓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赌曹操的仁慈吧。有人愿意带队出走,自然乐意跟随。
  曹操屠荆州的可能性不高,但这并不影响百姓的逃亡,躲避战火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必然导致百姓纷纷背井离乡。
  刘备的存在,只是把百姓们漫无目的地四散逃亡,变成了有组织地向东南方向转移。这是古代战争的常态,并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实在没必要因此事给曹操、刘备贴上浓重的个人标签。
  老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一起跑,主要是因为刘备宣传得好,让老百姓误以为曹操会屠城,如果留下就是必死。但实际上,就算这些百姓真的留下,曹操也根本不会杀他们。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208年,已经彻底平定北方的曹操,将目光投向了南方。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东汉十三州当中,只有西边的凉州,西南的益州,以及南边的荆州、扬州还没有平定。而凉州当时表面上已经臣服,益州又太远了。如此一来,曹操可选择的对象,就只有荆、扬两州了。
  最终,曹操决定,先取荆州。
  曹操选择荆州的理由,倒也并不复杂。因为荆州地处益州和扬州之间,只要拿下了荆州,益州和扬州就再没有联手的机会,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只要拿下了荆州,曹操统一天下便再无悬念了。
  不过,想要拿下荆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曹操此时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曹操麾下的军队,大多是陆战军队,缺乏水军。而江南又多水道,所以曹操只能临时训练水军,为接下来的战斗备战。
  正是这个缺点,后来导致了曹操的大败。
  短暂训练士兵适应水战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兵锋直指荆州。此时曹操的运气倒是极好,就在他刚刚南下的同时,南方传来消息:荆州牧刘表死了。
  还没开战,对方的老大就挂了,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在刘表死后,荆州内部更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陷入了内乱,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当时荆州内部的情况,极为复杂。
  首先,刘表有好几个儿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刘表去世之后,他的位置应该由他的长子刘琦继任。不过问题就在于,刘表做荆州牧之前,他的正妻陈氏就死了,刘表后来又娶了一个蔡氏做正妻。这个蔡氏嫁给刘表之后,虽然一直没给刘表生过孩子,但是蔡氏的侄女嫁给了刘表的次子刘琮。所以,蔡氏是坚定支持刘琮接班的。
  如此一来,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就开始围绕着接班人的资格,展开了竞争。
  刘琮虽是次子,但有蔡氏和蔡氏身后的蔡家支持,一时间反倒是占了优势。而身为长子的刘琦,反倒是落了下风。没办法,刘琦自然也只能去找外援了。找了一圈之后,刘琦发现,最适合做自己外援的,就只能是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
  大名鼎鼎的刘皇叔,此时其实相当地落魄。自从衣带诏事件后,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先是投奔了袁绍,后来见袁绍势微,又跑去投奔刘表。到了荆州这边之后,刘表表面上对刘备倒是以礼相待,但暗地里却对他有所防备。
  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而刘备在投奔刘表的同时,麾下还有一部分直属军队。要是任由刘备在荆州随意发展,难保不会出问题。所以最终,刘表将刘备安排到荆州边缘,去给他站岗放哨,尽可能地把刘备边缘化,同时削弱他的力量。
  刘琦去找刘备的时候,刘备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两人一拍即合。
  此后,恰逢荆州江夏郡太守黄祖战死。刘琦便主动请命,去担任新任江夏太守。此时的刘琦,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觉得就算不能继承荆州牧的位置,好歹还有江夏郡栖身。而刘表则是欣然同意。于此同时,曹操正式决定南下,然后刘表病重。
  听到刘表病重的消息之后,刘琦马上返回,希望能见刘表最后一面。然而在蔡氏的阻挠下,刘琦连自己老爹最后的一面,都没能见到,只能再次返回江夏郡。
  就是在这样一个局势下,曹操来了,刘表死了。
  刘表死后,蔡氏拥立刘表的次子刘琮上位,成为新任的荆州牧。对此,身为长子的刘琦,自然不买账,荆州一时间便有了分裂的迹象。而南下的曹操,则是趁机派人劝降刘琮,希望刘琮能够投降。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刚刚上位的刘琮,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心思,所以直接投降了。而刘琮投降的时候,并没有将这个消息同时告诉刘备和刘琦,而是自己单独投降。
