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如果宇航员太空出舱时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怎么办?会怎样?

  如果宇航员不小心掉进太空,他的结局会有多悲惨?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成为第一个太空行走的人,到现在为止,完成太空行走已经达到上数千人次,完成的工作小到出去挥舞国旗招招手,大到维修哈勃望远镜!
  但大家一定想过一个超丧的问题,如果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怎么办?宇航员会不小心飘离飞船吗?
  其实1965年3月18日当天,列昂诺夫就差点没回到飞船内,因为他搭乘的上升2号出舱后发现自己的宇航服鼓起来了,目测是因为气压原因,并且束缚不好,所以变成了一个"气球",列昂诺夫只好打开泄压阀门放气才回到飞船内!
  不过在此次太空行走中,列昂诺夫距离飞船最远大约5.3米,因为这是安全绳的长度,对了,宇航员其实不会不小心飘离飞船,因为他们出去都会携带安全绳,即使在复杂表面比如空间站外表面操作时,也会有类似安全扣的东西扣入飞船表面专门设计的"栏杆",只要不忘记扣紧安全扣,那么飘离飞船是不可能的!
  除了安全绳外还有太空喷气背包,让宇航员可以抛弃安全绳,带上这个喷气背包,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内自由活动!太空喷气背包的像一个没有座位的椅子,安装在宇航员背部,内置高压氮气,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调整前进方向,甚至可以后退操作!
  1984年2月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测试了喷气背包(MMU),在氮气消耗可接受的范围内,宇航员可以做出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自由移动,左右摇摆等动作,另外喷气背包的维生系统还能供给宇航员7小时消耗,最大前进速度可达13.4米/秒,最长工作时间可达6~6.5小时!
  如果真飘离了飞船,宇航员会去哪里?
  尽管有那么多保障,宇航员还是有可能不小心飘离飞船,那么能救回来吗?准确的说很难,比如宇航员飘离飞船,因为太空微重力状态,一个非常微小的力就能以数米每秒的速度持续飘离,数分钟内就会达到目视无法搜寻的程度!
  而飞船变轨操作又不如飞机方便,而且飞船舷窗其实不是为目视驾驶用的,必须地面引导靠近目标,而宇航员目标太小,非常难以追踪,因此宇航员一旦飘离,那么必定是凶多吉少!
  宇航员能坚持多久?他能自己回到飞船吗?
  一般宇航服内的氧气能坚持6.5-8小时,最高的甚至能达到16小时,不过这呼吸这问题很要命,消耗完了就会窒息而死,所以必须要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找回来?
  回到飞船就不那么容易了,太空中没有着力点,只有两个方式可以参考,如果手里有东西的话,那么反方向扔出东西,会获得一个反作用力,或者打开泄气阀,对准反方向喷气,宇航服内的一个大气压至少释放到0.6个,人体是不会有大碍的!
  另外如果能释放氧气瓶里的氧气,那么回到飞船应该没有问题,因为那个气体量更足,足以支持很久,但如何释放又是另一个问题,相信《宇航员太空自救手册》会告诉宇航员飞船特殊的自救方式,而释放氧气瓶里的氧气必定是其中之一。
  回到地球?
  很多朋友都想象过从太空一跃,然后重返大气层,打开降落伞回到地球,其实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朝着地球一跃并不会一直前往地球,只是会改变你的运动轨道,不再和飞船轨道重合而已!
  能让你回到地球的只有太空稀薄大气分子的阻力,而这种方式回到地球的,估计也要数年,至少也得几个月,所以宇航员会先窒息而死,或者饿死,最后重返大气层被烧成灰烬,即使打开降落伞也没有,因为稀薄的大气分子不会产生足够的减速阻力,反而是激波高温的来源。
  环太阳轨道
  假如在环太阳轨道上,那么飘离后将成为环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它不会坠入太阳,或者可能和别的小行星相撞,甚至公转到太阳变成红巨星的那天。
  在太空中,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宇航员在太空死去,初期由于宇航服的保温和空气环境,尸体会继续腐败,但很快就会终止,因为缺氧环境很多腐败细菌都难以生存,也许可能会因为腐败而胀气,但宇航服非常坚固,几乎不太可能被撑破!
  最后的结果是维生系统失去保温作用,尸体渐渐结冰,当然朝着太阳那面可能会表现出火烧状痕迹,因为太阳辐射在太空没有大气层保护实在是太强烈了,足以灼伤宇航员的皮肤!
