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压力和压强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 10 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 10 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 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 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 讲述 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 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 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 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文言文所的用法ldquo文言文rdquo的意思就是指ldquo美好的语言文章rdquo也叫做语体文。文言文所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所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文所作为形容词的文言虚词则的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虚词则作为名词的用法(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九日蓝田崔氏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词阅读原文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一)人教版1窃读记学习目标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c。重21ampnbspampnbspampnbsp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失街亭罗贯中教学目标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第一课时一介绍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文题解读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文章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及排遣方式。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走近作者再别康桥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章法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3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美,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诗意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2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桃花心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课文通过写一个种树人让ldquo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案例谏秦王活动目的1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初步理解这些思想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分析和灵活运用,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2创设民主和谐热烈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他是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第18课ampnbspampnbsp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以郑和戚继光第18课ampnbspampnbsp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认识并欣赏部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等,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中班数学说课稿导读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一课题及设计意图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乘法的分配律教学说课稿乘法的分配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师们清楚应该要怎么制定相关的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乘法的分配律教学说课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说教材分析乘法分配率的内容,是人教版小走进中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的环境,以愉快的心情接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这是一篇剧本,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事实2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2第四课草原人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教材分析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难点澳大利亚的气候对牧民生活牧草和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