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文读懂Kubernetes与Docker的那场较量,Kubernetes为什么胜出?

  2022年5月,CNCF发布了代号为Stargazer的Kubernetes v1.24。如之前的宣传,在Kubernetes v1.24中dockershim被移除了,这意味着Kubernetes绕过了Docker,直接调用Docker内部的containerd。早在两年前CNCF就已经公布了这一计划,当时还引起了"Kubernetes是否要抛弃Docker"的讨论。不过,两年后的今天真正走到这一步时已经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个话题了。
  虽然今天Docker仍然是容器应用开发的首选平台,但影响力已经和Kubernetes无法相比,Docker早就没了当年与Kubernetes竞争容器"一哥"的气势。相比Docker的落幕,Kubernetes现在可谓如日中天。而Kubernetes从无到有,到战胜Docker(Swarm)、Mesos(Marathon)等一众对手,最后成为容器编排领域的事实标准,这一路走来其实也并不容易。Kubernetes能有今天,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个"好爹(Google)",其中也有不少偶然。本文带您回顾Kubernetes是如何一步步赢得了这场容器霸主之战。
  01 Docker横空出世
  2010年,对中国的大多数IT人而言,云计算还是停留在概念认知阶段,中国第一家公有云厂商阿里云的首个云服务刚宣布公测,而此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云计算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经过4年的发展AWS已经站稳脚跟,云服务已经被很多企业认可,IaaS之外PaaS服务也开始出现在市场。这一年,刚满25岁的Solumon Hykes在美国旧金山创立了一家名为dotCloud的公司,主营业务正是提供公有云PaaS。
  PaaS平台需要为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和运行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因而必须解决应用的打包和部署问题。在Docker出现之前,要让应用程序在不同PaaS平台上运行或者支持不同运行平台,用户必须为每种语言、每种框架,甚至每个版本的应用维护一个文件包。这个打包过程没有统一的规定,更麻烦的是,明明在本地运行得好好的应用,放到PaaS平台还需要做很多代码修改和配置调整才能运行起来,换个平台还得再来一遍。
  这也是dotCloud当时必须面对的问题,dotCloud的办法是用Linux容器技术LXC来快速部署软件。为了方便创建和管理这些容器,dotCloud开发了一套内部工具,这就是后来的Docker。
  虽然dotCloud拥有了创新的容器技术,但受限于公司的知名度和PaaS的整体市场规模,其业务并没有太大起色。2013年3月,dotCloud聘请了新的 CEO,将公司更名为Docker,并开源了其容器技术,将其正式命名为Docker项目。Docker就这样诞生了!
  开源后的Docker备受欢迎,迅速在全球得到普及,dotCloud从一家纯粹的PaaS公司转型成为一家名为Docker的容器平台公司。在接下来的两年中,Docker公司筹集了1.9亿美元。一颗IT行业新星正在冉冉升级,Docker俨然就是第二个VMware。
  02 Docker的技术创新
  Docker是一个开发、交付和运行应用程序的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在此打包他们的应用及依赖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而发布到运行平台上。容器技术并非Docker首创,从2008年开始Linux内核已经提供了对LXC的支持,LXC就是一种容器技术。LXC允许进程运行在一块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且能够方便地对它们使用的资源(计算、网络、存储)进行调度。
  在Docker走红之前LXC已经在一些公司内部得到应用。比如,2008年Google推出的PaaS平台 GAE(Google App Engine)就采用了LXC。在GAE中Google使用了一个能够对LXC进行编排和调度的工具Borg——后来Kubernetes借鉴了它的很多设计。同样,云原生概念的提出者、PaaS平台提供商Cloud Foundry也推出了一个名为Warden的容器技术,它是一个对LXC 的封装。
  不过,整体而言LXC的应用范围不广,主要是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在应用。LXC虽然解决了应用的隔离,但并没有解决可移植性问题,而这个问题被Docker完美地解决了。Docker有三个最重要的概念:镜像、仓库、容器,其中镜像是基石,也是Docker最重要的创新。
  Docker的镜像定义了一个将应用打包的规范,它将应用所有依赖都封装到了一个简单对象里,这就是镜像。镜像可以被部署到任意一台能运行Docker的机器,并且在启动Docker的实例之后,它能够确保应用的执行环境与之前所定义的完全一致。因为Docker为这些机器的配置(如网络、存储、日志、Linux发行版本等)定义了一个抽象层,它使得相同的Docker容器能够运行在多个不同的主机上,并且按照指定的配置。
