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唐朝的一些名门望族为什么大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大唐公主可以说是古代公主中活的最恣意的一群人,给世人留下了很多谈资,比如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平阳昭公主,比如干涉朝政私生活混乱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比如喜欢出家的玉真公主们,还比如与和尚有韵事的高阳公主。
  但大唐公主也有一个能被称之为公开的秘密的尴尬事,那就是很多名门望族不愿意娶这群高高在上的公主。至于原因,很多人可能脱口而出,因为他们太开放,私生活太混乱,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很小的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人们重视门阀观念。
  隋唐时期重身份,也就是门阀观念很重,门阀世族高高在上,其中的五姓七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多采用内部通婚制,而耻于与外姓通婚。世人更是以娶到五姓女为自豪事 ,也以娶不到五姓女为人生一大憾事,在五姓女面前,公主是在算不了什么的。高宗一朝的宰相薛元超在晚年曾回忆平生有三大憾事:没有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没有娶五姓女,没能参与编修国史,这就是著名的"元超三恨"。其中没有娶五姓女为妻应该是当时很多人的憾事,即便是一般的世家大族,也都想娶五姓女,薛元超是河东薛氏,也是望族,只是和五姓七望还是没法比,可见当时的门第观念有多么重要。
  李世民对于这些名门望族的傲慢很是头疼,曾下令修《氏族志》,强令修改氏族排名,但五姓七望仍旧深入人心,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治下旨禁止他们自行通婚,只是收效甚微。唐中期以后,五姓七望得到更迅猛的发展,宰相多出其门,当时皇室式微,无力打压士族,而这些望族又掌握了科举考试,因此不再仅仅依靠门荫入仕。他们更加看不起庶族平民,甚至皇室,对娶公主更加没有兴趣。虽然李唐王室自称陇西李氏,却得不到世家大族的认可。唐文宗曾想聘郑覃(荥阳郑氏)的孙女为太子妃,结果郑覃根本不搭理皇帝,而是把孙女嫁给了当时一个九品官的崔某。由此可见这些门阀世族对于皇室的傲慢态度,他们对公主又有什么兴趣呢?
  即便是一般的世家也不怎么喜欢娶公主,毕竟"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娶个性情温顺好相与的还可以,一旦娶个性情娇纵、飞扬跋扈的公主进了家,整个家族的脑袋都悬着,一个伺候不好就容易出事。而且娶公主还有各项规制需要遵守,但是好处却没有多少,公主是皇帝拉拢大臣的工具,但也是压制驸马升官的紧箍咒。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唐公主的作。这种作体现在政治上和私生活上,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和中宗时期,当时的公主弄权和私生活混乱是有目共睹的,平白的让世家大族唯恐避之不及。比如太平公主在第二段婚姻里就私养男宠,后来更是干涉朝政,政出私门,同样的还有安乐公主,这样的女子是不被家族底蕴深厚的门阀世族所接纳的。
  但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世家大族不怎么愿意娶大唐公主,但公主们并不愁嫁,嫁的也都不错,而且二婚三婚的公主大有人在。
  在唐朝,许多名门望族与皇王家关系都非常密切,这是因为唐朝李家的天下,其实就是这些名门望族跟李家生死与共才打下来的。比如秦琼、敬德、程咬金、罗成、薛仁贵、徐茂公等等,这些人与太宗皇帝李世民出生入死,李家江山的得来与稳固,这些开国元勋功不可没。这些人在唐朝封王拜将,历代世袭,具有较高的政治与社会地位,皇家与他们结亲,不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顺利成章的。但是,诚如题目所言,即使你公主想下嫁,我还不稀罕呢!其因大致三点:
  一、公主乃皇族之女,可谓金枝玉叶,是为君。驸马你不论名门望族还是草根一介,都是为臣。因此,从身份来说,两者是极不对等的,这不但在身份上具有较大差别,而且在生活中也多有不便。举例来说,你老婆是公主,按平常人家的规矩来讲,那你老婆就应该给你父亲上茶问安。可因为人家是从皇家大院出来的,不但不会给你父母请安,相反,你父母见了她还要双手作揖、欠身行李:老臣这厢见过公主了,公主可好!由此可见,娶个公主到家里,那就是娶个祖宗先人在家里供着,你说这些人也是锦衣玉食的,人家怎么会愿意?
  二、公主任性脾气大,不好伺候。公主自小从皇宫长大,都是娇生惯养的,他们的脾气不是一般人都能容忍的。你看那电视剧,公主们稍不高兴,就会拿个花瓶呀什么的,啪叽一下摔个粉碎,然后多少人围着转,还动不动就以绝食来相威胁。更加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些公主一旦在婆家有啥事,就坐上大轿打道回宫,回去就口无遮拦的告婆家的状。你说,这样的冤家,谁愿意在家供着!
  三、表面看娶到公主都是高攀了,实则被监视了。在唐朝,为了及时了解大臣们的一些思想与动向,让你老老实实地跟着朝廷干,皇上都会以赐婚的方式将自己的女儿或侄女嫁给一些臣子的公子,这是死命令,不能违抗的,否则就给你个抗旨不尊之罪,那可是说不好就会杀头坐牢的。这些公主到了婆家,就等于中央在你家里安插了一名中情局特工。你想想,与这样一个情报人员每天晚上都睡在一起,你怎么会开心呢?你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得提高警惕?这样过一辈子,人还不得神经了!因此,娶个这样的公主,还不如打光棍痛快呢!
