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朱翊钧10岁继位20岁亲政,在位48年30年不上朝,明朝因他而灭亡

  当代作家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如此形容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当政期间:"世界上再找不出这种政治形态,宫门紧闭,人们无法进去,奏章投进去如同投进死人的坟墓,得不到任何轻微的回音。
  人民的哭号,官员的焦急,如火如荼的民变兵变,遍地的诟詈声和反抗暴政的革命,朱诩钧都无动于衷。
  明政府现在已成了一个断头的僵尸。"
  民国历史学家白寿彝如此 评价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
  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
  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身为王朝皇帝,朱翊钧能够30年不上朝,巍峨高耸的宫门紧紧的闭着,案几上一摞一摞又一摞的奏章原封不动的摆着。
  长安门外百姓在哭嚎,他们在哭自己,哭声震天,但朱翊钧却像是聋了一般,不闻不问。
  朱翊钧他就像是给自己画了个圈,把自己圈在了里边,外面的人进不来,他也出不去,就像是画地为牢。
  他圈住了自己,也圈住了大明王朝,大明便是从他开始灭亡。  5岁当太子,母亲严厉管教老师悉心教导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他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
  朱翊钧的诞生,让裕王府上下都很高兴,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王府内一时热闹万分。
  但是这种欢快的气氛很快便消失了,前来道贺的人个个脸上全是恐惧,裕王府上下也都大气不敢喘个。
  因为嘉靖皇帝对这个刚出生的孙子并不高兴,甚至是愤恨。
  因此,朱翊钧一直长到五岁都没有名字。
  直到父亲穆宗继位后,才给这个最喜欢的儿子赐了名字:
  "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
  穆宗有三个儿子,长子朱翊釴和次子朱翊钤早夭,那三子朱翊钧便成了独子,所以颇受宠爱。
  朱翊钧从小就很聪明,5岁就开始读书,这比起大明朝历代的皇子都要早。
  穆宗对朱翊钧期望很高,便让朱翊钧拜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为师。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朱翊钧被册立为太子,此时他不过5岁。
  朱翊钧进入内阁读书以后,进步很快,穆宗也对其很满意。
  但是这离不开母亲李贵妃的严厉管教:《谷山笔麈》中如此描述李贵妃对儿子朱翊钧的管教:
  "教子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挚之登辇以出。"
  也离不开张居正和其他讲官的悉心教导,还有朱翊钧自身的刻苦努力和奋斗。穆宗病危托孤,神宗10岁称帝奋斗10年
  穆宗因为纵欲过度,所以身体渐渐败坏。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众臣惶恐。
  到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
  三人到时,穆宗坐在御榻上,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太子朱翊钧都在。
  穆宗抓着高拱的手说:
  "以全国使先生劳累。"
  司礼监太监冯保当即宣读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
  第二天,穆宗于乾清宫驾崩。
  六月初十,年仅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即明神宗,次年改年号为万历。
  大学士高拱看着仅仅10岁的朱翊钧成了皇帝,不由地心生担忧,随即口无遮拦地来了一句:
  "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治理天下呀!"
