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机械能内能复习指要

  机械能、内能复习指要
  [知识精讲]
  一、 能
  1、 能的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1)"能够"做功并不一定要或一定要做了功,只要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能。
  2)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1)不能说成是"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因为运动物体还可能具有势能。
  2)动能的大小与物质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时,动能越大。
  3、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所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
  1)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时,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而发生且外力撤去后物体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4、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滚摆现象充分说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 分子动理论
  1、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其直径以10-10米来量度。
  2、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可发生在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之间,同时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分子在不停地做规则运动鞋,温度越高,分子规则运动速度越快。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且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距离r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时,引力小于斥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时,引力大于斥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为远大于r(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作用力可以忽略。
  三、 内能
  1、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也常叫做热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
  2、 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3、 热运动: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但内能不可能为零。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则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物体内能一定不为零;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6、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内能减少,它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2)热传递: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它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做功多少和热传递多少在改变物体内能时只能度量物体内能的变化多少,而不能度量物体物体内能的多少。功、热、内能的单位相同,均为"焦耳"。
  5)物体内能改变包括两种:物体内能增加或物体内能减少。
  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二是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使物体内能减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体对外界做功(如气体膨胀),二是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6)热传递发生的唯一条件: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终止。热传递过程传递的是内能,热传递方向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物体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不可逆向,热传递的方向只与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
  四、 热量的计算
  1、热量的初步概念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理量符号为:q
  放热(q放):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吸热(q吸):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内能改变越大,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能改变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才存在量,单独一个物体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2、 热值
  1) 物理意义: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的特性。
  2) 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物理符号为:q,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焦/千克。
  同种燃料的热传递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特例:焦炭与酒精、煤油与汽油的热值相同),热值是燃料的特性,某一燃料的热值与燃料质量大小、是否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大小无关,只在数值上等于q与m的比值。
  3)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x燃料的质量。即:q=qm。
  4) 燃料燃烧过程实质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3、 比热容(简称:比热)
  1) 物理意义:表示质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等时,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特性。
  2)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物理符号:c,常用单位:焦/(千克? )。
  3) 公式:c=q/(mδt)=q/m(t-t0)
  4)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变,比热不变。比热与q、m、δt、t、t0等无关,只在数值上等于q与mδt的比值。
  5) 水的比热比较大,为4.2x103焦/(千克? )。
  4、 热量的计算
  设物体质量为m、初温为t0、末温为t,则:
  1)t >t0,物体吸热,温度变化量为δt= t-t0;q吸=cm(t-t0)=cmδt;
  2)t0> t,物体放热,温度变化量为δt= t0-t;q放=cm(t0-t)=cmδt;
  3)t0 = t,物体不吸热,不放热,即热平衡状态。
  4)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放=q m。
  上列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m为千克,δt、t、t0、为 ,q为焦,,
  c为焦/(千克? ),单位应先统一。
  五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在热现象中,做功的过程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或就有多少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能量是守恒的。
  2、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如甲、乙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甲物体减少了多少内能,乙物体就会增加等量的内能,能量是守恒的。
  3、不仅内能可以同其它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且能量是守恒的。
  六、内能的利用
  1、利用内能加热。它实质上是应用热传递方式,把燃料燃烧时由化学能转化的内能转移给被加热的物体,同时应注意节约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2、 利用内能做功,它是通过做功方式把内能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机械能。如:热机、火力发电站等,其中就需要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
  3、炉子的效率=------------<1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量散失的原因:燃料难以完全燃烧,炉子等吸热和向外界散热,烟气带走热量等。
  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一是证燃料充分燃烧,二是加大受热面。
  现代社会,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内能,提高燃料利用率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七、热机和热机效率
  1、 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应用广泛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2、 热机效率
  做有用功的能量(w有)
  热机效率=------------<1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3、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一是养活各种能量的损失;二是要注意保养等。
  4、 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热电站就是利用废气来供热的。
  [导学指要]
  1、 关于对"功和能"的理解应注意
  具有能量的物体能够做功,但并不表示它已经做了功。例如,处于高楼上的物体,虽然具有重力势能,如果它留在原处,高度没有变化,就没有做功,只有它从高处下落下时,才会对外做功。因此,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未必做功;一个物体不做功,也不能说它不具有能量。
  2、 在说明动能和势能转化问题时,应抓住:
