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瞿秋白独女瞿独伊14岁丧父,曾是新华社记者,荣获七一勋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百年中,中国人民在党的团结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的成果。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顽强拼搏,不管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时期,共产党人都始终秉承着敢为人先,矢志奋斗的精神,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服务,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社会和谐时又回到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对此,中共中央设立了"七一勋章" ,以表彰这些模范党员。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点,人民大会堂隆重地举行了"七一勋章"的颁奖仪式,此次仪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决定,授予29位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中国共产党员"七一勋章",其中包括这位百岁老人——瞿秋白独女瞿 (qú )独伊 。
  图|"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
  在颁奖仪式上,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瞿独伊的:"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gēng)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绝不屈服。
  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
  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默默做的这一切,会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和表彰,她只是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里,瞿独伊热泪盈眶,党和国家看到了她的默默付出,也对此作出表彰。
  瞿独伊还有一个令她感到自豪的身份,那便是瞿秋白的女儿,但她并没有凭借自己是瞿秋白的女儿这一身份搞特殊。相反,她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她对得起"瞿秋白女儿"这一身份。
  瞿独伊,1921年11月出生于上海,是浙江萧山人。瞿独伊并非瞿秋白所生,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犹如亲生父女。
  图|瞿独伊一家人的合影
  在瞿独伊3岁时,她的母亲杨之华 带着她嫁给了瞿秋白。自她懂事以来,瞿秋白就以父亲的身份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犹如她生命中的灯塔,她还以为自己就是瞿秋白和杨之华的亲生女儿。
  瞿秋白跟杨之华志趣相投,感情很好,这使得瞿独伊生活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瞿独伊回忆起她的童年生活,都是一帧帧美好的画面。在瞿独伊的印象中,瞿秋白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父亲,他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擅长诗书绘画,她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
  虽说瞿秋白不是瞿独伊的亲生父亲,但他将瞿独伊视如己出,他很爱这个女儿,无论工作有多忙,他都会特意抽出时间陪伴女儿,为了拉近与女儿的距离,他还会把自己装扮成小孩。
  瞿秋白会尽力满足女儿的需求,所以瞿独伊从来没有羡慕过别的小孩子。有时候,瞿独伊生病了,他便心急如焚,甚至比杨之华都更着急。
  瞿独伊从小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父亲瞿秋白对她的影响至深。瞿秋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在瞿独伊受到挫折时鼓励她,从来不会打骂她。只可惜好景不长,在瞿独伊的一生中,她关于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记忆定格在苏联。
  图|瞿秋白和杨之华
  1928年,国内的革命形势严峻,瞿秋白就带着妻女去到了苏联。刚来这里时,这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开心,虽然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他们就有了克夫困难的信心了。
  当时,瞿秋白和杨之华正在参与轰轰烈烈的革命,他们在异国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的工作非常忙,并且经常不在家,但瞿秋白非常顾家,经常以书信的方式与妻子保持联系,询问家中情况如何、女儿瞿独伊怎样等。
  后来,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杨之华选择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们一人忙于革命工作,一人忙于学习 ,自然无法顾及年纪尚小,无法自理的瞿独伊,最后,他们只好狠下心来,把女儿送进了一家孤儿院。
  这一年,瞿独伊才7岁,她怎么舍得离开爱她的父母呢?好在瞿独伊聪明懂事,她明白父母一定是在忙更重要的事情,忙完了就会接她回家。
  图|瞿独伊和母亲杨之华
  瞿秋白时刻惦记着不在身边的女儿,一有时间就会去孤儿院看望她,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瞿独伊看到父母来看她便喜笑颜开,但离别时哭得撕心裂肺。
