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俄罗斯芯片不怕卡脖子说来惭愧,因为没有脖子可卡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愈演愈烈,冲突背后,科技战、金融战等比军事战争更激烈。多数西方国家一边倒支持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从机构、个人、金融交易系统到芯片技术越来越多,包括但不仅限于芯片、软件、数据库、电脑等等使用美国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的产品。
  ——但是,"俄不怕"。
  俄罗斯的情况跟我国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俄并未深度参与到现代芯片科技产业链当中,长期游离于外,所以制裁与不制裁,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俄罗斯制裁,禁运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设备、激光器和传感器等技术及产品之后,3月31日,美国财政部也宣布对俄罗斯科技和网络相关的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在美所有资产。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显示,制裁涉及包括总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OOO Serniya Engineering (Serniya) 、俄罗斯最大芯片制造商米克朗控股公司(Joint Stock Company Mikron,简称"Mikron")、软件和通信技术公司AO NII-Vektor和计算机公司T-Platform、MERI等。
  资料显示,俄罗斯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商为两家:Микрон(Mikron)和Ангстрем。其中,Микрон只能提供65-250纳米制程工艺加工能力,Ангстрем也只有一座8英寸晶圆厂,能提供90-250纳米制程工艺。主要提供军用、航天和工业领域产品。
  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制裁卡脖子呢?
  俄罗斯面临了全球多次技术禁运,在民用领域对消费端高端芯片的进口量很小,本就对外不存在依赖。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脖子,没地方卡啊。
  美国利用芯片卡脖子,主要集中在这么几大方面: 不给你先进的EDA软件,让你不能设计芯片; 不给你先进的半导体设备,主要是14nm及以下工艺的,不让你制造芯片; 不卖芯片产品给你,让你无法生产先进的设备。
  这三点如果制裁中国芯片业打击是挺大的,但俄罗斯都不在乎,因为俄罗斯不需要,也就相当于没有脖子可卡。俄罗斯目前的芯片制造水平在65nm,根本就不需要用美国的EDA、不需要用到美国的先进半导体设备,至于落后一点的EDA、半导体设备是卡不住的,所以卡与不卡,没区别。
  俄罗斯制造业不发达,基本上自己也不生产手机、电脑等先进的产品,换句话来说,需要先进芯片来制造的产品,俄罗斯也制造不出来。
  美国不卖高通、intel、NVidia的芯片,对俄罗斯影响也不大,这些电子产品俄罗斯都是整机进口的,比如电脑、手机、电视、游戏机等等。而这些成品,美国之前并没有禁售,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不可能连电视机、手机、电脑也不卖给俄罗斯吧。
  为啥俄没"脖子"?为啥俄罗斯IT工业这么拉?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超级大国"——它几乎就没有成规模的民用半导体产业。现在提到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你想到的可能是举世闻名的黑客和盗版网站。但要说到半导体和计算机,大脑是不是就有点一片空白了……
  一个数学强国(莫斯科大学,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又继承了前苏联的工业资源。按理说,在计算机硬件上应该不至于太差。
  但为什么它现在,在世界上好像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这也不能赖现在的俄罗斯。要赖,还是得赖以前的苏联。
  1. 历史原因
  苏联施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通过"经互会"协调小弟们的经济活动,因地制宜,对于产业都是按区分配,经济发达的东德生产精密仪器,而为了平衡加盟国的利益,又将微电子产业拆分给各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微电子产业非常碎片化——俄罗斯所有产业都有相似问题,离开了乌克兰和芬兰供应商,俄罗斯几乎无法造船;没有白俄罗斯,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车子也造不出来。