  因此千万别不小心飘离飞船,一旦发生,地面指挥中心和飞船幸存人员会吵得不可开交,因为飞船上你的同伴必定会找你,但地面控制中心认为会让幸存者置于险地,所以这个是一个尴尬的结果,救还是不救?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翟志刚用尽全身力气才拉开舱门,所有人都能听到他粗重的喘息声,而就在开舱门的瞬间,刺耳的火灾报警响起,面对直播,当时刘伯明和翟志刚说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对话。
  02刘伯明:01,反正任务我们继续完成。
  01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翟志刚在走出舱门的瞬间将生死置之度外,心里考虑的是任务能否完成,他们的任务是在外太空展示五星红旗!按照正常程序,航天员要给轨道舱舱门套上一个保护罩,可是因为情况紧急,他们没有这样做,警报声持续不断,当翟志刚把第一条安全索挂钩挂在舱外的安全扶手上,他上半个身子探出船外挥动手说道"神州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在经历了26分钟惊心动魄的行动后,翟志刚回到了舱内,事后证明是信息误报,而当时情况下,刘伯明对景海鹏说:"如果真的火灾了,你一定要把轨道舱分离,你一个人返回,最起码我们乘组能留一粒种子。"景海鹏感动地说:"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平时的亲密无间,战时的生死与共!3人永不分离!"
  回到祖国后,敬一丹曾问他们"当时你们有没有想到回不来?"景海鹏代表战友说:"即使我们回不来,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这一幕让我们非常地感动与自豪,因为在遥远的太空,出舱并不简单,真的有可能出现脱离宇宙飞船的情况出现。
  首先,所谓的太空行走一般都有安全绳,翟志刚出舱后第一件事就是扣紧安全索挂钩,为了安全起见,安全绳一般有两根,有时候宇航员也会乘坐一个有24个液氮推进器的小型飞行器,通过推进器控制自己的前进、后退的方向,避免离飞船太远。
  如果一旦宇航员脱离安全绳,最为重要的就是冷静处理,不要胡乱挣扎,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他们要在太空无重力或微重力环境下避免因挣扎而导致飘离速度增快。
  有经验的宇航员可以通过宇航服上的排气阀向相反方向喷气,如果手中有工具的话更好,可以向相反方向投出,借助反作用力将自己推向飞船,不过一定要控制好方向和速度,确保能抓到飞船上的突出物。
  如果速度太快的话很容易因撞击导致受伤或者割破宇航服亦或者弹射离开飞船,如果没有抓到固定物,同样意味着丧失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迄今为止,宇航员出舱活动主要在近地轨道,在国际空间站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没有发生过飘离飞船的危险,但并不是说没有这种可能。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搭乘"上升2号"飞船,进行了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出去后差点回不来了。当时列昂诺夫主要危险是进不了舱门,列昂诺夫在太空真空低压环境下,宇航服像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限制了他的活动,他也无法挤进狭窄的舱门。如果真的钻不进来,他真可能成为太空第一人了。
  当时列昂诺夫心跳达到了每分钟190次,宇航服内增加了2公斤液体,那时他在极度紧张下出的汗,好在训练有素的列昂诺夫最终打开了排气阀让宇航服瘦身,最终头朝下脚朝上反向进入了舱门,翻身关上了舱门。
  不过他的危险也不光如此,回程时他发现定位系统坏了,只能手动着陆,降落在一片深山原始森林中,忍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挨了一夜,九死一生,因为种种经历官至空军少将,2019年去世,享年85岁。
  现在一般上太空都是多人,当一人飘离时还有可能让同伴救助,不过一定要保证方向准确,防止在失重状态下两人碰撞旋转,如果遇险人员飘得太远,只能用脱离飞船的方式追回遇险人员,这时是最危险的,一旦没有追回去有可能一失两命。
  飘走的宇航员一定要十分冷静,他们存活的时间取决于宇航服中的氧气多少,一般来说,宇航服可以维持7、8个小时生存需要,其中包括氧气、水和食物,过滤呼出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宇航服还有保温保压防辐射防微陨石袭击的功能,保障宇航员的舱外工作时间。目前在舱外太空行走最长纪录是美国宇航员吉姆·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创造的,他们花了8小时56分钟在舱外维修国际空间站。
  如果自己独自在太空,或者有人陪同但救援失败,那么等待宇航员的只有漫长的黑夜,他的死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氧气耗尽,慢慢死去。这时宇航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能比缺氧更加难受,绝望的情绪很可能让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另一种就是打开头盔锁自杀。这种死法只需要15秒钟,因为体液沸腾而死去,太空中没有压力,人体内却有1公斤的压力,当宇航服失去压力保护后,人体内气体和液体迅速膨胀沸腾,肺部、血管和其他脏器迅速胀大,七孔流血而亡,然后成为太空中冻结的一具冰尸。
  不管哪种死法,遗体都会成为太空中漂流的一个小天体,由于人体内有微生物和细菌,尸体会发生腐败作用,密封的宇航服最终会在辐射和微陨石的冲击下,慢慢破碎,但这个时间会很长很长。
  宇宙的探索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能够减少无谓的牺牲自然是最好的,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意外的降临,所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不停的研究发展,希望在未来可以规避掉这些不确定的风险,让探索宇宙的过程变得更加的安全。
  宇航员飘离飞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在出舱执行任务的时候宇航员都会做好充足准备,必须要扣紧安全带链接在飞船上,并且会背上能喷射压缩氮气的背包。
  如果发生意外宇航员飞离了飞船,如果是距离比较近那就可以像火星救援中拍摄的那样出去一个宇航员带上安全绳把他带回来,如果是飘离的太远那就无能为力了。
  一般飞船都是在大气层之上,那里空气极其稀薄但是还是有气体存在的。所以飞船会因为空气摩擦需要时常点火加速一下,不然就会变轨了。那么如果宇航员飘离了飞船,本身又没有动力,很可能会一圈圈绕着地球变成人造卫星了。最终的结局就是速度不断变慢,轨道半径不断减小最终彻底入大气层,在空气摩擦下化为灰烬。
  地面要想救援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发射航天器但这并非是几天就可以准备好的,所以最终的结局可以预想。但在航天史上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要想飘离出去也是非常难的。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空行走属于刀尖上跳舞,可谓险象环生。即使是2008年大获成功的神舟七号第一次太空行走时也遇到了一次"事故",当时地面指挥中心吓坏了,因为美国宇航员怀特在第一次实施太空行走任务时也是因为火灾遇难,假如神舟七号舱内出现火灾,整个飞船会毁于一旦,整个任务将彻底失败,更重要的是神舟七号上面还有三位宇航员!