  不过,Docker只是满足了应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Docker技术来开发和部署应用,特别是要规模化部署应用,它们发现自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要对多个容器进行编排、管理和调度。而Docker只能解决应用的打包、交付和部署,不能对容器进行调度和管理,特别是保证容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就在这个时候,Google带着Kubernetes下场了。
  03 Google下场
  Google是云计算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声名显赫,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不仅有PaaS平台GAE,还有Google云GCP(Google Cloud Platform),但提到云计算人们首先提到的却是AWS,Google的存在感很弱。如何提升Google在云计算市场的存在感?Google从当时大火的容器市场看到了机会。
  Google对容器并不陌生。Google的业务从搜索(Google Search)起步,后来延展到众多业务,如Gmail、YouTube、GCP等,都属于海量规模的在线业务。为了尽可能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很早就开始尝试容器技术,并为之研发了名为Borg的集群管理系统,该系统管理了成千上万个任务,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多年运行GCP和Borg的经验,使得Google非常认可容器技术,也深知目前Docker在规模化使用场景下的不足。如果Google率先做好这件事不仅能让自己在云计算市场找回久违了的存在感,而且这里也存在一些商业机会。比如,如果容器得到广泛应用,那些在AWS运行的应用就有可能自由地移植到GAE和Google云上运行,这对于Google的云计算业务无疑是有利的。
  2013年夏天,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Craig McLuckie和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Joe Beda、Brendan Burns等开始讨论容器编排系统的开发,并决定采用开源的方式来开发这个系统。刚开始,开源的想法并没有被Google高层认可,但几个创始人坚持认为开源是容器编排框架最佳的方式。被拒绝之后,几个创始人并不死心,多次找机会向Google高层游说。最后,这个项目终于被Google批准开源了。
  项目最初在Google内部代号为Project Seven(灵感来自电影《星际迷航》),这也是Kubernetes Logo是7条边的原因,而"Kubernetes"这个名字来源于几个创始人讨论项目名时正在驾驶途中(Kubernetes原意为舵手)。
  说服Google的管理者很不容易,Google的高层一开始认为没必要开源,担心竞争对手从中受益。从最早提出Kubernetes这个项目到最后Google批准用了差不多6个月时间,而从公司批准项目到开发出产品原型,并首次在2014年6月举行的DockerCon 2014大会上正式发布才不过3个月(当然,在此之前做了一些工作)。
  现在看来开源的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2021年7月,笔者曾采访过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当时两位都已经到VMware工作。Craig McLuckie任VMware应用现代化业务部门研发副总裁,Joe Beda担任VMware首席工程师的Joe Beda。谈到这一段经历时两人都认为,Kubernetes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的创新,而选择开源是Kubernetes后来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开源之后,Google的工程师可以与众多优秀的工程师一起共事,实时了解Kubernetes在使用中的问题,并迅速做出反馈,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才华横溢的工程师所做的工作促使更多人对这个项目有兴趣,进而加快了迭代的速度。
  04 容器编排混战
  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只有Google看到了容器市场的新需求,就在DockerCon 2014大会上,就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容器编排系统,而Google的进场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容器编排市场火上浇油。
  除了Kubernetes外,当时在容器编排市场有影响力的还有Docker、Mesos。Docker携其在容器引擎市场的巨大成功,进入容器编排领域是顺利成章。Docker并不满足于仅仅只是一个容器引擎平台,虽然 Docker项目备受追捧,但终究还是停留在开发和交付层面,企业最终要部署的还是网站、服务、数据库,是云计算业务。Docker希望提供更多平台层能力,向PaaS进化,这才是Docker的目标。
  2014年7月,Docker收购Orchard Labs正式开始涉足容器编排领域,Orchard Labs的容器编排工具fig当时很有名,这个fig就是Docker Compose的前身。Docker Compose虽然能编排多个容器,但是只能对单个服务器上的容器进行操作,而不能实现在多个机器上进行容器的创建和管理。
