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935年,刘伯承率部过大凉山,国军旅长下令让路我的老长官来了

  1935年5月的一天,一个穿着国民党军官制服的人,骑着快马风驰电掣般地来到了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德昌城。负责守卫的国民党士兵原本想上前阻拦,但是在看清楚来人那一身装束之后,他们便纷纷后退,给来人让出了道路。
  就这样,来人一路畅通无阻地闯进了驻扎在德昌城的国民党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部。国民党川康边防军,是一支四川地方军阀部队,司令名叫刘元璋,他是四川军阀大佬刘文辉的侄子。而第16旅的旅长名叫许剑霜,他和刘元璋是老同学,两人的关系非常要好。
  话说回来,来人大摇大摆走进第16旅旅部,正巧被旅长许剑霜看见了。许剑霜见来人十分陌生,便开口问道:"你找谁?"
  来人看了看许剑霜,又打量了一下许剑霜身上的制服,很快就明白了许剑霜的身份。来人笑着说道:"许旅长,我找你!有要事相商!"
  许剑霜一脸疑惑,因为他根本不认识来人。就在此时,来人凑到许剑霜的近前,侧身低声说道:"你不用知道我是谁,你的老长官派我来给你送一封信,你可要认真对待啊!"
  许剑霜不禁一怔:"我的老长官?谁啊?送什么信?"
  来人回答道:"你看了信就知道了!"
  说着,来人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递到了许剑霜的面前。许剑霜接过信正要打开,来人又低声说道:"这封信事关重大,不能让外人知道,要不然会被杀头的……"
  听到这句话,许剑霜察觉到此事不一般,他立即屏退手下,并转身带着来人走进了里屋。此时,来人说道:"许旅长,你还记得8年前泸州起义之时,你的老长官是谁吗??"
  许剑霜楞住了,紧接着惊讶地说道:"啊!他派你来的?他现在在哪里?8年了,我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
  来人快速打断许剑霜的话,小声说道:"许旅长,声音小点,千万不要走露了风声!"
  许剑霜点了点头,然后快速打开了那一封信,只见信中写道:剑霜弟:
  泸地一别,近十载矣!世事沧桑,欣闻足下服务川军,感慨之余,亦甚有幸。本人一如既往,红军中参佐军事。相逢在即,可否一见,聊叙旧谊?往者往矣,来者可追。本军志在北上,驱除日寇;无奈征途险恶,只得转战千山,经湘广而云贵,涉湘乌而金沙。抗日何罪,围追堵截者,天良何在?红军迫入川康,亦乃假途而已,非为他图。兹遇贵部,非冤家路窄,权作友军相待。让路则谊,则大义,则为军之道也。若作交战,渔利谁人?坦诚相告,望作明察:借路而过,不相刀枪;如要堵截,打一打也无不可。时不可待,立复为感。
  顺致
  大安
  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承 即日
  原来,这封信是时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兼北上先遣队司令员的刘伯承亲笔写的,目的是请许剑霜旅长为红军北上让路。而且来送信的人虽然身穿国民党军官制服,但是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刘伯承手下的李参谋。
  许剑霜旅长看过来信,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口里喃喃自语道:"老长官(刘伯承),怎么会是你啊!怎么会是你啊……"
  李参谋见状,立即说道:"许旅长,刘总指挥还等着你的回信呢?"
  许剑霜旅长沉思良久,对着李参谋说道:"能否容我考虑考虑,再作答复。老长官请我让路,我自然遵从。不过,只有我一个人让路,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可以试一试,去说服上级,这样便是全线让路,岂不更好!"
  听到许剑霜旅长说的话,李参谋有点激动,说道:"要是能够这样,就太好了。我们刘总参谋长请你们让路的意思,也就是通报所有川康边防军协助红军通过大凉山。"说到这里,李参谋话锋一转:"但是,问题在于,你们刘元璋司令要是不同意怎么办?而且走漏风声,将会对你非常不利啊!"
  许剑霜旅长想了想,说道:"这么办吧,我亲自带着这封信去见刘元璋,当面向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尽最大可能说服他。另外烦请你转告我的老长官(刘伯承),你们按照计划行事,倒是打还是不打,我自有办法。"
  李参谋心中疑惑:"许旅长,你的意思是……"
  许剑霜旅长面露笑容,说道:"我总得放几枪吧?"
  李参谋会心一笑:"这倒是个好办法!"
