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公元前180年,独揽大权的吕后去世,汉高祖的庶长孙齐王刘襄起兵,一方面是为配合长安功臣集团荡平诸吕,一方面也是为自己争夺帝位,但是最终刘襄却没能继承皇位,皇冠反而花落相对被动的代王刘恒头上。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刘襄被委托的代理人坑了一把。
  尘埃落定之后,齐王刘襄委派琅琊王刘泽(汉高祖刘邦族弟,一作刘邦远房堂兄弟)前往长安说服众臣立自己为帝,但刘泽到了长安之后,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拥立刘襄,吕氏当国之事又将重演。诛灭诸吕的长安功臣集团正中下怀,最终拥立汉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委托的代理人坑了委托人一把,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刘襄在起兵时,曾经设计挟持刘泽,夺取琅琊国的军队(刘襄派使者到齐国之东琅邪国——都城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说吕氏发动变乱,请琅邪王刘泽赴齐都临淄面商大事,刘泽赶往临淄却被齐王软禁),刘泽怀恨在心,所以来了这么一出。后来刘泽因平乱有功,改封燕王,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帝对他的酬劳。
  第二,长安功臣集团想扶持一个相对弱势的皇帝。
  汉初封王,山东大部分地区封给了齐王刘肥,现在为其子刘襄统辖,势力非常大,另外,刘襄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比较英武,事实上他的举动虽然符合清除诸吕的政治正确,但也表现出很强的政治野心。
  反之,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以孝顺、谦恭著称,在长安功臣集团看来,选择刘恒对自己有利。刘泽虽然是出于私心黑刘襄,但是他提出的刘襄母族势力过大对于有着吕后专权前车之鉴的功臣集团来说,也是必须要警惕的。
  (汉文帝刘恒剧照)
  (母亲生病,汉文帝亲尝汤药)
  由于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汉高祖的长孙齐王刘襄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来郁郁而终。
  (朱虚侯刘章剧照)
  这里还有一个花絮,刘襄的二弟朱虚侯刘章在诛灭诸吕的过场中一马当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后被汉文帝加封采邑二千户,赏黄金千斤。公元前178年,刘章又被论功行赏封为城阳王。这件事和刘襄没当成皇帝也有关系,当初因为刘章在诛灭诸吕功劳甚大,汉文帝一度许诺封刘章为赵王,但后来汉文帝从其他地方得知,刘章当时意在拥立兄长齐王刘襄即帝位,心中比较不爽,所以只封他为城阳王。
  文气的代王刘恒当上来了皇帝,但是,后续事态的发展与长安功臣集团原先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
  周勃等人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吕氏,是因为他们从吕氏手中骗取了南北军的控制权,如果不掌握长安的军队,此次行动根本不可能成功。
  (《周勃夺北军》上海雕刻厂雕刻作品原稿)
  汉文帝刘恒对此当然十分清楚,所以进入长安的当天晚上就入驻未央宫,连夜任命心腹代国中尉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代国带来的亲信迅疾直接控制了长安的局势,此时的长安功臣集团对文帝只能俯首听命了。
  (太史公评论周勃: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在诛灭诸吕的长安功臣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绛(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侯周勃,由于立了头功,文帝任命他为右丞相,居百官之首,并赐金五千斤,邑万户。但不久周勃因为被人提醒富贵尊荣之中藏有祸端,所以主动辞去丞相职务,而文帝亦欣然允许。第二年丞相陈平去世,文帝重新任命周勃为丞相,但不久又免去其职务,让他带头"之国(去封地)"去了。周勃之国后仍战战兢兢,甚至有些心理不正常,史载: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他如此一惊一乍还严阵以待汉朝官员,导致有人上书"告勃欲反",使得周勃被廷尉逮捕下狱,几乎丢了性命。周勃后来的这些遭遇表明,文帝对长安功臣侯势力是有所提防,也颇有对付他们的收放自如的手段。
  从选择相对弱势的皇帝角度,长安功臣集团也可以算是走了眼,当然,文帝为人总的来说还是宽仁厚道的,如果他们选择了齐王刘襄或者淮南王刘长,后续的走向到底怎样,也实在不好说。
  刘襄是刘肥的长子,刘邦的长孙。而且在吕后去世后,铲除诸吕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劳。按理说,他是最应该被立为皇帝的,为什么大臣们不立他呢?
