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德国统一后为什么首都在东德?

  如果想要统一后长治久安,且有更长远的发展,德国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将首都从西德的波恩迁往东德的柏林。
  自二战之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5月,美、英、法三国的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此后,德国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国家。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之后,德国终于看到了统一的希望。
  当时,由于长期的军备竞赛,再加上美国的围追堵截,苏联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因此,其对东德的控制力也不复当年。另外,当时东德的经济发展也落后于西德,导致了大量东德民众走上街头抗议。
  此时,西德迅速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完成了和平统一。
  最终在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所有驻外使馆全部交付西德。第二天,两德正式宣布统一,并且在柏林举行了统一庆典,随后,德国开始谋划迁都到了柏林。到了1991年6月,德国议会通过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完成迁都。
  看到这儿,很多人纳闷,在两德统一的进程中,明明是西德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是西德"吞并"了东德。可为什么统一后的德国却要将首都迁往柏林?首先,为了长治久安
  当时,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东德和西德的经济相差较大,东德的人均收入仅有西德的一半左右。而等到两德合并时,由于西德"吞并"东德,因此,东德马克退出市场流通,而西德的马克则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
  这一次货币改革,直接导致了东德本就弱势的经济雪上加霜,无数的东德工厂倒闭,使得收入本就低于西德的东德民众纷纷破产,失业率一度达到20%以上。再加上政府部门的改革,东德的民众积攒了相当的不满情绪。
  此时,德国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说句实话,德国的统一,是很多大国不愿看到的,最明显的就是西德在冷战时期的小伙伴英国、法国。
  对于英国而言,欧洲的团结、发展是英国不愿意看到的。英国最乐于见到的局面就是大陆均势,所有势力保持平衡。如此,英国才能玩离岸平衡手,避免自己被边缘化的命运。
  为此,撒切尔夫人曾说;
  如果让德国人控制局势,那么,他们就将统治东欧,其他国家应该联合起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
  因此,对于德国走向统一,英国是持强烈反对意见的。
  另外,对于法国而言,分裂的德国已经在欧共体内拥有不小的话语权。而德国统一后,无论人口、经济,以及工业实力,都要强于法国,此后,德国的影响力势必会在欧共体内和法国形成竞争,甚至是威胁法国的领导地位。这也让法国对德国的统一持反对意见。
  再说美国。对于美国而言,德国当时的统一存在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苏联为何会同意东德是并入西德,这其中,西德和苏联达成了什么交易?这个交易是否会危机自己在欧洲的势力。
  另外,德国统一后,实力必然骤增,是否会脱离北约,和自己唱对台戏?
  国内的动荡,以及周边大国的反对,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德国统一后走向稳定的障碍。
  为此,德国和苏联达成协议,答应给予济援助和贷款,并承诺放弃加里宁格勒的领土要求,以此换来了苏联允许两德合并后继续留在北约。
  而美国看到德国实现统一后可以继续留在北约,便不再阻止。
  看到美苏不再阻止,英法能力有限,自然也不再强烈反对。但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英、法,或者其他国家会不会使坏,挑拨原东德民众的不满情绪。再说了,就算没有外部势力的挑拨,原本东德民众的不满情绪一定会影响德国统一后的稳定。因此,迁都成为了一个好办法,一来可以促进原东德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当地民众的不满情绪,二来还可以加强对原东德地区的控制力。其次,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冷战末期,苏联的加盟国、卫星国已经纷纷谋求脱离苏联而独立,比如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等。而这些刚刚脱离苏联掌控的国家大部分实力弱小,急需西方国家的支持。
  此时,德国的地缘优势再一次凸显出来。柏林几乎是欧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处在东、西欧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德国将首都迁回柏林,便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深入东欧国家。以此加深对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上的渗透、控制。为将来德国的商品寻找市场,助力本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柏林在历史上一直是德国的首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德国统一的象征,迁都柏林也是大部分德国人众望所归的事情。
  最后总结,德国统一后,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再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民众不满情绪,种种一切都成为了德国不安定的因素。迁都柏林可以促进原东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对该地的控制力,从而维持统一稳定。
  另外,东欧剧变,原本苏联控制下的众多卫星国纷纷独立,急需寻找新的靠山。此时德国迁都柏林,可以更快的将自己的影响力打入东欧,对德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这是德国一招妙棋!