  在商定好一切之后,许剑霜旅长便提笔给老长官(刘伯承)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写道:伯承吾兄:
  泸州一别,弹指数载,不料相见之日,竟在相残之时,弟今虽身在曹营,然初衷犹在,即是赴汤蹈火,舍身革决,亦愿尽微薄之力,助兄北行。倘若来日,兄业大成,有弟沧海之一粟足以!
  弟:剑霜
  写完之后,许剑霜旅长亲手将回信交给李参谋,然后亲自送李参谋出城。在两人分别之时,许剑霜旅长还嘱咐李参谋,代他向老长官(刘伯承)问好!
  这是怎么回事呢?许剑霜旅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和刘伯承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情谊呢?后来,许剑霜旅长为红军全线让路的努力实现了吗?他的结局如何呢?
  许剑霜,1895年出生于四川泸州麟现乡,他比刘伯承小3岁。早年,许剑霜曾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来投笔从戎进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1920年9月,25岁的许剑霜从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川军第二混成旅第1团候差。而当时担任第1团团长的就是刘伯承。
  自从来到刘伯承手下工作,许剑霜不仅将刘伯承视为上级长官,而且还把刘伯承看作自己的老大哥。在这段时期,刘伯承非常器重许剑霜,刻意栽培许剑霜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不久之后,许剑霜因作战勇敢、练兵有方,很快被刘伯承由侯差逐级提拔为了营长。
  1923年,刘伯承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腿部受伤,被送到成都进行疗养。在疗养期间,刘伯承结识了杨闇公、吴玉章等进步人士,并接触到了先进革命思想。伤势痊愈之后,刘伯承借故离开了川军,积极投身到革命工作之中。1926年11月,在大革命时期,刘伯承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四川,秘密创建并发展革命武装。
  当时,川军熊克武部的袁品文第四混成旅、李章甫第二混成旅、陈兰亭第十混成旅,驻守在四川泸州,许剑霜则在袁品文第四混成旅担任机枪营营长。这三支部队虽然都隶属熊克武指挥,但是他们之间却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刘伯承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组织发动一场武装起义,从而建立一支革命军队。
  刘伯承在川军中的威望非常高,而且有很多人都曾是刘伯承的部下,这是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最有利的条件。根据许剑霜后来回忆:"1926年年末,我们旅长袁品文接到刘伯承的亲笔信,指示我们在泸州举行起义。袁品文曾经是刘伯承手下的一名连长,他非常赞同刘伯承的意见,当时,袁品文就把刘伯承的信念给我们各个团的营长听,大家都很是激动!"
  在泸州起义期间,刘伯承与许剑霜重逢了。当时,刘伯承亲自担任泸州起义总指挥,并且还筹办了联合军事学校,以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因为许剑霜曾是刘伯承的老部下,所以他们二人相处非常亲密,许剑霜一有空就去找刘伯承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久而久之,在刘伯承的影响下,许剑霜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有一次,许剑霜和刘伯承谈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话题,心里非常难过。刘伯承对许剑霜说道:"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军人,我们参军打仗,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好,更主要的是让全体中国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这样的世道才是公平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就一定能够实现全中国人民翻身做主的美好愿望!"
  许剑霜听了之后非常震动,他用钦佩的目光望着刘伯承,说道:"老长官,感谢你今天对我说的这一番话!你说得非常对,我们参军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那些军阀头目,而是为了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我誓要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伯承认为许剑霜是一位有理想有前途的有志青年,于是他和同志们商量,决定发展许剑霜为党员。1927年2月,经过刘伯承的介绍,许剑霜庄严面对党旗举起了右手,光荣加入了党组织。那时候,许剑霜已经在刘伯承的提议下,由机枪营营长成为了起义军第二团团长。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正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之际,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逮捕杀害革命志士。1927年4月,蒋介石调集所谓的"川黔联军"围攻泸州,企图绞杀活动在这里的起义军。当时,刘伯承临危不惧,率领起义部队坚守泸州城,与敌人连续激战四十余天。
  在泸州保卫战期间,许剑霜按照刘伯承的指示,率领部队担负从沱江江岸防务,先后打退敌人三十多次强攻。此时,狡猾的敌人见进攻不奏效,于是立即改变了策略,开始对泸州进行围困。面对如此不利局面,鉴于泸州已是一座孤城,所以刘伯承果断下令起义部队突围,以便保存革命的火种。
  当时,敌人到处散发布告捉拿刘伯承,因此同志们纷纷劝说刘伯承暂时离开起义部队,到武汉寻找党组织。在临别之前,刘伯承语重心长地对着袁品文、许剑霜等人说道:"现在带你们一起离开很不现实,部队总需要有人带领,你们带领部队突围出去,然后到武汉来找我。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暂时接受敌人的改编,潜伏下来,等待时机……"
  这一天晚上,在夜幕的掩护下,许剑霜派人护送刘伯承等人离开了起义部队。刘伯承离开泸州之后,敌人许以高官厚禄,想要招降袁品文和许剑霜。不过,袁品文和许剑霜却坚决不投降,他们率领起义部队成功突围,离开了泸州。然而,到处都是敌人,起义部队面对的困难非常大,哪里才是起义部队的落脚之地呢?