  如果说此时Docker的Compose和Kubernetes还不算正面竞争的话,那么2015年初Docker发布Swarm,则是正式向Kubernetes宣战了。Docker Swarm可以在多个服务器上创建容器集群服务,而且Docker Swarm与Docker平台中的许多安全功能集成,如密钥管理。在容器规模较小的场景下,许多用户更喜欢使用Docker Swarm,因为它平滑地内置于Docker平台中。如果Docker Swarm能成功,那Docker就将通吃容器市场,从应用的开发、交付到应用的编排和管理、监控等,这就和一些公司产生了利益冲突,比如CoreOS、Red Hat等,这为Docker后来的败退埋下了伏笔。
  在Kubernetes的成长过程中,CoreOS发挥了重要作用。CoreOS是一家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司。其主打产品是一个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按照分布式集群的方式,管理所有安装了这个操作系统的节点,从而使用户在集群中部署和管理应用就像使用单机一样方便。Docker容器发布以后,CoreOS将这一技术集成到自己的操作系统中,2014年发布了自己容器编排框架fleet,这是最早提供云环境自动部署和调度集群资源的容器软件之一。Kubernetes出现后,CoreOS放弃了fleet而转向了Kubernetes,后来它推出了容器运行时rkt来替换Docker的容器运行时RunC。2018 年1月30日,红帽斥资 2.5 亿美元收购了CoreOS。
  在Kubernetes项目中,红帽是仅次于Google的重要角色。红帽的OpenShift是最早一批PaaS平台(2011年发布,和Cloud Foundry同一年)之一。2013年9月,Docker大火的时候,红帽将Docker嵌入到红帽Linux企业版RHEL中,并完全重建了OpenShift。作为一个PaaS平台,也需要容器编排功能,红帽需要选一个。
  这个时候Kubernetes项目还在Google内部酝酿,听到这个消息红帽之后非常感兴趣,但Google迟迟无法敲定是否开源。等了太长时间以后,红帽几乎已经对这个合作不抱希望,正准备和Mesos合作。就在这时,Google传来消息说同意开源,红帽得以在最后时刻选择了Kubernetes。红帽的加入为Kubernetes项目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如果当时的红帽选择的是Mesos,今天我们看到的会不会是另一番结果?
  2015年6月,OpenShift Enterprise 3在红帽峰会上发布,其中内嵌了Docker和Kubernetes,这给Kubernetes后来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Mesos是容器编排市场上另一个主要玩家。Mesos最初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项目,目的是创建下一代集群管理器,一直在努力提高集群的利用效率和性能。作为一个面向资源管理的项目,容器编排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叫Marathon。
  Mesos在2014年成为首批支持Docker容器的容器编排框架之一。实际上,Mesos并不关心谁会在它的基础上运行。Mesos可以为Java应用服务器提供集群服务,也可以为Docker容器提供编排能力。当时,Mesos的最大优势是它在运行关键任务时的成熟度,它比其他许多的容器技术更成熟、更可靠,因而被Twitter、苹果(Siri)、Netflix等公司所采用。2015年Kubernetes 1.0刚出来时也只具有管理100台服务器的能力,而当时的Mesos已经有管理上万台服务器的成功案例。但是,相比Docker与Kubernetes,Mesos侧重在传统的资源管理,不如前两者天生是面向多云和集群的,它在应对多云和集群管理时面临很多挑战。后来的Mesos项目发展也并不好,其标杆客户Twitter最后也放弃了Mesos改用Kubernetes。
  05 Kubernetes的后发优势
  与Docker Swarm和Mesos等容器编排框架相比,Kubernetes虽然出道晚,但后发优势明显。Kubernetes脱胎于已经在Google内部运行了多年的Borg项目,但并没有直接延用Borg,而是在这些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零开始设计,使得其能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而没有任何历史包袱。
  Kubernetes设计了一套稳定可扩展的API接口、预置服务发现、容器网络、及可扩展等关键特性。其概念抽象非常符合理想的分布式调度系统。实际上,Kubernetes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提供了一个规范,可以让你描述集群的架构、定义服务的最终状态,由它来帮助你的系统达到和维持在这个状态。其开放的架构从API到容器运行的每一层,为开发者暴露出可以拓展的插件机制,鼓励用户通过代码的方式接入到Kubernetes项目。这个机制催生出了大量基于Kubernetes API的创新,壮大了生态。
