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和21个女儿,但他最爱的是嫡出的三子四女,换句话说,只要是长孙皇后生的,李世民一个一个都爱得不行。这七个子女中,最小的就是衡山郡公主。
  衡山郡公主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长孙皇后去世时她才刚刚两岁。李世民不舍得将她交给其他嫔妃去养,而是亲自为她挑选了乳母,但这并不代表李世民不爱这个女儿,恰恰相反,李世民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在她八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封她为衡山郡公主了。
  首先说衡山郡公主的这个封号,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凡是名山大川都不能拿来作为皇子、公主的封号,而衡山不仅是名山大川,五岳之一,而且还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李世民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为小公主的封号,很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李世民对小女儿的宠爱。
  此外,李世民给衡山郡公主开的"工资"也远比她的姐姐们高得多,因为她获得了衡山郡作为汤沐邑,也就是食邑。要知道,唐朝初年,公主只有在出嫁的时候才能获得汤沐邑,而衡山郡公主在八岁的时候就拥有了汤沐邑,可见李世民对她的宠爱到了何等程度。
  不仅在封号、封地上,李世民给了小女儿特殊待遇,在挑选女婿上,李世民也是煞费苦心,但或许是太过于在乎了,反而没有取得好的结果。
  李世民为衡山郡公主选的第一个夫婿是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魏征是李世民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之一,在魏征病重的时候,李世民曾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亲自去魏征府中探望病情,当时魏征已经不行了,李世民问,"你还有什么愿望吗?我一定满足你。"
  魏征回答道,"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直译过来就是,寡妇不愁织布少,而担心姬周的江山要灭亡。引申的意思为:我不担心自己个人的事情,心里只有国家的兴亡。
  李世民大为感动,当即将衡山郡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并对魏征说,"魏公,起来看看你的儿媳妇吧。"魏征强行挣扎着起身看了一眼衡山郡公主,但已不能给李世民拜谢行礼了。第二天,魏征去世。
  当时,李世民将衡山郡公主许配给魏叔玉,极有可能是一时冲动,因为那时候衡山郡公主才刚刚八岁,而魏叔玉已经二十多岁了。
  就在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泄,侯君集、杜正伦两人都参与了此事,而这俩人恰好是魏征生前所推荐的人,于是李世民就对魏征多多少少有些意见。恰好此时,李世民又听说魏征生前曾将自己前后的谏言给史官褚遂良看,就更加不满了。
  其实魏征这么做,也无非为了自己死后留名,但问题是魏征想留下进谏的美名,必然使得李世民留下昏庸的骂名,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两件事情同时爆发,李世民一怒之下将魏征的墓碑推倒,并下手诏取消了魏叔玉与衡山郡公主的婚事。
  李世民选的第二个女婿是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
  毫无疑问,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最信任的大臣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所以在唐初长孙家族备受李世民宠遇,很多人都做了大官。在长孙诠之前,已经有三人娶了公主了。只是这个辈分现代人不好理解,长孙诠以前叫李世民姐夫,娶了公主后就得改口叫岳父了,岂不是凭空矮了一辈?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生日那天,敲定了长孙诠和衡山郡公主的婚事,并立即来时着手准备两人的婚事。出于对小女儿的宠爱,李世民希望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所以准备起来也就比较麻烦。直到三个多月后,李世民病逝,婚礼还未准备好。未能在生前看到女儿出嫁,这也是李世民的一大遗憾。
  按照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当然不能举行婚礼,于是公主的婚事被迫临时取消。
  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继位,他和衡山郡公主是亲兄妹,李治对这个最小的妹妹也十分疼爱。在除去丧服的时候,李治为了不耽误妹妹的青春,就下旨继续准备婚礼,准备在守孝一年后就为两人举行婚礼。
  本来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但偏偏有人多管闲事,大臣于志宁上书坚决反对,搞得李治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于志宁的理由很充分,而李治的做法却是有违礼制。
  于是,这件事一直拖到永徽三年(652年)五月廿三日,也就是公主守孝满三年整的前三天,李治将妹妹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增邑5000户,以庆贺妹妹出嫁。
  大家看多了增加食邑、特殊待遇,可能没觉得增邑五千户有什么,毕竟搞特殊谁也搞不过太平安乐她们。但那都是后来的事了,放在当时,那真的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公主连新城长公主十分之一的工资都没有,有的一结婚就跟驸马去地方工作了,下次回来可能就得"运"回来了。
  尽管婚事几经波折,但成婚之后公主与驸马感情和睦,"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可见,新城公主婚后生活十分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七年之后,长孙无忌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而遭到陷害,长孙家族因此也都跟着遭难,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被牵连流放到巂州,之后不久便被地方官奉旨杀害。
  长孙诠遇害后,新城公主十分痛苦,她因为痛恨武则天,转而对哥哥李治也恨起来。可是,毕竟弄死自己丈夫的,是自己的亲哥哥啊,这仇还没法报,所以新城公主每日里郁郁寡欢,因为怀念丈夫,经常以泪洗面,并且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表达愤懑。
  李治为新城公主选的第三任丈夫为韦正矩。
  看到妹妹日渐憔悴,李治心里也很心疼,他为新城公主精心挑选了新的丈夫,希望可以借此让妹妹走出丧夫的悲痛,重新开朗幸福起来。
  李治选中的人叫做韦正矩,当时为奉冕大夫,五品官,李治为了抬高他的身份,对他进行接连不断地提拔,很快就升到了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一时平步青云。
  然而新城公主虽然答应了李治安排的婚事,但她对前夫仍然念念不忘,所以在与韦正矩结婚之后不久,就传出了韦正矩对公主失礼的传言,甚至坊间有流言称他曾动手打过公主。龙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公主暴卒,终年才30岁。
  当消息传至宫中时,李治悲痛万分,一方面痛心失去了最疼爱的妹妹,另一方面,李治也悔恨自己拆散妹妹与长孙诠的完美婚姻,导致妹妹早逝。于是,李治抱着补偿的心理,下诏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葬于昭陵旁边(以皇后礼葬昭陵旁),这在整个唐朝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待遇。
  由于公主死得很突然、蹊跷,再加上外界盛传公主去世前遭到韦正矩的毒打,所以李治命有司严审韦正矩,务必要让他交代清楚公主的死因。由于韦正矩的辩词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唐高宗便认定是他害死了公主,于是下诏将他处决,并将其家族流放。你说韦正矩怎么办,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公主先动的手。
  但是李治也知道,韦正矩是被冤枉的,所以后来还是把他和新城公主合葬到了一起,而且驸马碑至宋朝还存在。1994年,陕西省考古队在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发现了一座唐朝的古墓,墓主人就是新城长公主。考古人员发现,墓中壁画上的人物则全部被刮去了脸部。
  这的确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李治在震怒之余,迁怒于曾侍奉过新城长公主的宫女们,所以才下令将她们的头像进行了破坏。但此说法过于勉强,李治如果真的要治宫女的罪,直接杀了给新城公主陪葬就是,不用这么麻烦。笔者最大的可能是盗墓人员所为,至于理由,或许是因为壁画无法带走,只能破坏了加以泄愤吧。
  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的一座唐朝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而这座古墓的主人,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女、唐高宗李治的胞妹新城长公主。然而,这位唐朝公主去世后,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而其墓中壁画上的人物则全部被刮去了脸部,这又是为何呢?01.新城公主深受太宗喜爱,赐婚魏征之子却又被取消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幼女出生,中年得女的李世民,可以说对这个新出生的女儿极为喜爱,尤其是这位小公主年仅两岁之时,随着长孙皇后的去世,李世民更是将对长孙皇后的爱,也一并转嫁到了这个小女儿身上。
