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李书福造手机,会走上周鸿祎和董明珠的老路吗?

  文/周雄飞
  编辑/子夜
  就在众多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之时,车企吉利却盯上了手机。
  近日,据财经汽车报道,吉利在其董事长李书福的带领下,正在向手机领域进军,并开始在业内寻找相关人才,公司将在湖北、武汉和上海多地,乃至海外设置办公地点。
  对于这一消息,吉利方面相关人士对财经汽车表示,有待更多消息发布。 换句话说,吉利方面并未否认进军手机领域一事。
  图源吉利汽车官微
  正像目前的跨界造车一样,跨界入局手机领域也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2年,周鸿祎所带领的360就开始了向手机领域跨界探索,并通过与华为、海尔合作、投资入股酷派来实现自己造手机的目的,并随后推出了多种款式的手机产品。
  无独有偶,家电领域头部企业格力电器,也在其董事长董明珠的带领下,在2015年决定入局手机领域,并表示"我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随后,格力接连推出了格力一代、二代及三代大松手机。
  从周鸿祎,到董明珠,再到现在的李书福,接连从各自熟悉的领域跨界造手机,这背后其实也揭露着他们不得不去做的无奈和紧迫。
  对于以搜索起家的360,随着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PC端的流量和时间被众多智能手机品牌抢走。 为了维持整体的发展,360进军手机领域。
  与360不同的是,格力遭受的威胁来自同行业的竞争。早在2005年,格力与美的针对行业"一哥"的战争就已开始,美的也多次在营收业绩方面超越格力,而到了2019年,常年"老三"的海尔也超越了格力。 一再受到威胁的格力只能在2010年之后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首战就是造手机。
  身处汽车工业中的吉利,也经受着时代变迁和行业竞争的困扰,其自身的汽车业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在多品牌内耗和"油改电"老思路的作用下,近些年发展得并不顺利,陷入困局的吉利也将目光盯向了手机领域。
  除了破局之外,周鸿祎、董明珠和李书福还看中了一个机会——争夺车机互联和万物互联为基础的未来智能终端"高地"。
  一般而言,智能手机被视为现阶段的智能终端,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智能汽车也被视为是下一代的智能终端。由此,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所构成的车机协同和互联就成为了一个技术趋势。 正是如此,360和格力在布局手机业务之外,目前也都布局了造车业务。
  只不过,对于周鸿祎和董明珠而言,造手机并不顺利,前者已经放弃了这一业务,而后者还在坚持。那么,李书福的跨界造手机之路,是否能闯出一片天地? 1、大佬们为何喜欢跨界造手机?
  对于智能手机,李书福其实很早就已开始感兴趣。
  2016年,一家名为亿咖通的科技公司在杭州悄然成立,但这家公司的成立在彼时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是因为其背后站着的是国内自主车企品牌吉利汽车。
  这一年,李书福带着当时还是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的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科技(EACRX)公司,并由沈子瑜出任该公司的CEO。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亿咖通股东信息中,宁波铭马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宁波铭马")占据其70%的股权,而李书福占据了宁波铭马的99%的股权。
  宁波铭马股东信息,截图自天眼查
  这也意味着,亿咖通的主要控股方就是李书福和吉利。 据公开信息显示,亿咖通的主营业务包括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
  此外,它还聚焦于智能网联生态开放平台的打造上,而这其中就透露着李书福对于智能手机的觊觎。
  就在亿咖通成立两年后,其提出了一个未来的设想—— 基于全球在线云服务,让手机、车机时时在线,通过同一个账户,让车辆与手机互相识别,数据共享、千人千面。
  由于这家公司的主要控股方是李书福和吉利,再加上吉利是主要聚焦于汽车业务,如果要完成这一设想,就必须补上智能手机业务这半块"拼图"。以至于在彼时业内看来,这一设想的提出就显露出了李书福想要布局智能手机业务的野心。
  现在来看,虽然当时已有想法,但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才正式向智能手机领域发起冲锋,或许是因为李书福觉得一切都已成熟。
  毕竟经过五年的发展,亿咖通也已成为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独角兽,并且在杭州之外,还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及瑞典哥德堡设立了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跨界造手机这条赛道上,李书福已是后来者。