  和Docker、Mesos相比,Kubernetes强大的生态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强大的工具,用于编排无状态的Docker容器,让开发人员减少了对基础设施和操作团队的依赖。ISV也喜欢Kubernetes,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支持容器迁移,并为运行自己的Kubernetes提供了一个商业解决方案。
  另外,Kubernetes作为CNCF下的开源项目,使得它与Docker相比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支持,因此,Kubernetes从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迅速在业界推广开来,其势头丝毫不亚于当年Docker的火爆。这一点与Docker形成了对比,Docker后来将Swarm全部内置到Docker项目当中——这也是Swarm项目几乎唯一的优势,和Docker项目的无缝集成可以实现优势最大化的方式,但项目的复杂度和封闭限制了其后来的发展。
  06 成立CNCF基金会
  2014年6月,Kubernetes在DockerCon 2014公开亮相之后,Kubernetes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也有不少人担心Kubernetes的开源策略。因为虽然Kubernetes是开源,但项目的实际控制权仍然在Google。比如,项目参与者要签版权协议,仍然是谷歌的版权,而一些大公司并不愿意自己的员工签署这样的协议。
  为了让Kubernetes项目被更多人接受,Google、红帽等共同发起成立了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基金会,希望以 Kubernetes 项目为基础,建立一个按照开源基金会方式运营的开源社区,来对抗以Docker公司为核心的容器商业生态。
  2015年7月,Kubernetes 1.0发布,CNCF也同时正式成立,Kubernetes被正式移交给基金会管理,这就为Kubernetes的腾飞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眼看着Kubernetes做得风生水起,Docker也努力试图挽回败局。2015年6月,由Docker牵头,CoreOS、Google、红帽等公司共同宣布制定一套容器和镜像的标准和规范,这就是OCI(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Docker还将自己容器运行时Libcontainer 捐出,并改名为 RunC 项目,交由Linux基金会管理。
  OCI的提出意在将容器运行时和镜像的实现从Docker 项目中完全剥离出来,这样做可以改善Docker公司在容器技术上一家独大的现状,为其他玩家不依赖于Docker项目构建各自的平台层能力提供可能。正因为此,Docker没有很积极推进OCI。
  显然,这并不是Kubernetes这一方希望看到的,他们更希望把Kubernetes定义为一个容器编排框架,而Docker作为其中的容器引擎,Kubernetes同时还想支持其他的容器引擎。为此,2016年12 月CNCF发布了CRI(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容器运行时接口),直接目的就是要支持CoreOS 的容器运行时项目rkt。当时为了支持rkt要写很多兼容的代码,为了避免后续兼容其他运行时带来的维护工作,所以发布了统一的CRI 接口,这样以后凡是支持 CRI 的运行时,皆可直接作为Kubernetes 的底层运行时。
  CRI刚发布时,考虑到Docker的江湖老大地位,Kubernetes这一方做了妥协,自己开发了一个插件Dockershim,由它来对接Docker运行时,而另外两个运行时(CRI-O和CRI-Containerd)完全符合CRI标准,无需额外的代码。显然,Dockershim只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是CNCF不得已而为之,随着Kubernetes势力的壮大,就有了2020年12月Kubernetes宣布将在Kubernetes 1.2版中去除掉Dockershim,不再负责维护Dockershim,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Kubernetes将放弃Docker。实际情况不是Kubernetes要放弃Docker,只是不再给予Docker特别待遇。
  07 Kubernetes一统天下
  几个回合下来,Docker在与Kubernetes的竞争中逐渐落败。虽然Docker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在开发和交付中Docker仍然得到广泛使用,在小规模的容器部署时也能使用Docker套件来满足所需,但在生产环境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环境中,Docker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慢慢沦为Kubernetes生态中的一个组件,而且是一个可以随时被替换的组件。
  到2016年CRI推出时,这场容器大战形势已经趋于明朗。到2017年10月的DockerCon 欧洲大会上,Docker官方正式宣布支持Kubernetes,决定将在自己的主打产品 Docker 企业版中内置 Kubernetes,这意味着容器编排领域的争夺正式落幕。
