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反思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一、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1.教育信息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教学信息处理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媒体化、传输网络化,并可逐步实现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
  2.教材形态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3.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文本不仅印刷在书本上,而且印刷在磁盘上,学生不仅能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同时也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看到相应的画面,实现了以多媒体力核心的组合教学环境。
  4.教学方式、方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1)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考学习资料,采用"解决问题式"、"分组讨论法"等教法及学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
  (2)教学资料共享化
  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样就创设了一种师生互惠、互动的教学关系。
  (3)教学形式开发化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力。
  (4)教学过程个性化
  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既重视教师的"教"法,又重视学生的"学"法。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师生双方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平等地占有资料、交流心得、研讨问题。
  三、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1)阅读方式的变革:
  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和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变革是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电子书刊"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在电子书刊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传统阅读的材料是文字媒体,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则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计算机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我们不妨举一个实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场变革之意义。自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你若还想简化,则可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信息为止,而计算机绝对会保证"百问不烦"。
  了解这种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之后,就不难想象图书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模式将要发生的巨大变革了。
  2)写作方式的变革:
  当代信息技术究竟会给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以为最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写作的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快,更重要的在于功能的扩展使电子写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类耗费在写作中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这是对人类精力乃至生命的节省!一旦扫描输入、语音输入等人机接口技术和机器翻译等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对全社会人力资源的节省和写作效率的提高将更是难以估量的。
  (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其次是写作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在电子媒体的写作中,符号、图象、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的出现和使用则越来越频繁。这种"多媒体"的写作形式对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现代与未来社会中将越来越重要。与此相适应,图文并茂的写作能力将要从小培养,也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多媒体"脚本"的写作与制作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开设和考核的必修课!
  (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电子文本的结构变化给写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变革更加剧烈。传统文章与著作的写作都有固定的线性的文本结构,而电子文本则是灵活多变的网络式超文本结构。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章则需要把每个句子和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并使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通道,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简捷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章数据库"。
  (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当超文本、超媒体的电子读物和依*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建立起来的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库出现之后,以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所调阅与组合成的许多文本结构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读者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而支撑这种能力的则是更加灵活、开放也更加复杂、高效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思维!
  3)计算方式的变革:
  (1)从数学计算走向用基二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
  (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
  (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的计算机仿真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
  三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在其他学科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并要求各学科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革新原有过时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单单是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的变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相互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个别化自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教学结构
  1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信息技术主要扮演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媒体功能,体现的是媒体特征,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索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扮演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与培养,都可以基于这种包含信息技术要素的学习环境,达到统一和谐的完成。因此,信息技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能让学习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基于辅助教学与基于整合教学的根本区别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参照下表)。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
  从等级0到等级4:
  无 (等级0):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支持(等级3):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1、片面理解了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重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有些教师只要学生能够自主上网搜索一些文章或相关的内容,进行机械的拷贝、粘贴就够了,这显然达不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自主学习,人机互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阅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预习与开拓视野的目的是很有帮助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培养不应简单地认为只要会自主上网就行了,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
  2、将信息作为知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缺乏科学化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但有的教师对网络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网上的东西都是宝,搜到的信息就是知识,只要学生能够找到一些材料,经过整合后就可以了。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容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
  3、课堂中的无效协作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人机互动,学生不断追求个性化上网学习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协作能力的培养是迫切需要的。很多教师采用了协作学习。然而目前在大部分教学实际中,由于教师对协作的理解除不够,又或者是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具体措施上过于单调,因此学生不想与不会协作的情况较为严重。协作学习的效果也很不理想。有的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时缺乏合理分工和监督管理,导致由某位同学来全权包干老师布置的任务,其他学生在上网时大玩QQ,在网上神聊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协作能力当然是无从培养了。所以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合理分组、分工,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可以有小组协作确定主题,分组合作,协作收集资料,合作完成作品,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
  4、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化
  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有些差生则不知所措,游离于群体之外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
  二、对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地位的错误理解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主导地位都失去了。
  1、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情境教学法"成为教师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该方法既深受学生的喜爱又能取得相当好的效果。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教师们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播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其实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总之,只要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就可以了。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很多老师存在公开课情节,上到此类的课就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索一大堆资料,作成讲稿,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放幻灯片,其他同学演哑剧,形式看上去很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还束缚了授课教师的手脚。因而老师们一定要重效果,而轻形式,整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下,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都能做到或有意识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做为示范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鲜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课堂的纵深度差,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书"目的达到了,但是没有完成"育人"的目的。
  4、对教学的评价缺乏新的标准
