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西学

  本文来源:文明的意志
  感谢阮炜教授赐稿!
  导读: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即将建立苏联的俄罗斯及之后的苏联发挥了非常积极的国际作用。它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主动废除了沙皇俄罗斯与中国及其他一些遭受殖民主义压迫的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大大动摇了西方国家所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对于二战后西方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对于西方1500年以来所逐渐建立的世界霸权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与历史上的所有帝国相比,俄罗斯人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扩张,竟在两百来年里便建立了版图堪比蒙古帝国的大帝国?俄罗斯帝国为什么竟能拥有(顶盛期)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而且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当代。为什么甚至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仍然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欲知答案,请看文章。
  俄罗斯
  欧洲文明还是欧亚文明?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东正教和相应文明之被引入东斯拉夫人中,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是在引进东正教以后,一盘散沙的东斯拉夫人才在政治上整合起来,并逐步发展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正是藉着这种政治整合和文化凝聚力,他们才经受住了蒙古人骇人听闻的摧残和凌暴,时机一成熟,便奋起反抗,一举将鞑靼统治者赶下台。试想,如果蒙古人在接受了某种先进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甚或景教形态的基督教文化之后,才开始其征服世界的军事行动,那么成吉思汗的大帝国可能会因有了较高程度的政治整合、较强的文化凝聚力,而不至于大汗一死,立即便陷入分裂;退一步说,即便成吉思汗帝国分裂了,诸继承者汗国可能也不至于一两百年之内便一落千丈,转瞬间便灰溜溜地退出了历史后台。所以从俄罗斯角度看问题,东斯拉夫人在6世纪与一个发达的宗教-文明相遇,与之博弈,并在四百来年后接受这种宗教-文明,本身已中了头彩。
  当时,东斯拉夫人也与皈依了犹太教的哈扎尔人(从中亚迁徙到黑海北岸的一个阿尔泰语部族)毗邻,可此时的哈扎尔国家已处在衰落中。东斯拉夫人也并非不可以选择伊斯兰教及相应文明,可当时信仰伊斯兰的各民族与他们距离都太远。[1]东斯拉夫人甚至还可以选择西方基督教形态的文明,可是从地理上看,其西边这时还隔着尚未开化的西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虽然毗邻西欧,但此时这里的文明仍处在萌芽状态,基督教虽已被多数日尔曼部落接受,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却尚未与日尔曼生命融合到血肉不可分离的程度。西斯拉夫人和斯堪的那维亚人之接受西欧形态的基督教及相应文明的时间,甚至晚于东斯拉夫人接受东正教及文明。无论如何,在与拜占庭人的接触中,东斯拉夫人不仅为其精致的宗教所打动,也一定为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所震撼,否则便谈不上皈依了。[2]
  在皈依东正教之后数百年中,团结在东正教会周围的俄罗斯人不断强化着新近获得的文化身份,其民族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正是这种民族凝聚力,使得俄罗斯在臣属于蒙古人长达两个半世纪之后,又顺利地摆脱了其奴役。[3] 全新的文化身份也使本处于半开化状态的俄罗斯人得以从16世纪初起持续向外扩张,两百多年后竟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广的国家,国土面积竟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这还不是俄罗斯扩张故事的全部。如果说在与东边鞑靼人及其他游牧部族的战争中,俄罗斯凭着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总是占上峰,那么在与西边的波兰人、立陶宛人、瑞典人、南边的土耳其人甚至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战争中,俄罗斯却并非什么时候都那么顺利。16世纪50年代,伊凡雷帝在吞并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后,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了长达25年的立沃尼亚战争。
  这时,西边的敌人立陶宛、瑞典和波兰远非东边没有什么文化和信仰的鞑靼人汗国,而是已全面接受了西欧的宗教和文化,能方便地利用其更先进科技成果的国家。再加上南边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不断深入俄罗斯腹地骚扰袭击,战争结果可想而知。1582至1583年签订停战协议时,俄罗斯不仅未能夺得纳尔瓦等出海口,反而丢掉了其他一些重要城市。立沃尼亚战争以俄罗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4] 一百多年后,彼得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又于1700年发动了"北方大战"。战争一开始,俄罗斯便受到重挫。在这种情况下,彼得一方面全面推行西方化运动,另一方面又进行了深入的军事改革。这其实是不得已之举。彼得的努力取得了成功。1721年与瑞典签订尼什塔特和约时,俄罗斯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还将其西部版图扩大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决定性的军事胜利使俄罗斯取代瑞典,成为波罗的海霸主。至此,俄罗斯已是一个欧洲强国。它以统一的国家、众多的人口和辽阔的疆土为后盾,以波罗的海为通道,深深卷入欧洲列强的政治军事角逐之中。[5]