  在唐朝,名门望族的确不愿意娶公主,每当皇帝要为公主选驸马的时候,士族子弟"皆辞疾不应"。宣宗时为万寿公主挑选驸马,白敏中推荐了相门之子、状元郑颢,但是郑颢"不乐国婚",并因此对白敏中恨之入骨,多次在宣宗面前诋毁于他。
  由此可见,唐朝士族是有多么不愿意"尚公主",可在我们看来,能娶到公主那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为什么会不愿意呢?其实这跟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唐朝的大家族瞧不起皇族公主
  是的,你没看错,唐朝时大家族的子弟却是瞧不起皇族。其实在宋以前,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是非常正常的。东晋时候,有位皇帝曾问自己宠信的一位大臣,还希望得到什么赏赐,这位宠臣说自己的官已经做的够大了,希望能成为贵族。不料皇上听了连连摇头,说这件事我可办不到,你得去求那些名门望族才行。
  到了唐朝,贵族的势力有所降低,皇族逐渐兴起,但还没有完全压倒贵族。在动辄上千年的大家族面前,李唐家族的兴起不过百年而已,而且还有胡夷血统,所以完全不够看。
  唐太宗曾命人修撰《氏族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皇族门第,力压崔氏等山东高门。这里要多说一句,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大概包括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到了隋唐时期,山东世家以李、崔、卢、郑、王五家最强。当时朝廷六成以上的官员,都直接出自这几家。剩下的四成,多少也都和这几家有联系。
  山东士族在多年发展中,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朝廷中的各个门阀藕断丝连,很多朝廷的官员都是山东士族的门生,李唐皇族在打压无果后只能选择妥协,想通过与山东士族通过婚姻的方式结交。
  但是,山东士族为了确保家族血脉纯正,很少与外姓家族联姻,都是门阀之间相互联姻,除此之外,就算贵为宰相,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如果有人娶了山东士族女子为妻,在当时那可是要比娶公主还要光耀门楣的。皇族想要和山东士族联姻,大多数士族根本不搭理。
  唐朝公主的名声实在太差
  唐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因此唐朝妇女大多比较开放,尤其是唐朝的公主们,往往不修妇礼,其行事说话、生活作风在士族们看来,实属大逆不道。但皇族毕竟是掌握了最高的权力,公主也往往飞扬跋扈,与其娶回来受气,倒不如敬而远之,因此很多士族都抱着"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的心态。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朝至少有26位公主改嫁,其中安定公主、齐国公主更是三嫁。太宗纳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入后宫,高宗纳父亲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玄宗强占儿媳妇杨玉环,武则天面首成群,换了一拨又一拨……这些都极大地败坏了李唐门第的风气。
  上梁不正下梁歪,唐朝公主不守妇道的事可就多了。高阳公主与僧人辩机私通,后来还与丈夫房遗爱谋反;安乐公主还没出嫁就搞大了肚子,结婚后又和母亲的情人武三思私通;太平公主面首无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莲花六郎张昌宗,经她试用满意后,献给了母亲武则天;同样给武则天献上男宠的,还有千金公主,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就是她试用满意后"上缴"的。此外,襄阳公主、长广公主、宪穆公主……都是不守妇道的代表,声名狼藉。
  另外,唐朝的公主往往也不会孝敬公婆,善待家人。宣宗时,万寿公主的驸马郑颢的弟弟生病,宣宗派人去慰问,使者回来后,宣宗问可曾见到万寿公主。使者回答说,公主去慈恩寺看戏去了。玄宗大怒,马上派人把公主叫回来训斥了一顿,叹息道,"我怪士大夫不欲与我为亲,良有以也。"玄宗的叹息,也从侧面证明了唐朝公主的"不通世事",极难相处。
  一旦公主去世,驸马要为公主守丧三年
  五服之中,以斩衰为最重,其次是齐衰。而唐朝的礼法规定,妻子死后,丈夫要为其服"齐衰杖周"之礼,即手拿哭丧棒,服丧一年。但如果是妻子是公主,那么丈夫就要为之服斩衰,期限为三年。
  这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一年还是三年的区别。古代普通家庭,丈夫的地位高,妻子的地位低,所以妻子死了丈夫,要为丈夫服丧三年,而如果是丈夫死了妻子,那么只需要服丧一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体现了双方的社会地位高低。
  而唐朝规定,公主如果去世,驸马要为公主服丧三年,这极大地损害了驸马的自尊心,尤其是自尊心十分强烈的山东士族,更是极力反对,视为耻辱。
  宪宗时,杜悰娶了岐阳公主为妻,有一次宪宗升了杜悰的官,却一直不见杜悰来谢恩,感到很奇怪,就问户部侍郎李珏,这才知道,杜悰还在为岐阳公主服丧,所以没来谢恩。宪宗感到非常吃惊。
  李珏趁机对宪宗说,士族之家不愿意和皇族通婚,有一半是因为这个原因。宪宗这才下诏改制,改为"齐衰杖周",和普通家庭一样了,而此时已经是唐朝后期了。
  综上所述,士族不愿意娶公主为妻,主要原因是他们根本看不起李唐皇室,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皇族不过是暴发户而已,他们才是真正的贵族。皇族不过是掌握了权力,攫取了财富而已,在精神上士族们仍旧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藐视皇族,这种情况一直到五代之后,科举制充分执行,才得以改观。