  当时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甚至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当时发生了什么呢?其他国家的太空行走又有哪些故事?假设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不慎漂离了飞船,会发生什么?
  有惊无险的神舟七号"火灾报警"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太空行走,由翟志刚实施,其余两名宇航员辅助。
  9月27日,全中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太空行走任务中,但是任务进行的并不顺利。
  当翟志刚准备拉动舱门时,发现舱门巨沉无比,根本拉不动。小小的拉舱门动作,竟然耗费了翟志刚几分钟的时间,而且几乎耗尽了翟志刚的力气,刘伯明只好抱住翟的腿,起到一个固定作用,最终翟志刚使劲力气,终于打开了舱门。
  据翟后来回忆,自己在地面训练时,似乎力大无穷,两个手臂的力量使不完,但是到了太空中,发现根本拉不过舱门。
  正当翟志刚准备出舱时,飞船内瞬间响起了刺耳的报警声,显示轨道舱火灾,翟回忆到当时头皮都发凉。刘伯明检查轨道舱后没有发现异常,但是警报器一直在响,在这种危险情况下,翟志刚决定继续出舱,即使任务失败,也要把国旗在舱外展示。
  最终翟志刚成功出舱,并喊出了那几句话:"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火灾警报最终被确认为误报。
  作为万里挑一的宇航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且都经过了极为专业的训练,但是出舱的翟志刚仍然被浩瀚无穷,深邃无比的太空深深震撼了。
  下面这段话是翟志刚回忆出舱时的感受。
  "我顺着脚底下往身体下面瞅了瞅,太深了,感觉深不见底。除了地球之外,都是黑的。这种黑是那种深邃的黑,那种无穷的黑与深瞬间使得自己失去了任何依托。
  紧接着,翟志刚潜意识告诉自己必须紧紧抓住飞船,要不然,稍微一松手,人就没了。可当当他抓住飞船之后再一看,这个飞船也是悬空的。再看一眼,地球也是在天上悬着,无依无靠,当时就怕地球也飘走了。这种失去安全感的、瞬间心理冲击还是很大的。"
  差点不能返回飞船的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
  1965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进行了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他在舱外待了12分钟9秒,但是当他准备返回舱内时,发现宇航服竟然鼓了起来,导致他无法返回舱内,他只好打开宇航服阀门,放了一些压力,才返回舱内。
  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过程,让经过特殊专业训练,心理素质非常强大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心率高达190次每分钟。
  因为他清楚,一旦无法返回舱内,面对他的将是怎样危险的结局!
  人类第一次无绳太空行走
  由于太空行走难度大,危险性高,对宇航员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强挑战,通常太空行走都会备有安全绳,防止宇航员漂离飞船,也可以给宇航员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虽然人类在1965年就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但是人类的第一次无绳太空行走直到1984年才成功进行,1984年2月7日,NASA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二世成功实现了无绳太空行走,并离开了飞船100米,不要小看这100米,在太空中,宇航员是漂浮在空中的,自身不能发力,只能通过携带的mmu设备返回飞船,假如这个设备发生一丁点故障,他就不可能安全返回地球了。
  假如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
  假如太空行走任务的宇航员没有抓紧,漂浮在太空中,自身又没有mmu设备,基本就没有可能返回舱内了,因为失重环境条件下,宇航员根本没有办法靠自身力量靠近飞船!
  那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生命并不会立即收到伤害,因为宇航服还在起保护作用。
  宇航服可以避免真空,超低温,超高温,宇宙辐射等太空因素对于宇航员的威胁。
  首先漂离飞船的宇航员并不会进入更深的太空中,因为他的速度没有办法冲出地球轨道,宇航员会形成一个围绕地球高速飞行的"小卫星"。
  当宇航服里的氧气消耗殆尽后,宇航员的生命也就终止了,但是宇航员并不会一直像卫星一样围绕地球运转,最终会速度越来越低,逐渐向地球靠近,最终高速跌入大气层,宇航服可经受不起这样复杂严苛的环境,宇航员会在大气摩擦下,形成一个火球,最终在没有落在地面时就已经化为灰烬,最终一点痕迹豆不会找到!