  然而,胜利是有代价的,即,深入的军事改革要求全面的西方化,而全面西方化又必然导致文化身份的混乱。当彼得派人去西方学习武器、造船、航海及管理体制时,当他做秀般地剃掉俄罗斯贵族的胡须,禁止他们穿长袍、戴尖顶帽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举措所引发的文化认同问题会持续到21世纪;根本没有想到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竟会厚着脸皮乞求加入西方,而西方却拒绝接纳它,不仅排斥它,而且出于深刻的不信任,趁俄罗斯衰弱之际,将北约这个军事同盟向东大肆扩张。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彼得当年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以至于俄罗斯人直至今日也仍在吞吃苦果。彼得既非第一个,也非最后一个推行西方化的俄罗斯沙皇,只不过所推行的西方化运动规模最大,效果最明显,历史意义最深远。西方化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尽管它会带来文化身份含混不清的问题。
  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西欧天主教与拜占庭东正教不仅都属于基督教,而且都属于卡尔西顿即主流形态的基督教,而非被视为异端的非主流基督教,如基督教一性论派或聂斯托里派等。另外,这两种宗教及相应文明都结构性地禀有希腊罗马文明的要素。换句话说,西方文明和东正教文明根本就是同源同宗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两个"文明",主要不是因为有明显的文明形态上的差异,如中国文明与希腊文明那样,而是因为它们之间在地理格局、历史传统、利害关系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分歧乃至冲突。与其他文明相比,它们形态上的差异固不是很大,但从历史到现时,却分别代表了两大地缘政治集团。它们形态上的差异固不是很不大,从东亚人的角度来看甚至极小,却毕竟有一定差异,而仅仅凭这些不大的差异,一个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化共同体所必需的符号条件便能得到满足。
  俄罗斯文化身份的含混不清固然有历史文化方面的渊源,也为一波又一波的西方化运动所加剧。同样应注意的是,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本身表明,它更多属于欧洲。但与一般欧洲国家不同,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有着极广阔的伸展空间。因了这些缘故,它成为欧洲强国只是迟早的事。16世纪以降俄罗斯的扩张更是决定性地将其发展轨迹转向到:加入欧洲列强的军事政治角逐。不难想见,这种局面会使俄罗斯文化身份变得更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1世纪,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便与欧洲的主要王朝联姻,其妹妹嫁给了波兰的卡齐米日一世,儿子娶了拜占拜的一位公主,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法兰西的亨利一世和挪威的哈拉尔三世国王。[6] 1472年,伊凡三世又与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帕莱奥洛基娜结为连理。[7] 1580年,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在与波兰、瑞典和克里米亚鞑靼人三方面的敌人同时作战的危局中,请求罗马教皇出面斡旋。[8] 及至18世纪早期,彼得大帝更与萨克森、丹麦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发动了所谓"北方大战"。自此,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与不同欧洲国家缔约结盟,纵横捭阖的玩家,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列强的政治军事斗争。[9] 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的高等贵族已开始欧洲化到脱离民族传统的程度。在彼得统治时代蓄胡子、穿飘垂的东方长袍的贵族,这时在其语言、服装、住宅和社会职责方面模仿起凡尔赛宫廷来。"[10] 1812-1813年战胜入侵俄罗斯的拿破仑军队以后,俄罗斯更以"神圣同盟"霸主的姿态现身于欧洲政治舞台。1853-1856年,在俄罗斯为一方、英、法、土耳其等国为另一方之间还发生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看似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实则双方损失都很惨重。
  如果说克里米亚战争给人以这种印象,即它发生在西欧大国(土耳其仅为其盟友)与俄罗斯之间,故可视为"文明间"的战争,那么在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究竟扮演的是一个东方角色,还是一个西方角色,便没人能说清楚了。二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 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强烈自豪感的俄罗斯人,现在似乎不屑于在把自己的文化认同与西方文化绑缚在一起,所以,此时俄罗斯人的文化身份大概是最确定无疑,最不成问题的。其后所谓"冷战"是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之间进行的,可是这并不妨碍俄罗斯人以西方文明的救星自居:一如13世纪由于他们挡住了蒙古人的兵锋,西方才免遭铁蹄的践踏那样,这一次,又是他们作出了巨大牺牲,才使西方免遭纳粹奴役的灭顶之灾。[11] 俄罗斯人也的确有资格这样认为。他们为战争付出了骇人听闻的人员和物质代价。1941-1945年,总共约2000-2500万苏联人死于非命。德军占领期间,在欧洲部分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700万匹马、2000万头牛被杀掉或抢走,13.7万台拖拉机、4.9台联合收割机被毁坏,6.5万公里铁轨、15800个火车头、42.8万辆货车、4280条内河航船及半数铁路桥梁被毁或损坏;这一地区大约一半的城市居住区、120万所房屋以及350万所农村房屋被摧毁。[12]