  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年仅八岁的小公主,便被封为了衡山郡公主,不仅实封而且又得增赋。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唐朝规定"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也就是说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而李世民却违例将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了小女的封号,可见李世民对小女的疼爱。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初唐时期的公主,直到出家之时才能拿到汤沐邑,然而从新城公主的墓志铭来看,这位小公主八岁之时,不仅获得了实封,而且还得到了増赋。 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可见李世民对其宠爱。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十六日,魏征重病临终之际,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前往探望,看着即将离世的魏征,李世民决定将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便指着跟随而来的衡山公主对魏征说道,"魏公,勉强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然而,就在许婚的第二日,魏征便病逝了。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侯君集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而魏征曾推荐此两人具有宰相之才,李世民便怀疑魏征与侯君集等人结党,再加上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认为这是魏征意图在史书上标榜自己。
  然而,此时魏征已经离世数月,此时非但无法坐实其罪名,且即使坐实了,对一个已死之人予以追究,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于是,一气之下便下诏书,停了衡山公主与魏书玉的婚事,此婚事至此便算是告终了。02.唐高宗李治同样疼爱妹妹,新城公主婚变后不幸离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精心挑选,终于为自己已经十五岁的女儿选定了驸马,人选便是长孙操之子长孙诠,为此长孙操也被提拔为岐州刺史。由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感情极深,长孙家族在唐初极受荣宠,如果算上长孙诠,长孙家族已是四尚公主。
  或许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李世民敲定婚事之后,便开始筹备起了婚礼,然而由于公主的婚礼筹备起来太过繁复,结果到李世民去世,婚礼也没能成功举行。李世民去世之后,由于子女要服丧,婚礼筹备事宜也就此中断。
  皇室子女自小缺少玩伴,因此唐高宗李治对于这个只比自己小六岁的妹妹,同样极为疼爱。为了不耽误妹妹的青春,唐高宗李治在永徽元年(650年)除服丧后,便下令继续筹备妹妹的婚礼,并打算等秋天公主守孝满一年后便为其与长孙诠完婚。然而,此举却遭到大臣于志宁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子女必须为父守孝满三年方合礼仪,李治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放下此事。
  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衡山公主守孝满三年的前三天,唐高宗李治便下诏将妹妹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增邑5000户,以庆贺妹妹出嫁,新城公主与长孙诠就此完婚。从新城公主的墓志铭来看,两人婚后可谓感情和睦,琴瑟相谐。
  然而,公主与驸马的恩爱仅仅持续了七年。显庆四年(659年),由于长孙无忌曾反对唐高宗李治废后、立武则天为后,再加上唐高宗李治为了实现集权,长孙家族遭难,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后被赐自缢。而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也受此事牵连,惨遭诬陷,被流放至巂州(今四川越西县),后被地方官奉旨赐死。
  新城公主墓志铭有载,"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缺)之(缺)。兰泽靡加,尘弥(缺二字)之镜;铅(缺)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可见,由于长孙诠之死,新城公主与李治的兄妹之情遭受重创,新城公主表面上虽未对李治表示愤怒,但却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表达愤懑。
  唐高宗李治不忍妹妹如此消沉,为了让妹妹尽快走出丧夫之痛,便想着再为妹妹再谋一桩婚事。不久后,唐高宗便下诏,将新城公主下嫁给了京兆韦氏的韦正矩。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还接连下旨,短期内便将韦正矩连升八级,从奉冕大夫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可谓平步青云。03.因妹妹之死迁怒于新驸马,墓室壁画或为愤怒所致
  再次为妹妹赐婚,唐高宗李治本是想着让妹妹尽快忘掉长孙诠,谁知道由于新城公主与长孙诠感情太深,反而导致新城公主短期内根本无法接纳新驸马,丧夫之痛,加上婚姻不和睦,新城公主竟然很快便患上了重病。
  虽说韦正矩不敢得罪公主,但由于始终无法接纳新驸马,再加上自己身体不好,病中的新城公主难免脾气暴躁,与驸马产生争吵,结果导致两人成婚后不久,便传出了驸马"遇主不以礼"的传言,而这则为韦正矩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病重,唐高宗下旨为妹妹兴建建福寺祈福,希望妹妹病情康复。然而天不假年,同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妹妹的突然离世,不仅让唐高宗建寺祈福的希望骤然落空,更让李治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于是一怒之下便下令有司审问调查,然而这种事情韦正矩又如何辩解,结果被唐高宗李治迁怒,认为是他没有好好照顾妹妹,并与妹妹经常吵架,这才导致了妹妹的突然离世,随即将韦正矩处死。
  龙朔三年(664年)三月,骤失爱妹的唐高宗在极度悲痛之下,下令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身为公主,却在死后享有皇后葬礼规格,整个唐朝也仅此一例,如此破格的行为,也是高宗对妹妹最后的心意。不过必须指出,无论史书还是墓志,从来都是说"葬事宜依后礼"。结合史料及墓葬情况可知,此处的"葬事"应是指葬礼规格,而非陵墓规格。
  而在对新城公主墓进行清理发掘时,考古队发现墓中壁画上的侍女头部全部被人为抹去。因此,便有专家猜测,这是由于唐高宗李治因妹妹去世,导致李治迁怒于妹妹身边的侍女,觉得她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所以下令将壁画之中所有宫女的头都"砍掉"。
  这种猜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个人认为却并不一定准确,毕竟他能下令处死驸马韦正矩,如果真的迁怒于这些宫女,下令将其全部处死不就行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在这些壁画上动手脚。而从新城公主墓多次被盗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这更可能是盗墓者破坏所致。
  事实上,虽然唐高宗李治处死了驸马韦正矩,但事后冷静下来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因此又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了,而且驸马碑至宋朝还存在。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册府元龟·总录部·智智识》也证明韦正矩被杀乃是冤案。
  妹妹新城公主去世后,李治不仅以皇后之礼安葬,还把驸马砍死,并流放他们全家。26年前,新城公主墓葬出土,里面不光彩的一幕,透露了另外的真相。
  新城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幼女,一生3段婚约,2次婚姻。影视作品《长歌行》中的李乐嫣,便是新城公主的原型。
  1994-1995年,新城公主的墓葬,在陕西礼泉县被发现。陕西省考古所立刻组建考古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墓中的壁画上的人物脸面全毁,完全看不出容貌。民间传闻,这样不光彩的壁画,直接揭示了新城公主早逝的秘闻。
  为何公主去世,要以皇后之礼下葬?
  为何壁画人物,都被刮去了面容?
  要解释这些问题,需要从新城公主的身世说起。
  深受宠爱的嫡幼女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幼女,与曾经的唐朝太子李承乾、后来的唐高宗一母同胞。
  李世民一生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为长孙皇后生下了三子四女。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患难妻子,也是他最爱的女子。
  在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中,李世民最喜欢的皇子,是皇长子李承乾。最疼爱的女儿,则是幼女新城公主。
  因为喜欢李承乾,即使他犯下了谋反的死罪,李世民也不愿杀他,只是贬他为庶人。
  因为疼爱幼女,李世民直接将她逾制晋封。
  根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的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这话的意思,就是赏赐封号时,不能用名山、大川的名字。
  但是,新城公主的墓志上,清晰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贞观十六年,封衡山郡公主,(阙八字)唯有辉,平原陋其加渥;汤沐増赋,庐陵愧其逾。"
  贞观16年,新城公主还只有8岁。
  她被父亲封为了衡山郡公主,获得汤沐增赋。
  "衡山"是五岳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名山大川,以"衡山郡"作为公主的封号,等同于李世民是钻了《唐六典》的空子。
  但这也体现了李世民对女儿的宠爱。
  此外,初唐时期的汤沐邑,是公主出嫁才能享受的封赏,但李世民疼爱8岁女儿,一起都赐给了她。
  这是被帝王放在掌心里的偏爱。
  情路坎坷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李世民宠爱小女儿,自然也想为她寻一门好亲事。
