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音乐说课稿中国民歌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十一册第一课的《中国民歌》之二,它是承接第十册教材《中国民歌》之一,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杜亚雄先生在《音乐知识》四卷中对少数民族的分类,它分为六大组,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北方草原组中的《牧歌》和西藏高原组中的《巴塘连着北京》两首民歌。《牧歌》是内蒙古典型的长调民歌。《巴塘连着北京》是西藏一种特殊润腔风格的民歌。
  2、教学目标:
  1)了解内蒙古、西藏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能分辨出两个民族民歌的风格。
  3)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特点的形式与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西藏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 方面的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对比欣赏法:在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两个民族的人物作对比,将两个民族的歌曲特点作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歌曲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 。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内蒙古、西藏的风土人情关系,听到两族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知道多少?有没有谁到过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将会运用CAI向学生展示课本中一些民族的风情,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目标(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动的程序,首先让他们听《牧歌》和《巴塘连着北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风格相不相同?属哪个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2)然后我将运用视觉图象的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蒙古。(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中国版图知道位置,了解内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牧歌》。(带着问题去听)
  3)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驰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做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给歌曲小结。
  4)接着欣赏一段西藏舞蹈,欣赏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它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对他们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风土人情,同时播听一首有特殊润腔的民歌叫《巴塘连着北京》,在听时,让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然后再收听一次。
  6)作歌曲小结(学生填写)对答案。
  7)最后运用表格形式对这两首歌的旋律、节奏等内容作对比。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三条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达标。
  1)听辨两首民歌各属哪一民族?
  2)分辨两个人物各属哪一民族?
  3)找出两首民歌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
  5、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得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一讲ampnbspampnbsp笑迎新生活XX年中考思想品德得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一讲笑迎新生活61618考点梳理一对应考点1。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落花生是阅读答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落花生是阅读答案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笑迎新生活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熟悉热爱新的学习环境,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2善于积极与新同学交流,珍视新的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3认识现代文落花枝头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丢分大项,虽然一般每小题都能得到分数,但很难把分数拿全,这一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阅读理解这么难?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落花枝头阅读答案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复习提纲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1走进新学校,面对新同学,应该怎样做?p5p6a珍视新友谊b与新朋友结伴成长2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优秀班级应具备的条扁鹊见蔡桓公的阅读答案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郭枫空山鸟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分)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2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管宁割席的阅读答案管宁华歆(x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恩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最后一个鸡蛋的阅读答案最后一个鸡蛋郑洁渊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快乐王子阅读答案快乐王子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快乐王子英王尔德快乐王子的双眼充满了泪水,泪珠顺着他金黄的脸颊淌了下来。王子的脸在月光下美丽无比,小燕子顿生怜悯之心。你是谁?他问对方。我
观海听涛的意思是什么观海听涛的意思是一种境界,就是成功以后置身事外,不以此为喜袁伟将军书赠奥巴马观海听涛20xx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到京访华。美国驻华大使看到由著名红色书法家袁伟将军题写的金策字怎么组语和造句策字怎么组语策驭策虑赠策策动悬策盐策手策策套策立中策良策下策策括长策计策连策策划才策策得善策策第策彗策略亲策驱策追策赐策前策石策圣策策牍竹策定策辍策国策策简鸿策策世奇策佐策策免决策东张西望成语接龙和成语解释东张西望的成语接龙东张西望望表知里里通外国国家栋梁梁上君子子为父隐隐迹埋名名山事业业业矜矜矜功伐能能上能下下气怡声声如洪钟钟鼎山林林下清风风驰电卷卷席而居居重驭轻轻卒锐兵兵车之会会芬字怎么读和解释芬,读音fn部首艹部外笔画4总笔画7五笔86awvb五笔98awvr仓颉tcsh笔顺编号1223453四角号码44227郑码eoydUnicodeCJK统一汉字U82AC汉字首尾分惊涛骇浪的意思是什么惊涛骇浪的意思这个成语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出自唐玉山常文集middot海云楼记ldquo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rdquo现有同名电影,同肪字的组词和造句肪字的组词脂肪鹅肪截肪膏肪松肪脂肪酸肌肪熊肪鹅肪肪脂膏肪截肪脂肪云肪白截肪松肪酒肪字的造句1。肝脏是日粮脂肪的接受者。2。脂肪酸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3。需谨慎使用未加稳定剂的脂肪。黝黑的意思和造句黝黑多形容人的皮肤黑。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黝黑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黝黑的意思拼音yuhi解释1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2颜色深黑。形容人的皮肤黑。出处语出黑人談脯怎样组词才对脯的组词1。脯f2。脯puacute脯f脯氨酸fnsunproline将蛋白质水解而制得的一种氨基酸脯puacute脯子puacutezbreastmeatofchicken,et鞋穿反了会摔倒教案教学目标1。使幼儿逐渐学会分清左右,正确的穿鞋。2。懂得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光脚在地上教学准备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教学过程公开课第八次优秀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