  咱们先来看看刘襄在铲除诸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刘襄)
  吕后去世前,让吕禄担任上将军,让吕产担任相国,并让他们牢牢掌控住兵权。当时的皇帝是刘盈的儿子后少帝刘弘,朝政大权掌控在诸吕手里。不过,朝中还有陈平、周勃等一帮刘邦的老臣也有权力,而且他们对诸吕非常不满,因此,诸吕就商量着准备造反。所谓造反,也就是要铲除陈平、周勃等人,让诸吕完全掌控朝政,甚至废掉刘弘,自己当皇帝。
  这件事商量一阵后,又不敢贸然行动。不过,这件事让吕禄的女儿知道了。吕禄的女儿是刘章的妻子,于是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章。
  刘章是刘肥的次子,被封为朱虚侯,住在长安。除此外,刘肥还有个第三子东牟侯刘兴居也住在长安。只有齐王刘襄住在他的封地上。于是刘章写信给刘襄说,让他起兵讨伐诸吕,自己和刘兴居作为内应。
  刘襄准备讨伐的时候,想去联合琅琊王刘泽。但是刘襄又不是真正想联合刘泽,而是有点想吞并刘泽的味道。他给刘泽写信,让刘泽来商量,并且还说刘泽是老资格,最好让刘泽来当首领。刘泽当然就去了。去了以后,刘襄就把刘泽给控制了起来。
  (西汉前期封国)
  刘襄为什么想吞并刘泽呢?原来刘泽本来是侯,因为娶了吕后妹妹的女儿(也就是樊哙的女儿)为妻,因此吕后就把刘襄的土地割了一个郡给刘泽,同时封刘泽为王。刘襄土地被割,心里不服气,所以才想控制刘泽。
  刘襄控制了刘泽后,把刘泽的军队也一并掌控起来,起兵往长安进发。诸吕派灌婴去迎战刘襄。灌婴走到荥阳,就不走了。本来他就不愿意帮助诸吕打刘氏子孙,所以就屯兵在荥阳,准备和刘襄讲和。
  这时候,长安城里陈平、周勃等人已经把诸吕拿下。陈平、周勃不但拿下诸吕,还因为后少帝刘弘是诸吕立的,以他不是刘盈亲儿子为由,把他给废杀了。废杀以后,就需要新立皇帝。
  这时候,被控制起来的刘泽就对刘襄说,你的功劳最大,又是高祖的长孙,理应当皇帝。我的资格比较老,朝中大臣还是比较听我的话。干脆你让我到长安去,劝大家立你为帝吧。
  (周勃)
  刘襄听刘泽这么一说,激动了,不假思索就把刘泽给放了。刘泽到长安后,大臣们正在商量立刘襄为皇帝的事。刘泽不但不帮刘襄,反而劝大臣们说,刘襄的舅舅驷钧现在是齐国的宰相,他又是一个残暴的人。如果立刘襄为皇帝,将来驷钧一定会干政。他一干政,诸吕作乱的悲剧又会重演。于是大臣们便把代王刘恒接到长安当皇帝,他就是汉文帝。
  我仔细查了查历史书,历史书上关于驷钧的资料很少。刘泽说他残暴,但是史书上并没有他残暴的任何事例记载。这说明,很可能刘泽是诬告。但问题是,不管是不是诬告,陈平、周勃等人为什么不做一番调查才下结论呢?因此,我认为,陈平、周勃很可能根本不想立刘襄为帝。
  为什么不想立刘襄为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襄作为齐王,势力非常强大,长安城中还有刘章、刘兴居两个侯。要是陈平、周勃立刘襄为帝后,刘襄一定只会用他在齐国的旧臣驷钧、祝午、魏勃等人,绝对不会用陈平、周勃。而代王刘恒没什么实力,同时为人又比较谦虚低调。因此,为自己将来的前途作想,陈平、周勃也就顺水推舟,不再考虑刘襄。
  没错,刘襄之所以没能被立为皇帝,就是因为他太适合当皇帝了!
  《史记》说汉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的确,在刘邦与吕雉结婚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刘襄作为刘肥的长子,于公元前189年继承了齐王之位,此时正是吕后掌权的时期。
  刘襄与吕后是有仇的——汉惠帝刘盈性格和善,他曾经在宫中举办了一次家宴,让自己的哥哥刘肥坐在了上首的位置,刘肥觉得这既然是家宴,而自己又年长,便坐下了。但是吕后却非常生气,她端给刘肥两杯酒,让他给自己祝寿。孝顺的刘盈见状边端起了敬一杯,要哥俩一起给太后敬酒,吕后随即将两杯酒打翻在地。此时刘肥清楚了——太后这是想要他的命啊!
  于是刘肥不得不使用非常屈辱的办法——他给自己的妹妹鲁元公主一个郡作为"汤沐邑",相当于割让了一大块国土出去。另外,他还尊妹妹为"太后"——相当于把他妹妹当娘来对待!吕后满意了,把刘肥释放回齐国,但刘肥没多久就抑郁身亡了。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于是刘襄第一个起兵反对吕党,随后周勃、陈平等人才决心拥护刘氏。
  诸吕虽然被平定了,但是刘襄却得罪了一个人,一个非常有话语权的人——刘邦的堂弟琅琊王刘泽!刘泽在刘襄欺骗之后最终在胜利之日抵达都城,在选定新帝的问题上他先表态:"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可以说,别的都是借口,最后一句"大臣安"才是重点。如果与自己有过节而且精明干练,深的人心的孙子刘襄当了皇帝,自己有好果子吃吗?
  刘泽是这么想的,其他所有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都想立一个自己能控制的,不影响自己前途的弱势皇帝。而雄才大略的刘襄,是他们的绊脚石,甚至可能是他们无量前途的终结者!
  在这种情况下,"弱势"皇子代王刘恒被选定。而刘恒登基当天,大臣们就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代王比齐王更强势!