  客观上,唐朝公主不修妇礼,飞扬跋扈,骄横刁蛮,也让很多有意和皇族联姻的高门望而却步,生怕联姻不成,娶了个祖宗回家。再者,丈夫要为妻子服丧三年的规矩,也让不少高门子弟感到不满,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从而千方百计的拒绝娶公主为妻。
  唐朝自高祖李渊开国,到唐哀宗李祝被朱温篡唐灭国,国祚290年,共历22帝,公主不下200人。 常言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话放在唐朝初期没毛病,但到了唐中期就是另一情况了。名门望族子弟都不想娶高贵的公主为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大唐是最开放的朝代,低胸,丰乳肥臀女人的壁画留下了许多痕迹。有人说这和唐朝皇帝血缘中有突厥血液有关系。外族民族骨子里就没有儒家思想,对男女两性关系比较随意。据此分析确有道理。 比如唐初的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她们的性观念很开放。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她的丈夫是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是高阳不守妇道,和唐玄奘的秘书辨机偷情,还把父亲给的玉枕送给了情夫,后来事情败露,太宗怒斥女儿丢尽了皇家脸面,大怒腰斩了辨机。不过高阳公主与和尚偷情,为老公戴绿帽的丑事弄的世人皆知。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她和母亲一样养了许多面首,她的第一任丈夫薛绍被她连累而死。第二任丈夫是女皇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ji)。后来太平公主欲效仿母亲做女皇,被侄子李隆基处死。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小女儿,她有权有势,不守妇道,私养面首,而且野心勃勃,她让父亲李显封她为皇太女,想效仿奶奶武则天当女皇。后来也是被堂弟李隆基杀死了。
  看到了吧,这些公主不但放浪形骸,并且野心勃勃,都不是省油的灯,娶这样的公主,早晚被戴绿帽子。 这些事都留下了不良的影响。是一种潜默移化的影响。
  到了唐中后期,由于前车之鉴,之后的公主就不受名门望族之子的青睐了,公主们成了齐天大圣(剩)。毕竟没有男人愿意戴绿帽。
  其实,公主嫁不出去的原因不仅是戴绿帽这个原因,还有另外两种:
  一、唐朝的斩衰礼。话说到了唐文宗执政时期,文宗李昂发现公主成了大龄剩女,于是问大臣为什么会这样?户部侍郎李珏对曰:近日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为国戚者,半为此也。
  什么意思呢?原来唐朝有个居丧礼。假如丈夫娶的平常人家的妻子死了,丈夫齐衰一年(齐衰,也叫杖期,夫为妻手持哭丧棒服期一年)。假如是娶了公主,则实行斩衰。(斩衰期是三年)。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迎娶公主。 唐文宗明白了,于是(文宗)诏曰:制服轻重,必由典礼。如闻往者驸马为公主服三年,缘情之义,殊非故实,违经之制,今乃闻知。宜令行杖周,永为通制。——引自《新唐书》
  也就是在唐朝中后期,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的情况才得以改变,改成了服丧一年。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男人与其每日生活在皇室的阴影下,不如娶民间女子更为自在些。更何况望族本来就是名门,不需要攀龙附凤,也照样显贵。
  二、皇家门第观念。在唐朝的时候,皇家十分重视门第观念,讲究门当户对。要求不但有显赫的家世,还要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这诸多的要求令公主出嫁成了难事。许多望族人家虽然也想攀附高门槛,但很排斥这种皇室的门第观念。他们既不愿意嫁女于皇室,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那就是公主大多不修妇礼。唐朝文化开放,公主奢侈、骄纵者居多。稍不留神就为丈夫戴绿帽,这是男人所不能容忍的。试问哪个男人敢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即便是能够荣华富贵也不行。更何况那些望族不娶公主照样有荣华富贵,有鉴于此,公主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就不难理解了。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从北魏到北周,再到隋唐,门阀氏族权势滔天,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各姓氏之间纷纷通过联姻来巩固势力,与皇家联姻更是尤为重要。有趣的是,唐朝时期各门阀世家的公子们比较青睐于五姓七氏的姑娘,而都不愿意迎娶公主。
  唐高宗时期有位宰相薛元超,出身河东薛家,父亲是李世民的八大学士之一的薛收,典型的世家子弟,妻子是李元吉之女和静县主。虽说岳父造反被杀,但是女儿未被殃及,薛元超还是妥妥的皇室宗亲。但是薛元超晚年自称平生有三恨,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五姓七族的女子为妻,狠狠打了皇家的脸啊。
  门阀姑娘再优秀也只是臣子,而公主可是君,唐朝公主的市场为何会如此惨淡呢?
  首先,唐朝公主有封地、有俸禄、有奴隶,还是天之骄女,公主脾气大得很,一身公主病。未来驸马家世再显赫,也没有人家皇帝老爹厉害,娶回家都得当成姑奶奶供着。公主们可不会体贴丈夫、孝顺公婆、善待家眷,只能是驸马一家围着公主团团转。打不得、骂不得、更不可以休妻,连纳妾也得看公主的心情。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富家子弟,谁愿意下半辈子跟孙子似的伺候自己媳妇啊?