  为啥?东德和西德毕竟分裂几十年。然后在全民思统一的情况下,在苏联无限虚弱的情况下,侥幸成功了!
  这个成功有多侥幸?法国是反对的。英国是中立的,美国开始支持,后来很不满的,俄罗斯是彻底不满意的。这种外人各怀心事的情况下。如果东德稍微不满意,就会留下二次分裂的种子。南斯拉夫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时的形式很明确,就是西德并吞了东德!这时候西德是强势的,如果东德感受到一丝不平等。就有可能迎来再次分裂!
  当德国首都定在柏林时有以下几个妙处:
  1.德国历史首都就是柏林。回归柏林,大家都从历史上感到认同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2.便于控制。柏林在东德,定为首都以后。不管西德怎么想,西德的官员也必须进入东德地盘。而不是在自己西德一亩三分地上活动。这样会加强控制东德。
  3.便于了解。西德官员如果一直在西德,对东德了解不够。制定出来的政策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极端的可能会造成分裂。现在西德官员进入东德地盘,可以随时了解东德情况,把分裂势头扼杀!
  4.便于资金进入东德。资金特点是嫌平爱富。资金喜欢在富裕区域流动,带来更大财富。西德经济一直比东德强。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但是首都在柏林以后,资金必须流入东德一部分。这样东德也会变得富裕。
  所以这步棋妙到了极点。
  我相信英国女皇看见了西德这步棋,一定后悔自己和自己的祖先,为啥不把首都设在华盛顿。否则今天还是大英帝国世界第一!
  表面上看,这属于政府行为,1991年6月21日,联邦德国众议院以338票对320票,达成了历史性的决定——将首都由波恩迁至柏林。
  虽然搬家费用初步就将超过200亿马克,而且这还不包括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务员家属相关的安置补贴费等等。然而,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和不少来自于民间的反对声音,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就这么决绝的把首都迁了。
  客观看,这很大程度上,跟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情结有关。
  因为,这次迁都,叫做"迁回"柏林。
  柏林可以算得上是德意志民族的起源地之一。从15世纪开始,柏林先后成为勃兰登堡邦国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中心。到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柏林成了"日耳曼帝国"的首都,见证了两代帝国的辉煌和覆灭。
  甚至出生于奥地利小城的希特勒,也对宏伟的柏林有着深深的情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没有选择撤退到位于大后方的南部慕尼黑"鹰巢",而是坚持留在柏林,在苏军的炮火中,走向了最终灭亡。
  因此,在德国政界眼中,只有让柏林作首都,才能算得上是"正统"。当年,掌控东柏林的民主德国,不就坚定的把首都放在了"东柏林"么,只是西柏林四面被东德团团围住,实在不方便也不安全,要不然,也得强行给定成西德首都。
  而且,两德统一之初,也需要政府以身作则,建成一个东西德国"融合"的典范。那么,把首都先"融合"一下,当成表率,也属于非常现实和有意义的做法,可以深入原东德境内,安定国家和民心。
  此外就是柏林本身的地理位置、工业和城市建设基础,还有历史传承,都属于最理想的首都城市。