  外太空是失重且辐射极强的真空环境,如果宇航员出太空舱时脱离了宇宙飞船会怎么样?又该怎么办?
  人类探索太空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全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主要目的是了解宇宙奥秘,揭秘人类起源,搜索地外文明以及发现可移居行星。而在地球的上空发射卫星则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地面信息,方便我们的生活。
  而太空探索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航天实力,关系着国际影响力。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投资航天技术,开发太空资源,为全人类谋发展。
  在众多的探索中,载人探索的难度远远大于非载人探索。所以,我们的神州系列直到神州5号才开始载人,阿波罗系列飞船直到11号才开始载人登月。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可随着太空探索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满足局限于太空舱中,于是走出太空舱脱离束缚成了另一种追求。
  脱离太空舱也被称为太空漫步。这一举动最早是在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阿里克谢·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阿里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 他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封舱,系着安全带实现了到茫茫太空中漫步。
  图:前苏联宇航员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从那一刻起,中国成为了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图:我国宇航员太空漫步
  而这两次宇航员都是系着安全带。这个安全带也被称为脐带。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由于脐带不能过长,所以航天员只能在"母"航天器附近活动,如果航天器走远了则容易使脐带缠绕,像婴儿那样"窒息"而死。如果安全带断了会怎么样?
  大概率是死亡。太空是完全的失重状态,并且没有像大气层这样的物质,辐射特别强,并且是真空状态。所以,宇航服是宇航员的第一道安全保障。由于失重状态,宇航员一旦与太空舱彻底脱离,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外力能够帮助到宇航员。而目前的太空舱都是环绕地球飞行的,其速度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7.9 /s,由于没有其它外力的干预,宇航员脱离了太空舱也会以初始速度继续绕地飞行。
  在宇航服完好的情况下,8个小时后宇航员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如果宇航服破损,宇航员会在15秒内由于辐射和气压差死亡并且伴随着身体的膨胀。幸存的概率极小,可以说其生存的希望只能依托于地外文明。可目前看来,这种几率为零。
  还有一种是不系安全带的出舱活动。这种是后期发明的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
  航天员出舱后与"母"航天器分离,由于身穿舱外用的航天服,背着便携式环控生保装置,以及太空机动装置,航天员可到离"母"载人航天器100米远处活动。实际上,舱外航天服及便携式环控与生保系统是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它保证人的周围有适合的压力,有通风供氧,有温湿度调节,使航天员在服装内正常生存,并能进行太空作业。
  这种出舱活动方式显然比脐带式更安全,并且出舱范围也更大,更有利于宇航员的出舱作业。而一旦便携式环控生保装置出现问题,宇航员同样面临着生命危险。生存希望接近于零。
  谈到如果宇航员太空出舱时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怎么办,会怎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学生时代在课本上看过的一张图片,如下图所示,茫茫宇宙中,一个带着头罩、背着一个笨重的装备穿着一身白色蓬松衣服的人正漂浮在蔚蓝色地球的上空,后方是一望无际仿佛要将一切吞没的黑暗。而其中的这个人他就是历史上首次完成没有系绳实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
  这个事件其实发生在上个世纪,1984 年 2 月,麦克坎德雷斯带着一只背包、24 个小型喷气推进器和两瓶氮气燃料,开始了他的首次也是跨时代的无系绳太空之旅。在二百七十多千米高的太空,以和附近的航天飞机相同的接近第一宇宙的速度(每小时2.8万千米)在虚空的太空中绕地球旋转了一段时间。然后在离空间站外100米远的地方拍摄了上面那张具有时代意义的照片。麦克坎德雷斯堪称是"第一颗短期人类 卫星"。
  由此可见,能做宇航员的人都是非常勇敢的,虽然有各种保护措施,一般人谁敢一个人在一望无际的太空脱离空间站漂浮,这是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的,心态容易崩溃的真的不知道会不会乱动甚至吓晕过去,太空随意乱动也是很容易造成人翻滚起来的。不过麦克坎德雷斯就处理得很好,作为无系绳太空漂浮第一人,他在脱离空间站漂浮了一段时间后,通过喷气背包这个机动装置他又回到了空间站。