  2010年前后,随着iPhone的热潮来到国内和安卓系统的出现,小米、魅族和华为等企业纷纷入局开始造手机,国内市场正式吹响了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渡的号角。
  彼时的周鸿祎也看到了这一时代的变革,并开始向智能手机领域进发。但对于以搜索起家的360而言,要造手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硬件方面就是一个外行,就此360只好与主机厂进行合作。
  2012年5月,360宣布推出了首款"特供机"—— 华为"闪耀" 。顾名思义,这款手机就是360与华为合作的机型。
  很快,360又携手法国电信设备公司阿尔卡特推出了一款名为"AK47"的特供机型,这款机型由于拥有4.5英寸视网膜屏、德州仪器A9架构1.2G双核、超薄三防、前后双高清摄像头等配置,彼时被认为是"小米最大的竞争者之一"。
  这之后的几年,360还联合海尔、夏新和诺基亚展开了合作,并推出了"超级战舰"和"夏新大V"等机型。虽然发布机型众多,但在推出之后,均由于没有竞争力而无人问津。
  经历这些后,周鸿祎并未放弃手机业务,并在2014年决定投资入股酷派自己来造手机,并与酷派合资成立了奇酷公司来共同造手机。 但就在合作开始之后,乐视却大举杀入,并通过入股奇酷公司拿到了主要的话语权。
  这之后,360奇酷手机虽然得以面世,售价为3599元。但由于360、乐视和酷派三方意见不统一,奇酷手机业务也无法做大。
  360发布奇酷手机,图源360公司官微
  而就在彼时,家电行业中一巨头也站上了智能手机的赛道,它就是董明珠所带领的格力电器。
  2015年1月6日,董明珠在某节目谈及雷军的小米手机时,突然说道:"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我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
  几个月后,格力一代手机果然出现在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网站上,在此之后,格力又相继推出了格力二代、格力色界、格力三代,但无一例外销量都不尽人意。
  在推出二代手机后,董明珠曾表示"按照我的目标,每天要卖10万台,一年就是3600万台,目标不算高。"但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平均每月格力手机每月销量仅为近3000台左右,与目标差距过大。
  销量惨淡的主要原因在于性价比太低。 比如在一代格力手机方面,搭载1.2GHz高通四核处理器,1GB内存+8GB机身存储,相机组合为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运行Android4.4.4系统,售价1600元。
  而当时热门手机小米Note2使用八核64位处理器,5.5英寸、1300万像素,最低售价仅799元。
  无论从外型、配置还是价格,格力手机都难以与当时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竞争,据华夏时报报道,这款格力手机基本被内部员工"消化"。
  就此格力造手机一事陷入沉寂之中,就连去年发售新一代"大松"机型时,也是悄然进行的,没有发布会和社交媒体预热宣传。而就在前一年7月,周鸿祎也正式停止了旗下的手机业务。
  格力大松5G手机,图源格力董明珠店官网
  不过,董明珠还没放弃手机业务,就在曝出李书福入局手机业务的前几天,格力手机又被曝出新一代手机入网,而这款手机的出现正是数码测评博主王自如加入格力之后"操刀"的。
  从周鸿祎的屡战屡败,到董明珠的挣扎,再到李书福的低调入局,这些大佬纷纷布局智能手机业务的背后,或许反映着他们对于各自的焦虑和野心。 2、进军手机背后的焦虑和野心
  "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我从来没认为我的手机失败。" 去年9月,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手机业务时这样对媒体表示道。
  现在来看,当时董明珠说出的这段话,已成为目前格力推出新一代手机的最好铺垫。 但言语之外,或许也带有了一种不服气,而今年上半年格力在家电赛道上已经落到了第三的位置。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的、海尔和格力的总营收分别为1748.47亿元、1116.19亿元和920.11亿元。这也等于说,目前格力不仅继续被美的所超越,同时也被常年"老三"的海尔所赶超。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美的和海尔首次双双超越格力。
  早在2005年,美的就实现了在营收额和净利润上双双超越格力的目标,而在这之前格力在国内家电行业内一直固守着"一哥"的位置。对于突然的落后,董明珠并不担心,因为彼时在她看来,超过美的只是时间问题。
  话音刚落,次年格力以263.34亿元的营收额和8.48亿元的净利润从美的手里抢回了"失地"。 但好景不长,到了2007年美的再次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超越了格力,再次坐回了"一哥"的位置。
