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比亚迪VS特斯拉中国工程师决战美国钢铁侠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比亚迪和特斯拉,把这两家车企放在一块对比,会发生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高富帅",一个是"草根",完全不具备可比性。最直观的是价格,在个人乘用车方面,特斯拉的车最贵卖到上百万元,比亚迪最贵的也不过30万元。
  表面上看起来,这两家公司处于天平的两端。他们一个来自中国深圳,一个来自美国硅谷;一个发迹于大众平民市场,一个诞生在高端精英圈层;他们的创始人,一个是以拆车闻名的工程师,一个是爱发射火箭的钢铁侠。
  但当你穿越新造车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两家公司正在踏入同一条河流。而在未来,它们必有一战。
  现在,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交战,发生在城市的街头,在工信部的车型申报目录里,在月销量排行的榜单上。
  7月,在乘联会公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比亚迪有两款车型销量超越特斯拉。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拿下排名第二的宝座。这是过去一年多以来,特斯拉首次丢掉前二的位置。
  8月销量排行榜中,上榜车型共有15款,特斯拉只上榜了Model Y一款车,此前霸榜的Model 3消失了,而比亚迪有五款车同时上榜,其中四款位列前十,合计销量占到了全部的28%。
  销量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就落后了。
  过去近十年,比亚迪在中国卖出了最多的新能源汽车,拿到了最多的政府补贴,曾连续好几年拿到全球销量冠军。
  后来,特斯拉崛起,产品陆续进入中国。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厂,销量大爆发,当年就拿下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跌落王座,连续三年被特斯拉超过。
  如今,这两家电动车企业又到了正面扳手腕的时刻。一个或许不太贴切的比喻是:特斯拉是苹果,比亚迪是小米。而在中国市场,这两家公司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农村包围城市VS外资进入中国
  2003年,中国深圳一家电池厂的老板,出资2.73亿港元,收购了一家经营困顿的国有汽车制造商——秦川汽车。在当时,这个价格并不便宜。这次收购包括秦川已经转型的军事导弹工厂,以及更重要的——汽车生产许可证。
  这个人叫王传福,比亚迪公司的创始人。进军汽车行业的这个决定,让他在六年后成为中国首富。那一年,美国硅谷有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成立,它叫特斯拉。
  这是中国的比亚迪,和美国的特斯拉,在汽车行业的第一次交集。
  比亚迪一开始造的是燃油汽车,和吉利、长城一样,属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这家公司的造车速度惊人,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推出了第一款车。但它的报废速度更惊人,车刚下线,王传福就决定将车报废,因为他认为车型的设计不符合标准。
  2005年,比亚迪又造出来一款车,而且取了个洋气的名字——F3,售价仅7万多。这款车乍一看特别像丰田的畅销车型花冠,几乎是硬生生移植了花冠的造型,而尾部又参考了三厢飞度,浓浓的"山寨"风。
  左为比亚迪F3,右为丰田花冠 图片来源 / 网络
  善于模仿——是外界对比亚迪汽车的第一印象。
  更专业的说法,叫"逆向开发"。当时比亚迪的做法是,每年花钱把全球各种新上市的车型买回来,大卸八块,拆开了学习,学会了之后,再自己造。这样一是上线快,二是成本低。据说当时为了逆向开发一条电控生产线,王传福拆掉了自己的奔驰车。
  别小瞧了模仿的威力。就是这款跟丰田花冠很像,但价格便宜一半的F3,在上线的第二年就卖了4.6万辆,2009年,F3已经成为当年中国车市的车型冠军。成为冠军前一年,美国"股神"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这是他少有的一次直接投资中国公司。
  巧合的是,巴菲特投资比亚迪这一年,特斯拉开始生产交付其第一辆车Roadster。这是一款纯电动豪华跑车,售价超过10万美元,是比亚迪F3价格的近10倍。它的客户名单全是硅谷的科技新贵和好莱坞明星,比如Google公司的两位创始人,美国影星布拉德·皮特、乔治·布鲁尼、施瓦辛格等。
  天壤之别。
