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文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律!!

  我国经济在1978年之后,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开的核心内容是市场化改革,是调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而改开的起点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 ,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所以改开既是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也是以政府为主,政府强力干预和推进经济运行的过程。
  而这个以政府为主,首先是以中央政府 为主。
  计划经济时代,中央财政统收统支,导致地方活力受到压制。
  改开从放开搞活开始,所以把很多事权交给了地方,以 提高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
  于是钱从哪儿来,就成了地方政府要面对 的首要问题。
  财政包干
  跟上面要钱肯定是不行的,上面要有钱就不用改革了嘛。
  上面只能给政策。
  于是,财政包干制就出现了。
  大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都非常熟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模式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财政包干跟这个非常类似。
  地方政府对上面安排的财税上解目标包干负责,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这个形式极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迅速动了起来。
  中央财政也受益于此,国库压力得到很大的缓解。中央财政收入的占比由1979年的20.18%,上升到1984年的40.5%。
  但是这个包干也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它没有固定的标准,上解基数递增比例等等往往都是谈判的结果。其次,因为要谈判,所以央地博弈的情况非常严重。
  由于上解基数跟预算内收入有关,于是为了降低谈判基数,同时也为了不被鞭打快牛,地方政府开始往预算外收入想办法。
  比如,这边对企业减免税 "藏富于企",然后那边再通过收费赞助、集资摊派收一些回来,就可以避免和中央分成。
  于是乡镇企业在地方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下,出现了蓬勃发展。
  这一阶段,预算外收入增长迅猛 ,增势远高于预算内收入。
  1982-1992年,地方预算外收入年均增长30%,远超过预算内收入年均19%的增速。
  到1992年,地方预算外收入已经达到预算内收入的86%,妥妥的第二财政。
  而与地方财政实力的日益扩大形成对照的是中央财政收入的日趋单薄。
  财政包干没几年,中央财政在总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就从1984年的40.5%,降到了1992年的28.14%。
  1979-200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占比
  收入都被地方截留了,结果就是枝粗干弱,中央财政捉襟见肘。
  用时任财政部长王丙乾的话来说,就是穷得只剩下背心和裤衩了。
  等刘仲藜过来接任的时候则已经是"连背心都没有,只剩下裤权了。"
  中央空虚,财税分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分税制改革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启动了。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极重要的改革,它深刻影响了后续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
  此后我国税制的一些改革,比如重新调整分成比例,再比如2001年所得税税改,都是在这个改革的基础上加加减减,不改趋势。
  分税制改革把税收分为三类,中央税 (如关税)、地方税 (如营业税)和共享税 (如增值税),重新划分了央地分配比例,并分设国税地税两套机构进行垂直管理,与地方财政部门脱钩。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值税 。
  增值税在改革之前是最大的地方税,但在改革后则成为共享税,中央拿走75%,留给地方25%。
  受此影响,1994年当年中央财政收入就实现了203.5%的增长。
  上图中,中央财政收入(红线)在1994年有一个巨大的跳涨,反映的就是分税制 的成果。
  当然,与中央财政收入相对的就是地方财政收入有一个断崖性下跌(灰线)。
  分税制具有计算科学征收规范等很多优势,它通过税收的重新划分,成功地重塑了央地关系,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能力,不仅有利于中央推动改革任务,进行产业布局,而且为抵御后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打下了基础。
  不过,凡是都有两面性,分税制成功的背后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就是央地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
  地方政府的财权被收走了,但事权还留在手里。
  而做事情是需要花钱的。
  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哪一样都要花钱,那么没有了财权的地方政府该怎么办呢?