  2、战略选择,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
  由于二战、冷战,还有一些地缘政治因素,苏联在发展技术时优先考虑国防安全问题,集成电路技术的起步时期刚好也是美苏冷战时期,苏联考虑到核打击的威胁,在晶体管和电子管两个技术路线之间,优先选择了抗辐射能力更强的电子管技术。电子管的小型化的确存在先天限制,但那个时候也的确没人想到,晶体管的小型化竟然能够发展到纳米级。
  苏联的计算机起步并不晚。早在1936年电子计算机时代来临之前,他们就用水流做了当时唯一能解偏微分方程的机器。这台"水流积分器" ,靠精确到毫米的水位储存数字、不同流速控制运算,与当时用齿轮和杠杆传动的主流方案完全不同。
  (或许这就是苏联点歪科技树的开始)
  二战之后,美苏都开始发展起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
  1950,苏联第一台计算机МESM (МЭСМ)投入使用。
  电子管or晶体管
  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有几个问题:体积大、运行不稳定、极其耗电。
  美国的ENIAC重达30吨,占地170平米,每分钟能执行5000次运算。而且ENIAC每天都要烧坏几个电子管,极难维护。
  而苏联的MESM只用了6000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虽然算力稍弱一些,但耐用和省电上有一些优势。
  提高算力、缩小体积、提高稳定性和节省电力是当时两国共同的目标。
  50年代末60年代初,虽然两国又先后研制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的晶体管计算机。
  但苏联却选择继续钟情于电子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子管的小型化上。苏联官方认为电子管的抗干扰能力强,用在军工产品上更成熟可靠。
  而美国科技公司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了体积更小、耗电更少,适合民用的晶体管路线。
  美国后来在晶体管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集成电路,并提出摩尔定律。晶体管的体积不断缩小,电路规模不断增加,直到今天。
  而苏联的电子管小型化却走到了末路。
  苏联完美错过了60年代半导体革命。 技能点有限,科技树一朝点错,一步错,步步错。
  技术路线选择的结果另一个领域的枝繁叶茂,在用到众多的电子管、电真空器件的领域,技术基础是无线电技术、超高频、微波,这一块俄罗斯是世界领先的,比如俄罗斯的音响电子管和通讯机、干扰机等世界领先。
  计算机设备
  苏联最初的计算机系统,哪怕是在一个系列的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通用标准,导致诸多外围设备、数字存储并不兼容。
  于是就在1969年,政府做了个冒险的决定:
  终止 本土计算机 的发展,并开始在IBM/360平台的基础上制造计算机。
  这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工业的落后。当苏联推出第一台ES EVM大型机(基于IBM/360)时,美国已经过渡到下一代IBM/370平台。
  到1985年,BK-0010由此成为苏联唯一一台生产数量超几千台的个人计算机,但可靠性特别差。
  由于硬件生产的"硬伤",苏联山寨、组装出来的设备,始终达不到质量标准。Agat,就是基于Apple II的克隆版,就多次遭到计算机质量和可靠性的投诉,最终因供应组件的问题而停产。
  三进制
  除了在计算机发展几次关键跨越上没有跟上,苏联还在其他道路上走了弯路。
  比如曾尝试过的三进制计算机。
  1958年,莫斯科国立大学研制出第一台三进制计算机Setun (Сетунь)。
  这里的三进制倒不是0、1、2,而是-1、0、1,也叫做平衡三进制。这样在电路上就可以用负电压,零电压,正电压来实现。
  三进制在表示负数上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节省计算指令。
  Setun的主要元件铁氧体磁芯只使用了约2千个,结构简单带来运行稳定,在第一年运行中只损坏了3个元件,而莫斯科国立大学那台机器连续运行了17年。
  批量生产后,Setun被用于从天气预报到组织管理优化等多种领域,还首次诞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自动化系统。Setun也收到了大量来自外国的订单,似乎有望建立起一套三进制通用计算技术标准。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苏联有关部门限制了Setun的产量,总共只生产了50台,并在1965年正式停产。
