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阿波罗登月是骗局吗?

  01.25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说:1971年8月1日,"阿波罗15"号宇航员站向拍照的同伴行礼。
  撰文 郑永春
  责编 邸利会
      
  我从事月球相关的科研工作已经20年了,在认识的从事月球研究的同行中,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和从事航天工程研制的工程师,几乎没有人提出过对阿波罗登月的质疑。但在月球研究者群体之外,对阿波罗登月的质疑却不少见,不仅包括网络上的一些爱好者,甚至包括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一些高级专家。
  这些科学素养并不低的人,为什么也会质疑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呢?背后的原因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应该做一些分析。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出于好奇,并不奢望于用一篇文章就能消除他们的疑虑。
  1
  一些疑点   那些质疑阿波罗登月是假的人,提出了很多的"证据",我们简略点评如下:   月球上的天空是黑的,看不到星星。这个问题已经不用回应,因为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中,天空也是黑的。相比月球表面白天的亮度而言,星星的光芒可以忽略不计。   阿波罗航天员在月球上的照片中有两个影子,说明除了太阳之外,还有其他的光源,怀疑这些照片可能是在摄影棚中拍摄的。因为航天器上覆盖着反光膜,也有一些反光部件,出现多个影子是正常现象。   月球上没有空气,但航天员插入月球表面的旗帜一直在飘。这是因为月球上是真空,没有空气的阻尼作用,所以旗帜抖动会持续很长时间。   一些阿波罗计划的参与者提出质疑。迄今没有看到阿波罗计划的核心成员提出过质疑,即便有也很正常。因为航天系统十分庞杂,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很多人并不了解该项目的全部信息。比如,航天服面料的生产者,可能是一位纺织工人,他并不知道自己研发的面料是否真的被航天员穿在身上并登陆了月球。   2
  阿波罗登月的一些事实证据   阿波罗登月是不是真的,并不需要我去证明什么,已经有大量的实物、文献、档案佐证,相关证据非常充分。   阿波罗登月存有大量现场视频、纪录片、照片等,包括航天员在月球表面蹦跳、跌倒等失重环境下特有的视频。   (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apollo/images.html)。   航天员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观察到月球表面晨昏线附近激发的尘埃云,说明他们实现了环绕月球。   此外,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当事人的访谈记录和纪录片,特别是登月航天员的访谈记录也是很好的证据。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表面时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他为人谦逊低调,谈及登月的言论比较少,往往将其归为团队的贡献;而与阿姆斯特朗乘坐同一艘飞船的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则性格外向,有很多访谈记录,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还有一位地质学专业的博士航天员施密特,随阿波罗17号飞船登陆月球。作为迄今唯一一位在月球上进行地质调查的航天员,他有很多关于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背景的表述。   科学家利用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进行研究,自1969年首次登月半个世纪以来,发表了数万篇学术论文,证明这些物质确实源自月球。阿波罗计划采集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相关信息公布在美国宇航局月球样品保管实验室网站(Lunar Rocks and Soils from Apollo Missions)。自1972年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以来,每年召开一次上千人参加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展示月球样品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都公布在会议网站和论文集中(LPSC 2022 -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usra.edu))。   当然,不仅美国航天员采集了月球样品,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采用无人方式也采集了1731克月壤,前苏联在Luna 16、20、24三次任务中,也采集了300克月壤。此外,还有落到地球上的几十块月球陨石。这些不同来源的月球样品可以相互验证,证明它们都来自月球,显著不同于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比如,月壤由小天体平凡撞击月球表面形成,颗粒尖锐,玻璃物质含量高,不含水,不含粘土矿物,不含三价氧化铁[2] 。   在休斯顿航天博物馆,有一个用月球岩石设计的科普展项叫触摸月球(Touch the Moon)。我曾经亲手触摸过这块阿波罗样品,摸上去凉凉的,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我无法判断它是不是真的来自月球。多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月球研讨会上,月球样品研究专家、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带来一小瓶阿波罗月壤,磁铁吸引可以显示出很强的磁性,会随着磁铁而移动。   从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的专家,在分析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并与阿波罗月壤样品对比后,更加确信阿波罗登月是真的。[3]   阿波罗16号航天员采集的月岩样品(本文作者摄于休斯顿航天博物馆)   阿波罗登月时,航天员在月球表面还安装了一些科学仪器。