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 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 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飘到地上睡个觉教案活动名称飘到地上睡个觉活动前言现在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每当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散步的时候总能够看到他们拣了一叠的树叶来玩,有的串起来有的把叶片撕下留下叶柄,这让我们想起了关于秋天关于ClothesUnit14Lesson2的教案教学目标能够在本单元设计的情景下听懂并说出有关衣服的单词。能够用颜色形容一幅并能出不表达同伴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能够借助图画,通过这支活动复习巩固衣服单词和交际用语。能够在本单元设北师大版一年级下Unit9Lesson5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歌谣教学目标初步学习歌谣并表演。教学重点学习歌谣教学难点歌谣中第三七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Warmup1。Singthesong培养兴趣2。利用卡片复习本课Unit5Numbers3Lesson2728教案一教学目的1能够听懂录音,并能用英语数数110。2能跟着录音唱歌并做动作或进行表演。3能够用手势表示数字110。4能够用英语说出10以内的加法算式。5能听懂Letsmaketen!乡间的小路的教案设计情感目标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能力目标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歌曲中有反复趣味区分拼音教案经过bpmf,dtnl,gkh,jqx的教学之后,在教会学生如何区分bpdq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触较深的一点就是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也是在学生身上找到的闪光点,我想我也有必要来学一学学会区分生熟鸡蛋的教案活动目标1学会区分生熟鸡蛋,感受其不同的重量外形等。2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探索欲望和兴趣。3感受生活的奇妙和乐趣,进一步热爱生活。活动准备15个生鸡蛋和5个熟鸡蛋。2一教案编写的方法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个阶段。优质的教案能事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一关于教案对于新老师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整颐和园教案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扫除阅读障碍。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4理清思路游览顺序(地颐和园的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课文第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能给课文分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掌握背诵的方法。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小学语文人有两个宝教案下面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小学语文人有两个宝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关于单元基础训练教学设计关于单元基础训练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继续训练用部首查字法,学习按词语选择字义通过词语搭配练习,懂得用词要准确通过给词语分类,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了解某些句子改变词序而句意不变继续菜园里的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简说看着菜园丰收的景象,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分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材分析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蔬菜娃娃找朋友教案范文活动目标1。在认识多种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3。知道蔬菜有营养,培养幼儿爱吃各种蔬菜的习惯。月光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平方根教学设计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两个正方形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生(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按要求操作)师(教师下去参与小组活动,由于学生事先预习了,有的同学按书再见了,亲人第一教时的教学设计既定目标通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建立整体印象。依托矛盾反诘,有根有据体悟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流露。预设流程一揭示课题,读题入情引导读题策略现在亲人就在眼前,课文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听说读写的方式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初步养成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鉴别与判断能力,达到与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习汇报我会幼儿园小班画太阳教案内容与要求1感受冬天的太阳,尝试剪圆形的图案。2尝试绘画短和直的线条。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材料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