  对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注意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一致,而不能用以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现在的信息技术整合课。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即使有,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而另一方面对老师的评价也是相对滞后,没有一个新的、合理的标准。
  三、对于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
  1、对技术存在一定的排斥观
  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持接受认可的态度,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多接受一些新观点,进行一些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技术排斥的观点也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或校园网摆在那里装样子、赶时髦可以,应付上级的一些硬性要求、检查评估、家长的要求等也可以,而从"爱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的角度看则是不宜采用的。而且有些教师面对技术问题就会有畏惧感,特别是日益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平时不愿意多用,对教育变革不能适应。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很多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被使用,如多媒体展台、网络等,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技术。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有些教师认为所有需要运用的技术环境都能随时保证不出差错,否则课就没办法上。我们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有技术的支持,我们能够做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不同作用的发挥。但是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已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那么教师的应变能力要提高,而且要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认为计算机老师是万能的,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理所当然要这些计算机教师包办,包括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技术运用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教学软件的开发等都应是学科老师自身应具备的能力。
  3、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师都很熟悉的词汇了,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软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软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增多,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于是出现了有评选活动时,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利用各种复杂的开发工具来制作精品软件参评,这个软件几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我认为应该从关注课件转到关注教学过程,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于这种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四、对教学资源的误解
  1、对信息技术现有硬件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各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新,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资源平台,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这些软件再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很多学校直接用背投式电视)等常规媒体,一时之间学校的信息技硬件装备达到了大型展览会的水平。然而我们发现有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他们或对其一知半解,但不了解某种技术的长处、短处何在,最大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无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也有一些装备因为无人使用而"暗无天日",摆设了一段时日之后也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被"自然淘汰"。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确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有的老师甚至提出只要想要的知识,网络上全都有,认为网络是全能的。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所有学科的资源基本都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等等。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国内外的重要政治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为资源。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3、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
  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中,资源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在大部分学校中,低水平地重复建设开发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资源管理方法原始,而优秀教学资源却无法实现校际共享甚至校内共享。由于没有良好的组织和正确的指导,教师们在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疲于奔命,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4、过于偏重素材性资源
  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素材性的资源罗列在一些。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对于与学习主题的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也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另外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阅读网络资料,但是只要按照教师事先划好的条框、详细的问题条目等进行填表式的回答即可,并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对资源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资源易产生被割裂理解的效果,最终于教学无补,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仍然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功的准则是创建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整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的要求、地域的特点、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创新性,应注重整合的实际效果,不要把它定式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整合的思想、整合的方法研究,不要将整合与某一种机器、某一种软件捆在一起。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具有活力,才能够产生实际效果。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教学例1以故事形式导入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1)出示主题图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知识回顾环节这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要求下独立完成,教师只强调两个问题(1)若DEBC,D是AB的中点,则E是AC的中点,而不分类教学片段及反思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分类的知识,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吗?生能!师你分什么?生我想把书包里的书进行整理分类。生我也是。师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生老师,书包一年级语文四个太阳教学片段与教学反思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讲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未来的中学生活教学反思范文中学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往往从家长那里感到的。是一种压力。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解除学生的顾虑,对中学的学习生活提出质疑讨论与解答。例如讨论你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憧憬和主题班会教案学生的习惯心态篇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学生的习惯心态篇积极的心态,成功的一半二教育目的通过典型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成功属于那些充满热忱的人,教育学生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责任从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开始高一主题班会学校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班级高一(5)班班主任罗梦瑶班会主题责任从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开始班会目的针对同学们中责任意识普遍不高且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责任从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开始的主争做礼仪小学生三(2)班主题班队活动一活动目标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二活动形式通过小品快板小组竞赛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习惯。三活动准备1把学生分成8个小队2排安全记心中三(3)班班队活动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知识。2初步加强学生对一些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形成学习宣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意识。二活集体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设计一目标1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2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二准备工作1本班在校区的多项比赛评比中获取的四年级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三教学准备投影器
许多的反义词是什么许多的意思是指很多数量的人或物,那么你们清楚许多这个词的反义词是什么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许多的反义词,供大家阅读!许多的反义词很少稀少颇少几个极少许多的解释如此之多如此灰心的反义词是什么灰心相关的反义词振作振奋中文解释1。loseheart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故灰心。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灰心也故怯懦。不要灰心详细解析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有关模拟的反义词近义词模拟解释模仿仿照模拟真人大小模拟演出。推测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模拟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模拟的反义词模仿模拟的2020伤感心情短语人生就像走路,背负的东西越多,走起来就越累,只有学会放下,才会轻松前行,心灵的修行亦是如此。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20xx伤感心情短语,希望大家喜欢。20xx伤感心情短语精选5致自己的心情短语有哪些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曾经为了别人,难为了自己。下面小编为你收集的一些致自己的心情短语,希望你能喜欢!致自己的心情短语1一定要加倍努力变得优秀,等到哪天遇到对的人才心情压抑的心情说说伤感短语生活中不是一直都开心的,免不了有心情压抑的时候,在心情压抑时大家会发怎样的说说呢?以下是品学网网小编收集的心情压抑的说说伤感短语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心情压抑伤感短语说说1)不是不成熟心情短语个性说说成熟是一种素质,一种源于心灵表于行动的素质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会突然变得成熟的,一个人想要成熟就必须经历副风雨,接下来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熟心情短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励志经典说说励志的句子总能让我们充满力量,你听过哪些比较励志的经典说说?以下是品学网网小编收集的励志经典说说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励志经典说说短语1)忘记过去,好好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2)时间感叹人生苦短的句子人生的路上,我们一直继续,渴望着有一天也能如意。有些事不是没在意,只是不想说有些人不是没伤害,只是不介意有些情不是没思念,只是不表示。生命中的人来人往,感情里的缘散缘聚,总有一些人爱情伤感短语诗句大全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下面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情伤感短语诗句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情伤感经典短语欣赏1)夜深了,我开始思念了有关好听的爱情句子好听的说说大家都会很喜欢,有哪些好听的爱情句子让你印象深刻呢?接下来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好听的爱情句子内容,喜欢的朋友就收藏起来吧。有关好听的爱情句子1。此生红尘,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