  因此不妨说,只有在一种较为严格的意义上,俄罗斯和西方才分属两个不同的文明。而换一个视角,或者说,从稍稍宽泛一点的意义上讲,特别是在与东亚、印度、伊斯兰等文明对比的意义上,俄罗斯与西方大体上同根同源的。尽管在地缘政治、历史沿革和现时格局方面,西欧与俄罗斯处于一种天然的博弈状态(有论者认为,条顿人与斯拉夫人的冲突从13世纪一直持续到1941年希特勒德国对苏联发动的突然袭击 [13]),但必须看到,俄罗斯与西欧的文化亲缘性和地理一体性,使近代以来俄罗斯人能够便捷地吸收利用西欧的文化-技术成果。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自彼得大帝发动大规模西方化运动以来,俄罗斯很快便成为一个欧洲乃至世界强国。更重要的是,同西方的语言和文化亲缘性不仅使俄罗斯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能最早、最便捷地现代化,而且使它能藉此优势,全面参与16世纪以降西方对全球的殖民运动。如果纯粹从地缘格局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俄罗斯主要是一个欧洲国家。其大多数人口既居住在欧洲而非亚洲,其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也主要在欧洲进行,当西方化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对欧洲文化的深度吸纳便会使其文化属性和身份带上强烈的欧洲品性。当亚洲人听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看《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芭蕾舞,读图格涅夫、陀斯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的小说时,可能并不在意它们是否属于俄罗斯的原创,而更可能一古脑地将其视为欧洲乃至"西方"文化的产物。
  因此,虽然把西欧各国、俄罗斯及其他东正教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一并看作一个单一的西方文明可能并不合适,但考虑到所有这些国家都信奉基督教,都结构性地禀有希腊罗马文化成分,也考虑到从形态上看,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及相应文化同源同根这一事实,像布罗代尔那样,将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东正教文明一并视为一个单一的基督教文明,也未尝不可。西欧既然一直是西方的大本营(虽比之美国,现已明显衰落),那么在地理上与欧洲本为一体对于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应不难明白。[i] 但这种地理一体性或连续性显然不能抵消俄罗斯在文化归属上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文化归属的不确定性,使苏联解体之初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是西方的一部分,只是西方很快露出其狰狞面目后——在北约不断东扩以及波黑、科索沃甚至经济问题上——不断打压这个对其仍构成不小威胁的穷亲戚,他们才有所醒悟。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冲突。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今时代,在可见的将来,这种冲突几乎是不可消弭的。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地缘政治冲突给予"俄罗斯文明"和"西方文明"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以合法性。尽管如此,完全没有必要像亨廷顿那样抹杀两个文明的家族性相似,而一味夸大二者间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弥合分歧,消解冲突,反而可能扩大原有分歧,制造新的冲突。亨廷顿如是说:"13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俄罗斯处于蒙古的宗主权力之下。俄罗斯没有或很少经历过那些界定西方文明的历史现象:罗马天主教、封建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殖民化、启蒙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以前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八个特征中的七个 — 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制机构、个人主义 — 几乎完全与俄罗斯的历史经历无缘。当然,唯一例外是希腊罗马古典遗产。但它是经由拜占庭而为俄罗斯所继承的。这是一种拜占庭化了的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欧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不同。可以说,俄罗斯文明是基辅-莫斯科地方的本土要素、拜占庭的强大影响和蒙古文化结合的产物。这些影响所造就的社会和文化,与在极其不同的力量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西欧社会和文化几乎没有相似之处"。[14] 接着这里的话头说,俄罗斯虽可视为欧洲文明的一个变种,但也并非不可视为一个包含重要亚洲元素的独立的欧亚文明。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这种看法似乎不无道理。只是亨廷顿所看到的文明间差异比任何一个中国人所能看到的要多得多,却将文明特质赖以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宗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事实上,宗教对于形成一个文明的心理品质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上西方人与俄罗斯人的宗教不仅都是基督教,而且都是卡尔西顿或三位一体形态的基督教。不仅如此,西方语言与俄语都属于印欧语系,虽有不小的差异,但跟它们和东亚各语系的语言以及世界其他语言的差异相比,实在不算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教分离、法治、社会文化之多元化、代议制机构和个人主义等的确是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兴起、海外扩张、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等经历中率先开出的。但它们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真正属于深层次的文明特质的范畴,甚至已出现了不少将上述理念和政治移植到非西方社会的例子。它们并非深层次的文明特质,或者说并不以文明特质上的差异为转移,硬将其用来界定俄罗斯文明,是不能成立的。当今日本和印度已成功地移植了这些制度和理念要素,但日本和印度文明是否已一变而为西方文明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相当大程度上也整合了这些要素。亨廷顿过于急切地为美国这个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寻找假想敌,竟对此视而不见。
  [1] Thompson,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p. 18.