  地方政府将目光看向了土地。
  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税收大幅减少,而预算外收入又随着费改税的进程被纳入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在预算内外这两个方向都受到了大幅度的压缩。
  地方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土地财政就此登场。
  不过土地财政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显眼,它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受限于我们的发展阶段,90年代我国城市化才刚刚起步,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也多是建立在集体土地之上,城市土地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1998年出现的两件事情,加速了土地财政的进程。
  一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国务院于1998年7月3日 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福利分房年代的结束,开启了住宅商品化时代。
  二是8月29日《土地管理法 》进行修订。
  新土地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必须经过征地环节变成国有土地之后,才能转成建设用地,这一要求确立了地方政府对土地建设的垄断权力。
  有动力,有条件,还符合中央的政策方向,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从此 走上了快车道。
  此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不断提高,到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更是再上台阶。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2021年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87051亿元,而 地方 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为111077亿元,土地收入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78.37%,已经完全顶替了财政包干时代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分税制改革时代的第二财政。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方式也从之前的工业化变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地方债务风险
  土地财政已经看着很威风了,但其实第二财政并不是土地的最大威力, 土地资本化才是。
  由于土地的金融属性,一块钱的土地可以撬动数倍于己身的资金。
  为了发挥出土地的金融属性,各地政府纷纷成立 城投公司 等融资平台 ,将土地资本化撬动海量的银行资金。
  另一方面,城投公司的政信优势也帮助它们开拓了城投债等直接融资方式。
  土地 和金融的结合,让土地财政插上了翅膀。
  对土地金融来说,2008年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时点。
  2008年为应对 次贷危机 的冲击,国家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
  地方政府由于承担了大量的基建投融资任务,融资平台的融资作用更为凸显。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快速增长,并开始大规模举债。
  在海量资金的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
  据2020年的一篇报道,18年来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不但名列世界第一,而且还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2021年11月6日, 国家统计局 副局长、党组成员李晓超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结果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持续保持增长,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近十年来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是建国以来提高幅度最快的十年。
  然而,在城市化的 繁荣景象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并逐渐尾大对整体经济构成了威胁。
  2010年,平台乱象终于引起了监管单位的注意。
  据银监会2010年6月通报,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为7.66万亿元。
  但说实话,乱象我认可,但这数我没法信。
  原因一:
  7万亿也就是全国一年的政府发债规模,如果平台债务才7万亿的话,那么只要一年就可以消化掉。
  可事实上,政府融资平台 的债务消化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
  更何况,这里的7万亿还是个总数。
  如果债务规模跟经济规模成正比的话,那么其中一二线城市的平台融资规模应该占大头,而这部分债务显然是有保障的,不能跟贵州独山县的地方政府债务混为一谈,共同归入到风险隐患一列。
  原因二:
  关键像独山县 这样的400亿融资,也根本就不在银监会统计的平台融资当中。
  所以,7万亿肯定偏低。
  至于为什么没有统计进来,请看原因三。
  原因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
  第一步,银监会先让银行根据监管标准划分企业性质,把平台企业单拎出来。
  第二步,汇总平台企业贷款 总额。
  第三步,统计地方政府和平台企业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发债数据。
  第四步,将银行贷款和债务工具总额汇总,得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
  这个过程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影子银行 的数据绝大多数都不在其中。
  影子银行早已有之,只是以前不为人所注意。
  但2008年的反危机措施成了影子银行发展的转折点。
  为了解决银行资金不能投入股权和资本市场的限制,也为了解决政府不能担保的限制,金融机构和政府分别创新出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加以应对。
  在大家共同的创新推动下,2017年藏在表外的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元的水平。
  2020年12月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估算了影子银行规模。
  即使是按照狭义口径统计,影子银行规模也得有39.14万亿元!
  显然,不管是哪个口径的比较,平台融资的规模都远超表内的7万亿!
  总之,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高度积累,监管部门从2010年起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文件 ,开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管控。
  这之后除了2015-2016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过大,而放松过一段时间之外,全部都处于去 杠杆 降风险的调控阶段。
  而在2017年12月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甚至成为 三大攻坚战 之首。
  连番调控压力之下,我国经济的去杠杆过程直到去年底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才算告一段落。
  地区不平衡和贫富差距
  伴随着地方政府的高举高打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一些经济不平衡现象开始凸显。
  首先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这个不为中国所独有,因为后发国家需要通过工农业剪刀差 来完成原始积累,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创造条件。
  但我国经济中地方政府的经营角色却加深了这种不平衡。
  其次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沿海地区在地理上有先天的生产和物流优势,所以随着出口的飞速增长,制造业开始自然而然地向沿海省份集聚。
  这种产业集聚虽然跟分税制改革无关,但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的缘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扩大。
  而当它们加上土地财政的杠杆之后,地区差距不可逆转地加速扩大。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地方发展格局形成了。
  第三是民生投入不足,严重落后于生产投入。
  受客观条件所限,我国税收以间接税 为主,以直接税 为辅,而间接税中又以增值税为大头。
  以2021年全国税收情况为例。
  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31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63519亿元,企业所得税42041亿元,而 个人所得税 仅为13993亿元。
  跟增值税直接相关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显然远高于个人。
  由于利益相关,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始终都放在招商引资和对企业的支持维护上。
  地方政府往往从土地开发开始,就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
  所以,生产投资型政府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此起,彼伏。
  跟政府对企业的高度重视相对应的,就是地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滞后,事实上,民生投入往往也是因为招商引资的配套而存在和改善。
  受此影响,社会经济出现了一边产能严重过剩,另一边却居民在科教文卫养老助残等方面的需求长期处于饥渴的状况。
  最后是贫富差距加大。
  由于土地财政的存在,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连着 基础设施投资 ,于是经济增长、地方财政、银行、房地产之间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这就导致城市房价有着强烈的上涨冲动。
  而不断飞涨的房价则严重挤压了居民的消费,并导致居民财富的两极分化。
  未来挑战
  克服掉前面说的这些不平衡,经济就能迎来可持续发展。
  但是平衡是结果而不是手段,是目标不是过程。
  那么,要想达到平衡的目标,该从哪里着手呢?