  就这样一句话,便得罪了朱翊钧及他的生母李太后。
  而且司礼监太监冯保与高拱素来不和,便乘机煽风点火,想要把高拱搞垮。
  不出意料,这高拱就被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罢了官赶回了老家。
  高拱一走,张居正便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子。
  从此,明朝政权在张居正手中独揽10年。
  朱翊钧即位之后,到张居正去世之前,也就是张居正独揽大权的这10年,朱翊钧一直坚持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
  朝鲜使臣对朱翊钧如此评价称赞: 因闻皇上讲学之勤,三六九日,则无不视朝,其余日则虽寒暑之极,不辍经筵。
  四书则方讲孟子,纲目至于唐纪,日出坐殿,则讲官立讲。
  讲迄,各陈时务。
  又书额字,书敬畏二字以赐阁老,又以责难陈善四字,赐经筵官,以正己率属四字,赐六部尚书,虚心好问,而圣学日进于高明。
  下怀尽达,而庶政无不修,至午乃罢,仍赐宴于讲臣,宠礼优渥云。
  呜呼!圣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已著如此。若于后日长进不已,则四海万姓之得受其福者。
  万历朝举人沈德符曾记叙朱翊钧即位之后的前十年:  "神宗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
  然后少息片刻,复回讲席,再读史书。
  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
  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
  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
  故十年之中,圣学日新,坐致太平之治。
  昔英宗御极亦在幼冲,初不闻三杨诸公有此朝夕纳诲,遂使王振得盗国柄,几危宗社。
  则今上早年励精,真可只千古矣。"
  二人叙述如出一辙,可见此10年,朱翊钧确确实实刻苦努力,不曾懈怠。
  若是朱翊钧一直保持如此勤政,明朝未尝没有兴盛之机。
  然而,兴国之臣有,兴国之君却无。  张居正的10年,开创"万历中兴"
  因为高拱的 "10岁孩童怎么治理天下"  ,高拱走了,后来高仪吓死了,只剩下张居正一人理政。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这十年,朱翊钧在勤奋学习,不曾懈怠,而张居正则是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后人赞誉张居正是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改革家",  这并不是虚言。
  张居正掌权的10年期间,是万历朝最昌盛的10年。
  这10年期间,国库钱银最多便是有400多万,太仓的粮食存储可以支用10年。
  但是这都是张居正的功劳,而非朱翊钧这个皇帝所为。
  张居正掌权之初,明王朝积弊甚深,所谓不破不立。
  为重振大明王朝,张居正决定大力改革。
  在吏治整顿上,张居正提出了"考成法"——以内阁控制六科,由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  )  控制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由六部统领基层,并通过层层考试,明确各级官吏职责。
  张居正还专门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机构的办事效率。
  张居正整治吏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此时大明王朝国库捉襟见肘,已然无法支撑。
  张居正通过考核官吏来淘汰冗员,节省了一大批俸禄开支。
  为了省钱,张居正真的是想方设法。
  他向皇帝朱翊钧说:
  "圣上应该为所有王公大臣做表率,圣上节俭度日,想来王公大臣们也不敢铺张浪费,这样便能省下不少银钱。"
  为了省钱,张居正免除了皇室所有的奢侈性花费,就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和花灯都暂停不办。
  更甚的是,为了节省灯烛费,张居正将皇帝朱翊钧的功课全部安排在了白天。
  在军费上,张居正也竭尽努力节省。
  一方面努力与鞑靼人修好开通互市,安定边境;一方面在各种地方削减军费支出。
  到万历二年,仅仅北方军防就节省了上百万。
  张居正很清楚,要充实国库,不但要节流还要开源。
  张居正认为安民养民就是开源富国 。
  明朝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便是田赋,但随着土地兼并和负担不均的加剧,天赋这项收入很难增加。
  于是,张居正大力惩办贪污受贿,清理欠赋,清查田亩,一番下来,收获颇大。
  从万历五年至万历九年,张居正下令清查丈量了全国各类土地,查实土地700多万顷。
  张居正便在此时推出了新法——"一条鞭法" ,这项新法的推广改革,肯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
  此后,经过张居正的新法改革,明朝的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除了吏治改革、经济发展,张居正在军事上也有很多举措。