  只可惜,新城公主一生,情路坎坷,有3段婚约,2次婚姻。
  魏征病榻前,赐婚魏叔玉
  第一次,李世民看上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重病即将离世,李世民带着9岁的衡山郡公主前去探望。
  在魏征的病床前,李世民指着床前衡山郡公主说,想把小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并对奄奄一息的魏征说:"公强视新妇!(你勉强睁眼看看儿媳妇吧!)"(来自《新唐书·魏征传记》)
  魏叔玉是魏征的嫡长子,母亲是著名的河东裴氏,亦是名门望族。
  魏叔玉本人,继承了父亲魏征的才能与博学,又有母亲裴氏的容貌,是一个上佳的正直夫婿。
  只可惜,婚约定下没多久,魏征力荐的侯君集、杜正伦卷入了谋反风波。
  当时,侯君集被赐死,杜正伦被免职,李世民不免怀疑魏征结党营私。
  就在此时,李世民又发现,魏征特意拿自己的谏词给编纂史书的褚遂良看,心中大怒,立刻解除了小公主和魏家的婚约。
  李世民为何这么做?理由有2个。
  第一,李世民虽诚心纳谏,但也有帝王威严。
  魏征是出了名的直谏一把手,仗着元老地位不怕死。李世民愿意听他的谏言,是因为对江山社稷有益。
  但是,这些事情,如果写入史书,就等于牺牲了李世民的名声,成全魏征的忠名。
  史书记载魏征直谏的次数越多、内容越具体,就等同于李世民犯下的错误越多。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让史书记载自己的诸多过失。
  如果魏征无心,也就算了,但魏征拿着谏词去找褚遂良,就让李世民瞬间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冒犯。
  第二,帝王生性多疑,宁可错冤,不愿放过。
  魏征死后,《旧唐书·魏徵传》上记载着李世民的怀念之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但是,怀念归怀念,当可疑情况出现,李世民的疑心也就出现了。
  魏征拍着胸脯推荐的2个丞相候选人,都有谋反的事实,此时,李世民必须怀疑,魏征是否真的只是一时失察。
  当时,魏征已经去世,真相无从查起,但是,怀疑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如果小公主只是一般受宠,李世民都可能接触婚约,更何况,这可是他最疼爱的幼女。
  赐婚长孙诠,却一波三折
  与魏叔玉的婚约作罢后,李世民又为小公主物色了另一门好亲事——长孙诠。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 年),小公主15岁了。
  在长孙皇后生忌这天,李世民为15岁女儿敲定了婚事——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叔父。
  因为长孙皇后之功,初唐时期的长孙家族,备受李世民优待。
  此前,长孙家族已经娶了三位公主,如今小公主与长孙诠已经是第4门婚姻。
  为了让小公主后半生更畅快,李世民又特意给长孙操升官为岐州刺使。
  不久后,李世民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便加紧筹办小公主的婚礼,希望能在临走前看着女儿出嫁。
  可惜,小公主的婚礼过程太过奢华复杂,尚未筹备完毕,李世民就去世了。
  按照古人的规矩,亲人去世,须守孝三年,不得办喜事。
  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规定:"男子年龄二十、女子年龄十五以上必须婚嫁。"
  必须,就是最晚结婚年龄。
  也就是说,没有意外情况,15岁是女子必须出嫁的年龄。
  订婚时,小公主就已经15岁了,如果再上三年孝期,她就已经18岁,属于唐朝"剩女"。
  李治心疼妹妹,守孝1年后,他提出让妹妹成婚,只是,这一次没成功。
  李治登基初期,还没有武则天的帮衬,在朝中也没有威严。他刚提出这个决议,立刻遭到大臣的群起而攻,没办法,这件事就只能被搁置。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一波三折的小公主终于出嫁了。
  为庆贺妹妹出嫁之喜,李治将妹妹的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增邑5000户。(史称"新城公主")
  结婚后,新城公主与驸马相濡以沫,成为海内外妇人羡慕的对象:"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可是,好景不长。
  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对长孙家族的下手,驸马长孙诠也被牵连流放,最后被地方官所杀。
  恩爱的丈夫,被自己的亲哥哥害死。新城公主虽没有怒怼,却也一直意志消沉,从此不再梳妆打扮。
  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深爱的悦己者已经去世,自然是不必再梳妆。
  哥哥赐婚韦正矩,却害死了妹妹
  李治眼见妹妹消沉,心里十分愧疚,便重新为她找了一个夫婿。
  他看中的人,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皇帝赐婚,没有反对的余地,新城公主带着对亡夫的怀念,嫁给了韦正矩。
  可是,这门婚事,受益的只有李治和韦正矩。
  因为娶了公主,韦正矩平步青云,连升八级。而李治以为这样是对妹妹好,内心的自责也消散了不少。
  只是,嫁给韦正矩的新城公主,总是没什么笑容。
  最初,韦正矩还各种讨好,可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耐心。民间传闻,韦正矩曾虐待公主。
  几年后,李治才知道,妹妹病痛缠身,便为她建寺祈福。
  可是,寺庙刚建好,新城公主就去世了,享年30岁。
  皇后之礼,壁画人物却被刻意毁去
  新城公主死后第2年,李治以皇后之礼为她下葬,是疼爱,也是亏欠。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皇后之礼,是葬礼规格,而非陵墓规格。
  李治很爱这个妹妹,一直非常悲痛,恰逢此时,他听说韦正矩曾家暴公主,顿时怒火滔天,直接下令处死驸马韦正矩,并将韦氏一族全部流放。
  这种过激的手法,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唐人都害怕娶公主。
  民间传言:"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1995年,考古专家打开新城公主的陵墓,发现墓葬里壁画的脸面全部被毁,是下葬时刻意而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断言:李治在杀掉韦正矩之后,感觉仍不解气,便下令毁掉了墙壁上宫女的容貌,因为她们没照顾好公主,没及时禀报公主遭遇。
  但这个说法是真相吗?
  从当前已有的史书记载来看,这种推测并不合理。
  第一,对于韦正矩来说,公主是他晋身的云梯,他没必要自毁前程。
  靠着新城公主,韦正矩自己加官进爵,一家也因此平步青云。
  即便公主不喜欢她,韦正矩也没必要动手家暴,把她放在家里好吃好喝供着、不去招惹,也能各自生活安稳。
  第二,新城公主,不是逆来顺受的受气包。
  从出生开始,新城公主被父亲宠爱、被哥哥宠爱,从未过过委屈日子。
  一个从小被宠大的公主,对着皇帝哥哥,都敢披头散发,以示反抗,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接受家暴,而无动于衷呢?
  第三,李治后来下令,让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多年后,李治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直到宋朝驸马韦正矩的墓碑还在。
  试问,如果韦正矩真的有家暴之实,是害死公主的凶手,疼爱妹妹的李治,又怎会让他和公主合葬呢?
  第四,李治是帝王,不会无聊到拿壁画撒气。
  一国之君,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威。
  他如果真的生气,恐怕也不会拿壁画撒气,而是直接下令,把那群宫女全部杀掉。
  那么民间为何传言韦正矩家暴公主呢?
  结合新城公主的状态,最可能的情况,估计是公主思念前夫,心情抑郁,韦正矩偶尔不能忍,与公主发生口角,就此被人传成"遇主不以礼",扣上了家暴的名字。
  后来,李治将韦正矩下了大狱,要求韦正矩证明自己没有家暴公主。
  证明做过一件事情容易,但要证明一件自己没做过的事情,难于上青天。
  最终,韦正矩没法证明,就只能被处死。
  至于壁画脸部均被破坏,有人认为是盗墓贼毁坏壁画;也有人说,脸部壁画颜料是残次品,损坏大……
  但无论哪种说法,目前都没办法证实。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出生于皇家的新城公主,婚姻大事虽然有政治考量,但她也是的的确确被宠爱着的。
  父亲疼,哥哥宠,2个夫家都因为她而平步青云。
  虽然,她没能和最爱长孙栓长相思守,却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生前,她享受了父兄的万般宠爱,死后,哥哥以皇后之礼为她下葬。
  她的确算得上唐朝最幸福的公主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唐高宗李治在妹妹新城公主死后将其以皇后之礼下葬,再加上新城公主墓中出土的壁画中侍女头像都被砍掉,更加引人猜想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伦的事情发生。被父亲李世民奉为掌上明珠的女儿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14子21女,他一生相敬相爱的女人是她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而长孙皇后为他生育有三子四女,因为长孙皇后是嫡妻,所以唐太宗最喜爱的子女也是长孙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子女,而这七名子女中第四女也就是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更是李世民自幼所宠爱的女儿。
  新城公主最初封号为衡山郡公主,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去世,年仅36岁,她去世的时候新城公主年仅2岁,李世民十分心疼女儿年幼丧母,于是亲自过问新城公主的起居生活,到了她八岁的时候,更是直接将她册封为衡山郡公主。
  在唐代对皇室成员封号是有明确要求的,《唐六典》中明确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但是李世民却偏偏破例,将五岳名山之中的衡山所在地衡山郡作为小女儿的最初封号,可见李世民对小女儿的钟爱之情。