  如果加上二战后德丧失的东普鲁士,上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和波,其实,咱们现在看起来位置有点偏的柏林,原本大概位于德国的中心位置。再加上源自15世纪的建都史,柏林的文化氛围,工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都是按照"德意志心脏"的标准建设的,早在十九世纪末,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的柏林,就跻身于几乎可与伦敦、巴黎、维也纳媲美的国际大都市的行列了。
  虽然当年的西德慕尼黑、波恩或者汉堡都比东德更"现代化",但跟柏林比,都显得不够大气。
  而且,现在说东德有多落后,那也是相对的,看跟谁比。别忘了,当年东德可算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里面,人均GDP最高的,排第二的为南斯拉夫。可惜这两国都早已及不复存在了。
  上世纪80年代,在克格勃工作的普京与前妻柳德米拉生活在驻东德克格勃及斯塔西(东德国家安全部)的家属院里。柳德米拉就曾经常流露出对东德邻居们生活水平的羡慕,认为对于苏联老百姓来说,民主德国人民简直活在了天堂。
  所以,东柏林就算落后,也就是几十年的事儿,还是"相对"的。基础和气派还在,加上有西柏林的中和,整个大柏林收拾收拾,没有多么不堪。
  (修复后的国会大厦,新老照片高度吻合)
  还有曾经毁于战火的柏林大教堂
  加之,对于柏林市民来讲,迁都意味着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甚至欧洲的中心,大量的政治、教育、医疗、经济资源,各种就业创业机会将随之而来,还有大量的政府采购活动,也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盘活经济和扩大内需的作用。
  1999年7月1日,联邦议院在波恩举行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自此,联邦德国用了9年的时间,花了达1000亿马克完成了"回迁"首都的工作。整个过程因为计划的好,平稳有序,还算是没出什么乱子。
  只不过,政治和政体上的统一,并没有带来德意志民族完全意义上的统一。虽然默克尔总理自己都是曾经的东德人,柏林墙已经倒了三十余年,但至今,东部在西部人的眼中还带有老土、落后、给点钱能随便打发的形象。
  最明显的就,当今的德国,收入差异仍然明显存在于广泛存在于东西部之间。
  近年来,移民政策和难民问题方面,反移民、崇尚白人至上的民粹主义政党在昔日的东德各州表现也非常抢眼,很是吸粉。
  正如德国作家彼得·施奈德写过的那样——"清除大脑中的柏林墙将花上比清除实体上的柏林墙长得多的时间。"
  两德是冷战的产物,希特勒是始作俑者。
  希特勒为了称霸欧洲发动了二战,不但没有让德意志再次伟大,反而把德国推到了深渊。
  战败后德国被一分为四,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最后德国被分裂成为东德、西德。
  由于西德的宣传,部分东德人开始逃往西德。
  从1949年到1961年先后有250万东德人,冒着生命危险逃到西德。为了阻止东德人叛逃,在1961年8月上旬,东德开始修建全长150多公里,高3米多的柏林墙;从此开始,东西德真正成为两个世界。
  1989年东欧剧变,东德各地相继爆发示威游行,游行群众提出放宽出国旅行限制等要求。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
  1989年11月9日,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被数以万计的东德市民推倒。1990年10月3日,两德宣布统一。
  统一的德国,领导人是选举产生的,可是事实上东德是被西德统一的,因为统一的前提是民主德国取消自己的宪法和人民议院,退出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统一后的德国可以继续留在北约。
  可是统一后的德国首都却定在了东德首都柏林,而不是西德的首都波恩,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明明是西德统一了东德,为什么没有把波恩定为德国首都?