  相比传统汽车,特斯拉当时最大的特色,是用电池取代燃油,这被视为汽车行业的革命。纯电动车的浪潮蠢蠢欲动,而特斯拉一出手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当然,也吸引了中国的目光。2008年特斯拉Roadster开始交付时,比亚迪一口气推出了两款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F6DM中型轿车、F3DM紧凑型轿车,前者是混合动力,后者是100%插电式混合动力。而且,这两款车直接投向了美国市场,打进了底特律车展。
  在电动汽车赛道,比亚迪和特斯拉,终于正面相逢。
  特斯拉是全球最坚定、最领先的电动车企,比亚迪则是中国最早、最积极的新能源车企。只不过,特斯拉走的是高端路线,做的是富豪名流的生意,先锋、前卫、科技感,是这家公司的标签。比亚迪走的是大众路线,特色是性价比、经济、实用,虽然模仿痕迹很重,但车倒是好卖。
  在市场定位上,这两家公司走了两个极端。王传福曾直言,特斯拉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提供的是更接地气的大众产品。
  2009年,当马斯克在跟富豪们谈笑风生,但一年也卖不了几台车时,王传福带着比亚迪,悄悄占领了中国城市街头的出租车市场,自己成为中国首富。比亚迪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主打的就是纯电动出租车。后来网约车崛起,比亚迪又成为很多网约车租赁公司的常客。但是,廉价、耐用、不高级这些标签,跟比亚迪牢牢绑定在了一起,成为它日后的掣肘。
  而特斯拉则成为豪华电动车的代名词。2014年,售价超过70万元的特斯拉Model S打进中国,马斯克亲自来到中国的交车现场,受到了粉丝们的热烈欢迎。
  比亚迪也想过要做高端,就像特斯拉那样,只不过早期没人愿意买单。
  特斯拉Roadster惊艳亮相的次年,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名为S8的硬顶敞篷跑车,底盘对标奔驰,外形与奔驰CLK酷似,定价20万元左右。但上市后发现有个问题,敞篷经常收不回去,或放不出来,非常尴尬。这款车上线后总共也没卖几台,还被退掉了,后来放在比亚迪厂房里拉货,当皮卡用。
  比亚迪S8 图片来源 / 网络
  2010年比亚迪还推出过一款MPV,叫M6,看起来特别像丰田普瑞维亚,售价超过20万元。新车发布会现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过来站台了。但这款车也因为销量惨淡而草草收场。
  比亚迪发现,想要一步登天,那不可能。
  农村包围城市,外资进入中国,比亚迪和特斯拉,从此走上了天平的两极。 小步慢跑VS一步登天
  比亚迪选择小步快跑。2010年的M6碰壁后,比亚迪花了十年时间,直到推出旗舰车型"汉EV",才跟特斯拉站到了同一个跑道上。
  汉EV几乎就是对标特斯拉Model 3,官方售价在23-28万元,这已经跟降价后的Model 3产生了价格重叠。汉EV的续航里程最高到605公里,也跟Model 3有的一拼。汉EV的百公里提速也跟Model 3很接近。
  这是在产品层面,两家公司的第一次交锋。
  有意思的是,汉EV几乎是目前比亚迪高端产品的上限,而国产版本的Model 3,却是特斯拉产品的下限,价格最便宜,配置最简单。
  特斯拉是从高端市场打下来,而比亚迪是从大众市场打上去。
  这一过程还在加速,并且未来它们一定会正面对决。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一是比亚迪在"王朝"系列之外,推出了"海豚"系列车型,瞄准年轻化群体,试图走高端路线;二是特斯拉Model 2距离上线越来越近,这款车未来可能会将特斯拉的售价打到20万元以下。
  20万元是一个分界线。久谦中台研究员对深燃表示,过去受制于成本原因以及产品的成熟度,10-20万元的电动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而燃油车的销量大部分集中在10-25万元价格带,Model 2或对市场带来很大的杀伤力。
  而在这个价格带,比亚迪和特斯拉必有一战。不过,二者产生直接竞争的时间点,还不会马上到来。
  除了市场定位,在具体的进军路线上,二者的另一大分歧是电动化。
  早在十多年前,王传福就看到了中国汽车电动化的浪潮。和特斯拉一样,比亚迪一直是纯电动车的鼓吹者和支持者。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比亚迪选择了混动和纯电结合的路线。
  混动是一种介于纯电和燃油车之间的过渡方案,既可以用电驱动,也可以烧油,却是纯电的驾驶感受。好几年前王传福这样解释,充电站的建设普及需要时间,因此必须有一个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作为过渡。