  等到刘琦和刘备发现,刘琮已经投降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到了新野,带了几十万大军。而刘备当时则只有几千兵马,驻守在樊城,双方只有一百多里的距离。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时的刘备,终于迎来了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次战斗。坚守樊城,肯定守不住。投降,肯定也不行。因为当年刘备曾在衣带诏事件当中,刺杀曹操,两人有深仇大恨,投降之后,刘备大概率必死无疑,而且投降也不符合刘备的信念。
  唯一的选择,就是暂时撤退,撤往江陵城。江陵地理位置特殊,而且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占据江陵,和刘琦掌控的江夏郡联合,或许还有一战之力。
  而在撤退的过程当中,刘备曾率军路过襄阳。当时投降的刘琮,就在襄阳城内。诸葛亮曾建议刘备,或许可以不去江陵,而是进攻襄阳。一旦拿下襄阳,便能控制大半个荆州,战略意义更大。但最终,刘备却放弃了这个选择。
  《三国演义》当中,对于刘备放弃进攻襄阳的解释,是刘备过于仁义,认为刘琮是刘表的后代,如果他进攻刘琮,是对刘表的不敬,实在不忍。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回到当时战局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刘备的考虑可能不一定仅限于此。
  因为当时襄阳城内,防御也算是极强的。凭刘备这几千人马,能不能打得下来另说,就算打下了襄阳,战斗刚刚结束,曹操估计也就到了,刘备还是守不住襄阳。所以,进攻襄阳,对于刘备而言,不管是在道义还是在战略上,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在刘备路过襄阳的同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带走了大量的老百姓。
  据史书记载,当时刘备撤退的时候,刘琮麾下很多将军,包括老百姓,都自发地跟随刘备一起逃难。等逃到当阳县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万人跟着刘备一起逃命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
  老百姓为啥要跟着刘备一起跑呢?
  如果说,刘备战败了,逃跑了情有可原。但是那些荆州的老百姓,家乡就在那里,曹操又不是冲着他们来的,他们为什么要和刘备一起舍家撇业的逃跑呢?
  究其原因,其实有两个。
  首先,刘备在荆州的这几年,一直很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广施仁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注意舆论宣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他这位刘皇叔是个好人,愿意跟着他混。
  其次,是因为大家之前听说,曹操来了之后,会屠城。
  曹操屠城这件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确实这样做过。当年曹操打下徐州的时候,曾因为早年自己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手下的人杀死,开始了血腥的屠杀。对于曹操在徐州到底杀了多少人,史书上一直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肯定很多就是了。《三国志》说是几万人,而《后汉书》则说是几十万人。
  不管杀了多少人,屠城这个恶名,曹操显然是洗不掉的。
  曹操屠戮徐州,发生在公元193年。而曹操南下荆州,则是公元208年。也就是说,那场骇人听闻的屠杀,对于当时的荆州老百姓而言,就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曹操的那场屠杀,就算在东汉末年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仍是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再经过刘备、刘表先前一宣传,大家自然对曹操感到恐惧。
  曹操来了,对当时的荆州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恐怖的词。所以,老百姓跟着刘备一起逃难,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那么,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刘备为什么要带着老百姓一起逃命呢?难道刘备就不知道,光带着军队逃跑,速度会更快,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抵达江陵吗?
  刘备当然知道。
  但相比之下,带上这些老百姓一起逃命,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第一,人口在东汉末年,是个相当重要的资源。东汉末年的时候,中原人口大多集中在北方,而荆州在南方,整个荆州才不到一百万人。就是这不到一百万人,也大多集中在荆州北部。像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加在一块也没多少人。
  没有人,就算刘备有地盘,拿什么去打仗?