  而且跟波恩相比,柏林的经济要落后许多,定都柏林后需要大兴土木,搬迁费用惊人。
  同时柏林曾经是第三帝国的首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希特勒的国会大厦当年就矗立在这里,不少德国人想起柏林就会想起纳粹。
  即使论历史悠久程度它也比不上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和斯图加特。那么,德国人为什么要大费周折还要迁都柏林呢?说白了还是民主程序决定的。
  柏林墙倒下之后,德国统一成为人民呼声,当时的东西两德政府把统一提到议事日程,开始就统一问题进行谈判。
  在谈判中,两德就定都地点争执不下,双方很多官员都希望把首都定在自己原来的国家,两国人民也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主张定都柏林的人振振有词:
  柏林的历史地位没有哪个城市与之相比,从18世纪初腓特烈一世从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的那天起,柏林就是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公元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推动德国实质性统一之后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都也是柏林。
  柏林原来就是德国首都,统一后理所当然应该恢复柏林的首都地位。
  而且东德经济落后,搬迁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定都柏林可以带动东德经济发展,让东德人民摆脱经济困境。
  再说,柏林面积883平方公里,地盘大;波恩面积只有490多万平方米,跟首都地位不相称。反对者的理由也冠冕堂皇:
  柏林是第三帝国的首都,是德国人心里永远的痛,它作为首都会引起德国人关于那场战争的痛苦回忆,也会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对德国产生误会,觉得德国没有告别过去。
  同时定都柏林会产生庞大的搬迁费用,浪费纳税人的钱,增加人民负担。
  支持和反对意见的人数不相上下、旗鼓相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议员们态度也大相径庭。
  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解决的办法就是民主,投票是万能钥匙,也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1991年6月21日,德国众议院决定就定都问题进行投票。
  议员们经过几个小时的辩论后开始投票,结果是:338 票支持, 320 票反对,主张迁都柏林的人胜利了,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无话可说。
  不过毕竟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少,为了尽可能照顾这些人的情绪,在投票之后,两德领导人签订《统一合约》里面写上了:"德意志兰首都为柏林。议院及政府所在地问题将在德意志兰统一确立之后决定。"
  条约虽然没有说清楚,但是柏林成为联邦德国首都之后,政府机构到1999年才搬走,波恩至今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包括德国国防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不可否认,柏林能成为首都,说一千道一万是民主程序决定的,定都哪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如果当时没有选择柏林,德国的发展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因为定都选址合适而振兴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定都不合适而消亡,事在人为。
  不过定都柏林对德国来说确实是最佳选项,因为东德经济当时一团糟,濒临崩溃,定都柏林可以促进原来东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德人民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1991年6月,在德国议会就新首都问题进行的投票中,柏林以338票赞成,320反对的微弱优势,正式成为了两德统一后的新首都。
  要知道,柏林大部分地区地处战后由苏联控制的东德,其整体经济发展和配套设施远不如西德。并且为了将首都从波恩迁向柏林,德国最少会花费200亿马克。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公务人员及其家人的安置费用。
  (德国首都柏林)
  那么,为什么德国在统一后,要把首都定到相对落后的东德地区呢?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战胜国瓜分为了两个地区。其中由英、法、美掌控的西部地区叫做西德,而由苏联掌控的东部地区则叫做东德。至于曾经的首都柏林,则被东西两德一分为二。以柏林墙作为两德的分界线,双方的居民不得互通。
  两德分裂后,东德立即将首都定在了柏林。从地理情况来看,西柏林基本完全陷入了东柏林的包围之中。再加上当时苏美争霸的世界格局,两大阵营之间一直是剑拔弩张。如果西德也将首都定在柏林,那么一旦两德爆发冲突,双方将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缓冲的地带。因此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西德都只能在西部地区另选首都。
  在当时的西德境内,其实有着众多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如慕尼黑和汉堡就是新首都的热门候选。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西德政府最终将首都定在了小城波恩。
  从城市规模的角度来说,波恩的确不及慕尼黑这些城市。但从历史底蕴上来说,波恩作为曾经的科隆公国的首都,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1949年,波恩正式被西德定为首都。此后几十年中,两德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局势,但却幸运地没有发生战争。
  (苏美争霸资料照)
  1990年9月,英、美、法、苏和两德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第四轮"二加四"会谈,正式签署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一个月后,东西两德达成了历史性的统一。
  说起来,无论是从工业还是资本上,西德都远远地将东德拉下了一段距离。东德在苏联的带领下,取得的发展成果是比较有限的。
  不过,说东德落后也是相对于西德而言。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东德的GDP仅次于苏联,比第三名南斯拉夫还是要高出许多的。尤其是东德的首都东柏林,虽然说和巴黎、伦敦等城市相比还略逊一筹,但其城市规模和配套设置,其实已经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要好得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条件的存在,才使得两德统一后,定都柏林的问题成为了可能。
  不过,德国国内反对定都柏林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反对的理由不外乎有两条。
  第一条理由,德国长久以来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存在意识形态差距。西方国家再怎么围攻德国,那也是自家亲戚打仗。但苏联人在二战中率先攻入柏林,进行了一番烧杀抢掠,这是许多德国人长期以来始终无法释怀的。
  现在如果把首都定在了苏占区,这不是在向苏联人主动妥协吗?