  的确,比亚迪的混动车型卖得非常好,这很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自研的DMI-i超级混动技术应用后,比亚迪很快就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今年7月和8月比亚迪的放量,很大贡献就是来自DMI-i混动车型,而连续两个月超越特斯拉的车型,就是秦PLUS DM-i。
  制图 / 深燃
  而马斯克是个疯狂的梦想家,一直坚持纯电路线。但是在这一点上,特斯拉刚进入中国时,就碰了一鼻子灰。
  2014年特斯拉入华,粉丝疯狂打call的另一面,是车主买了特斯拉之后,发现根本没地方充电。一方面公共充电桩很少,另外很多车主连固定停车位都没有,更别提安装私人充电桩了,更何况物业也不一定会同意。马斯克对中国的物业公司阻止用户安装充电桩的行为感到震惊。
  过去很多年,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基础设施还不成熟,这是最大的现实。"我们不能太理想化,要生长在一个现实世界里。"王传福曾说。
  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比亚迪一开始并没有孤注一掷只做私家车市场,它还有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各种场景的车型,主打政府采购和企业采购。这让它成功拿到了补贴,赚到了当下的钱。
  王传福是能把现实吃透的人,马斯克是将未来变成现实的人。
  就以两家公司的宣传点为例,同样是宣传技术,特斯拉对外宣扬最多的是自动驾驶,马斯克动不动就打嘴炮说马上能实现全面自动驾驶,特斯拉也不对标任何公司。比亚迪宣传最多的,是它的技术如何省油、经济、实用,它有明确的对标物,如果能在混动技术上超越丰田,就能让投资人很满意了。 垂直一体化VS生态全整合
  看清中国的现实,让比亚迪成功抓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早期红利,并让它登上王座。
  2015到2017年连续三年,比亚迪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它一度拿下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那几年,特斯拉深陷产能地狱,车交付不了,唱衰之声不断。车再先进,造不出来也白搭。
  在生产制造上,比亚迪和特斯拉也有很大区别。早年间,比亚迪颇具争议的一点,是它高度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垂直整合,换言之就是啥零件都自己造,自己把控供应链,简称"闭门造车"。这一点,甚至被列入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
  比亚迪疯狂的制造能力,让供应商胆寒。在它早年进入电池领域的时候,买不起昂贵的生产设备,于是通过拆解改装,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价钱,就建成了跟进口的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很多上下游的供应商,在跟比亚迪合作一段时间后,就发现比亚迪不续签合同了,因为它开始自己造了。
  这种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在早期让比亚迪节省了大量成本,让性价比这一特征得以放大。
  直到后来,比亚迪才选择性开放供应链。但时至今日,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比亚迪还是喜欢自己造。比如,比亚迪除了汽车公司,还有半导体公司(生产汽车芯片)、电池公司(生产动力电池),这些公司之前都是供货给比亚迪,自产自销,但现在也开始外供。
  相比之下,特斯拉就要开放很多。在特斯拉的产业链里,集聚了一大批供应商,而且是全球范围。比如动力电池,现在给特斯拉供货的有日本松下、韩国LG化学、中国宁德时代等。而且这个名单随着特斯拉销量的增长在不断扩大。
  特斯拉聚焦在车本身,掌握自动驾驶技术、芯片算法、电池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把其他环节外包出去,然后用自己强大的系统能力整合在一起。这让特斯拉对供应商有很强的话语权。
  "过去汽车厂商和供应商的合作是黑盒方式,比如博世的ESP车身稳定系统,主机厂只能提需求,对于实现过程无权干涉。但特斯拉是把所有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大部分供应商的零部件没有控制单元,只能执行特斯拉发布的指令。这有本质区别。"久谦中台研究员对深燃说。
  而这背后更深的原因,是特斯拉改变了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打破分布式的设计思维,形成新的"域"架构及中央计算架构,全面智能化。
  相比较而言,比亚迪还是沿着传统车企的路径在改良,而不是彻底革新。