  2005-2008年格力与美的营收和净利润对比,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这之后,美的和格力对于家电行业"一哥"的争夺一直都在进行着,时而美的胜,时而格力占据优势,直到2019年这一竞争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当年一季度,美的、格力和海尔都发布了各自的财报,据Wind数据显示,三家的营收分别为755亿元、410.06亿元和480.43亿元;净利润方面依次为65.41亿元、56.98亿元和26.66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营收方面,站在格力前面的不仅有美的,还有海尔,这也是海尔首次在营收上超越格力。
  根据Wind数据显示,连线出行发现自此之后在每季度营收方面,美的和海尔都保持了对格力的超越。而美的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在营收和净利润两方面超越了格力。
  格力之所以会在营收上陷入颓势,与其产品单一化问题有关。
  据公开2021年中报数据显示,格力旗下三大主营业务——空调、小家电和智能装备的营收分别为671.94亿元、22.10亿元和1.9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73.03%、2.4%和0.22%。 可见能为格力提供营收的只有空调业务。
  反观美的暖通空调、消费电器和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三大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3.7%、37.15%和7.2%;而为海尔贡献营收的主要业务有5个,能为其带来更多的营收。
  正因如此,为了找寻新的营收点,格力在2015年就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而它的第一目标就是智能手机业务。而在董明珠看来,手机业务还具有更大的意义—— "抢先争夺智能家居入口,让手机成为连接各个家电设备并搜集数据的平台。"
  与格力相似的是,360入局手机业务同样是为了破局,只不过后者会陷入困局中,主要是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
  2011年3月30日,对于周鸿祎和他的360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360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那时,业内形容国内互联网格局用的还是"TABLE",即腾讯系(T)、阿里系(A)、百度系(B)、雷军系(L)、周鸿祎系(E),足见360的分量。
  图源360公司官微
  但与此同时,随着iPhone的热潮开始来到国内,小米、魅族和华为等企业纷纷入局开始造手机,国内市场正式吹响了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渡的号角。 但对于360而言,却是困局的开始。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革,PC端的流量和时间开始被智能手机夺走;另一方面,由于百度的竞争,360在广告业务的营收也出现了两年下滑的现象。连线出行曾在《为了让人民想起360,周鸿祎需要造车》对此进行过详细描述。
  于是,2012年周鸿祎的一则微博,宣布360正式走上了造手机的道路。在业内看来,360做这一动作的原因有二,一是拓展新的业务,以增加其自身的营收能力;此外,也是为了抢夺智能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入口。
  虽然在跨界造手机的这条赛道上,李书福已是一个后来者,但他做这个动作的原因与前面两位"前辈"不谋而合。
  首当其冲的,也是为了脱困。一直以来,业内对于吉利汽车的观感都是"新能源汽车做得很早,但实力却很拉跨。"有这样的认知并不意外,因为在吉利新能源业务旗下,有帝豪、几何、枫叶、极星和极氪等诸多品牌,但这些品牌却在细分赛道上却没有太多实力。
  连线出行曾在多篇报道中诠释过这一现象,并且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吉利前期未放弃"油改电"的老思路来造车,以及多品牌之间的内耗所致。
  而在两个月前,吉利为之看好的纯电动新品牌——极氪, 还未正式量产就遭到了众多车主和消费者的大规模维权,以致让已然颓势的吉利新能源业务更是雪上加霜。
  图源极氪ZEEKR官微
  在这样的现状下,在业内看来,李书福或许是为了尽早脱困,开始下定决心来入局智能手机业务。此外,李书福同样也有着自己的野心—— 抢夺未来智能终端的技术"高地"。
  毕竟,李书福目前已手握智能汽车这个未来智能终端,再加上智能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才可以实现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所配合的车机协同和物联网技术的落地。 而对于这一点,董明珠和周鸿祎未必没有觊觎。
  而目前,在李书福面前或许摆着一个问题——在周鸿祎和董明珠造手机都没起色的事实下,自己能成功吗? 3、李书福会走董明珠和周鸿祎的老路吗?