  所以说如果宇航员离开太空舱时真的不小心脱离了宇宙飞船,是可以通过这个应急自救喷气装置回到空间站的。当然前提是人和空间站不能离得太远以及你还有理智、没有产生慌张的情绪。不过宇航员一般是有够硬的心理素质的,毕竟国家花这么多钱可不是真的去让你"星际旅游"的。但是如果宇航员这时倒霉透顶机动装备出现了故障,那也不要太过紧张,还有办法,那就是求助同伴及时联系地面,太空行动一般都会有两个以上宇航员一起的,像麦克坎德雷斯行动时,罗伯特·L·斯图尔特就一直在注意他。
  于是这个时候就能真的上演一幕科幻电影里面的太空救援同伴的惊心动魄的行动了,毕竟太空救援看起来好像简单靠谱,但是越是简单的事情可能就越困难,宇航员位置的不稳定、心理状况的变化、施救人员的操作以及救援时间都是是否能救援成功的关键,可见其是有一定风险性的。搞不好两个人都没了。
  那么如果最后也没有救援成功呢?那宇航员就可以想想私房钱在哪里,还有什么话想对家人、亲戚朋友说的,赶紧通过通讯器联系同伴和地面人员,把一切想要表达的重要信息都传达给他们。毕竟从此刻开始,宇航员的生命可以说是进入倒计时了,随着几个小时后氧气的耗尽,宇航员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卫星",在地球大气层阻力、太阳光压、太阳风以及潮汐能等的作用下,最终运行轨道高度不断下降直到最终坠向地球,在大气层化为灰烬。
  当然了,其实这种宇航员在太空出舱后不小心脱离空间站的事情是基本上不会发生的,首先,选中的宇航员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心理素质操作技能都过硬。其次对于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有个重要的东西,我上文也有提到过,那就是有25米左右,拉伸强度可达到一千多磅的安全绳索。 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宇航员们会用"菊花链"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其中一名会牢牢固定在空间站内。
  所以说,在太空宇航员只要按照操作流程来,胆大心细,基本都不会出错的。而且,历史上就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时,前苏联宇航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在50万米的高空系着安全带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但是回舱内的时候,由于早期航天服在真空舱外行走时会出现严重膨胀现象,也就导致阿里克谢·列昂诺夫的宇航服高度膨胀到190厘米,超过了舱门断面直径120厘米。
  然后他只能通过各种办法,打开航天服阀门排掉一部分气等,挣扎着成功回到舱内。不过你别看苏联宇航员成功回来了,在这210秒的时间内,可把他吓得不轻,阿里克谢·列昂诺夫心理生理上都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他的体重减少了数公斤,每只靴子里都积聚了3升汗水。可想而知要是普通人被迫隔离在空间站外,估计会吓晕吧。而且如果你最后真的回不来了,那"恭喜你",你就会成为地球的"卫星",直到最后在地球的大气层被烧掉。
  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出舱,但他的女儿却大喊道:"他在干嘛啊!他到底在干嘛!求求你们,赶紧通知他回去!"
  原来当时列昂诺夫的太空任务是直播的,当他的家人看到他出舱后,纷纷感到无比震惊,除了他女儿歇斯底里的大喊之外,列昂诺夫的父亲看着电视机里的画面,同样愤怒的说道:"这小子到底在干嘛!他钻出去是想当逃兵吗!"
  老爷子随后立即跟工作人员说道:"赶紧让他回去,等他回到地球再跟他好好算账!"
  此时进来采访的记者跟工作人员都懵了,这一家子到底是怎么了?什么逃兵?什么算账?
  后来经过一番解释,家人们才相信列昂诺夫是在执行出舱任务,而不是想当逃兵。
  但随后一家人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出舱任务的危险性极高,稍有差池就会为国捐躯。
  这种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列昂诺夫确实在出舱后遇到了生死危机。
  由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舱,很多数据都是通过模拟得出的,这就导致很多细节并未考虑进去,特别是在宇航服设计这一方面,有很多足以致命的小瑕疵。
  当列昂诺夫出舱后,他的太空服突然发生故障,随后开始慢慢膨胀,膨胀到他连胸前的相机都触摸不到,此外,他的面罩除雾系统也发生了故障。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立刻返回太空舱,但膨胀的宇航服使得列昂诺夫的身躯,根本无法进入舱内。
  如果在宇航服内的氧气耗尽前,列昂诺夫还没进入舱内,那就只能窒息而亡,这样的话,他就成了人类史上第一位出舱,同样也是第一位出舱即遇难的宇航员了。
  按照苏联宇航员训练条例来讲,宇航员进舱时应该让双脚先进去,因为在失重环境下,外部的双手容易借力,但列昂诺夫却选择了用头部先进入太空舱。
  当他进入一半时,舱门就被膨胀的宇航服卡住了,这时候还不能剧烈挣脱,否则宇航服很容易遭到损坏,到时候可就险上加险了。
  好在列昂诺夫的身体素质跟心理素质都极其优秀,他选择手动降低宇航服内20%的压强,前后花了约14分钟,才一点点有惊无险的让自己挤进了飞船中。
  事后,列昂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平时很少出汗,但那天我的体重减了5.4公斤,每只靴子里灌进了3升汗水。"
  如果宇航员太空出舱时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怎么办?会怎样?