  所以,将这些老百姓一起带到荆州南部的去,无疑是最佳选择。就算曹操占领了荆州北方,占领的也是一片空城,意义不大。
  第二,一旦曹操追了上来,这十几万老百姓,也可以作为刘备逃跑的屏障。要说起来,这招刘备还是和曹操学的。当年,曹操和袁绍战斗的时候,双方曾在延津打过一场大战。那场战斗当中,就发生了著名的斩颜良诛文丑事件。后世提到这一战,大家首先想起的,自然是关二爷的勇猛。但同时,真正导致袁绍军队大败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关二爷,而是因为当时曹操令人放弃随行的百姓和辎重,减缓了袁绍军队冲锋的速度。
  所以,才给了关二爷可以斩杀文丑的机会。
  当时刘备就在袁绍那边,对于这件事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刘备知道,一旦曹操追了上来,完全可以放弃这些百姓和辎重,给自己创造一个逃离的时间,甚至可以趁机反杀曹军。
  果不其然,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刘备猜对了。
  在得知刘备已经弃城逃走之后,曹操当即命令麾下轻骑,以最快的速度追杀刘备。最终,曹操在当阳追上了刘备,然后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张翼德喝断长坂坡’。但实际上,刘备真正能够逃出生天的关键,其实是在于他既是放弃了那些老百姓,降低了曹军的追击速度,所以才得以逃脱。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刘备逃出生天之后,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军,然后迅速拿下了荆南四郡。而后又以荆南四郡为基础,入主益州,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至于那些和刘备一起逃命的百姓,大概会在落入曹军手里之后,发现自己的错误。当年曹操确实是在徐州搞过屠杀,但那主要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如今则不然,曹操大军南下,只是为了拿下荆州,并非为报仇而来。而且当时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荆州名义上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曹操自然不会对自己治下的百姓挥动屠刀。
  这些老百姓,其实就算原地不跑,曹军也根本不会杀他们。
  刘备虚伪的事很多。是不是真的是刘备用武力绑架老百姓了?刘备不是说曹操挾天子以令诸侯吗?他自已会不会是挾百姓以令诸侯呢?
  当时,战争纷繁,百姓居无安定。一旦战争发起,百姓首先想到是如何保命。在世人眼中,曹操是一个嗜杀成性的人,如果他来了,百姓们肯定会遭殃。曹操在当时的名声很大,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令人相信。在百姓眼中,曹操是一个残暴的人,已经定形了。而且关于曹操的,还有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百姓生逢乱世,曹操自然是奸雄了。在百姓眼中,奸雄是不会善待百姓的。而且曹操攻打徐州时,为了报父仇,下达了屠城的命令。这就证实了曹操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而刘备素有仁义之名,无论在哪个治所,名声都颇佳。刘备向来又和曹操对着干,曹操有什么缺点,刘备就在哪方面做好,并且做到极致。这让世人对刘备的印象都非常好。刘备也会向百姓宣传,曹操是如何的残暴。这样一来,百姓自然会跟随刘备。
  刘备携带百姓渡江,看似迟缓了行军速度,但是百姓的作用非常大。有了这些百姓,曹操最厉害的虎豹骑就不能快速追上刘备。刘备就有机会逃离曹操的魔爪。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老百姓为什么会跟着他们?有三个原因:
  1.他们无家可归,只能跟着刘备。
  2.听说了曹操屠徐州的恶名。
  3.刘备在那的时候跟百姓的关系很好。
  至于曹军会不会杀百姓,那我想不会,曹操不会下令屠杀百姓了,不过兵荒马乱的,难保有的百姓被曹军杀害了。
  那些百姓为什么会无家可归呢?就是因为,当时曹仁曹洪帅大军而来,进了新野城,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火烧新野,百姓的房子都烧完了,哪还有家呢?