  这其实还都不算什么,最能体现李世民对小女儿的宠爱在于她年仅8岁时,李世民就赐给了她实封食邑,李世民册封她为衡山郡公主同时还赐给了她实际封地食邑,这在唐朝初期是比较少见的事情,唐初时期一般公主都是出嫁之后才赐予食邑,而年仅8岁的新城公主就有了实封食邑,这在当时李世民所有女儿中只有她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可见李世民对她有多么宠爱。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李世民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魏征病重将死,李世民十分关心这位重臣的健康状况,他派护卫随时住在魏征家中,方便随时报告魏征的身体状况。
  李世民还经常给魏征赏赐膳食和药物,但魏征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终于魏征是熬不住了,于是李世民赶紧带着皇太子李承乾和最宠爱的女儿新城公主赶到魏征家中看望他最后一眼。
  在最后时刻李世民问魏征有什么要求,魏征却回答:"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魏征这意思就是他并不担忧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国家之未来,魏征临终前这句话让李世民十分感动,李世民于是头脑一热,拉着年仅9岁的小女儿新城公主过来对魏征说:"魏公,睁开眼看看你未来的大儿媳妇吧。"
  李世民这意思就是将最宠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大儿子魏叔玉,当时魏叔玉已经20岁,比新城公主大了整整11岁。魏征听完李世民招儿子为驸马之后,也是十分感动,但由于病重,他已经不能跪谢李世民的恩赐了,第二天魏征去世。
  看到这里不要以为李世民最后真把小女儿嫁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因为在魏征去世三个多月之后,唐初的开国功臣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之中,侯君集与李承乾密谋废除李世民的帝位,由李承乾提前继位,但是最终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侯君集被以某犯罪处死,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被流放。
  先前魏征在世时曾经在李世民面前大力夸奖侯君集和杜正伦,他认为二人有宰相之才能应该大力提拔重用,因此李世民怀疑魏征与侯君集结党营私,再加上魏征在世时为了邀取史书清名,他故意把自己劝谏李世民的谏书拿给史官褚遂良看,这件事也被李世民所知道。
  因此在魏征去世三个月之后,李世民对魏征态度大为反转,他开始厌恶和猜忌魏征,也因此命人推倒了魏征墓碑,于是李世民自然不会再想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于是李世民亲笔写下诏书取消了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新城公主深得父兄宠爱,但婚姻却非常不顺
  李世民把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取消之后,随着新城公主年纪长大,又得开始为她寻找新的婆家,于是经过李世民的精心挑选,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他选到了长孙皇后的娘家堂弟长孙诠做新城公主的夫婿。
  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堂叔,以辈分而论长孙诠算是长孙皇后的堂弟,不过唐朝时期的人并不在意辈分问题,而且长孙诠虽然是长孙皇后堂弟,但论年纪还比新城公主小了两岁,因此李世民还是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长孙诠。
  李世民十分喜爱长孙皇后,在登基之后,更是大力扶持长孙家族,算上长孙诠,长孙家族已经有四人娶了公主当驸马了,一时之间长孙家族荣宠备至。
  李世民为爱女新城公主确定驸马人选之后,他就开始预感自己身体日益衰退,他恐怕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又赶紧命人筹备新城公主婚礼。由于李世民想以最高规格风光的将小女儿嫁出去,所以婚礼十分繁琐复杂,因此李世民并没能活到亲眼看着女儿结婚就去世了,这也可以说是李世民此生一大遗憾。
  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位,李治与新城公主是一母同胞,新城公主也是李治最幼小的妹妹,因此李治也对小妹十分宠爱,他希望小妹尽快成婚,因此李世民去世百天子女除丧服之后,李治就希望新城公主服丧一年后就尽快完成婚礼。
  但李治这一想法遭到了老师于志宁的反对,于志宁坚持认为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为父守丧满三年方可婚配。李治只得遵从老师的建议,不过李治始终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到了永徽三年(652年),为李世民的守孝期即将年满三年,在前三天李治下诏将妹妹原来的衡山郡公主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增加食邑五千户庆贺妹妹即将出嫁。至此可以说新城公主成为在那个时代食邑最高的公主,同时期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的女儿都没有新城公主的封邑多,这也说明了新城公主不仅深得父亲李世民喜爱,哥哥李治对她也是十分喜爱。
  虽然新城公主的婚礼有点波折,不过俗语讲好饭不怕晚,她和长孙诠的这段婚姻却是非常幸福美满。根据已经出土的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婚后是"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从这些可以看出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这段婚姻是非常幸福美满,她与长孙诠的这段时光也是她这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但可惜好景不长,七年之后,也就是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长孙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的发小兼心腹重臣,还是李治和新城公主的亲舅舅,李世民临终前将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因此长孙无忌也是李治的辅政大臣。
  李治继位后宠爱武则天,他想废除原配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此举遭到了舅舅长孙无忌和宰相韩瑗等重臣反对,宰相韩瑗是长孙家族的女婿,他也正是长孙诠的亲姐夫,因此武则天十分仇视长孙家族。
  后来武则天得势,长孙家族全部都遭到了政治清算,长孙无忌以谋反罪被流放赐死,韩瑗被贬官外地,长孙诠由于是驸马都尉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因此也受到长孙无忌和韩瑗的牵连也被流放,后来武则天依旧不肯放过他,最终长孙诠被流放后赐死。
  长孙诠死了,李治却不知道这意味着他夺走了妹妹一生的幸福,根据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在长孙诠去世后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哥哥李治和嫂子武则天的不满,但她内心却是十分的愤怒,她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表达对哥哥李治的愤懑。
  李治后来也明白了他对妹妹伤害太深,于是他越发疼爱妹妹,他也不忍心妹妹就此消沉下去,于是李治决定再给妹妹说一门亲事,这样妹妹有了新丈夫也许就能缓解她的愤懑之情。
  于是李治给新城公主指婚出身名门的京兆韦氏韦正矩,为了显示自己对妹妹的喜爱,李治在韦正矩与妹妹结婚后,短时间内连续给韦正矩升官,韦正矩一时之间平步青云从低级文官一跃成为中央高级官员。
  不过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婚姻并不幸福,主要在于新城公主始终无法忘怀第一任丈夫长孙诠,所以她对新丈夫韦正矩并没有感觉,因此她始终没有走出长孙诠被赐死的阴影,整日里还是郁郁寡欢。
  久而久之新城公主积郁成疾,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病重,李治听闻之后十分难过,他下旨为妹妹修建了建福寺用以祈福,但寺庙还没建成,新城公主就去世了,年仅30岁。
  在《新唐书》中还有记载韦正矩对新城公主无礼,因此在妹妹去世后,李治悲痛不已,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于是质疑韦正矩虐待家暴妹妹而导致其英年早逝,因此李治下旨命人审讯韦正矩。
  韦正矩也是个怂包,在审讯之下不能自辩,因此李治震怒,于是李治认为妹妹之死韦正矩难逃其咎,下旨将韦正矩处决,其家人全部流放。
  其实韦正矩被杀纯粹是一桩冤案,韦正矩凭借新城公主平步青云,他在事业上是需要依靠新城公主,他又怎么敢对她家暴。而且新城公主从小被宠爱娇惯长大,她岂是能随便被家暴的人,如果真有家暴,恐怕被家暴的人得是韦正矩吧。
  新城公主早逝很可能是因为思念前夫长孙诠积郁成疾而逝,她在与韦正矩婚后相处肯定不如与长孙诠那么琴瑟和谐,因此新城公主越发思念长孙诠,在这个过程中新城公主难免会和韦正矩发生一些摩擦争吵,也因此被传为韦正矩对公主无礼。
  在《新唐书》和《册府元龟》中都证实了李治处死妹夫韦正矩是一桩冤案,这就是因为李治后来又将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了,试想一下,如果韦正矩真的家暴虐待新城公主致死的话,那么李治怎么会把这种人在死后还和妹妹合葬在一起,所以韦正矩之死在当时就是冤案,也因此后来唐朝人都很忌讳娶公主为妻,所以当时民间俗语有云"娶得公主妻,新房变坟地"。
  再接着说新城公主的身后事,李治突然失去最喜爱的妹妹这让他极度悲痛,李治当时是既悲痛又觉得愧对妹妹,毕竟是他当初赐死了长孙诠,于是李治下旨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安葬。
  其实这是一种破格的礼仪,皇后葬礼是仅次于皇帝的葬礼,要比其他王公贵族和公主的葬礼高得多,而整个唐朝仅有新城公主一人享受到了皇后级别的葬礼。如此破格的礼遇行为,也是李治对妹妹最后的一番心意。
  但是要注意,新城公主只是葬礼依照皇后规格举行,并不是她的陵寝规格也依照皇后规格,《新唐书》中记载"以皇后礼葬昭陵旁",这都说明了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之礼陪葬在了父亲李世民的昭陵旁边。
  所以新城公主的皇后之礼仅指的是葬礼,并不是陵寝规格,新城公主并没有享受到后来唐朝所谓"号墓为陵"的待遇,唐朝号墓为陵的待遇其实是李唐皇室与武周之间的政治冲突所产生的政治需要,这是在新城公主去世之后的才有的事了,因此她并非是在死后享受到了唐朝号墓为陵的待遇。
  新城公主墓中壁画有何蹊跷?