  这个工作肯定很难。况且,我们现在的经济环境还非常恶劣。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科技革命的动能衰竭让整个世界都处于存量竞争的状态中。
  而改革是靠增量来推动的,因此存量经济的到来给我们的下一步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逻辑上讲,迎接挑战要靠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制造增量,然后在增量中调整矛盾,推动经济社会重回平衡。
  那么作为掌握核心资源、并且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政府,该如何设计、如何行为,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呢?
  1、统一大市场。
  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受客观条件所限,尤其是地理条件所限,是不可能做到平等的,但是人均可以平等。
  2019年有一个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等问题"决议。
  在这次会议中,中央明确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的作用,并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这就是说,区域经济不再追求平等了。
  今后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禀赋特征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出现分化是正常现象。
  但区域经济不追求平等,并不等于 人员放弃追求平等。
  恰恰相反,如果能够在各地依据禀赋特征发展的同时,让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那么就可以抹平人均上的差异。
  这就是今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意见"的背景。
  换句话说,统一大市场一方面让 各地互通有无,有利于各个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让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起来,有助于抹平人均的差异。
  2、增加民生投入,缩小贫富差距。
  前面说了,在之前的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过于关注企业,导致民生投入不足。
  但民生投入短期来看是个净投入,是需要花钱的事。这就需要中央对央地财权事权做出重新调整,以补充地方财政的力量。
  事实上,这方面的动作也已经有了。
  首先是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
  这个方案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最大央地财税改革动作,方案目的在于增加地方收入,"缓解财政运行困难",增强地方自主权。
  其次是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个意见明确提出"要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  ,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
  这既是对前面统一大市场的财政支持,也是增加基层财权的改革举措。
  3、地方政府职能转型:从生产投资型转为服务型。
  转型一方面是对生产投资型的反思。
  以往的生产投资型政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但这种成就跟当时的落后简单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而当改开取得一定成绩、经济体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市场之间的边界了。
  政府的管理半径受到复杂多变的 市场经济 和不断抬高的知识密度的严峻挑战。
  雪上加霜的是,在当下的存量经济环境里,投资的 边际效益 也在加速递减。
  这个时候如果政府仍然保持路径依赖的话,不排除会适得其反。
  转型另一方面则是对服务业兴起趋势的顺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就业只能靠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和人口密度。
  服务业的重点是人。作为对服务业发展的响应,就需要政府从生产投资型向服务型转变。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必须要学会从固定资产投资 到人力资本投资的转变,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全面升级。
  4、国际国内双循环
  外部不平衡是内部不平衡的表现。
  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经过长期积累,一方面带来了制造业的庞大产能,另一方面也压缩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这从经济结构上讲,就导致了内部消费不足,外部长期巨额顺差的内外部失衡现象。
  居民消费的比重在2010年触底34.33%,到2020年回升至38.2%,但仍然远低于欧美日韩。
  世界工厂和长期顺差的名声看着威风,但实则隐患巨大。
  首先,这意味着中国会陷入全球的贸易摩擦当中,不利于塑造有利于我国的发展环境。
  眼下因为疫情肆虐,世界各国需要中国开动马力提供物资,但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支持全都会变成指责中国倾销产能的借口。
  其次,影响GDP的不是出口,而是净出口 。
  2021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9%,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投资遭受重挫,净出口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只增不减。
  我国进出口能够在高位保持高速增长,实属不易。
  但这却也是受益于疫情期间的安全岛效应,世界工厂才能马力全开,释放产能。
  这固然提振了我国经济,但随着欧美对疫情的适应和生产重启,净出口必然会被其国内生产所代替。