  主导Setun项目的Brusentsov后来在2011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暗示到:
  莫名其妙的行政干涉可能是因为Setun太便宜了,当时只卖27500卢布。
  1970年,同样是莫斯科大学再次尝试,研究出更先进的Setun 70,其中的设计原则与后来的RISC架构异曲同工。但Setun 70也没有获得行政力量的支持,只在各大学内部用于辅助教学。
  这种Nastavnik教学系统后来被迁移到其他计算机平台上总共使用了超过30年,成为三进制计算机留下的少数遗产。
  有很多人为三进制计算机的消失感到惋惜,比如图灵奖得主高纳德就称赞平衡三进制"也许是最优雅的"。从信息编码角度讲,e进制的存储效率最高,但不是整数难以实现。3比2更接近e(约等于2.718),理论上来说更具优势。虽然实际上适合三进制的材料更难找、电路设计上也更复杂,这些理论优势还能剩多少也没有定论。
  到今天,基于二进制的IT产业已发展成熟,除了有零星的学术尝试,很难再有人重新拾起这个失落的路线了。
  互联网
  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也有成功预言未来技术路线的例子。
  全境自动化系统OGAS ,1962年首次提出。
  它是一种基于已有和即将新建的电话网络线,能自动收集处理信息,意在建立实时和远程的国家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国民经济组织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分配。
  提出者正是当时领导开发个人计算机Mir系列的Victor Glushkov。
  具体来说,这个自动化系统共分为三层网络。 在莫斯科设立计算机中心。 其他主要城市设立200个中级中心 在经济重要地区上达20000个本地终端。
  这一网络允许任何终端之间进行实时通信。换言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高效获取各地信息。
  Glushkov还设想到了可支持线上货币流通的电子经济体系。
  放在当下,也就是随处可见的电子支付。
  不过因为这个系统过于超前,在1970年代初期遭到诸多领导官员反对。由于没有申请到足够的资金,OGAS也就被无限期搁置。
  3. 经济原因
  俄罗斯分到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祖传的不止有产业,也有仇恨与警惕。苏联解体,北约却没打算解散,结果就是俄罗斯打从生出来,这辈子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国家始终都生存在一个群狼环伺,不小心就会被生啖血肉的高压环境之下。
  苏联留下的本就是一个国民经济破败不堪的局面,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均衡,高压环境致使民营经济极其落后,且很难有机会得到发展。2004 2007短暂经济复苏,2008年就和格鲁吉亚打了一仗;2011年之后经济刚有逐渐复苏的迹象,却又被和乌克兰的冲突打断,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克里米亚事件。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投入,才能看到结果。但常年的内忧外患,使得俄罗斯民营经济自己都举步维艰,更顾不上发展出手机、平板这些民用消费电子产业。前几年EDN曾报道过俄罗斯的一款智能手机Yoga phone,双面屏幕,支持电纸书阅读,后来没多久这个Yoga Devices公司营运状况不佳,就在2019年宣布破产了。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如今俄罗斯民用和消费电子市场占全球份额还不到2%。而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2021年的一份声明显示,俄罗斯的半导体采购量还不到全球半导体采购量的0.1%。其中民用半导体采购量占比就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俄罗斯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商为两家:Микрон和Ангстрем公司,前者提供65 250纳米制程工艺加工能力,后者提供90 250纳米制程工艺,拥有8英寸晶圆厂,两家公司主要提供军用、航天和工业领域产品。65nm工艺落后一点,意味着晶体管密度小一点,面积大一点,决定芯片性能的还是在于晶体管多少,那么只要把面积做大了,同样可以达到5nm的性能。对于俄罗斯的军用等领域来说是够用了的,毕竟军用芯片,不用太考虑工艺带来的性能、功耗、性价比等。