  大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期,国家准备对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的昭陵进行翻修。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寝,昭陵附近大约有180多座陪葬墓,这些人里有当年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有李世民喜爱的子女。
  国家就是在翻修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新成公主墓,在新城公主墓中考古专家发现墓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物,但最让专家疑惑地还是新成公主墓中的壁画。
  新成公主墓中壁画非常精美,但让人疑惑的是壁画中的侍女们大多面目全非没有脑袋,很明显这是人为的事情,所以关于新城公主墓中壁画残缺脑袋事情众说纷纭。
  有传言认为李治当时迁怒于侍女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以至于她英年早逝,所以将她们的脑袋全部抹去。这个说法很明显不靠谱,李治其实早就迁怒于侍女,新城公主去世后,她的侍女基本都被诛杀,李治也不至于再从墓中壁画玩这一手。
  其实新成公主墓在很早之前就被盗过,而这些壁画中侍女脑袋很有可能是盗墓者故意毁坏,毕竟干盗墓属于偷盗行为,这些栩栩如生的侍女们就好像每一双眼睛都在盯着盗墓贼一样,因此盗墓贼很有可能忌讳这些,在盗墓时将壁画中的侍女人物脑袋全都毁掉,这样就没人盯着他盗墓了。
  写在最后
  因此新城公主死后之所以被哥哥唐高宗李治以皇后之礼安葬,其实是因为李治对妹妹骤然失去妹妹的悲痛和之前让妹妹失去心爱的男人长孙诠的愧疚,所以李治才会在妹妹去世后以皇后之礼下葬。而新成公主墓中暴露出的不光彩一幕就是盗墓贼破坏了墓中的壁画文物,这也是最为可惜的地方。
  总得来说新城公主一生被皇帝父兄爱护如珍宝,在第一段婚姻中也曾觅得真爱,在活着时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与宠爱,还能得到夫妻真爱,死后更是得到皇后规格的葬礼,虽然有着早逝的遗憾,但也算是人生美满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新成公主墓志》、《唐会要》、《资治通鉴》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唐朝很乱!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强占嫂子郑观音和弟媳杨氏,儿子李治有样学样,登基后先娶了后妈武则天,而长孙皇后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起来相当大度(不大度也没有办法)。
  可李世民和李治对一个女人关爱有加,她就是李世民的小女儿、李治的妹妹衡山郡公主(后封为新城公主)。衡山郡公主得宠源于爱屋及乌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独宠衡山郡公主,因为李世民特别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的最大功臣,长孙皇后童年比较坎坷,长孙晟去世后,他和哥哥长孙无忌、母亲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
  好在长孙晟很有远见,在长孙皇后8岁的时候为她订了一门婚事,对象正是李世民。
  公元614年,年仅十三岁的长孙皇后在舅舅的主持下嫁给了李世民,不久之后李世民他爹李渊就在长安称帝,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长孙皇后顺利晋升为秦王妃。
  虽然李世民妃子很多,比如前朝公主杨妃,二婚再嫁的韦贵妃,以及后来君临天下的武媚娘,但李世民真正爱的女人却只有长孙皇后。
  从13岁嫁给李世民到36岁驾鹤西去,长孙皇后18年间生了7个孩子(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谋反在影州被杀,李世民竟然以国公之礼厚葬了这个曾经最爱的大儿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次子李泰同样想要夺嫡,可惜却遭到处罚,起起落落相当刺激。最终三子成功上位,还娶了武则天,当然这都是后话。
  值得说明的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孩子还是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当长孙皇后去世后,这个女儿才刚刚2岁,需要一个乳母照顾,因此唐太宗并没有把她带在身边,而是交给乳母亲自照顾。
  等女儿8岁的时候,唐太宗亲自为她册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具有独特的意义,一般山川大河并不会作为封号,但唐太宗却把宗教圣地衡山郡封给了小女儿,对衡山郡公主的宠爱可见一斑。
  此后不久,李世民又给了她实封汤沐邑和増赋,一般来说,只有公主出嫁时才能够拿到实封,李世民此举证明衡山郡公主超越了所有公主在他心中的位置,这种宠爱非其他女儿所能相比。衡山郡公主的初次婚姻
  衡山郡公主获得实封之后不久,唐太宗就将衡山郡公主许配给了郑国公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贞观时地位很高,身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在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地位仅次于杜如晦,比房玄龄还要高一筹,而他的儿子未来必定会继承父业,升为郑国公。
  唐太宗将女儿许配给他,也是对他的提携和肯定,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同样离不开魏征的直言进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十分伤心,5天不上朝,可奇怪的是,不久唐太宗就因为两件事情将魏征的墓碑给推倒了。
  第一件事就是魏征推荐的两个重臣侯君集和杜正伦牵连两太子谋反,侯君集被杀,杜正伦被罢免。不过这事影响并不算恶劣,当时魏征只是从才学上考量二人,纵使有不查之罪也不至于让李世民如此气愤。
  关键是第二件事,李世民遇到了史官褚遂良,听到了魏征给他看谏辞的事情。
  谏辞是臣子劝皇上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僭越。皇帝作为天子,哪能有错,但魏征却偏偏不信,比如他曾直接表达唐太宗玩物丧志,对自己的老婆长孙皇后思念过多,还嫌弃皇帝嫁长乐公主僭越了礼制等等。
  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征呈给皇上的谏辞有50次,奏疏11件,而这还不包括魏征和李世民的日常聊天儿。有史料称,魏征对李世民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将这样的谏辞给史官看,显然是把"家丑外扬"了,所以当李世民得知后,他说"你(魏征)活着恶心我,我都忍了,你还要把这些事给史官看,生怕世人不知道你比皇上厉害吗?"他对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做法深恶痛绝,令人将魏征的墓碑直接推倒。
  同时,唐太宗又下手诏解除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郡公主的婚约。下手诏就是白纸黑字载入史册,永不反悔。也就是说李世民这辈子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誓言,不会让魏家人再和皇家联姻,这等于断送了魏家的前程,李世民的气愤程度可想而知。李世民去世后,李治为其安排封赏及再婚
  既然衡山郡公主不能嫁给魏叔玉了,唐太宗还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选门婚事。
  贞观二十三年2月6日,这一天正是长孙皇后的生日,李世民挑来选去,最终将她许配给了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之所以将衡山郡公主嫁给长孙诠,因为在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无忌身为宰相且才华横溢,又是长孙公主的哥哥,自然是唐太宗极力拉拢的对象。
  在衡山郡公主之前,他已经将自己的爱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孩子长孙冲,此次他又将衡山郡公主嫁给了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属于亲上加亲。
  长孙操本人颇有才干,出任陕州刺史时,将东水引入城内,为民所称道,此后又历任洺州刺史、益州刺史,皆有善政。长孙诠娶了衡山公主后,长孙操被提拔为重要岗位:岐州刺史,官位升了四级,真的是升官发财娶老婆啊,由此看来唐太宗对长孙一族的重视程度。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唐太宗在筹备女儿婚礼的时候,身体越来越差,所以贞观二十三年5月26日,唐太宗不幸逝世于九成宫含风殿内,衡山郡公主的婚礼不得不因父亲的去世被迫中断。
  李治
  不久后,衡山郡公主哥哥李治继位,年号唐高宗,李治并不想耽误妹妹的结婚大事,所以他打算在这年秋天将妹妹风光出嫁,于是便命人着手准备婚礼,可是此举却遭到大臣宁于志宁的强烈反对,于志宁说"衡山郡公主父亲刚刚去世,便如此大嫁,不合律法,必须守孝满三年后方可出嫁"。
  李治虽然不情愿,但面对大臣的劝阻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于志宁的建议,眼睁睁看着妹妹虚度大好年华。
  守孝三年期满前的三天,李治将衡山郡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作为妹妹的新婚贺礼。自此,新城公主终于和长孙诠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两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年,便又生出幺蛾子。
  公元659年,唐高宗想要废后,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作为权臣予以反对。没想到此举让长孙一家人遭受劫难,长孙无忌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了黔州,后又被赐自缢。而他的孙子长孙诠也受到了牵连,流放到了巂州不久后也被人杀死。
  面对丈夫的流放致死,新城公主痛恨哥哥,可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从前对自己关爱有加,现在她更是无法进行报复,因此新城公主内火攻心,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
  李治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但碍于颜面只能"秉公处理",可对于新城公主,他始终怀有愧疚之情,当长孙诠死后,李治看到茶饭不思的新城公主,内心更是心疼,于是他没有经过新城公主同意,又为她安排了一桩婚事,对象是彭城郡公韦庆嗣第八子韦正矩。
  但这桩强买强卖的婚姻并没有治愈新城公主的心病,她仍然思念去世的长孙诠,因为她与长孙诠感情太过深厚,嫁给韦正矩不仅没有缓解她的心情,反而让她更加伤心。坊间更有传闻,韦正矩对新城公主有过家暴行为。
  没过多久,新城公主就去世了,李治对妹妹的去世颇感意外,十分悲痛,他认为正是韦正矩的某些举动导致了新城公主死去,于是下令审问韦正矩,而韦正矩有口难辩,李治一怒之下将韦正矩斩首。
  事后,李治也想明白了,韦正矩并不敢对新城公主家暴,两人只是性格不合,那些传言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更何况韦正矩凭借驸马的身份从五品提为三品,他对新城公主感恩戴德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让她难堪呢。
  于是,李治命人将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在昭陵,同时对新城公主按照皇后之礼厚葬,放眼整个唐朝,公主按照皇后的待遇下葬仅此一例,由此也看出新城公主在李治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新城公主去世,壁画遭到刮脸,原因何在?
  其实,新城公主死前身体一直不好,李治还特意建了一座新城,用于给她祈福,所以新城公主之死其实是死于身体虚弱,年仅30岁。
  1994年10月下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平村东的新城公主墓进行了挖掘,发现墓中墙上有很多的侍女壁画,而画中的侍女面容全部被刮掉破坏。
  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唐太宗迁怒于这些宫女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于是将他们的头部毁坏以示惩戒。
  李治从小看着妹妹长大,自幼呵护备至,视她为掌上明珠,所以李治和父亲李世民一样十分宠爱新城公主,有人曾经怀疑李治对新城公主不满,所以故意破坏墓中壁画,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仅从李治将新城公主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便表明了他对新城公主的重视程度,如果不是对新城公主过分偏爱,他也不会将韦正矩直接处死,但要说他迁怒侍女更加不可能,如果迁怒,可能这些壁画都不会存在,甚至将侍女杀死进行陪葬更为痛快,何必多此一举呢。那么为何墓中会出现如此不光彩的一幕呢?