  (攻占柏林)
  第二条理由,柏林虽然在东德手中发展得不错,但和西德的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定都到柏林,除了要搬迁政府外,肯定还要在柏林大兴土木。而这显然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吃力不讨好。
  当然,有人反对,那就肯定有人支持。支持的定都柏林理由,一般来说是以下两种。
  其一,柏林是德国最具有历史底蕴的城市之一。
  柏林地区可以称得上是德意志民族的起源地。从15世纪开始,柏林先后成为了勃兰登堡邦国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在1871年德国统一后,柏林又成为了盛极一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都。从历史底蕴和国际知名度来说,柏林绝对是德国定都的不二选择。
  其二,德国定都柏林可以达到多重目的。
  东西两德在分隔近半个世纪后,迫切需要消除隔膜,重新融为一个整体。而柏林作为被两德分割的城市,一旦被定为首都,显然是可以增进融合,促进国家稳定的。
  除此之外,两德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了数十年,东德地区在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西德地区。如果将地处东德的柏林作为政治中心,那柏林显然会优先分得更多的资源。而柏林的发展,也将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的发展,这便达成了德国的全面发展。
  最终,柏林以微弱的优势在议会投票中胜出,重新活跃在了世界舞台上。
  (参考资料:《德国史1918-2008》等)
  不奇怪吧,德国在二战失败后领土面积大面极减少了,其中原德国领土希特靳地下指所现在还在波兰了。
  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共两次大分裂,也经历了两次大统一。第一次分裂开始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分裂长达几百年。1871年,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统一,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二战结束后,四大盟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东西方阵营开始对立。最终英美法分区占领的西占区建立了联邦德国,也称为西德,定都在波恩。苏联占领的东占区建立民主德国,也就是东德,定都在柏林。到了1949年,两个德国建立以后,统一的德国分裂已经成为定局。由于当时柏林也由四大国分区占领,所以柏林也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此后又爆发了两次柏林危机,苏联和民主德国政府沿着西柏林修建了柏林墙。
  德国的分裂伴随着苏美争霸与冷战,分裂后的德国也分别加入了东西两个阵营。联邦德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经济实力迅速恢复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六十年代时候,联邦德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位居欧洲第一,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统一之前的联邦德国面积为248577 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3254000,GDP总值大约为1.3万亿美元,人均GDP大约为16919美元。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已经具备相当的话语权,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强国、富国。国内老百姓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富足、国内福利高。
  民主德国建立之后,加入苏联所在的东方阵营,并且成为华沙条约组织的重要成员国。相对于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整体实力则相对较差。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控制也比美国对联邦德国的控制要强很多。民主德国的发展比联邦德国要差很多。1989年,民主德国的国土面积为108333平方公里,人口为16629750,GDP总值1974.5亿美元,人均GDP为11873美元。统一之前的民主德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老百姓的生活生平降低,大量老百姓逃亡联邦德国。
  伴随着东欧剧变,民主德国和苏联内部也出现了严重问题。此时的苏联已经已经自身难保,国内的分裂势力急剧膨胀。苏联对东欧各国和民主德国的控制也大大减弱。联邦德国领导人科尔敏锐地看到了民主德国和苏联的问题,适时地抛出了两个德国统一的方案。经过科尔不谢的努力,最终德国统一的方案得到了美苏英法四大国支持,德国统一的外部阻力消除。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大选,东德基民盟和东德社民党宣布联合组阁。民主德国新政府和联邦德国签署国家和约,规定了两个德国统一的各项原则、方式、时间、制度等。根据协议民主德国划分为五个州,这五个州根据联邦德国的基本法加入联邦德国,也就是民主德国并入到联邦德国。
  1990年10月2日,民主德国政府机关完全停止工作。10月3日,两德统一的庆典在柏林举行,两个德国正式合并,德国再一次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德国首都定在了柏林。
  两德统一的方式是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首都应该是原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才对。其实两德统一之后的首都开始确实在波恩,2000年时才将首都迁到了柏林。为什么统一之后的德国把首都选在原民主德国的首都柏林呢?