  在这方面,美国的制裁其实一直都没停过。2016年,Ангстрем在泽列诺格勒的一家工厂为了更新制程工艺,向AMD购买必要设备期间,被美国商务部加入了制裁名单,交易随即被迫中止。该公司随即陷入债务危机,濒临破产边缘。后来是前身为原苏联电子研究所的НИИМЭ与俄罗斯政府共同出手,联合Ангстрем最大债权方VEB.RF(俄罗斯国家开发集团)对其进行了破产重整,才将公司保留了下来。
  俄乌开战前后的这几天,美国最先宣布落实的两轮对俄制裁手段,也是切断关键技术供货。欧洲几乎是同步响应的,紧接跟上来的日本、韩国等,几乎也都是在微电子领域的先进国家和地区,其宣布的对俄制裁措施中,有相当一部分和半导体有关。
  芯片禁令真正产生影响的是民用,比如手机、电脑等,而这一块俄罗斯本身也没什么实力,主要靠进口,从美国进口、从中国进口、从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进口。
  就算这些国家不卖产品给俄罗斯了,俄罗斯似乎也没亏多少啊,更何况要禁的也只能是禁一些先进的产品,成熟的禁不了的,对于俄罗斯而言,最多就是买一点落后一点的产品用,也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俄罗斯半导体最大的进口供应者,是中国。这些出口的大部分都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虽然可以支撑普通的军事装备,但对尖端军事装备的研发来说肯定不够用。
  工程能力的神迹
  基础工业水平差,微电子技术又一直是俄罗斯的短板,还要被西方一轮又一轮制裁,俄罗斯却能一批又一批推出世界一流的新武器……这种看上去很不科学的现状,来源于俄罗斯科学家极其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力,和近乎逆天的系统工程能力。
  美国的爱国者-3和俄罗斯的S-300-2相控雷达来说,二者都采用了先进的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中以信号处理部分用数字芯片最多,最常用的是傅里叶变换运算(FFT),可以快速算出目标信号的多普勒频率有多大,然后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推算出目标速度。
  美国的逻辑是——给雷达装最先进的芯片,把算力堆起来解题。
  而俄罗斯在没有高端芯片的时候,在雷达中使用了一种晶体振荡器(模拟电路)作为中频信号积累,其体积虽比芯片要大,可以替FFT的基本功能。虽然由于元件的小型化有先天不足,做出来的装备比较看起来比较"傻大粗",但从核心效果指标上来说,基本可以达到与爱国者同等水平。
  美国一批雷达专家,研究俄罗斯雷达的优势和软肋,并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他们对俄罗斯S-300雷达系统设计的评价,是"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
  其中有大量让美国专家们称赞的自主创新之举,比如S-300采用了X波段(爱国者和常规雷达大部分为C波段),还利用了低损耗波导进行微波传输,加上独特的收发隔离技术,将S-300的天馈系统的总微波损耗降到了5dB左右。但爱国者雷达天馈系统的损耗可高达7 12dB。理论计算表明,微波损耗每降低1dB,就可使雷达作用距离增加6%。
  这些曲线救国,出奇制胜的招数,大大降低了没有高端芯片给其国防军工力量带来的影响。虽然外形看上去不那么精致,却并不妨碍俄罗斯的S-300以及后来的S-400成为世界一流的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实际性能不如它广告上写的这么好,也不能说俄国人瞎吹,他们只是使用了雷氏比较法)。
  80年代的西方战斗机都普及了使用平板缝隙天线的机载脉冲多普勒(PD)火控雷达,这种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消除了地面杂波,因此不仅搜索距离很长,而且具备下视下射能力,比如F-15上的APG-63雷达,搜索距离是米格-25P的"狐蝠"截击机上的"狐火"雷达(RP-25"龙旋风-A")的2倍以上,而且只有200多公斤重。
  能烤死兔子的"旋风-A"雷达
  而在此时,华约的改进型三代机配备的都还是单脉冲机载火控雷达,即使是米格-25P拥有的600千瓦惊人功率的"龙旋风-A"雷达,号称可以在1公里内烤死一只兔子,或者后期型的米格-23ML具备有限下视能力的"蓝宝石-23"雷达,在多目标跟踪能力、抗干扰能力上和西方差距很大。
  米格-23MLD,装备"蓝宝石-23"单脉冲雷达
  盛产数学天才的俄国人很擅长使用"系统工程",扬长避短解决自己的短板。在机载火控雷达上,他们的通常做法就是"技术不够、尺寸来凑",使用大直径、大功率雷达天线来提高探测距离,如苏-27上的N001雷达,天线尺寸达到了900毫米,虽然采用了脉冲多普勒技术,但和米格-29上的N019雷达一样都采用笨重而老掉牙的倒卡(倒置卡塞格伦)天线,N001重达近1吨,几乎是与之同级的F-15上的APG-63的5倍。
  印军的米格-29吊装N019雷达(N001简装版)
  当然,苏制战斗机在机载雷达方面也不是全无亮点。