  张居正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 凌云翼、殷正茂  等名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的政策。
  这两项举措使得当时的明朝边防异常稳固。
  朱翊钧也曾表扬张居正:
  "先生公忠为国,所用之人没有不当的。"
  为了家国,张居正一心奉公,不曾懈怠,不曾奢靡,他一直践行着他所言:
  "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正是张居正这10年的呕心沥血,开创了短暂的"万历中兴" 。
  万历有张居正,是百姓之福;
  神宗有张居正,是神宗之幸。
  但是神宗终究是辜负了张居正的一番教导。 十年辛苦为大明,一朝身死被抄家
  对于百姓,张居正从不辜负;
  对于大明,张居正从不辜负;
  对于君主,张居正从不辜负;
  但是,百姓记住了他,大明记住了他,君主却恨透了他。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为大明王朝辛辛苦苦半生的名臣张居正去世了,他独揽大权10年,从未贪污一分一毫,只为富强大明。
  得知张居正去世,朱翊钧很悲痛,特下诏罢朝一日以示哀悼,并隆重办理了张居正的身后事。
  但画风一转,仅仅几天而已,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在张居正去世后的第四天,张居正生前举荐的官员潘晟便受到了御史雷士帧等7名言官的弹劾。
  很明显,张居正死了,但是他的对手并不想他身后荣光。
  潘晟被神宗罢官,雷士帧等言官随即就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
  神宗朱翊钧从5岁起便受张居正教导,张居正对于朱翊钧一直很严格,朱翊钧对张居正十分敬畏。
  但随着朱翊钧年龄增长,他对张居正对他的管束心生不满,总想摆脱张居正的束缚。
  再一个朱翊钧认为他才是皇上,但是政权却在张居正手中,这就让朱翊钧更加不满了。
  这一点一点的不满累加起来,就让朱翊钧对张居正心怀怨恨。
  雷士帧等人正好是摸清了朱翊钧的心思,便开始对付张居正,这正好合了朱翊钧的心意。
  当即,朱翊钧下诏抄了张居正的家, 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将其罪状告示天下。
  抄家时,仅仅查出1万黄金和10多万白银,这算不上什么巨富,抄家的宦官张诚怕神宗不满,便把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抓来严刑逼供,命他交出其他"赃银"。
  张敬修经不住拷打,便胡诌还有30多万银子藏于其他人家。
  然后被诬藏银的几家都被抄家,弄得家破人亡。
  张敬修也因为害了无辜之人惨死,羞愧愤恨,投缳自尽而死。
  张家人被抄家后,一家人被赶到了一所空房子关了起来,也无人理会,以致于张家人饿死了10多人。
  张家的惨剧震惊朝野,震惊百姓,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求情,在民间也有百姓为为张居正请愿,为张家求情。
  朱翊钧这才下诏留了一所宅子、10多顷薄田,以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张居正或许真的没有想到,他为大明为神宗呕心沥血,奉献所有,最终却家被抄、儿子自尽、族人饿死、母亲遭罪。
  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亲政,此时朱翊钧刚刚20岁。
  朱翊钧急于想要摆脱张居正的政治威势,在抄了张居正的家之后,才觉得自己终于报了仇、泄了恨。
  叛逆的朱翊钧忘记了张居正所有的教诲,也许并没有忘记,只是想摆脱有关所有张居正的所有。
  凡是张居正所有革除的弊政,朱翊钧一个不落的都恢复了。
  万历十二年八月,朱翊钧在都察院参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管制言官,蒙蔽我聪明。专权乱政,欺骗主上忘恩负义,谋划国家不忠。本会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且免去全部法追论。"
  似乎,对于朱翊钧这个君王来说,只要将张居正贬得越低,他才能更有权威。  昏君亲政纵酒色,三十年来不早朝
  没有人约束的朱翊钧,日渐奢靡,酒色敛财,抽大烟,玩花鸟,只要是他想要做的没有人可以阻止。
  朱翊钧的脾气也变得越发暴戾,每每醉酒就胡乱打人, 左右侍候他的宫女和小宦官,一不顺眼,朱诩钧就喝令扑杀。
  截至万历二十年,死在朱翊钧皮鞭下的宫女太监就达一千多人。
  这一年朱诩钧已在位二十一年,平均每星期都要有一个哀哀无告的宫女和小宦官,被他杀害。
  就连上朝也是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何况是经筵、讲义,这些朱翊钧早就停止了。
  当时的礼部尚书冯琦在奏折中评价万历皇帝执政后期的怠政:  "而方春秋鼎盛,正际中天之运。
  此盛壮之年,正是理乱之会,若不将大小政务整顿一番,中外人心收拾一番,日复一日,盛年渐往,蛊惑益深,即欲挽不返之势于倦勤之余,亦无及矣。
  夫朝政未肃者,病在人情之惰,吏治未清者,病在士风之贪,君臣上下之睽者,病在行迹之疑,而其要在于服人心。
  陛下奈何以二百年固结之人心,一朝令其涣散至此乎?