  柏林是德国历史上历史非常悠久的一座城市,也是德国源头城市之一。当年普鲁士王国建立的时候,就选定柏林为首都。此后几百年间柏林一直都是普鲁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完成德国统一之后,柏林也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都。一战之后,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但是首都并不在魏玛而在柏林,柏林依然是德国的首都。纳粹德国建立之后,柏林依然是首都,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柏林在德国的地位,就像是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只要这不出意外就是德国最佳的都城选择。当时民主德国掌握了一半柏林,尚且将都城设在此地。西柏林是联邦德国的飞地,自然无法成为联邦德国的首都,所以联邦德国才会另选波恩。两德统一之后,具有历史传统的柏林自然成为德国新首都的最佳选择。所以1991年时便已经决定于2000年将首都迁回柏林。此间主要需要修复柏林的各方设施,以及排除柏林的军事设施,如地雷等。
  两德统一的方式不是两个政府合并的方式,而是民主德国以和平的方式并入联邦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名仍然是联邦德国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于已经建国40年之久的民主德国居民来说,难免有点"亡国"的失落感。虽然两边都是德意志民族,为什么统一的方式不能是联邦德国加入民主德国,或者两个政府合并?所以原民主德国民众内心多少会一点发现。如果统一之后的德国首都依然在波恩的话,原民主德国的民众更会觉得自己在统一之后处于边缘地位,可能更会有"亡国"之感。两德统一之后新政府放置在柏林,原民主德国民众主人翁的意识会更加强烈,内心对新政府的认可度会大大提高。统一之后的德国,新首都放在柏林更有利于团结全体德意志民众,有利于消除国家分裂因素。
  德国统一之前,两个德国的经济差距和整体实力差距非常大。联邦德国的国土面积是民主德国的2.4倍左右,人口是民主德国近4倍,GDP总值为民主德国的6倍,人均GDP是民主德国的1.5倍。民主德国是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统一之后的德国自然要统筹全国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原民主德国经济。新德国政府将首都安置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原民主德国境内,有利于原民主德国境内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直接德国投资,带动德国经济均衡发展。德国统一之后,每个公民和企业都要征收一定的统一税,这些钱基本上都用于原民主德国地区经济发展。经过近三十发展,原民主德国地区经济虽然仍然落后于原联邦德国地区。但东部经济已经大大发展,现在经济已经达到了西部的80%左右。
  波恩和柏林相比是一个"资历"比较浅的城市,这个城市各方面和柏林根本没有办法比较。柏林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已经经历几百年建设的城市。柏林的区位优势绝非波恩可以比拟,柏林对德国人的意义也不是波恩可以比拟。柏林处于欧洲的核心区域,交通四通八达,是德国的陆上和空中交通要道。德国距离德国的重要港口也比较近,海上运输也更加便利。所以柏林的综合条件比波恩更好,更适合做德国的首都。
  德国首都迁回柏林已经整整20年,德国从迁都柏林中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德国统一后为什么首都放在Berlin,在东德的领土范围内呢?
  统一前,西德的名称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是其暂时的首都,经济发达,是西欧经济上的领头羊。东德的名称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在东柏林,经济相对落后,虽然在东欧已经算经济发达了,但是与西欧比,不够看。所以,东德人经常越过柏林墙,逃到西德,跟着苏联混,没有前途!
