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学 法: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 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
  一、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情景设置:
  (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4)船速为 ,水速为 ,则两速度和:
  二、探索研究: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作  a,  b,则向量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 ,规定: a + 0-= 0 + a
  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 与 不共线时, + 的方向不同向,且| + |<| |+| |;
  (3)当 与 同向时,则 + 、 、 同向,且| + |=| |+| |,当 与 反向时,若| |>| |,则 + 的方向与 相同,且| + |=| |-| |;若| |<| |,则 + 的方向与 相同,且| +b|=| |-| |.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个向量连加
  3.例一、已知向量 、 ,求作向量 +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 ,则 .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上题中 + 的结果与 +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 = +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 ) + = + ( + )
  证:如图:使 , ,
  则( + ) + = , + ( + ) =
  ( + ) + = + ( + )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三、应用举例:
  例二(p94—95)略
  练习:p95
  四、小结
  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
  3、注意:| + |   | | + | |,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
  五、课后作业:
  p103第2、3题
  六、板书设计(略)
  七、备用习题
  1、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 ,求水流的速度.
  2、一艘船距对岸 ,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到达对岸时,船的实际航程为8km,求河水的流速.
  3、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 ,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与水流间的夹角是 ,求 和 .
  4、一艘船以5km/h的速度在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km/h,则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最大是 km/h,最小是 km/h
  5、已知两个力f1,f2的夹角是直角,且已知它们的合力f与f1的夹角是60 ,|f|=10n求f1和f2的大小.
  6、用向量加法证明: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幼儿园中班音乐夏天到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学做强力电磁铁的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我想要创新。琢磨教材和教师用书,我发现本节课的思路条条清晰,按照教材来上思路很顺,再跳出教材去设计,我想破头皮。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也可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到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教师万不可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做一个执行的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余韵还未散尽,春光已来染绿我们的双脚。翻开第十册第一课,课题中一个绿字已让我满眼春色。正如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这个绿字又是何词能换得?只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语言直白浅显易懂,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动,普罗米修斯的精神让学生敬佩,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偷东西的人导入,再与人类的大恩人产生对比,进而引起学生的兴青蛙和蛇说课稿推荐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青蛙和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让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教学反思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体育教案队形练习教材内容队形练习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队列队形的基本术语,在练习后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课的部分教花小朋友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自身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记本课生字,写字做到工整正确。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了解课文内容。4激发小朋友们自四年级体育教案队列队形内容1队列队形2游戏穿过小树林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节课成功的地方1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本节课在课程目标达成方面应该还是比较成功。首先是知识目标,由于知识点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磁铁展开,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在过程和方法目标方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练习及答案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课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孔子相卫阅读理解答案孔子相卫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的教案设计(一)教学设想通过学习理解孔子所说的那段话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假想金箍棒阅读及答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反思范文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自身息息相关,所以这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设计模板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细菌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细菌的发现史2细菌的形态结构3细菌的生殖方式。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殖。三教学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四课时安排1课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学习目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编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细菌家族学前班健康的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显微镜,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了解细菌的特点。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