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劝学》让我们懂得了对待学习应该持以什么样的态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二《劝学》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2)吾尝跂而望矣( )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4)其曲中规( )
  (5)虽有槁暴( )(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君子生非异也( )
  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4.指名2 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1. 检查背诵
  2.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投影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殊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
  A.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一词多义
  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
  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
  论述的。
  4.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5.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
  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6.课下作业: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名言警句、诗歌文章。编辑《劝学名言录》。
  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写一篇以"学习"为话题的诗歌或散文。

揭开货币神秘面纱教案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二外汇教案国内的买卖或商品交换用人民币,(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城之间贸易往来结算的可用现金或转账支票,而异地结算的则用汇票)假如我们要到美国旅游,能用人民币购物付款不呢?不能用人民币。因为人民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ampnbsp(必修1政治新学案)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导学案课题91我们崇尚公平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学案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梳理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兼顾效率与公平3财政收入与支出4财政的巨大作用5税收及其种类6依法纳税知识梳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宏观调控的手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近两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学会分析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的不同使用,学会结合经济背景正确分析我国宏观调控的效果。2必修1第七单元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二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12ampnbsp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引文今天,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稳定有序,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造就这一切的成就的原因是我国建立了富有活力的必修1第六课ampnbsp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新学案)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收益债券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订立债券和商业保险教案设计示例(二)2053821048216442183019994204453850525945266963577435745310342036365288XX86528933503XX92307
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优秀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年级三年级上册课型欣赏课执教青海省德令哈哈市民族联校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班班通设备等教材分析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王小平齐景全作曲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孩子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其实还有一种比母爱更深沉更宽广的爱时刻陪伴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爱。(出示父子温馨组图)孩子们,这些面孔虽然陌小学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2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能力目标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3情感目标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教学重难点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燕子三年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像山那样思考选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从选文的向度看,本专题立人的向度是人与自然。本专题将所选文章分成二个板块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课文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会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磁带碟片投影片贝壳教学过程一复习1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第5课ampnbsp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第5课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五册11课我们的音乐会(综合探索)(两课时)第11课我们的音乐会(综合探索)(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我们的音乐会运用搓捏压贴等泥塑立体造型技能。能运用粗细对比的方法塑造作品。2。在玩泥巴过程中,感受美术音乐生日(记忆画)两课时岭南版课题生日(记忆画)两课时教材分析教材中的课文提出了生日(记忆画)的要求把生日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情景画出来。选了四幅从不同的情景表现过生日的儿童作品,既可作欣赏,又起到启发学生去表现小学二年级泉水教学设计一概述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陈太丘与友期优秀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被编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及其他学科,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即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