  按道理来讲,那么多百姓肯定有不愿意跟刘备一起走的,可是你一把火烧了人家房子,人家不走也不行了。当然这都是我的臆想哈。
  还有曹操屠徐州的恶名传出去了,又听说曹操率领了百万军队夺荆州,这数字就够吓人了。
  又听说刘备是汉室宗亲,有仁义之风。百姓心里一对比,心想反正家也没了,跟着刘备好一点,毕竟刘备不会残害我们。
  就这样听说来听说去,刘备就携民渡江了。其实这一段都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而写的,就是为了说明刘备是个好人,很得民心,跟曹操屠城的残暴相对比。
  因为民和民是不同的。
  追随刘备的并不是一般平民,而是他在荆州这些年,苦心攒下的数万屯田众。
  很多人被《三国演义》骗了,以为刘备是什么道德模范。其实并非如此,刘备在投奔刘表前跟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四任老大,朝秦暮楚的名声不比吕布强。
  刘表肯接纳反复无常的刘备,是因为他需要一个抵御曹操的肉盾。
  应该说刘备这活干得不错,他在新野跟曹军长期对峙,打得有来有往,甚至还颇占上风。
  可刘备只有数千常备军,如何抵挡上万曹军?因为他在新野周边招揽流民屯田,必要时下可以组织屯民从军。
  所以刘备带的那一票难民主主体正是新野屯田户,这些人是刘备苦心孤诣打造的基本盘,是他的统治基础,当然要千方百计把握在手中。
  为什么屯田众肯跟刘备迁徙呢?一方面是心理惯性,刘备的统治不算苛暴,人总是对未知存在恐惧的,追随老主人比较稳妥。另一方面曹操确实颇有恶名,畏惧不足为奇。
  《后汉书·陶谦传》: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三国志·武帝纪》也承认: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如果这些人不逃,肯定不会全部被杀,但难免有些人会被杀鸡儆猴,这就要赌运气了。
  不知道,只知"以人为本"的出处就在刘备携民渡江
  刘备"携民渡江"一起逃跑,老百姓为何一起跟着刘备走,这个在三国演义中间被说成这是刘备仁义的一个具体的表现之一,其实这个和三国的军户体制有关系的,为何呢?
  第一,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时,他们手下的兵是按照一户户算的,就是啥意思呢,一个士兵当兵属于一个大军阀,这个士兵的家小都是属于这个军阀的,打仗的时候,兵败了一起走,其实这个里面有很多就是士兵的家属,那不一起走,一家就分散了。刘备兵败后的阵势确实最大,拖着很多人一起走,终极原因也是因为刘备没有稳固的革命基地,后来到了蜀国后,就没有带着百姓一起渡江的情况了。
  第二,曹操其实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以邺城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士兵出去打仗,在邺城留守的就是这些士兵的家属,这些家属就在邺城附近屯田,搞农业建设,支援前线,曹军大败时,也是惊慌失措的逃回邺城,重整旗鼓以后再出征。
  第三,东吴也是差不多情况,他们军队打仗还随时带着大量的兵器工人,一旦打输了,也是带着这些非军事人员一起跑路。不然这些资源流失就找不回来了。

末代皇弟溥杰与嵯峨浩政治阴谋搓成的婚姻,却开出真爱之花1932年3月9日,日本军队扶植清逊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府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成立之初溥仪不满于执政的地位,更无心做什么满洲国总统,他想要的是皇帝的地位。两年后,伪满洲国实现了帝古人为了回家,竟然装死,被主人装在棺材里送回了家对于不少人来说,回家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长久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每个在外面漂泊了几十年的人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在古代,也有不少人在外面呆了很长历史上,和珅官帽顶上的顶珠真的价值1。3亿吗?有没有一个亿,我不清楚,但靠着这个官帽,他可以贪十个亿!其实清朝官员顶戴上的顶珠是非常有讲究的,通过顶珠可以看官品。下面我就跟你说道说道。封建社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等级制度明显,在乾隆和康熙两人的陵墓都被盗过,对外开放的为何只有乾隆一个?因为乾隆的地宫保留的较为完整,便于修复,所以才有对外开放的条件。而康熙的地宫因为受损比较严重,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在众多的清代皇家陵墓中,康熙的陵墓应该是受损程度最惨的一个了。据五大传奇巾帼女将都有谁?梁红玉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谁更出彩?在古代众多名将当中,巾帼女英雄也有很多,以穆桂英刘金定花木兰梁红玉樊梨花花五位女将为更出色,她们的传奇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第一位花木兰花木兰的父亲是北魏军中的一个将官,她从小相比哥董卓究竟有多残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有一集名字我记忆犹新,叫董卓霸京师,片头开始就是一群身着西域风情手持大砍刀的董卓军队前方开路,董卓面带笑容地坐在马车上欣赏着洛阳城的繁华。