  对于比亚迪而言,尴尬的一点是,什么都做,可能导致什么都做不精。动力电池本来是比亚迪的强项,但后来被宁德时代反超,在汽车方面则被特斯拉反超。
  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比亚迪全球销量冠军的位置被特斯拉挤下。这一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特斯拉在中国建厂。
  特斯拉工厂 来源 / 视觉中国
  特斯拉上海工厂,对特斯拉全球业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斯拉的销量真正起飞,是在Model 3国产化之后。凭借这款车,特斯拉在中国对比亚迪在内的众多自主品牌形成威慑。
  比亚迪终于在它自己的领地,迎来了鲶鱼一样的对手。
  2020年初Model 3开始正式交付以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排行榜上,比亚迪的多款车型长期霸占前三。但在那之后,特斯拉上位,比亚迪退出。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比亚迪都不在前三之列。
  这一局面直到今年下半年才有所改观。7月和8月比亚迪国内销量都超过了特斯拉,并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上拿下全国第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就稳了。
  久谦中台研究员认为,特斯拉过去两个月在中国市场交付乏力,主要是受制于产能,而不是订单。德国柏林工厂尚未开始交付,特斯拉不得不将上海工厂生产的车出口,服从全球化战略。仅在8月,特斯拉销售44264辆汽车,其中31379辆都出口了。
  另外,比亚迪纯电和混动并存的战略,也可能导致左右手互博。"一款车既有混动也有纯电,消费者不可避免会产生比较。比亚迪的纯电车型会被DMI车型影响。"
  或许在短期,比亚迪凭借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能抢到更多订单,但从长期看,战局尚存在很多变数。 中国工程师VS美国钢铁侠
  无论市场环境多么复杂,竞争要素如何多变,要真正读懂这两家公司,最终还是得回到创始人。
  王传福和马斯克,看起来似乎完全不是一类人,但深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或许超过你的想象。
  王传福和马斯克 来源 / 视觉中国
  他们其实只相差五岁,且都是连续创业者。王传福是学化学出身,他从一家寂寂无名的电池厂起家,把比亚迪做成了一个横跨手机代工、汽车、电池、半导体、光伏的企业集团。马斯克先后创办了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和PayPal,后来又投资创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投资特斯拉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他们都是工程师,是技术大牛。马斯克自不用说,他10岁的时候就通过一台电脑和一本编程书学会了编程,12岁编写了一个太空游戏软件,卖了500美金。后来他做电动汽车、发射太空火箭,都是站在人类科技的最前沿。
  王传福创业的几个领域——电池、手机代工、新能源汽车,都是在国内技术落后,严重依赖进口,几乎一清二白的情况下,慢慢突破技术封锁,最后成为全球范围的顶级玩家。他早年以喜欢"拆机器"闻名,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评价王传福为"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
  去年初疫情爆发时,全球口罩供不应求。王传福临时决定生产口罩,据说只用七天就拉起了口罩生产线,而那个工厂之前是给手机代工的。一个多月后,比亚迪就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工厂,这些口罩大量出口,为比亚迪赚了几十亿。
  他们总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新奇想法。马斯克要让汽车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向太空发射火箭,计划在未来实现火星移民。王传福曾试图用云轨替代一些城市的地铁,这是一种被称为空中巴士的交通工具,但最后因为政策原因未能成功。
  当然,他们有非常多的不同。最直观的一点是,人们更愿意用"钢铁侠"来形容马斯克,但王传福一直保持着质朴的工程师形象。
  马斯克是创业明星,也是营销大师。他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他会在发布会现场即兴跳起舞来,在屏幕前抽大麻烟。他在全球拥有千万粉丝,发一个推特就能影响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这样的马斯克成就了这样的特斯拉。特斯拉也是流量明星,是前沿科技的代名词,跟科技、先锋、时尚牢牢挂钩。哪里有特斯拉,哪里就不缺话题。