  后来,袁品文和许剑霜商量,他们一致认为,与其就这样被敌人消灭,不如按照刘伯承的指示,先暂时找地方保全部队,然后待机行动。抱定这个想法之后,袁品文和许剑霜接受了贵州军阀部队的收编。在贵州落脚期间,许剑霜原本计划再次发起起义,不过却被袁品文以时机不成熟而阻拦。
  此后,为了防止密谋起义的事情泄露,许剑霜只好找借口离开贵州,重新回到四川泸州潜伏下来。就这样过了几年,四川军阀大佬刘文辉的侄子刘元璋,听说了许剑霜的处境,便极力劝说许剑霜重新出山,帮助他带兵打仗。当年,许剑霜和刘元璋同在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他们两人的私交也非常好。许剑霜思考再三,最终答应了老同学刘元璋,暂时栖身在刘元璋的手下当上了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计划经过大凉山向川北地区进发,与红四方面军合兵一处。不过,蒋介石却命令四川军阀大佬刘文辉在大凉山地区设置了五道防线,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这五道防线分别是:会理防线、德昌防线、西昌防线、冕宁防线,以及大渡河防线。
  最开始,中央红军顺利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会理防线,并在会理召开会议,研究突破敌人第二道防线——德昌防线的对策。德昌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敌人在各个险要位置都部署有重兵,中央红军要想顺利通过此地绝非易事。怎么办?鉴于刘伯承在川军中的威望,以及川军中有不少人曾是刘伯承的旧部,所以组织任命刘伯承为北上先遣队司令员。
  刘伯承接到任务之后,与北上先遣队政委聂荣臻一起来到部队,向北上先遣队的将士们宣布了命令,并详细介绍了大凉山地区的特殊情况。当时,刘伯承提了两条意见: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的思想工作,尽量不要与当地彝族同胞发生摩擦;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敌人,遇到川军尽量不要用武力解决,争取与川军讲和,让川军为红军让路。
  1935年5月15日,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北上先遣队,进入了四川德昌县境内。德昌县城位于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的河谷之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是西昌的第二道门户(第一道门户便是会理)。当先遣队的将士们刚刚进入德昌县境内,正在隐蔽休息之时,四周突然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原来是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了过来。
  此时,沉着冷静的刘伯承命令将士们先不要开枪还击,先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刘伯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刘伯承从枪声判断,对方不像是当地民团武装,很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国民党军队(奉命防守在德昌的川军)。因此,刘伯承指示道:"派侦察兵去侦察一下,看看对方到底是什么队伍?为首的人是谁?"
  很快,侦查员就回来报告:"德昌守敌是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川康边防军第16旅,总共有三个团的兵力,旅长叫许剑霜。"听到"许剑霜"三个字,刘伯承哈哈大笑,他对着聂荣臻等人说道:"没想到,真的遇到故人了!"原来,为了堵截红军经大凉山北上,四川军阀大佬刘文辉命令侄子刘元璋率领川康边防军驻守西昌,而刘元璋则命令担任第16旅旅长的许剑霜,驻守西昌的门户——德昌。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刘伯承亲笔书写了一封信,并让手下的一个姓李的参谋尽快送到许剑霜的手中。此后,李参谋搞来了一套国民党军官制服,骑着快马就闯进了德昌城。许剑霜接到当年的老长官——刘伯承的亲笔信,顿时感慨万千,他不仅同意在德昌为红军让路,而且还计划说服刘元璋为红军全线让路。
  在送别李参谋之后,许剑霜很快召集手下到旅部开会。当着手下人的面,许剑霜义正词严地说道:"兄弟们,我已经打听清楚了,红军来大凉山不是和我们抢地盘的,而是过路北上打日寇的。而且,这次率领红军来的人,是名震天下的刘伯承,他之前也是我的老长官。和红军打,我们肯定是打不过的,你们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许剑霜的这番话,立即激起了手下军官的反战情绪,他们纷纷建议说:"上面要我们打红军,这明摆着是要让我们去送死。这次红军只是过路,不如我们干脆装装样子,对天随便放上几枪,应付应付上面算了……"
  手下军官们的这些话正符合许剑霜的心意,于是他立即表态道:"看来,大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既然我的老长官来了,那么我们就给红军让路。现在我下令,红军过境的时候,我们对天放几枪就赶快撤下来,你们不许恋战,不许真打!谁要是敢和红军真打,我绝不手下留情!"