这些科学仪器观测获得的数据是月球上独有的,包括月震仪测得的月球上的地震记录,辐射测量设备测得的月球表面的辐射强度,热流探针测量的热流(月球内部向外释放的热量)等,都公布在网络上(https://pds-geosciences.wustl.edu/missions/apollo/index.htm)。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规律,且与近年来实施的其他探月任务测得的结果一致,说明月球上确实安装了这些科学仪器。   阿波罗计划中,航天员正在搬运月震仪和激光反射镜。   阿波罗计划在月球表面遗留了很多痕迹,也都可以被观察到。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月球探测技术相比50年前进步了很多,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的月球表面高清照片,图像分辨率达0.5米,从中可以看到登月后遗留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舱、月球车、车辆行驶轨迹等(相关照片见:LRO Sees Apollo Landing Sites | NASA)。美国国会甚至制订法案,要保护这些阿波罗登月的遗迹[4]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国内法,我们是不承认的。   月球轨道勘探器拍摄的阿波罗14号登月点照片。ALSEP即阿波罗月面实验包(Apollo lunar surface experiments package)的缩写,由多种科学仪器组成。图左黑色斑块为登月舱。   阿波罗航天员登月时安装在月球表面的激光反射镜,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地面天文台向月球表面的激光反射镜发射一束激光,并用望远镜接收反射回的光子,可以精确测量地月距离,证明月球正在以每年3厘米远离地球。国内也有科学家用这些激光反射镜,测量了地月之间的距离变化。[5]   阿波罗航天员放置在月球表面的激光反射镜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超级科技工程,各种工程技术报告、文档数以万计,堪称汗牛充栋。带有签名和日期的各种影印件在事隔半个多世纪后陆续解密,公布在网上,证明载人登月是一个真实实施了的航天工程。[6]   阿波罗11号登月前的试验和准备。美国宇航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徘徊者系列(Ranger)、月球轨道器系列(Lunar Orbiter)和勘测者系列(Surveyor),为阿波罗登月做准备。徘徊者系列是1960 年代初进行进行的一系列无人探月任务,目标是拍摄月球表面的图像并传回地球。但前六次飞行均遭遇失败,直到第七次任务才成功传回图像。月球轨道器系列在1966-1967 年共发射5次,拍摄了分辨率大于60米的月面照片,为阿波罗计划选择登月点。勘测者系列软着陆探测器于1966年5月首飞,1968年1月最后一次飞行,耗资4.69亿美元,主要目的是验证月球表面软着陆技术。阿波罗1号到10号都是试验飞船,其中,阿波罗1号是为载人登月而设计的飞船,由于舱内采用纯氧作为呼吸气体,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蔓延。在登月前2年,1967年1月,3位航天员在发射台上进行测试时发生火灾而丧生。这次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不再在载人飞船内采用纯氧,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可燃性。应该说,阿波罗计划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同样,航天飞机也是血的教训换来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导致14名航天员命殒太空。   阿波罗计划中,航天员穿过的航天服、使用过的一些设备回收后,在博物馆中保存好和展示。由于月壤颗粒锋利,导致航天服面料的纤维被割断,光学镜头被磨损等,证明它们在月面被使用过。   从阿波罗11号到17号,阿波罗计划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其中,阿波罗13号就是一次失败,航天员在遇到燃料储箱爆炸的意外后,放弃了原定登月计划,把登月舱改成返回地球的返回舱,冒险回到地球。由于登月舱只能容纳2人,但返回地球有3人(另一位留在月球上空等候)。用只能支持2人生存的登月舱支持3个人返回地球,确实风险很大。同名电影《阿波罗13号》完整展现了这一过程。航天员在发生意外后,与休斯顿地面控制中心联系时说,"休斯顿,我们遇到麻烦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我就这次任务写过一篇短文[7]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阿波罗登月不只一次,而是六次。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登月后,紧接着1970年、1971年、1972年,又五次登陆月球。当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时,还有很多人怀疑登月是假的,接连实施的任务,逐步消除了很多人的疑虑。   土星五号火箭真的发射过多次。火箭是航天的基础,没有火箭,哪里都去不了。阿波罗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登月,最大的功臣是土星五号火箭。当看到巨大的平躺在展厅里的土星五号火箭时,你会知道登陆月球有多难。苏联曾经也希望实现载人登月,但很遗憾火箭不争气。土星五号火箭的推力高达140吨,发射时惊天动地,现场目击者无数。火箭发射了,航天员也坐上去了。至于是不是真的登月了,还是绕月逛了一圈,我们无从考证。   土星五号火箭(本文作者摄于休斯顿航天博物馆)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科学工程, 从1961年到 1972 年前后历时10余年,参与人数达30万人,运载火箭、登月舱、航天员等分属军队、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并非孤立,需要密切合作,协同努力。让这么多单位和个人一起造假,配合航天器研制、火箭发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等,又要瞒天过海、不露马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为什么很多人还在质疑?   