  此时,Kubernetes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各大厂商都开始拥抱Kubernetes,包括AWS、Microsoft Azure、VMware等。其中AWS更是具有标杆意义,此前它对Kubernetes的态度并不明确,AWS有自己的容器服务ECS(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支持在EC2实例里运行Docker容器。到2017年年底AWS的Re:Invent大会终于宣布支持Kubernetes,并于2018年6月正式推出了EK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到2017年年底,CNCF 达到170个成员和14个基金项目。到2018年,CNCF成立三周年时已经有了195个成员,19个基金会项目和11个孵化项目,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非常罕见。
  随着Kubernetes的节节胜利,Docker做出了最后的努力。2017年3月,Docker公司将Docker项目分为社区版(Moby)和企业版(Docker),以此来探索商业化之路,但是引发社区不少抱怨。
  2018年 3 月 28 日,Docker 的灵魂人物、CTO Solomon Hykes 宣布辞职。
  2019年11月,Mirantis收购了Docker的企业部门,该业务部门包括 Docker Enterprise 技术平台及所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约400名员工中的300人、750家企业客户以及所有企业伙伴关系。至此曾经纷纷扰扰的容器编排大战终于尘埃落定,Kubernetes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继虚拟化之后,云计算的新篇章——云原生技术时代正式开启。
  08 写在最后
  Docker以一个创业公司之力,以创新性的技术通过开源社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独自对抗Google、红帽乃至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压力,最后以失败收场,令人唏嘘。
  Docker一度被认为是第二个VMware。当年VMware从虚拟化技术起步,从一个创业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当今虚拟化的霸主和云计算领域的领导厂商,成为不少创业者的榜样。然而,以和虚拟化技术相似的容器技术起家的Docker,最终没能复制VMware的命运,其发展经历也值得人们复盘、研究。
  不过,站在产业的视角,容器技术在短短几年间深入人心,推动云计算产业从虚拟机时代迈向容器云时代,成为云原生技术的基础,这是技术创新者的骄傲。正如Kubernetes几个创始人多次提到的,没有Docker就没有Kubernetes,因此Docker也应该为Kubernetes的成功而骄傲。在IT产业的发展史上,Docker应该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云数科技圈】 科技自媒体,长期关注行业数字化、ICT基础设施技术,致力于提供有知识的新闻报道和行业洞察。更多文章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

卫立煌去延安,毛主席破例饮酒问驴蹄问题,卫拨100万弹180箱罐头(老梁说)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抗战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卫立煌那可是蒋介石的台柱子,出了名的救火大队长。想当年,蒋介石在战略上出了毛病,没人能补窟窿的时候,这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卫立煌。二百年后人类宇航种族将诞生2021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航天使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目前,三名航天员正在中国天宫空间站55年授衔,毛主席从上将名单中删去1人,注明骄傲自满,授中将对于每一个时代在战场上奋战的人来说,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都是人生最大的理想。诚然,由古至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只为在千军万马中博取战功和荣誉。1国际乒联最新排名!丁宁排名遭到质疑,球迷19年后没怎么赢过球日前,国际乒联正式更新了10月份最新的世界排名,国乒选手仍是世界排名榜单前10的主旋律!但对比国乒男女队的排名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国乒男队的统治能力正在悬崖式下跌,而国乒女队的统朱元璋在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你爹要杀你快跑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有资格问鼎千古一帝的少数几人之一,作为皇帝来说,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大修水利,减免手握13枚军功章的老农,因一头毛驴被人栽赃,后直接致信中央1999年国务院召开了国庆50周年招待会,一位河北老农也在被邀行列。当上级领导把一份署名朱镕基总理的邀请函,送到河北行唐县上碑村一位老农手中时,老农兴奋异常,眼中泛着泪花。