  [2] Bozemann,Politics and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History,pp. 349-56.
  [3] Thompson,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p. 39.
  [4] 白建才,《俄罗斯帝国》,第133-41页。
  [5] 白建才,《俄罗斯帝国》,第141-57页。有关俄罗斯与西欧纠缠不清的关系,也参Toynbee,A Study of History (12 volumes),Vol. 6, pp. 342-443;Vol. 8, pp. 126-51, pp. 669-73;Vol. 9, p. 414;以及安德烈·P·齐甘科夫,《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 — 国际关系中的荣誉》(关贵海、戴惟静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0-50页.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375页。
  [7] 罗伯茨,《文明的分化:我们世界的历史III》,第268页。
  [8] 白建才,第139页。
  [9] 齐甘科夫,《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 — 国际关系中的荣誉》,第40-50页;也参Wesson, The Imperial Order, p. 9;白建才,《俄罗斯帝国》,第141-157页。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378页。
  [11] Thompson,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p. 243.
  [12]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蒋葆英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450-451页。
  [13] 罗伯茨,《文明的分化》,第264-265页。
  [14]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147页。
  [i] 有趣的是,法国年鉴派史学的代表布罗代尔干脆将"俄罗斯文明"目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不过,在他那并非十分合理、严谨的文明分类中,西方文明之下不仅有"欧洲文明"和"俄罗斯文明",还有"美洲的美国文明"和"拉丁美洲诸文明";"欧洲文明"之下有"英国文明""法国文明""德国文明""意大利文明"等;某国"文明"之下还有民族层级的"文明",如"英国文明"之下有"苏格兰文明""爱尔兰文明""威尔士文明",等等。参Ferdinand Braudel,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Richard Mayne),Penguin Press,1994 ,p. 12.关于俄罗斯文明的划分归类,参Toynbee,A Study of History (12 volumes),Vol. 8, pp. 669-673.