  在布置完任务之后,许剑霜心里暗暗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完成老长官交给他的任务了。不过,许剑霜转念一想,即使自己在德昌为红军让路,可后面还有好几道防线呢?怎么办?许剑霜下定决心,要亲自到西昌面见刘元璋,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全线为红军让路。
  就这样,许剑霜拿着刘伯承的亲笔信,来到西昌面见老同学刘元璋。两人见面之后,许剑霜将信交给刘元璋,并建议说:"老同学,我看最好不要和红军硬碰硬,这样既可以保存实力,又不得罪红军!"
  刘元璋非常为难,他也想保存实力,但是奈何叔叔刘文辉却让自己死守西昌。这该如何是好呢?正在刘元章犹豫不决之际,许剑霜又说道:"红军是借路北上,又不是抢我们的地盘,何必置人家于死地呢?凡事要多想想后果啊!"
  刘元璋疑惑不解,问道:"什么后果?"
  许剑霜耐心讲解道:"你想想,我们与红军作战,死伤的不仅是红军,更多的是我们的人。我们手下就这点人马,而且跟随我们多年,让他们去送死,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啊!再说了,红军从江西出来,一路征战,越打越多,连蒋介石自己都没有办法。将来这天下是谁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我们不能不考虑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听着许剑霜的话,刘元璋连连点头,很明显他被许剑霜说服了。这时候,许剑霜趁热打铁,说道:"我看不如这样,红军过境的时候,我们假装应付一下,这样两边都不得罪,也好交差。老同学,你觉得怎么样?"
  刘元璋连声说道:"好,好,这个办法好!"
  "不过",刘元璋继续说道:"事关重大,我们还是慎重起见。这样吧,我把兄弟们叫到西昌,大家商量商量!"刘元璋所说的"兄弟们",指的是刘元瑄、刘元瑭、刘元琮等人,他们都是四川军阀大佬刘文辉的侄子,而且都掌握着军权。
  很快,刘元瑄、刘元瑭、刘元琮等人就来到了西昌。不过,当刘元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并请许剑霜陈述具体情况之后,思想顽固的刘元瑭一下就发火了,他站起来拍着桌子大声地吼道:"许剑霜,你好大胆子,居然敢这样做,莫非你早就暗通红军了!"
  此时,许剑霜辩解道:"各位,我纯粹是为大家着想啊!我们这点兵力哪里经得起与红军较量折腾啊!我完全是一片好心啊!"
  刘元瑭大声吼道:"死到临头了,还敢狡辩!来人,把许剑霜给我抓起来!"
  话音刚落,门外冲进来几个持枪的士兵,迅速将许剑霜捆了个结结实实。
  此时,刘元瑭对着刘元璋等人说道:"我说红军怎么那么容易就突破了我们的金沙江防线,又在会理消灭了我们不少队伍,原来是许剑霜这个奸细在从中作祟啊!给我拉出去,毙了!"
  听到刘元瑭的命令,几个士兵就开始把许剑霜往外推。刘元璋一看,立即劝阻:"慢!这件事不是小事,怎么能说毙就毙呢!许剑霜好歹也是个旅长,要枪毙他,也轮不着我们决定!"
  说完这句话,刘元璋看一下刘元瑭,继续说道:"你们也不想想,哪有通敌的人会把敌人的信送到我们这里来的呢?这不是自己暴露自己的身份嘛!现在,我们千万不可感情用事,冤枉了好人啊!快给许旅长(许剑霜)松绑!"