  要讨论这个问题,主要要分为造手机和卖手机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造手机方面。对于跨界的李书福和吉利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无非是两个选择——自己造,或者与主机厂合作一起造。这其中,格力跨界造手机用了前面的方式;对于没有硬件制造基础的360,造手机用了与主机厂合作的方式。
  由于目前吉利还未公布造手机更多信息,在业内看来以上两种方式吉利都有可能会选用。
  "最后会选用哪种方式来入局,还要看吉利是怎么看待手机业务的。如果是奔着用手机业务来作为一个营收点,通过收购或者与主机厂合作会更加快捷一些;如果是想借手机业务发展来实现之后的车机协同和万物互联,自己制造和研发的可能会更大一些。" 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对连线出行这样表示。
  在业内看来,如果吉利要收购主机厂,找到发展遇困、但具有手机制造能力的企业并不难,而对于自研来说,汽车制造为主业的吉利通过调整产业链也可实现。
  然而,对于吉利而言,无论选用哪种方案来入局造手机,想要做好都不容易。
  如果吉利选择收购主机厂,试图通过手机业务来盈利,那它必须面对的就是怎么把手机卖出去的难题, 毕竟目前整体智能手机赛道的竞争格局已趋于固化。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小米(红米)、OPPO(realme)、vivo(iQOO)、荣耀、华为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基本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彼此品牌之间虽还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但整体份额已几乎固定。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样呈现着这一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数据显示,三星、小米、苹果、OPPO和vivo分别以17.6%、15.5%、15%、10.2%和9.8%占据整体市场的68.1%份额。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各品牌份额情况,数据来源于Gartner,连线出行制图
  "就目前而言,整体的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到了‘后手机’时代,品牌间的创新越来越像,再无更有创意的创新,以致市场愈来愈接近固化程度。而在这样的现状下,吉利造手机很难有机会突围。" 孙燕飚这样说道。
  除了市场竞争之外,会阻碍吉利卖好手机的因素还有思路的转变方面。
  在孙燕飚看来,汽车和手机由于价值保值方面的差异,就注定在卖这两个产品之时就需要两个思路。举例来说,同样是前年的智能手机和汽车,放到现在来看,前者就没有多大价值了,而后者还可以通过降价来卖,还会有人买。
  对于常年浸润在汽车工业中的李书福来说,或许很难在短期跳出之前的习惯性思维来看待手机业务。
  而对于李书福和吉利而言,通过发展手机业务来为之后的车机协同和万物互联进行布局或许更为现实一些。因为吉利早早就布局了专注于车联网和智能座舱的亿咖通,据财经汽车报道,今年8月亿咖通迭代了新产品,将车机操作系统银河OS落地于吉利星越L车型,并逐步推广到更多吉利汽车上。
  可见,吉利做手机业务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与亿咖通实现业务和技术之间的流通和融合,但这条路同样阻碍重重。
  对于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吉利来说,可预见的是,未来的车机协同和万物互联很大可能会首先在自家的这些品牌上测试和应用,但鉴于目前吉利新能源业务的困境来看,想要实现这一技术的短期产业落地并不乐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做车机协同和万物互联的企业已不占少数,其中除了华为、小米、OPPO这样的科技公司,可以基于原有的手机业务来实现这一点之外,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同样也在这几年对此进行布局。
  它们的目的与吉利是一样的——基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的协同,抢占未来智能终端的技术"高地"。 连线Insight曾在《争夺新能源汽车"终端",大佬不能输》一文中对此做过详细诠释。
  在这样趋于红海的竞争格局下,吉利同样很难从中分一杯羹。
  现在来看,要确定李书福造手机是否会走董明珠和周鸿祎的老路,还要等到吉利手机业务正式开展之后,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选择自己造手机、还是收购或与主机厂合作,李书福的造手机之路都不好走。
  但对于李书福来说,这种尝试或许是有必要的,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落后了,而在争夺车机互联的风口上,吉利需要拼一把。

腾讯元老魏震赚够钱后果断辞职,携妻儿退隐山林,每天种地喝茶魏震,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短短8年时间内,他做过普通程序员当过腾讯高管最终自己成立公司担任CTO,推出当年热门网页游戏摩尔庄园并成功带领公司上市。可谁又能想头戴式耳机空气净化器,戴森发布史上首款空气净化耳机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空气净化器的结合。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一箭双雕。你没看固态硬盘价格狂跌不止值得入手的SSD就这仨近段时间以来,供应端晶圆产能的缓解和提升,消费端去库存的大行其道,可以看到消费级固态硬盘市场频繁出现史低价的存储产品,面对着当下价格下挫的消费级市场,普通用户又该选择哪些固态硬盘产即热式和储水式热水器哪个好呢?看完你就知道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储水式热水器和即热式电热水器也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非常大的便捷。