  米格-31"捕狐犬"截击机上的N007"屏障",是世界上第一部战斗机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功率极大可以"烧穿"敌方电子干扰,搭配"不死鸟斯基"R-33导弹,实现"下视下射"和多目标攻击,米格-31、米格-29和苏-27都普及了机载前视红外系统(IRST),"光电雷达"作为补充态势感知手段,可以在几十公里外发现敌机,而欧洲的四代半战斗机"台风"和"阵风"在2000年后服役,才普及了"光电雷达"。
  在空对空打击手段上,苏联人也有自己很独特的解决方案。他们的中距空对空导弹,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使用雷达和红外两种导引头来提高抗干扰能力,米格-29和苏-27上的R-27(AA-10"杨树")也有两种型号,R-27T红外型射程甚至达到50公里,据说,我军飞行员驾驶苏-27/歼-11A和拥有更先进雷达和中距空空导弹的歼-10对抗时,经常使用R-27T"突袭",它无需雷达照射,实现"静默攻击"。
  美国人的设计原则,通常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最先进的元器件,达到最先进的水平。而苏联人的设计原则,是只要能够达到最先进的水平就行——元器件可以不用最先进的,技术可以不要最高精尖的,我只要效果能达到最好的就行。这就是所谓的系统工程能力。不追求使用最先进的元器件和最先进的技术,但整体系统水平和可靠性、稳定性必须一流。
  俄罗斯人实在擅长把一堆破烂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能够横扫千军的人间大杀器。
  基础研究是一切工程能力的基石
  但话说回来,这种解题思路,还是被逼出来的。而且在军事、航天上可以替代高端芯片的解题思路,也完全不适用于民用市场。
  要用极高的系统工程能力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是可行的。但它只适用于对单一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在不考虑成本和良率的军工产业可行,但在需要考量成本、良率、投资回报率、工业化生产效率等综合解决方案的产业化领域,则完全行不通。
  中国也经历过这种运动式攻关半导体产业技术问题的阶段,我们在1960年成立过以中科院半导体所为代表的大批研究机构,同期还在全国建设了数十个电子厂。这些电子厂虽然初步搭建起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研发+生产"体系,保证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军事项目的电子和计算配套,但在产业化方面的成就寥寥可数。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家部委组织了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1995年的"909工程",由于并不持续的投入方式,和这种专注于单一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最后都未能显著缩小我们和海外半导体产业的差距,反而陷入了"引进-建厂-投产-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很多事情,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来做。我国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得益于庞大的民用市场,产品快速迭代,收回投资以后再投资新技术。水涨船高,对于军用系统的需求完全可以轻松实现。
  俄罗斯军事工业对高端芯片功能的替代方式,真正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背后支撑了这种解题思路的,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水平。
  知乎有个答主自述,其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工科学科,找一篇有一定程度数学基础的论文,然后找到它的参考文献里,理论性最重要的一篇,然后再找这篇的参考文献,依次迭代,五步以内,必是俄文。
  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是一通百通的,这才是一切系统工程能力的根源,也是一切人间大杀器无法跳脱的起点。
  话又说回来,苏联IT工业发展失败让人唏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科技的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排外,同时也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便理论基础再强大,科技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随着苏联解体,大量技术人才出走欧美。有后来的英特尔首席处理器设计师、主导了奔腾III架构的Vladimir Pentkovski,也有支持向量机之父Vladimir Naumovich Vapnik。