  瞿独伊想念父母时,只能"睹物思人",她只能去他们在孤儿院停留的地方坐坐或走走,这样或许能缓解自己思念父母的痛苦。瞿独伊总是喜欢往孤儿院的大门口张望,因为她期待父母的出现,他想念有父母陪伴的日子。
  不久后,瞿独伊被送进一个距离莫斯科较远的学校,距离瞿秋白夫妇所在的地方很远。瞿秋白夫妇还是会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女儿,只是由于路程较远,又不能耽误工作,他们会在结束一天工作后,选择乘坐夜车前往这里。
  瞿独伊的学校位于郊区,附近就有一片树林,在瞿独伊的记忆中,这片树林是他们一家人的快乐天堂。父亲总是会多停留一会儿,陪女儿在森林里唱歌、跳舞、画画等,只要是女儿喜欢的事情,瞿秋白都陪着女儿做。
  莫斯科的冬天大雪纷飞,这片小森林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滑雪场,他们一家人在雪地里滑雪、堆雪人,瞿独伊多么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图|瞿秋白
  多年后,当瞿独伊跟人谈及自己的父亲,总是会提起在小森林的种种趣事,例如父亲是如何在雪地中假装摔倒哭泣的,一家人又是如何在雪地里奔跑的......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了很多年,父亲也已经逝世了很多年,但瞿独伊永远记得一家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以及回荡在耳边的欢乐的笑声:
  "我们的笑声回荡在天空中,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在为我们幸福的一家而快乐!"
  瞿秋白对女儿瞿独伊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从他和杨之华的书信往来中看出:
  "之华,独伊如此的和我亲热了,我心上极其欢喜,我欢喜她,想着她的有趣齐整的笑容,这是你制造出来的啊!之华,我每天总是梦着你或是独伊……"
  图|瞿秋白
  随着瞿独伊的年纪渐长,她学会了如何给父亲写信,这对父女的书信往来愈来愈频繁。每当瞿独伊取得小小的进步时,她都会迫不及待地写信跟父亲分享,瞿秋白收到信后,为女儿的成长进步感到喜悦,并连忙给女儿回信:
  "小独伊,你会写信了,我非常高兴,你不病,我欢喜了。我很想念你。"
  在瞿独伊看来,父亲瞿秋白是她人生的引路人,是她的精神支柱,父亲除了陪伴她之外,还常常鼓励她努力学习。瞿独伊在学校时,经常可以收到父亲寄来的书信或明信片,每次都会有几句鼓励叮嘱的话,这些话在无形中激励着瞿独伊勇敢前行。
  1929年,由瞿秋白创办的国际儿童院 建设好了,瞿独伊马上就被转到这所学校。这所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关键是这里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他们也跟瞿独伊一样,是革命者的后代。很快,瞿独伊就爱上了这所新学校,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就在她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她的父亲瞿秋白突然来到学校跟她道别,瞿秋白以去南俄工作为由,离开了莫斯科,离开了他最心爱的女儿,回国参加革命工作了。
  图|"八一"国际儿童院
  瞿秋白回国后,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在莫斯科的女儿,他还像以前一样给女儿写信或者寄明信片,他跟女儿说自己很快就要回来了,遗憾的是,瞿秋白这一次食言了。
  当时,瞿独伊并不知道父亲从事的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只是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总是非常忙。后来她才知道,父亲回国后,立即投身到革命工作中,期间也经受过很多打击和磨难。瞿秋白是一位满腔热血的革命者,他拥有坚定的信念,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走上了艰难的"长征之旅"。当时,瞿秋白因患有肺病,留在江西瑞金与敌人斗争,他还担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一职,工作非常繁忙。
  1935年,瞿秋白在长汀(tīng )被捕,他宁死不屈,被关押期间没有吐露半个关于共产党的信息。同年6月18日,瞿秋白在长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还在莫斯科的瞿独伊对此毫不知情,她还在日日夜夜地盼望父亲的归来,直至父亲牺牲后半年,她才从《共青团真理报》中读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她不敢相信父亲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她甚至骗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只是她在失声痛哭后,不得不接受这个悲痛的事实。
  图|瞿秋白
  父亲走了,再也收不到父亲寄来的书信和明信片了,瞿独伊拿出父亲曾经写给她的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些信件都不知道被她的眼泪打湿了多少次,她还把父亲写在明信片上的话抄了下来,或许正因为受到这些话的激励,瞿独伊才有了面对磨难和挫折的勇气,才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好独伊,亲独伊!小小的蓓蕾含孕着几多生命,陈旧的死灰几乎不掩没光明。看那沙场的血花灿烂,经过风暴之后的再生,谁道是无意中的赤化?却是赤爱的新的结晶。"
  挫折总是能使人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瞿独伊慢慢地接受父亲已经牺牲这个事实。14岁丧父的瞿独伊要学着独当一面,要照顾好还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母亲。