  齐王刘襄虽然起兵,却并未参与铲除诸吕的战斗。而刘邦长孙的身份也不是继承大统的必要条件,毕竟他爹刘肥当初位列长子都没戏。此外刘襄自作聪明的举动,以及处于反思外戚干政的风口,都决定了他与皇位无缘。而且他起兵也不全出于公心,除了想上位,很大程度还和吕雉的恩怨有关。
  吕雉对诸侯中实力最强的齐国一直忌惮和防范。先是想弄死老齐王刘肥,刘肥以地换命,拿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了汤沐邑才免遭毒手。刘襄继位后吕雉又进一步分割齐国,把济南郡封给了侄子吕台,琅邪郡封给了刘泽。有了这个前提,刘襄出兵便想搂草打兔子,趁机收回故地。他以自己年轻为由,诓骗琅琊王刘泽来齐共商大计,而后将其扣留并收编了他的军队。恍然大悟的刘泽反过来又骗刘襄,说不如放他去长安,好在刘襄称帝的问题上帮忙。刘襄送走刘泽,算是印证了太年轻的话,也为将来的继位阻力埋下伏笔。刘襄大军也并未进关,走到荥阳时与前来狙击的大将军灌婴达成协议,开始静观长安之变。等待的档口,刘襄又拿下了济南郡。
  剿灭诸吕出力最多的是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刘章为人生猛,虽为上将军吕禄的女婿却并不心向吕氏,甚至连吕雉的账都不买,曾以耕田歌讥讽,还当着她的面杀过一个吕氏子弟,在朝中颇有影响。通知刘襄发兵的也是刘章,这一方面是维护刘氏江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想在变革中顺势推哥哥上位。剿灭诸吕的过程有惊无险,诸吕威风仰仗吕雉,吕雉一死也就没了权力保障,刘氏旧臣纷纷倒戈。先是太尉周勃用计拿了吕禄的兵权,之后刘章杀相国吕产打响第一枪,诸吕也随之覆灭。接下来就是讨论皇帝人选问题。
  刘襄当时算个大热门,毕竟他是第一个竖起反吕大旗的,虽说没入关,但大兵压境对吕氏构成了威胁,也给长安带来了信心。而齐国立国较早以及嫡长孙的资历和血统优势自然也被摆上台面。然而表决时琅琊王刘泽坚决反对,理由是刘襄的母舅驷钧恶戾,有可能重蹈外戚干政的覆辙。刘泽跟刘邦是一辈人,资格老说话也有分量,又抓住了痛点和热点,令人无法辩驳——淮南王刘长也以同样理由被拒即为佐证。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刘泽有报一箭之仇的意思。最后众人将目标一致锁定仁孝宽厚且娘家靠谱的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襄是汉高祖刘邦与曹氏 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嫡长子,曾经有争夺皇位的思想与行为,但最终没 登上皇位。我认为:历史并没亏待他。
  1.刘襄在铲除诸吕氏势力时,没有立功。
  吕后薨逝后,吕产和吕禄准备发动叛乱。这事被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知道了,刘章立即传讯给刘襄,让他务必带兵来长安伺机夺位。刘襄紧锣密鼓地布置了一番,等组织完军队进发时,却发现吕产等人已经派了灌婴在荥阳布防,阻止他西进。这样被灌婴一耽搁,长安城内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勃、陈平、刘章等人消灭了诸吕势力,并且在陈平、周勃等大臣的拥戴下,代王刘恒率部进入长安即了皇位。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襄只 徒叹奈何的份,怅然若失后领兵回到封地,没两年就撒手人寰了。
  其实,吕后死后,铲除诸吕、迎立代王的行动中,刘姓诸王中立功最大是刘襄的弟弟刘章!他政治觉悟高,闻知诸吕即将叛乱,就迅速找周勃、陈平等人商量对策,并且先下手为强,灭了诸吕。而刘襄呢,没建寸功,兴师动众了一番,又无功而返!说刘襄功劳最大,不符史实。
  2.刘襄原 封地被削,势力在刘姓诸王中也不是最大。
  刘襄接他老子刘肥的班成为齐王的时候,也 正是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刘襄的父亲刘肥并不是皇后吕后所生,所以,刘肥一直不受吕后喜欢。有一次在宴会上,因为坐错了位置,吕后差点要了刘肥的命 ,由此可见一斑。这样,连带着刘襄也不被吕后待见。在吕后的主持下,曾经划出齐国的济南、城阳等地给诸吕作为封地,而刘襄不敢放一个屁,他当时的损失是很大的。
  诸 王中,吴王刘濞在封国内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扩张了割据势力,又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封国势力日益壮大,所以,势力最大的是吴王刘濞。但,刘濞是高祖刘邦的侄儿,根本没有继位的权利。刘濞有自知之明,在当时没有任何动静。刘襄势力最强也是假命题。
  3.刘恒之外戚势力单薄,母亲安分守己,为他上位挣了不少分。
  刘襄是高祖刘邦的孙子,属皇三代。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属于皇二代,从辈分来讲,汉文帝继位比刘襄更适合些。论资格,刘襄是无法与刘恒相提并论的。且,刘恒很孝顺,治理代国也有一定的功劳。他的母亲安分守己,让长安功勋集团放心。
  而刘襄的舅父驷钧,性格暴戾,如果刘襄上位,外戚干政的闹剧可能会重演。欢迎关注小川读历史,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小知识,欢
  刘襄对于这件事也表示很郁闷、很委屈。
  明明都是他带头打击的吕氏集团,但为啥最后连个皇帝的"影子"都没看见,反而是被那个相当于"隐形人"的叔叔刘恒登基为帝了。
  其实刘襄当不成皇帝这件事,得怪陈平和周勃这些个大臣,因为是他们不让刘襄当皇帝。
  刘襄乃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
  和刘肥不同,刘襄这个人在刘家的"第三代"中,非常有能力,除了刘襄以外,刘肥的另一个儿子刘章也是个人才,在吕后逝世之后,天下的主旋律几乎就在这两兄弟身上。
  因为刘襄既果敢,又有睿智的弟弟帮衬,加上年龄占优势,当皇帝这件事,在当时几乎是"板上钉钉"。
  吕后在逝世前,曾叫来了吕产和吕禄,吕后告诉他们,必要的时候要自己"看着办",也不要出席吕后的葬礼,谨记掌握长安城的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在手上。
  吕后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很明显,那就是让她的两个侄子"篡夺"刘汉江山。
  而吕产和吕禄果真如此做了,在吕后逝世不久后,吕家整个集团都在酝酿政变,在当时的朝堂中心,刘邦留下的大臣们仿佛无动于衷,反而是刘章,提前知道了吕家将要谋反的消息。
  于是刘章一边联系兄长刘襄从齐地带兵出发,一方面在京城,和吕产、吕禄斗智斗勇。
  知道刘襄要来,这可把陈平、周勃等人吓坏了。
  刘襄不来的时候,他们装作若无其事,当知道刘襄要来,他们立马启动了"剿灭诸吕"的计划。
  陈平和周勃等人,配合刘章迅速镇压了吕产和吕禄,夺回了军权和政权,除此之外,朝中大臣大多数"不同意"刘襄入京,于是刘襄来到半路时,就被劝停,说回封地等消息了。
  所以扫荡诸吕,看似和刘襄没关系,事实上却是刘襄"推动"的,真正在其中参与的是刘章。
  那么为什么朝中大臣一听到刘襄要来,他们就变得紧张了呢?