  再者,唐朝公主的名声不好。都说脏唐臭汉,李家有胡人血统,不那么重视礼教思想,民风开放,性文化也比较开放,尤其是皇室时常上演一些强占弟妹、迎娶庶母、霸占儿媳的戏码。这种环境熏陶下,许多公主也不顾名节,纵情声色。
  高阳公主乃是唐太宗的爱女,嫁给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为妻,婚后不满于丈夫的木讷,与高僧辩机和尚私通,甚至过上了同居生活。后来两人的定情信物被偷,官府追查赃物来源,这段地下情才大白于天下。唐太宗大怒,将辩机和尚被腰斩,一众知情不报者都被诛连。
  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看上了薛绍,不顾人家已有妻室无意娶公主,逼着人家娶了她,后来薛绍被岳母武则天杀了,她又嫁给了武攸暨。可能是对第二段婚姻不满意,太平公主大肆豢养男宠,与朝臣通奸,武则天最得意的面首张氏兄弟就是太平公主亲自试验后进献给母亲的。
  唐玄宗女儿安乐公主,与第一位丈夫武崇训就是先私通,后被赐婚的。而后婚内出轨武延秀,也就是第二任丈夫。对于婚内出轨的事实她毫无避讳的承认。
  这三位皆是唐朝有名的公主,亲姑侄三代,她们代表的不是个例,而是当时唐朝公主的普遍事迹,所以唐朝公主声名狼藉,门阀士族子弟根本不想娶公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港台拍的《公主嫁到》,从这部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个男子谁都不愿意娶公主,即使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却还是不愿意。我记得特别轻清楚在,在电视剧中,小儿总是拉着手围起圈来唱歌,唱的内容便是与公主有关的内容,即求公主快归去吧,猫儿害怕,母老虎,泼辣霸道,身材似瓜。这便是人们为什么会惧怕到公主嫁到他们家的原因了,性格不好,泼辣霸道,身材不好。
  下面,我就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唐朝的人们不愿意娶公主呢? 第一个是因为门第观念的束缚。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门第观念,注重一定要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在唐朝也不例外,唐朝看中的门第,它不仅仅是包括有着显赫的家世,还要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相敬如宾的婚姻关系,在《公主嫁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平阳公主寻找了很多夫婿,也一直没有找到很如意的郎君,其实,这种传统的门第观就使得,即使是名门望族,即便是有皇亲国戚的优待,也不愿意与皇室联姻,自然也不会将女儿嫁到皇室,也不会迎娶皇室的公主了。
  第二个原因,就像我在最前面提到的,公主是自由的,不修妇礼的,不遵循三从四德的,唐朝的风气比较开放,公主自然也是骄奢淫逸惯了,脾气不好,品行也不是很好,长广公主,做有悖伦理之事,合浦公主,服所爱而娇,襄阳公主,面首众多。
  第三,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礼的国家,我们的婚丧嫁娶都是有着非常多的礼仪的,自然公主出嫁更是,出嫁的礼仪很好,可以使人接受,但是服丧的礼仪却是不能接受的,《新唐书》规定了,规定妻子死后丈夫需要服其衰周,但是公主死了就不一样了,丈夫就需要扶斩衰三年。这让男子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公主,有着自己的府邸,同驸马的见面也是由公主来主导,公主来召唤的,这样的话就会有很多的规矩礼仪,普通人家不能够接受,豪门望族也亦是如此。
  所以这些就是,名门望族不愿迎娶皇室的公主的原因,不仅仅是要恪守礼仪,而且还时不时就会被戴上绿帽子,这是非常注重传统的中国人,不能容忍的,公主的生活质量是极其奢侈的,这样一来,公主与婆婆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重,而且婆婆还要拜公主,这也是很难接受的。
  文/红雨说历史
  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崔氏,李氏,卢氏,郑氏,王氏。崔氏和李氏有两个郡望),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唐朝也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士族不愿娶公主为妻,唐代正史也有相关记载。
  《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悰传》:"(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
  后来,宪宗为"钟爱独异"的万寿公主选婿,士族子弟"皆辞疾不应";白敏中奏选相门之子郑颢。结果,郑颢"不乐国婚",对白敏中恨之入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士族之家对于尚主事的态度。
  为什么名门望族不乐意娶公主呢?
  首先,出于门第观。 纵观唐朝,尤其是唐初至中唐,非常重视门第,这是不争的事实。唐朝所谓门第之高,不仅仅指拥有显赫的权位,更重要的事具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姻亲关系。对照上述几个标准,我们发现,在权位方面,李唐皇室贵不可言,但在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上,李氏家族就不及传统高门望族尤其是山东士族。
  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讲过"李唐皇室源自突厥,而非汉族,"。也因为出自胡夷,所以在李氏家族文化上,无法与以往的汉族高门大姓相提并论。而且,在婚恋问题上,李唐皇室也继承了胡夷之风,显得过于自由乃至放纵。唐代公主改嫁的很多,对于汉族士族来说,这是有伤风化啊。并且,定安公主、齐国公主这样的,更是三嫁。太宗纳弟媳杨氏为妇,高宗以父亲宫中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玄宗强占儿媳杨玉环,武则天公开招面首…
  朱熹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汉族的名门望族肯定不喜欢这样的家风,不愿意和李唐皇室联姻。
  再者,唐朝的公主们普遍没有"教养"。 公主不修妇礼,甚至专横、淫荡、残暴,使士族之家望而生畏,谁敢攀龙附凤,与李唐皇室结亲?举个例子:长广公主"豪侈自肆";合浦公主"负所爱而骄……见(浮屠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山东的名门望族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女子入家门,败坏家风?
  综上所述,唐朝的公主,真是不受"名门望族"待见。
  唐代有 221 位公主,其中各种原因终身未嫁的有 82 个,所以公主能嫁出去,而且嫁得好,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新唐书中曾记载:唐宪宗李纯时期,权德舆为宰相,他的女婿独孤郁是翰林学士,李纯见到独孤郁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不由得由衷赞叹道:"德舆竟有这般优秀的女婿啊!"