  杨之华和她丈夫一样,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她在瞿秋白牺牲后,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作奉献。失去丈夫的杨之华,表面上看起来云淡风轻,但只有瞿独伊知道母亲心里的悲痛,瞿独伊发现母亲经常在夜里坐起来,翻看父亲留下的信件,以及他们的合影,泪如雨下。
  图|瞿秋白和杨之华合影
  1941年,20岁的瞿独伊和母亲回国了,只是她们马上被捕入狱了。在监狱的这四年中,瞿独伊母女克服了监狱恶劣的环境条件,在敌人面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因为父亲瞿秋白就是一位伟大无畏的革命者,她们也应当如此。
  与其说这对于瞿独伊来说这是一场磨难,还不如说这是一次蜕变。在狱中,瞿独伊经常向母亲了解父亲的故事。瞿独伊知道了父亲和母亲是如何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她也了解了父亲的革命工作,以及父亲如何被捕、牺牲的。
  瞿独伊在这次被捕的经历中,清楚地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她坚定地作出了和她的父母亲一样的选择,那便是革命。瞿独伊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替父亲把这条路走下去!
  瞿独伊曾说过:"坐牢也有好处,经过考验。" 此时,瞿独伊身在牢笼之中,她什么事情都还做不了,但她竟然完美地利用了这几年的时间去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知识,深入探究毛泽东理论,她深知,只有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替父亲走下去。
  图|瞿独伊和李何
  1946年,瞿独伊母女被中共中央救出来了,随即便被送至延安,在这里,瞿独伊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瞿独伊一直想为国家做些什么,但此时的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她便和她的丈夫李何 一道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
  瞿独伊凭借自己在苏联生活过十几年、精通俄语的优势,被选为开国大典俄语播音员。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瞿独伊作为俄语播报员,她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当听完主席讲这句话时,她用俄语向全世界传递了毛主席的这句话。
  后来,瞿独伊在接受采访时说:"开国大典那天,我既紧张又兴奋,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这当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不过,在开国大典后,瞿独伊又回归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1950年3月,在接到通知后,瞿独伊和她的丈夫李何立即启程前往莫斯科。
  图|开国大典上的瞿独伊
  此次的任务是要在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要在一个新的国度建立新华社记者站,无异于拓荒,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瞿独伊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瞿独伊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多次到访苏联,并且每次都是由瞿独伊负责翻译这一工作。自从加入共产党以后,瞿独伊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只要祖国和人民有需要,她就会挺身而出,仿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她的父亲瞿秋白的影子。
  新华社莫斯科记者站是在1950年成立的,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成立的,它是我国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可想而知,瞿独伊和李何等人肩上背负的使命有多么艰巨。
  1950年3月12日,瞿独伊和丈夫李何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列车缓缓前行,瞿独伊又一次离开祖国前往莫斯科,但她绝不是故地重游,她这次回来是带有任务的,她必须不辱使命,才能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对得起当初父亲对她的期望和叮嘱。
  图|莫斯科老照片
  这一天是苏联举行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的日子,苏联政府非常重视,他们为了确保每个苏联公民都有投票的机会,在列车上设立了流动投票箱。
  瞿独伊等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当然会抓住此次重大事件。他们奔走于各个车厢,采访了列车上去莫斯科旅行的游客,听听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然后将其整理成新闻,发往国内,这是他们的第一篇新闻,就是在列车上完成的。
  作为新华社莫斯科记者站开疆拓荒的人,他们自然成为了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李何的护照是一号,瞿独伊的护照是二号。在这期间,瞿独伊没日没夜地工作,跟他父亲如出一辙,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即使生病了也咬着牙坚持下来。
  由于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刚刚成立,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工作人员也只有瞿独伊和李何两人,他们没有周末,等着他们的是干不完的活儿,瞿独伊曾经还戏称他们夫妇是"八大员"。