  到现在,俄罗斯还有强大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教育,ACM/ICPC竞赛上连续多年霸榜。
  但俄罗斯没有足够的IT产业来吸收这些人才,这可能也是黑客盛行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才到外国工作、到外国大学任教,都是香饽饽。
  近年来我国也引进了不少俄罗斯顶尖人才。比如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去年底迎来数学物理学家Nicolai Reshetikhin加盟,华为也招揽了多位俄罗斯数学家。
  美国能否彻底封杀俄芯片?不可能的,还有"黑市"存在
  为了打压俄罗斯的芯片产业,美国是连俄罗斯的生产65nm芯片的工厂也列入了制裁名单。再考虑到像英特尔、ARM、AMD、Nvidia、格芯等厂商均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所以大家认为,俄罗斯的芯片产业可能会受到重创。
  毕竟俄罗斯的芯片采购额并不大,每年进口的芯片才1亿美元左右,占全球芯片市场规模的0.02%,而俄罗斯消耗的芯片一年也才5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的0.1%。没有厂商会因为这么小的市场,而愿意付出风险卖芯片而被美国制裁,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事实上,这只是理论上的,要想真正彻底的封杀俄罗斯芯片,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市场上还有另外一个市场,叫做"黑市"。
  举个例子,俄罗斯需要一颗美国产的14nm的芯片,从公开场合肯定是采购不到,但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可想,整个链条中有掮客、有中间人、有洗钱者…还有黑市销售网络……完全无法追溯
  乌军拆解并公布海鹰-10零部件
  2018年6月,"Inform Napalm"发布消息称,"海鹰-10"无人机的大部分配件来自美国和其它国家。"Inform Napalm"声称其说法依据的是一家以服务乌克兰士兵为宗旨的乌克兰慈善机构Arm SOS向Inform Napalm提供的一份独家报告。
  该报告描述了一架在2016年坠入亚速海海域的俄制"海鹰-10"无人机(舷侧号码:10332)的零件组成,并展示了相关飞行器被拆解后的零部件图片。2016年11月7日,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Unian)报道,一架俄罗斯无人机在马里乌波尔附近距离海岸线约三公里左右处的亚速海海域坠落,随后被乌军打捞。专家对该无人机记录的数据进行了提取以作进一步分析。
  美国CAN和CNAS智库专家Samuel Bendett在今年3月中旬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亦提到了此次坠海事件,称海鹰-10的大量电子元件和通讯导航系统均进口自美国,还有许多零部件源自中国和其它国家。零部件来自何处?
  根据"Inform Napalm"提供的报告图片,海鹰-10无人机的内部构件除来自美国的接收器芯片外,还包括中国宏晶制造的单片机和聚和源公司出产的电池,日本SAITO公司制造的汽油发动机点火器,瑞士ublox公司生产的GPS模块,丹麦Phase One公司研制的摄像头,以及来自德国Anylink公司的信号接收器和PPM GMBH公司的天线等。
  推特用户@clashreport根据数据整理的海鹰-10配件示意图。
  上述零配件生产公司的官网上没有公开资料表明其与俄罗斯军方存在无人机元件供应方面的合作。而根据《华盛顿邮报》在今年2月1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俄罗斯可能是用一种"偷偷摸摸"的方式获取这些组件的。
  总部设在伦敦的冲突军备研究(CAR)小组调查员Spleeters曾在2018年飞到基辅,对一架被乌军击落的俄制无人机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该无人机内使用了大量来自西方的零部件,其中包括一种由英国制造商Silicon Sensing Sysems制作的飞机运动感应芯片。Spleeters和其同事联系了这家公司,该公司反馈,他们在2012年8月将这种芯片出售给了一家俄罗斯民用电子经销商,该经销商承认要将此芯片用于无人机,但声称是为俄罗斯的教育机构购买此类物品。
  而根据总部CAR小组在2021年11月公布的一份历时3年的武器研究报告,2018年9月26日,CAR曾拆卸并记录过一架编号为10264的"海鹰-10"无人机,该飞行器在2016年4月6日坠毁在乌克兰东部阿德维耶夫卡市附近,被乌克兰国防安全部队捕获。该无人机的内部安装了前文提到过的总部位于瑞士的u-blox公司生产的GPS模块。