  李纯的那声叹息中,透露着掩藏不住的羡慕之情。按说他是皇帝,他的女儿结婚,难道天下好男儿由着他挑选?还真不是的,李纯有个女儿岐阳公主,是郭贵妃所生,非常受李纯宠爱,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李纯让宰相李吉甫在众朝臣中选择德才貌兼优的适婚青年,准备把公主嫁出去。
  李吉甫自然不敢怠慢,他将朝廷中官宦子弟考察了个遍,政治、年龄、才貌合乎要求的一一走访拉媒,竟发现没有一个愿意做皇帝女婿的,这些官宦子弟们一个个以自己有病为由拒绝了李吉甫的美意。
  李吉甫为难之中,又反复将朝中官宦子弟过滤了一遍,突然发现还有一位年轻人居然给忘掉了,那就是司徒杜佑的孙子杜悰还未娶妻,且听说人品才德还不错。杜佑大家不一定熟,他有个非常牛的孙子,大家一定知道,叫杜牧。李吉甫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亲自登门造访杜府,好在杜悰表示愿意做驸马迎娶岐阳公主。李吉甫大喜过望,心头的石头落地了。
  李纯亲自见过杜悰后,表示很满意,小伙子不错,就他了。事实上,李纯没有别的选择,岐阳公主更没有,只得嫁入杜家,是福是祸就看岐阳公主的造化了。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事实是,皇帝的女儿最好嫁,也最不好嫁。因为君权和夫权是冲突的。在普遍男权社会下,驸马和公主的关系却是男卑女尊,公主们看的上的男人不会愿意低头当小男人,她能随意改嫁,能休夫,可是她们嫁不了她们想嫁的大丈夫。
  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娶了表姊郗氏,夫妻感情很好,可是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离异,看中了王献之,简文帝下旨,逼着王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皇命难违,王献之思来想去,就用艾草烧伤了双脚,他想着自己如果成了瘸子,公主就不愿意要他了,谁知,公主却十分执著,说是哪怕王献之变成残疾人,她也要嫁。最终,王献之只好违心休妻娶了公主。郗氏被休郁郁寡欢,早早就离开了人世。王献之42岁时也去世了,临走前还在说:"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汉光武帝刘秀有一次问大臣宋弘:贵易友,富易妻,人情乎?仙鹤打架绕脖子,刘秀问这话就是别有用心,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看上了宋弘,想让刘秀赐婚,可是宋弘有老婆,没有什么过错,刘秀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让人休妻,但是湖阳公主个性比较泼辣,刘秀不敢直接拒绝,于是他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亲耳听他和宋弘说话。
  结果宋弘也是聪明人,一口回绝:我只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一听,扭头就对屏风后面的湖阳公主说:事不谐矣,没戏了,人家不想换老婆。
  娶公主跟皇权相联,没有平等和尊严可言,一般人娶妻叫娶,娶公主叫"尚",公主有自己的府第,不用侍候公婆,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历朝附马都不能做高官,所以只要娶了妻子,别说孝顺父母照顾弟妹等一般女性的要求做不到,附马的政治前途也没有了。
  比如宋代王铣,才名与苏轼相当,非常有政治抱负,可是被皇帝看中当了附马,不敢不从,什么前途理想都没有了,不敢公开不敬,整天花天酒地,根本不理公主,公主年纪轻轻抑郁而终,典型的冷暴力悲剧。
  不仅如此,每个时代几乎都有迎娶公主的特殊规定:宋朝因为吸取了唐朝公主驸马干政的教训,规定驸马不能当官,附马家人也不能做高官,宋真宗还搞了个升行,什么叫升行呢?只要娶了公主,附马的排行就高一辈,与自己的父亲是兄弟关系。驸马都是以祖为父、以父为兄、以母为嫂,公主只是把公婆当兄嫂。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谁乐意干呢?]宋代君主都比较仁慈,很少干逼亲的事儿,所以宋代公主最可怜,87位公主,各种原因57个没嫁。
  朱元璋规定公主只能"下嫁"庶民,不得嫁给文武大臣子弟;被选中的驸马享受朝廷俸禄,但不能干预朝政;其近亲也不得出仕为官,已为官者必须退休回家。欧阳伦出身贫寒,学业用功终于得中进士,朱元璋在对其进行殿试过程中,对他十分赏识,将安庆公主许给了欧阳伦,欧阳伦喜出望外,以为自己一步登天了,谁知当了附马就不能做官,他十年寒窗中的进士算白干了,失落之余,这家伙只能捞钱,借着附马身份走私,被朱元璋知道,被砍了脑袋,也是个倒霉附马。
  清代附马想见公主,还得递牌子,同意了才能见,驸马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要花许多银钱贿赂管家麽麽,才能如愿以偿。不然会找诸多借口阻拦。
  从这些事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士族不乐意娶公主了,而且唐代的公主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地方,不修妇德,作风豪放,又爱干政。
  比如太平公主,一心想学母亲武则天,不仅与朝臣通奸,还明目张胆包养众多男宠,张宗昌本是她的男宠,自己觉得不错,为了讨好武则天,转而进献给了自己的母亲。
  安乐公主生活豪奢糜烂。安乐公主曾嫁过两次,在第一任老公武崇训死前她就与武延秀有"私人关系",武崇训死后她立马就转头嫁给了武延秀。安乐公主曾指着武延秀问上官婉儿:"比崔湜的怎么样?"崔湜是上官婉儿情夫。上官婉儿说:"跟六郎差不多,比崔湜强多了!"六郎即张宗昌,就是太平公主送给武则天的男宠。这段台词信息量太大,纯洁一点的人还反应不过来。