林彪为何不同意抗美援朝?遭周总理严肃批评,三点原因不无道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之后金日成便向我国寻求帮助。当下形势万分危急,毛主席深感中国有可能介入此次朝鲜战争。毛主席选人从10月2日到5日,毛主席便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会议河南南阳从古至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南阳的名人,我已介绍了几次,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重复介绍几位,他们都是有影响力的名人彭雪枫,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是36位军事家之一。抗战中他任新四军四师师长,1944迎娶马姑娘后,郭子兴设计让他前往定远送死,朱元璋的回应真高明当刘德看到朱重八时,他干净利落地拒绝了朱重八的要求,这位富甲一方的地主拥有的土地很多,却没有一处多余。朱重八不明白,他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死后却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几千年来,为消灭这只小虫古人操碎了心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曾经给人类的生命生活带来无尽的伤害和痛苦。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自然灾害中,由于一种昆虫引发的灾害尤其值得关注。这种昆虫就是蝗虫。根据郭郛在中国飞蝗生物学中的统计,从春秋打仗时,白起严禁士兵吃羊肉,士兵不服,白起你走50步试试在风云莫测的古战场时代,诞生了很多用兵如神的战争家,谋略家。他们靠着细心的观察和严密的推理,总是能出其不意地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特别是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低下,交通闭塞的时代,人们会赋予夏朝真的存在吗?我们为什么称作为华夏儿女夏朝真的存在吗?我们为什么称自己为华夏儿女?某些国家用尽各种手段极力否定我国的这段历史又是为了什么?在夏朝时期,我国已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战士穿上了兽皮做的铠甲,延续数千年他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长,58岁授中将,63岁晋升上将,儿子却是少将上将傅全有,大家听说过吗?1995年的时候,傅全有接替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而在此前总参谋长的职务一直都是由张万年将军担任的,张万年将军的大名相信大家肯定也是知道的吧,在对越反击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之春秋篇艳名远播,惊世骇俗的文姜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淹没在了历史的风沙中,又有多少人仅仅只留下了姓名,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些人中,女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记录,更是丢了156年,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儿了?曾经有这样一部电影,名叫太平天国宝藏之谜,电影的情节讲述了抗战时期有位考古学家意外的从一本旧书中发现,在浙江一户废弃房屋下面竟然藏着半个世纪前太平天国的国库宝藏。可由于时代的混乱使近代最著名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你知道是哪棵树吗?一康有为,晚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维新派和保皇派人士,戊戌变法发起人之一,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启蒙,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科书中是一位偏正面的历史人物。而纵观这女红军将领雪地产子,手下走出1大将5上将,晚年被小人迫害自杀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当时红军部队里唯一的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位女将领,她的名字叫做张琴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人物,一起回顾她传奇的一生。1904年,张琴秋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小康人家
丈夫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她是新中国的部长,后为副国级老覃去年写过曾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却惨死于海上,该如何评价冯玉祥其人一文,文中提到,冯玉祥在最鼎盛时期也就是1928年,坐拥兵力高达42万人。那个时候,二次北伐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如果你是这4个姓氏之一,也许并非炎黄子孙,而是战神蚩尤的后人提到中华民族的传说和历史,追根溯源,大家都会自豪地说道我们是炎黄子孙。前言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黄帝和炎帝两位民族先祖之外,还有一个部落的首领也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赫蛐蛐皇帝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历史上的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这个问题,其实要从明朝的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权力之争说起。明太祖朱元璋起自淮右布衣,从刀光血影中一路走来,最终摧毁元帝国,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明朝初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杀,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很多年轻人觉得朱元璋够狠够毒。但是,随着历史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社会阅历的日益增长,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每一个被朱元璋屠杀美联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连美国政府都要向他借钱?美联储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其掌管着霉国佬的税收帐户,霉国佬联合合众体要想花钱首先就得向美联储申请,同意了才能支出,所以,霉国佬的一切,其本掌握在这个股份公司的财阀们的手中。另外美联1981年,红军女战士来到北京,发现失散46年的丈夫,对方已是高官1981的北京一位特殊的女战士到来了,她一生坎坷却一生牵挂着一个人。他与她结婚46年却只相守了一夜,分开之后她九死一生他却成为了国家的高官。这一次来北京除了与战友相聚之外,他还想再喀秋莎有多猛?志愿军老战士一轮齐射,美军阵地便无活物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歌词出自深受苏联人民喜爱的歌曲喀秋莎,这首歌创作于1939年,并在卫国战争的炮火中被传唱开来,成为战争故事志愿军战士被弹片削掉命根子,他在深夜悄悄拔掉输血管1951年的5月21日傍晚,我在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境内,等待随军撤退。突然,远处传来了一个中国老太太的声音志愿军孩子们,你们家里的父母都在想念你们,快回家过太平日子吧,不要再替别人去皇上暗中将宰相衣服烧个洞,1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在古代社会,君王每次聊到自己臣子的时候,必然会提到一句话,那就是大家要多做事,少捞钱,要对百姓好一点。这话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几乎每一个地方都要强调,但可惜基本上很少有官员能够唐朝英雄,星光灿烂。为什么李世民能够登顶?杨广失德,政治弱智,任性。父亲留给自己的大好江山不到10年被玩丢了。隋文帝杨坚军事谋略和国家管理水平在我国古代乃至世界绝对一流,分裂200多年的中国再次统一,短短20年时间,满目疮旅顺基地司令员刘华清外出遭遇歹徒挑衅,将军说你有能耐就过来刘华清,他是湖北大悟县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岁进入私塾学习。1927年,黄麻起义后,家乡一代闹红,他加入了红色革命,成为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的儿童团长。192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