  净出口现在有多么重要,那么届时的减少就会带来多大的压力。
  最后,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调整产能,而不是释放产能。
  我这里并不是说我们的出口是无效产能,但 眼下的国际市场虽然有助于缓解国内的产能压力,但却与我们调控产能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并不相符。
  在当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和贸易体系中,我们的物资和美元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美国可以凭借美元随意转移内部矛盾,而我们只能被动承受外部矛盾。
  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力量。
  都是净出口,在中国看是顺差,是在拉动经济,但在美国看,这就是齐纨鲁缟,是在用自己的外部失衡来扰乱中国的内部平衡。
  而现在中美对抗的趋势已经形成。
  当美国用逆全球化来打击中国净出口的时候,外部矛盾就会和内部矛盾累加到一起,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所以,从强化自身体质抵御美国冲击的角度来说,我国有必要尽快启动内需,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 金融领域改革:直接融资和去杠杆。
  债务风险大杠杆率 高是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
  据中国人民银行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国宏观杠杆率在2020年末达到 280.2%之后开始稳步下降,到2021年末降至272.5%。
  这个水平虽然低于欧美(据 国际清算银行 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为280.8%),但也相差不远。
  分部门看,2021年末我国企业杠杆率为153.7%,居民杠杆率为 72.2%,政府杠杆率为 46.6%。
  而美国的企业杠杆率为80.6%, 居民杠杆率为78%,政府杠杆率为122.2% 。
  两厢比较,中国是企业负债 高,美国是政府负债高。
  总的来说,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去杠杆化解债务风险的难题。
  不过,跟欧美比较起来,我国的债务化解空间明显要大很多。
  原因很简单。
  因为我国的融资体制以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为主,而欧美由于资本市场发达,企业融资普遍以股权这种直接融资为主。
  据统计,2020年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为12.6%。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属于近年来的高点。
  易宪容 (2019年)曾经提供过一个数据:
  全口径直接融资规模占 社会融资 总额的比重,在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2002年的4.95%上升到11.09%,最近10年基本保持15%左右,而股权融资 规模基本在5%左右徘徊。而美国股市融资占整个融资体系的比重则达80%以上。
  显然,如果我们能够把我国企业部门的债项融资转化为股权融资,把企业杠杆自然就会得到大幅压降。
  换算一下,如果我们可以把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从12.6%提高到60%,那么就可以将宏观杠杆率直接压降到200%以内。
  宏观经济中的债务风险将得到极大缓释!
  所以资本市场改革和供给问题,不光 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我国降杠杆调结构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步。
  而这就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落实注册制 的最大理由。

北京新发布50项地方标准!其中一项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楠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店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标识,店内通道应避免死角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应对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劳动者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近日,又有50项地吹响芦笙唱起歌快乐的拉祜族葫芦节跟着边凡看世界用镜头带你去看云南澜沧县葫芦节!1953年4月7日,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建立,1955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历经70载筚路蓝缕70年砥砺前行70年成就辉煌。2023早资道抖音不支持医疗健康认证账号交由MCN代运营飞书将上线智能助手MyAI抖音不支持医疗健康认证账号交由MCN代运营近日,抖音健康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强调,不支持医疗健康认证账号交由MCN代运营。公告称,抖音始终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社区氛围,创造健康安洛阳游客入住酒店洗澡后玻璃门碎裂致多处受伤酒店走司法程序解决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晓波(图片由当事人提供)近日,外地游客刘先生在今日头条洛阳频道头条帮忙发布求助,称来洛阳旅游期间,入住老城区一家酒店,晚上洗澡后浴室的玻璃门突然碎裂,导致手指肌腱牡丹珍品银丝贯顶盛开,每名游客只能停留30秒,植物园是镇园之宝,有人24小时值守近日,在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带刀侍卫24小时值守珍品牡丹银丝贯顶。九派新闻从现场视频中看到,虽然每位参观者只有30秒的观赏时间,但仍然吸引了大批游客。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称,这是整发霉的竹筒装奶茶,对得起排队等的游客?