  还是因为刘襄不像是那种"愚昧"的人,对于陈平、周勃来说,他们年纪不小了,跟随过刘邦,也跟随过吕后,在政治欲望上,他们不比皇帝要小,他们想要的,其实就是好控制的皇帝。
  而刘襄很显然不是,和一生没有太大作为的刘肥相比,刘襄和刘章这两兄弟和明显就是强悍的组合,如此一来,朝中大臣无法接受。
  他们经历过吕后时代的统治高压,对于有希望成为"雄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的。
  加上当年吕后摄政,朝中大臣无人阻止,而刘襄乃是刘家人,说不定刘襄就会发动一场清算,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们说什么,都不能让刘襄来到长安当天子。
  于是他们开始选人,选一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当时明面上还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汉后少帝刘弘,乃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
  但是刘弘就是一个十足的傀儡,被吕后给"养废"了,让他继续当皇帝,无法服众。
  可在名义上,继承皇位的也只能是汉惠帝的儿子们,因为他们都是刘邦的"嫡孙",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大臣怎么做的呢?
  其实也不复杂,那就是"杀了"。
  没错,陈平、周勃等人,谋划了一场阴谋,将汉惠帝还在世的儿子们,一一都杀了。
  或许刘邦自己都不曾想象过,有一天他的"忠臣"们、伙伴们,会将他的嫡系血脉全部铲除。
  朝中大臣是怎么杀的汉惠帝的儿子们呢?
  他们选择颁布一个对汉惠帝极其不尊的消息,那就是对外宣称,汉惠帝的这几个儿子,压根就不是汉惠帝的亲儿子,所以他们是"冒牌货",不仅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还要"处死",就这样,汉惠帝的血脉被斩尽杀绝。
  这种操作让人望之骇然,本来还在长安的刘章,想尽办法让兄长刘襄进京当天子,当他看到了陈平等人的手段后,也噤下了声来。
  可以想象,连汉高祖的嫡系血脉都敢说杀就杀,对于这些"庶子庶孙",那还会残忍到什么地步。
  杀了这些有资格的人,那么接下来的皇帝选择,权力就在于他们手上了。
  陈平和周勃,试着从刘邦的庶子行列先入手,就是这么一找,身在代地刘恒被他们找到了。
  刘恒乃是薄姬所生,当年吕后封锁后宫,唯独同情也被冷落的薄姬,于是放了她跟着刘恒去了代地,薄姬是一个不得宠的高祖妃嫔,刘恒更是一个"不起眼"的王爷,性格和善,这种人,显然就是朝堂想要的。
  接下来就是把要立"代王"为新君的事情说了出去,这可把刘恒吓了一跳。
  刘恒不傻,他知道当皇帝不是什么好差事,前有吕后,后有这些大臣们,长安就是龙潭虎穴,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于是刘恒和薄姬让薄昭(刘恒的舅舅)进京查探情况,薄昭和陈平、周勃详谈甚久,确定了刘恒登基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刘章本来还想过阻止,但却没有办法阻止。
  刘襄在东边的齐地,而他们在长安,一东一西,刘襄根本没有机会再即位大统。
  确定无误后,刘恒也出发进京,开始登上大宝,成为了大汉的新皇帝,史称汉文帝、汉太宗皇帝。
  刘恒的登基,除了刘襄、刘章以外,算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因为刘恒的性格有些"儒弱"、"和善",对于朝堂而言,这是好事情,因为大臣们可以不担惊受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控"皇帝,而且刘恒的性格,对于大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
  再看刘襄,刘襄显然是一个"雄主"风范的人物,但是当时的大汉,朝堂无法承受强势的皇帝,更无法承受大刀阔斧的执政,即便刘襄未曾当过皇帝,但是他的行为却展现出了这样的苗头,所以刘襄无法进入京城,更无法抗衡朝堂大臣的情况下,继续当他的王爷,这是最好的结果。
  刘邦的长孙这个身份,并不会刘襄加分,反而因为刘襄不是"嫡系"血脉,才让刘襄逃过了一劫。
  如果刘襄是刘邦的嫡孙,那么刘襄必然要争取皇位,同样的,这就意味着一场战争,这对大汉而言,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内耗,刘襄无法登基,如同样是历史的选择。
  虽然说汉文帝"好说话",但登基多年后,刘恒也有着自己的执政风格。
  刘恒致力于发展国内的经济和各种建设,成就了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的开端,照当时的环境来看,也只有汉文帝和当时文武百官的组合,才能做到这个地步,即便是刘邦在世,都未必能够达到。
  在汉文帝后期,汉文帝逐渐加强了自己的话语权,再之后的汉景帝,便是汉文帝执政思路的延续,对外选择隐忍,对内选择大力发展,最终奠定了汉武帝"中央集权"的基础,还有汉武帝对外战争,北御匈奴的基础。
  这一个历史脉络,发展是完美的。