  古称成汤改过不吝,非是圣人无过,惟圣人乃能改过耳。
  汉武帝垂老而悔,唐德宗经乱而悔,千古更有何人?
  以圣主当盛年,一日不悔即汉唐,一日悔即尧舜。
  章疏可一日发,缺官可一日补,百姓所不便者可一日罢也。
  陛下何惮一日之发,不以成万世之业,立万世之名乎?"
  但是,纷纷奏折石沉大海。
  至万历十八年起,朱翊钧不再上朝,大臣的奏折、他的批示和谕旨等都交由内监传达;甚至祭祀等重要礼仪也都让人代劳。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
  "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郑贵妃指使爪牙张差手持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寝宫,打伤守门太监,想要刺杀太子,最后被太子内侍韩本抓获。这便是明朝末年三大案(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的第一案——梃击案。
  因为此案,朱翊钧才不得不召见了群臣。
  时隔25年,满朝文武大臣隔了25年才再次见到皇帝。
  朱翊钧在龟缩了25年之后,走出了他的寝宫,走到了朝堂上。
  这次朝会,但朱翊钧出现时, 从没有见过皇帝面的宰相方从哲和吴道南,率领文武百官齐齐下跪恭候御驾。
  朱翊钧一坐下就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向群臣宣布:
  "这孩子非常孝顺,我怎会有更换他的意思?"
  又教三个皇孙也出来说:
  "孙儿辈都已成长,不应该再有闲话。"
  太子朱常洛也跟着说:
  "你们看,我们父子如此亲爱,群臣们却议论纷纷,造谣生事。你们目无君主,使我也成了不孝的儿子。"
  朱翊钧问大家:
  "你们听见太子的话吗,还有什么意见吗?"
  方从哲、吴道南则除了下跪叩头不敢说一句话,两位宰相如此,其他大臣就更不敢出声了。
  监察御史刘光复刚刚准备开口,朱诩钧就大喝一声:
  "拿下。"
  几个宦官立即扑上去,把刘光复抓住痛打,然后摔下台阶,在鲜血淋漓的惨号声中,被锦衣卫的卫士绑到监狱。
  方从哲倒是没什么,但是吴道南就直接被吓得尿了。
  隔绝了二十五年的唯一一次朝会,无一句谈论国家大事,只有朱翊钧一句威风凛凛的"拿下"。
  之后,直到朱翊钧死之前,再没有上过朝。 王朝上下无人管,君王敛财荒淫度,明朝由他而亡
  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出身商户,却为人正直,但朱翊钧却没有学到商人的诚信正直,只继承了奸商的贪婪好货。
  朱翊钧利用帝王手中的权势,无所不用其极的开始了他的敛财计划。
  从万历十一年起,明朝的官员短缺现象日益严重。
  年老的辞官,年轻的因事或因病辞官,该补充官员的朱翊钧就是不管,甚至下诏:
  "辞官的人只要按规定写份报告就可以自行离去,不用等批复。"
  简直难以想象,既然官位上有空缺就应该及时补上官员,但是难以想象朱翊钧这个当皇帝的怎么想的。
  到万历四十年,内阁六卿仅各有一人。  六部之外的都察院正官已缺8年以上,全国一半以上的府衙没有知府。
  锦衣卫没有一个法官,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都快死光了。
  囚犯的家属100多号人聚集在长安门外跪在地上嚎哭,行路的人都跟着他们痛哭,但朱诩钧没有任何反应。
  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朱诩钧也不追问。
  这就是神宗为了侵吞官员俸禄所用的手段,只要官员少了,这俸禄也必然就少了,如此公然中饱私囊的皇帝简直是让人无话可说。
  除此之外,为了大量敛财,朱翊钧还想方设法向朝廷各部要钱。
  皇子公主们出生、成人礼、婚嫁或是自己做寿,朱翊钧都会向各部要钱,给少了还不乐意。
  为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朱翊钧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太监充任"矿监"和"税使",专门为自己敛财。
  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万历皇帝朱翊钧:
  "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太监们回宫后都会受到朱翊钧的严厉拷问,如果搜刮的财物少了,就会被杖责。
  于是,太监们怕受到杖责,就不敢不尽心,就变本加厉勒索百姓,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凤阳巡抚李三才在请求朱诩钧停止矿税宦官的奏章上有一段说话: "杀人父母,使人成为孤儿;杀人丈夫,使人成为寡妇;破人家庭,掘人坟墓;
  纵然对方是仇人敌人,我们都于心不忍,陛下怎么忍心对一向被你称为赤子的臣民如此?"
