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90多年前,斯诺向世界讲述真实中国

  (文/丁铭 哈丽娜)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土默特平原,一座题写着"埃德加·斯诺觉醒点"的汉白玉雕像,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敬仰着一位说真话的美国记者的可贵品质。随着今年中国记者节的临近,这里已成为人们参观敬仰的热点。
  一生中觉醒的起点
  在90多年前,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中,也鲜为国际社会所知晓。这时,一位有良知、求真相、勇于说真话的西方记者挺身站了出来,将中国人民当时的生存真相公之于众。他就是埃德加·斯诺。
  1905年,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先后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饱尝艰辛。1925年,斯诺来到著名的密苏里大学学习新闻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
  1928年7月,斯诺怀着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登上远洋轮船来到中国,在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兼任《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之后他又在燕京大学做了两年教授。这一系列经历让斯诺对中国产生了十分独特的感情。
  当时的上海,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巴黎",一副光怪陆离的景象:"赤身露体的苦力们,用颤巍巍的竹扁担挑着沉重的货物,小跑着从令人生畏的印度巡捕身边走过。坐在锃亮的汽车里的英国人在马路上与人力车抢行。到处都悬挂着汉字的招牌、横幅,除了外国人管辖的地带。"
  在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后,斯诺决定去中国西北地区看一看。
  1929年,斯诺受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邀请,乘坐一列从上海到绥远的火车,一路颠簸进入中国的西北部考察,这部列车的终点站就是萨拉齐。
  今天的萨拉齐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人民幸福。但是在1929年,斯诺刚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饿殍遍地、满目疮痍。据萨拉齐当今所属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志史办主任高景哲介绍,1929年,中国西北部发生了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普通人家食不果腹,同时一些地方还流行鼠疫。处于沪绥铁路末梢的萨拉齐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斯诺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来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中国西北部,来到了满目苍凉、全无生机的萨拉齐。一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着天堂和地狱。一边是富人屯粮居奇、三妻四妾,吃一顿饭要摆三十六道菜;一边是穷苦大众食不果腹、卖儿鬻女,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强烈的反差给了斯诺强烈的震撼。在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驱使下,他把见闻写成《拯救25万生灵》的长文,向外界报道了1928年北方干旱的情况。
  斯诺认为,正是他在萨拉齐亲眼目睹了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后,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被彻底地唤醒了。他在《复始之旅》中写道:"我到了戈壁滩南面的小城萨拉齐……这是我一生中一个觉醒的起点。"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很快沦陷。对于中国的遭遇斯诺无比同情。他不辞辛苦前往东北、上海,深入到抗日第一线,收集资料,发表了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
  在这之后,斯诺的脚步更是遍及东北、台湾、云南等地,写下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客观新闻报道,同时开始思考并寻找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最终,他寻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抗日革命根据地。
  传递中国"抗战之声"
  193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局势转折之年。这一年在斯诺的生命中同样至关重要。正是这一年的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终于迎来一个进入陕北苏区的机会。
  怀着"拿一个外国人脑袋去冒一下险"的心情,斯诺和同为美国来的医生马海德带着一封介绍信、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从北京出发,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向西,深入到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位到红色苏区报道工农红军的西方记者。
  到达苏区之前,斯诺也曾受到"红军是一批顽强的亡命之徒和不满分子"传言的影响。但在陕北,他听到当地老百姓把红军称为"我们的军队",看到路过野杏林时红军战士四散开来去摘野杏,可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碰里面的果子。
  斯诺还发现红军是真正的"全国性"武装,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却不影响团结;他们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认为自己是为了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他们对于革命依然充满乐观。
  在当时陕北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斯诺见到了红军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与之进行了长谈,并给他发放了统一的红军新军帽和新军装。
  据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曹婷婷介绍:"作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斯诺和毛泽东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数十次的彻夜长谈中,毛泽东亲口回答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抗日战争、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等疑问,还包括自己的身世。"