和辨明阿波罗登月真伪相比,本文更希望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质疑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可能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有人质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条件很落后,怎么可能实现登月!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很落后,数码相机还没有出现,航天员拍摄的照片是用电视摄像机和胶卷相机拍摄的。这让一些人认为,那时候不可能实现登月是。但据国内外专家的详细分析,载人登月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可行的,不存在无法克服的瓶颈技术。   还有人认为,登月的准备时间太短,在匆忙情况下不可能实现登月。1961年5月25日,当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国会演讲中宣布要在十年内"将人送上月球并安全送回地球"的时候,美国刚刚具备载人航天的能力,实现首次环绕地球的载人飞行(1961年5月5日,艾伦·谢泼德成为继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飞行的人)。载人登月比载人绕地球飞行在技术上要难得多,仅用8年时间实现技术跨越极为困难。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从2003年杨利伟飞天到中国人首次登月(预计2030年前)可能需要经历20多年的时间。但实际上,现在的和平环境与阿波罗登月时的冷战背景差异很大,在某种程度上是时代背景推动了登月计划。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59年9月12日,苏联月球2号成功撞击月球,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苏联航天事业的连续成功,让美国人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太空因此成为了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前沿。为此,美国集中人力物力等大量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登月,以吸引其他国家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也有人质疑,载人登月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在阿波罗计划完成后就退役了,再也没有用过。为了实现重返月球,本世纪初,美国宇航局提出研制战神五号火箭,后因各种原因被取消。2017年10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实施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2024年前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2028年前建立月球基地,为登陆火星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基础。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核心是研发太空发射系统。这枚重型运载火箭前后历时十几年,耗资超过200亿美元,发射时间一再推迟,2022年11月16日,刚刚实现首次发射并在不载人环绕月球后返回地球。以此推测,2024年载人登月的设想肯定会泡汤。   既然半个世纪前就有土星五号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研制新的重型运载火箭,这是不是说明土星五号火箭是假的呢?但大家应该能理解,火箭的运载能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适用就好。土星五号这样的重型运载火箭,能把140吨重的物体发射到近地轨道。但运载能力越大,火箭的用武之地就越少。除了载人登月、登陆火星这样的大型任务之外,其他任务并不需要这么大的火箭。杀鸡焉用牛刀,发射人造卫星、建设空间站都用不着这么大的火箭。这也是土星五号为什么在阿波罗计划完成后不再生产的原因。   阿波罗计划的六次登月让美国人认识到,载人登月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他们发现,月球是一个荒芜之地,没有什么"金矿",这也使美国科学家在争取后续探月任务立项时面临很大的阻力。即便现在,依然有很多美国人不支持重返月球。他们认为,既然阿波罗计划已经证明了美国的实力,而月球探测又没有新的价值,为什么还要重返月球呢?相比而言,普通美国人对火星的兴趣要大得多。在一个政党轮替不断的国家,要实施一项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年的航天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科学、技术、工程、政治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方面可以参考新近出版的《为什么要去火星》一书。[8]   为了实现重返月球,美国月球科学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月球不是终点,而是去往火星的中转站和跳板,实施从月球到火星计划(Moon to Mars | NASA)。   第二个理由,不是美国独立登月,而是联合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建立月球基地或国际月球村,类似国际空间站的月球版。   第三个理由,实现阿波罗计划没能实现的目标——实现女性和有色人种的首次登月,以体现政治正确。   就像一些研究报告阐述的那样,现阶段实施重返月球,不同于阿波罗时代那样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而是会更强调科技创新的意义。重返月球是为了在月球上留下来,并从月球出发,去往更遥远的火星。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到1972年结束,前后历时超过十年,参与者有三十几万人,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很正常。其中不仅有对阿波罗登月必要性的质疑,也有对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质疑。由于阿波罗计划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关注的话题,也不排除一些人质疑阿波罗登月,可能是为了蹭热度。   