  除了敛财,朱翊钧也开始奢华度日,日日笙歌达旦。
  甚至从万历十一年开始,就开始为自己修建皇陵,也就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定陵规模庞大,每天大概需要3万多的工匠和民夫,所用的材料也要用最好的。
  这座庞大的皇陵用时6年,花费了800多万白银。
  而这800多万白银相当于当时2年多的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
  活的人都已经吃不上饭,却在这花着巨款修着皇陵。
  如此皇帝,使得国政腐败不堪,民间民怨沸腾,以致各地起义不断,内政混乱不堪,加上此时北方女真族迅速崛起,大明朝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明朝廷经过多方筹措,凑了10万军马,却谎称47万,由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分四路围攻努尔哈赤。
  最终却中了努尔哈赤的诱敌深入之计,明军伤亡近6万,将领战死300多人。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万历四十八年,荒诞半生的朱翊钧,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因为"萨尔浒之战"的失利,朱翊钧深受打击,很快便卧病在床.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翊钧结束了他荒诞罪恶的一生。
  在位48年,却30多年不上朝。
  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若是他能够如同继位前十年那般奋发努力,大明不至于那么早灭亡,是他的荒淫贪婪,毁了大明的根基。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明史》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亲生,是从六弟李昭庆那一支过继来的。这个过继似乎给李鸿章带来了好运,三年后,四十二岁的李鸿被诸葛亮吹捧的刘巴是个怎样的人?人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掐指一算能知千年未来的牛人,也许你不知道,三国时,还有个令诸葛亮服气,被诸葛亮吹捧的人。此人不是司马懿,让诸葛亮吹捧的人名叫刘巴,刘巴是一位不为街亭那么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不用赵云魏延姜维,而是用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马谡?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啥不用赵云姜维魏延等将,却派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马谡去呢?提问说了三员可替换大将,咱逐一分析。先看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一直随诸葛亮打到西凉,并在天水城外与姜民国军阀多如牛毛,而能够主政地方,长达15年以上的军阀都有谁终结清王朝统治的袁世凯,在当选民国大总统后,倒行逆施,违背天理,既然公开称帝,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在袁世凯公开称帝后,就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反对,而最先起兵反对袁世凯的是李世民大唐什么时候灭亡?袁天罡猪会上树时,200年后应验了袁天罡是四川成都人他父亲的官职并不高是个小小的司仓如果说起他的叔叔大家应该有印象西游记第九回泾河龙王与卖卦先生打赌的故事最后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被押上刮龙台那位卖挂先生就是袁天罡的叔父唐朝巅峰时那么强大,为什么还是无法灭掉吐蕃?唐朝是我们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一个朝代,在现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都会有唐人街,而这个唐人的称号就是起源于唐朝。由此可见唐朝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印象。唐朝对外发动了战争很多,相传在唐朝建立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银河,经过2200多年水银还会流动吗?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但是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因为用现在的高科技扫描过秦始皇的陵墓,显示出没有人进入的状态,此外,迄今为止因为我们没有很好保留秦始皇陵墓文物的方法,所以秦始皇地理故事42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他首先把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秦始皇逐渐衰老后,便派人去求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他又驱使2清朝早就亡了,为何还有守陵人在皇陵守护,是谁给他们发的工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种职业叫做守陵人,这可不是小说杜撰的角色,而是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他们专门保护陵墓,而且这种服务普天之下只有一类人可以享受,那就是当朝的皇室世家。