  但是,柏林城是二战"盟国"分区占领,东柏林由苏联所占,撤军后归东德,并成为首都。西柏林由美,英,法分区占领,撤军后归西德。但是,苏联和北约在德国仍有大量的驻军。
  统一后,苏联撤军了,但是美国在德国仍然保有军事基地,尤其是空军基地尤其庞大,驻军仍有数万人。
  东西柏林推倒了柏林墙,统一了,成为了德国的新首都。
  一,欧洲国家,德国人最有大国情怀,其他国家闹独立,只有德意志民族大多数希望统一,定都柏林有助于东西德的弥合。
  二,柏林城本来就有一半在西德手里,只要整合东柏林就行了。
  三,定都柏林城,既能唤起民族意识,又能摧发东德的经济复苏,让东德人能缩小与西德在经常上的落差。
  我认为,德国虽然是二战战败国,但民族的大国意识仍很强烈,迁都柏林,就是想让德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92年年6月21日,德国众议院以338票对320票,达成历史性的决定:将首都由波恩迁至柏林。
  至于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政治方面。
  两德统一后将首都定为柏林,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大胜利。
  柏林是东德的政治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早在1701年,普鲁士就将柏林作为首都,几百年的历史沉淀,让柏林成为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二战后,柏林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为了阻止东德人逃向西德,苏联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柏林墙。
  不过,柏林墙没有将东西德彻底分开,反而让更多的人选择用偷渡的方式,来往于两国之间。
  统一后的德国宣布将首都定为柏林,曾经让美国和苏联都不放心。
  美国考虑德国会不会失去控制,而苏联则担心一个统一的德国会不会倒向美国为首的北约。
  最后,德国为了平衡两个阵营,将首都定为柏林,还加入了北约。
  第二,经济方面。
  在两次工业革命时,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水平已经是欧洲大陆第一,世界第二了。
  德国的工业化是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所以比传统的工业国家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不过,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让德国工业化停滞不前,特别是在美苏对抗瓜分了德国,让这个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国家,更加不堪重负。
  美国为了不让更多的人逃往东德,对西德进行了经济扶持。
  而东德走的是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两个国家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拉大。
  将首都从波恩迁往柏林,西德许多人不同意。
  但考虑到经济发展平衡,才将首都定为柏林。
  第三,地理方面。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人口约363.4万。
  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
  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道,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往北距离波罗的海、往南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如果二战后德国不被割占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等地区,那么柏林也大体位于德国的中心位置。
  总之,德国统一后将首都从波恩迁往柏林,是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现在来看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
  德国人心中的首都就是柏林
  二战后
  德国被美英法苏分为四个占领区
  柏林由苏联解放
  周边由苏联控制
  柏林一分为四
  四强各占一块
  后来美英法控制区合并成为西德
  首都暂时定为波恩
  苏控区成立东德
  柏林苏控区成为东德首都
  被东德环绕的柏林美英法控制区成为特别区
  归西德管辖
  东西德合并后
  柏林正式成为新德国的首都
  实现了德国人的期盼
  故,柏林再次雄起
  #上海市常青凌远长著#

我眼中的毛泽东我1946年到延安后,认识了毛泽东。毛泽东智慧超人,思想深邃,对大问题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的。臂如,大跃进时期他讲提高钢铁产量,说,大家都说要增加钢铁,请问蒙古与明朝双方的大决战,30万蒙古军队为何会全军覆没?由于朱元璋的雄才大略,明军直到攻破大都,推翻元朝,都没有与元军主力决战。而在攻破大都后,朱元璋徐达君臣,又以其惊人的军事才能,将几十万蒙古军主力一口一口吃掉了。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君宋氏两姐妹先后爱上父亲的好友,结局却完全不同宋蔼龄和宋庆龄先后任职孙中山的秘书,也都爱慕于他,那为什么孙中山最后选择的是宋庆龄而不是宋蔼龄?宋氏姐妹的父亲宋查理和孙中山是挚友,宋查理不仅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孙中山革命,北京党史慕课第68课69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讲话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联合出品了北京党史慕秦陵兵马俑的2项黑科技,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水平,哪2项?引言1974年,西安临潼西杨村农民杨志发在山上打旱井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许多陶俑的碎片。