  正常情况下,宇航员跟太空飞船分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宇航员离开飞船的气闸前,他们都会反复检查下安全绳索是否连接在宇航服上。
  当舱门打开后,安全绳的另一端也会系在外面的锚点上,就像上文提到的列昂诺夫,他的安全绳长度就5.3米,就算太空外面任务错综复杂,但只要牢牢扣紧安全绳,飘离飞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是探讨,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下,万一宇航员在舱外执行任务时,不小心脱离了宇宙飞船,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1.宇航员通过自救的方式,成功返回太空舱
  在《宇航员太空自救手册》中提过一种特殊的自救方式,那就是主动释放宇航服中的氧气,这会让宇航员在太空中获得一个作用力。
  此外,如果手中有东西的话,也可以朝着舱门的反方向扔出去,或者打开泄气阀也可以。
  除了以上这些,宇航员如果恰巧背着太空喷气包的话,那就简单多了,这个背包就相当于一个没有坐垫的椅子,内部含有高压氮气,宇航员可以通过开关自由控制24个微型喷嘴,想朝哪个方向前进,就开启对应的喷嘴。
  例如1984年美国挑战者号的两名航天员,就在太空中装备了喷气背包,宇航员在太空中可做出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360 全方位动作,最大前进速度高达13.4米/秒,工作时长可达6~6.5小时,此外,喷气背包还配备了宇航员约7小时的能量损耗补充。
  2.宇航员在耗尽氧气后死亡,或漂泊在星空中,或化为灰烬,或成为其他星球生命的起源
  通常一套航天服中的氧气,能保证宇航员6~8小时的供氧呼吸,如果加以升级,时长可持续延长至15小时左右。
  如果在氧气耗尽前,宇航员还没有获救,那么接下来的就是窒息而亡了。
  当人体缺氧后,脑部就会真正死亡,没有了免疫系统的镇压,人体内部的微生物、细菌就会开始疯狂分解人体细胞组织。
  它们会以宇航员的身体作为养料,开始疯狂繁殖,在此过程中,宇航员的遗体会逐渐成腐烂状,但是,随着宇航服电量的耗尽,人体温度也会急剧下降,之前还处于活跃状态的细菌微生物,会进入低温休眠状态。
  至于尸体会不会结冰,取决于什么运动状态,如果宇航员没有处于翻滚状态,再加上执行任务的地方处于地球轨道,那么宇航员的面光的一侧不会结冰,背光的一侧会结冰,如果宇航员处于翻滚运动状态,受到光照影响,尸体基本上不会结冰。
  如果宇航员尸体的速度不能突破第二宇宙速度,那么这具尸体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被地球引力捕获,接着重返大气层,在继续坠落过程中,尸体化作一颗耀眼的"流星",最终被焚烧殆尽。
  如果宇航员尸体的速度突破第二宇宙速度,这样就能离开地球轨道,进入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中,可能会一直漂泊下去,也可能被质量更大的天体所捕获,在坠落过程中同样可能会化为灰烬,当然也有可能坠落到一个环境适宜的星球,尸体中的细菌微生物开始苏醒,在一系列巧合之下,诞生出生命物质。
  一般来说,如果有宇航员漂入了太空,那么肯定是没有遵守操作流程。
  宇航员要进行仓外作业时,在出仓门之前就会先把安全绳固定,这个固定点是在仓内,打开仓门后,在仓外再固定第二根安全绳,第二根安全绳固定好后,返回仓内解开第一根安全绳再固定到仓外。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会至少有一根安全绳在保护你,不存在没抓紧漂入太空的情况,毕竟花了大价钱让你上太空不是让你手滑假装卫星绕地球转圈玩的!
  当然如果运气差到极点绳子断了,而这时你正好又没抓住漂远了,记住一点,莫慌!千万不要乱动!,太空中没有着力点,你首先要避免的是身体出现翻滚的情况,因为一旦"转"起来你就停不下来。
  这种时候,先检查自己的装备,如果你有带喷气背包,那么恭喜你,漂了就漂了,这是小事,你可以再漂远一点看看风景,然后再启动背包飞回来。
  如果没有背包呢?也不要怕,我们还有B方案—"呼叫救援",这时就到了英雄队友出场的时候了,外层空间上将会上演了一幕英雄营救"弱鸡"的大片,你靠谱的队友会把你拉回空间站的怀抱,避免你假装成为一颗绕着地球转圈圈的卫星,唯一可惜的是你就是那个运气不够好"弱鸡"。
  如果没有队友呢?方圆好几万公里就你一个人,这个时候就麻烦大了,不过我们还有应急方案C。
  这时你需要请出伟大的物理先驱—顿爷,根据他的力学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需要找一下有没有扳手之类的玩意可以扔出去,比如《太空救援》中的扔灭火器就是个不错的点子!
  不能乱扔哦!要朝空间站的反方向扔,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像平时丢东西那样扔,要把扳手放在正前方平推出去,单手扔只会让你翻滚起来(当然平推也会转起来,因为你的手是长在上半身,只是没有单手转得快),不过考虑到宇航服的设计(太笨重你的运动能力会受到限制),这个方案的成功几率不会太大,基本和女朋友闹分手时你指望她自己回心转意的几率一样高!
  好了,A、B、C方案都用了,你还是和空间站渐行渐远,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了,赶快想想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和私房钱藏在哪里,然后趁着还没漂出通信范围赶快联系地面人员,把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发出去!
  当然漂远了的宇航员不会马上死亡,因为宇航服里面还有氧气可供呼吸,但是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看着氧气含量越来越少,焦虑不?但是却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惨剧发生,记住一点,出仓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另外最好有队友,单独一个人太危险!