  高阳公主嫁给了名臣房玄龄的儿子,婚后不仅侍宠骄纵,还与和尚辩机私通,辩机是西游记里唐僧原型玄藏的徒弟,所以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唐太宗也大为震怒,斩杀了辩机和数十名宫女。房玄龄去世后,她又鼓动其夫房遗爱夺取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被李世民训斥后心有不甘,李世民去世后,她到高宗处诬告大伯子房遗直调戏自己。结果被政敌长孙无忌抓住由头,反查出房家和高阳公主谋反,是不是真谋反不知道,房家几乎被灭族,高阳公主自己也被赐死,娶个这么不着调的公主老婆真是家族大不幸。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公主如此,唐宪宗李纯的女儿岐阳公主其实非常贤德,孝顺公婆敬重丈夫,可惜早早去世。料理完公主的丧事后杜悰进京,迟迟未去参见皇帝,当时的皇帝是文宗,很奇怪,询问户部侍郎李珏后得知:杜悰在为公主服斩衰,不便面圣。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服期三年。是子女为父母才守的丧。简单点说,类似今天 的披麻带孝,杜悰就是因为在服斩衰多有不便,才不敢去参见皇帝。可想而知,为父母服丧自然没什么,可是要把平辈的公主像父母一样对待,一般人心理还是抗拒的。
  物极必反,万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让人接受不了的!名门望族与其娶公主后,每日活在阴影之下,不如娶个普通女子,更为逍遥自在,这个也是人之常情
  在我们看来,迎娶皇帝女儿,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吗?但在唐朝可不是,唐朝的公主并不受欢迎,不只是名门望族,那些被指为驸马的青年及其家族,不是当场回绝,就是痛哭流涕,仿佛如临大敌。
  那么唐朝公主为什么这么不受欢迎呢?原因有这么五条:
  其一,唐朝公主不修妇德
  都说唐有胡风,但这句话除了在血统上的意义,还更多的指向唐朝皇帝开放的家风,也许基于此,唐朝才成为一个社会风气极度开放的朝代。
  唐朝的公主们在开放的家风下,在唐朝前期多半也陷入滥情荒淫的生活,当时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史料中的正史野史也都有记载。
  就拿武则天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来说,她的第二段婚姻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外侄武攸暨。但武攸暨这个人并不热衷于政治,而且生性懦弱,太平公主便肆无忌惮地与别人通奸,其中有几位也被载入了《资治通鉴》。
  比如胡僧惠苑,此人通过结识权贵认识了太平公主,在太平的帮助下,官加三品,还封了公。再比如大家熟知的崔湜(shi),长相英俊,为了自己的前途,也是投奔了太平公主,之后太平又将此人献给了武则天,后此人又与上官婉儿也有一腿,最后还官至宰相。再说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也是太平公主进献给母亲的,这是极为荒唐的事情。
  唐中宗也有个宝贝女儿安乐公主,在这方面与太平公主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她是在唐中宗流放的困难时期出生的,所以中宗李显对她极为宠爱,她甚至想让父亲把她立为皇太女。她嫁的是梁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但同时又与丈夫的堂弟武廷秀私通,不过后来在武崇训死后,她也的确嫁给了武廷秀。
  此外,还有唐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在嫁给窦奉节后,曾与大臣杨豫私通。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也是一样,曾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太宗知道后,一怒之下将辩机腰斩。
  唐朝公主的淫乱之风到唐中期以后才有所收敛,在此之前,唐朝公主尽管身份尊贵,但在重视家法门风和社会声望的封建社会,一个男性,一个家族,很难容忍一个不守妇道的女性,哪怕她贵为公主。
  其二,唐朝崇尚女权,娶公主风险太大
  我们知道,自打武则天当政后,唐朝的女权更是得到了极大发展,一直到李隆基出现之前,唐朝的朝政可以说都把持在后宫。所以,唐朝前期的公主们,因为有武则天做榜样,也都热衷于参与政治。
  比如,还是太平公主,她的两次婚姻实际上都是政治的牺牲品。第一次婚姻嫁的是名门望族河东薛氏薛绍,这是忠于父亲李治的心愿。后来薛绍因哥哥谋反受到牵连被杀,这又是受制于母亲武则天称帝的需要,再到后来第二次婚姻嫁入武家,这种政治联姻就更明显了。
  一个家族当一个人掉入权力的漩涡时,通常全家族都要跟着遭殃。太平公主的权力欲望一点不比武则天少,她为了像母亲一样当上女皇,一直周旋于宫廷政治之间,先后参与了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终败在了李隆基手里,整个武氏家族包括与前夫的几个儿子都被李隆基杀得杀,流放得流放,一个家族基本就毁了。
  此外,高阳公主(太宗女儿)也搞政治运动,因为太宗杀了她心爱的辩机和尚,高阳公主一直怀恨在心,太宗死前,她便联合其他公主、驸马反对太子李治。太宗死后,她更是公然谋反 ,拥戴自己的皇叔李元景称帝,事败后,被赐白绫自尽,可怜无辜的驸马房遗爱也受到牵连,被处于腰斩极刑。
  这些皇家血与泪的教训,也足以吓跑唐朝的名门望族子弟,让他们对公主望而生畏,娶了公主,说不过哪天就招来杀身这祸。因此,娶公主风险太大,也成为名门望族不愿娶公主的理由之一。
  其三,公主实在"高攀不起",在她们面前男人没有尊严
  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但是如果娶了公主回家,那就等于是上门女婿,驸马的地位是很低的,从而成为公主的附庸,这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男性来说,这是很伤自尊的。
  在唐朝,公主婚后还设有公主府,府内有所属官吏、奴仆等,而且皇帝还会给公主封邑千户,在公主出嫁时,还会有赐给公主丰厚的嫁妆和大量的财物。但是,公主所有的一切都还是公主的,与驸马无关,即使公主府内的人员,也只听命于公主,你说这个驸马气不气?