  其实,考古人员进入墓地时,发现墓内破坏严重,石棺床石块均被撬起翻乱,而陪葬品亦有缺损,由此可知新城公主墓曾经发生过盗墓,而侍女头像的毁损更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盗墓行业特别反感自己的行为被人窥见,当他们在昏暗之处盗墓时,偶然间发现了侍女们一双双明亮的双眼,显然内心是愤怒的,因此将其损毁便不难理解了。
  可惜的是新城公主一生被捧在手心,死后却凄惨冷清,还被盗墓,可能这就是皇室子孙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吧。
  结语:
  新城公主出嫁两次,而她最爱的人却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如浮萍一般任李治安排,自己的丈夫死去也无法报仇,最终含恨而死,她的一生是可悲的,尽管李世民和李治都很宠爱她,却没有得到真正幸福,想做她的丈夫也不容易,有很高的危险性,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若说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大多数也许会说是高阳公主。只因各类古装电视剧的横行,以及高阳的嚣张让大家都想当然了。但若是细看史料,就会发现李世民最宠爱的,和最重视的,就是与自己的发妻原配——长孙皇后生下的三子四女。
  先不说他以一万岁之身,亲自抚养长孙皇后孕育的晋阳公主李明达,以及晋王李治长大,就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幼女衡山公主之宠爱,也不是别的公主可以类比的。自其的名号便可以看出看来,贞观十六年(642)的时候他便将这个仅有八岁的小女儿册为衡山公主。
  衡山历来便是五岳之一,并同时还是道佛两教的圣地。而李唐皇室一项自诩是道教鼻祖老子的后人,衡山之特殊也不是其他几山可以睥睨的。并且在《唐六典》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凡为名山、大川及畿内县之,皆不得以封。"
  但唐太宗偏偏就封了,还是一个实封,将这李唐皇室的圣地衡山郡一同封给了这个小女儿。可见一片慈父之心,而父亲这么宠爱这个幼女。同母所出的哥哥李治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自然也对其十分的娇宠,可以说这衡山公主真是出生就掉进了福窝窝里。
  后贞观二十三年(649)的时候,李世民为宝贝女儿挑选了一个夫君,即长孙操之子长孙诠。长孙家一连出现了三位国父以及四位驸马,深受帝王恩宠。但不幸的是,就在婚事敲定的这一年唐太宗不幸去世,正在筹备出降事宜的衡山公主因守孝而中断了礼仪。
  但李治即位后并不想耽误了自己妹妹的大好年华,想要在国丧之后就让妹妹十里红妆,风光大嫁。但却被言官极力阻止了,大臣于志宁上谏说:
  "普通人尚且还要为父守孝三年,为何公主反倒急着成婚?"
  李治无奈只得答应,一直等到三年孝期过了。便将妹妹的封号又改为了新城公主,并加封五百户,十里红妆的将妹妹嫁了出去。公主出降之后,与驸马长孙诠也算是琴瑟和鸣,恩爱无比。全无唐朝其他公主与驸马各过各的这种放浪之事发生。
  但也正是因着恩爱,所以在显庆四年(659)长孙诠卷入长孙无忌某犯案被杀之后的新城公主反应十分激烈。自丈夫亡故后,他便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也不理哥哥李治。其倔强的也里面表露无疑。
  虽说这样的倔强准确来说是冒犯了君王,但李治心知是自己对不起妹妹。于是非但没有生气,还精心为其又挑选了一位驸马——韦正矩,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其官阶连升八级。就为了配得上自己的妹妹。可见其宠爱至深。
  可新城公主对长孙诠的感情是在是深刻,再婚之后也是一直都思念着前夫。没几年的时间,新城公主便因思念成疾抑郁而亡了。李治对于自己宠爱的妹妹去世而万分的悲痛,而与此同时,但京城却有留言传出,说新城公主是被驸马用枕头捂死的。
  李治闻言大怒,直接将驸马斩杀,抛尸荒野。直到后来查明真相,公主确实是自己病逝的才算作罢。将驸马的坟又给迁了回来,但公主确实是以皇后之礼入葬了皇家昭陵之中,并未葬在公主的夫家身边,因此驸马的陵墓也仅是昭陵外的小土包。
  而千年之后的考古专家们打开昭陵,却被陵墓中的壁画吸引了视线。这壁画上的侍女俱都被刮掉了头部,显示了当年的李治也将妹妹之死迁怒到了侍女的头上。准确的对应了史书中的记载,证实了李治当年的怒气,不过这处理手段,着实不光彩了一些。
  "脏唐乱宋"这是古代民间对于贵圈的一个总结,唐朝时期宫闱之事确实挺"精彩"的,其中公主的角色给大众提供了很多吃不完的瓜,
  可是这些瓜是民间杜撰还是真实事件,却真伪难辨,在一次的唐朝公主古墓的抢救性挖掘,里面离奇的壁画让考古专家众说纷纭,也让人再度对唐朝的宫闱之事有了新的猜测。
  在上世纪的90年代,考古专家在西安郊区转悠的时候,意外在民间传说中知道了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古墓,通过专家小组的勘探和抢救性挖掘,这种古墓保留算比较完整,并且没有被摸金校尉们光顾过,所以考古队在里面发掘出了,众多的唐朝时期的文物,如青釉瓷器、陶立俑、骑马俑、武士俑、镇墓兽、动物俑、陶靴、残木俑、琉璃珠、玉佩饰和墓志等等。而随着考古的挖掘深入,在墓志铭出现后,考古专家终于确认了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唐朝的一位公主,并且身份极为尊贵,按当时的记载既然是以皇后礼仪下葬。而其中的壁画让人琢磨不透,为何侍女们的面部都被破坏了呢,是见不得人还是有其他原因?
  翻阅唐朝的历史,能够有如此尊贵礼仪下葬的公主可不多,许多人一开始就会联想到著名的太平公主,因为唐朝公主能接近皇后地位,而且长差一点能母仪天下的,唯有美貌和能力并称的太平公主而已,可是大家想错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墓,不是唐朝太平公主的墓葬,因为太公公主虽然贵为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女儿,其最大功绩是参与了神龙之变,帮助了恢复了唐地位国号,并且后来还参与了唐隆之变,让唐玄宗登上了宝座,可是因为她有着想学无母后武则天的野心,在权倾朝野后不把唐玄宗放在眼里,被唐玄宗以谋反罪名发兵擒获,结果是被预赐三尺白绫,念其还有恩于社稷,陪葬于乾陵。
  所以排除了杰出成就的太平公主,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个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来自一名不算很出名公主,她就是新城公主了,她的古墓也叫新城公主墓。新城公主是谁?大家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打开头条百科去搜索,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最宠爱的女儿,当然熟知历史的读者,印象中应该是高阳公主才对啊,
  这高阳公主可是李世民爱女之一,特别是为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闹得满城风雨的一事,李世民连御弟哥哥面子也不给,直接将唐三藏的爱徒辩机和尚给咔嚓了,这辩机和尚可不简单啊,不但是长的帅气,年纪轻轻已经成为了当时译场的九位大德之一,而且精通大小的大小乘的佛理,其对中国的文学贡献很大,特别是给后世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典籍《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唐三藏讲述了自己去天竺取经的过程和经历,辩机和尚整理编撰出来的,所以辩机和尚对此书建树很大,同时此书也为明朝的《西游记》提供了许多的灵感,可以说西游记里面许多的桥段和故事,来源都和《大唐西域记》有关系。
  可是这样的一位佛门大德,却和已婚的高阳公主扯出了一件天大的事,而此事竟然和一个枕头有关系,这样是后来高阳公主怨恨父亲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新唐书》大概是说房玄龄的两个儿子有争执,把高阳公主牵扯进去了,让高阳公主失去了唐太宗的宠爱,后来一个御史抓了一个小偷,在小偷哪里找到了一个金枕头,这个枕头可是皇家里面的,再一查这小偷说是在辩机和尚哪里顺来的,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宫闱之事的风波,唐太宗很生气,一查之后发现事情好像是真的,就将辩机等十几人给拉去了午门,后来这高阳公主很生气,在唐太宗死后各种的作,还诬房遗直无礼,可是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被长孙无忌利用这是将她和房遗爱一起给结果了,公主的头衔也没有了,到了后来才被追封合浦公主。