上世纪70年代,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美国航天界一些人认识到,载人登陆火星太难了,但再去月球意义不大。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回到近地轨道,建设空间站。但在空间站建设方面,美国的技术不如苏联,在兜兜转转之后,联合16个国家和组织建设国际空间站。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阿波罗计划的高潮期,但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68年上台的尼克松总统为了节省航天经费,甚至提出让美国宇航局自己削减经费,看看哪些项目可以不做,直接导致后阿波罗时代美国航天经费大幅缩减,陷入低谷期,这是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决定的。   4
  阿波罗计划的遗产   阿波罗计划留下的遗产之一,是美国人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教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教育质量落后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1930年,美国一位农家少年汤博发现冥王星——曾经的九大行星之一。二战时,美国实施曼哈顿工程研发原子弹。六七十年代,阿波罗计划实现成功登月。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世界科学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科技创新事业飞速发展,并后发赶超。美国科学界很多天文学家、行星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在回忆年轻时为何选择太空探索职业时,经常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看到电视上航天员登月,激发了他们探索太空的梦想。阿波罗计划后,美国教育界开始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提出了如今广受欢迎的STEM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理工科综合教育)。美国政府推广STEM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年轻人选择理工科专业,而不是选择金融、法律等更赚钱的行业。   相对美国,中国人较为认可理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在就业和薪酬方面也有优势。但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过早分科,分门别类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专业,而不是开设综合理科。在小学师资配备中,缺少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教育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科学教育,着重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进行早期科学启蒙,培养跨学科素养。   如何看待阿波罗登月,是考验一个人科学素养的试金石。是相信证据,根据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对历史事件的质疑,如果不是基于证据,而是基于立场,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是否支持阿波罗登月是真的,不应该变成支持"自主创新",还是"崇洋媚外"的判别标准。如果碍于这种非科学的考量,最终让很多业内人士不敢发声,会错失了新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先机。以转基因研究为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审慎评估后的转基因技术产品对人体无害,但一些人却没兴趣讨论、学习这项技术的知识,把支持转基因技术简单等同于无视公众利益,最终伤害了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   尽管各方已经提供了很多证据,说明阿波罗登月真的发生过,关于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争议也许还会继续,毕竟一些人是基于立场而质疑,并非基于证据而质疑。这些立场包括,有些人不愿意相信。在他们看来,承认别人曾领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有时候,承认对方曾经领先,反而会刺激后来者以更大的勇气实现不断的超越——正如美国成功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也是受到苏联早期航天事业的刺激么?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畏惧而不敢睁开眼睛。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1.www.apolloarchive.com/apollo/moon_hoax_FAQ.html   2.郑永春等. "月壤的物理和机械性质." 矿物岩石 (2004)   3.杨蔚等,嫦娥五号样品能带给我们哪些新的科学认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Innovation   4.美媒:美国呼吁保护阿波罗登月遗迹 如损坏将追责,腾讯网   5.云南天文台国内首次实现月球激光测距,中国科学院   6.Apollo experience report: Descent propulsion system -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 (NTRS)   7.阿波罗13号:一次成功的失败,郑永春的科学网博文   8.为什么要去火星 : NASA的空间探索历程, (豆瓣)   制版编辑 | 松仪