  此时,许剑霜趁机说道:"各位,你们想想,如果我真的暗通红军,那么我早就带着队伍投奔红军,还用得着来见你们啊!我真的是为了大家啊!保存实力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啊!"
  刘元璋和刘元瑄、刘元瑭、刘元琮等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拿不定主意。刘元璋一直为许剑霜说情:"许旅长把刘伯承的信给我,我又把信给你们看,你们是不是要把我也装进去?照你们这种逻辑,咱们刘家人都暗通红军了。现在不是闹内讧的时候,要赶快想办法啊!"
  此时,刘元琮说道:"我看这事,必须请三叔(刘文辉)来解决!现在,暂时把许剑霜关押起来!等三叔发落!"
  就这样,许剑霜争取为红军全线放行的努力,并没有实现,反而被刘家兄弟关押了起来,性命堪忧。这天夜里,刘元璋担心其他兄弟会对许剑霜下毒手,所以亲自来到关押许剑霜的屋子,将许剑霜偷偷送出了西昌,让他赶快回部队。
  许剑霜感激地跪地一拜:"老同学的救命之恩,弟将来日相报!"
  逃离西昌之后,许剑霜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他没有说服刘家兄弟为红军全线让路。怎么办?许剑霜思前想后,只好想办法将情报传递给老长官刘伯承——西昌有兵4团,雅安有令,固城死守。
  许剑霜的意思是,西昌城坚固高大,易守难攻,比会理更难攻克,而且西昌有强敌防守,武器弹药充足,如果红军去攻打西昌定要吃亏。只要红军不打西昌,绕道直逼冕宁,那么对各方面都好,他也就有办法来对付刘家兄弟,使自己摆脱困境了。
  后来的结果,正如许剑霜所愿。刘伯承率领北上先遣队成功绕过西昌,并且先后突破冕宁防线、大渡河防线,最终实现了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目的。此时,许剑霜抓住机会为自己"开脱",刘家兄弟一看西昌安然无恙,自己的部队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这件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那么,许剑霜后来的结局如何呢?自从帮助红军通过大凉山之后,许剑霜就以母亲年迈需要照顾为由,向老同学刘元璋提出了辞职请求。当时,刘元璋虽然再三挽留,但是看到许剑霜去意已决,最终还是批准了。此后,许剑霜便回到老家,他宁可种地务农,也不愿再为军阀们效力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许剑霜千辛万苦找到了党组织,而且还递交了去延安的请求。来到延安之后,许剑霜又一次见到了老长官刘伯承,并在刘伯承的安排下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之后,许剑霜被分配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工作,又一次成为了刘伯承的手下。
  在全面抗战后期,许剑霜受组织的委派,回到四川秘密开展统战工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很多贡献。转眼到了1949年,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包括刘文辉在内的许多地方军阀大佬纷纷通电起义,这里不能不说有许剑霜的一份功劳。
  后来,许剑霜先后担任过四川泸州地区行署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以及主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等系列重要职务。1955年,许剑霜因病在四川成都病逝,年仅60岁。这里要多说的是,那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许剑霜一直是民主党派人士身份。直到1989年9月,经四川省委报请中央同意,许剑霜终于被恢复了党籍。

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势下,我们的政策有决定的意义。但是我们的干部,还有许多人不明白党在目前时期的政策应当和土地革命时秦始皇,统一了国家秦朝对后世的影响一确立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秦朝是如何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一结束诸侯割据,政治上统一中国二商鞅变法,创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开国少将为了完成国家任务,喝劣质假酒,后来得了肝硬化新中国成立后,仍然面临着外界巨大的威胁,因此,毛主席提出,必须要研制出我们自己的导弹原子弹,对抗美国的核讹诈。当时,中国在导弹原子弹等方面的研究完全是空白,于是,周总理彭德怀等人亲重塑科学史人脑纸脑和电脑科学(22)4古希腊文明世界主流历史学界的观点认为,古希腊文明存在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古希腊文明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较大,是一种次生文明。在东方各国文明的的影响下,古希腊文明在广泛的范围内民国趣联三则从袁世凯复辟独裁,到蒋介石的极端讽刺文学反映现实,历史照进文学,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民国历史上,袁世凯和蒋介石,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从三幅对联中,感受时人对他们的评价。无论是窃取革命的她是毛主席晚年的生活秘书,深受主席喜爱,如今77岁,生活幸福每个人都要经历晚年时光,即使是一代领袖毛主席,在晚年时期,也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头发花白行动不便,为了照顾他,党中央专门选了一个生活秘书,负责毛主席的生活起马嵬驿兵变陈玄礼为什么非要杀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为名气仅次于老祖宗李世民的大唐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绝对是充满争议的一个皇帝。