  比如太平公主,她结婚时婚礼设在万年县,婚车太大进不了万年县衙门,高宗夫妇下令把门给我拆了,这得有多大的场面,她的婚礼堪称一场豪华的世纪婚礼。更夸张的是,太平公主的封户从出嫁时的350户涨到三千户,最高的时候,享受实封五千户。而当时一般公主也只受封三百户,太平公主一个人的封邑,相当于十六七个公主的经济待遇了。
  先不论政治能力,单就公主的财力就让薛绍的压力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驸马还有什么发言权,这还是只是经济方面的。
  再说身份方面的,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暖。有一年,郭子仪过寿,作为儿媳妇的升平公主竟然不愿去给公公拜寿。一怒之下郭暖打了升平公主,随后公主便跑进宫向父亲告状。
  郭子仪知道后大为惊恐,忙带着儿子郭暖进宫向代宗请罪。还好代宗懂礼数,不仅没有追究郭氏父子的责任,而且还教训了升平公主。这就是戏曲上著名的醉打金枝的原型。
  所以说,娶了公主的驸马,不仅没有家庭地位,如果再遇上一个蛮横的公主,整个家族也会闹得鸡犬不宁,纯属就是皇室的附庸,你说谁还愿娶公主?
  其四,名门望族不纳李氏,看不上李唐皇室
  有钱有势当然是好事儿,但也未必所有人都看得起,唐朝公主就面临这样一个尴尬,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公主们。
  名门望族看不上公主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唐高祖李渊有鲜卑血统,出身于夷狄之地,这些名门士族看不上李氏的门第。
  在唐朝一代,门第观念十分流行,但在士大夫当中,他们眼中所谓的门第号钱权无关,他们看重的是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和谐的家族婚姻关系。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很显然,李唐皇室是完全与他们不匹配的,看看皇室后宫混乱的状况,就已经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其五,改嫁和守丧的问题
  唐朝公主改嫁的现象非常严重,据《新唐书》统计,唐代改嫁的公主多达26人,其中定安公主、齐国公主更是三嫁。这样的现象在无形当中也给名门望族带来了心理压力。
  此外,据《新唐代》卷二十《礼乐十》记载,妻死,夫必须服"齐衰杖周"之礼,也就是居丧持杖周年。但如果妻子是公主的话,那丈夫就得服斩衰三年。所谓的"斩衰",就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丧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作成,衣服不修边。丧服的上衣称之为"衰",所以叫"斩衰"。
  这样的规定也是极大挑战男性尊严的事情,驸马们也多半不愿意这样做。这种服丧服的制度也是士大夫们不愿意娶唐朝公主为妻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五点,基本构成了名门望族为何不愿意迎娶唐朝公主们的原因。仅供参考。
  都说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年陈世美为了娶公主,他不惜抛妻弃子,老婆孩子找上门来了,他不但假装不认识,还设计要将自己的妻儿给杀了。可见取公主的诱惑是多么的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娶公主的,特别是一些名望族对于娶公主这件事是十分抗拒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在古代都是男尊女卑,一切都是男人说了算,女人在那个社会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娶了公主就不一样了。公主与驸马爷虽说是夫妻,但同样还有一层君臣的关系在里面,那娶了公主虽说从此不缺荣华富贵,但相当于娶了一个祖宗回来,要供着。
  并且古代男人有点地位的谁不是三妻四妾的,但是娶了公主那就不一定了。首先纳小妾必须公主同意,公主要是不同意,那驸马爷也只能干瞪眼。并且就算公主不小心先去了,驸马爷虽说可以重新娶妻,但是那所有的爵位、还有公主的嫁妆都要还回去,相当于白娶一场。
  上面都是只是生活上的一些洒洒水都够驸马爷受的了,重要命的是驸马爷是不可以参政的。虽说驸马都有官职但没有实权,只能跟着公主享享荣华富贵,要想干点什么事,有点做为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从这里可以看,公主可以给的荣华富贵名门望族并不缺,而相反他们想要的政治前途却可能因娶公主全部成空,那所以名门望族很少愿意娶公主的了。
  公主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通常公主选驸马,她会从刚考上来的寒门弟子中选意中人。这些人没啥背景,也没有啥权势成为驸马是他们快速脱离贫穷的最佳途径了。

丘吉尔既瞧不起印度,也瞧不起中国,他曾4次想分裂中国1965年,英国历史上有名的首相丘吉尔因为中风去见上帝了。22年后,香港回归中国。丘吉尔看不到了。2013年撒切尔夫人也去见上帝了,估计丘吉尔一定在上帝那里大骂撒切尔夫人。对于香港姚崇灭蝗,古代没有农药,古人怎样治理蝗灾三朝贤相姚崇姚崇字元之,原名姚元崇,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因为要避讳唐玄宗开元年号之讳,所以改名为姚崇。是唐朝名相姚懿之子。姚崇曾先后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时常还兼中国古代十大奸臣,都是谁榜上有名?历朝历代有忠臣就有奸臣,有的明君亲贤臣,有的昏君亲小人,朝代的兴衰除了统治者的作为之外,也离不开朝臣的影响。如果一代帝王眼光不行,一朝堂大半都是奸臣,那他的统治也距离终结不远了。在姜维死前写给刘禅的密信重现天日,诸葛亮可以瞑目了要说到三国后期的名将,姜维算是蜀汉第一人物。姜维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加上早期他所学的兵法,有他在的蜀汉,连司马昭也不敢小瞧。