  在保安采访完红军领导人后,斯诺又主动提出去前线采访,并辗转来到西征红军总指挥部驻扎地陕甘宁省豫海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
  据同心县党史研究专家杨文元介绍,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1936年陕甘宁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斯诺曾在此完成了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近1/3的篇章,对当时驻扎在这里的红军进行了翔实的记叙。
  豫旺堡,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邑古镇,小镇里有一处古城遗址,现在仍保留有土夯城墙遗存。《红星照耀中国》封面的小号手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杨文元说,1936年夏,豫旺堡厚厚的古城墙上,一名红军战士面朝旭日吹起嘹亮的军号,身后红旗迎风招展,斯诺举起相机,定格了这一幕。不久后,以这张经典照片为封面的《红星照耀中国》震惊世界,英姿勃发的小号手及其象征的年轻"红色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奋发不屈的"抗战之声"。
  从求真相到求真理
  四个月的采访,斯诺不但获得了生动的一手材料:一共16本的笔记和24卷胶卷,留下了大量文字材料和照片,还解开了他心中的疑问,使他完成了从求真相到求真理的转变。
  离开陕北后,他根据这四个月的经历与见闻,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与当今一些戴有色眼镜看中国、无视事实造谣抹黑中国的西方记者不同,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真实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世界各国人民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瓦解了当时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销量超过10万册。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几十年间传遍了全世界,有着亿万读者。
  一年后,《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考虑到要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为躲避书报审查,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犹如春雷炸响,一举刺破了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的新闻封锁,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存在,而且以铁的事实,回答了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地处边区的中国共产党,是反对日本侵略的核心力量,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一批批爱国青年和外国友人奔赴延安。白求恩在给朋友的信里说:"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美国友人阳早和寒春也是在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后相继来到延安,并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
  赢得中国人民敬仰
  作为一名西方新闻记者,斯诺在中国完成了他求真相的使命,并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和随后的建设事业中,实现了他从求真相到求真理、求信念的升华。他在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同时,也将他的信念之根连同他的骨灰深深地扎在了中国。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斯诺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无情的揭露,因此受到国民党打压而回国。受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影响,回国后的斯诺遭到了来自美国国内的迫害,被迫迁居瑞士,但他一直心系中国,并坚定了支持中国人民正义事业的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三次来华访问,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71年,他在美国《生活》月刊撰文,促进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2年2月15日,就在尼克松访华的前一周,斯诺在瑞士日内瓦病逝。病重期间,斯诺留下遗嘱:"我爱中国,我愿在我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经中国政府同意,1973年10月19日,斯诺的妻子依照他的遗嘱,将他骨灰的一部分埋在美国,一部分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成为中国人民永久的纪念。
  斯诺一生热衷于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2009年,斯诺与白求恩、约翰·拉贝等一起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国际友人。
  1991年,萨拉齐人民怀着对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国际主义战士深厚缅怀之情,在萨拉齐镇小游园内竖立了他的汉白玉雕像,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亲笔题词"埃德加·斯诺觉醒点"。
  2019年10月,土默特右旗政府将斯诺雕像迁至敕勒川文化公园。而今,在这个背靠青山、四季常青的地方,斯诺先生的塑像俯视着萨拉齐,见证着中国西北这片热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据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红宇介绍,"埃德加·斯诺觉醒点"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参观敬仰的热点,每年都接待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最高年份接待5万多人次。
  2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门前的红军"小号手"雕塑(丁铭 摄)