  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首先国际空间站外边有很多可以抓握的地方,只要宇航员不要皮就不会有问题,双手抓牢,或者利用加拿大二号机械臂固定也是可以的。宇航员可以踩到空间站的固定区域进行工作,一直抓着辅助杆也不能工作……
  大家知道太空中没有气体,所以宇航员工作的时候只要四肢不要晃悠,松开辅助杆也是可以的,也不会飘走。现在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时候不会太依赖安全绳了,因为现在宇航员宇航服里面都有很小的推进集成模块,假如你飘得不远,完全可以利用宇航服的推进力回到国际空间站。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当时宇航员没有安全绳,飘了很远然后测试这个推进设备,现在这个设备更先进了,太空行走期间,宇航员精力是高度集中的,只要稍微飘得远了,就会直接推进回来……
  另外,除了这个技术之外,还有美国宇航局在2017年开发的一种自动回归的功能。什么意思呢?就是宇航员可以一键导航回到空间站,不过推进力使用的是刚才的模块,所以不能飘得太远……
  现实毕竟是现实,一般不会有人敢这么做,如果你飘得太远,去世的话就没事了,假如是你的失误,下一班联盟号回来可能要受审问的,几亿美元的宇航服弄丢都赔不起……
  假如真的有个人很皮,他非要试试,那也没关系,国际空间站有一种枪,这种枪不是射击子弹的,是射击绳子的,把绳子射击出去,让这个性皮的宇航员抓住,就可以把他拉回来……
  如果一心作死的话,美航局提前的心理测试是不会让心怀不轨的人上去的。
  答:目前人类已经有过数百次的太空行走,甚至在1984年就完成了首次无绳连接太空行走,均没有发生过意外,所以太空行走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
  在电影《地心引力》中,讲述了宇航员遭受陨石雨撞击,然后彻底脱离宇宙飞船,在经历重重困难后得救的故事,在实际当中,一旦宇航员彻底脱离宇宙飞船后,是十分危险的。
  用于太空行走的宇航服有着各项功能,比如提供氧气、提供电力、提供保温、防辐射、以及稳压功能,甚至还储备了一定量的水和食物,假如宇航员不慎完全脱离了飞船,那么:
  (1)太空行走的宇航服,一般带有方向调节系统,利用高压气体推进器可以行进一定距离,如果脱离飞船的距离不远,宇航员完全可以利用该推进系统回到飞船上。
  (2)宇航服能给宇航员提供大约2~5小时的基础需求保证,然后氧气会首先被用完,如果宇航员没有得到救助就会缺氧死亡。
  (3)脱离宇宙飞船宇航员,在深不见底的太空中,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若心态崩溃,不定就会做出什么事来。
  (4)在地球的低轨道上,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大概是90分钟,也就是说宇航员每过1个半小时会与原飞船擦肩而过,然后每转一圈与飞船的距离越远。
  (5)如果宇航员始终得不到救援,在死亡后就会成为一颗卫星,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故,也没有宇航员在太空中丧生过,但是在1965年,苏联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在上升二号飞船中,进行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时,发生了惊险的一目,差点就无法回到飞船内。
  起因是苏联专家对真空环境的预估失误,列昂诺夫在进行太空行走后,准备回到飞船时,他的宇航服膨胀了很多(直径达1.9米),超过了舱门的直径(1.2米),导致他无论如何都无法进入飞船内。
  这下把苏联的专家吓得不轻,列昂诺夫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数据显示当时列昂诺夫的心跳达到了190次每分钟,最后迫不得已放掉宇航服内大量的气体,才回到了飞船内,这次事故差点就让列昂诺夫回不来了。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仅2499元8G内存和144Hz高刷屏骁龙865旗舰价格跌至新低一大波骁龙888旗舰手机上市后,缺货还在持续,降价更是无从说起。来自供应链的消息称,高通6月份将发布一款旗舰芯片,型号为骁龙888Pro,主频会更高。如果消息属实,搭载骁龙888P网传美航母在南海GPS信号全无,是真的吗?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有这样的传言,美航母在南海GPS信号全无,原因是美国在该地区部署的定位坐标全部消失了,甚至还有人称是某国将这些坐标收拾了。事实真是这样吗?要谈论这件事情,我们先来所在小学里常年矗立着一座大型的信号发射塔非常好奇,你打算维什么权?大型的信号发射塔辐射肯定超标,必须要抵制事实上,移动通讯信号基站信号塔的无线辐射强度,国际标准为0。45毫瓦每平方米,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为0日本发动机出售多国,为什么不担心被仿制?不担心,因为仿品无论从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没有优势,没了市场就没有生产的价值。发动机作为车辆的心脏,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没有强大的科研水平和生产技术,指望单纯的测绘仿制是无法达到与在黑暗条件下,单反如何设置才能拍清晰拍明亮?在黑暗的埸景下自动对焦拍摄,相机在没对上焦的情况下你按下快门钮,机相是没反应的,按不下的,切换成手动对焦就随便你了。