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3.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4.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5.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6.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7.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
  8.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9.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
  [整体感知]
  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要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
  [知识清单]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北魏经两代君主的苦心经营,迅速崛起,成为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权。最终于439年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历时一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刨造了有利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公元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割据状态,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阶级矛盾尖锐: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租调徭役极为繁重,官吏贪污,兵役繁重,人民不满北魏的暴虐统治,不断举行起义。
  (3)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不仅使下层各族人民起义不断,同时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常常发生矛盾。
  (4)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孝文帝即位后,冯太后临朝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曾实行过均田制。
  第二阶段: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亲政,继承其改革事业,进一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俗各方面推行新制。
  (1)均田制: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法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无主的荒地称露田,这种土地因农户年老身死不能耕种时则由政府收回。已经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法令规定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2)整顿吏治: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其任期,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实行俸禄制,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迁都洛阳。
  (4)革除旧俗: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下令士民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士族通婚。
  5.革除旧俗
  (1)原因:
  ①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②为了尽快解决迁都洛阳后的民族差异问题。
  (2)内容: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①易服装: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②讲汉话: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③改汉姓:改皇帝拓跋氏为元氏,宣布与汉姓同源,用行政命令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
  ④通婚姻:提倡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并自己以身作则。
  ⑤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丁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
  (3)影响: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民族的融合。
  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l.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并且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措施,使北魏的吏治得到改善,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使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推动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孝文帝迁都洛阳,推动了洛阳的恢复和发展,且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4)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加快了民族融合。
  总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它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促进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2.北方民族大融合
  (1)民族融合的进程:①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进人中原建立政权,他们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进程。③北朝后期,各族难分彼此,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2)民族融合的表现:①生活习俗的汉化。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②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
  [重点突破]
  1.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①在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阻力重重。②在经济上,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要的生活供应。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推行改革政策的阻力要小得多。
  (2)影响: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首先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的成果,其次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改革。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革的前提。
  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3.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原因:①均田制的推行;②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③生产力的进步,即北魏时期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④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使农民安心从事生产,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2)标志:一片瓦砾的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商业贸易之盛远远超过了平城和南朝的建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 鲜卑 c. 氐 d. 匈奴
  2.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4. 北魏均田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民族融合的加强
  c. 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 d.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5.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 知识丰富b. 诗辞文章写作c. 政治d. 汉族文化
  6.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
  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的发展
  7.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融合的需要 b. 汉族地主的建议
  c. 巩固统治的需要 d. 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 迁都洛阳 b. 实行汉化措施 c. 颁布均田令 d. 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9.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 推行均田制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0.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11. 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12. 北魏孝文帝的重儒措施
  ①促进了北魏教育的发展 ②深化了北魏的封建化
  ③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本来面目 ④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 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14.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改姓
  拓跋元
  拔拔长孙
  丘穆陵穆
  步六孤陆
  贺赖贺
  独孤刘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15. 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 生产方式上 b. 生活习惯上 c. 言行举止上 d. 饮食穿着上
  16.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18.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改革进程都很顺利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19.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20.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新租调制 d. 汉化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21.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魏书•高祖记》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三、问答题
  23.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英雄豪杰,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孝文帝改革措施与影响,谈谈你对孝文帝的评价。
  24. 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bbccdadaaa   11121314151617181920
  bdaaacbcbd   解析2. 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征调赋敛"说明了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20. 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民族融合趋势的全面认识与评价。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随着服饰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二、材料解析题   21.(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22. (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解析: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对孝文帝有个认识,从而去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举措。第二问实际上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问答题   23. (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系列改革(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使鲜卑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   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民族矛盾的缓和,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   (3)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24、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使以游牧为主的鲜卑族变为农耕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政治上迁都洛阳和实行官吏俸禄制,有利于推动政权的封建化;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融于汉族之中,有利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2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评价时要注意一分为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59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小松鼠找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观察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录音三年级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理解课文,品位课文,领会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看待自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公开课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口算乘法的优质教案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二设计思路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以及整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我们的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与感受。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进行口语交际。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司马光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语文小燕子没说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把事情说清楚,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口语交际的情境,是通过鸵鸟和小燕子的对话创设的第二部分为本次口语交际的两项要求第三部分为鸵鸟与小燕子对话的插图
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范文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范文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上一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对于课文的理解应建立在阅读之上,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结合本单元要学会默读这一本领,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去熟悉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反思范文本文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并且获得情操的陶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范文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热爱生命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1永生的眼睛是一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范文岁月更新,青山常绿,教育教学工作的步伐并不因岁月的变换而止步,一学期工作的结束意味的是更好更新的的开始,停下脚步是为了反思过去,调整以往,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面对以后的工作。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范文本节课通过引圆柱学圆柱探圆柱用圆柱以及悟圆柱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经历了回忆对比看书自学实践探究欣赏感悟的过程,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大树妈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大树妈妈教案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大树妈妈教案教学反思篇一大树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23课核舟记。这是一篇说明事物的文言文,篇幅较长,难点字较多,还有不少的长句。因此,在引入课堂后,先给了5分钟用来扫清朗读障碍。然后,就试着来读。学生们自行读,到有疙的地方我再纠正花和果实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堂导入时,我力求新颖有吸引力,我采取让学生品尝常见的时令水果拉近了学生与科学课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分别是研究花的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生日教学反思通过统计与猜测lt生日gt一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统计活动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进行数据的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通过图片出示班级同学过生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反思一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