  "有付出必有回报",瞿独伊和李何的辛勤付出曾多次获得过新华社总社的表扬。1950年10月,他们向国内发回了一则关于苏联人民对于新中国的热爱的报道,这篇报道是瞿独伊夫妇跑遍所有图书馆,翻阅各种资料,采访相关人员而得的,新华社总社对此进行了通报表扬。
  虽说是以记者的身份在莫斯科工作的,但只要国家有需要,他们可以变成翻译员、秘书等。1952年5月,瞿独伊夫妇以翻译和秘书的身份陪同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他们一边要陪同代表团参观,一边要开展报道工作。
  图|瞿独伊(左一)和李何(右二)
  当时,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还没有普及,这给瞿独伊等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他们要如何把这些报道发回国内,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通常采用寄挂号信的方式,手续非常繁琐,由于跨国的缘故,再加上瞿独伊等人的手头经费有限,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争取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莫斯科工作了多年后,瞿独伊等人终于收到了调回国内的消息。回国后,瞿独伊在中国农科院工作。后来,她又回到新华社,在这里担任俄文编辑,以及做些俄文翻译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
  在瞿独伊的后半生中,她一边忙于新闻工作,一边竭尽所能为父亲平反,父亲瞿秋白是她最敬重的人,从小父亲就教育她要热爱祖国,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父亲怎么可能是叛徒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瞿独伊游走奔波于各地,只为证明自己的父亲是清白的,她寄希望于从杀害父亲的人手里拿到证明父亲是清白的佐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瞿独伊和各方的努力下,1980年,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瞿秋白终于被平反了,名誉也恢复了。瞿独伊得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她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她做了一个女儿该做的事情,没有愧对父亲曾经对她的爱。
  图|瞿独伊抚摸父亲雕像
  每当瞿独伊跟别人提起她的父亲瞿秋白,她总是非常自豪,眼里总是闪着光,她曾说:
  "我的父亲,的确无愧于‘好爸爸’这个称呼,在我童年时,他带给了我无限快乐和温暖。"
  无论是瞿秋白先生还是他的女儿瞿独伊,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人,他们的伟大事迹和奉献值得更多人传颂,"七一勋章"授予瞿独伊,她当之无愧,相信瞿秋白先生在天堂一定会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谢邀回答问题。问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大唐盛世国泰民安,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一些嗜好也适时而生。(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还说食不厌精,食不厌细。国人历来讲究秦始皇被抹黑了,大一统算不算是仁慈爱民的体现?秦始皇不是抺黑的,而是秦始皇本身就是残酷不仁的暴君,他的统一是为了皇权,并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对天下百姓不仁,不但他黑的,而是最坏的独裁暴君!凡是独裁暴君只关心权利不关心人民生活的都霍去病为何敢杀李敢?看看他的靠山是谁,可以说天下间没有人敢惹大汉王朝在华夏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的一个朝代了,正是因为大汉非常强盛,于是我们后人都觉得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非常光荣,而现在的汉字和汉服等也是起源于那时候。我们在说到西汉的时候经常鲁迅的师傅,蒋介石和袁世凯都不敢动他,他有何能耐?1914年正月初七早8点,北平的总统府闯进了一个约40来岁的中年男人,那人身穿羊棉袄,脚托一双破鞋,一手摇着羽毛扇,一手执着一枚勋章,态度极其傲慢,还命人将时任总统袁世凯唤来约谈,周总理病危,最后的任务是力挺邓小平,最后的嘱托是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5月,周总理在一次常规的身体检查中,被医生惊讶地发现了癌细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周总理面临着数不清的磨难,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让他心力交瘁,病情不断恶化。1974年6月,如果关羽被调往益州,张赵魏三人来驻守荆州,会是什么结局?关羽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无论是能力资历,还是刘备对他的信任,都只能是他。不考虑信任问题,才可以去想象一下他人来守荆州。张飞的能力没得说,统帅之才,吊打张郃。但张飞是怎么死的,大家都曾多次背叛党中央,刑场上含笑赴死,后被民政部追封为烈士从古至今,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当汉奸卖国贼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然而,却有一位汉奸,曾背叛党组织,国民党数次想要暗杀他,赴死前却在刑场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其中缘由不得而知。