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整体把握:
  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湾
  2、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残夜
  ⑶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
  (多媒体显行)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⑴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 / / , / / /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问:
  ⑴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⑵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⑷"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⑴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⑶"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⑷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⑸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
  ⑴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又,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⑵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小结:凡双调的词,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炼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为了平仄的协调、押韵的方便、对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词语,篇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有所调动;同时,为了语句的凝练,中间也有所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半夜,明月(照射)别枝,乌鹊惊(栖)(不定),清风(吹送)蝉鸣(声)。稻花香里,(阵阵)蛙声(连成)一片,(有如)(预)说丰年。七八颗星(挂于)天外,两三点雨(落在)山前。(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5、背诵词作。
  四、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题:(多媒体显示)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二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拿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背诵这首小令。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3、按原文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4、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⑶小令马致远
  ⑷赋诗词曲小说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夕阳西下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略
  六、课常小结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回答文后问题:
  ⑴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⑵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⑶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⑷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没有虚词,没有关联词语,却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叠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画。比较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你从词类使用、意象、创设的意境几个角度,写出两首曲子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⑴长短句上阙(片)下阙(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⑵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略。
  ⑷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2、两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词,通过名词叠加,把丰富的想像材料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人物画。(抓关键词,抓大意即可)
  【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活动与探究】
  1、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会:
  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说出自己对某首诗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赏析能力。
  2、举办一次配乐诗朗诵活动,让学生自选音乐,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所选音乐及朗诵水平做出评价。

长相思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n)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9课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成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2能运用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3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教材分析成功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112人生一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二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攫取()充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维教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30课题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过程与方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描写秋的词语佳句及诗句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秋的词语佳句带有车字的词语和成语有什么相信大家对车字都不陌生,那么带有车字的词语大家知道的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带有车字的词语和成语解析,供大家参考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带有车字的词语汽车开车风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希望能够初一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供大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说课智力大闯关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力大闯关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范文,仅圆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欢迎阅读,比的基本性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范文,仅供蜡烛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蜡烛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字处理软件的教案教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够丰富。二教学要点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管理,孩子能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礼貌用语的运用。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案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