在影院对着观众拍摄,并不会很黑暗,屏幕反射的光足够你对焦的了,特中国的集成电路在未来的发展如何?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金融安全计算机智能等领域,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国外长期对集成电路进行技术封锁,导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长期受制于人。近年来,随着中美科技战等不如何评价惠威M200MKIIIHIFI有源2。0音箱?三代没试过,我买的是二代,但是注意了,如果没有打算买块好声卡的,还是别买了,出不了好声音,我的板载声卡还是号称HiFi级的,煲了个把月仍旧屎一样!最后没法子,搞了块华硕老虎卡2代,海信对比tcl电视哪家强?为什么?TCL电视和海信电视哪个更好?两个都好,这种问题得不到确切答案,这个两个都是国产老品牌电视机厂商了,你想怎么去对比?数据?不同的数据平台有不一样的统计结果,有些数据显示TCL电视连助听器为什么要双耳验配?你好,你的问题是助听器单耳佩戴好还是双耳佩戴好?如果双耳都有听力损失(排除不能双耳选配的因素外),原则上都需要双耳选配。如果因为其他因素只选配了一侧,那么在聆听效果上是大打折扣的。线上教育常用软件有哪些?本人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手机里还是安装了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app,今天正好用的上,给大家展示一下。今天只介绍关于成人教育的平台,中小学生的还是按照学校指定的平台学习比较好。好了,不多指甲盖上集成500亿个晶体管!IBM造出2纳米芯片,将带来哪些改变?5月6日,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研制出全球首个制程为2纳米的芯片。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7纳米芯片相比,2纳米芯片的性能将提高45,能耗降低75,有望提升手机笔记本和汽车等
什么叫指向性扬声器?指向性扬声器又叫指向性音箱指向性音响指向性喇叭定向音响定向音箱定向喇叭定向扬声器超声波定向喇叭等多种叫法,指向性扬声器的含义是指通过该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可以控制方向的,就像手电筒的光中通净利反超顺丰,三家快递陷入亏损,快递价格将触底反弹?9月1日,派费上涨的日子如期而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网点都面临不同的情况,有涨有跌,明涨暗跌,在这个行业早已屡见不鲜。价格战仍在继续,行业上半年依旧处于增量不增利的低迷状态。仅两亿像素来了,三星全球推出HP1传感器,确认小米12系首发9月2日,三星面向全球范围内正式推出了两款全新移动图像传感器,分别是ISOCELLHP1和GN5。这两款新品从参数规格上看都非常有意思,前者是三星首款且目前像素最高的传感器,高达2为什么抽油烟机和煤气灶没什么科技含量,却比冰箱彩电贵得多?抽油烟机和煤气灶价格抽油烟机确实结构上比较简单,主要的部件就是一个风机,剩下的就是金属壳,集烟罩,装饰罩,滤油网,止逆阀,灯具,按钮,电路板,成千上万的售价,如果与这些零件的单价来iOS15现在会提示用户是否要启用苹果的个性化广告之前是默认开启的对于iOS15用户,苹果已经开始提示他们同意为他们的AppleID启用个性化广告,这允许苹果使用你的AppStore购买历史和其他一些使用过程中的统计数据,以告知在新闻和股票应用程iPhone13无缘卫星通信,仅用于紧急情况果粉之家,专业苹果手机技术研究十年!您身边的苹果专家近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苹果iPhone13将支持近地轨道卫星通信功能,用户可以在无4G5G覆盖的地区拨打电话和苹果这次真的怂了,用iPhone付款要便宜30一直以来,互联网中就有这样一种说法用苹果,就得交智商税。对于这种说话,不置可否。毕竟苹果用户,只要涉及到钱,就是得比安卓用户花得多一些。这钱,就是AppStore30的内购抽成,也想买个入门级HiFi胆机听音乐,头条哪位朋友有用过,推荐牌子和型号。谢谢?如果不是特别钟爱或者了解胆机,大可不必追风买胆机,胆机并不是好声音的保证,胆机只是一种被淘汰的电子管功放而已,胆机缺点就是噪音大,失真大,发热大,功耗大,效率低,功率小,控制力差优曝iPhone13高配取消256GB再加2000元才够用苹果近些年的骚操作可谓不少,比如取消送充电器本地扫描用户设备相册(仅在美国可用)专门定制的爱马仕行李牌比产品本身AirTag贵10多倍不过要说最绝的操作就是苹果对存储的调控。还记得华为鸿蒙120万开发者只做出320APP?有人在玩文字游戏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达到了9000万,此前鸿蒙系统表现优异,很快地占领着市场。也因为鸿蒙系统的发展比预料中要快一些,华为也是将原本的目标往上提了一提。看上去华为似乎已经不用担开完小鹏P7,再试驾极狐阿尔法S,同样是高端新能源但差距明显新能源汽车该有的样子目前新能源已然成为汽车市场潮流,燃油车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松动,当下市场中,新能源车的销量在逐步攀升,可见人们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而说到电动车,不免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