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一座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的秦俑宝藏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人们称之为世界第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8周年,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您千古伟人毛泽东,少年立志韶山冲。长夜难明逢马列,霞光一道刺苍穹。成立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为工农。星火燎原播华夏,井冈旗帜染青松。战略转移长征路,敌军围困万千重。四渡赤水出奇策,危局逆通缉犯找到老军长说冤枉,老军长我来给你开证明1968年的年底,逼近元旦。一位30多岁的四川男子来到成都军区,口口声声要找军区副司令员韦杰。这位男子被带到了韦杰家中。已经54岁的韦杰中将看这位男子,好像似曾相识,却又没有认出来韩先楚从东北打到海南,一生未尝败绩,其战绩载入美国陆军史1913年1月30日,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放牛娃出身,在地主家做短工。14岁时,他参加黄麻起义投身革命,17岁参加红军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韩先楚将军与毛牺牲前的杨开慧是如何深深思念毛主席的?请读她的偶感导读牺牲前,她多么地希望能再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她多么地希望看看毛主席的脚是否好了?她多么地希望再给毛主席披一次衣,加一件衣呢?她多么地希望能再陪毛主席说说话聊聊孩子和家里的事呀?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71年国宝九龙杯离奇失窃,周恩来只用一招,巧妙让外宾主动归还前言故宫文物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用他们的智慧给我创造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些宝贝有的精致小巧,有的宏伟壮观,无不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
可伶又幸运的女人一羊献蓉公元300年,在赵王司马伦和谋主孙秀的合谋下,那个丑得恐龙见了都感到嫌弃太丑的皇后贾南风终于被废掉扔到了金庸城,没几天就用金屑酒毒死了。可没两天,司马伦和孙秀瞅着这傻子皇帝司马衷怎连续两位首相失去战略高度,大英帝国也因此失去了世界霸权英国挟着制度创新的优势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光荣革命后的两百年里,发展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拥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地,在全世界占据大量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优于古代没有女子封侯?历数六位女性侯爵,汉初五位不如明末一位有朋友写网文,问我女子封侯这事儿合不合理。我印象里封侯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秦末汉初的许负。一个是明末清初的秦良玉。这一文一武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女子之身封侯。除此之外再北平解放后,谁来担任市委书记?毛主席点名此人,他81岁成正国级1948年12月下旬,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发了一封建议和平解放北平的电报,中央回电,完全同意。天津战役结束后,傅作义明白北平岌岌可危,他派人与四野解放军谈判古代士兵听命皇帝为什么会和将军造反?凡是造反的都是粗鲁人,不讲忠信二字,也不论事飞正确与否,稍有不顺心因有部分兵权,就会无理取闹,落好结果的并不多,和起义不同,起义是为推翻夺权,只要得天时顺民意就可成功。说到古代的士那些因城市病迁都的国家一国之都通常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人口非常密集。但首都圈长期的繁荣发展,同样衍生了很多问题。例如,首都圈资源过于集中,从而导致全国发展不平衡,人口过剩致使失业问题突出,日常生活为什么学历高的人性格都很温柔?学历高的人,一般智商都很高,各种素质也很高,情商也很高,遇事后很冷静,由于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火,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处理问题,也都是慢声细语的和人说话,讲古怪幽默的民国奇才辜鸿铭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祖籍福建同安县,生于马来西亚。父亲辜紫云,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辜鸿铭学博中西,人称清末怪杰。他精通11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他们本是一对冤家,69年,粟裕却写信请许世友帮忙关照下我母亲引言俗话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于经历不同个性不同脾气不同,两个人有时候意见相左也是常有的事,哪怕双方都是英雄豪杰也不可以避免。就比如在我国近代史上就曾经有这么一位冤从前的今天2022。1。21农历2021腊月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身难得是谓天地人三才之人者神鬼人物之事皆可自由择者尔释者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若大地土时光飞逝恍如白驹过隙瞬时而1948年,崔来儒关禁闭委屈落泪,邓小平你我关系特殊,必须严格邓小平前言1942年6月2日,山西辽县麻田镇南肴铺。刚刚当兵1年零7个月的16岁的崔来儒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他的首长,左权参谋长在敌军的炮火轰击下,壮烈牺牲,年仅37岁。作为左权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