稻田务拆迁日记(七)1胡桥王氏旧宅背后的世事沧桑稻田务拆迁日记(七)1胡桥王氏旧宅背后的世事沧桑古老的稻田务胡桥村,有王马郎李四大姓。胡桥村清朝民国时,有四个村组成,南边是郎小庄,主要居住的都是姓郎的村民,朗性和南冀庄郎姓同属一梁启超是康有为一手带出来的,为什么两人最后闹翻了?谢邀!作为晚清社会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和梁启超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在变法时期协力同心,做出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后期,梁启超接受西方思潮倾向于革命派。康有为却固守封你眼中的金华人是什么样的?我来金华有四五年时间,也结交过好几个金华朋友,他们在我眼中真的很有素质,包容心也特别强,同时也不会太过争强好斗,也许是跟环境有关,他们不会过于看重输赢,也不会精明狡猾过头,这个与义永暑岛,为何被有些人称为南沙不沉航母?永暑岛,原先就是远离大陆,地处南海的永暑礁,经过基建扩礁成岛以后,卫星图像显示永暑岛长3。77公里,宽1公里左右,面积2。8平方公里,建成了跑道长度达3160米的机场,可以起降包括志愿军特等功臣,伤愈后回乡隐姓埋名,邓小平下令苦寻33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战斗英雄,如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等,他们都是志愿军战斗英雄,是烈士,而今天介绍的这位志愿军特等功臣,却是活着的烈士。他的名字叫柴云振,正是在柴云振叶帅几乎没有什么战绩,为何他入围十大元帅,却没有任何人反对?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460期。我军十大元帅当中,叶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有一个绰号是叶参座,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多次担任过全军总参谋长军委总参谋长等职务,是军队的重要首长。1955年授衔仪式上,红旗不倒的琼崖纵队队长,都获得了什么军衔?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工农红军以及全国各地零散的游击队都改编为八路军。然而,有这么一支游击队却没有改编为八路军也没有改编为新四军,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突出85年,许世友经过济南,点名要见迟浩田华野九纵烈士墓在哪里?1985年,一名将军经过济南,点名要见迟浩田,询问他华野九纵烈士的墓在哪里?这名将军是谁?与华野九纵又有何渊源呢?他身为一国将军,背后又有着怎样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呢?图迟浩田这一切邵学成我是研究阿富汗的,也是研究西游记的塔利班恐怖主义难民这些词语频繁占据着新闻的热点,也逐渐沉淀为描绘阿富汗的框架,在公众的记忆之中,我们似乎难以寻觅到关于这个国家历史文明的踪迹。从人类文明方向展开对阿富汗的观察,我们隋炀帝驾崩后,貌美的萧皇后得到了怎样的待遇?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隋炀帝也被自己的臣子宇文化及杀害在了江都。宇文化及将很多追随在隋炀帝左右的宫女妃嫔都杀掉了,唯独留下了杨广貌美如花的萧皇后,听说只为和萧皇后能有春宵一夜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曹魏3人,东吴2人,马超不在其中引言我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当今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你岂敢率兵前来?这两句话乃是出自关羽之口,其实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年关二爷说这两句话的表情,傲气自负舍我其谁?那么问题来了
抗战时期发生在三河的五次伏击战来源廊坊云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百年的春风化雨,我们一路坚定初心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一路守护初心百年的千秋伟业,我们一路永葆初心。知史可以明智知史更要担责。我们想起三河市在抗日战争和蒋介石斗了一辈子的白崇禧,被发现时尸身发绿,到底是谁下的手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白崇禧一直与蒋介石的关系时好时坏。在蒋介石三次下野的经历中,白崇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但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根基大损的军阀再也粟裕头部2次中弹,被折磨54年,火化后,头颅骨灰中发现3个元凶上海解放后,闲下来的粟裕和夫人楚青一起压马路,两人看着如今解放后的新上海,正互相感慨着,突然,粟裕指了指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对楚青说这家咖啡馆不错!楚青吃了一惊,心里不禁有点欢喜,这他和毛主席并列双雄,他的阵亡,是革命事业的最大损失下午一点前我准时回来,要是我没有准时回来,那我就是被捕了。这是蔡和森和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由于顾顺章叛变,蔡和森被捕,再也不回不来了。和别的先烈被捕后不一样,蔡和森的信息只有在惨烈的一战图片集2第一次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史称第1951年最可爱老人,76岁挑水攒钱捐给国家买飞机,特殊存钱罐火了前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新中国之后的70年,人们的生活过得富祥而又幸福。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有今天的生活,全靠无数先辈烈士用血和泪换来,他们有的在前线英勇无畏死而后已,刘禅为什么连娶张飞两个女儿,却不娶关羽女儿?主要有三个原因汉末动荡不安,众诸侯国陆续农民起义,要想夺取气数将尽的大汉王朝。在诸多的农民起义团队中,属刘关张三人更为经典励志,刘皇叔仅凭着刘氏后人的噱头,变成了三国时期的蜀国执政者。伴随着势力中国第一毒王,向欧美贩卖31吨冰毒,受访时辩报鸦片战争之仇前言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因为这次战争,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鸦79年对越反击,28天就结束战斗,为何40多年了,越南还没缓过来?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战争的推动,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战争结束之后全世界的国家忙于发展自己经济军事和科技,现如今已经走向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全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维护命运共同体面对核战争威胁,毛泽东说怕什么,大不了我们去1311969年中苏联珍宝岛之战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双方都在边境布置了重兵,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依靠人民和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密码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西园寺一晃近照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小燕)2021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历经百年世界风云,至今仍保持着巨大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