  1) 在说明动能变化时,注意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变化。(特别是速度)
  2) 在说明势能变化时,注意物体质量和物体高度的变化,以及形变的情况。(特别是高度)
  3) 对"同一物体"(即隐含了"质量一定"),则注意它的速度、高度或形变等的变化情况。
  3、 物体能量转化过程,也是一个做功过程
  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也是重力势能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又如射箭过程,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也是弓的弹力对箭做功的过程。
  4、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规则运动所具有的总能量,热量是在热传递中,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内能多少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因此,三者在物理概念上是不同的。
  2) 只有在热传递时,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谈热量才有意义。因此,可以说"物体的温度高或低","物体的内能大或小",但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多或少",也不能说"温度越高热量越大"。因为这两句话没有涉及热传递。
  3) 由q=cmδt可知,在c和m都一定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和它的温度变化量δt成正比关系;
  4) 热传递的过程实质是内能传递过程,在热传递时,物体内能的改变量等于它传递的热量,所以不能说"吸收热量多的物体内能大",只能说"在热传递时,吸收热量多的物体内能增加大",同样也不能说"内能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5) 物体的内能大小不仅与其温度高低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或分子数)有,因此,不能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越大"。
  在物态转化时,物体内能改变了,但温度可以不发生改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使内能增加,但温度却不变。
  5、 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是整个物体由于运动和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而内能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整体运动速
  度有关,物体内分子的动能则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势能跟物体的整体位置或形变情况有关,物体内分子的势能则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在任何条件下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内能。
  6、从一些宏观现象去了解分子运动:
  从宏观的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在微观世界上的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同时也说明分子存在间隙,否则物质间接触时,就不会彼此进入对方。对物体压缩和拉伸需要
  力,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推斥力;固体内的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但固体能保持有一定的形状,就说明了团体内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
  7、 比热是反映物质热学特性的物理量
  比热是一个重要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由于各种物质的比热不同,所以质量相同的各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热量不同;或者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各不相同。
  从热量计算公式的变形可得物质比热的定义式:
  c=q/(mδt)=q/m(t-t0)
  此式不可以理解为: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比热就越大;物体的温度变化量越大,它的比热就越小。从定义式可知,比热是反映物质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它描述的是某种物质每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是一定的,它跟q、m和δt的变化无关。
  8、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使用物理公式时应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对q=cm(t-t0)=cmδt这一热量计算公式,主要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果物体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就不能使用该公式,例如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就不可用此公式计算。使用公式时应清楚公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物理量应当采用的单位。

五彩池评课稿陈老师上的五彩池这一堂课,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心中油然而生这堂课堪称五彩课。一教彩老师的教学神采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他的课吸引着几十位学生,因而,他必须是洋溢热情充满自信的,竹石评课稿评课人徐平今天有幸听了吴利萍老师的一堂有关美术新课标课改研讨课,现在我就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吴老师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并且很好的把语文课和美术课整合,一开始,当银幕上显示古诗竹石,使牛津小学英语3AUnit9Shopping评课稿牛津小学英语3AUnit9Shopping第一课时评课稿11月2日,听了我校朱月萍老师的英语课,我就这一课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朱月萍老师执教的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从Free小学英语组评课稿每一次走入各位同仁的课堂,都让我品味精彩。同年级组的刘长瑜老师,课堂组织有序,皆顾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SportsDay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在动中学英语,学生学得不死板。布最优方案评课稿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二年级充气雨衣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说教材充气雨衣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四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充气雨衣gt是一篇科普文,同时又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相对童话故事,情感性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小学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双人跳绳说课稿范文各位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体操课之双人跳绳。本课通过讲解与示范,使学生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以及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掌握双人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范文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拐弯题的教学反思那只狡猾的狐狸又来了呀!今天那只狡猾的狐狸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吃掉了好几头小肥猪,数学教学反思狡猾的狐狸拐弯题注意审题。狡猾的狐狸指的是那些出现在试卷上或练习册中的拐弯儿题,这类
世界经济的发展,示例世界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多极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要求学生第8课ampnbspampnbspampnbsp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点击下载本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第5课ampnbsp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班级姓名1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了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政治上提出了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向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结果改革失败,导致。第14课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冷战中的对峙ampnbspampnbsp教学设计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要使学生认识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点击品学网1品学网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九年级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之二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教案之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首先从总体上叙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发生地区和性质。这次革命遍及欧洲大陆,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接着教材具体地叙述了各欧洲联盟第10课欧洲联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1通过第5课ampnbsp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学习目标1采邑改革丕平献土琅城起义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2以采邑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