  也只有这样的老板,才会把特斯拉的内饰做得"过于简单",然后隔三差五降个价,被老车主吐槽为"渣男"。但是,年轻人很喜欢。
  相比之下,王传福的形象更加接地气。他更愿意跟工人待在一起,出现在生产车间里。
  不止一次,在比较正式的公开签约场合,王传福是穿着工作服出现的,就像他在工厂里一样。他不搞个人崇拜,更不会"收割"粉丝。
  他非常自信,很有魄力,执行力极强。业内有一个传了很多年的段子:有一次有官员来比亚迪参观,问及电池污染问题,王传福当场拿杯子舀了一些电解液喝了下去。
  王传福是典型的理工男,曾以为只靠产品自然就能搞定市场,但对技术过度自信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早期比亚迪很少打广告,品牌包装也相当粗糙,给人的感觉总是带着一股"土味",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比亚迪的车约等于网约车。
  另外还有品牌策略。几乎所有进军电动车行业的传统车企,都推出了独立的电动车品牌,比如长城的欧拉,吉利的极氪,上汽的R汽车,这有利于做产品和品牌区隔。但比亚迪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一直是王朝系列的品牌,直到今年才推出海豚品牌。
  王传福是一个有野心的工程师,马斯克更像一个有梦想的钢铁侠。他们的事业,有交集,也有竞争。他们各自的性格,形成了差异化的策略和打法,但在未来,比亚迪和特斯拉,终会在中国正面交战。
  新造车世界里,激动人心的故事,还未结束。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HDD,Yes!2020年8月机械硬盘概览及选购指南(下)本期文章主要是讲一下机械硬盘的选购指南,需要看品牌分类的请点击我的主页看上一篇文章哦!三垂直式硬盘与叠瓦式硬盘的区别2015年,希捷推出叠瓦式磁记录技术,同时发布了叠瓦式硬盘。这种98创键者全新升级,LEOPOLDFC980MBTHB荷本实物图这应该是今年大L最重磅的新品,FC980MBTHB荷本,据说名字是越长越好。出980M的新版,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毕竟98布局是L推起来的,现在被抄的可不少。意料之外是,它并非HDD,YES!2020年8月机械硬盘概览及选购指南(上)曾几何时,各大硬件测评网站上的测试平台中还有着7200转机械硬盘的身影,而现在,它们早已被小巧高速的固态硬盘所取代。随着ExaDriveDC100的发布,固态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聊聊A股的春节效应文章首发于本人公众号招财部落还有十个交易日,春节就到来了。按以前炒股的经验值,春节前后比较容易迎来上涨行情,也就是所谓的春节红包行情,入市早的朋友们估计都会有这个赚钱印象。这现象倒躲不掉的滞涨就在昨天(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CPI数据,大吃一惊。10月份的CPI居然同比大涨3。8!而在9月份才3。0。这活脱脱把物价推上了一个新高的台阶。近年来,中国一直把C医疗投资全逻辑分析(深度)被新冠疫情折磨的这一年,医药股逐渐被普通投资者重视了起来。这一年当中,走出了卖橡胶手套能涨15倍的英科医疗,呼吸机拯救世界的迈瑞医疗PD1医保谈判后再度引爆股价的恒瑞医药做HPV疫有脑有心有力WEY摩卡预售火爆进行中4月19日,WEY品牌全球代言人WEY摩卡首席智能体验官姚安娜,空降上海车展智动WEY来摩卡专属日,携手全球首款智能汽车人WEY摩卡,为现场粉丝呈现了车展史上自动驾驶走秀,书写了其欧菲光被错杀了吗?首先欢迎新关注的朋友。招财部落公众号的创作主要有两大方向1挖掘驱动事件,研究行为金融,以方便作趋势投资。像之前写过的高瓴资本驱动效应(详见高瓴,引领羊群效应)广告回暖驱动分众传媒反有脑有心有力WEY摩卡预售火爆进行中4月19日,WEY品牌全球代言人WEY摩卡首席智能体验官姚安娜,空降上海车展智动WEY来摩卡专属日,携手全球首款智能汽车人WEY摩卡,为现场粉丝呈现了车展史上自动驾驶走秀,书写了其iPhone12mini,小样?我就这样把自己玩死了5G大屏如今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大,天下苦半斤机久矣!苹果于去年推出了iPhone12mini,要让小屏旗舰再次伟大。iPhone12mini虽然屏幕大小只有5。4英寸,但麻雀虽小,五小米11还值得入手吗?性能方面。小米11搭载全球首发骁龙888芯片,同时首发满血版LPDDR5内存,配上一块6。81英寸极高素质的2K超清四边柔性AMOLED曲面屏,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480Hz采