突然画风一转,董军像发了疯他曾舍命救林彪,本能成为开国大将军,为何授衔前焚火自杀?1955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的海陆空三军首次大授衔仪式中,共有一千多位与敌人殊死搏斗并历经百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战士,他们全都被授予了开国将帅的无陕西80年代的21张照片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的21张照片,这一组老照片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希望这组照片能让你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1981年8月28日,受水灾宝成铁路被毁坏的路段。19罗荣桓到东北,被手下的司令员傲慢相待,罗帅如何处置?罗荣桓的名字,也是能够永垂史册的,他作为新中国赫赫有名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最高级别的首长还称他为老实人,还说罗帅是可以共事一生的人。足以见得淮海战役哪位将领功最大核心提示李银桥思考着说我说华野粟裕的功劳最大是么!毛泽东平静地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邓小平也说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是立了大功的。我晓得的。毛泽东点点头毛泽东与邓小平资料图本文叶剑英打仗一般,何以能半生潇洒,并影响多个时代?我军十大元帅个性鲜明,各有特点,叶剑英也不例外,叶帅的特点是会参谋会办学会统战会外交会作诗尤其会做人,只是打仗一般般。叶剑英是军事家,但他这个军事家主要是军事参谋家和军事教育家,而
成吉思汗用一招解决粮草问题,日本中将效仿,结果饿死5万日军文文渊说史编辑文渊说史日本史上有位军官,效仿成吉思汗用动物运粮,结果弄巧成拙,反倒饿死数万士兵,遭受日本国民谴责。这位军官为什么要效仿成吉思汗呢?牟田口廉也一爱慕虚荣走上不归之路在清朝照片被斩首的死刑犯,行刑前的场面不管是在清朝还是在古代,被施以酷刑的人,不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人。也许他是被冤枉的,也许他触犯了贵族阶级的某些权益,也许他是被诛九族牵连了,致使他们要受到刑罚。咱们都知道的比较著名的商被4倍日寇围困,歼敌12000余人,57师师长为何还被判死刑?在中国伟大的抗日历史上,国民党一开始在这方面也是十分积极的。其中在与日军的一次交战中,国民党的57师竟然被4倍的日军势力所包围,然而师长余程万在战时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带领充满血性1945年,一位国军官员带着十亿现金来投靠我军,他什么来头?解放前夕,很多政治嗅觉敏锐的人都已经察觉国民党大势已去,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或许是为了再次下注,给自己挣得一个前程,或者单纯地出于情怀,而选择动身前往解放区,成为红色阵营里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文仇宝山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及其会后的重新分工,基本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其前后的三个三人团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个三人团,习谈谈为什么司马懿能篡魏成功,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三国最大的赢家是司马懿,他为司马家族开创了二百年的帝业,尽管这二百年是中华史上最黑暗的二百年。三国归晋,冢虎奸诈,大家都知道。但要讲个所以然,许多人就蒙了。常识观点各有道理。今天我大宛之战与漠北之战齐名!一个脾气暴躁的汉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宛之战与漠北之战所带来的战略意义齐名!但却被世人忽略!让我们详细了解这场由一个脾气暴躁的汉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了解大宛之战这场战争的背景前因后果与历程。乌维单于死,其子詹师庐单于立双枪女匪首程莲珍被抓,如何处决惊动高层,主席说不能杀,为何?1953年2月我24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一,人们还都沉浸在新年的氛围中,一支由解放军战士组成的行动小组,埋伏在一家农户外面,静静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们正在等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知乎上的诸葛亮学家,正在研究用不限量可乐击败曹魏如果能穿越,诸葛亮唯一想带回三国的东西,肯定是知乎。可能你不信,尽管三国历史已过千年,但在知乎,却始终有这样一群朋友对诸葛亮北伐之战念念不忘,甚至不惜动用自己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再次隋唐的盛世北朝的君主,有荒淫暴虐的,也有能励精图治的,前一种代表了胡风,后一种代表了汉化。隋文帝是十足的后一种的典型。他勤于政事,又能躬行节俭。在位时,把北朝的苛捐杂税都除掉,而府库充实,仓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在做什么?毛主席从参与革命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看透了生死,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革命鞠躬尽瘁,也是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晚年时期,毛主席对于生死从未避讳过,建国后,我国颁布了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