  而刘襄、刘章两兄弟,他们最大的功绩在于推动吕氏集团的覆灭,让刘汉的江山继续稳固,属于是刘邦基业的护道者,但这种身份,注定和皇位无缘。
  刘邦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的庶长孙竟然有这样的能耐,刘肥更想不到,他的儿子差点就当上皇帝。
  这是历史、人、时代的选择,既是运气,也是必然,刘襄最后的谥号是为"哀",这是汉文帝给予的,而这其中的意味,也让人说之不清,或许就连汉文帝,都同情这个没有当上皇帝的侄子吧。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有关刘邦长子刘肥,生母曹夫人的史籍记载寥寥: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汉书·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所谓"外妇",是指曹夫人并没有名份,不是刘邦明媒正娶的女人,刘肥勉强算得上是庶长子。改封韩信为楚王后,刘邦念及当年,对于曹夫人的情分,便将坐拥临菑郡、济北郡、博阳郡、琅邪郡、胶东郡等七郡,经济发达的齐国,封给了自己的长子刘肥。
  (齐国疆域)
  刘邦逝世,吕后专权,不断对于其他皇子,进行打击,首当其冲的是刘肥。吕后软硬兼施,先后三次迫使刘肥,将城阳郡、济南郡、琅琊郡,分别割给鲁元公主(吕后嫡女)、吕台(吕后侄子)、琅琊王刘泽(刘邦堂兄弟)。一是为了削弱,其次则为监视。
  虽然被削弱,但刘肥这支宗室的力量,还是不可忽视的。实际上,刘肥之子刘襄、刘章,应该在诛灭诸吕中,是立下大功的,正是有了刘襄、刘章之间的串联,才拉开了诛灭诸吕的序幕。
  吕后逝世,作为西汉开国功臣的周勃、陈平,对于铲除诸吕,虽然有心,但无力,也缺乏号召力。毕竟吕禄、吕产掌握着南、北禁军,掌控着长安;同时,也不知道诸侯王的态度,而诸侯王亦不知道,都城的具体情况。
  刘章妻子是吕禄之女,其回娘家探听到,吕氏一族策划谋反,因担心事情败露,遭到牵连,便告知了丈夫。此时,在宫内担任警卫的刘章,和弟弟刘兴居商量,将情况分别告知周勃、陈平,以及远在齐国的兄长刘襄。
  相较因血缘关系,错失皇位而终身遗憾的父亲,眼下的刘襄,有机会弥补这一缺憾而"君临天下",而当务之急是取得军队的控制权。按照当时西汉的制度,诸侯国的军事调动权是掌握在,由中央任命王国的丞相手中。
  于是,刘襄派出的中尉魏勃成功骗取了,丞相召平手中的调兵虎符,控制了齐国境内的军队;接着还将琅琊王刘泽软禁,将其军队纳入麾下。兵强马壮的刘襄,派兵包围济南后,正式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讨伐诸吕。
  (齐王刘襄)
  闻讯后的吕禄、吕产等人,派出了大将灌婴,统领重兵前往平叛。而作为刘邦的老臣,灌婴没有助纣为虐,在军事重镇荥阳驻军后,派人与刘襄等诸侯王联络。双方军队按照约定,保持观望,并没有开战。
  原来灌婴是"自己人",这下周勃、陈平放心了,转而谋取,吕禄、吕产手中南、北禁军的控制权,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长安的防御为分三层,宫城以外的,由北军负责;宫城以内,按照宫殿外与宫殿内划分:宫殿外署,属于南军负责;宫殿内署,属于光禄勋率郎卫负责。
  经过一番努力,周勃是掌握了吕禄的北军,但守卫皇宫的南军,还在吕产手中。千钧一发之时,陈平跟刘章商量,让其策应周勃。而吕产完全完全没有想到,侄女婿的反戈一击,被刘章杀死。
  可见,要是没有刘襄率先起兵,联合其他宗室组成联军,进攻长安,吕禄、吕产也不会让,灌婴率领重兵前往。灌婴率部一走,都城守备力量空虚了不少;加上刘章杀了吕产,南军大乱,从而使得周勃、陈平等人,掌控起长安局势的,难度系数下降了不少。那为何齐王刘襄,最终没有即位呢?
  (陈平、周勃)
  一则是组织"战后"重建的周勃、陈平,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愿意将刚刚到手的权利,再次转移给刘襄;其次,刘襄兄弟在此次诛杀诸吕中,可谓是居功至伟,当皇帝是理所当然的,而显不出周勃、陈平功劳大,而给予大的封赏;第三,刘襄反而会因为诛杀诸吕中,发挥的作用,而对周勃、陈平怀有戒心,从而削弱权力。
  这期间,灌婴应该也是重要一环。自打驻军荥阳开始,灌婴便与周勃、陈平,恢复了刘邦时期的默契。灌婴率部扼守军事重镇,使得诸侯王无法进入长安,参与皇位的角逐,刘襄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刘襄最终被周勃、陈平等人,以"刘襄母家势大擅权"为由,予以否决,转而选择刘襄的叔叔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先说结论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襄之所以不能继承皇位,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太厉害了,一般皇帝厉害了,大臣们就要受气。所以,手握重权的大臣不想让刘襄当皇帝。这是他不能继承皇位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说下,刘襄是怎么个厉害法,大臣又是如何惧怕他,以及他是如何和皇帝的继承人擦肩而过的?
