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们在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从而得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外国文化影响的产物的结论。
  【考试大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大众传媒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断发易服
  1.服饰变革
  (1)变化的表现
  ①民间的服饰变革:鸦片战争后: 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 和
  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②清朝晚期官服、军服的改革:民间服饰变革推动官定服饰制度变革,清政府被迫对传统的军服改革。
  ③民国时期: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 。中西合璧的 和 出现。
  (2)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服饰传入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③政府政策的调整。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剪辫
  ①清政府:19xx年,清政府颁布 的法令;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2)不缠足运动
  ①清政府的努力: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 。
  ②维新派的推动:在西方 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 。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 ,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了 并不断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3)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二、报刊与电影—大众传媒
  1.读报刊
  ① 世纪初,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时局和战况,一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 。
  ③1872年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④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
  ⑤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⑥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内容。
  2.看电影:电影是一种以活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富于大众性。
  ① 电影传入中国。
  ②《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③《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④《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⑤电影院的普及: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影院的有10万人之多。
  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地传播信息,促进了科学事业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三、移风易俗
  1.日常礼仪的革新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和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 、 等文明精神。
  2.婚姻风俗的变革
  ①婚姻风俗的革新: 和 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发展不平衡,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 及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丧葬礼仪的变革: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瞩目。
  【知识拓展】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及影响
  特征:①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②中国近代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化色彩,③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影响:①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色彩。
  2.19世纪中期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①"竞尚洋装",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②"断发"和不缠足,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洁轻松,更利于现代生活的节奏;
  ③读报刊与看电影,以丰富和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礼仪的革新,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积极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②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走进高考】
  例1.(xx广东单科,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带来的影响。材料中所示西洋风味的生活方式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可得出。
  答案 b
  例2.(xx天津,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毛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是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进程中,一些中国人不健康的心态和社会现象。准确理解打油诗的内容,是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由此判断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3.(xx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答案 c.从民谣辫子灭,跪拜礼灭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风俗。
  例4.(xx上海历史)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d。此题考查的视角很新,是大众语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例5.(xx年山东文综,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解析:
  本题立意是文明史观,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着重考查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相互影响。思考角度应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特别是第二问,分析家庭伦理观变化的原因时,需结合梁启超那个时代的背景,寻找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具体因素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第四问,则是凸现家庭观念的现实意义,通过设题引导考生认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本题还考查了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例6.(xx山东文综)(10分)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xx年6月26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妇观的哪些内容?(4分)
  (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的叙述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20世纪初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年代,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在整个社会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在这些先进思想指导下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答案要点:
  (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
  (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近代人们的服饰发生重大变化。请回答1 3题。
  1.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说明了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会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鸦片战争后,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官定服饰变革
  b.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
  c.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民间服饰变革
  d.官定服饰变革——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
  3.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服饰质地的不同 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5.下面是一段民国初年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锐首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得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7.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在什么时候以后
  a.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
  8."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a.《难夫难妻》 b.《歌女红牡丹》 c.《舞台小姐妹》 d.《渔光曲》
  10.下列有关《申报》说法不正确的是
  61558;a.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b.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
  c.是近代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d.被誉为"中国的《纽约时报》
  11.观察右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b.原因是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d.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12.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两个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d.最先废除缠足运动的城市是北京
  13.《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14.(xx海南历史卷)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肖,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图片反映的史实有关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xx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宣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
  材料二 本月十四日(指19xx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进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到来,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19xx年2月3日
  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现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要求:①尽可能多方面分析原因。②分析原因时要有理有据。)(2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旌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 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 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2,4,6——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 19xx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2分)
  (3)试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cbb cadac 11-15. ddddd
  二、非选择题:
  16.评分标准:
  ①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分析。
  ②根据材料提出两个合理分析。
  ③根据材料提出三个以上合理分析。
  ④启示方面的回答合情合理的。
  下列现象供阅卷教师参考:(根据材料言之成理就可给分)(16分)
  ①尽管在制度上予以废除,但等级尊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仍根深蒂固。巡警见到大臣就自然如此。
  ②作为政府本身也持有很严重的尊卑观念,如军部大臣见有巡警给他下跪请安,他认为是理所应得,只是点头而已。
  ③废尊卑,求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军部某大臣、某巡警这样的人物,但作为广大旁观的群众,对这种现象是可笑的。
  ④废除跪拜请安礼的改革是从沿海省份开始做起的,《大公报》报道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可见当时京城的封建思想仍十分严重。
  启示:思想变革的艰辛;思想变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的变革与思想的更新不一定同步;等等。(9分)
  17.解析:本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材料,考查了近代广州社会生活的变迁。(1)(2)问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3)问可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分析归纳。(4)问,注意答出三种获取材料的方式即可。
  (1)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重视广告宣传;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出现了报刊、杂志。(任答六点计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开放与兼容(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重商与务实。(2分,其他的合理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3)①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易于接受外来文化;②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
  ④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⑤邻近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任答四点计4分)
  (4)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调查访问等。(3分,答对3个就可以得3分。)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师说课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社戏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2。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会说话的符号中班说课稿一设计思路信息时代的今天,为增加孩子们感兴趣的科学启蒙知识,拓宽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故设计此次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并有初步的环花样跳绳体育说课稿花样跳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我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精神,再结合实际情况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制定本教材多法跳绳,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氧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目标掌握科学规律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断策略和方法讲演结合教学媒体有关仪器和药品教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水的组成教案2课题名称sect31水的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组成能力目标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育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重点难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西门豹治邺的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西门豹治邺,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第九单元,这篇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全神贯注优秀的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神贯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及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小学体育耐久跑说课稿怎么写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教材耐久跑。本课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复习站立式起跑,途中跑的摆臂技术,600或800米跑走交替。第二课时,途中跑技术,慢跑
语文园地一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伴着铃声,我走进教室,这节课准备给孩子们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附日积月累附内容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诗两首创意说明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具准备幻灯片投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精彩的马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3。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4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4明白遇到困课文满井游记教学反思范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个人认为既要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有所创新。在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读议析。在读中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后来议,在议中析,逐层深入。有关文中的山水的描写,作者用了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学反思搭石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篇小说,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说明,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单元及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我的叔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