司马昭最后派人剿灭蜀国,必须安排钟会1984年,邓公下令枪决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陈东平都犯了什么罪?1984年,邓公亲自做出批示,抓捕了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并将其枪决,为何身为开国上将之子,会落得这般下场,这陈东平到底做了什么愧对祖国愧对人民的事?开国上将陈再道首先咱们先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斜谷北上,如此一来陶瓷兔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孔融1hr对很多中国人来讲,孔融的知名度很高。就算曾侥幸逃过被融四岁,能让梨支配的恐惧,你也一定多多少少听说过他和陈韪的精彩对呛。彼时,一个名叫李膺的名士在洛阳任职,孔融一家正好搬到了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引言在进入21世纪的第21个年头,我党终于迎来了100周年的庆典。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延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当然,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党内也出现了许多叛徒,这也一度为我党带来巨大帝国的碰撞,康熙与噶尔丹的战争故事是这么开始的,在1676年也就是清朝十五年的时候,噶尔丹打败了老大厄齐尔图汗就开始自立为王了,整治了松散的部落成为一个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不得不说这个手段很厉害。要知道噶尔丹早年古代广信县究竟有多大?离水关又在哪?现梧州城区是否是汉代的广信县?就在现在的梧州市!一鼓吹广信在封开的,比较典型的砖家有下面几位1广东学者陈乃良1988年根据汉书武帝记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1955年,毛主席专列在浙江遇袭,警察抓获一农民,如何处置?1955年6月18日晚7点多,一辆由浙江出发的火车,在经过萧山县西门道口时,猛地传来一声巨响,车窗玻璃被砸碎。这件事,引发了车内一众人员的高度警惕。为何车内人员会如临大敌,只因这列
怎样才能称得上家族?看看世界上最有名的四大家族到底多大能称得上家族的,自然不是一天就够资格的!但凡如今能称得上家族的都是富可敌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在世界范围内其实有很多家族,但是能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却没有几个。1。罗斯切尔德家族这个家蒋介石叛逃台湾,临走不忘带走这3位军官太太?她们后来怎么样了1946年6月,蒋介石信心满满地发动内战,高喊六个月内解决问题的旗号。直到1948年年底,国民党军主力被解放军全方位包围,只剩下几个孤立的据点。淮海战役步入尾声,蒋介石见败局已定,日本皇室现存成员仅十七名,民众普遍担心能否存续随着真子公主下嫁平民脱离皇室,日本宫内厅修改了皇室成员图。到现在为止,日本皇族成员仅存17名,二战以后人口凋零的现状一目了然。日本民众普遍担心,如此下去,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天皇一脉还麦克阿瑟驻日期间,对天皇极尽羞辱,临走为何却有百万民众相送?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同盟国取得了二战的最终胜利。8月30日,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接管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第一次见到天皇,麦克阿瑟就问他日本战他是徐向前培养出来的人才,建国后职务超过老领导,官至正国级历史的车轮碾过尘土,留下了一道道痕迹,伴随着一个朝代的衰亡,另一个崭新的朝代又会冉冉升起。历史从来都不是浪漫而平和的,它的每一步前进都踏着鲜血与死亡。战争是历史前进的基调,但在战争孔东梅毛家后代她最像毛主席,曾坦言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下窗外的景象如此繁华,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如果没有数代人拼搏奋斗的精神,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想象。我们享受这一切的时候,不要忘记生活在艰苦岁月,却奋战终身的他们,更不要忘记通往胜利的革命作为图书馆助理员和新闻记者的毛泽东觉醒年代里图书馆登记员毛泽东被北大学生傅斯年挑衅轻蔑旁听生毛泽东被一个年轻的北大学子无视,出言攻击只有一个年长的北大学生为毛泽东发话毛泽东的新闻学认知不比你一个北大哲学门的学生差你关于合肥,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肥给我的印象是名人辈出,我以前介绍过解放军上将李长才等一批合肥名人,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合肥名人,他们是吴邦国,安徽肥东人,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话说地球这江湖场,二战的时候就这嘎达,他有三混世魔王。一个是犄角长屁股上的意大利,这玩意没事老戳自己玩,那大嗓门吼起来那叫个震天响,但干起架来就是个扯大腿的货。陈赓筹办军事学院,要启用死刑犯,众人急了,陈赓他的技术没罪一据说在主席面前,只有两个人胆敢高声喧哗,其中一个就是陈赓1950年1月,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秘密访华,请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援越抗法。毛主席派陈赓为特使,专程赴越指挥边界战役,使越张作霖上台演讲突然忘词,随后不过脑子骂了一句脏话,却成为经典(序)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汉族,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北小洼村人。北洋军奉系首领。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