  在吕后执政的期间,刘邦的子孙被吕后打压的没有一点脾气。刘邦的八个儿子在吕后死之前,更是死了六个,剩下的两个,一个是代王刘恒,另一个是被吕后养大的,刘邦的私生子刘长。
  这两个人,在当时都比较老实,对吕后尊敬有加,也绝不干涉朝中的任何事情。这也就是吕后没有动他们两人的原因。同时这也意味着,刘邦儿子这一辈的人,基本上就算完蛋了。
  再看刘邦孙子这边,尤其是刘邦的长子刘肥的儿子,刘襄、刘章和刘兴居这三兄弟,他们是比较有种的,继承了刘邦的血性,他们对吕家想霸占他们刘家的江山很是不满。
  当时,刘襄在齐地当齐王,他继承了老爹刘肥的王位。刘章被吕后调到宫中去任官职去了,说白了,刘璋的身份和去都城做人质差不多少,不过,刘璋很会办事,甚得吕后的欢心,他也被吕后重用了。
  在吕后活着的时候,刘襄,刘璋因为惧怕吕后,他们是不敢乱来的,但是,他们已经商议好了,一旦吕后死了,那他们就会起兵,杀到都城剿灭姓吕的。
  这件事他们也很容易办到,毕竟刘璋在都城,可以作为刘襄的内应,一旦都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可以很及时的告诉哥哥刘襄。
  还有一个就是,刘邦死之前曾经和大臣们有一个白马盟约,非刘氏不能称王,这个是很深的人心的。
  这些大臣在当时也是因为惧怕吕后的淫威,所以在吕后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反抗他,但是,一旦吕后死掉,就不好说了。
  到了吕后真的死了,刘璋火速的把这件事传递给了刘襄,刘襄在齐地拉了一支队伍,以剿灭乱臣贼子为由杀向了都城长安。
  吕后临死之前,把自己的侄子吕碌、吕产叫了过来,并且三番五次的叮嘱他们,我死了之后,你们不要来给我吊唁。一定紧紧的抓住手中的军权,一旦你们失去了军权,整个吕家就要被灭族了。
  当时,吕产和吕碌掌管着护卫都城安全的南北两军。
  齐地的刘襄起兵的消息传到了都城,吕产和吕碌要应对了,因为吕后死前叮嘱过他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军队,所以,这时候他们找来了开国功臣灌婴带着大军外出去阻击刘襄了。
  此刻,另一伙功臣派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两人也在一起商议,看看如何剿灭诸吕,还江山于刘氏。
  但是,这时候陈平和周勃根本不知道灌婴是吕氏一派的人,还是刘氏一派的。
  反正,灌婴带了人马就出发了,等灌婴到了军事重地荥阳之后,他就不走了,把军队驻扎在了这里,然后,灌婴派人联系齐王刘襄,你赶紧来,我们合军一处,到都城里去把姓吕的给灭了。
  刘襄得到灌婴的帮助,甚是高兴真是天助我也,看来这次起义,肯定是可以成功的。于是,他们火速向长安赶来。
  虽说刘襄他们的速度比较快,但是,都城里陈平,周勃的速度更快。
  陈平想通过郦商的儿子,去劝说吕碌放弃北军的领导权。因为郦商的儿子了吕碌的关系比较好,再加上吕碌这个比较单纯,很相信朋友不会出卖他,在听了朋友的建议之后,吕碌开始摇摆不定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平又派了刘璋去干掉吕产。此刻的吕产正带着几十人去挟持小皇帝呢,恰好碰到了刘璋,因为刘璋带的人多,有备而来,就把吕产给杀了。
  吕碌考虑来考虑去决定交出军权,最后南北军的调度权跑到了太尉周勃的手中,周勃带着这些人,把姓吕的全部给抓了起来,杀了头。
  这时候刘襄和灌婴还在赶往长安的路上,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诸吕已经诛灭了。肯定不能让刘襄来长安了,万一他真的来了,那么这个皇帝的宝座肯定就是他的了。
  陈平想了一个办法,阻止刘襄前进的步伐,他让刘璋去告诉大哥刘襄,诸吕已经被灭了,你们就回去吧。
  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刘襄竟然真的回去了。
  这时候在朝中掌握重权的宰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开始考虑选谁为皇帝了。
  按照和刘邦血液关系的远近,以及剿灭诸吕功劳的大小,这个皇帝的接班人,似乎是在刘邦的孙子刘襄以及刘璋等人中选,似乎更加合适。
  但是,这兄弟二人,一个比一个猛,若是他们当上了皇帝,遭殃的肯定是大臣,所以,这两个人就被排除了。
  刘邦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嘛,一个代王刘恒,一个刘长。
  刘长肯定是不能选的,因为他是吕后养大的,和吕后多多少少是会有点感情的,而这帮功臣正是杀害吕后的凶手。刘长当皇帝对功臣不利。
  退而求其次,代王刘恒这个人看上去比较老实,容易控制,那就选他为皇帝吧,就这样刘恒被选举为了大汉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这是与汉初政治格局直接相关的。
  刘邦在生前致力于打造的汉帝国的统治结构,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军功列侯集团作为辅翼,统领散居关中和各地的军功授爵旧部,建构汉郡,也就是汉朝直接控制区的统治联盟。
  为了平衡军功列侯集团的实际力量,将诸子分封在各诸侯王国,同时镇压各个并不服从秦制的旧六国故地。
  而在军功列侯集团内部,又以与刘邦的关系,形成分层、分级。
  在刘邦死后,吕后尚在,整个军功列侯集团对"佐高祖定天下"的吕氏非常忌惮,所以,双方基本继承了刘邦时代的政治格局。
  然而,双方的蜜月期以"正统"的、"合法"的刘邦继承人——汉惠帝刘盈驾崩为界,宣告结束。