守陵人是一代神童5岁封王8岁拜相10岁赴死遗言更是家喻户晓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之中,先后涌现出了无数名噪一时的孩童。甘罗十二为相曹冲六岁称象蔡文姬六岁辩仙音元嘉一心多用房玄龄年幼识大局司马光破瓮救友,如此多的典故不胜枚举。曹冲称象其实,在一块银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一银元能买多少?我们应该查看历史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其他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计算。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一元银元(或本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可以参照历史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来计算。但一方
九子夺嫡有多乱?满朝争斗14年,然而你看完只需要10分钟背景话说康熙皇帝虽然是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确实了解得就像自家兜里有几块钱一样。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圣帝的是李世民,因此千方百计要超过李世民。当了三四十年皇帝之后,他觉得自己跟李世外蒙古为何会独立?毛主席两次提出收回,却被蒋介石一手送出步入近代后,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外交打开中国国门,掀开了新中国屈辱的近代历史。据统计,从鸦片战争开始直至建国前夕,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不断丢失中国国土。从1840年晚清政府割让香你知道青海的回族从何而来吗?你知道青海的回族从何而来吗?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最善于经商的民族,而青海是全国回族聚居的主要省份之一。提到青海的回族,你会想起味道一绝的青海拉面,还是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关于青海淮南三叛第一叛王凌PK司马懿原创高平陵事变时,曹氏政权已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魏国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百姓生活相比汉末和同时期的吴国蜀汉好了许多。曹氏政权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拥戴,君臣名分深入人心。曹爽的倒刘邦是个厚道人刘邦01hr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沛县,丰邑,中阳里。正是农闲季节,村里人坐一起开开心心喝几杯,热闹非凡。因为这天,村子里有两个小孩出生了。一家姓刘,生下的孩子叫刘邦一家姓卢姜虹中国最美女校长,39岁任教授,49岁当大学校长,深受爱戴引言自从人类发明了工具,男人依靠自身的体能优势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女人越来越多担任了家庭的配角。习惯成自然,女性地位一直是个社会问题。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准宪法第一中国第一凶墓有多危险?被盗多次却完好无损,百名盗墓贼命丧其中在河南上蔡县,出现了一座神奇的古墓,这座古墓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前前后后经历过数十次盗墓贼的光顾,但墓室中的文物却依旧保存完好,甚至盗墓贼都命丧墓室之中,考古学家们在挖掘古墓的卖政府大楼,向中央政府赖账!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有多奇葩?提到韩国总统,你最先想到的是谁?是一手缔造汉江奇迹的独裁者朴正熙,演绎出的韩国时代大剧?还是因闺蜜干政门狼狈下台的朴大妈朴槿惠,唱了一出荒唐讽刺剧?或者是一心为民却终落个悬崖自杀的中国志愿军单挑17国,打到美国上下集体沉默,日本当时是何反应?当我军还没有加入朝鲜战场之前,日本相关的专家就对我军与联合国军的伤亡比例进行了预算,得到的结果是20比1,相当于每牺牲20名志愿军战士,才能消灭一个美军,这个伤亡比例是非常恐怖,就对越反击战28天,解放军50万人后勤为何就占30万?当年教训太惨痛1979年,中国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这场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向全世界告知,中国主权问题不容他人侵犯,否则就要予以反击的宣言。这场自卫反击战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50万人,以迅雷不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再到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我国仅用了13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