  可见这墓的主人,也不是高阳公主。不过经过专家的研究结果,《新唐书》中高阳公主和辩机这事很有可能是宋朝时候文人杜撰的故事,也是就说宋朝人,创作了一个唐朝的公主故事,最后写进了历史书中,但是再对比唐朝许多文献,感觉这几百年后的历史,确实不大靠谱,大家当一个有趣的话题就可以了。
  墓葬如此宏大而又有如此多陪葬品的新城公主,是李世民的幼女,但是其母亲可不是高阳公主那种庶出的那种,其母亲就文德皇后长孙氏,也就是李世民正妻的女儿,所以其身份算是嫡出,和唐高宗李治是同父同母的兄妹,因为出生后不久,长孙皇后就与世长辞了,导致李世民非常宠爱这个女儿,简直当了掌上明珠,并且她和唐高宗李治的感情也很好,由于一起在宫中长大,李治对这个妹妹可是宠爱比父亲更甚,
  可是这新城公主可是桃花运不佳,因为他嫁了两次出去,一次没嫁成,一次是因为丈夫的缘故,被迫再改嫁,最后嫁给了韦正矩,也就是说身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她虽然受到了万千的宠爱,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可是在感情生活上却非常的不如意,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人算不如天算。她的在贞观八年出生,此时唐太宗刚刚在几年前消灭了突厥,并且迎回了六十岁的萧皇后,而李渊还在唐朝的后宫中努力的帮李世民生下一些可爱的弟弟,三年后武则天准备入唐朝的后宫,李治迎来了妹妹的出生后,大家都没想到,不久长孙皇后就会先走一步。
  到了她长大后,在贞观十六年时,唐太宗封了她衡山郡公主,注意了在唐朝的时候,规定是名山大川是不能封给任何人的,特别是作为五岳之一的衡山,其地位更是重要,这里可想而知新城公主的地位有多高,一年后唐太宗在贞观,将他嫁给了魏征的儿子,可以说这位公主成为了魏家和李家联姻,如果历史不改变,那么魏家将会享受荣华富贵,可是这时候却发生了太子的谋反,导致了结果是魏征牵连了进去,新城公主的出嫁只好取消。
  到了几年后,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好像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将女儿嫁给了长水无忌的儿子,袋酸来个亲上加亲,这样长孙家和李家,将来是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问题是婚礼还没开始,李世民就驾崩了,导致了她要受孝三年,可是这样一算下来,她就变成了一个大龄剩女了,想想高阳公主起码有房家和辩机,她虽然有丈夫名义,可是没有丈夫之实,看着妹妹如此囧况,登记后的唐高宗李治不干了,就想将妹妹早点嫁给了长孙家,可是大臣都来劝谏,这事不合规矩,祖宗之法不能乱来,唐高宗刚登基,而已没办法只好就等落。
  这样一等就是几年,等三年满了,新城公主才算完婚嫁给了长孙家,可是好日子才过了七年时间,就应了李淳风的那句话,长孙无忌和武则天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最后全家被流放,新城公主也被迫改嫁给了韦正矩,这韦正矩忽然变成了驸马爷,自己可是高兴不来,因为他的家底和无法和长孙诠比,
  家里很不情愿的请来了一尊大神供着,并且把还是唐高宗亲自赐婚,想拒绝也拒绝不来,当然他也是唐朝毕竟悲剧的驸马爷之一,跟后来可以醉打金枝的郭子仪儿子郭暧无法比,他对公主可是毕恭毕敬的,因为唐高宗为了让他娶公主,可是让他做直升机一样,短短的时间连升了八级,但是即便如此,他和公主的距离都是非常的远,这就是门当户对的一个鸿沟。
  而新城公主对于长孙诠两人感情很深,毕竟是老大不容易嫁给了亲上加亲的长孙家,长孙诠还是自己父亲千挑万选的一个人才,夫妻两人几年的感情生活也很美满,忽然被武则天和李治给搅和了,任谁都不愿意,当然是心理非常抗拒,并且是消极的对待李治的好意,这样一来李治可是更是心虚了,
  本来就非常爱自己的妹妹,因为自己的老婆把妹妹的老公给咔嚓了,最后妹妹怨自己,两头难做人同时,更是打心里愧疚,怎么办就补偿啊,所以挑了一个老公给新城公主,可是新城公主也不是吃素的,用非常独特的手段面对李治,反正就是消极对待这场婚姻,当然肯定会出现各种对韦正矩的挑刺,而女人要是刻薄起来,可是没男人什么事,后来新城公主不久就病倒了,而且一直卧床不起,即便是唐高宗希望建设庙宇,或者是大量的布施都无法让其康复,最后新城公主病逝,
  这样一来,导致许多民间的风言风语,说这韦正矩对公主各种的不好,或者还出现过打骂,甚至在病中不管不问,没有照顾好等等,反正最后唐高宗将新城公主的病逝,不是归咎于自己而是规矩与韦正矩,他就算什么也没做错,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结果可想而知,他被以"遇主不以礼"名义给咔嚓了,全家还的流放,导致了后来唐朝的公主成了烫手的山芋,大家都不敢接手,来源就是新城公主这里。
  不过大家看前文新城公主本来不应该叫衡山郡公主吗,其实再出嫁之前就被李治改了封号,后来李治因为内疚,用了皇后的礼仪下葬了自己的妹妹,这也是唐朝唯一一桩的事,后来的公主可都没这个待遇了,但是李治还不解气,本来古代是人逝去后待遇要和生前一样的,所以当时会有许多壁画,壁画的作用就是记载主人生前的经历,和画中人继续陪伴服侍公主,可是这些壁画的头像和面部都受到了各种破坏,当然也有人说是画璧的脱落,但是恰巧去都是脱落面部说不过去,很有可能是唐高宗李治,还是感觉不解气,但是气又没地方发,毕竟走了自己最爱的妹妹,等于自己的亲人又少了一个,世界上虽然贵为皇帝,但是亲情这东西是超越了富贵荣华,没有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将新城公主病逝归咎于侍女,当然他也真的怎么想,韦正矩家中负责服侍新城公主的侍女,都是随着新城公主脚步,被愤怒的唐高宗一起让她们上路了。
  而新城公主的运气到此就开始好起来,比起唐朝的其他家族和皇帝的命运,特别是他的父亲李世民来说,都要好的多,起码千年过去后,她的墓葬还是比较完整的,没有想乾陵一样被翻了个底朝天,安安乐乐的睡了千年时光,最后才被考古专家发现,而她的墓志铭的出土,也重说了一遍唐朝第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所牵涉到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韦正矩,而这段历史,也再现了唐朝贞观之治的一场宫闱之事,在世人看来新城公主虽然一生荣华富贵,可是情路坎坷,成了皇家的是牺牲品,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或者她如果轮回到现在,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和大家一起奋斗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迎来一根新的盛世奋斗,或者比做一位唐朝的公主更加快乐。
  新城公主30岁突然暴亡,令李唐皇室觉得蒙羞,关于她的死因,甚至有点让人难以启齿。
  据说唐高宗李治怀疑,新城公主是被驸马家暴而亡的,不久唐高宗就处死了驸马韦正矩。
  新城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因此,她得到李世民和李治两代帝王的独宠。
  新城公主虽然得到两代帝王宠爱,婚姻之路却极为坎坷,一生换了三个驸马,30岁又突然不明不白死了。
  悲痛欲绝的唐高宗,逾越皇家礼制,以皇后之礼为妹妹下葬,还把新城公主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让父母陪在妹妹身边,继续呵护疼爱妹妹。
  由于妹妹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唐高宗后来越想越生气,令人毁掉了新城公主陵墓壁画中宫女的脸庞。
  或许是李治认为,这些宫女没有尽职责保护好公主,没有脸陪在公主身边。
  然而,归根结底,新城公主的婚姻,一直是权力斗争的附属品,甚至于牺牲品,结合当时的朝局,她的早亡,不意外。
  以皇后的规格下葬,新城公主一生都是这么受宠过来的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共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唐太宗是千古明君,长孙皇后是千古贤后,他们还是一对特别好的父母,宠儿女宠得无法无天。
  新城公主是七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所以最得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宠爱。
  由于新城公主刚出生没多久,长孙皇后就驾崩了,所以唐太宗对自己这个幼女特别的疼爱。
  又由于唐太宗其他的嫡女去世得较早,只有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活了下来,所以李世民疼爱新城公主,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公主。
  关于新城公主有多受唐太宗宠爱,举两个例子就够了。
  一,新城公主八岁那年,得到自己第一个封号衡山公主。
  为什么这个事儿能反映出她特别得宠呢?