  年迈的吕后,对于年幼的少帝的前途非常担忧,所以才有儿子死,"哭声不哀"的情况发生,这个信息,由留侯张良的次子告知了丞相,而留侯张良在汉惠帝继嗣的问题上多次发声,可以视作铁杆的"正统派"。
  因此,当时的军功列侯集团出让了兵权,形成了"以吕氏掌禁兵,以军功列侯掌政权"的新政治格局。
  吕后之死就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封王的诸吕为了保障自身的权位,一口将政权和兵权全部吞没,直接将军功列侯集团空置。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齐王刘襄的两个弟弟在长安的活动和他本人的起兵,甚至将宗室长者楚王刘交也拉入了反诸吕集团,此时,齐楚反叛集团是有十足的政治正当性,因为遵照的是刘邦对于藩国扶助汉廷的政治遗嘱。
  为了应对齐楚军的军事威胁,诸吕只能重新启用军功列侯集团的大将——灌婴。
  结果灌婴到了荥阳前线,却直接与齐楚和解,同时,激励长安的军功列侯集团的阴谋家们发动政变。
  事实上,反吕集团的几个代表人物都很有意思,周勃还是丰邑旧人,却很少有和刘邦早年交往的记载,可见个人关系并不亲密,而陈平、灌婴等人则非丰、沛旧人,可以说都是刘邦在征战中发掘出来的,具有极强能力的"新贵"。
  从这些人在刘邦的托孤故事中的位置可以看得出来,刘邦非常认可他们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是诛杀诸吕政变之后修改的历史故事。
  事实上,诛除诸吕的历史故事里,萧何、张良、曹参等原本的第一梯队列侯,并没有表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地位,恰恰相反,曹参之子当时正任御史大夫,也在政变尘埃落定,汉文帝登基后被免职,张良之长子,也在汉文帝初年被夺去留侯爵位。
  可见,军功列侯集团的政变本身是其中一部分野心勃勃者和齐楚勾连下的政治冒险,而非全部,尤其是诛除诸吕,就意味着对"正统"、"嫡出"皇帝汉少帝的背叛,所以这事儿绝不简单。
  而在政变成功之后,朝议立新皇帝,这是又一次大抉择。
  这次抉择的核心问题是,齐王刘襄是否当立?
  这里就涉及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吕后—诸吕时代的政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果齐王刘襄得立,其反对诸吕的起兵,就是新皇帝的"拨乱反正",那么,谁是乱?吕氏是乱,那么,曾经支持吕氏封王的公卿将相们又是什么角色?
  更重要的是,在各个诸侯王的宫廷里,同样有一群"军功封爵阶层",只是他们的地位没有迈入一线的"万户侯",而是关内侯,乃至于更低的爵位,这样的一群人,与军功列侯集团并非利益一致,而新皇登机,自有的班底,挟拨乱反正的大功,肯定会挤压这部分既得利益阶层的权力和位子。
  所以,周勃、陈平等人选择齐王刘襄之外的汉文帝,几乎是必然的。
  原本刘襄、刘章、刘兴居的计划是,两个弟弟做内应,大哥杀进长安。
  如果一切按计划行事,按国治以序,惠帝诸子被宣布非亲以后,刘肥是老大,刘襄继承刘肥的权利,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按国乱以功,刘襄也是头功。甚至就是论辈分,刘襄都可以把自己过继给惠帝。更重要的是,刘襄率军入京,其他人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了。
  刘襄刚起兵,吕氏集团派灌婴去镇压,灌婴到了荥阳却和周勃合谋,和刘襄结盟,说:你要讨伐吕氏,我们也要讨伐吕氏。这对刘襄来说好像是好事,但灌婴已经是友军了,他总不能突破灌婴继续进军吧,只能回去打先前齐国割给吕家的济南郡。这样刘襄就不能按原计划率军进京了。
  然后就是被刘襄骗取军队劫持的琅琊王刘泽以帮刘襄争位的借口入京公报私仇了:要是灭了吕氏再弄个驷氏出来,那可不就白忙活了?
  如答主张生全所说,驷钧是恶人吗?多恶?完全无考啊。大臣议欲立齐王,皆曰:"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高帝子,于今见在,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代王,而遣章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代王刘恒得立为汉文帝以后,刘襄的亲弟弟刘章被作为使者去叫刘襄罢兵,刘襄已经失去起兵的理由,无话可说,他总不能明说"我不服,我要进京当皇帝"吧。文帝虽然把先前齐国割给吕家的地盘都还给了齐国,但也刻意淡化刘襄兄弟的功劳: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模糊地把刘襄兄弟列在了"宗室"里。前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平与太尉勃等谋夺产等军。朱虚侯章首先捕斩产。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揭夺吕禄印。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刘章的功劳还是要说的,齐王刘襄是谁啊,不认识。
  刘兴居也很有意思,明知大哥落空了还自告奋勇去清宫处理后少帝,不知道是不是想拍马屁。结果呢,有你什么事?
  文帝还因为刘章、刘兴居支持刘襄而不支持自己,没有按约定封他们为赵王、梁王,而是封城阳王、济北王。刘章、刘兴居要是放着大哥不支持去支持四叔那才叫有问题吧?
  没几年刘襄、刘章、刘兴居就都领盒饭了,刘兴居是造反被杀的,至于大哥二哥,史书没说他们是非正常死亡的,也许是郁闷死的吧?