这小子的前半生可以说是相当的立志,自达老李家的江山被他奶奶武则天给霸占了王近山损失7000多人,彭德怀你是刘伯承带出的兵?正是因为曾经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英勇杀敌,才让人们有了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王近山就是曾经知名的猛士,刚刚进入部队因为他的敢打敢拼就收获了一众将士的认可,但在朝鲜战争中王近山损失了70朱元璋牛逼的墓葬布局,清王朝为何要模仿?传奇皇帝的阴阳之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开始为自己修建皇陵在阳间他已是至尊,到了阴间他依然要做鬼雄。为此,他亲自设计出一套墓葬布局,此墓葬暗含天地大道,以至于后来的清王朝直接模仿了这套陵墓制度。那么这组数字,我们永远铭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异国他乡浴血奋战33个月197653名烈士用生命写就了一部英雄史今天(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谁才是淮海战役的真正指挥者?是陈邓统一指挥,还是粟裕掌控全局1948年9月16日,这是人民解放军包围城市的重要一步,攻克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济南,战役一开始就牵动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统帅部的心弦。淮海战役的序幕缓缓拉开时,在中原战场形势其
孝庄皇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孝庄太后是我个人心目中五千年最具智慧的女性!没有之一!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天降贵人的意思),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远祖出自铁木真黄金家族,蒙古的大汗几乎都出自这个家族,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是否为鲜卑族后裔?陈寅恪先生属于隋唐史的权威大家,即使如此对于李唐的判定是这样的总而言之,李唐氏族若仅就其男系论,固一纯粹之汉人也三论李唐氏族问题。被害死的陈寅恪大家可以清楚了。从男性看李唐就是汉人大明皇帝皇后谥号全表太祖朱元璋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太祖马氏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兴宗朱标孝康皇帝(追封)孝康皇后常氏皇太后吕氏惠宗朱允炆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大明皇后棺内出土惊艳国宝,奢华背后难掩一段心酸坎坷后宫路公元1612年8月,紫禁城内一处荒芜的宅院里,时不时传出难闻的恶臭!宫女太监们只是摇头叹息掩鼻而过。恶臭来自一具巨大的棺椁,里面躺着已经死去十个月的贵妃娘娘!堂堂大明王朝的贵妃,为李选侍殴打帝母致死,阻挠新君登基,从万历活到康熙年间善终明光宗朱常洛有两位李选侍,两位李选侍并没有血缘亲戚关系,只是一个住东边,一个住西边,也称东西李选侍,我们所熟知的李选侍一般特指西李。明熹宗继位后尊封西李为李康妃,东李为李庄妃。按地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就让手下杀了算命的乾隆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所统治的时期,百姓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但是,在这个明主身上,却发生了一件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不应该放在一个明君身上。那么到底,在乾毛泽东宴请代表,大家都很紧张,一人大喊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名这是一幅罕见的照片,也是一张拥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中,一名年轻人面带微笑,在毛主席面前展开一本书,毛主席面色凝重,左手夹烟,扶着书卷,右手握笔,屏气凝神,似乎在书写着什么。从照片干将莫邪用活人来祭剑,这残忍的故事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自古至今,武器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武器,才能成为一方霸主。当时的古人非常封建迷信,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宝剑也不例外,只有借助剑魂,才能在战场上百战不殆。因此为什么纳粹不喜欢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纳粹曾经非常著名地部署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并非所有国家和种族都同样优秀,因此,有些人应该活得充实,有些人应该在场边勉强过着悲惨的生活。德国纳粹认真地敲定了这个想法,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末代皇帝溥仪临终前,一直喊着要河车丸,那河车丸是什么东西?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而不管是哪个王朝的灭亡,最后的一个末代皇帝,往往都是有着特别低的评价。都知道开国之君的艰难和伟大,所以末代的最后一个皇帝,都会背负亡国之何云蒋介石的御用替身,做了什么惹蒋大怒,结局如何?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一个名叫何云的男孩,出生在浙江平阳,因为家境贫寒,慢慢长大后的何云,只能无奈地成为一位菜农,生活温饱都解决不了。然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何云20岁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