来源央视网微信公号翠绿的竹筒雪白绵密的奶油雪顶配以花果冻干再在杯身贴上充满文艺范儿的城市标签一杯的售价达30元左右这火遍全国景区几乎人手一杯的竹筒奶茶到底有什么魅力?01hr奶茶界今年一季度重庆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超七成洪崖洞李子坝轨道列车观景平台长江索道全都恢复到了游人如织的状态,抖音上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短视频接连不断。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季度,重庆文旅市场跑出了加速度!洪崖洞夜景4月12日创意研学助力旅游经济复苏,湘西以电影挖掘人文色彩进入四月,又到了春季研学的时节。近日,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初三年级师生,来到湘西开展了一次跟着电影去学习的研学之旅,一路上深刻感受创意研学的魅力,电影文化也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丰富马上评夜市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淄博烧烤长沙夜排档松江泗泾夜市天气渐暖,不少城市因其热闹的夜市出圈,呈现出另一种春意盎然。夜经济蓬勃发展,为城市文化街区商圈带来了提质升级和挖掘文旅消费潜力的机会。有人说,这是经济最食南京春滋味周末踏青采野菜去!最近,南京到处都是人从众的景象,周末甚至人比花多。如何区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和出门遛弯儿的本地市民?有网友调侃说,如果看到有人带了小铲小篮,时不时蹲下来挖野菜,那必定是南京人无疑了关于斯里兰卡30个冷知识,带你了解真实的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位于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接近赤道终年如夏,没有四季之分。2022年7月5日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国家破产,首都科伦坡,人口2215。6万。1斯里兰卡红茶很出名,又被称
周末20,武汉上新森林小镇,30打卡点玩美了!忙了一周,终于迎来美妙周末,而且天气预报早早就爆料,周六周日都是大晴天,最高气温直冲20,也太适合出去玩!了!吧!武汉最近有一个全新的去处,特别适合周末全家游东西湖慈惠小镇。等等,新疆福海举办黄金宝玉石文化节吸引石友前来赏石众多石友慕名前来赏石,相互交流。刘新摄游客仔细查看金丝玉品质。刘新摄游客观赏宝玉石奇石展。刘新摄海蓝宝石制作的戒指吸引石友。刘新摄戈壁玉雕刻的摆件。刘新摄1月6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安顺市龙宫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荣获首批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示范单位来源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部门动态近日,省中医药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示范单位的通知,公布了10家首批贵州省中甘肃群众文化示范活动让老百姓享大餐得实惠1月6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张掖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群众文化示范活动在张掖市启幕。此次活动是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百日攻坚行动之一,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小寒至暗香来卫星视角瞰冬季冰雪景观新岁登场,腊梅飘香,转眼间冬天倒数第二个节气来了。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气寒冷,冠县乡韵贾镇周庄今天我们来探寻贾镇的一座小村庄,它位于王赵店的东南角,又和花果屯连接着一条小土路,这个村还是相对清静一些,更像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这个村子不大,过道却很宽广,据说只有二百来户人家。推荐你心中的文物网红打卡地西安文物网红打卡地展评活动启动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极为丰富,绵延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给西安留下了众多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和弥足珍贵的文明印记。为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多维度展现遗产陕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任公正一行调研圣地河谷金延安1月5日,陕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任公正,陕旅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小军,陕旅集团副总经理李军一行到圣地河谷金延安调研,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国小强和班子成员陪同调研。在街区和甘肃肃州万石境半价迎客馆藏中西知名观赏石连日来,甘肃酒泉市肃州区的酒泉天宝景区,推出对全国游客门票减半游览活动。图为龙骨石。闫姣摄图为利用现代科技灯光悬空展示奇石。田鹏鹤摄图为天宝万石境中的菊花石。闫姣摄图为艺术化展示出大湾区最大的环湖碧道(双环湖碧道)即将在深圳宝安出炉!众所周知,东莞松山湖的环湖碧道是目前大湾区最长的环湖碧道,总长度约50公里,每年吸引大湾区数百万游客来此打卡旅游。但是,从2023年起,深圳也许会打破这一记录。因为深圳市宝安区的双总投资近4200万,惠东巽寮金海湾大道启动升级改造日前,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获悉,总投资约4200万元的金海湾大道(S387线喜来登路口至凤池岛段)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预计在2023年滨海旅游旺季前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