  从10264号"海鹰-10"无人机上拆卸下来的GPS模块,
  来自瑞士u-blox公司
  CAR通过追查发现,u-blox曾经将这种模块卖给了德国一架叫Microdis的电视经销商,后者又在2012年6月将该物品出口给了其合作伙伴——俄罗斯大型电子元件经销商MicroEM。MocroEM公司申报的该模块的最终客户是俄罗斯一家民用GPS跟踪器生产商Scout,但该订单后来被取消,这些模块又被卖给了俄罗斯的自动收银机生产商Iskra和某个不知名的第三方。
  CAR根据调查数据整理的GPS模块供应链。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0年间,Microdis从其瑞士制造商处向MicroEM公司总共运送了941批GPS模块和组建。在收到CAR的提醒之后,Microdis停止了其向MicroEM交付模块的行为,但与此同时,MicroEM与该模块的瑞士制造商u-blox进行了直接联系,从后者那里进口了大量NEO/LEA-M8T模块,也就是CAR拆解记录的在10264号"海鹰-10"无人机上使用的GPS模块。
  所以所谓的全面制裁,更多的只能停留在明面上,鉴于俄罗斯本来对芯片需求量就小,芯片产业因此而废掉,则不太可能的。总体来说,俄罗斯的情况跟我国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俄并未深度参与到现代芯片科技产业链当中,长期游离于外,所以制裁与不制裁,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
  参考资料
  环球网, 从武器装备的观点看当前芯片问题
  环球网, 俄罗斯的"他激晶体振荡器"是如何替代芯片功能的?
  Ангстрем公司公告
  https://www.amusingplanet.com/2019/12/vladimir-lukyanovs-water-computer.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computing_in_the_Soviet_Union
  https://aeon.co/essays/how-the-soviets-invented-the-internet-and-why-it-didnt-work
  http://ternary.3neko.ru/setun.html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642-22816-2_10
  量子位, 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https://www.sohu.com/a/529058016_121106827
  百家号, 被电子工业狂拖后腿,苏27战斗机雷达是F15的5倍重,性能却还不如

伯特利(603596)国产线控制动龙头伯特利成立于2004年6月,是国内制动系统龙头。主要产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当下主要产品看点在于已经量产的OneBox线控制动系统。公司董事手机摄影到底需要不需要开HDR?有哪些经验分享?要想搞清楚手机拍照要不要开HDR功能,你就必须得先知道什么是HDR。HDR全称是HighDynamicRange,意思是高动态范围。它可以让拍照环境中特别亮特别暗的地方进行最佳取舍苹果手机电池健康的数值达多少后,才需要更换电池?文小伊评科技在IOS11。3之后,苹果加入了电池健康的提示,这个电池健康的计算方式是锂电池的实际容量额定容量。举个例子,假设你的手机是iPhone12,额定的电池容量是2775mA同样的东西你在iOS手机上买是一个价格,你在安卓机上买是另外同样的东西你在iOS手机上买是一个价格,你在安卓机上买是另外一个价格。大威不是我大数据杀熟的事大家都知道,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很简单,根据你用的机型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客户我国5G基站超过139。6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97亿户12月24日上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通信管理局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在青岛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为什么大家拍摄视频不用摄像机,反而选用单反照相机呢?大家好,我是把天聊死的剪辑师,从事影视制作很多年。曾经用过索尼和松下的DV带那种机器,中途用过5d2,5d3,现在用的是佳能C100mark2和松下的GH5,今年打算上RED。其实圣诞促销最高省5000九大手机品牌优惠信息汇总今天是圣诞节,首先祝屏幕前的各位节日快乐。