尼日利亚首个深海港2023年运营有望成二手车出口重要目的港日前,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沃奥卢(BabajideSanwoOlu)公开披露由中国港口工程有限公司(CHEC)建造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海港(LekkiDeepSeaport)将于20劳斯莱斯将上海发布幻影特别版全球售20台在4月19日开幕的2021上海车展上,劳斯莱斯将推出幻影天魄典藏版车型,以及全新Bespoke高级定制车型,两款车型都将展示劳斯莱斯在高级定制上的精髓。其中,幻影天魄典藏版的设计灵从新药研发到守护健康,生命科技将成AI巨头新赛道文杨剑勇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活力,金融业继而向金融科技转变,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转型。与此同时,医疗方向,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大数据融合,加速海尔互联工厂成为灯塔工厂的秘密,都在这份用户体验里了近年来,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以用户熟悉的家庭场景为例,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内,乃至门锁窗帘等设备也变成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制造业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全球云规模将达3000亿美元,AWS是全球云市场最大赢家?文杨剑勇国际权威调研机构于近日对全球云服务市场进行预测。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将高达3049亿美元,相比2020年2575亿美元增长18。这一次大流行验证了云海尔空气网发布全球首个物联网中央空调应用标准新基建助力,物联网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一场关于5G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革命正在加速到来,为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产业。11月28日,在青岛举行的万物智能互联共生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华为国内封王,苹果领跑全球文杨剑勇IDC近日发布可穿戴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293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15。排名前三厂商分别是华为小米与苹果。华为得益于智能手环智能从云从依图巨亏,看人工智能独角兽有多难?文杨剑勇近年来,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热的行业,作为未来几十年科技趋势,科技巨头投入重金,带来了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态势。依据IDC早前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高达1金山云继续亏损,财报发布后市值一夜蒸发46亿文杨剑勇2020年第三季度,金山云营收同比增长72。6达17。29亿元人民币。强劲的营收依旧无法阻挡在资本市场重挫。财报发布当天最大跌幅14,最终收跌8。66,市值为73。4亿美元市值突破6000亿!智能手机以外,小米收获智能家居红利?文杨剑勇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科技企业依旧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以手机厂商为例,苹果2020财年营收同比增长5至2745亿美元(人民币超1。8万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574亿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市场,四大云厂商占据八成份额文杨剑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占全球支出的14,且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来自权威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支出猛增65,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