  刘襄子刘则死得快,刘襄一脉没有可考的后人了,刘章一脉倒是出了个皇帝刘盆子,然而……

那年19岁的她,被日军钉在城墙上,饱受痛苦说到女革命党,每个人禁不住想起赵一曼和刘胡兰。今日我们要讲的是一个19岁的女孩。她被日本人摧毁,最后被钉在墙壁。比凌迟处死死还需要恐怖100倍。你了解她19岁时受了多少痛楚吗?这名她被自己的亲叔叔杀害,朱德找了她26年,却只得到一具尸体1975年夏天,重庆歌乐山附近的一位农民,在一座解放区曾经是敌人碉堡的土层里,挖出了一副带着手铐的女尸。经过专家的鉴定和对特务的审讯口供,确定尸体是被朱德元帅称为最伟大的军阀叛女的一代帝王刘彻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三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十六岁登基。在位54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集中皇权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汉武帝继位后,下诏全孝庄帝的逆袭他成功摆脱傀儡身份,却说生生世世不愿再为帝王公元530年,北魏权臣尔朱荣在去洛阳的路上,听到传言天子欲杀尔朱荣,狂妄自大的尔朱荣把这当成了一个笑话,他是不相信孝庄帝有这胆量的。孝庄帝元子攸是尔朱荣一手扶持的傀儡皇帝。北魏胡太你记得那个举鼎而死的秦国帝王吗?他是怎样一个人?谈秦说汉(249)幸好秦武王举鼎身亡,否则统一中原就没秦昭襄王与秦始皇什么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士君王是秦武王嬴荡,嬴荡一点都不放荡,大有作为。他不仅身体强壮,孔武有力。而且在人才选皇帝和皇后连上厕所都有流程,这待遇一般人享受不到,不过太遭罪是人皆有三急,如今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有了卫生纸,甚至是自动马桶可以清洗,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但是在古代,皇帝皇后他们上厕所是怎么解决呢。身为礼仪之邦的国度首领,对于任何一件事纪念抗日战争写一篇短文,纪念八九十年前的英雄。那个时候的中国,百姓贫弱,官吏腐败,军队战斗力也非常差。东北三省有日本人驻扎,南满铁路由日本人掌管,北满铁路由俄国人掌管。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普通人是否能实现阶层跃迁?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权士族门阀权贵集团派系二代等,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止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的增战国红颜芈月的传奇一生引言有一个人,在历史上未知其名,她可能随着岁月销声匿迹,她隐藏在一个角落,数着风沙漫延着的狼烟,她在勾心斗角中强大,她在风雨之路上坚强不屈,她在乱世中国愈挫愈勇。她就是世人心中的铁他曾担任济南军区政委,56岁被打倒,晚年担任中顾委委员济南军区的前身是山东军区,需要说明的是,山东军区不同于山东省军区,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是不一样的。1955年,国防部与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若干决定,山东军区世界地图变迁史非洲马拉维我们通过对1992年,2001年,2010,2019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册的对比,来看一下30年来世界的变化。我们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南极洲分国家和地区
一组伟大妈妈与孩子们的绝版照片,难得一见图片里的每个孩子,在妈妈面前,都是那么乖巧,有一种莫名的幸福与发自内心的安静而身旁的妈妈,有着一种淡淡的骄傲与满足。谁能想到当他们长大后会是改变历史的大人物毛润之毛润之年轻时与母亲日军侵华时的老照片日军侵华时候的老照片日军肩扛着枪在路上行军,侧目而视老百姓纷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正在被砍头的普通百姓。站着的瑟瑟发抖,目光呆滞。三日军跟小女孩合影,女孩看起来瘦弱胆怯。日军则笑开隆美尔的一生沙漠之狐殒命于1944年受伤和死亡1944年7月17日,在向元首发出最后通牒的2天后,隆美尔在前线视察期间,急需返回指挥所。在利瓦罗特地区,在隆美尔的汽车后面发现了两架盟军飞机。在高速上,飞机距离地面501950年,北京一炸药厂发生特大爆炸,几枚银元揭开事件真相不得不说,炎黄子孙似乎有着天生的一副傲骨,无论在多大的艰难险阻面前,他们始终用毅力和智慧去化解,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他们也曾瓦解过多次敌人的阴谋。就1950年中南海附近发生的古代怎么解决边疆军粮供给?为什么说边疆戍卒是西北拓荒者?西北边疆地处干旱区,自然环境恶劣。如何解决古代大批的边疆戍卒吃饭,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古代在边疆推进屯田,就是利用士兵在西北荒漠垦殖,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就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从两袁世凯一步步窃国的故事清光绪八年(1882)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总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就职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袁世凯(18591916)。中国北善于用智慧取胜的一代名将朱德总司令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攻打会昌时,朱德奉命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进攻会昌东北高地。(这是朱德在南昌起义后第一次指挥起义军打仗,也是朱德回国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仗)。他首先命令三师教导团团长侯镜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凄惨,为何是曹操对她最好?蔡家称得上官宦之后,名门望族。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毛泽东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文王均伟1950年3月1日,访问苏联结束后回北京的路上,毛泽东在沈阳同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市的负责人谈了一次话,其中说道这次我和恩来同志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汉族的由来原来是这样的说到汉族的由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源于汉朝,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也倾向于此种观点,历史真的是这样么?百度百科关于汉族的解释(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历史学者们普遍认可汉族是最早建立中国的民族四川老农银行贷款千元修路,1988年身份却被曝光上甘岭一等功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朝鲜战争爆发了,老一代的前辈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挺身而出,当时解放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内的战事也未完全平息,西藏还没有完全解放,许多解放军战士连家都没有来得及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