从电商平台了解到,不少手机厂商都在今天开启了圣诞促销活动,有些热门产品甚至已经有了5000元的降幅,如果各位想在近期换手机的话,不妨仔细看索尼将发5500mAh新机,骁龙8Gen1坐台,161TB也来了索尼是一个国际大品牌,他的相机基本上遍布于全球各地,在相机市场中具备绝对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在相机镜头等方面很有实力,所以索尼经久不衰。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知道索尼是新机品宁德时代市值一日蒸发千亿背后万亿电池帝国裂缝究竟有多大?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曾乐)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决定削减宁德时代的供货份额,引入新的主力电池供应商中航锂电。对此,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财联社记者表示,车辆生产的零部件实测天玑9000功耗比新骁龙8低26。7!全局能效优化技术真是神奇作为同样是4nm制程工艺的芯片,新骁龙8和天玑9000总是被大家放到台面上来作比较。因为新骁龙8的发布时间比天玑9000要早几天,所以在天玑9000发布之前,新骁龙因为突破了百万跑小米12真机亮相,迎来3大技术升级,雷军正式向苹果开战文有鱼审核子扬校对知秋自官方宣布将于12月28日发布小米12系列以来,小米官方,以及雷军等高管就陆陆续续透露了不少关于这款新机的信息。据了解,小米将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3款小米12,
1999元!红米K50,这一次买不买?进入2022年以来,众多的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搭载了高通骁龙8芯片的新旗舰。对于搭载了高通骁龙8芯片的手机,小芳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持币等待会比较合适一些,因为等到天气热了才是检验最近想买二手苹果手机!大家觉得XS和11哪个更值得推荐?11更值得推荐首先,XS是单卡,其次毕竟xs属于上一代产品,性能肯定不如11其次,XS属于LED屏,如果损坏换屏的维修成本较高,11LCD屏幕,虽然没有LED呢么优秀,但是日常应用都变成电动车,电网能承受得了吗,有那么多电供应吗?刘振亚国家电网综合技术实力五年后国际领先国家电网公司在今后五年间,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电子能源转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研究和推广先进配电技自燃一起又一起!威马汽车是否该站出来解释一下了?威马汽车的接连自燃应当有个解释但由谁来解释是个问题威马汽车近期可谓风波不断,在比亚迪和蔚小理这两大阵营的巨头们陆续公布喜报的时候,威马却是在为车辆自燃公关仅仅在2021年末就出现了华为P60Pro概念机来了,也将带来屏下摄像头设计?尽管华为由于被美国打压而生产不了芯片,让手机业务遭受重创,但是华为似乎并没有打算停下脚步,关于手机的更新换代研发依旧在持续进行当中。除了时不时传出Mate50系列的消息之外,现在也对比iPhone13ProMax,苹果iPhone14ProMax传来消息,果粉不香了去年的手机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虽然高通888发热量较大,但这也导致各家厂商频繁降价旗舰产品,所以在价格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即便高通888发热量过高,但在低价面前也不是什么劣势了。所以人民财评新起之秀啫喱能否助燃行业创新来源人民网近日,一款主打虚拟形象的社交App啫喱蹿红。据报道,这款名不见经传的社交App一度冲上苹果总榜免费社交榜单第一,但有关其泄露个人信息抄袭等质疑也在舆论场内发酵,啫喱回应称情人节收到520红包后该做什么?米娜桑,情人节有收到巧克力或情人节红包吗?2月14日,微信很识趣地将微信红包上限从原来的200元提升到了520元,每次最多可以发100个,单日零钱限额10万元。那么我们大胆问一下,为什么不建议你今年换手机?近期,市面上的骁龙8Gen1新机越来越多,代表机型有联想摩托罗拉X30,小米12Pro真我realmeGT2ProiQOO9和一加10Pro。新机上市,评测就来了,这一幕让人印象深果链龙头立讯精密牵手奇瑞布局整车制造控股股东欲砸百亿入股奇瑞每经记者曾剑每经编辑文多业绩下滑,股价回落,备受投资者推崇的果链板块,其投资逻辑似乎有了大变化。与此同时,果链产业链企业也在纷纷寻找新的增长点,如蓝思科技(300433,SZ)将目TPLINK普联AX10200飞流路由器如果就无线速率来说,TPLINKXTR10280还是很不错的。三频两个5G频段都是满血4T4R支持160Mhz频宽,4804Mbps。但TPLINK大道,飞流系列都是用的相同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