七年情断,黄晓明baby官宣离婚1月28日中午,一个世纪大新闻爆出黄晓明与angelababy官宣离婚。两人发布同样的文案感恩过去所有,未来仍是家人。随后,黄晓明杨颖工作室发布声明。声明中称,两人已和平分开,结束明星晒全家福森碟比爸爸田亮高,张纪中像爷爷,胡杏儿最接地气文酱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新年到,许多明星都纷纷发出自己的全家福恭贺新年,祝福大家新春快乐。底下网友们都纷纷评论,现在的星二代颜值都那么卷了吗?1陆毅鲍蕾一家四口陆毅鲍蕾这一家散文春节记忆快乐的春节游园作者丁会仁北京的西五环边上,距离冬奥会组委会钢厂不远,在望海楼附近,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公园,是北京最著名的老牌游乐园,也是我每年春节必去打卡的地方,那个公园叫石景山游乐园。在北京过年一年又一年散文作者浪漫季节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似水流年,一年又一年,走过每一天如水的日子,平淡,从容,深情。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挡都挡不住回家的路,关山重重,哪怕千山万水,在外游子都要回家过年,举世瞩目的祖先2人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北京人化石出土后,引来了各国古人类学家的高度关注。1934年,步达生病死在工作台上。次年,著名的美籍德裔人类学家魏敦瑞接替了步达生的工作。经过仔细研究,魏敦瑞详细我国科学家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新华社青岛2月1日电(记者王凯)记者2月1日从青岛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教授王硕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为东南亚地区早期开花植物演化与板块运动关系研黄芪泡水好处多,可以天天喝吗?哪些人是禁忌人群?可别喝错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开始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在饮食的调理上很多人可能都格外上心。像枸杞黄芪红枣等等都被人们发现了它的好处,很珍藏!从福原爱到李晓霞,刘诗雯四次出席好友婚礼,曾被好友催婚休斯顿世乒赛没有刘诗雯的身影,但刘诗雯在2019年世乒赛创下的连续半决赛和决赛打出110比分的创举,每每回想起,都是让人热血的事情。从年少成名到经历低谷,从坚韧不拔到圆梦世乒赛。乒最伟大的职业摩托车手罗西正式退役,留下一串难以逾越的纪录提起职业摩托车竞速运动,有一个名字无人不晓,那就是瓦伦蒂诺罗西,42岁的他几乎就是MotoGP(世界摩托车大奖赛)的代名词。11月14日,46号罗西以第10名的成绩冲过西班牙巴伦西从天马行空到束手束脚,威少的职业生涯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来说说威少,关于威少在最近几个赛季的表现很多人都给出了非常不太友善的评论,以至于现在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了。曾经,他是一位多么让球迷为之疯狂的球员?只要他出现在拉梅洛鲍尔天马行空的生涯没有肌肉的碰撞,没有如风的狂飙突进,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假动作。只需要精准合理的触球,出乎意料的选择,就可以让投射和传球变得不可捉摸,让平静的球场骤起波澜。球场上只要把某一件事做到
管十几万人太辛苦!王思聪退出万达董事王健林携万达商管再闯IPO拒绝继承万达?万达公子王思聪退出集团董事引热议!近日,一则关于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集团)的工商变更信息引发市场关注,万达创始人王健林的独子王思聪退出了董事职务,随加氢5分钟续航550km,现代汽车宣告电能只是过渡,氢能才是未来现代汽车最近已经正式表示,将会引入中国版本的NEXO,时间会在今年年内,氢燃料汽车的出现将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时间过长和续航焦虑等问题。现代汽车一直是氢燃料汽车的坚定支持者,在现代汽民生人寿上半年亏损超11亿,连续多年单季净利忽高忽低落差巨大文记者何秀兰作为全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保险公司,民生人寿在经营制度上天然享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民生人寿的发展历程并非一直顺风顺水,曾经陷入主要高管空缺多年单季度净利润大起大落智能汽车从马力到算力,进行深度变革电动化开启汽车革命上半场,而智能化将引领下半场,在此交替过程中核心竞争力转移性能指标转变燃油车以内燃机马力为指标电动车以动力电池续航为目标智能汽车时代,算力成为影响汽车性能的核心要35岁刘亦菲现身北京商场逛街,身上背20万奢侈包,粗壮大腿吸睛饿了吗?戳右边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8月30日,有媒体晒出女星刘亦菲的一组近照,引发外界热议。照片中,刘亦菲身穿黑色牛仔外套,戴着一顶棒球帽,皮肤白到发光。北京恢复在京团队旅游业务,上海陆续解封,好的酒店信号在传达今天刚得到一个好消息,北京从明天开始恢复了在京团队游的业务,这个信号一释放出来,就在携程,美团等这些在线旅游平台上面的订单顿时暴增,相对于之前订单增加了14,包括一些酒店产品,一些高铁3小时内,北京中秋周边游秋日来,微凉至。北方已经开始加衣服了,随着秋日的降临,一些好消息也接踵而至。还在只有3天假期,要不要出去玩这件事上纠结,中秋就已经近在眼前了。不甘心憋在家里又不知道去哪好?上期,阿拨开金融场景建设的迷雾从流量红利到场景红利迷雾背后,金融场景经营变革,实则是金融机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较量。要想笑到最后,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与运营能力,更要在机制变革与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作者董云峰编辑叶冬从云供油分析国际原油昨日大跌超5,国内油价有望反转吗?摘要国际API库存上升,欧盟加息预期浓厚,市场对经济下滑的忧虑增大,国际油价大跌5。5。国内8月31日,第6个工作日,预测上调幅度为280元吨,较昨日微跌5元吨,折算为上调0。22去北京必点的6道京菜,是京菜之魂,老板都以为你是北京人北京,无数人的心之所向,梦中所期!那里曾经是许多文人憧憬科举高中的长安城,也是现在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北漂人幻想的家园。在这样一座拥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谁人不想全球第94个取消所有COVID19旅行限制的国家地区安提瓜岛是整个加勒比地区最豪华最悠闲的岛屿之一,无论是休闲游客还是探险游客,这里都不乏各种活动。无论是在双子岛(安提瓜和巴布达国家的昵称)周围的原始珊瑚礁浮潜,还是远足到雪莉高地欣