朱大同赴死朱他是林彪的堂哥,45岁去世后,毛主席他的灵柩由我们几人亲自抬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期间,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再加上我军的行军不定,因而便和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遵义会议后,中央派出陈云和潘汉年两人前往莫斯科,寻求与共产国际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之中,被称为老总的都有谁?仅仅只有4位清朝末期,中国社会黑暗没有秩序可言,当时压抑得让人看不到未来,后来天降大能他们燃烧生命,高举正义的旗帜驱逐了黑暗,他们照亮了前方的路。后来是一位位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争取来了辽沈战役中援锦国民党军攻不下塔山,为什么没有绕开走?文春风笑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乃至于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意义非同小可。四纵在塔山长达五天(10。1110。15)的顽强阻击,不但让国民党方面多达四个军的优势主力无法为锦州解围,长津湖之战,为何89师仅冻伤400人?多亏师政委王直的一个决策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必
何鲁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原标题何鲁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彭老总率军入朝,他的一野名将如云,为什么没有人跟随出征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挂帅出征,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但是,在中国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都是四野的人,那么,彭老总的一野将士们都在干什何鲁丽同志生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他曾是广东省委书记,24岁当县长,33岁任市长,67岁升任省长在100年前,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开始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是无数烈士赶跑了鬼子,拯救了国家,等全中国解放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发展更进一步。既参加战争又参与改革开放的人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前来看望这是彭老总留给你的遗物一个是开国元帅,一个是开国上将,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我国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这段感情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荣光,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痛苦。尽管如此,两人的感情始广东人在海外建立的共和国(叶曙明)作者叶曙明1777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美利坚合众国前一年在费城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独立战争进入了转折性的一年。而这一年,在西婆罗洲(西加里曼丹)一群华人在梅州客家人罗芳国门大开,两个皇帝变成阶下囚,这荒唐的一幕究竟是如何上演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及宋钦宗。还有大量的皇族嫔妃和大臣被金军胁迫北上,东京被金军洗劫一空。这个事件被称为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曾给了美国两个选择要么不干涉,要么开战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端加剧,以及1971年中国霸气重返联合国,顺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国际局势是风云突变。秉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一向对中国虎视眈当年联合欺负中国,那八个国家现状如何只有两个还活着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是一部人民的灾难史,是一部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如果说起来一件令我们最感到耻辱的事情,那么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一定榜上有毛主席未能实现的两个愿望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生中多次畅游长江,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毛主席与黄河有没有渊源呢?当然也是有的。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就考察过黄河,对大家说古人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站左权女儿报考哈军工,却因政审不合格被拒,校长陈赓说没这回事左权烈士的女儿,居然政审不合格?最后靠着陈赓大将军的关系,才如愿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校长陈赓却表示太荒唐没这回事!要知道,左权可是因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而他的女儿左太北,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