高如意老离星星最近的女人去世,她的一生到底有多牛?2020年2月24日,美国宇航局的传奇科学家凯瑟琳约翰逊(KatherineJohnson)逝世,享年101岁。她是NASA的第一批非洲裔女性之一,也是第一位在NASA工作报告上写美国姑娘在华执教70年,周总理特批绿卡,家里五星红旗谁都不让碰众所周知,中国国籍是世界上最难加入的国籍之一,自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能够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士也不过一万三千来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对中国有着一定贡献的,且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有这样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去世时21岁,建国后主席为她破例做了一件事引言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无论是在建设事业上还是为人品质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人,而在为人处世上,原则性也是毛主席一生都在自我要求的标准。私事公事他都不会让其触碰到自己的底线一颗巨型彗星将在2031年跟土星一样接近地球一个巨型彗星可能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彗星正在从奥尔特云向我们的方向飞来。据估计,这个不寻常的天体游荡者有100200公里宽,将在2031年最接近太阳。然而它离地球最近的地方则是土交大再发Science!聚焦超导体中分段费米面的实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郑浩贾金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Bi2Te3NbSe2体系中成功产生并探测到由库珀对动量导致的分段费米面。论文被Science接收,
目前比较值得入手的几款手机现在来说觉得入手比较合适的几款手机第1个应该是小米11u了。虽然说骁龙888特别拉胯,但是他的拍照水平确实不容置疑,而且喜欢视频拍照的朋友觉得现在入手是非常不错的时机了应该是底价了廉价蓝牙耳机便宜的让你咋舌的蓝牙耳机拆解21年某日爱占小便宜的我,1块钱买了一个高仿AirPodsPro的耳机,当然某东收了20的快递费。收货的时候自然知道这是廉价的蓝牙耳机,手感轻飘,塑料感满满,不过初听起来也没有那么传国内主要手机品牌今年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或将再次下修3月31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中国主要Android手机品牌在今年迄今为止已经削减了约1。7亿部订单,占原定2022年出货计划的20,削减订单中70以上都使用联这样设置一下,手机日历提醒简直太实用了,速学唯有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面对每天铺天盖地,重要的亦或是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你真的都能记住吗?通讯方便快捷的今天,纸笔已经不是承载信息的唯一方式。也许手机日历里,记录着我们美梦成真的那刘和平普京签署卢布结算令,正中美国下怀?直新闻刘先生,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规定自今天(4月1日)起,凡是对俄罗斯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必须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交易。对此,你作何解读?特约评论员刘和平其实,大家都知道,自从冷战结美国着急了,金融危机在路上,A股今天突然上涨,下周A股会大跌吗今天,A股表现相对强势,并未受到隔夜欧美股市大跌的影响。不过,两市个股涨跌的表现倒是一般,下跌的个股数量居多,上涨的有1958只,下跌的有2590只。分析原因,与这几点有关1美国P国足输阿曼第3天!5归化空降中超,4国脚正式留洋,国足将遭清算北京时间4月1日,也正是国足在世预赛12强赛上,02输给阿曼男足的第三天。由于受到航班延期等影响,国足全体成员原定的回国计划被彻底打乱。根据前方记者报道的消息来看,国足只能等到4月两场轰5611!乔治渐入佳境,雷吉提到伦纳德,泰伦卢要黑八了在今天结束的一场比赛中,公牛加时135130力克快船。本场比赛对于公牛来说很重要,他们真的不希望掉出前6,毕竟和骑士差距并不大。而现在赢下快船,公牛基本上锁定前6,大概率第五进入季恭喜!41岁孔晓振承认新恋情,否认结婚,昨天刚得到孙艺珍手捧花3月31号,玄彬与孙艺珍举行了盛大且神秘的婚礼,由于现场禁止传媒人员进入,所以当天所拍摄的照片都非常模糊,直到今天才传出高清画面,一些细节也得以曝光。其中张东健担任致词人,孔晓振接2022新青蛇今日首播,这个青蛇太妖魅,故事虐心到极致阿娇(钟欣潼)主演的青蛇前缘于今日(4月1日)首播!话说,前段时间,阿娇因网大封神妲己而遭众嘲肉装妲己,造型让人一言难尽,说实话,阿娇的颜值还是那么美,可她的身材也确实让人出戏,不央视王炸剧爆了?连续2天收视破1,更新5集根本不够看人世间之后,又一部王炸级的年代剧终于来了,这部剧作由老中青三代演员合作,讲述的是洪商在时代巨变下,面临家国大义时做出的种种选择,呈现的是洪商精神。目前一代洪商连续2天收视破1,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