那么即热式电热水京东腾讯滴滴相继裁员,互联网大厂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出所料,2022年第一场巨大的裁员潮还是来了。近期京东腾讯滴滴相继被传出开启了人员优化模式,裁员比例将达到30。有赞的裁员更是触目惊心,达到了令人乍舌的50。而就在传出裁员消息的vivo首款折叠屏旗舰真机公布标志性设计大改3月29日消息,vivo官方微博账号今天继续为将于4月11日发布的首款折叠屏新机预热,这次是直接公布了外观设计。方圆天阶设计,自成美学之境。超感折叠巨幕,开合之间,全面惊艳。viv新能源车售后咋样?车主软件能力要强,服务也需跟上对于车主王蒙反映的没有主动联系事故车辆一事,特斯拉400官方客服只是重复地表示每辆车都装置了传感器,遇到特殊情况会自动向特斯拉官方报警,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必要情况下会致电消费者并提欢呼吧,终于还是来了,各大APP开启一键关闭个性化广告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相信很多爱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比如在刷抖音的时候,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关注的账号,经常都能出现在自己视频列表里就像小编为了给爱友们带来一点福利,就在抖音找过几次美女字节如何跳动十年?十年字节,激流勇进。文晓含世昕编石灿2022年3月25日,字节跳动十周年年会,字节跳动CEO联合创始人梁汝波走到台前,开始了演讲。一鸣在公司初创时分享过。如果我们把事业当做一段旅途看得见摸不着数字藏品入侵现实世界实体藏品不仅花费巨大,随着时间流逝还有可能损坏丢失,相比之下,只存在于数字世界的数字藏品价格亲民,并且可以永久保存。从新闻数字藏品博物馆数字藏品到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数字藏品成为了来了,首台十万辆量产下线的新势力纯电车!你还认为新势力不行?近日,小鹏P7第十万辆量产下线,并且成为了首个量产下线十万台的纯电动车下。毫无疑问,对于小鹏对于整个新势力,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说到新势力品牌,可能在以往大家的印象就是打造噱头
专访东莞现代精工董事长何建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2021年,是挑战亦或是机遇?于产业,于企业,又该有一个怎样的应对方法论?面对这些问题,我理想汽车8月12日港股上市发行价最高为每股150港元理想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理想汽车将于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九时开始在联交所买卖将通过香港IPO发行1亿股股票,最高发行价为每股150港元,可最多筹集150亿港元(合124上半年98。8万辆新能源车都卖到了哪儿?文章来源盖世汽车冯凉爽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态势。盖世汽车根据保监会提供的上险数整理得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98。8万辆,同比激增222。其中,纯电动汽OPPO也膨胀到开始造车了吗?今年年初,OPPO对外就公布了多项汽车领域的专利,而在昨天的6月29日,根据天眼查App显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公开车辆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公开宁德时代全球第一?我要的是引领时代据韩联社消息,韩国能源市场分析公司SNEResearch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4。1GWh,同比增长234。2,排名零跑汽车获新一轮45亿融资,杭州国资出资额占6成8月18日,据零跑汽车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45亿元。本轮战略投资由中金资本领投,杭州国资中信建投和中信戴卡等一同入股。值得注意的是,在零跑汽车此轮融资中,吉利2021上半年财报公布营收450亿发布五年计划8月1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HK。0175)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如下图片来源网络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达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扣除特斯拉自动驾驶虚假宣传被彻查在蔚来汽车因为国内致命车祸深陷舆论危机之际,自动驾驶的始作俑者特斯拉也遇到了麻烦。据外媒报道,两名美国参议员已经敦促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特斯拉,认为特斯拉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将盘点国内积极布局车载中控的TierOne企业(23家)图文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微信公众号随着汽车智能系统的普及,智能汽车内的物理按键逐渐被触控按键取代,车载显示呈现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等发展趋势,触控可能成为车载显示的标配。而一块智能的让智能公路控制汽车,实现智能驾驶?智能驾驶与智能公路智能驾驶即自动驾驶,该技术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汽车自动驾驶车辆。现在自动驾驶的特点是让汽车去适应道路,应对复杂的路况。智能公路又专访展迅总经理袁应棠严密精准,保证产品的高质量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于车载显示的相关企业,应该如何面对2021年的挑战和机遇?围绕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