  《唐六典》:"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意思是,唐朝规定,一般封公主,不能用名山大川来做封号。
  可是唐太宗太宠爱自己这个小女儿了,宁肯逾越规定,也要用南岳衡山,作为新城公主的第一个封号。
  二是,新城公主八岁第一次获得封号,就一并获封了"汤沐邑"。
  所谓汤沐邑,是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对于公主来说,只有及笄出嫁时,才能获封汤沐邑。
  而新城公主只有八岁,第一次获得衡山公主的封号,唐太宗就赐给她汤沐邑,已经超越了一般公主。
  可见唐太宗对她的宠爱,非常的特殊,远远超过其他女儿。
  不但如此,唐太宗为新城公主选择的驸马,也都是朝廷里的大家族。
  第一个是魏征的儿子,第二个是长孙皇后娘家,长孙家族的子弟,无论哪个家族,都在朝廷里举足轻重。
  新城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的嫡亲妹妹,也同样受到唐高宗的特殊疼爱。
  新城公主第二段婚姻失败以后,意志消沉,心情低落,身染沉疴。
  作为哥哥的唐高宗,心疼得不行,立刻又给她寻觅新的驸马爷,以使她振作起来。
  同时,唐高宗专门为新城公主建造一座祈福的寺庙,为新城公主祈祷,让她快些痊愈。
  新城公主死后,唐高宗更是悲痛欲绝,以至于他迁怒驸马,不久就将驸马爷弄死。
  李治还下旨,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让父亲母亲,去抚慰她受伤的心灵。
  唐高宗之所以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是兄妹情深,是唐高宗希望突然暴亡的妹妹,能在死后哀荣备至。
  新城公主婚姻之路坎坷,暴亡原因隐藏其中
  新城公主八岁时获封衡山公主,新城公主这个封号,是唐高宗李治后来给她改封的。
  唐高宗李治之所以给她改封号,是因新城公主第一次成婚,唐高宗特别地改封的。
  第一个驸马,未成婚就夭折了。
  既然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不用说,他一定会在最亲信的臣子的家族中,为新城公主选择驸马。
  唐太宗当时最宠爱的臣子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被称为大唐第一诤臣的魏征。
  可是,此时的魏征,已经病入膏肓了。
  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新城公主,亲自到魏征的府邸,看望重病的魏征。
  李世民问魏征还有没有什么遗言,魏征说,他只担心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世民看魏征临死之际,还在为老李家尽忠操心,一时间非常感动。
  李世民把身边的新城公主,拉到病榻上的魏征面前说,老魏,睁开眼看看你的儿媳妇吧。
  就这样,李世民把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这一年新城公主只有九岁。
  可是,魏征死后,关于他的谣言,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人说魏征死前跟谋反的侯君集和杜正伦仍有牵连,这两个人都是魏征举荐的。
  有人说魏征把他进谏的言论,全都抄在了小本本上,反复观看抄写,表彰自己的功绩。
  李世民听到这些谣言后非常气愤,他觉得魏征也不是那么忠心的忠臣。
  最后气得这个一代明君唐太宗,竟然取消了女儿跟魏家长子的婚约。
  就这样,新城公主的第一次婚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第二个驸马,新城公主的爱情,被政治斗争拆散。
  又过了几年,新城公主已经十五岁,到了及笄的年龄,也就是出嫁的年龄。
  经过这几年的精挑细选,唐太宗为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又选了一个新的驸马。
  新驸马叫长孙铨,是长孙家族的子弟,跟新城公主还有很深的亲戚关系。
  他是长孙皇后的堂弟,也就是新城公主的堂舅。
  长孙家族是个大家族,出了不少人才,前面已经娶了三个公主了,在朝廷里有很大的影响力,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关陇集团,长孙家族也算其一。
  长孙皇后有个亲哥哥,叫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一。
  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唐太宗已经病得很重,长孙无忌是他的托孤大臣之一。
  所以,唐太宗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长孙诠,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政治考量。
  唐太宗为了在死前见证女儿第一次嫁人,抓紧时间准备婚礼,可是,唐太宗还是没碰过老天爷,婚礼只准备了一半,他就驾崩了。
  新城公主的婚礼不得不中断,也可见新城公主的婚姻之路,预伏着不少的坎坷。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唐高宗李治继位,他也很疼爱自己的妹妹,为了让妹妹尽早完婚,李治派人继续准备婚礼,打算一年服满之后,就让妹妹成婚。
  结果,李治的爱妹之举,遭到臣子的反对,因为,按照古代的规定,父母去世,子孙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内,子孙不能嫁娶。
  这是最大的礼法,李治虽然贵为皇帝,也不敢逾越,只好等到三年服满之后,才让妹妹嫁给了驸马长孙诠。
  当然,李治既然疼爱妹妹,就特意给了妹妹新的封号,将衡山公主改成了新城公主,并在物质上大大地满足了妹妹,为她的汤沐邑增邑五千户。
  别看驸马爷长孙诠是新城公主的舅舅,实际上他比新城公主还小了两岁。
  所以新城公主这段婚姻,既是甥舅恋,又是姐弟恋。
  难得的是,这虽然看起来是一桩政治婚姻,可公主和驸马小两口却夫妻恩爱,琴瑟和谐。
  新城公主墓志上记载他们的夫妻生活说:"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现代社会,关于男女的爱情,有七年之痒的说法,是说男女的爱情,到了第七个年份,会遇到破裂的危险。
  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爱情,也没撑过七年,只不过,他们的婚姻,不是从内部破裂的,而是被外部的政治斗争拆散的。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以后,面对着关陇集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两个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左右着朝政。
  于是唐高宗李治联合皇后武则天,对关陇集团和这两个大臣进行了一番反击和打压。
  长孙无忌遭到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的诬陷,被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倒台,长孙家族自然受到牵连,长孙诠也同样被流放巂州,后来被当地的官员杀害。
  长孙家族被目为叛党,新城公主作为长孙诠的妻子,虽然没跟着一起流放,按照她的墓志铭所说,也暂时跟长孙家族划清了界限,没有明目张胆地反对自己的哥哥和皇权。
  然而,新城公主此...

古人喝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时喝好几坛都不醉的人层出不穷呢?导语古人喝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时喝好几坛都不醉的人层出不穷呢?平时刷手机,总能见到古人喝酒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喝酒十分的粗犷,特别是一些英雄豪杰,动不动就残忍帝王之朱棣永乐大帝朱棣,即明成祖,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号称永乐大帝。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不多,可见朱棣文治武功非同寻常。他的主要功绩可简单列举如下1设立内阁制2派遣毛泽东与溥仪ampamplt一ampampgt毛泽东亲自作出首批特赦溥仪的决定1959年上半年,在即将迎来新中国十周年诞辰之际,毛泽东提出了要特赦一些要犯的想法,他说如今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幸福,监狱中的那些犯人,我们也关了十几年了,很多人都已经接受了改造。对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1994年首回大陆祭祖,64岁不会说汉语1994年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不远万里来到了辽宁省凌海市马坊村。他认真的看着面前宏伟又略显寂寥的张作霖墓碑,然而磕磕绊绊地说出那句刚刚学会的汉语我替您的儿子来看您。这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罪恶一生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76周年,对于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们已经灰飞烟灭,但是在人们心中,尤其是中国人民心中是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是怎么屠杀我们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就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总刽统一后的腥风血雨,前期高丽王朝的动荡风云朝鲜简史自新罗之后,朝鲜半岛才勉强算是真正进入朝鲜韩国的历史了。而新罗末期的分裂和割据又让尚未成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遭遇挫折和打击,朝鲜半岛历史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重任就落到了高丽王朝的身崇祯用17年才明白,最大的错误是启用东林党,却错杀了魏忠贤明朝时期,有很多皇帝安于享乐怠慢朝政,甚至有些皇帝几十年都不上一次朝。对此,有人说武宗朱厚照贪玩,有人说明世宗朱厚熜迷信。可是,换一个勤于朝政的人就好了吗?答案显然并不是如此。明朝她是革命女杰,丈夫是开国上将,官至副国级,儿子也被授中将军衔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挫折和磨难。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伟人的成长经历无不坎坷,也正是这份坎坷成就了他们。在战争年代,三皇与十大名医黄帝历史传说中皇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以土为崇拜对象,土色黄称黄帝。他是黄河流域的首领,黄帝是华夏文明的开创者,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缝制衣裳,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后来黄帝朱德的一张借据,揭开了20多年前的往事,他下令不要为难人家1950年冬季,四川省长寿县的一户地主家,迎来了推行减租退押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这户人家搜到一叠厚厚的借条,正当他们细细地翻看这些借条时,却被其中一张借条的落款吓坏了。这张泛黄的蒋介石为何对韩复渠恨之入骨,非要杀他不可?提起民国军阀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人们往往就会想到那些流传已久的关于他的一些笑话。比如,韩复榘当众演讲的笑话,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
南通州江海儿女名人传(6)公私合营的推动者张敬礼张敬礼(19111995),江苏通州人。原名张立祖,清末状元张謇之侄,张詧之子。193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民建成员。著名爱国民族实业家。1926年,73岁的张謇因病去世。世界第一口页岩气井尽管页岩气被大众熟知是近一二十年的事,但是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的1821年,这年在纽约州西部弗雷多尼亚(Fredonia)的一个小河边泥盆系页岩中成功地挖掘了一党史学习应知应会知识问答(149)1hr国有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政治核心2hr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阿劳西奥溃败罗马数十年积弊的爆发共和后期的罗马尝为当时东方各国如此形容此国灭了远近各地的许多国家,以致人一听得它的名字无不战栗可是它对于友邦和属国,却维持善意的和平。罗马人既有这样的光荣,却无一人自戴王冠,无一人令世人感动不已的斯大林遗产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府快速成立了一个以涅洛夫为组长的莫斯科特别清算小组,专门清算斯大林的遗产。作为整个苏联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世人对这个问题当然也是超级关注,因此,故事爷爷的故事孙敬修居然是这样出道的孙敬修正在播音中。他从1932年开始在北平广播电台讲故事。哒嘀哒,哒嘀哒,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听过广播节目小喇叭的这句开场白。节目中这一年,决定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世界194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完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资本积累,走上了超级大国之路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欧洲大陆在意识形态上一分为二,美苏冷战开启国民苏联2暴躁列宁绝杀克伦斯基,十月革命到底革的谁的命?1917年,末路的罗曼诺夫王朝在大雪中落幕。罗曼诺夫王朝曾出过两位大帝从逼仄的东欧小国发展为疆域广大的伟大帝国,但是在二十世纪革命运动的暴风中,腐朽的封建王朝必然被扫进历史的尘埃。法正和诸葛亮谁对刘备集团重要三国志中,陈寿把庞统与法正两人合传,且传中仅有此两人,可谓是开了雅间,同时也说明了两点其一,两人是一个档次的其二,两人是一个类型的。陈寿还把他们与曹魏的谋臣做了对比庞统雅好人流,经湖南一老农拿出70年前借条,贺龙元帅欠他420块银元,如今还多少2005年,一位名叫周炎光的老人找到当地政府,将一张泛黄破旧的纸条交给了政府工作人员。纸条看起来非常具有年代感,但上面的内容着实让工作人员吓了一跳。只见上面写着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聚焦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丨目光锁定!这里是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吉林坐标吉林省四平市。馆舍几迁的四平战役纪念馆,2006年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四平市英雄广场内,现在的广场已经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广场一侧的纪念馆外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